|
|
大毘盧遮那成佛經疏卷第十
|
|
沙門一行阿闍梨記
|
息障品第三之餘
|
祕密主若說諸彩色諸漫荼羅彼尊尊色。先
|
佛所說者。謂本尊各有形色。下當更說之。
|
如上說隨本位而作事業。今復說色也。謂
|
於會中所有諸尊。若見其黃色即應坐金輪
|
中。白即坐水輪。赤火黑風也。次下有色字
|
梵音別。此是形相也。如見寂然貌即須坐圓
|
檀等。類而說之。應一一依教而畫。是古佛所
|
說。其道玄同非我故說。欲令眾生起決定信
|
也。祕密主。未來世當有眾生。劣慧不信聞此
|
說。以先無信根故。聞此而能不信也。無慧疑
|
增多者以此眾生等鈍根少智信不具。故聞
|
此甚深之事不能曉了。更增疑網。此即說為
|
障所由也。如是真言畫及持誦等。一一皆有
|
深意。盡是如來不思議事。如人得如是藥。即
|
能昇空或入火等。此但眾緣合故決定不虛。
|
非是不虛。非是諸人所應籌量說其所以也。
|
如此畫色等。若依法不疑。乃能深入法界不
|
思議境。此唯信者得入。若欲以心數卜量。云
|
何得知所以而不疑耶。如世人得藥飛空。此
|
事汝尚不勝能具解。而心愚輕毀。謂非如來
|
真空無相之法。徒自傷也。聞唯堅住不修。彼
|
自損損他。如是說有外道法等。如是非佛說
|
者。是人雖聞此法。不能決定信心。如說修行
|
而求現驗。以不能故而生謗言。云何以如是
|
著相之法。而能成菩提。此必是外道等說。非
|
佛法也。如人得天甘露。但當決心生信而服
|
之。自見現驗。口不服之而求白日昇天。以不
|
得仙知故。而謗此藥。當知非智人也。故彼
|
無智人如是作解。一切智佛一切法已得自
|
在眾生利。此已字亦云通達。是正義也。謂具
|
方便無事不解之義。已彼先此一切說。梵音
|
迴互也。上文已明諸佛。今此下句。方云先佛
|
作如是說。已彼此一切說利益求者。彼愚夫
|
不知諸法相空。一切諸法相說。常當住真言
|
業作。善無疑者。此意言。如來具一切智。於諸
|
法中而得自在。以眾生劣慧。未堪頓說如來
|
自體不思議力用故。作此畫色等方便。令諸
|
眾生隨所作者。能滿所求而得利益。所以然
|
者。以諸眾生未解諸法空相。是故於無相中
|
而作有相方便說之。若人得佛深意者。當住
|
真常住之行。諸有所作皆。入理體同於一切
|
智智之心。如是無疑慮者。一切障法無得其
|
便也。
|
普通真言藏品第四
|
爾時執金剛中。金剛手為上首。菩薩中普賢
|
等為上首。於佛毘盧遮那稽首。於大悲胎藏
|
生大漫荼羅王。如所通達法界清淨門。各各
|
廣語句真言說樂欲佛請者。是諸菩薩金剛。
|
為欲圓滿成就此法故。各各稽首大日如來
|
已。於自心以通達清淨法界法門。各各樂欲
|
自陳說之。所以然者。如是大漫荼羅王清淨
|
法界之體是。一一菩薩。各從一門而得自在。
|
稱其所解而廣說之。若有眾生。從彼一門而
|
進行者。不久即得同彼菩薩。此諸菩薩。皆是
|
大日如來內證之德。為欲廣開是知見門故。
|
一一菩薩各演一門也。爾時佛彼執金剛及
|
菩薩。無盡法爾加持告。諸善男子。說如所通
|
達法界。眾生界淨除真言句者。時佛隨彼所
|
請。以此無盡。或可云無害或可云不動或。可
|
云不壞。以下義為正也。如人論墮負不可復
|
救。復有人能離彼過失他不能伏。不壞義如
|
此也。無盡莊嚴自在之力。法然所得無功用
|
力。而普加持彼諸大眾。然後告言。善男子今
|
可說之。如汝自所通達法界之門。為欲淨除
|
一切眾生界虛妄之垢。悉令同彼真法界無
|
盡藏故。各當自說真言之句也。時普賢菩薩。
|
即於佛莊嚴境界三昧住。無礙力真言說者。
|
諸菩薩中彼為上首。於此佛境界莊嚴法門
|
而得自在。即時入此三昧也。佛境界者。此是
|
諸佛自證真實境界。非聲聞等所能及之。如
|
法花方便品中所說。莊嚴者。即是如來自證
|
之體。體有無量德。德各無量名。以無量莊嚴
|
而自莊嚴也。此即是不思議離名字法。云何
|
在此定中。而得有言說耶。謂彼菩薩住此三
|
昧故得無礙力。從其自心面門發種種光。光
|
中說此真言也。
|
三曼多(等也)奴 多(進義也去也
|
往也)微囉闍(微是離也囉闍是塵
|
垢也謂除一切障也)達摩 闍多
|
(上句法也。下三字生也何等法生謂從諸法體
|
性而生也)
|
摩訶摩訶(上聲摩是第五字遍一切處謂大空也
|
空中之大名為大空故重言之更無可得為等比者
|
故
|
名為大重空之中更無比也) 此意言。等者即是諸法畢竟平
|
等也。進者是逝義。謂佛善逝而成正覺。然此
|
平等法界無行無到。云何有來去耶。次即釋
|
言。以能離垢除一切障。即是勝進之義。無行
|
而進最為善逝也。以如是進行能成法生。即
|
是從平等法性而生佛家也。故次言大中之
|
大。即等等無礙證中大空。大空者佛境界也。
|
然此真言以訶字為體。訶者喜也。所謂修行
|
菩薩修也。若眾生從此法門。而受持讀誦或
|
觀照者。即同普賢之門。不久能得佛境界莊
|
嚴三昧自在之力。時彌勒菩薩。住於普遍大
|
慈發生三昧自心說者。普謂平等。遍滿一切
|
法界也。稱於法界而生大慈。能遍與一切眾
|
生正法之樂。是彼所入門也。如其自所進達。
|
入于三昧而說真言。故言自心說也。說義
|
亦如上。 阿誓單闍邪(此謂無能勝也闍邪是勝阿是無)薩
|
縛薩埵(一切眾生也)阿奢也(心性也謂彼先
|
世所習行諸根性欲)奴竭多
|
(知也謂能了知眾生諸根性行) 然此真言以阿字為體。即
|
是本不生義生。者生老病死一切流轉之法
|
彼。即體常自不生是阿字義也。以知諸法自
|
性不生。是故諸一切眾生為無有上勝。上
|
無等也。又能知法體不生故。達鑒群機一切
|
心性。無所不了現覺。隨彼所應得者而成就
|
之。即是慈中之上。遍施眾生無有窮盡也。是
|
故若有眾生。能通達受持讀誦此法。行行者
|
不久即同彌勒之行也。 爾時虛空藏菩
|
薩。入清淨境界三昧自心說者。所謂住此三
|
昧。能知自心本性清淨。了達如是清淨法界
|
之境。即是大空之祕藏也。又此虛空藏。即是
|
大悲胎藏。能長養成就菩提。之心也。 阿
|
(長)迦奢(是虛空義也)三曼多(等也謂一
|
切法等於虛空也)奴竭多(了知也)
|
吠質怛纜(二合)(雜色衣也。是種種奇妙顯
|
色之義也) (伐)囉(衣也)馱(
|
是執持義也)
|
囉(被著也此德生即是被種種衣也) 此真言
|
以阿(長)字為體
|
阿(長)本不生體。今此阿(長)是第二聲。即是空
|
義。以本不生故同於虛空也。即是一切法皆
|
等於虛空。自得如是了知也。雜色衣。即是種
|
種萬德莊嚴法門。若人能證此空三昧。即能
|
萬德莊嚴其身。如淨虛空明睹顯色也。餘准
|
前說 爾時除一切蓋障菩薩。入悲力三
|
昧真言說者。即是法性之悲。以自在力能除
|
一切眾生一切蓋障。於此障中而得自在能
|
住此蓋障中又能除之。即是如來大悲也。
|
阿(引)(降伏義。攝伏義此是真言體也。阿
|
字本不生長聲第二字是金剛三昧又加不動之點
|
是降伏義也)
|
薩埵係多(有情利益也)驃庾竭多(發起也起
|
生也)呾纜呾纜
|
(二合)(怛即多字如如義也纜有羅字是無垢
|
義加一點是麼字即是大空入證也)纜纜(中羅
|
字無塵義。加一點即是大空證也) 此真言意云。體於如
|
如。以此自在之力。而除一切塵垢之障蓋。證
|
於空也。空中之空即大空義。此相微細難遣。
|
處處說破無明三昧。淨除自體之惑相。故重
|
言之。纜纜二字。又更重言之也。又相釋者。
|
以住( ra.m字故。能為一切眾生。作大
|
饒益發生此性除去眾垢也。)若有眾生入此
|
真言門者。不久即同彼菩薩之德也。凡觀照
|
時。唯以本體一字為主。持誦則具言也。此即
|
是種子之字。又凡諸字次第相釋如先有惡
|
字。以次字皆轉釋之。准上字門中 不遍
|
不名為普也。以此普眼而觀眾生。故名觀自
|
在者。入此三昧已。從其心出種種光。光中現
|
是法門真言也。 薩 怛他竭多(即是一切如來謂十方三
|
世諸佛) 路吉多(觀也。同彼佛所
|
觀故名諸如來之觀即平等觀也。即是普眼觀也
|
)迦
|
嚧尼麼也(體也。所謂大悲為體也猶如金人以
|
彼自體純是金故名為金人此菩薩亦
|
爾純以大悲為體)囉囉囉(囉是塵義入阿字門
|
即是無塵也。所以三重者謂除凡夫塵障也)
|
吽。是恐怖義以大猛威自在之力怖彼三重
|
塵障令得除淨而同佛眼。惹。此最後字是種
|
子也。諸字皆為釋此字義。即生不生是闍字
|
義也。 或以初薩字為體。亦同用之。是
|
驚覺義也。吽字中有訶字。是歡喜義。上有
|
大空點。是三昧。下有三昧畫。此中下畫字亦
|
三昧。二三昧中行也。三世諸佛皆同此觀。故
|
名等觀也。 得大勢亦入此三昧與觀音同。
|
由是彼眷屬故。髯髯是生義。所以有二重
|
者。上是煩惱障生次是所知障生。入阿字門
|
即是二生舉體皆不生也。上有點是大空義謂
|
除二障得大空生也。娑字是真言種子之體。
|
娑是不動義。不動住動之法即有生滅。凡物
|
有生滅者。即有住動之相。故經云。動不動法
|
皆是不安之相。傍加二點同於涅槃。即是堅
|
住義。已離二障同於大空。堅住此位如諸佛
|
住。即是大勢位也。如世人有大官位多諸財
|
力。威伏多人名為有勢之人。此勢即是位也。
|
言度二生同於佛生。即是如來之位。得此大
|
位大勢。故名得大勢也。 次多羅尊亦是
|
觀自在眷屬。所入三昧亦同前說。 迦盧
|
拏(是悲義也所謂悲者)陀婆(二合)費(生
|
也。謂從悲者而生。悲者即是觀音此菩薩從彼
|
尊眼中生
|
也。猶見諸法實相名為普眼所謂見於如如之體
|
。從此眼三昧生也)多
|
多唎尼
|
(多 是度義然此真言
|
。以初多字為體。兩多字中初字也) 多是如
|
如之義。傍一
|
點是阿字。所謂如如之行也。囉字是塵。六塵
|
即是生死大海。觀此如如之理性故。一切諸
|
塵勞。即同於如本來不生。即是度大海義。能
|
度此等生死大海。即是於諸法得度也。重言
|
者。釋梵云極度。自得度已。又普度一切眾生。
|
名為極度。若人自未得度而得度人。則不應
|
爾。若自度又能度人。斯有是處也。次多字即
|
是如來之體。觀於如如而度塵勞大海。得成
|
如來之自體也。如大本中有五百多羅尊。皆
|
從觀音眼生。皆是阿彌陀姊妹三昧也。
|
次毘俱胝入三昧如前。 薩婆陪也(一切恐怖義)
|
哆羅(二合)薩 (又是恐怖也
|
)吽(引)吽(亦是恐怖義也)薩頗(二合)
|
吒
|
也(殘害也破障)莎訶
|
所以重說恐怖者。前是有畏。後是無畏。一切
|
眾生皆有恐怖以未得無畏處故。然於此中
|
而生怠慢。我執自高。故恐怖彼。令離有畏而
|
得無畏。由恐怖彼令得無怖。故重說也。殘害
|
即是破一切障也。然此真言以多囉字為體。
|
諸字皆為釋此。多是如如。羅是塵。傍角一點
|
是阿。阿即行也。諸塵勞體同於如如。以此如
|
如之行。能折伏摧滅一切生死見慢我執之
|
幢。即大摧伏義也。佛大會中。時諸金剛現大
|
可畏降伏之狀。狀如無有能伏之者。時觀音
|
額皺中現此菩薩。西方謂額上皺文為毘俱
|
胝。如今人忿時額上有皺也。此菩薩現身作
|
大忿怒之狀。時諸金剛皆生怖心。入金剛藏
|
身中。時彼毘俱胝進至執金剛藏前。時彼亦
|
大怖畏。入如來座下而言。願佛護我。時佛謂
|
彼毘俱胝言。姊汝住。時毘俱知即住已白佛。
|
唯佛所教敕我當奉行。爾時諸金剛怖畏亦
|
除。皆大歡喜而作是言。此大悲者。而能現此
|
大力威猛。甚希有也。此中祕意當問之。次白
|
住處菩薩。當存本梵音。 怛他竭多(如來也)毘舍
|
也(境界也。如來境界。所謂如如)三婆吠(
|
從彼生也)缽頭摩(二合)(白花也)
|
摩利 (以波頭摩為鬘。因以為
|
名也。即是。此利 是處義住義
|
也) 然此真言。以
|
初怛字為體。即是如如也。如如即是諸佛境
|
界。我今從彼而生也。白者即是菩提之心。住
|
此菩提之心。即是自住處也。此菩提心從佛
|
境界生也。常住於此能生諸佛也。此是觀音
|
母。即蓮花部主也。次馬頭菩薩。 吽(恐怖義也)佉陀
|
(是噉食義。謂噉諸障也。然此真言。以佉字
|
為體。佉字空也。傍角點是行。陀是授與義)
|
所謂空者。
|
即是諸法實相。猶行此行而得實相之果。復
|
常以此而授與人也。今言噉食。即是以此空
|
行。噉一切能障菩提法也。 畔闍(畔是欲色三界。闍是生
|
也。合說二字。即是順壞義也)薩普吒也(普
|
破碎令盡也。謂以此空行破一切法。遍無有餘
|
也)
|
除諸法實相。餘皆是障菩提法也。以食噉壞
|
破此悉盡故。得成猛威大勢也。此菩薩是蓮
|
花部明王也。次地藏菩薩真言。時此菩薩入
|
不可壞金剛行三昧。金剛者即是菩提之心。
|
此菩提心即是不可壞。依此進行是金剛行
|
也。 訶訶訶(上訶字是真言體也訶是行義。
|
亦是笑義喜義。入阿字門即離喜。喜者即生滅
|
法) 所
|
以有三。者即三乘行也。此菩薩以種種法門
|
利益眾生也。 蘇多奴(蘇是善。多奴是子義
|
。所謂善子也。是輕安義也) 猶
|
善能行此利益有情之行。真是佛子。從善性
|
而生。故名善子。從佛而生。故名佛子也。此菩
|
薩即能說種種三乘行門。利益眾生。如十輪
|
廣說。次文殊入佛加持神力三昧。此加持三
|
昧如上毘盧經初說也。 醯醯(是呼召義)俱摩囉迦
|
(是童子義。即是呼。召令憶本願也) 又俱
|
是摧破之義。摩囉是魔
|
眷屬。所謂四魔。此真言以麼字為體。即是大
|
空之義。證此大空摧壞一切魔也。 毘目吃
|
底(二合)缽他悉體(二合)多(解脫道住者
|
。謂呼此童子住於解脫道者。即是諸佛
|
解脫。所謂大涅槃也)娑麼囉娑麼囉(憶念憶
|
念也)缽囉底若(先所立願
|
也) 此真言意云。醯醯童子住解脫道者。憶念
|
本所立願也。一切諸佛法身成佛。入身口意
|
祕密之體。一切有心無能及者。然憶本願故
|
以自在之力。還於生死救度眾生。此真言意
|
亦爾。此童子久已法身成佛。故請其。以憶本
|
願而度眾生也。由請菩薩本願。若有見聞觸
|
知憶念我者。皆於三乘而得畢定。乃至滿一
|
切願。此菩薩久已成佛。所謂普見如來。或云
|
普現如來。以大悲加持力示童子身也。
|
次金剛無勝三昧。更無等比名為無勝。由現
|
覺諸佛金剛之體能持諸佛智故。名執金剛。
|
歸命諸金剛者。金剛即諸佛智印也。即諸佛
|
之別名也。 戰荼(極惡也。惡中之極也。謂
|
示形狀暴惡無有過者。乃至噉食一切世間令無
|
有餘。惡中之極也)摩訶盧瑟拏(此是大忿怒
|
也極惡之中而又忿怒甚也即是謂佛第一威猛。
|
殘害世間盡其巢穴。令入法界歸於金剛之界)
|
吽(引) 此真言體也。無怖
|
畏義也。訶是行。上一點是大空。下畫是定。所
|
謂大空行三昧。即是大金剛三昧之異名。以
|
能降伏更無勝者故也。 次金剛母所謂忙
|
莽計。忙言母義。莽計亦是多義。即一切金剛
|
之母。諸金剛智慧從此生也。 怛 (二合)吒(輕)怛
|
(二合)吒(輕) 此中以上怛 字為體。多是如如
|
義。囉是離塵垢義。伊是三昧也。即是如如無
|
垢三昧。諸金剛智慧由此生也。吒字不成是
|
半體。破壞體不成即是死義。由此三昧殺無
|
明住地人也。已殺無明住地故。若衍底(丁以反)
|
是勝義。亦是生義。如了達如如。垢障淨除得
|
無勝之生。故為眾母。無勝而生。即是生諸金
|
剛。金剛是無勝者。亦是生諸無勝人也。此無
|
勝生亦名甘露生也。 次金剛瑣真言。 畔陀
|
畔陀也 此 字由謂下有娜字。以此字加於
|
上。以此娜字即是大空之點也。若上縛著
|
點。即次陀字不須加娜也。此中以畔字為心。
|
是縛義即金剛縛也。畔陀是遍護之義。是遍
|
一切處以結彼也。遍一切處結彼者。即是結
|
彼法界體也。 ◇一點是遍一切處義。已了達
|
法界金剛之體結彼令不壞。是結護義也。 暮
|
吒暮吒也(是牢固義已作金剛之縛縛上更縛令
|
其牢固)拔折囉嗢婆吠
|
(是金剛生也。從金剛界而生。也。即是諸佛
|
金剛智生也)薩 多囉缽囉底訶
|
底(此是諸無能害也。如金剛寶體一切無能害
|
者。猶識達此金剛體性。金剛之縛固體密緻故
|
無能害也金剛縛
|
即是無間隙真如也) 次忿怒月壓金剛真言。
|
纈唎(二合)
|
以上纈利字為心也。纈唎是攝召之義。亦是
|
召請之義。有訶字是行。有囉字是離塵垢。加
|
上畫是三昧義也。兩點在傍即同涅槃。此是
|
具足諸佛功德。願我亦然也。次吽字是恐怖
|
義。為速滿此諸佛功德。以牢強轉進離垢三
|
昧同於涅槃之行。大怖一切諸魔皆令退散也。
|
伴吒(是叱呵之義。即訶叱一切魔障令滅沒也
|
) 次金剛針真言。
|
薩縛達摩(一切法也。以上薩字為種子體)抳
|
(上)鞞陀 (是穿義也)拔折
|
囉蘇只(金剛針也)伐囉弟(勝願也) 此意言針是利
|
智之義。以此如金剛銃利之智貫達之。法無
|
不穿。慧達法性意。是金剛針義也。所謂穿徹
|
無明至實相際。 次一切持金剛真言時十
|
佛剎塵數金剛。同入金剛無勝三昧。猶如金
|
剛手無異。亦於自心出不思議光。光中現此
|
真言。當知餘眷屬准有也。吽吽吽。以初字為
|
體。亦是大空行三昧也。此三昧即是大金剛
|
無勝之行人也。入此三昧故名大空。行三昧
|
也。三字是眾多義。一切眾生多金剛同說故
|
合三字也。 伴吒伴吒伴吒(訶障之義與上同
|
也。私謂再說者
|
謂訶三障也) 髯髯闍是生義。上有一點是大空也。
|
已破諸障。當得大空之生。即是諸佛生也。金
|
剛智生。即是諸佛法身之生。如央掘經生此
|
不生之身。即其義也。 次諸奉教者說此
|
真言。此謂專在本尊之側。承命往來隨有所
|
作者也。亦同上諸金剛。入大金剛無勝三昧
|
而說真言。此一切諸部奉教。同用此真言也。
|
醯醯(上醯字是種子也。亦是呼召義) 此訶
|
是行是喜。中有翳字
|
是三昧。重道者謂行極行。言極定也。 緊只囉
|
曳(入)細(何不速也。此是約敕之義如人處
|
分使令。何不速為此事而稽遲也)蟻哩(二合
|
)痕拏
|
(二合)蟻哩(二合)痕拏(二合)(執持守
|
義。謂持上所說金剛行三昧。第二重說此語是
|
守護義既
|
執持執持之。又守護。不令散失使不為諸障所
|
逼奪也。令金剛行三昧速成也)佉駝佉駝(是
|
噉
|
食義。食諸煩惱又極噉食令盡。故重說也。私
|
謂食界內界外煩惱。故重說)缽唎補囉也
|
(是充滿也。謂極噉食而令滿足。謂滿行人所
|
有勝願而令滿足。第一願者。為金剛行三昧也
|
)薩縛枳
|
迦囉喃娑 (二合)補囉(二合)底
|
染(長聲。謂本所立願也。隨彼先所立願
|
應當滿足也。上句云滿此下句云本所立願。相
|
連也) 通三部使者用之。
|
次釋迦如來入于寶處三昧。寶從彼出名為
|
寶處。猶如大海出種種寶。若至彼洲。則隨意
|
所須無所不足也。佛入此三昧已。從其面門
|
出種種光。光中現此真言。乃至普遍一切佛
|
剎。餘真言當知皆如此說也。 薩縛訖隸奢
|
(一切煩惱也)泥蘇馱娜(摧伏也。通上句云
|
摧伏一切煩惱也)薩縛達麼(一切法也)
|
勢多補囉缽多(二合)(得自在也
|
。通上句云於諸法中而得自在也。以除諸
|
障故得自在也)伽伽那(虛空也)娑摩(平聲
|
中有阿聲)娑麼(娑麼無等義。即是等
|
同虛空也。是行等空無邊清淨也。於一切自在
|
無礙。同於名字也下句與阿相連是無等也。不
|
等者即是二乘。以有
|
所闕故名無等。即是施權之意) 然此真言。
|
初薩字為體。娑者是
|
漏義亦是堅義。入阿字門即無漏無堅。若有
|
堅牢。即是生滅壞破之法。若令同於阿字。此
|
堅本來不生。即是諸法之中。而得自在等於
|
虛空。能為一切寶洲也。私謂釋迦以大悲力。
|
於周體密緻猶如金剛一闡底等。亦令破壞
|
此見而入佛法。施其大寶之願。豈非於諸法
|
中而得自在。能破一切堅牢也。 次豪相
|
真言者。此是如來無量功德之所成就以為
|
莊嚴。此是功德之聚。故作三昧女形也。是釋
|
迦眷屬。亦入寶處三昧而說此真言耳。 皤囉
|
提(與願也能與一切眾生願也)皤囉補囉(二
|
合)缽底(謂云願得。即是得願也。如
|
人有寶乃能與人。由我自已成就此願故。能自
|
在施人悉令充足) 吽此心是種子也。
|
訶字是行同於大空下。有鄔字是三昧上。點
|
即大空行三昧也。憑此進修得至寶所故。能
|
自在與人令滿所願也。 次一切佛頂者。
|
一切佛頂謂十佛剎土微塵數佛之頂。頂是
|
尊勝之義最在身上也。即是十八佛不共法
|
之別名。此本尊形像。一同釋迦具足大人之
|
相。唯頂內髻作菩薩髻形為異也。亦住寶處
|
三昧而說此真言。
|
(無敢反)
|
(以上第一字為種子
|
。是縛義也。入阿字門即是無縛之義。又縛是
|
言語道斷之義。字
|
上有點同於大空也已成就極。令成就。故三說
|
之。極令成就清淨也) 是恐怖之
|
義。
|
以威猛之力。遍破諸縛同於大空。泮吒是不
|
生義。猶體壞不令生。故必當死。謂破諸法無
|
所不遍悉令永不復生。同於大空諸佛解脫。
|
即入佛不共法之頂也。 次無能勝真言。
|
是釋迦之眷屬。亦入寶處三昧如上而說真
|
言。此是釋迦化身。隱其無量自在神力。而現
|
此忿怒明王之形。謂降伏眾生而盡諸障也。
|
地 (二合)地 (二合折廉反) 以初字為體以初第一字
|
陀 (二合)為種子。陀是法界義。囉是塵障諸
|
垢之義。若入阿字門即是無塵障。即是法界。
|
當知即同法界故。更於何處而有塵耶。此即
|
大空之義。若人住此三昧。則一切蓋障無不
|
破壞。重說者極破塵障之義也。故以說無塵
|
三昧。所謂陵字門。次說馹陵(二合)字是三昧
|
即是諸障不生而得大空生也。此種子字有
|
種種定慧莊嚴。故能於生死中而得自在。坐
|
佛樹下摧破四魔兵眾也。無能勝即無不可
|
破壞之義也。 次無勝明妃。作女形也。說
|
此真言入三昧如前說。 阿波(入)囉誓帝(無能勝也)闍
|
演帝(勝之別名。即是戰勝之義。能降伏他之
|
義也)多雉帝(摧伏勝竟之義。也此中荼字
|
是戰義。佛坐道場以斯定力。與四魔共戰而得
|
大勢。無能損者。由此三昧力也。以第三字為
|
種子) 次
|
地神真言。地能持萬物。一切萬物依之生長。
|
當知即是佛心。猶如來心能持萬物。深入持
|
本三昧而說真言也。亦是釋迦方便化身耳。
|
缽 (二合)體毘曳(二合)(地神
|
名也。即以彼名而作真言。若人誦持修習。不
|
久亦得如來
|
心地也以真言第三字。為種子字是離言說義。
|
中有伊聲是三昧。入此離名言三昧即證心地。
|
此三昧名普載為三
|
昧。以同大地故也。末後毘曳字是縛義也。即
|
衍。那是處義。翳是三昧。亦是指物之聲。即
|
指彼真言之體也。
|
由此離言心地三昧故。於離繫之乘而得進行也
|
) 次毘紐天有眾多別
|
名。即是那羅延天別名也。是佛化身。三昧同
|
前毘瑟紐(二合)費(即以本名作真言也)。
|
以第一字為種子。毘
|
是空義。瑟紐是進義生義。乘空而進。所謂此
|
天乘迦婁羅鳥而行空中也。私謂釋迦於五
|
部佛中乘迦婁羅坐。即是虛空進行之義也。
|
次嚕捺囉。亦佛所化身。是摩醯首羅之
|
化身也(亦名伊舍那)嚕馱囉(二合)也(即
|
以本名為真言也)以嚕字
|
為心。馱囉是授與之義。猶自多有能惠他
|
人。所謂諸乘乘即已也字義也。自通達如是
|
寶乘。能遍施一切眾生。嚕即無塵垢三昧。自
|
得此三昧復以施人也。 次風神真言。亦
|
佛化身也。三昧如前。皤(平)也吠(平即以
|
本名為真言也)以
|
皤字為體也。吠是縛義。入阿字門是無縛之
|
義。即解脫也。傍有阿字之點。即行也。第三吠
|
字是無言說之義。又加伊字是三昧耶也。是
|
諸乘。以無礙乘而度一切。 次美音天。是
|
諸天顯詠美者。與乾闥婆稍異。彼是奏樂者
|
也。 薩羅薩伐(二合)底曳(二合)(即美
|
音之名也) 以初薩字
|
為體是堅義。若有堅住即有生住異滅之相。
|
入阿字本來無堅。則無成壞故也。餘字皆為
|
釋此。私謂以此妙音悅可眾生。言辭柔軟悅
|
可眾心令得歡喜者。說無堅令知無常。驗得
|
如來堅固之法也。 次泥哩底。是羅剎主。
|
亦佛化身也。 囉(垢也)吃剎(二合)娑(
|
食也。娑是堅義。都是能噉義) 彼
|
常噉食眾生。如來亦爾。能食一切塵障之有
|
情無有厭足也。提缽底曳。提字有馱聲即
|
是法界。加伊是三昧。所謂法界三昧也。缽底
|
名住。住此法界三昧名為妙住也。觀一切垢
|
障即是法界入於法界。即是能噉入腹之義。
|
最後曳字是乘也。此乘者速疾無比也。處門
|
體種子字。 次焰摩王真言。亦佛化身也。
|
毘縛薩縛(二合)哆也(亦以本名為真言也。
|
以初字為體更問之。所謂無。縛三昧也)
|
毘 是堅固住義。亦是除諸縛也。謂以理除
|
縛不以非法也。埵字中有多聲即是如如。薩
|
字有堅固義也。也字是乘。乘此如如之乘而
|
進於行。傍有阿字之點即是行也。乘相如如
|
而進行者。即是去成正覺也。 次死生真
|
言。此是閻羅明王也。亦為成就大悲發生漫
|
荼羅故。隨所通達而說此真言。 沒 底(二合)吠
|
(此即死義也死是殺義斷。其根本名之為殺。
|
由本意願我斷一切眾生命根命根即是無始無明
|
諸煩惱也) 一
|
切眾生斷彼令盡無有餘。即是殺也。此明於
|
死法門而得自在。即佛所現化。非真殺一切
|
眾生也。以初沒字為種子。 次黑夜神真言。
|
此即閻羅侍后也。 迦(平)羅囉(引。都名
|
黑也)底哩(二合)曳
|
(平聲。即夜也) 以初迦字為體(作也)以
|
夜暗之中多有恐
|
怖及諸過患。為欲除彼無明黑暗中。長夜諸
|
障垢等怖畏。故說此真言也。 次閻羅王
|
七母。有七姊妹。此七母名准餘經。皆以本名
|
作真言也。今說總者如左。 摩怛哩(二合)弊(去也)也
|
(二合。摩怛哩是等義。等是非一眾多之義。
|
謂七姊妹等也) 以初摩字為種子。
|
是無我義也。 次釋提桓因。 釋迦囉(二合)也
|
(即字名也) 釋迦是百福德義。以因中曾百度修福。
|
所謂一百遍作大無遮施會普施眾生。故得
|
成此勝生。以初釋字為種子。因以為名也。是
|
止息義。止息諸障。障既息已增益其福。迦羅
|
是增進也。又奢(入)即是奢摩他也。常以深言
|
利益諸天。故心為真言。亦佛化生也。 次
|
嚕拏龍王真言。此是大海中龍也。諸龍王
|
同此真言。 阿半(脯其反水也)缽多(某也
|
)也(助聲也) 以於
|
水中而得自在故名水主。以初阿字為種
|
子也。 次梵天真言。為欲成彼大悲胎藏
|
亦如上說也。 補囉(二合)闍(一切生也)
|
麼多曳(主也) 即是
|
眾生之主也。一切眾生因梵天故。名一切眾
|
生主。能生一切有情故也。以補囉(二合)字為種
|
字也。補是第一義。囉是障垢。於勝義中即障
|
無障。一切聖者皆從此生故。主生主也。亦是
|
佛化身。 次日天子真言。 阿(本不生也)地(與也)多
|
邪(二合)也(日也) 以初阿字為種子。即本不生義
|
也。自通達此理而授與人。即是常利益眾生。
|
義猶如彼日也。世人謂日為常利益眾生者。
|
次月天子真言。 戰(不死也)達囉(即月名
|
也。以初字為體) 若
|
不死者則亦不生。不生不死者是名甘露。世
|
人以月能除毒熱煩惱同於甘露。故以為名。
|
一切甘露之味無過淨月三昧也。 次諸龍
|
真言 前是龍王。此是一切諸龍是通用也。
|
迷迦(雲也)扇 (喫噉也)曳 此釋為噉雲也。是黑暗。
|
即諸眾生垢障。能噉諸障而得自在。故以
|
為名也。以初迷字為體。即我義也無我也。
|
次難陀跋難陀守門二龍王真言。 難徒(以初難字
|
為體。是觀義也。即觀離觀而住於中。自通達
|
已以利眾生也)拔難陀庾(拔字聲勢有鄔波者
|
)
|
鄔是越也。自越諸法生死流轉住於最勝處。
|
以此護持世間。故以為名也。 右上釋迦
|
眷屬罄了。皆是住於寶處三昧。以佛化身。為
|
欲成就大悲藏而說真言。
|
時毘盧遮那佛自教跡不空悉地樂欲一切菩
|
薩母明妃。說者自教跡者。即是法佛自證之
|
教。即祕密平等教也。為於此中諸為修行者
|
皆悉不空。不空是不唐捐義。隨彼力能皆向
|
法身之理。即同彼佛故云不空也。如上諸菩
|
薩說真言各欲引攝同類行者。若有修行即
|
同於我。今法佛自說明妃真言。若有修行者。
|
即從虛空眼而生法身。如我無異也。 伽伽娜
|
(以初字為心。伽是無去來義。又伽伽娜是空
|
也。所謂諸佛大空也)皤囉(願也)落乞叉(
|
二合
|
相也)努(大空也。此願勝上。即同虛空一相
|
清淨。無邊不可分別也)伽伽娜(空也)三迷
|
(等也。如上大願如虛空相。與虛空等也)薩
|
皤都(一切處也)竭多(更無比也。謂此等虛
|
空
|
空願遍一切處。皆無有與為等比心。上有阿聲
|
相連)陛薩囉(堅不可壞)三婆吠(從生。也
|
謂從不可壞而所生)闍 (二合)羅
|
(光英明義也。由住無去無來之行。成大威光
|
無與為比也)娜
|
母(歸命也。由住斯法故我歸命也)阿穆伽喃
|
(不空者也。所歸命我為歸命) 真言首
|
歸命普遍諸佛者。以一切之名猶自普遍。如
|
指東方一切佛。即不遍十方。為簡此少分一
|
切故。云普遍諸佛。他放此。一切佛菩薩母
|
虛空眼竟。時佛又復一切為障者息故。火生
|
名三昧證。說此大摧障真言。此有威勢能除
|
一切修真言者種種障難。乃至佛在道樹。以
|
此真言故。一切魔軍無不散壞。何況世間諸
|
障也。又此障略有二障。一者內障。謂從自心
|
而生。其類甚多不可詳說。二者外障。謂從外
|
事而生亦甚多。皆能摧滅也。 戰荼(極惡也
|
。所謂暴惡之中
|
又甚暴惡也)摩訶嚧瑟拏(大忿怒也)薩頗吒
|
也(破壞也) (恐怖也)
|
怛囉迦(堅固也)唅(平)
|
(無甘反) 用後二字為種子。諸
|
句義皆成就此也。初戰荼者。戰是死義。入阿
|
字門即是本無生死義也。荼是戰義。以此無
|
生死大勢之主。即與諸四魔戰也。次麼是我
|
義。入阿字門即無我亦是空也。訶是喜義亦
|
是行也。嚧瑟者有囉字是垢障。有鄔聲是三
|
昧也。即奢麼他謂三昧也。拏是空義。第五
|
字即大空三昧也。薩是堅義。頗是法義。了
|
知世間如聚沫故易破敗也。傍有阿字之點
|
即行也。吒是戰義能敵障怖令破也。也是乘
|
義也。 是大空行三昧如上說。怛(是如如也)囉是
|
無垢也。迦是作也。謂一切法無作也。唅字訶
|
是行義。又有阿聲是怖魔障金剛三昧也。點
|
即大空也。以此大空不動動行。大怖一切魔
|
障也。 字麼是我義。入阿字門即無我也。又
|
以此大空無我三昧。而怖畏眾魔。以此字亦
|
有阿聲及點也。訶嚧唅騣四字皆有阿聲。
|
即是重重怖魔。極怖內外二障之義也。若聖
|
者不動主真言了。 次降三世明王真言。
|
皆是毘盧遮那如來。住於法幢高峰觀加持
|
三昧。如初序品中說也。如來說此二明。皆是
|
彼法佛三昧。為令行人從初發菩提心。守護
|
增長令生成佛果圓。終不退失不墮在非道
|
者。即不動明王是也。為降伏世間難調眾生
|
故。即降三世明王是也。相次說之。所謂三世
|
者。世名貪瞋癡。降此三毒名降三世。又由如
|
過去貪故今受此貪報之身。復生貪業受未
|
來報。三毒皆爾。名為降三世也。復次三
|
世者名為三界。謂毘盧遮那如來。始從有
|
頂迄至下地。從上向下相次。一一天處皆
|
化。化無量眷屬大天之主。今勝彼天百千萬
|
倍。彼怖未曾有。更有何眾生而勝我耶。乃至
|
以法而降伏之。即次第而下。以能降伏三世
|
界主故。名降三世明王也。 訶訶訶(訶是行義是喜義。
|
此三行者。即是三乘人行也。此字行即此三行
|
本來不生。由本不生故即越此三行。是為佛行
|
也)毘薩
|
麼(二合)曳(此是奇哉怪哉之義也。如佛常
|
教。以慈對治於瞋。以無貪治貪。以正見治邪
|
見今乃以大忿瞋
|
而除忿瞋。以大貪除一切貪。此則最難解難信
|
。故言怪哉也)薩 怛多揭多(一切
|
諸佛
|
也)毘舍也(境界也)三婆 (生也
|
。謂從諸佛境而生也佛境者所謂諸法實相。從
|
此實
|
相而生故號為降三世也)帝(入)
|
(二合)路迦也(二合)(此是三世也)吠闍
|
|
也(此是降勝之義也) (義同上說
|
)惹(呼召驚覺之義也。若誦此。能遍入一切
|
眾生之心而驚覺之。
|
令障盡等於法身之佛也) 然此真言。以此帝
|
字為體。上有
|
多聲即是如如之義。囉是垢障。有伊聲即是
|
三昧。以如如之體即是本來不生。以不生故。
|
即垢障亦自本來不生。稱此理而修定慧俱
|
足。故能降伏三世也。 次聲聞真言。 醯
|
都(因也)缽囉(二合)底也(二合緣也)也
|
毘揭多(離也)羯磨(業)泥
|
社多(生也) (怖障也) 通釋云離因緣生也。生由於
|
業。離生即由離業也。初醯(有訶聲是行是喜
|
。即聲聞行也三昧伊聲聲
|
聞定也)次都字(有多聲。即聲聞所入如如也
|
。亦有鄔聲三昧)次缽字(聲聞所見
|
第一義也)次囉字(小乘所對六塵也)帝也(
|
乘如之義也。即是聲聞所乘之義也)毘
|
(有 聲是縛也。伊聲三昧也)揭多
|
(離也)餘以類廣說之。怖障
|
義如上所說。但以聲聞行為異。此是法佛
|
大悲願力為利有情。於三昧中而現聲聞緣
|
覺真言。若眾生應以此法入道者。令從此
|
門入大悲藏也。 次緣覺真言。 (言語道斷
|
義也。即是如上所說緣覺證極無言說界也。自
|
從此中得證。復以此法利益眾生。自己通達。
|
亦以此法利他也)
|
如上說。聲聞緣覺以句法為真言。今以一字
|
者。此是宗極之要。即彼極修行住處故。用一
|
字也。 次諸佛菩薩心真言。 薩 勃馱
|
(一切佛也)菩提薩埵(菩薩也)訶
|
(二合)娜耶(心也) 毘舍禰
|
(入也此總釋言入一切諸佛菩薩心也)娜麼(
|
歸命)薩 毘睇(與願也謂與一切智
|
智之願
|
也。薩是堅義。能離諸堅也離非堅也) 上囉
|
是垢下 是縛也。毘
|
是言語道斷。又有三昧也。睇是授與義。伊
|
聲是三昧也猶自足故則與人。猶自得一
|
切智智故。能以此願與人也。當此是諸佛之
|
心。帝也(二合)此字為種子。與上句阿聲相連。
|
正以此阿聲為種子體也。即本不生義也。
|
次普世天等諸心真言。 嚧迦嚧迦(世間也。即是暗冥之
|
義。所謂無明也。此字側皆有阿聲。即本無義
|
也。無暗即是真明也。阿嚧迦是明)迦囉也(
|
作也。
|
所謂是照義。作明也。以作明相。現此八部等
|
普之身。而除彼暗使作明行。作是明令世間明
|
也)薩縛
|
提婆(天也)那伽(龍也)夜乞叉(如字也)
|
健闥縛(如字)阿修
|
羅(如字)揭露荼(樂主)緊那羅(樂聲)摩
|
呼羅伽(如字) (等諸部攝)
|
訶 馱夜娜夜(二合心也)迦沙也(
|
攝也。此八部等心而令作明也)費
|
只多羅(二合)揭帝(種種行也。亦是巧色之
|
義隨類示現一切可愛樂身名巧色也。亦是雜色
|
義。
|
以種種行種種雜色法。門而除世間之暗。即諸
|
明中無比之義也) 以最初路字為種
|
子也。 次一切諸佛真言。 薩縛他(一切也)
|
毘末底(無慧也。以無慧故名之為疑。此字正
|
釋為疑也)毘結囉拏(除也。此色塵葉之義
|
如人除棄穢名為除棄也)達摩馱都(法界也。
|
謂除一切無慧。皆令住於法界也)涅闍
|
多(生也。此涅字即是大空三昧。從此而生。
|
即是法界生也)參參訶(此三字者皆是種子也
|
。薩是
|
堅義。猶除此堅固為最勝生也。點是入三昧。
|
如二乘入於涅槃。此即是堅固義。乃至若有堅
|
者。即是生住之相故。
|
一切動法皆是不安。猶極除此。都有重空三昧
|
之義。訶即此行。所謂如來行) 次守護者
|
真言。此即是不可越。正為難持(謂力持義觀
|
瞻不可得也亦有
|
難降伏義)法佛奉教者常在內門右邊也。名為不
|
可越使者。諸佛三昧耶威力。不可過越也。金
|
剛之戒奉以行之。一切不敢違越也。亦名無
|
能見者。由此奉教者威猛熾盛如百千日無
|
敢視者。猶如初生小兒不堪仰視日輪。故以
|
為名也。常在佛內門。有所教命如說而行。故
|
名奉教者。 奴達哩沙(此是其名。即是不可
|
視越義也。馱達是法界
|
有羅聲是無垢。奢即奢磨他也)摩訶嚧瑟拏(
|
大忿怒也)佉佗也(喫也。謂噉
|
一切妄相煩惱也。以佉字為種子。諸字皆為釋
|
此。即空義也。陀即與義。也是乘義也)薩縛
|
怛他
|
揭多(一切如來也)瞻(長聲呼之。是教敕也
|
。與前句阿聲連)俱嚧(作也。即令行如來教
|
敕也。
|
隨所教敕而作不相違。可瞻受教敕義也) 次
|
相對守門者真言。
|
醯(呼召也)摩訶 (二
|
合極也)戰荼(大忿怒暴惡也。是極忿義)阿
|
鞞
|
目佉(相對也准前守門)薩 (二合
|
)訶拏(二合攝取也)佉陀也(食喫也。亦
|
以佉字為種子)緊只羅曳細(何不速也)三麼
|
耶(如前解)麼努薩麼
|
(二合)囉(憶念也。謂憶念三摩耶也。由忿
|
怒甚。不可觀擬不可觀視。與前相對故為名也
|
) 奉諸佛
|
教敕以不可得空。食噉食一切著相眾生。難
|
可化度降伏者令無有餘。即是大忿怒義也。
|
次結大界真言。如佛所說。更有無量持明。恐
|
更有持真言者等。以不結護故。能破法事損
|
持誦人。故設結界之法。由結界故。乃至諸持
|
明亦不能破壞。猶比丘結界作法事。在界外
|
比丘雖作法不能障破也。隨方皆遍也。 薩
|
多羅(二合)努揭底(一切方處所
|
也。謂十方皆須結遍)畔陀也死曼
|
(母減反。上句結下句界也。此意云一切方處
|
所結界也)摩訶三昧耶(大三昧耶也。即以此
|
大三昧耶而結諸界) 囉社(二
|
合)底(從生也。謂從大三昧耶生也)薩末(
|
二合)囉拏
|
(奴皆反。憶念也。謂憶念一切佛教也)阿缽
|
囉(二合)底訶底(無有能害也。亦云無罣礙
|
也。亦是無能壞也。由結界故無能壞也)馱迦
|
馱迦(光威也由光威故成界馱是法界。迦作也
|
。言
|
法界體離諸作離作即是法界也)遮囉遮囉(遮
|
是滅義。謂生滅遷移也。羅是垢障也。句亦是
|
行。平
|
聲。是遍往十方結也。亦是行即是來去也。重
|
稱之即是極來之義此是急來也)畔陀畔陀(釋
|
句
|
是結義也。上是能義下是空。猶無能邪破等於
|
虛空。以此結界故無能壞也)娜奢(上聲十也
|
)
|
羶(方也。即是結十方也)薩縛怛他揭多(一
|
切佛也)奴壤多(教也。是一切諸
|
佛之教。前所念令憶念也)缽囉(二合)
|
囉(所證也)達摩(法也。即諸佛所證之法也
|
)羅
|
(入)陀(獲也證也得也)毘闍曳(即無能勝
|
也。於諸障中為勝。即不可敗壞)薄伽筏
|
底(此是真言主也。歎世尊德也)毘俱
|
(除也。能除垢也初勸除。亦是勸念令作)毘
|
|
俱麗(前句除有相垢也。正是莫作正是除也。
|
後句除離相之垢即是除一切障也)隸(種子也
|
)嚕
|
(長引)補 (句義是宮也處所也。
|
以真法除垢相。即是諸佛所住之宮。令同此界
|
也) 更加微
|
炬麗字也。但以此最後句中隸字為種子。羅
|
是相。加此翳聲即是三昧。具一切相而離諸
|
相。此是界之體相也。以下說種子字(從一字能生多故名
|
種子也)。 惡(菩提種子也。凡持誦者。皆
|
有此心希求無上菩提故先說此字。從此生一切
|
法也。即
|
菩提心也) 阿(行也。即是修菩提行之種子
|
成就福智故) 暗(成菩提種子也。前字是
|
菩提心。更加上點即是大空證此大空是成菩提
|
) 噁(涅槃種子。也傍有二點者皆急呼之是
|
訶聲
|
也。是除遣之義。遣諸垢是入涅槃也) 訶(
|
去聲降三世也。訶是行。加阿聲是極行。以此
|
除遣
|
諸行。則是不行一切行。故有除遣義以此能降
|
三世也) 悍(不動主也。訶是行。阿聲又是
|
行點即大
|
空。由住是位能降一切。為菩提心作大護也)
|
阿(除蓋障也。阿是障。傍有二點即是除。
|
遣此即
|
除蓋障義也) 娑(上觀自在也。娑是諸漏傍
|
有二點即是訶除遣諸漏無漏之觀故自在也)
|
縛(金剛手也。縛義。傍有二點即是除諸縛也
|
。此是金剛種子也) 瞞(文殊師利也。本體
|
即
|
是空。上又點又是空。所謂大空也。越十八空
|
名為大空住空之位名為大空即是大般若也)
|
嚴(虛空
|
眼也。伽是去來離去來。法即同大空故加點也
|
) 嚂(一切佛菩薩。皆從是中來法界也。囉
|
是垢。上
|
有點是。離垢同於大空。是法界義也) 欠(
|
大勤種子也。佛坐道場伏諸魔。故一切天人號
|
為大勤勇
|
也即毘盧遮那也。佉是空義上點是大空以大空
|
淨一切空也) 髯(水自在菩薩也。由從水生
|
名水自
|
在。即菩薩名也。大本中有之今此漫荼羅位不
|
言安置處。當詳。闍是生義除諸生滅同於大空
|
也) 耽
|
(多羅尊也。多是如如也。如如之性即同大空
|
) 勃 (毘俱知也。婆即三有。哩
|
是三昧於三
|
有中而得自在。傍有二點除遣三有也) 參(
|
得大勢也。娑是諸漏。同於觀音種子。而上有
|
點。言此
|
諸漏即同大空也) 半(自處。觀音部母也。
|
跛是第一義體猶如虛空也) 含(馬頭
|
也。訶是行。加大空即大空之行也) 閻(耶
|
輸陀羅。即蓮花部明妃。也是乘義。上有點者
|
。言是
|
乘清淨同於大空也) 參(寶掌菩薩種子。同
|
大勢至以寶處為定也。以寶為手。故寶從彼生
|
也。亦有常
|
義也亦有作義也) 髯(光網菩薩。即文殊眷
|
屬義亦同前) 婆(上。釋迦也。婆是
|
三有。傍有二點。即是除遣三有義也)
|
吒藍(上訶是行。下鄔是三昧。上點是大空
|
|
也) 藍(下吒是戰敵。囉是垢。傍鄔聲三昧
|
。上有大空) 右三佛頂種
|
子。同前以次配之。 鄰(白傘也羅是相。上
|
點相同大空也)
|
苫(社是障也。是怨敵相對義。一切有對法
|
。同於大空無勝劣也) 賜(信反最勝佛頂也
|
。
|
娑是堅固。離堅非堅即是大空。又有三昧也)
|
怛 (二合)(多是如如。囉是垢
|
。又有三昧及
|
大空義此火聚也) 訶婪(二合)(訶是行。
|
囉是垢鄔是三昧。點是大空此是除蓋
|
障佛頂) 右五佛頂種子。 耽含半含閻(如如也。
|
上有空。即如如不可得同於大空也)
|
(行也。入阿字即行無行又空) 微
|
(入。第一義也離第一義也) 枳履(行也離
|
行也) 履(一切乘也。
|
即乘無乘體同於空) 此五字是世明妃種子字。雖是佛化
|
相同世間。謂天等也。遍一切所有明妃。隨
|
取其一。 吽(無能勝種子三昧) 微(縛此
|
地神種子字也)
|
枳(作三昧) 履(離相三昧) 相離(文
|
殊使者計設尼也因髮結端嚴妙得名)
|
(定空) 履(施者也定
|
相也。陀是施也。於無相中能滿一切願也)
|
此
|
鄔波計設尼也(空定)弭履相如。前(此文殊
|
使者。名質多也麼
|
是空是我。下羅是相。猶有相故有我。離相故
|
無我。亦文殊師利定也)。 係(喜行) 履
|
相
|
(文殊使者財慧也。即是能滿一切願皆令喜也
|
。更有一使名阿迦沙尼。是呼召取物使者。經
|
中少種子字未
|
得。) 右文殊五使也。每一使各有一奉教。同種
|
子字同使者了。
|
次除疑怪菩薩。 訶娑難(行行離空。又大空
|
。所謂法甘露也) 總
|
句是喜義(是歡喜踊躍義)。 次一切無畏施
|
。 羅娑難(垢如上。
|
猶此字義故有畏。若入阿字門能除一切畏也)
|
總句是味也(以無上真實法味滿一切願)。
|
次
|
除一切惡趣。 持懵(法界縛)娑難(如上總
|
句是破碎義也。如人手執物擊
|
物令破) 次愍惠(從哀愍一切得名)。 微
|
(縛。三昧伊聲是定)訶(喜)娑(堅)難
|
(如上總句。以種種善巧方便。令眾生歡悅至
|
是處也。增長積聚義) 諂(大慈生菩薩種子
|
也。此
|
慈極大。無比。從此慈中生也。乘也是去來義
|
離去來同大空也) 閻(此大悲纏菩薩種子字
|
。由大
|
悲故自纏其心。故得名此) 縊(除一切熱惱
|
菩薩也。能除三毒熱惱是極三昧義也。鄔亦極
|
三
|
昧義也) 污(此不思議慧菩薩也。以不思議
|
慧除無慧也施也由自有故得慧與人)
|
灘(奢摩他。又大空寶生菩薩也。猶能生一
|
切法寶故。得名) 衫(此寶手菩薩也。如如
|
意
|
殊在手能滿一切人願。此菩薩亦爾。故得名也
|
儼也。第五字是空又大空也) 噞
|
(此持地也。猶如大地持萬物佛地持眾。生此
|
菩薩亦爾也。以此字義持一切也) 髯(染字
|
也。亦第五
|
字又大空經本缺菩薩名。檢前) 汔(頗是聚
|
沫不堅義。了一切法自相如是同於大空。)
|
此
|
寶印手菩薩種子也。 赧(堅固意菩薩也。空
|
又空也即是堅意菩薩
|
空內即息垢也) 鄰(虛空慧也。如空無邊無
|
礙。是菩薩慧亦如是也) 含(虛空
|
無垢也。此慧如空清淨無垢。行因於空行成就
|
已等同於空) 空(如如惠來 句者
|
蝎底是去。謂去成正覺 至於如如如) 蘗丹
|
(清淨慧也空垢)
|
地嚂(行慧心常以是慧利益眾生)
|
(安慧也。常住是慧以利眾生故得名也)
|
句云無怖畏也。安住是慧猶如金剛山定也。
|
地(法界)室唎(二合)(止定無垢)唅(行
|
空)沒藍(縛垢空) 此四
|
字諸奉教者。通同隨取其一字用。 吃沙(二合)
|
(作止)拏(二點是恐怖令除戰)囉(點是極
|
戰令彼怖是大勝也)閻(如如無垢達一切乘)
|
劍
|
(作與非作皆離。以何得離由體大空故也隨取
|
一種子字欠此多第三) 右六字如上所
|
說十佛剎塵數菩薩種子也。隨用一字即得
|
通用之耳。凡諸真言中。隨取初中後字用為
|
種子皆得也(觀察取宗要之字耳)。 次淨居天真言。 摩
|
奴囉摩(意悅也。由受種種樂故)達摩三婆縛
|
(法生也。此佛所化生。非關世天
|
垢言從法生也)費婆縛(隨有三種也三亦種子
|
也)迦他那(說也。通上云隨其有
|
所說也。隨彼法生以解之法為眾生說法也)三
|
種子三(亦種子堅與不堅皆離。體同
|
於空極令空故重字) 次羅剎真言。即用彼方言為真言也。
|
吃嚂(心也)計 (兼三字乃種子也) 中有二迦二囉。即
|
是能食一切業垢。二醫字三昧也。重說者重
|
淨也。 次荼吉尼真言 此是世間有造
|
此法術者。亦自在咒術。能知人欲命終者。六
|
月即知之。知已即作法。取其心食之。所以爾
|
者。人身中有黃。所謂人黃猶牛有黃也。若得
|
食者。能得極大成就。一日周遊四域。隨意所
|
為皆得。亦能種種治人。有嫌者以術治之。極
|
令病苦。然彼法不得殺人。要依自計方術。人
|
欲死者去六月即知之。知已以術取其心。雖
|
取其心然有法術。要以餘物代之。此人命亦
|
不終。至合死時方壞也。大都是夜叉大自在。
|
於世人所說大極。屬摩訶迦羅。所謂大黑神
|
也。毘盧遮那以降伏三世法門。欲除彼故化
|
作大黑神。過於彼無量示現。以灰塗身。在曠
|
野中以術悉召一切法成就乘空履水皆無礙
|
諸荼吉尼。而訶責之。猶汝常噉人故。我今亦
|
當食汝。即吞噉之。然不令死彼。伏已放之。悉
|
令斷肉。彼白佛言。我今悉食肉得存。今如何
|
自濟。佛言聽汝食死人心。彼言人欲死時。諸
|
大夜叉等知彼命盡。爭來欲食。我云何得之。
|
佛言為汝說真言法及印。六月未死即能知之。
|
知已以法加護勿令他畏得損。至命盡時聽
|
汝取食也。如是稍引令得入道。故有此真言。
|
訶唎(二合)(訶定行唎垢)訶(行) 除彼邪術之垢也。
|
次藥叉女真言 能噉世間能食諸業垢
|
等惡。是夜叉義(乘)。 藥(如上)吃叉(
|
二合)(言語斷定)尾
|
(施乘) 夜(二合)(乘)達
|
(法界) (無垢定) 句義云持夜
|
叉明
|
者心是。用彼方言作咒也。 次毘舍遮真
|
言(翻是。極苦楚義。此輩多是餓鬼也)。
|
比(第一義定)旨(死)比旨(極第一義滅也
|
)
|
亦是隨方言作之。 次部多真言 此
|
是夜叉之類也。 喁(去空)縊(定)喁縊(
|
極也)懵(我堅)散
|
寧(空定也) 次阿脩羅真言。各各別為種子
|
字。隨取其一。 囉(垢)吒(戰)囉吒(重言也)持
|
懵(二合)耽(法界無縛猶如虛空)沒囉(二
|
合)(如猶空)沒囉(二合)(言語
|
道斷離諸垢也) 句中有染欲瞋言。謂除彼多欲瞋故說
|
也。 次摩 羅。亦種子字隨取其中。 櫱
|
(來去)囉(垢也)藍(相也謂生死)櫱(縛
|
)囉(垢)藍(相也) 次緊那羅
|
真言。 訶(喜)佉(行)散(堅也所謂我報
|
也)難(空又空上句也)微
|
(縛定)訶散難(如上下句也) 此句義。上句是歡喜。下
|
句是與人歡喜義。由能除我執而堅而證大
|
空。是故踴躍無量。既自得已亦能與人也。諸
|
人真言。各是種子字也。 壹(定)車(去。
|
影像傍有阿聲行也)
|
缽(第一義)嚂(塵即大空)麼(無我即大空
|
)弩(空又空也伊聲是空)麼(空)曳迷
|
(乘人定)莎訶(同上) 右諸真言別相竟。
|
次毘盧遮那說真言心者。以如上諸真言等。
|
隨一一中。則有根本真言心真言隨心真言。
|
如是等無量無邊不可知數今總說諸真言之
|
心。即此阿字是也。此是諸法本不生義。若離
|
阿聲則無餘字。即是諸字之母。即一切真言
|
生處也。謂一切法門及菩薩等。皆從毘盧遮
|
那自體自證之心。為欲饒益眾生。以加持力
|
而現是事。能實即體不生。同於阿字之法體
|
也。此字於真言中最為上妙。是故真言行者。
|
常當如是受持也。是故一切真言住於阿字。
|
猶住此故誦之即生也。右普通真言藏品竟。
|
此中真言通一切處用。下諸法中各是別行
|
也。
|
世間成就品第五
|
第三經云。爾時世尊復告金剛手祕密主言。
|
諦聽諦聽者。前已問佛。 騰前答之。故無
|
問自說也。如真言教法。成就彼果者。謂真言
|
行人如於法教。依於正教而修法行。此行善
|
成得悉地果。佛意言。若有眾生欲得成就如
|
上大果者。先當依此品次第而修行之。即是
|
最初發足處也。當字字相應。句句亦如是。作
|
心想念誦。善住一洛叉。初字菩提心者。如上
|
一一字各有字義。從此字入實相門。即真言
|
字也。又此諸字合而成句。則有句義。此句正
|
詮實相之體也。是故持真言行者。必令字字
|
相應句句相應也。或住心種子之字。或想真
|
言令成輪像。或如鬘形或如繫珠。明淨無垢。
|
循環相續無有間斷。如是令現前明了已。想
|
此真言輪。明白如淳淨乳。次第流注無有斷
|
絕。從口中而入。從上向下遍灑下品。頭尾相
|
接牽入此中。身心流布灌身分。以此因緣。能
|
令行者身心諸障悉得清淨。所謂一洛叉者
|
此是隱語。梵音別意。即是一見義也。令心住
|
此境一緣不亂。字字相應句句亦相應。想此
|
一一字。明白淨徹如淨明珠。一一字皆又明
|
了。遍有光鬘次第不斷。而注其心如甘露灌
|
灑。如是一緣之時。假使有種種障起。或作大
|
可畏像。諸散心人見者狂亂。或作大聲。假使
|
山王亦可破碎。有如是事時。行者住真踴健
|
菩提之心。一緣不動無有取捨。故名住於一
|
見。若不如是者。雖經百年誦滿千萬落叉。
|
猶不得成就。何況一落叉耶。復次此字者。即
|
是菩提心。由一一字即是入實相門。皆得法
|
界之體。所云字者。梵云阿剎藍。阿是不壞
|
義即是淨菩提心也。如此行門為淨菩提心
|
故。若不除垢。本尊三昧無由現前。故行者令
|
一一字。與淨菩提心相應也。第二名為聲。句
|
想為本尊。而於自處作者。又當觀想字字句
|
句真言之聲。如前次第相續輪環不斷。一一
|
聲相明了。如鈴鐸風梵之音次第不斷。而入
|
其身遍。其體內。以此因緣。能令身心掃除垢
|
濁。如火起時諸塵悉淨。亦當心一境善住不
|
亂。假使有種種境界。亦如前說也。又句中義
|
者即是本尊之體。先想本尊明了。次即自觀
|
己身同於本尊。令內外明了也。字真言觀即
|
是真言身。聲真言觀即是真言主。句義觀即
|
是真言之體。即真言心也。句是義趣所歸趣
|
處也。即本尊心也。身語意淨三事清淨平等。
|
猶如內有明眼外觀淨境。又無暗障。三事等
|
故明了現前。以此三事等故。身口意皆住一
|
見。眾緣具故則有成就之樂也。此三事等明
|
見本尊。故當於自處作也。又即自觀其身亦
|
同本尊。以三事等故名世間成就。爾時本尊
|
及諸菩薩等。隨想而現隨念而至隨問而答。
|
然後入修學出世真言之行。不如此者。徒捐
|
其功無有益也。第三句當知。即諸佛勝句。行
|
者觀住彼。極圓淨月輪。於中諦誠想。諸字如
|
次第者。次當觀佛即觀本尊。隨彼所欲為事。
|
各有像類法門。如色即有白黃赤等。坐起身
|
印之形。隨所欲作事而極觀之。如欲寂心息
|
災。即觀息災之像。既得成就明了無礙。又想
|
月輪圓明清淨。觀字輪在此輪明淨心中。如
|
前成就。此即淨菩提心義也。由三業平等清
|
淨。能見諸佛相。淨菩提心與念佛三昧相應。
|
明了無礙。唯獨自明了餘人所不見也。云於
|
中諦誠想者謂觀圓明本尊及字。諦了分明無
|
有隱昧。名諦了分明也。云中置字句等。而想
|
淨其命即。是如上先觀字觀聲觀本尊(或去句更問)
|
然後觀佛。佛即本尊也。隨彼所有緣者而觀
|
之。皆是佛普門之身。故無異相。同名佛也。先
|
作是三種觀。都合方成種子。以為子故必
|
當得果。次觀本尊為欲成果也。如人有種子
|
者種之良田。方便將養為成果。故云是成種
|
子。已為成一切智智之果故。觀佛也。行者初
|
觀之時忽暫與相應。猶如電光暫得見道。爾
|
時不應生著。所以然者。如西方有一阿闍梨
|
弟子。作此觀時忽暫相應。心生貢高而向餘
|
同學說之。彼即謂之若見法者即是成果。夫
|
真言果者。即具一切種慧。我昨造得偈頌汝
|
能知乎。若汝於此近事猶不能達。當知諸佛
|
境界未可通達也。所以說此事者。若人見字
|
明了之時。由與法相應故。必當身心有異。先
|
來愚鈍乃得總持。隨聞一句通達無量義趣。
|
說不窮盡。況為我慢等過所動。而生高慢取
|
著心耶。是故行者。當離如是法愛勿令自退
|
也。又行者觀本尊時初忽見。隨滅不應愛味
|
取著或生憂悔。但當一心行之久自諦了分
|
明。若見尊時諸有所想自然成就。圓光月輪
|
及字等。隨念而現洞然明徹。若見字者字外
|
皆有光炎。猶明火焰明淨無比。或作字輪如
|
前所說。亦於輪上具有光明隨心成就。乃至
|
觀此圓明。欲小便小欲大便大。乃至周遍十
|
方佛剎皆悉周遍。或欲睹見十方諸佛無量
|
無數色像言語所演祕藏見神通事。皆得明
|
見。譬如善巧金師得好真金。百練清淨柔
|
軟無垢。隨意所為隨心而成一切無礙。此名
|
持誦之果。又所謂出入息者。如世人息。入
|
身復出出已復入。無有斷絕間隙。此入觀見
|
字輪圓明亦復如是。從本尊心念念流入其
|
身。猶如入息。復從自許身心之中念念流出。
|
入於本尊之心。念念心無間猶如出息。如是
|
念念周環無窮。即是真言行人之出入息也。
|
如是出入息流注身心。淨諸垢穢漸得諸根
|
清淨。又隨事而觀字輪種子之色。如息災白
|
降伏青黑等類。可以類知。如是作是亦能隨
|
心成辦諸事也。又經中所云。命者所謂風
|
也。風者想也想者念也。如是命根出入息之
|
想雖復淨妙。猶是想風所成。亦當淨之。所云
|
彼等淨除已。作先持誦法者所云阿字者。以
|
一切種子皆從阿字而生。若觀種子相即不
|
觀阿。若並觀者即有二相。是故但觀阿字為
|
一切種子。以一切法不出阿字門故。斯謂先
|
觀種子別相。次至此中。一一須入阿字門。
|
若入阿字門。即見本不生理體也。如是見已
|
即三業皆通。以身通故。普見色身隨類普見
|
所喜見身。以語通故。能以一音遍至十方佛
|
剎。亦能普應一切眾生語言差別。以心通故。
|
乃至一切眾生心所動作心。所戲論無不明
|
了知之。亦能知諸如來祕密之事。即是究竟
|
六根清淨成種智也。修真言行者。先承事一
|
月念誦。謂一月之中。先當作如此如上觀之。
|
又祕釋者一歲十二月而成。還復本際得其
|
元本。亦如菩薩十二地。即十住等妙之覺。猶
|
如十二月。故此中得一月之分。即是入初住
|
地。一一句字或本尊等。隨一一諦了成就無
|
有障垢。故云一一句相應也。行者前方便者。
|
如是觀行之時。若以一花獻佛。至心迴向。願
|
令此通達一一句中解也。並下文花遍十方
|
一切剎土普作佛事。爾時應念即成。乃至香
|
食等事。一一如是廣說。設天大旱或有種種
|
災患。爾時行人一花供養。願令此旱得除降
|
注大雨。或願諸患自息無不應時成就。復以
|
此一一功德迴向菩提。普施一切眾生。如此
|
菩提大願亦當成就。何況餘事也。前云一月
|
者即是心與一境相應也。一一句通達者。謂
|
前觀字輪觀聲輪及本尊種子。一一明了現
|
前無有錯謬。名通達一一句也。先觀佛得成
|
即見圓明隨一得成餘即成就謂觀本尊明
|
了之時。圓明字輪等相自然成就。此月即是
|
月喻三昧。法性清涼乃能普現眾生心水之
|
中。非如世間月也。但借心為喻耳。但隨一
|
成餘者自成。然所以具說者。至下文各有用
|
處故。須具明觀月法用也。諸佛大名稱。說此
|
先受持者。即是最初成就種子也。次當隨所
|
有。奉塗香花等者。謂能以一花普遍法界。乃
|
至願力因緣。能除眾生種種苦惱。如普門常
|
所說。豈是一花而能成就如是力願耶。為成
|
正覺故。迴向自菩提者。當知即是自心菩提
|
種子。明淨顯現自在之力用也。次云此中釋
|
兩字深義。如是於兩月。真言當無畏者。即是
|
及於悉地義。今此是大用耳。第二月也。第一
|
月謂成種子故。第二月謂成位故。次滿此月
|
已。若成世行者入持誦者。若成世間說
|
者。即是初一月持誦。次一月於世間法中而
|
得成就。謂種種藥物以法成之。能得聞持一
|
聞不忘。乃至力通明行皆得善成。於大空而
|
得自在。若出世義說。即是隨其成就之時。能
|
滿一切所願。所謂山峰牛欄者。觀義。作成
|
就時如於山。即與中道山相應。一一事皆與
|
理相應也。謂不動名山。即是大菩提心。在此
|
菩提心最究極之地故名山峰。如人登山下
|
觀萬物莫不明了。此法性山亦爾。下觀法界
|
圓照無礙也。牛欄者牛是五淨所生。能卻穢
|
除障成就清淨之事。以牛淨所養故。細草豐
|
茂自然滋長。此菩提心牛欄亦爾。能防妄想
|
分別之過淨諸心地。以大悲水灑之平等地。
|
所生功德任運成長也。兩河義上已說之。兩
|
河者謂流注不絕。是生死流又心心寂滅趣
|
於法性大海。是出世流。於此中間。是中道妙
|
住之境。堪造妙成就也。言四道中者。謂四聖
|
諦道中也。一室者。謂除諸境分別在於如如
|
之行。以此為室也。大天室者。所謂涅槃之室。
|
以此成辦菩提自在力也。若不入如是大天
|
之室。云何能成自在力耶。曼荼羅義如上說
|
之。四角為作金剛三股之象。周匝相接名金
|
剛宮。若作祕說者此是大智莫能壞者。以彼
|
金剛妙智。結金剛界護菩提心故。所作皆辦
|
也。作護謂以降伏三世明及不動明。而護諸
|
事。若理說者。此降伏三世不動明王。即是大
|
菩提心。堪能守護一切眾生令彼善根自在
|
成就也。藥物力成者。謂空青蘇油牛黃等。隨
|
事成辦。如餘處說之。理說者即是身口意成
|
就。所謂三業無盡莊嚴之藏奮迅示現。成就
|
法界眾生也。佛法法爾。先以事中成就。然後
|
用淨慧大空而觀察之。即是出世成就也。藥
|
及與心成就之時。有上中下相。日出為上夜
|
半為中初夜為下。於此時中有相。當知隨事
|
即知是上中下成也。初夜是初入未證之義。
|
半夜是菩提心義。謂從此以從背暗向明。然
|
猶未即是大明也。至日出是成相。猶如大日
|
普照世間也。於此時中。或有 聲。或種種鼓
|
聲。或大地動。或聞妙音聲種種妙相。人所樂
|
聞悅可其意。或在空中或在壇中。若有是相。
|
當知即是世悉地成也。若理說者。一一法合
|
之處得果。謂三乘之果。或轉法輪得大勢。乃
|
至長壽壽量無數。勝進遊於虛空淨眼明照。
|
淨了無礙淨心遍智耳。已上成就世間品竟。
|
大毘盧遮那成佛經疏卷第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