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尼羯磨卷上(并序 出四分律)
|
|
西太原寺沙門懷素集
|
原夫鹿苑龍城。啟尸羅之妙躅。象巖鷲嶺。開
|
解脫之玄宗。於是三千大千。受清涼而出火
|
宅。天上天下。乘戒筏而越迷津。內眾於是敷
|
榮。外徒由斯安樂。其後韜真細 多聞折軸
|
之憂。揜正微言罕見浮囊之固。即有飲光秀
|
出。維絕紐而虛求。波離事興。振隤網而幽贊。
|
慧炬於焉重朗。戒海由是再清。其律教也弘
|
深。固難得而遍舉。此羯磨者。則紹隆之正術。
|
匡護之宏規。宗緒歸於五篇。濫觴起於四分。
|
寔菩提之機要。誠涅槃之津涉者也。素以銳
|
思弱齡。留情斯旨。眇觀至教。式考義途。亟歷
|
炎涼。庶無大過誤耳。然自古諸德取解不同。
|
定僧羯磨。總有四本。其中與僧同者。不別條
|
錄。其不同者。各以類分。隋朝願律師。總定二
|
部羯磨。僧尼各別兩卷流行(或有傳人輒分尼
|
法作其三卷)。復有
|
宋代求那跋摩。簡尼別行集成一卷。素乃於
|
諸家撰集。莫不研尋。校理求文抑多乖舛。遂
|
以不敏。總述尼法。分為三卷。勒成一部。庶無
|
增減以適時機。祇取成文。非敢穿鑿。惟願戒
|
珠增照。協日月而齊明。繫草傳芳。與天地而
|
同朽。後之覽者知斯志焉。
|
方便篇第一
|
僧集(律言。應來者來。又言。僧有四種。四
|
人五人十人二十人。四人僧者。除受大戒自恣
|
出罪。餘一切羯磨
|
應作。五人僧者。除中國受大戒出罪。餘一切
|
羯磨應作。十人僧者。除出罪。餘一切羯磨應
|
作。二十人僧者。一
|
切羯磨應作。況復過二十。若隨四位僧中有少
|
一人者。作法不成。非法非毘尼)。
|
和合(律言。同一羯磨和集一處。不來者囑授
|
在現前。應呵者不呵。又言。五法應和合。若
|
如法應和合。
|
若默然任之。若與欲。若從可信人聞。若先在
|
中默然而坐。如是五事應和合)。
|
未受大戒者出(律言。不應在未受大戒人前作
|
羯磨說戒。又言。聽除人未受大戒餘者在前
|
作羯磨說戒。又言。有四滿數。有人得滿數不
|
應呵。有人不得滿數應呵。有人不得滿數亦不
|
應呵。有人得滿數
|
亦應呵。何等人得滿數不應呵。若為作呵責羯
|
磨擯羯磨依止羯磨遮不至白衣家羯磨。何等人
|
不得滿數應呵。若
|
欲受大戒人。何等人不得滿數亦不得呵。若為
|
比丘尼作羯磨比丘。不得滿數亦不得呵。式叉
|
摩那沙彌沙彌尼。若
|
言犯邊罪等十三人。若被舉。若滅擯。若應滅
|
擯。若別住。若在戒場上。若神足在空。若隱
|
沒。若離見聞處。若所為
|
作羯磨人。何等人得滿數亦得呵。若善比丘尼
|
同一界住。不以神足在空。不隱沒。不離見聞
|
處。乃至語傍人)。
|
不來諸比丘尼說欲及清淨(唯除結界不得說欲
|
。其欲須與清淨合說。
|
若自恣時。應言與欲自恣。若有佛法僧事病患
|
事看病緣。聽與欲。律言。與欲有五種。若言
|
與汝欲。若言我說欲。若
|
言為我說欲。若現身相與欲。若廣說與欲。若
|
不現身相。不口說欲者。不成與欲。應更與餘
|
者欲。其持欲人。受欲
|
已便命過。若餘處行。若罷道。若入外道眾。
|
若入別部眾。若至戒場上。若明相出。若自言
|
犯邊等十三人。若被舉。
|
若滅擯。若應滅擯。若神足在空。若離見聞處
|
。不成與欲。應更與餘者欲。若至中道。若至
|
僧中亦如是。若廣說欲
|
者。應至傳欲人所。具儀作如是言)。 大姊
|
一心念。我某甲比丘尼。
|
如法僧事與欲清淨(爾時持欲比丘尼。自有事
|
起不及詣僧者。聽轉欲與餘人。轉
|
時應云)。 大姊一心念。我某甲比丘尼。與某甲比
|
丘尼受欲清淨。彼及我身。如法僧事與欲清
|
淨(持欲比丘尼至僧說時。若能記識姓名者。
|
對僧一一稱名說云)。 大姊僧聽。某甲
|
比丘尼某甲比丘尼。如法僧事與欲清淨(若不
|
能記姓名但云眾多。若受欲人。若睡若入定或
|
忘。若不故作如是名為成與欲。若故不說者突
|
吉羅)。
|
僧今何所作為(然所為事。有其三種。一為情
|
事。如受懺等。二為非情事。如結諸界。三情
|
非
|
情事。如處分離衣等。此所為事委僧量宜。故
|
須對眾。問其所作)。
|
某羯磨(羯磨約體但三。謂單白白二白四。律
|
言。有七種羯磨。不應作。非法非毘尼羯磨。
|
非法別眾羯
|
磨。非法和合羯磨。法別眾羯磨。法相似別眾
|
羯磨。法相似和合羯磨。呵不止羯磨。應作如
|
法如毘尼羯磨。白二羯
|
磨。如白法作白。如羯磨法作羯磨。白四亦爾
|
。是為如法如毘尼羯磨。此方便六。遍餘諸法
|
。唯除結界。闕者不成)。
|
結界篇第二
|
結大界法(律言。當敷座當打揵椎。盡共集一
|
處。不聽受欲。是中舊住比丘尼。應唱大界四
|
方相。若
|
東方有山稱山。有塹稱塹。若城若疆畔。若園
|
若林若池若樹。若石若垣牆。若神祀舍。如東
|
方相。餘方亦爾。 結
|
界處。不得二界相接。應留中間。亦不得隔駃
|
流水結。除常有橋船。唱相之法。應起禮僧白
|
言)大姊
|
僧聽。我舊住比丘尼某甲(若非舊住識界者唱
|
。應除舊住二言)。為僧
|
唱大界四方相(白已應唱。謂從東南角等次第
|
而唱。乃至三說訖。眾中差堪能作羯磨者。
|
若上座若次座。若誦律。若不誦律。當如是作
|
)大姊僧聽(逖徑反)。此住處比
|
丘尼唱四方大界相。若僧時到僧忍聽(逖零反)。
|
僧今於此四方相內結大界。同一住處同一
|
說戒。白如是。大姊僧聽。此住處比丘尼唱四
|
方大界相。僧今於此四方相內結大界。同一
|
住處同一說戒。誰諸大姊忍。僧於此四方相
|
內結大界。同一住處同一說戒者默然。誰不
|
忍者說。僧已忍於此四方相內同一住處同
|
一說戒結大界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
解大界法(諸比丘尼或欲廣作界及狹作者。佛
|
聽先解前界然後欲廣狹作從意。當作白二羯磨
|
解。應
|
如是作)大姊僧聽。今此住處比丘尼同一住處
|
同一說戒。若僧時到僧忍聽。解界。白如是。大
|
姊僧聽。此住處比丘尼同一住處同一說戒。
|
今解界。誰諸大姊忍。僧同一住處同一說戒。
|
解界者默然。誰不忍者說。僧已忍聽同一住
|
處同一說戒解界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
|
持。
|
結同一說戒同一利養界法(若二住處別利養別
|
說戒。諸比丘尼欲結共
|
一說戒共一利養界。佛聽各自解界然後白二結
|
。當敷座等如前。應如是作)大姊僧聽。如
|
所說界相。若僧時到僧忍聽。今僧於此處彼
|
處。結同一說戒同一利養界。白如是。大姊僧
|
聽。如所說界相。今僧於此處彼處。結同一說
|
戒同一利養界。誰諸大姊忍。僧於此處彼處。
|
同一說戒同一利養結界者默然。誰不忍者
|
說。僧已忍。於此處彼處。同一說戒同一利養
|
結界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
結同一說戒別利養界法(若二住處。別說戒別
|
利養。欲得同一說戒別利
|
養。先各自解界然後結。結法同前。唯改一句
|
云。同一說戒別利養。白如是)結別說戒同
|
一利養界法(若二住處別說戒別利養諸比丘尼
|
。欲得別說戒同一利養。欲守護住處故。佛聽
|
白二結應如是作)大姊僧聽。若僧時到僧忍聽。今僧於
|
此彼住處。結別說戒同一利養。為欲守護
|
住處故。白如是。大姊僧聽。今僧於此彼住
|
處。結別說戒同一利養。為守護住處故。誰諸
|
大姊忍。僧於此彼住處。結別說戒同一利養。
|
為守護住處故者默然。誰不忍者說。僧已忍。
|
於此彼住處結別說戒同一利養為守護住處
|
故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此及前二律
|
無解法。若欲解
|
者准結翻。解翻相應知)。
|
結戒場法(若有四人或五人十人二十人羯磨事
|
起。是中大眾數集疲極。佛聽結戒場。稱四方
|
小界
|
相。若安杙若石若疆畔作齊限。是中結者。安
|
三重摽相。最內一重是戒場相。中間一重是大
|
界內相。此與戒場相。
|
不得相入及並。應留中間。最外一重是大界外
|
相。先唱戒場相結。唱法如上。應如是作)大
|
姊僧聽。
|
此住處比丘尼稱四方小界相。若僧時到僧
|
忍聽。僧今於此四方小界相內結作戒場。白
|
如是。大姊僧聽。此住處比丘尼稱四方小界
|
相。僧今於此四方小界相內結戒場。誰諸大
|
姊忍。僧於此四方相內結戒場者默然。誰不
|
忍者說。僧已忍。於此四方相內結作戒場竟。
|
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次唱大界內外相唱及結如上)。
|
解戒場法(文略無解若欲解者應翻結云)大姊
|
僧聽。此住處比丘
|
尼戒場。若僧時到僧忍聽。解戒場。白如是。大
|
姊僧聽。此住處比丘尼戒場。僧今於此解戒
|
場。誰諸大姊忍。僧於此解戒場者默然。誰不
|
忍者說。僧已忍於此解戒場竟。僧忍默然故。
|
是事如是持。
|
難結小界授戒法(若有欲受戒者至界外。有比
|
丘尼往遮。佛言。若有不同意者未出界。聽
|
在界外疾疾一處集結小界。應如是作)大姊僧
|
聽。僧集一處結小
|
界。若僧時到僧忍聽。結小界。白如是。大姊僧
|
聽。今此僧一處集結小界。誰諸大姊忍。僧一
|
處集結小界者默然。誰不忍者說。僧已忍結
|
小界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
解難結小界授戒法(彼不應不解界而去應如是
|
解)大姊僧聽。今
|
眾僧集解界。若僧時到僧忍聽。解界白如是。
|
大姊僧聽。今眾僧集解界。誰諸大姊忍。僧集
|
解界者默然。誰不忍者說。僧已忍解界竟。僧
|
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
難結小界說戒法(律言。若布薩日。於無村曠
|
野中行。眾僧應和合集在一處共說戒。若僧
|
不得和合。隨同和尚等。當下道各集一處結小
|
界說戒。當如是結)大姊僧聽。今有爾
|
許比丘尼集。若僧時到僧忍聽。結小界。白
|
如是。大姊僧聽。今有爾許比丘尼集結小界。
|
誰諸大姊忍。爾許比丘尼集結小界者默然。
|
誰不忍者說。僧已忍爾許比丘尼集結小界
|
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
解難結小界說戒法(彼不應不解界而去。應如
|
是解)大姊僧聽。
|
今有爾許比丘尼集。若僧時到僧忍聽。解此
|
處小界。白如是。大姊僧聽。今有爾許比丘尼
|
集。解此處小界。誰諸大姊忍。僧解此處小界
|
者默然。誰不忍者說。僧已忍解此處小界竟。
|
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
難結小界自恣法(若有眾多比丘尼。於自恣日
|
。在非村未結界處道路行。若和合得自
|
恣者善。若不得和合者。隨所同和尚等。移異
|
處結小界作自恣。應如是作)大姊僧聽。諸比
|
丘尼坐處已滿。齊如是比丘尼坐處。若僧時
|
到僧忍聽。僧今於此處結小界。白如是。大姊
|
僧聽。齊如是比丘尼坐處。僧於此處結小界。
|
誰諸大姊忍。齊如是比丘尼坐處。僧於此處
|
結小界者默然。誰不忍者說。僧已忍齊如是
|
比丘尼坐處結小界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
|
是持。
|
解難結小界自恣法(彼不應不捨界而去。應如
|
是捨)大姊僧聽。
|
齊如是比丘尼坐處。若僧時到僧忍聽。僧今
|
解此處小界。白如是。大姊僧聽。齊如是比丘
|
尼坐處。僧今解此處小界。誰諸大姊忍。僧齊
|
如是比丘尼坐處。解小界者默然。誰不忍者
|
說。僧已忍齊如是比丘尼坐處解小界竟。僧
|
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
結不失衣界法(若有比丘尼。意欲樂靜自念。
|
不得離衣宿。聽結不失衣界。白二羯磨。當
|
如是作)大姊僧聽。此處同一住處同一說戒。若
|
僧時到僧忍聽。結不失衣界。白如是。大姊僧
|
聽。此處同一住處同一說戒。僧今結不失衣
|
界。誰諸大姊忍。僧於此處同一住處同一說
|
戒。結不失衣界者默然。誰不忍者說。僧已
|
忍。此處同一住處同一說戒。結不失衣界竟。
|
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若界中有村應結除
|
村村外界法。結法如上。唯加
|
一句云。除村村外界白如是)。
|
解不失衣界法(文略無解應翻結云)大姊僧聽。此處同一
|
住處同一說戒。若僧時到僧忍聽。解不失衣
|
界。白如是。大姊僧聽。此處同一住處同一說
|
戒。僧今解不失衣界。誰諸大姊忍。僧於此處
|
同一住處同一說戒。解不失衣界者默然。誰
|
不忍者說。僧已忍。此處同一住處同一說戒。
|
解不失衣界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
(有村解法翻亦同此)。
|
結淨地法(若僧伽藍內無作食處。佛聽白二結
|
作淨地。應唱房若庫若溫室。經行處。一比丘
|
尼起
|
已具儀僧中唱。其院及諸果菜等處作淨地。唱
|
已應如是作)大姊僧聽。若僧時
|
到僧忍聽。僧今結某處作淨地。白如是。大姊
|
僧聽。僧今結某處作淨地。誰諸大姊忍。僧結
|
某處作淨地者默然。誰不忍者說。僧已忍。
|
結某處作淨地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
(律言。有四種淨地。一者檀越若經營人。作
|
僧伽藍時處分。如是言。某處為僧作淨地。二
|
者若為僧作僧伽藍未施
|
僧。三者若半有籬障。若多無籬障。若都無。
|
若垣牆。若塹亦如是。四者僧作白二羯磨結)
|
。
|
解淨地法(文略無解應翻結云)大姊僧聽。若僧時到僧忍
|
聽。僧今解某處淨地。白如是。大姊僧聽。僧
|
今解某處淨地。誰諸大姊忍。僧解某處淨地
|
者默然。誰不忍者說。僧已忍解某處淨地竟。
|
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
授戒篇第三
|
八不可過授戒法(案律。時摩訶波闍波提。與
|
五百舍夷女人俱。詣佛所禮足白言。善哉
|
世尊。願聽女人於佛法中出家為道。佛言。且
|
止瞿曇彌。莫作是言。欲令女人出家為道。何
|
以故。瞿曇彌。若女人
|
於佛法中出家為道。令佛法不久。爾時摩訶波
|
闍波提。聞佛教已。前禮佛足繞已而去。後於
|
異時。摩訶波闍波提。
|
復與五百舍夷女人俱。共剃髮被袈裟。往祇桓
|
精舍在門外立。步涉破腳塵土坌身涕泣流淚。
|
爾時阿難見已往
|
問。為往佛所求請。世尊為說八不可過法。若
|
能行者。即是出家受戒。故言)阿難。今為女
|
人制八盡形壽不可過法。若能行者即是受
|
戒。何等為八。雖百歲比丘尼。見新受戒比丘。
|
應起迎逆禮拜。與敷淨座令坐。如此法應尊
|
重恭敬讚歎。盡形壽不得過。比丘尼不應罵
|
詈比丘呵責。不應誹謗言破戒破見破威儀。
|
如此法應尊重等(如上)。比丘尼不應為比丘作舉
|
作憶念作自言。不應遮他覓罪遮說戒遮自
|
恣。比丘尼不應呵比丘。比丘應呵比丘尼如
|
此法應尊重等(如上)。式叉摩那學戒已。從比丘
|
僧乞受大戒。如此法應尊重等(如上)。比丘尼犯僧
|
殘罪。應二部僧中行摩那埵。如此法應尊重
|
等(如上)。比丘尼半月從僧乞教授。如此法應尊重
|
等(如上)。比丘尼不應在無比丘處夏安居。此法
|
應尊重等(如上)。比丘尼僧夏安居竟。應比丘僧中
|
求三事自恣見聞疑。如此法應尊重等(如上)。如是
|
阿難。我今說此八不可過法。若女人能行者
|
即是受戒。譬如人於大水上安橋梁而渡。如
|
是阿難。我今為女人說此八不可過法。若能
|
行者即是受戒。爾時阿難聞世尊教已。即往
|
摩訶波闍波提所語言。女人得在佛法中出
|
家受大戒。世尊為女人制八不可過法。若能
|
行者即是受戒(即為彼說八事如上)。摩訶波闍波提言。若
|
世尊為女人說此八不可過法。我及五百舍
|
夷女人。當共頂受。阿難復還白佛。佛言。如是
|
阿難。摩訶波闍波提及五百女人得受戒。又
|
告阿難。若女人不於佛法出家者。佛法當得
|
久住五百歲。阿難聞之不樂。心懷悔恨憂惱
|
啼泣流淚。前禮佛足繞已而去。
|
善來授戒法(案律。時聞法者即於座上。諸塵
|
垢盡得法眼淨。見法得法成辦諸法。已獲果實
|
前白
|
佛言。我今欲於如來所出家修梵行。佛言)來
|
比丘尼。於我法中快自娛
|
樂。修梵行盡苦源(唱此言已。髮自然落袈裟
|
著身缽盂在手。即名出家受具足戒)。
|
羯磨授戒與度人法(律言。世尊制戒。雖聽度
|
人汝等愚癡。輒便度人而不知教授。以
|
不知教授故。不案威儀。乞食不如法。處處受
|
不淨食。或受不淨缽食。在小食大食上高聲大
|
喚。如婆羅門聚會法。
|
自今已去。聽僧與授具足者白二羯磨。往彼僧
|
中。具儀作如是求)大姊僧聽。我某甲
|
比丘尼。求眾僧乞度人授具足戒。願僧聽。我
|
某甲比丘尼。度人授具足戒(三說僧當觀察。
|
此人若不堪能教授。及不
|
能與二歲學戒及二法攝者。當語言。妹止勿度
|
人。若有智慧堪能教授與二歲學戒及二法攝取
|
者。應如是作)
|
大姊僧聽。此某甲比丘尼。今從眾僧乞授人
|
具足戒。若僧時到僧忍聽。僧今與某甲比丘
|
尼授人具足戒。白如是。大姊僧聽。此某甲比
|
丘尼。今從眾僧乞授人具足戒。僧今與某甲
|
比丘尼授人具足戒。誰諸大姊忍。僧與某甲
|
比丘尼授人具足戒者默然。誰不忍者說。僧
|
已忍聽某甲比丘尼授人具足戒竟。僧忍默
|
然故。是事如是持(依止闍梨法亦同此)。
|
度沙彌尼與形同法(律言。若欲在比丘尼寺內
|
剃髮者。當白僧若一一語令知白僧。
|
當作是白)大姊僧聽。此某甲。欲從某甲求剃髮。若
|
僧時到僧忍聽。為某甲剃髮。白如是(作是白
|
已然後剃髮)。
|
度沙彌尼與法同請和尚尼法(若欲在比丘尼寺
|
內出家者先請和尚尼
|
具儀作如是請)大姊一心念。我某甲。今求阿姨為十
|
戒和尚。願阿姨為我作十戒和尚。我依阿
|
姨故。得受沙彌尼戒。慈愍故(三說應報)可爾。
|
請闍梨法(具儀作如是請)大姊一心念。我某甲。今求
|
阿姨為十戒阿闍梨。願阿姨。為我作十戒
|
阿闍梨。我依阿姨故。得受沙彌尼戒。慈愍
|
故(三說應報)可爾。
|
白僧法(若不得和合者當語一切僧知。若得和
|
合作如是白)大姊僧聽。此某
|
甲。從某甲求出家。若僧時到僧忍聽。與某甲
|
出家。白如是。
|
授戒法(教著袈裟具儀作如是言)我阿姨某甲
|
。歸依佛法僧。
|
我今隨佛出家。和尚尼某甲。如來無所著等
|
正覺。是我世尊(三說)。我阿姨某甲。歸依佛法僧
|
竟。我今隨佛出家已。和尚尼某甲。如來無所
|
著等正覺。是我世尊(三說)。授十戒相(語
|
云)。盡形壽不
|
殺生是沙彌尼戒。能持不。(答言)能。盡形壽不得
|
偷盜。是沙彌尼戒。能持不。(答言)能。盡形壽不得
|
婬。是沙彌尼戒。能持不。(答言)能。盡形壽不得妄
|
語。是沙彌尼戒。能持不。(答言)能。盡形壽不得飲
|
酒。是沙彌尼戒。能持不。(答言)能。盡形壽不得著
|
華鬘香油塗身。是沙彌尼戒。能持不。(答言)能。盡
|
形壽不得歌舞倡伎及往觀聽。是沙彌尼戒。
|
能持不。(答言)能。盡形壽不得高廣大床上坐。是
|
沙彌尼戒。能持不。(答言)能。盡形壽不得非時食。
|
是沙彌尼戒。能持不。(答言)能。盡形壽不得捉持
|
生像金銀寶物。是沙彌尼戒。能持不。(答言)能。此
|
是沙彌尼十戒。盡形壽不得犯。能持不。(答言)能。
|
汝已受戒竟。當供養三寶勤修三業。坐禪誦
|
經勤作眾事(授已教誦十數。其十者。一一切
|
眾生皆依飲食。二名色。三三受。四四聖
|
諦。五五陰。六六入。七七覺分。八八聖道。
|
九九眾生居。十十一切入)。
|
度外道法(若有外道欲求出家者。僧與四月共
|
住白二羯磨。當如是與。先剃髮已著袈裟。乃
|
至合掌教
|
作是言)大姊僧聽。我某甲外道。歸依佛歸依法
|
歸依僧。我於世尊所求出家為道。世尊即是
|
我如來至真等正覺(三說)。我某甲外道。歸依佛法
|
僧已。從如來出家學道。如來是我至真等正
|
覺(三說次與戒相與法同上)。
|
與四月共住法(次應教作是言)大姊僧聽。我某甲外道。
|
從僧乞四月共住。願僧慈愍故。與我四月共
|
住(三說安著眼見耳不聞處僧應作如是法)大
|
姊僧聽。彼某甲外道。今
|
從眾僧乞四月共住。若僧時到僧忍聽。與彼
|
某甲外道四月共住。白如是。大姊僧聽。彼某
|
甲外道。今從眾僧乞四月共住。僧今與彼四月
|
共住。誰諸大姊忍。僧與彼四月共住者默然。
|
誰不忍者說。僧已忍與彼外道四月共住竟。
|
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彼行共住竟。令諸
|
比丘尼心喜悅。然後當於僧
|
中受具足戒。云何外道不能令諸比丘尼心喜悅
|
。彼外道心故執持外道白衣法。不親比丘尼親
|
外道。不隨順比丘
|
尼誦習異論。若聞人說外道不好事。便起瞋恚
|
。若聞人毀訾外道師教。亦起瞋恚。若有異外
|
道來讚歎外道好事。歡
|
喜踊躍。若有外道師來聞讚歎外道事。亦歡喜
|
踊躍。若聞說佛法僧非法事。亦歡喜踊躍。是
|
謂外道不能令諸比丘
|
尼喜悅。云何外道能令諸比丘尼喜悅。即反上
|
是。是謂外道共住和調心意。令諸比丘尼喜悅
|
)。
|
與二歲學戒法(律言。聽童女十八二年學戒滿
|
二十與授大戒。若年十歲曾出適者。聽二
|
年學戒滿十二受大戒。應如是與二歲學戒。沙
|
彌尼應往僧中具儀白言)大姊僧聽。我某
|
甲沙彌尼。今從僧乞二歲學戒。和尚尼某甲。
|
願僧與我二歲學戒。慈愍故(三說應將沙彌尼
|
往離聞處著見處已眾
|
中秉法者應如是作)大姊僧聽。彼某甲沙彌尼。今從僧乞
|
二歲學戒。和尚尼某甲。若僧時到僧忍聽。與
|
某甲沙彌尼二歲學戒。和尚尼某甲。白如是。
|
大姊僧聽。彼某甲沙彌尼。今從僧乞二歲學
|
戒。和尚尼某甲。僧今與彼某甲沙彌尼二歲
|
學戒和尚尼某甲。誰諸大姊忍。僧與彼某甲
|
沙彌尼二歲學戒。和尚尼某甲者默然。誰不
|
忍者說(三說)。僧已忍與某甲沙彌尼二歲學戒和
|
尚尼某甲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
授六法相(應語彼云)某甲諦聽。如來無所著等正
|
覺說六法。不得犯不淨行行婬欲法。若式叉
|
摩那行婬欲法。非式叉摩那非釋種女。與染
|
污心男子共身相摩觸犯戒。應更與戒。是中
|
盡形壽不得犯。能持不。(答言)能。不得偷盜乃至
|
草葉。若式叉摩那。取人五錢若過五錢。若自
|
取教人取。若自斫教人斫。若自破教人破。若
|
燒若理若壞色。非式叉摩那非釋種女。若取
|
減五錢犯戒。應更與戒。是中盡形壽不得犯。
|
能持不。(答言)能。不得故斷眾生命乃至蟻子。若式
|
叉摩那。故自手斷人命。求刀授與人。教死
|
勸死讚死。若與人非藥。若墮人胎。厭禱咒術。
|
自作教人作。非式叉摩那非釋種女。若斷畜
|
生不能變化者命犯戒。應更與戒。是中盡形
|
壽不得犯。能持不。(答言)能。不得妄語乃至戲笑。
|
若式叉摩那。不真實無所有。自稱言得上
|
人法。得禪得解脫得定得正受。得須陀洹
|
果乃至阿羅漢果。天來龍來鬼神來供養我。
|
非式叉摩那非釋種女。若於眾中故作妄語犯
|
戒。應更與戒。是中盡形壽不得犯。能持不。(答言)
|
能。不得非時食。若式叉摩那。非時食犯戒。應
|
更與戒。是中盡形壽不得犯。能持不。(答言)能。不
|
得飲酒。若式叉摩那飲酒犯戒。應更與戒。是
|
中盡形壽不得犯。能持不。(答言)能。(式
|
叉摩那尼於一切比丘尼戒中應學
|
除為尼過食次依十誦結勸應云)汝某甲聽僧已
|
與汝學法。式叉
|
摩那尼受持六法。名式叉摩那尼。汝得具滿
|
和上尼具滿阿闍梨尼具滿比丘尼僧。得具
|
滿行處。得具滿國土。得轉輪王願。汝今已滿。
|
當恭敬三寶佛寶法寶僧寶和尚尼阿闍梨
|
尼。恭敬上中下座。當勤三學善戒學善定學
|
善慧學。當修三脫門空無相無作。當勤三業
|
坐禪誦經勸化作福行。是諸法開涅槃門。得
|
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如
|
蓮華在水中日日增長開敷。汝亦如是增長
|
道法。後當受具足戒(次說頌云)釋師子法中。已獲
|
難得戒。無難時難得。已得勿使空。頭面禮
|
僧足右繞歡喜去。
|
授大戒請和尚尼法(具儀作如是言)大姊一心念。我某
|
甲。今求阿姨為和尚。願阿姨。為我作和尚。
|
我依阿姨故。得受大戒(三說報云)可爾。
|
請戒師法(具儀作如是請)大姊一心念。我某甲。今求阿
|
姨為羯磨阿闍梨。願阿姨。為我作羯磨阿
|
闍梨。我依阿姨故。得受大戒(三說報云)可爾。
|
請教授師法(具儀作如是言)大姊一心念。我某甲。今求
|
阿姨為教授阿闍梨。願阿姨。為我作教授
|
阿闍梨。我依阿姨故。得受大戒(三說報云)可爾。
|
安受戒人處所法(應安眼見耳不聞處。其受戒
|
人。若在空。若隱沒。若離見聞處。若界
|
外。不名受具。和尚尼及足數比丘尼。亦如是)。
|
差教授師法(是中戒師問云)眾中誰能為彼某甲作教
|
授師(若作師者即應答云)我某甲能(答已戒
|
師應作白云)大姊僧聽。彼
|
某甲。從和尚尼某甲求受大戒。若僧時到僧
|
忍聽。某甲為教授師。白如是。往彼問遮難法
|
(教授者至受戒人所語言)此安多會鬱多羅僧僧伽梨。此僧
|
竭支覆肩衣。此是汝衣缽不(彼答是已復應語言)諦聽。今
|
真誠時。我今問汝。有便言有。無當言無。汝不
|
犯邊罪不。汝不犯比丘不。汝非賊心入道不。
|
汝非破內外道不。汝非黃門不。汝非殺父不。
|
汝非殺母不。汝非殺阿羅漢不。汝非破和合
|
僧不。汝非惡心出佛身血不。汝非是非人不。
|
汝非畜生不。汝非有二形不。汝字何等。和尚
|
尼字誰。年歲滿不。衣缽具不。父母(夫主)。聽汝
|
不。汝不負人債不。汝非婢不。汝是女人不。女
|
人有如是諸病癩白癩癰疽乾痟癲狂二道
|
合道小大小便常漏洟唾常出。汝有如是諸
|
病不(若其一一隨事答無。復應語言)如我向
|
者所問。僧中亦當
|
如是問。如汝向者答我。僧中亦當作如是答。
|
問已白僧法(彼教授師問已。還來僧中如常威
|
儀。舒手相及處立作如是白)大姊僧
|
聽。彼某甲。從和尚尼某甲求受大戒。若僧時
|
到僧忍聽。我已教授竟。聽使來。白如是。
|
從僧乞戒法(彼應語言汝來來已為捉衣缽教禮
|
眾僧。禮已在戒師前長跪合掌作如是言)大
|
姊僧聽。我某甲。從和尚尼某甲求受大戒。我
|
某甲。今從僧乞受大戒。和尚尼某甲。願僧拔
|
濟我。慈愍故(三說若受戒人。不自稱名。不
|
稱和尚尼名。教乞戒不乞戒著。俗服等。若眠
|
醉狂
|
裸形。瞋恚無心。身相不具。借他衣缽。若無
|
和尚尼若多和尚尼若眾僧不滿皆不名受戒)。
|
戒師白法(戒師欲問先白白云)大姊僧聽。此某甲從和尚
|
尼某甲求受大戒。此某甲。今從僧乞受大戒。
|
和尚尼某甲。若僧時到僧忍聽。我問諸難事。
|
白如是。
|
戒師問法(白已語言)汝諦聽。今是真誠時實語時。
|
我今問汝。有當言有。無當言無。汝不犯邊罪
|
不。汝不犯比丘不。汝非賊心入道不。汝非破
|
內外道不。汝非黃門不。汝非殺父不。汝非殺
|
母不。汝非殺阿羅漢不。汝非破和合僧不。汝
|
不惡心出佛身血不。汝非是非人不。汝非畜
|
生不。汝非有二形不。汝字何等。和尚尼字誰。
|
年歲滿不。衣缽具不。父母(夫主)。聽汝不。汝非
|
負人債不。汝非婢不。汝是女人不。女人有如
|
是諸病。癩白癩癰疽乾痟癲狂二道合道小
|
大小便常漏洟唾常出。汝有如是諸病不(又須隨事
|
一一答無)。
|
正授本法(以法開導令起上上品心至誠諦受應
|
如是作)大姊僧聽。此某
|
甲。從和尚尼某甲求受大戒。此某甲。今從僧
|
乞受大戒。和尚尼某甲。某甲所說清淨無諸
|
難事。年滿二十衣缽具足。若僧時到僧忍聽。
|
為某甲授大戒。和尚尼某甲。白如是。大姊
|
僧聽。此某甲。從和尚尼某甲求受大戒。此某
|
甲。今從僧乞受大戒。和尚尼某甲。某甲所說
|
清淨無諸難事。年滿二十衣缽具足。僧今授
|
某甲大戒。和尚尼某甲。誰諸大姊忍。僧授某
|
甲大戒和尚尼某甲者默然。誰不忍者說(三說)。
|
僧已忍。與某甲授大戒竟。和尚尼某甲。僧
|
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
與本法尼授大戒請羯磨闍梨法(彼受戒者與比丘尼僧俱至比
|
丘僧中於阿闍梨前具儀作如是請)大德一心念
|
。我某甲。今請大德
|
為羯磨阿闍梨。願大德。為我作羯磨阿闍梨。
|
我依大德故。得受大戒。慈愍故(三說。彼應答言)可爾。
|
乞戒法(彼禮僧已具儀作如是言)大德僧聽。
|
我某甲。從和尚
|
尼某甲求受大戒。我某甲。今從僧乞受大戒。
|
和尚尼某甲。願僧拔濟我。慈愍故(三說)。
|
戒師白法(此中戒師先白後問白云)大德僧聽
|
。此某甲。從和
|
尚尼某甲求受大戒。此某甲。今從僧乞受大
|
戒。和尚尼某甲。若僧時到僧忍聽。我問諸難
|
事白如是。
|
戒師問法(白已語言)汝諦聽。今是真誠時實語時。
|
我今問汝。有當言有。無當言無。汝不犯邊罪
|
不。汝不犯比丘不。汝非賊心作道不。汝非破
|
內外道不。汝非黃門不。汝非殺父不。汝非殺
|
母不。汝非殺阿羅漢不。汝非破和合僧不。汝
|
不惡心出佛身血不。汝非是非人不。汝非畜
|
生不。汝非有二形不。汝字何等。和尚尼字
|
誰。汝年歲滿不。衣缽具不。父母(夫主)。聽汝不。
|
汝非負人債不。汝非婢不。汝是女人不。女人
|
有如是諸病。癩白癩癰疽乾痟癲狂二道合
|
道小大小便常漏洟唾常出。汝有如是諸病
|
不。(隨事答無。復應問云)汝學戒未。(即
|
應答言)已學戒。(復應問云)汝清淨
|
不。(復應答云)清淨。(復應問餘尼云)某
|
甲已學戒未。(餘尼答云)已學戒。
|
(復更問云)清淨不(復重。答云)清淨。
|
正授戒法(既方便具已如前開導教諦受當如是
|
作)大德僧聽。此某甲。
|
從和尚尼某甲求受大戒。此某甲。今從僧乞
|
受大戒。和尚尼某甲。某甲所說清淨無諸難
|
事。年歲已滿衣缽具足。已學戒清淨。若僧時
|
到僧忍聽僧今為某甲受大戒。和尚尼某甲
|
白如是。大德僧聽。此某甲。從和尚尼某甲求
|
受大戒。此某甲。今從僧乞受大戒。和尚尼某
|
甲。某甲所說清淨無諸難事。年歲已滿衣缽
|
具足。已學戒清淨。僧今為某甲受大戒。和尚
|
尼某甲。誰諸長老忍。僧與某甲受大戒。和尚
|
尼某甲者默然。誰不忍者說(三說)。僧已忍為某甲
|
受大戒竟。和尚尼某甲。僧忍默然故。是事如
|
是持(尼律中云自說清淨年滿二十僧今授某甲
|
具足戒彼此俱文隨誦無失作此法已應為記時邊
|
受與此
|
無異)。
|
授戒相法(應語彼云)善女人諦聽。如來無所著等
|
正覺說八波羅夷法。若比丘尼犯者。非比丘
|
尼非釋種女。不得作不淨行行婬欲法。若比
|
丘尼作不淨行行婬欲法乃至共畜生。彼非
|
比丘尼非釋種女。汝是中盡形壽不得犯。能
|
持不。(答言)能。不得盜乃至草葉。若比丘尼取人
|
五錢若過五錢。若自取教人取。若自斫教人
|
斫。若自破教人破。若燒若埋若壞色。彼非比
|
丘尼非釋種女。汝是中盡形壽不得犯。能持
|
不。(答言)能。不得斷眾生命乃至蟻子。若比丘尼
|
故自手斷人命。持刀授與人。教死讚死勸死。
|
與人非藥。若墮胎厭禱咒術。若自作方便教
|
人作。彼非比丘尼非釋種女。汝是中盡形壽
|
不得犯。能持不。(答言)能。不得作妄語乃至戲笑。
|
若比丘尼不真實非己有。自稱言得上人法。
|
得禪得解脫得三昧正受得須陀洹果乃至阿
|
羅漢果。天來龍來鬼神來供養我。彼非比丘
|
尼非釋種女。汝是中盡形壽不得犯。能持不。(答言)
|
能。不得身相觸乃至共畜生。若比丘尼染污
|
心。與染污心男子身相觸。腋已下膝已上。
|
若摩若捺若逆摩順摩。若牽若推若舉若下
|
若捉若急捺。彼非比丘尼非釋種女。汝是中
|
盡形壽不得犯。能持不。(答言)能。不得犯八事乃
|
至共畜生若比丘尼有染污心。受染污心男
|
子捉手捉衣。入屏處屏處共立共語共行身
|
相倚共期。犯此八事。彼非比丘尼非釋種女。
|
汝是中盡形壽不得犯。能持不。(答言)能。不得覆
|
藏他重罪。乃至突吉羅惡說。若比丘尼知比
|
丘尼犯波羅夷。不自舉不白僧不語人令知。
|
後於異時。此比丘尼若休道若滅擯。若遮不
|
共僧事若入外道。彼作如是言。我先知此人
|
犯如是如是罪。彼非比丘尼非釋種女。覆藏
|
他重罪故。汝是中盡形壽不得犯。能持不。(答言)
|
能。不得隨被舉比丘語乃至沙彌。若比丘尼
|
知比丘為僧所舉。如法如毘尼如佛所教。犯
|
威儀未懺悔不作共住。便隨順彼比丘語。諸
|
比丘尼諫此比丘尼言。大姊。彼比丘為僧所
|
舉。如法如毘尼如佛所教。犯威儀未懺悔不
|
作共住。莫隨順彼比丘語。諸比丘尼諫此比
|
丘尼時。堅持不捨。彼比丘尼應乃至三諫。捨
|
此事故。乃至三諫捨者善。不捨者彼非比丘
|
尼非釋種女。犯隨舉故。汝是中盡形壽不得
|
犯。能持不。(答言)能。善女人諦聽。如來無所著等
|
正覺說四譬喻。若犯八事。如斷人頭已不可
|
復起。如截多羅樹心不更生長。如針鼻決不
|
堪復用。如大石析為二分不可還合。若比丘
|
尼犯八重已。不復還成比丘尼行。汝是中盡
|
形壽不得犯。
|
授四依法(應語彼云)善女人諦聽如來無所著等正
|
覺說四依法。比丘尼依此出家受大戒。是比
|
丘尼法。依糞掃衣出家受大戒。是比丘尼法。
|
是中盡形壽能持不。(答言)能。若得長利。檀越施
|
衣。割截衣。應受。依乞食出家受大戒。是比丘
|
尼法。是中盡形壽能持不。(答言)能。若得長利。若
|
僧差食。若檀越送食。月八日食。十五日食。月
|
初日食。若眾僧常食。檀越請食。應受。依樹下
|
坐出家受大戒。是比丘尼法是中盡形壽能持
|
不。(答言)能。若得長利。別房尖頭屋。小房石室兩
|
房一戶。應受。依腐爛藥出家受大戒。是比丘
|
尼法。是中盡形壽能持不。(答言)能。若得長利。酥
|
油生酥蜜石蜜。應受。
|
汝已受戒竟。白四羯磨如法成就得處所。和
|
尚如法阿闍梨如法。二部僧具足滿。汝當善
|
受教法。應勸化作福治塔供養佛法眾僧。和
|
尚阿闍梨一切如法教敕。不得違逆。應學問
|
誦經勤求方便。於佛法中得須陀洹果斯陀
|
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汝始發心出家。功
|
不唐捐果報不絕。餘所未知者。當問和尚阿
|
闍梨(令受戒者在前而去)。
|
師資篇第四
|
制和尚行法(和尚尼看弟子。當如女想。弟子
|
看和尚尼。當如母想。展轉相敬重相瞻視。如
|
是
|
正法便得久住。增益廣大。請法如上。又言。
|
不應年減十二受人具足戒。又制和尚尼法。應
|
如是行。若弟子眾僧欲
|
為作呵責等七羯磨者。和尚尼當於中如法料理
|
。令僧不與弟子作羯磨。若作令如法。復次若
|
僧與弟子作呵責等
|
七羯磨。和尚尼於中如法料理。令弟子順從於
|
僧。不違逆求除罪。令僧疾與解羯磨。復次弟
|
子犯僧殘。和尚尼當
|
如法料理。若應與摩那埵當與。乃至當與出罪
|
。復次弟子得病。和尚尼當瞻視。若令餘人看
|
。乃至差若命終。弟子
|
若不樂住處。當自移若教人移。弟子若有疑事
|
。當以法以律如佛所教如法除之。若惡見生。
|
教令捨惡見住善見。當
|
以二事將護。以法以衣食。是中法將護者。應
|
教增戒增心增慧。教學問誦經。是中衣食將護
|
者。當與衣食床臥具
|
病瘦醫藥。隨力所堪為辦。自今已去。制和尚
|
尼法如是。和尚尼應行。若不行如法治)。
|
制依止阿闍梨行法(若有新受戒比丘尼。和尚
|
尼命終。無人教授。以不被教授故。
|
乃至如婆羅門聚會法。佛言。自今已去。聽有
|
阿闍梨。聽有弟子。阿闍梨。於弟子當如女想
|
。弟子。於阿闍梨如母
|
想。展轉相教展轉相奉事。如是於佛法中。倍
|
增益廣流布。當作是請具儀言)大姊一心念。
|
我某甲今求阿姨為依止。願阿姨。與我依
|
止。我依止阿姨住(三說彼言)可爾。(或言
|
)與汝依止。(或言)汝
|
莫放逸(闍梨行法並同和尚)。
|
制弟子行法(時諸弟子。不行弟子法不白和尚
|
入村等。佛言。自今已去當制弟子法。使弟子
|
於和
|
尚所行弟子法。共行八法如前。又不白和尚不
|
得入村。不得至他家。不得從餘比丘尼。或將
|
餘比丘尼為伴。不得與
|
不得受。不得佐助眾事不得受他佐助眾事。不
|
得為他剃髮。不得使他剃髮。不得入浴室。不
|
得為人揩摩身。不
|
得至晝日住處房。不得至
|
間。不得至界外。不得行他方。彼當清旦入和
|
尚尼房中受誦經法問義。當除去小便
|
器。應白時到。乃至廣說。彼當日三問訊和尚
|
尼。朝中日暮。當為和尚尼執二事。勞苦不得
|
辭設。一修理房舍。二
|
為補浣衣服。和尚尼如法所教。盡當奉行。若
|
遣往方面周旋。不得辭設。假託因緣若辭設者
|
。當如法治。自今已
|
去制弟子修行法。若不修者當如法治。此行於
|
阿闍梨所修亦如是。文同故不出)。
|
呵責弟子法(時諸弟子。不承事恭敬和尚阿闍
|
梨。亦不順弟子法。無慚無愧不受教。作非威
|
儀
|
不恭敬。難與語與惡人為友。好往婬男家男子
|
家大童男家黃門家比丘精舍沙彌精舍。好往看
|
龜鱉。有此等過。應
|
作呵責。呵責有三現。一弟子二出過三呵詞。
|
呵詞有五。應語言)
|
我今呵責汝。汝去汝莫入我房。汝莫為我作
|
使。汝莫至我所。不與汝語(是謂和尚呵責弟
|
子法。阿闍梨呵責弟子
|
亦五。詞同。唯喚第四句莫至我所云)汝莫依
|
止我(彼盡形壽呵責。佛言不應爾竟安居
|
呵責亦不應爾病者亦不應呵)。
|
弟子懺悔法(彼被呵已不向和尚阿闍梨懺悔。
|
佛言被呵責已。應向和尚阿闍梨懺悔。當如是
|
懺。具儀作如是言)大姊。我今懺悔。更不復
|
作(若聽懺悔者善。若
|
不聽者當更日三時懺。早起日中日暮。若聽悔
|
者善。若不聽者。當下意隨順求方便解其所犯
|
。若彼下意隨順。無
|
有違逆。而和尚阿闍梨不受者。當如法治)。
|
弟子離和尚懺謝法(和尚有五非法。弟子應懺
|
悔而去。應語和尚言)我如
|
法和尚不知。我不如法亦不知。若我犯戒。
|
捨不教呵。若犯亦不知。若犯而懺悔亦不知
|
(如此懺謝應當軟語。若不受者和尚應捨遠去
|
依止闍梨。應持衣缽出界。經宿已明日還。更
|
依止餘比丘尼住)。
|
說戒篇第五
|
半月往僧寺請教誡差使比丘尼法(世尊有如是教。比丘尼
|
每半月應往比丘僧中求教授。聽白二羯磨。差
|
一比丘尼往。應如是差)大姊僧聽。若僧
|
時到僧忍聽。僧差某甲比丘尼。為比丘尼僧
|
故。半月往比丘僧中求教授。白如是。大姊僧
|
聽。僧差某甲比丘尼。為比丘尼僧故。半月往
|
比丘僧中求教授。誰諸大姊忍。僧差某甲比
|
丘尼。為比丘尼僧故。半月往比丘僧中求教
|
授者默然。誰不忍者說。僧已忍。差某甲比丘
|
尼。為比丘尼僧故。半月往比丘僧中求教授
|
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彼獨行無護應
|
差二三比丘尼共去)。
|
使比丘尼往僧寺囑授法(使比丘尼至僧寺不應
|
囑客比丘遠行病者
|
應至一智慧解法比丘所具儀作是言)大德憶念
|
某處比丘尼僧和
|
合。差我比丘尼某甲。禮比丘僧足。求索教誡
|
(三說彼既囑已。明日往問可不。若聞眾僧已
|
差教授師。此使比丘尼往問教授師。去時比丘
|
應期往。比丘尼
|
應迎。比丘期往。不往者突吉羅。比丘尼期迎
|
。不迎亦爾。若比丘尼聞教誡師來。當半由旬
|
迎。在寺內供給所須。辦
|
洗浴具。若羹粥種種餅食供養。若不者突吉羅
|
。若無教授人。上座有略教者。應頂受已還本
|
寺內。鳴椎集比丘
|
尼眾。不來者囑授。告尼眾云)大德僧眾。無
|
教誡比丘尼人。及
|
無說法者。語比丘尼眾。勤修莫放逸(作此告時尼眾皆合
|
掌言)頂戴持(若二眾病不和不滿當遣使問訊
|
若不往者突吉羅)。
|
僧說戒法(若於十四十五十六日不知為何日說
|
戒佛言聽上座布薩日唱言)大姊僧聽
|
今僧某月某日某時集某處說戒(如是唱已。說
|
戒時至。年少比丘
|
尼。先往說戒堂中。掃灑敷坐。具淨水瓶洗足
|
瓶。然燈火具舍羅。若年少比丘尼不知者。上
|
座應教。若上座不教者
|
突吉羅。若不隨上座教者突吉羅。收亦如是僧
|
集之時。比坐當相撿挍知有來不來先白然後說
|
戒。白等儀軌。具
|
如戒經)。
|
告清淨法(若十四十五十六日。舊比丘尼欲說
|
戒。有客比丘尼來。已說戒竟。若少若等。應
|
從舊比
|
丘尼重說戒。不者如法治。若客多者。舊比丘
|
尼應求客和合。若不得者。應出界外說戒。若
|
舊比丘尼已說戒竟。
|
客比丘尼來欲說戒。若少若等。應求舊比丘尼
|
和合。若不得者。應出界外說戒。若客比丘尼
|
多。應從客比丘尼重說
|
戒。不者如法治。若日同時不同。舊比丘尼集
|
已說序竟。客比丘尼來少。當告清淨。作是告
|
云)大姊僧
|
聽。我某甲比丘尼清淨(作是告已。餘者當次
|
第聽。若說戒竟。舉眾未起。若多
|
未起。若都已起。亦告清淨。不者如法治。若
|
說序竟客來等多。舊比丘尼更為重說。不者如
|
法治。若說戒竟。舉眾
|
未起。若多未起。若都已起。亦為重說。若客
|
比丘尼集已說序等。舊比丘尼來亦如是)。
|
略說戒法(律言。若有八難及餘緣。聽略說戒
|
。言八難者。若王若賊。若火若水。若病若人
|
。若非人
|
若惡蟲。餘緣者。若有大眾集床座少。若眾多
|
病。聽略說戒。若有大眾集。坐上覆蓋不周。
|
或天雨。若布薩多夜
|
已久。或鬥諍事。或論阿毘曇毘尼。或說法夜
|
久聽。一切眾未起。明相未出。應作羯磨說戒
|
。更無方便可得宿。受
|
欲清淨。略前方便一如廣法量難遠近。若說戒
|
序。問清淨已。難至。應言)諸大姊。是八
|
波羅夷法。僧常聞(乃至眾學亦爾七滅已下依
|
文廣誦若難緣逼近不及說序者即以
|
此緣應去)。
|
對首說戒法(若有三人各各相向作如是言)一
|
大姊憶念。今僧
|
十五日說戒。我某甲比丘尼清淨(三說二人亦爾)。
|
心念說戒法(若有一人應心念言)今日眾僧十五日說戒。
|
我某甲比丘尼清淨(三說)。
|
增減說戒法(若有比丘尼。喜鬥罵詈遞相誹謗
|
口出刀劍。欲來至此說戒者。應作二三種布薩
|
。
|
若應十五日說。十四日作。若應十四日說。十
|
三日作。若聞今日來。即應疾疾布薩。若聞已
|
入界。應至界外說戒。
|
若能如是者善。若不能。應作白卻說戒。作如
|
是白)大姊僧聽。若僧時到僧
|
忍聽。僧今不說戒。至黑月十五日當說戒。白
|
如是(若客比丘尼不去應作第二卻白應作如是
|
白)大姊僧聽若僧時到僧
|
忍聽。僧今不說戒。至白月十五日當說戒。白
|
如是(若客比丘尼不去至白月者舊比丘尼應如
|
法強與客比丘尼問答)。
|
非時和合法(若因舉事遂有鬥諍能所不和別部
|
說戒。若能懺悔改過從僧乞解。解已作白羯磨
|
。
|
和合布薩應如是白)大姊僧聽。彼所因事。令僧鬥諍誹謗。
|
互求長短。令僧破壞。令僧別住。令僧塵垢。
|
彼人僧為舉罪已。還為解已。滅僧塵垢。若僧
|
時到僧忍聽。僧作和合布薩。白如是(作是白
|
已和合布薩)。
|
非時說戒法(若因鬥諍令僧不和合僧別異分為
|
二部。若能於中改悔不相舉。發此則名為以法
|
和合。作如是白)大姊僧聽。眾僧所因諍事。令僧鬥諍
|
而不和合。眾僧破壞。令僧塵垢。令僧別異分
|
為二部。彼人自知犯罪事。今已改悔除滅僧
|
塵垢。若僧時到僧忍聽。僧今和合說戒。白如
|
是(作是白已然後和合說戒)。
|
安居篇第六
|
對首法(諸比丘尼不應一切時。春夏冬人間遊
|
行。從今已去聽夏三月安居。應作是言)大姊
|
一心念。我某甲比丘尼。依某甲僧伽藍。(若在村內
|
應云)某甲聚落。(若在別房應云)某甲房。
|
前三月夏安居。房
|
舍破修治故。(三說。以比丘尼要依持律比丘
|
安居故須問言)汝依誰持律。(彼應
|
答言)依某甲律師。(復應語言)有疑當問。
|
(彼復答言)可爾(後三月安居法
|
亦如是安居有二種一前二後若前安居住前三月
|
若後安居住後三月)。
|
心念法(律言。從今無所依人。心念安居。作
|
法同前。但除初句及後問答。作其三說)。
|
忘成法(若有住處欲安居。無所依人自忘不心
|
念。不知成不。佛言。若為安居故來。便成安
|
居)。
|
及界法(若往安居處欲安居。入界內便明相出
|
。彼有疑。為成安居不。佛言。若為安居故來
|
。便成安居。
|
次入園亦同。次一腳入界入園。亦如是)。
|
受日篇第七
|
對首法(若有佛法僧事檀越父母等。請喚受懺
|
病患看病求同業等緣不及即日還。聽受七日去
|
應如是作)
|
大姊一心念。我某甲比丘尼。受七日法出界
|
外。為某事故。還此中安居。白大姊令知(三說不應
|
專為飲食故去)。
|
羯磨法(為前緣遠不及七日還。佛言聽有如是
|
事。受過七日法。若十五日一月日。白二羯磨
|
應如是作)
|
大姊僧聽。若僧時到僧忍聽。某甲比丘尼。受
|
過七日法(十五日一月日)。出界外。為某事故。還此中安
|
居。白如是。大姊僧聽。某甲比丘尼。受過七日
|
法(十五日一月日)。出界外。為某事故。還
|
此中安居。誰諸
|
大姊忍。僧聽某甲比丘尼受過七日法(十五日一月日)。
|
出界外。為某事故還此中安居者默然。誰不
|
忍者說。僧已忍。某甲比丘尼受過七日法(十五
|
日一月日)。出界外。為某事故。還此中安居竟。僧忍
|
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
自恣篇第八
|
往比丘僧中說自恣差使比丘尼法(世尊聽比丘尼夏安居竟。
|
往比丘僧中說三事自恣見聞疑。聽白二羯磨差
|
一比丘尼往應如是差)大姊僧聽。若僧
|
時到僧忍聽。僧差某甲比丘尼。為比丘尼僧
|
故。往大僧中。說三事自恣見聞疑。白如是。大
|
姊僧聽。僧差某甲比丘尼。為比丘尼僧故。往
|
大僧中說三事自恣見聞疑。誰諸大姊忍。僧
|
差某甲比丘尼。為比丘尼僧故。往大僧中說
|
三事自恣見聞疑者默然。誰不忍者說。僧已
|
忍差某甲比丘尼為比丘尼僧故。往大僧中
|
說三事自恣見聞疑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
|
是持(彼獨行無護聽為護故應差二三比丘尼為伴)。
|
使比丘尼對僧說自恣法(此使比丘尼至比丘僧
|
中禮僧足已。曲身低頭合
|
掌作如是說)大德僧聽。某處比丘尼僧夏安居竟。比
|
丘僧亦夏安居竟。比丘尼僧。說三事自恣見
|
聞疑。大德慈愍故語我。我若見罪。當如法
|
懺悔(三說此比丘尼禮僧足已。還至本寺鳴椎
|
。集比丘尼。眾不來者囑授告尼眾云)大德
|
僧眾不見比丘尼眾有見聞疑罪可舉。語比
|
丘尼眾。如法自恣。謹慎莫放逸(作此告時尼眾皆合掌言)
|
頂戴持(若比丘尼眾即日自恣疲極當明日自恣
|
若二眾病不滿不和當遣使問訊若不爾者突吉羅
|
)。
|
白僧自恣時法(自今已去聽安居竟自恣。聽遮
|
自恣不應求聽何以故自恣即是聽。又不知
|
今日自恣明日自恣。佛言若小食上中食上上座
|
唱言)大姊僧聽。今僧某月某
|
日某時集某處自恣(餘儀軌等並同說戒)。
|
差受自恣人法(律言。聽白二羯磨差不愛不恚
|
不怖不癡知自恣未自恣。應如是差)大
|
姊僧聽。若僧時到僧忍聽。僧差某甲比丘尼。
|
作受自恣人。白如是。大姊僧聽。僧差某甲比
|
丘尼作受自恣人。誰諸大姊忍。僧差某甲比
|
丘尼作受自恣人者默然。誰不忍者說。僧已
|
忍差某甲比丘尼作受自恣人竟。僧忍默然
|
故。是事如是持。
|
自恣白法(律言聽比坐應知來不先白後自恣作
|
如是白)大姊僧聽。今日眾
|
僧自恣。若僧時到僧忍聽。僧和合自恣。白如
|
是。
|
僧自恣法(律言聽徐徐三說了了自恣不應反抄
|
衣衣纏頸等應偏露等作如是言也)大姊
|
眾僧今日自恣。我某甲比丘尼亦自恣。若見
|
聞疑罪。大姊哀愍故語我。我若見罪。當如法
|
懺悔(三說若病比丘尼佛聽隨身所安自恣其告
|
清淨緣及法一同說戒)。
|
略自恣法(律言若有八難及餘緣。聽略自恣若
|
難事尚遠容得廣說應廣說。若難事近不得三說
|
當再
|
說。若不得再說應一說。若不者如法治。若難
|
事近不得一說。即應作白各各共三語自恣作如
|
是白)大姊
|
僧聽。若僧時到僧忍聽。僧今各各共三語自
|
恣。白如是(作是白已各各共三語自恣再說一
|
說亦如是。若難事近不得各各三語自恣亦不得
|
白。
|
即應以此事去)。
|
對首自恣法(若有四人各各相向作如是言)三
|
大姊憶念。今日
|
眾僧自恣。我某甲比丘尼自恣清淨(三說若三
|
人二人亦如是)。
|
心念自恣法(若有一人應心念言)今日眾僧自恣。我某甲
|
比丘尼自恣清淨(三說)。
|
增益自恣法(若有眾多比丘尼。結安居精勤行
|
道。得增上果證。作如是念。我曹若今日自恣
|
。便
|
應移住餘處。恐不得如是樂。彼比丘尼作白。
|
增益自恣。作如是白)大姊僧聽。若僧時
|
到僧忍聽。僧今日不自恣。四月滿當自恣。白
|
如是(作是白已至四月滿自恣)。
|
增減自恣法(律言。若自恣日聞異住所比丘尼
|
鬥諍不和欲來此自恣。彼比丘尼。應作若二若
|
三
|
減日自恣。若聞已入界。應為具洗浴器等安置
|
已至界外自恣。若能如是方便作者善。若不能
|
者。彼作白增上自
|
恣。作如是白)大姊僧聽。若僧時到僧忍聽。僧今日
|
不自恣。至黑月十五日當自恣。白如是(作是白已
|
增上自恣。若客比丘尼至黑月者。舊比丘尼應
|
作白第二增上自恣。作如是白)大姊僧聽。若
|
僧時到僧忍聽。僧今日不自恣。後白月十五
|
日當自恣。白如是(若客比丘尼猶不去。舊比
|
丘尼應如法如律強和合自恣)。
|
衣缽藥受淨篇第九
|
受五衣法(依十誦云)大姊一心念。我比丘尼某甲。
|
是衣僧伽梨(若干)條受(若干)長(若干)
|
短割截衣持(三說受次二衣
|
類准亦爾受覆肩衣應云)大姊一心念。我比丘尼某甲。是衣
|
覆肩衣受。長四肘廣二肘半。是覆肩衣持(三說
|
受厥修羅衣云)大姊一心念。我比丘尼某甲。是衣厥修
|
羅衣受。長四肘廣二肘半。是衣厥修羅衣持
|
(三說)。
|
捨五衣法(應翻受云)大姊一心念。我比丘尼某甲。
|
是衣僧伽梨(若干)條受(若干)長(若干)
|
短割截衣持今捨(三說
|
下四例此各翻應知)。
|
受尼師壇法(應云)大姊一心念。我比丘尼某甲。此
|
尼師壇。是我助身衣受(三說餘助身衣受同此
|
法捨者翻受應知)。
|
受缽法(律言缽有二種一瓦二鐵。色亦二種一
|
赤二黑。大者三斗小者一升半此應持應淨施持
|
准十誦云)大姊一心念。我比丘尼某甲。此缽多羅
|
應量。受長用故(三說捨者翻受應知)。
|
受十六枚器法(律言比丘尼即日得器應即日受
|
可須用者。十六枚。餘者當淨施。若遣與人
|
十六枚者。大釜及蓋小釜亦爾。水瓶及蓋洗瓶
|
亦爾。四盆及杓二小二大受云)大姊一心念。
|
我比丘尼某甲。此某器。是我十六枚數。今受
|
(三說)。
|
受非時藥法(律言聽飲八種漿。一梨漿二閻浮
|
果漿三酸棗漿四甘蔗漿五微果漿六舍
|
樓迦漿七波樓師漿八蒲萄漿。若不醉入應非時
|
飲若醉人不應飲。若飲如法治。應先從淨人手
|
受已次對比丘
|
尼如法云)大姊一心念。我比丘尼某甲。有某病緣
|
故。此某甲非時漿為經非時服故。今於大姊
|
邊受(三說受餘二藥法同七日應言)為共宿七
|
日服故(盡形應言)為共宿
|
長服故(七日藥者酥等盡形藥者一切鹹醋等不任為食者)。
|
真實淨法(應云)大姊一心念。我有此長衣未作
|
淨。今為淨故。捨與大姊。為真實淨故(作真實淨應問施
|
主。然後得著缽藥及十六枚類同)。
|
展轉淨法(應云)大姊一心念。此是我長衣未作
|
淨。為淨故施與大姊。為展轉淨故(彼受淨者應云)大姊。
|
汝有此長衣未作淨。為淨故與我。我今受之。
|
(受已語言)汝施與誰。(彼應答言)施與某
|
甲。(受淨者言)大姊。汝是
|
長衣未作淨。為淨故施與我。我今受之。受已
|
汝與某甲。是衣某甲己有。汝為某甲善護持。
|
著隨因緣(展轉淨施若問不問。聽隨意著缽藥
|
及十六枚作法亦同唯稱事別為異)。
|
尼羯磨卷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