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僧羯磨卷上并序(出四分律)
|
|
西太原寺沙門懷素集
|
原夫鹿苑龍城。啟尸羅之妙躅。象巖鷲嶺。開
|
解脫之玄宗。於是三千大千。受清涼而出火
|
宅。天上天下。乘戒筏而越迷津。內眾於是敷
|
榮。外徒由斯安樂。其後韜真細 多聞折軸
|
之憂。揜正微言罕見浮囊之固。即有飲光秀
|
出。維絕紐而虛求。波離聿興。振隤綱而幽贊。
|
慧炬於焉重朗。戒海由是再清。其律教也弘
|
深。固難得而遍舉。此羯磨者。則紹隆之正術。
|
匡護之宏規。宗緒歸於五篇。濫觴起於四分。
|
寔菩提之機要。誠涅槃之津涉者也。素以銳
|
思弱齡。留情斯旨。眇觀至教。式考義途。丞
|
歷炎涼。庶無大過誤耳。然自古諸德取解不
|
同。各述異端。總有五本。一本一卷。曹魏鎧律
|
師於許都集(題云曇無德雜羯磨。以結戒場為
|
首。受日加乞不入羯磨。屢有增減乖於律文)
|
。
|
一本一卷。曹魏曇諦於雒陽集(題云羯磨一卷
|
出曇無德律。以結
|
大界為首。受日增乞牒入羯磨。魏郡礪律師受
|
持此本。銳想箴規雖去尤非未祛謏過。分為兩
|
卷并造義釋)。一
|
本一卷。元魏光律師於鄴下集(此同曇諦集本
|
述錄不順正文)。
|
一本兩卷。隋願律師於并州撰(題云羯磨卷上
|
出曇無德律。願雖自
|
曰依文無片言增減。然詳律本非無損益。兼造
|
章疏并汾盛行)。一本一卷。皇朝宣
|
律師於京兆撰(題云刪補隨機羯磨。斯有近棄
|
自部之正文。遠取他宗之傍義。教門既其雜。
|
亂指事屢有乖違。并造義疏頗行於代)。素於
|
諸家撰集。莫不研尋。校
|
理求文抑多乖舛。遂以不敏輒述幽深。分為
|
三卷勒成一部。庶無增減以適時機。祇取成
|
文非敢穿鑿。惟願戒珠增照。協日月而齊
|
明。繫草傳芳與天地而同朽。後之覽者知斯
|
志焉。
|
方便篇第一
|
僧集(律言。應來者來。又言。僧有四種。四
|
人五人十人二十人。四人僧者。除受大戒自恣
|
出罪。餘一切羯磨
|
應作。五人僧者。除中國受大戒出罪。餘一切
|
羯磨應作。十人僧者。餘出罪。除一切羯磨應
|
作。二十人僧者。一切
|
羯磨應作。況復過二十。若隨四位僧中。有少
|
一人者作法不成。非法非毘尼)。和合(律言
|
。同一羯磨和合
|
集一處。不來者囑授在現前。應呵者不呵。又
|
言。五法應和合。若如法應和合。若默然任之
|
。若與欲。若從可信
|
人聞。若先在中默然而坐。如是五事應和合)
|
。未受大戒者出(律言。不應在未受大戒人
|
前作羯磨說戒。又言。聽除人未受大戒餘者在
|
前作羯磨說戒。又言。有四滿數有。人得滿數
|
不應呵。有人不得滿
|
數應呵。有人不得滿數亦不應呵。有人得滿數
|
亦應呵。何等人得滿數不應呵。若為作呵責羯
|
磨。擯羯磨。依止羯
|
磨。遮不至白衣家羯磨。何等人不得滿數應呵
|
。若欲受大戒人。何等人不得滿數亦不得呵。
|
若為比丘作羯磨。比丘
|
尼不得滿數亦不得呵。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
|
若言犯邊罪等十三人。若被舉。若滅擯。若應
|
滅擯。若別住。若在
|
戒場上。若神足在空。若隱沒。若離見聞處。
|
若所為作羯磨人。何等人得滿數亦得呵。若善
|
比丘同一界住。不以神
|
足在空。不隱沒。不離見聞處。乃至語傍人)。
|
不來諸比丘。說欲及清淨(唯除結界不得說欲
|
。其欲須與清淨合說。若自
|
恣時。應言與欲自恣。若有佛法僧事病患事看
|
病緣。聽與欲。律言。與欲有五種。若言與汝
|
欲。若言我說欲。若言
|
為我說欲。若現身相與欲。若廣說與欲。若不
|
現身相不口說欲者。不成與欲。應更與餘者欲
|
。其持欲人。受欲已便
|
命過。若餘處行。若罷道。若入外道眾若入別
|
部眾。若至戒場上。若明相出。若自言犯邊罪
|
等十三人。若被舉。若
|
滅擯。若應滅擯。若神足在空。若離見聞處。
|
不成與欲。應更與餘者欲。若至中道。若至僧
|
中亦如是。若廣說
|
欲者。應往傳欲人所。具儀作如是言)大德一
|
心念。我某甲比丘。
|
如法僧事與欲清淨(時持欲比丘自有事起。不
|
及詣僧者。聽轉欲與餘人。轉時應
|
云)大德一心念。我某甲比丘。與某甲比丘受欲
|
清淨。彼及我身。如法僧事與欲清淨(持欲比丘至僧說時。
|
若能記識姓名者。對僧一一稱說云)大德僧聽
|
。某甲比丘某甲比
|
丘。如法僧事與欲清淨(若不能記姓名。但云
|
眾多。若受欲人。若睡若入定或忘。
|
若不故作如是。名為成與欲。若故不說者。突
|
吉羅)。僧今何所作為(然所為事有其三種。
|
一為情事。如受懺等。二為非情事。如結諸界
|
。三情非情事。如處分離衣等。此所為事。委
|
僧量宜故。須對眾問其
|
所作)。某羯磨(羯磨約體但三。謂單白白二
|
白四。律言。有七種羯磨不應作。非法非毘尼
|
羯磨。非法
|
別眾羯磨。非法和合羯磨。法別眾羯磨。法相
|
似別眾羯磨。法相似和合羯磨。呵不止羯磨。
|
應作如法如毘尼羯
|
磨。應白二羯磨。如白法作白。如羯磨法作羯
|
磨。白四羯磨亦爾。是為如法如毘尼羯磨。此
|
方便六。遍餘諸法。
|
唯除結界。闕者不成)。
|
結界篇第二
|
結大界法(律言。當敷座當打揵椎盡共集。共
|
集一處不聽受欲。是中舊住比丘。應唱大界四
|
方相。
|
若東方有山稱山。有塹稱塹。若村若城。若疆
|
畔。若園若林。若池若樹。若石若垣牆。若神
|
祀舍。如東方相。餘方
|
亦爾。但結界處。不得二界相接。應留中間。
|
不得隔駃流水結。除常有橋船唱相之法。應起
|
禮僧白言)
|
大德僧聽。我舊住比丘某甲(若非舊住識界者
|
唱應除舊住二言)。為
|
僧唱大界四方相(白已應唱。謂從東南角等次
|
第而唱乃至三說。眾中差堪能作羯磨者。
|
若上座。若次座。若誦律。若不誦律當如是作
|
)大德僧聽(逖徑反)。此住處比丘
|
唱四方大界相。若僧時到僧忍聽(逖零反)。僧今於
|
此四方相內結大界。同一住處同一說戒。白
|
如是。大德僧聽。此住處比丘唱四方大界相。
|
僧今於此四方相內結大界。同一住處同一
|
說戒。誰諸長老忍。僧於此四方相內結大界。
|
同一住處同一說戒者默然。誰不忍者說。僧
|
已忍於此四方相內同一住處同一說戒結大
|
界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
解大界法(時諸比丘有欲廣作界及狹作者。佛
|
言欲改作者。先解前界然後欲廣狹作。從意當
|
作
|
白二解。應如是作)大德僧聽。今此住處比丘。同一住
|
處同一說戒。若僧時到僧忍聽。解界。白如是。
|
大德僧聽。此住處比丘。同一住處同一說戒。
|
今解界。誰諸長老忍。僧同一住處同一說戒。
|
解界者默然。誰不忍者說。僧已忍聽同一
|
住處同一說戒解界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
|
是持。
|
結同一說戒同一利養界法(時有二處別利養別
|
說戒。諸比丘。欲結共一
|
說戒共一利養界。佛言。自今已去聽各自解界
|
然後白二結當敷座等如前。應如是作)大德僧
|
聽。
|
如所說界相。若僧時到僧忍聽。今僧於此處
|
彼處。結同一說戒同一利養界。白如是。大德
|
僧聽。如所說界相。今僧於此處彼處。結同一
|
說戒同一利養界。誰諸長老忍。僧於此處彼
|
處同一說戒同一利養結界者默然。誰不忍
|
者說。僧已忍於此處彼處同一說戒同一利
|
養結界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
結同一說戒別利養界法(有二住處別說戒別利
|
養。比丘意欲同一說戒別利
|
養。佛言。聽各自解界然後結。結法同前。唯
|
改一句云同一說戒別利養。白如是)。
|
結別說戒同一利養界法(時二住處別說戒別利
|
養時。諸比丘欲得別說戒
|
同一利養。欲守護住處故。佛聽白二結應如是
|
作)大德僧聽。若僧時到僧
|
忍聽。今僧於此彼住處。結別說戒同一利養。
|
為欲守護住處故。白如是。大德僧聽。今僧於
|
此彼住處。結別說戒同一利養。為守護住處
|
故。誰諸長老忍。僧於此彼住處結別說戒同
|
一利養為守護住處故者默然。誰不忍者說。
|
僧已忍於此彼住處結別說戒同一利養為守
|
護住處故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此及前二
|
律無解法。若欲解者。准結翻解翻相應知)。
|
結戒場法(時諸比丘。有須四比丘眾。五比丘
|
眾。十比丘眾。二十比丘眾羯磨事起。是中大
|
眾集會疲
|
極。佛言。聽結戒場。稱四方界相。若安杙若
|
石若疆畔若齊限。是中結者。安三重相。最內
|
一重。是戒場相。中間一
|
重。是大界內相。此與戒場相。不得相入及並
|
。應留中間。最外一重。是大界外相。先唱戒
|
場相結。唱法如上應如
|
是作)大德僧聽。此住處比丘。稱四方小界相。若
|
僧時到僧忍聽。僧今於此四方小界相內。結
|
作戒場。白如是。大德僧聽。此住處比丘。稱四
|
方小界相。僧今於此四方小界相內結戒場。
|
誰諸長老忍。僧於此四方相內結戒場者默
|
然。誰不忍者說。僧已忍於此四方相內結作
|
戒場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次唱大界
|
內外相。唱及結如
|
上)。
|
解戒場法(文略無解。若欲解者應翻結云)大
|
德僧聽。此住處比
|
丘戒場。若僧時到僧忍聽。解戒場。白如是。大
|
德僧聽。此住處比丘戒場。僧今於此解戒
|
場。誰諸長老忍。僧於此解戒場者默然。誰不
|
忍者說。僧已忍於此解戒場竟。僧忍默然故。
|
是事如是持。
|
難結小界授戒法(時有欲受戒者。至界外六群
|
比丘往遮。佛言。汝等善聽。自今已去不同
|
意者未出界聽在界外。疾疾一處集結小界應如
|
是作)大德僧聽。僧集一處結
|
小界。若僧時到僧忍聽。結小界。白如是。大
|
德僧聽。今此僧一處集結小界。誰諸長老忍。
|
僧一處集結小界者默然。誰不忍者說。僧已
|
忍結小界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
解難結小界授戒法(律言。自今已去應解界已
|
去。不應不解界而去。應如是解)
|
大德僧聽。今眾僧集解界。若僧時到僧忍聽。
|
解界白如是。大德僧聽。今眾僧集解界。誰諸
|
長老忍。僧集解界者默然。誰不忍者說。僧已
|
忍解界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
難結小界說戒法(律言。若布薩日於無村曠野
|
中行。眾僧應和合集在一處共說戒。若
|
僧不得和合隨同和上等。當下道各集一處結小
|
界說戒。當如是結)大德僧聽。今有爾
|
許比丘集。若僧時到僧忍聽。結小界。白如是。
|
大德僧聽。今有爾許比丘集。結小界。誰諸長
|
老忍。爾許比丘集結小界者默然。誰不忍者
|
說。僧已忍爾許比丘集結小界竟。僧忍默。然
|
故。是事如是持。
|
解難結小界說戒法(不應不解界去。應如是解
|
)大德僧聽。今
|
有爾許比丘集。若僧時到僧忍聽。解此處
|
小界。白如是。大德僧聽。今有爾許比丘集。
|
解此處小界。誰諸長老忍。僧解此處小界者
|
默然。誰不忍者說。僧已忍解此處小界竟僧
|
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
難結小界自恣法(律言。若眾多比丘於自恣日
|
在非村阿練若未結界處道行。若和合得自
|
恣者善。若不得和合者隨所同和上等。移異處
|
結小界作自恣。應如是作)大德僧聽。諸比
|
丘坐處已滿。齊如是比丘坐處。若僧時到僧
|
忍聽。僧今於此處結小界。白如是。大德僧聽。
|
齊如是比丘坐處。僧於此處結小界。誰諸長
|
老忍。齊如是比丘坐處。僧於此處結小界者
|
默然。誰不忍者說。僧已忍齊如是比丘坐處
|
結小界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
解難結小界自恣法(不應不捨界去。應如是捨
|
)大德僧聽。齊
|
如是比丘坐處。若僧時到僧忍聽。僧今解此
|
處小界白如是。大德僧聽。齊如是比丘坐處。
|
僧今解此處小界。誰諸長老忍。僧齊如是比
|
丘坐處解小界者默然。誰不忍者說。僧已忍
|
齊如是比丘坐處解小界竟。僧忍默然故。是
|
事如是持。
|
結不失衣界法(時有厭離比丘。見阿蘭若有一
|
好窟。自念言。我若得離衣宿者。可即於此
|
窟住。佛言。自今已去當結不失衣界白二羯磨
|
。當如是作)大德僧聽。此處同一
|
住處同一說戒。若僧時到僧忍聽。結不失衣
|
界。白如是。大德僧聽。此處同一住處同一說
|
戒。僧今結不失衣界。誰諸長老忍。僧於此處
|
同一住處同一說戒結不失衣界者默然。誰
|
不忍者說。僧已忍此處同一住處同一說戒
|
結不失衣界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時諸
|
比丘。脫衣置白衣舍當著脫時形露。佛言。聽
|
結不失衣界除村村外界結法如上。唯加一句云
|
。除村村外界白如
|
是)。
|
解不失衣界法(文略無解應翻結云)大德僧聽。此處同一
|
住處同一說戒。若僧時到僧忍聽。解不失衣
|
界。白如是大德僧聽。此處同一住處同一說
|
戒。今解不失衣界。誰諸長老忍。僧於此處同
|
一住處同一說戒解不失衣界者默然。誰不
|
忍者說。僧已忍此處同一住處同一說戒解
|
不失衣界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有村解法
|
翻亦同此)。
|
結淨地法(時有吐下比丘。使舍衛城中人煮粥
|
時。有因緣城門晚開。未及得粥便死。佛言。
|
聽
|
在僧伽藍內結淨地白二羯磨。應唱房若處若溫
|
室若經行處。應一比丘起已具儀於僧中唱。某
|
院及諸果菜等處
|
作淨地。唱已應如是作)
|
大德僧聽。若僧時到僧忍聽。僧今結某處作
|
淨地。白如是。大德僧聽。僧今結某處作淨地。
|
誰諸長老忍。僧結某處作淨地者默然。誰不
|
忍者說。僧已忍結某處作淨地竟。僧忍默然
|
故。是事如是持(律言。有四種淨地。一者檀
|
越若經營人作僧伽藍時處分如是言。某處為
|
僧作淨地。二者若為僧作僧伽藍未施僧。三者
|
若半有籬障若多無籬障若都無。若垣牆。若塹
|
亦如是。四者僧作
|
白二羯磨結)。
|
解淨地法(文略無解應翻結云)大德僧聽。若僧時到僧忍
|
聽。僧今解某處淨地。白如是。大德僧聽。僧今
|
解某處淨地。誰諸長老忍。僧解某處淨地者
|
默然。誰不忍者說。僧已忍解某處淨地竟。僧
|
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
授戒篇第三
|
善來授戒法(按律。時聞法者即於座上諸塵垢
|
盡得法眼淨。見法得法成辦諸法已。獲果實前
|
白佛
|
言。我今欲於如來所出家修梵行)。佛言來比
|
丘。於我法中快自娛
|
樂。修梵行盡苦源(唱此言已鬚髮自落袈裟著
|
身缽盂在手。即名出家受具足戒)。
|
三歸授戒法(時有聞法得信。欲受具戒時。諸
|
比丘將詣佛所。中道失信不得受具戒。佛言自
|
今已去聽汝等即與出家授具足戒。教令剃髮著
|
袈裟脫革屣右。膝著地合掌作是語)我某甲。
|
歸
|
依佛歸依法歸依僧。今於如來所出家。如來
|
至真等正覺。是我世尊(三說)我某甲。已歸依佛
|
歸依法歸依僧。於如來所出家。如來至真等
|
正覺。是我世尊(三說)。
|
羯磨授戒與度人法(若比丘愚癡輒便度人而不
|
知教授。以不教授故。不按威儀乞食
|
不如法。處處受不淨食。或受不淨缽食。在小
|
食大食上高聲大喚如婆羅門聚會法。佛言。聽
|
僧與授具足者白二
|
羯磨。彼至僧中具儀作如是求)大德僧聽。我
|
某甲比丘。求眾僧乞
|
度人授具足戒。願僧聽。我某甲比丘。度人授
|
具足戒(三說)(僧當觀察。此人若不堪能教
|
授。及不能二法攝取者。當語言止勿度人。若
|
有智慧堪能
|
教授。及二法攝取者應如是與法)大德僧聽。
|
此某甲比丘。今從眾
|
僧乞授人具足戒。若僧時到僧忍聽。僧今與
|
某甲比丘授人具足戒。白如是。大德僧聽。此
|
某甲比丘。今從眾僧乞授人具足戒。僧今與
|
某甲比丘授人具足戒誰諸長老忍。僧與某
|
甲比丘授人具足戒者默然。誰不忍者說。僧
|
已忍聽。某甲比丘授人具足戒竟。僧忍默然
|
故。是事如是持(依止闍梨法亦同此)。
|
度沙彌與形同法(時有巧師家兒來至僧伽藍中
|
。求諸比丘出家為道。諸比丘輒與出家為
|
道。其父母啼泣來至僧伽藍中。問諸比丘。頗
|
見如是如是小兒來不。不見者報言不見。即便
|
於諸房中求覓得。諸
|
長者譏嫌。佛言。自今已去若欲在僧伽藍中剃
|
髮當白一切僧。若不得和合房房語令知僧。若
|
和合作如是白)
|
大德僧聽。此某甲。欲求某甲剃髮。若僧時到
|
僧忍聽。與某甲剃髮。白如是(作此白已然後剃髮)。
|
度沙彌與法同請和上法(若欲在僧伽藍中出家
|
者。先請和上具儀作如是
|
請)大德一心念。我某甲。今請大德為十戒和
|
上。願大德。為我作十戒和上。我依大德故。得
|
受沙彌戒。慈愍故(三說應報)可爾。
|
請闍梨法(具儀作如是請)大德一心念。我某甲。今請大
|
德為十戒阿闍梨。願大德。為我作十戒阿闍
|
梨。我依大德故。得受沙彌戒。慈愍故(三說應報)可
|
爾。
|
白僧法(若不得和合者。當語一切僧知。若得
|
和合作如是白)大德僧聽。此某
|
甲。從某甲求出家。若僧時到僧忍聽。與某甲
|
出家。白如是。
|
授戒法(教著袈裟具儀作如是言)我某甲。歸依佛歸依法歸
|
依僧。隨如來出家。某甲為和上。如來至真等
|
正覺。是我世尊(三說)。我某甲。歸依佛歸依法歸依
|
僧。隨如來出家竟。某甲為和上。如來至真等
|
正覺。是我世尊(三說)。授十戒相。(語云
|
)盡形壽不殺生。
|
是沙彌戒。能持不。(答言)能。盡形壽不盜。是沙彌
|
戒。能持不。(答言)能。盡形壽不婬。是沙彌戒。能持
|
不。(答言)能。盡形壽不妄語。是沙彌戒能
|
持不。(答言)能。
|
盡形壽不飲酒。是沙彌戒。能持不。(答言)能。盡形
|
壽不得著華鬘香油塗身。是沙彌戒。能持不。
|
(答言)能。盡形壽不得歌舞倡伎及往觀聽。是沙
|
彌戒。能持不。(答言)能。盡形壽不得高廣大床上
|
坐。是沙彌戒。能持不。(答言)能。盡形壽不得非時
|
食。是沙彌戒。能持不。(答言)能。盡形壽不得執持
|
生像金銀寶物。是沙彌戒。能持不。(答言)能。此是
|
沙彌十戒。盡形壽不得犯。能持不。(答言)能。汝已
|
受戒竟。當供養三寶勤修三業。坐禪誦經勤
|
作眾事(授已教誦十數。其十者。一一切眾生
|
皆依飲食。二名色。三三受。四四聖諦。五五
|
陰。六六入。七
|
七覺分。八八聖道。九九眾生居。十十一切入)。
|
度外道法(律言。自今已去聽與外道眾僧中四
|
月共住。白二羯磨當如是與。先剃髮已著袈裟
|
乃至
|
合掌教作是言)大德僧聽。我某甲外道。歸依佛歸依法
|
歸依僧。我於世尊所求出家為道。世尊即是
|
我如來至真等正覺(三說)。我某甲外道。歸依佛
|
歸依法歸依僧。已從如來出家學道。如來是
|
我至真等正覺(三說)。(次與戒相與法同上)。
|
與四月共住法(次應教作是言)大德僧聽。我某甲外道。
|
從僧乞四月共住。願僧。慈愍故。與我四月共
|
住(三說)。(安著眼見耳不聞處僧應作如是
|
法)大德僧聽。彼某甲外道。
|
今從眾僧乞四月共住。若僧時到僧忍聽。與
|
彼某甲外道四月共住。白如是。大德僧聽。彼
|
某甲外道今從眾僧乞四月共住僧今與彼四
|
月共住。誰諸長老忍僧與彼四月共住者默然。
|
誰不忍者說。僧已忍與彼外道四月共住竟。
|
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彼行共住竟。令諸
|
比丘心喜悅。然後當於僧中
|
受具足戒。云何外道。不能令諸比丘心喜悅。
|
彼外道心。故執持外道白衣法。不親比丘親外
|
道。不隨順比丘誦習
|
異論。若聞人說外道不好事。便起瞋恚若聞人
|
毀訾外道師教。亦起瞋恚。若有異外道來。讚
|
歎外道好事。歡喜踊
|
躍。若有外道師來。聞讚歎外道事。亦歡喜踊
|
躍。若聞說佛法僧非法事。亦歡喜踊躍。是謂
|
外道不能令諸比丘喜
|
悅。云何外道。能令比丘喜悅。即反上是。是
|
謂外道。共住和調心意令諸比丘喜悅也)。
|
受具戒請和上法(應偏露等作如是請)大德一心念。我
|
某甲。今請大德為和上。願大德。為我作和上。
|
我依大德故。得受具足戒。慈愍故(三說答云)可爾。
|
(或云)如是。(或云)當教授汝。(或云)清淨莫放逸。
|
請戒師法(具儀作如是請)大德一心念。我某甲。今請大
|
德為羯磨阿闍梨。願大德。為我作羯磨阿闍
|
梨。我依大德故。得受具足戒。慈愍故(三說應報)可
|
爾。
|
請教授師法(具儀作如是請)大德一心念。我某甲。今請
|
大德為教授阿闍梨。願大德。為我作教授阿
|
闍梨。我依大德故。得受具足戒。慈愍故(三說應報)
|
可爾。
|
安受戒人處所法(應安眼見耳不聞處。其受戒
|
人。若在空。若隱沒。若離見聞處。若界
|
外。不名受具。和上及足數比丘亦如是)。
|
差教授師法(按律有如是教。一切污辱眾僧者
|
。不得受具足戒時。有欲受戒者。諸比丘將至
|
界外
|
脫衣看時。受戒者慚恥稽留受戒事。佛言不得
|
如是露形看。自今已去聽先問十三難事然後授
|
戒是中戒師問云)
|
眾中誰能為某甲作教授師(若作師者即應答云)我某甲
|
能(答已戒師應作是白)大德僧聽。彼某甲。從某甲求受具
|
足戒。若僧時到僧忍聽。某甲為教授師。白如
|
是。
|
往彼問遮難法(時教授師往彼語言)此安陀會鬱多羅僧僧
|
伽梨缽。此衣缽是汝有不(彼答是已復應語言)善男子諦
|
聽。今是至誠時實語時。我今問汝。隨我問答。
|
若不實者當言不實。若實言實。汝不犯邊罪
|
不。汝不犯比丘尼不。汝非賊心入道不。汝非
|
破內外道不。汝非黃門不。汝非殺父不。汝非
|
殺母不。汝非殺阿羅漢不。汝非破和合僧不。
|
汝非惡心出佛身血不。汝非是非人不。汝非
|
畜生不。汝非有二形不。汝字何等。和上字
|
誰。汝年滿二十不。衣缽具不。父母聽汝不。汝
|
非負人債不。汝非奴不。汝非官人不。汝是丈
|
夫不。丈夫有如是病。癩癰疽白癩乾痟癲狂
|
病。汝今有此諸病不(若其一一隨事答無。復
|
應語言)如我今問
|
汝。僧中亦當如是問。如汝向者答我。僧中亦
|
當如是答。
|
問已白僧法(彼教授師問已。還來僧中如常威
|
儀相去舒手相及處立作如是白)大
|
德僧聽。彼某甲。從某甲求受具足戒。若僧時
|
到僧忍聽。我已問竟。聽將來。白如是。
|
從僧乞戒法(彼應喚言汝來。來已當為捉衣缽
|
教禮僧。禮已在戒師前具儀教作是計)大
|
德僧聽。我某甲。從某甲求受具足戒。我某甲
|
今從僧乞受具足戒。某甲為和上。願僧慈愍
|
故。拔濟我(三說)(若教乞戒不乞戒著俗服
|
等。若眠醉狂裸形瞋恚無心身相不具借他衣缽
|
。若
|
無和上若多和上。皆不名受具足戒)。
|
戒師白法(戒師欲問先白白云)大德僧聽。此某甲。從某甲
|
求受具足戒。此某甲。今從僧乞受具足戒。某
|
甲為和上。若僧時到僧忍聽。我問諸難事。白
|
如是。
|
戒師問法(語言)善男子聽。今是至誠時實語時。
|
今隨所問汝。汝當隨實答。汝不犯邊罪不。汝
|
不犯比丘尼不。汝非賊心入道不。汝非壞二
|
道不。汝非黃門不。汝非殺父不。汝非殺母不。
|
汝非殺阿羅漢不。汝非破和合僧不。汝不惡
|
心出佛身血不。汝非是非人不。汝非畜生不。
|
汝非有二形不。汝字何等。和上字誰。汝年滿
|
二十不。衣缽具不。父母聽汝不。汝非負人債
|
不。汝非奴不。汝非官人不。汝是丈夫不。丈夫
|
有如是病。癩癰疽白癩乾痟癲狂病。汝今有
|
此諸病不(又須隨事一一答無)。
|
正授戒法(戒法難生眾緣。須具以法開導令起
|
上上品。心至誠諦受當如是作)
|
大德僧聽。此某甲。從某甲求受具足戒。此某
|
甲。今從僧乞受具足戒某甲為和上。某甲自
|
說清淨無諸難事。年滿二十三衣缽具。若僧
|
時到僧忍聽。授某甲具足戒。某甲為和上。白
|
如是。大德僧聽。此某甲。從某甲求受具足戒。
|
此某甲。今從僧乞受具足戒。某甲為和上。某
|
甲自說清淨無諸難事。年滿二十三衣缽具。
|
僧今授某甲具足戒。某甲為和上。誰諸長老
|
忍。僧與某甲授具足戒。某甲為和上者默
|
然。誰不忍者說(三說)。僧已忍與某甲授具足戒
|
某甲為和上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作此
|
法已應為記時邊受與此無異)。
|
授戒相法(時有比丘受具足已。僧盡捨去所受
|
戒人本二去彼不遠時受戒者即共行不淨。佛言
|
。自今
|
已去作羯磨已當先說四波羅夷。應作是說)善
|
男子聽。如來至真等正
|
覺說四波羅夷法。若比丘犯一一法。非沙門
|
非釋種子。汝一切不得犯婬作不淨行。若比
|
丘犯不淨行。受婬欲法乃至共畜生。非沙門
|
非釋種子。爾時世尊。與說譬喻。猶如有人截
|
其頭終不還活。比丘亦如是犯波羅夷法已。
|
不能還成比丘行。汝是中盡形壽不得作。能
|
持不。(答言)能。一切不得盜下至草葉。若比丘盜
|
人五錢若過五錢。若自取教人取。若自破教
|
人破。若自斫教人斫。若燒若埋若壞色。非沙
|
門非釋種子。譬如斷多羅樹心。終不復更生
|
長。比丘亦如是。犯波羅夷法已。終不還成比
|
丘行。汝是中盡形壽不得作。能持不。(答言)能。一
|
切不得故斷眾生命下至蟻子。若比丘故自
|
手斷人命。求刀授與人。教死歎死勸死。與人
|
非藥。若墮胎若 禱殺。自作方便若教人
|
作。非沙門非釋種子。譬喻者說言。猶如針鼻
|
缺不堪復用。比丘亦如是。犯波羅夷法已。終
|
不還成比丘行。汝是中盡形壽不得作。能持
|
不。(答言)能。一切不得妄語乃至戲笑。若比丘不
|
真實非己有。自說言我得上人法。得禪得解
|
脫得定得四空定。得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
|
那含果阿羅漢果。天來龍來鬼神來供養我。
|
非沙門非釋種子。譬喻者說言。猶如大石破
|
為二分終不還合。比丘亦如是。犯波羅夷法
|
已。終不還成比丘行。汝是中盡形壽不得作。
|
能持不。(答言)能。
|
授四依法(有一年少外道來求出家諸比丘即與
|
出家先與四依彼外道報言大德我堪受二依乞食
|
樹
|
下坐納衣腐爛藥我不堪此二事何以故誰能自觸
|
己物即便休。道不出家佛言此外道不出家大有
|
所失若出家者當
|
得道證自今已去先受戒已後受四依應語云)善
|
男子聽。如來至真等正
|
覺說四依法。比丘依此得出家受具足成比
|
丘法。依糞掃衣。比丘依此得出家受具足成
|
比丘法。汝是中盡形壽能持不。(答言)能。若得
|
長利檀越施衣。割壞衣。得受。依乞食。比丘依
|
此得出家受具足成比丘法。汝是中盡形壽
|
能持不。(答言)能。若得長利。若僧差食。檀越送食。
|
月八日食。十五日食。月初日食。若僧常食。
|
檀越請食。得受。依樹下坐。比丘依此得出家
|
受具足成比丘法。汝是中盡形壽能持不。(答言)
|
能。若得長利。若別房尖頭屋。小房石室兩房
|
一戶。得受。依腐爛藥。比丘依此得出家受具
|
足戒成比丘法。汝是中盡形壽能持不。(答言)能。
|
若得長利。酥油生酥蜜石蜜。得受。汝受戒
|
已。白四羯磨如法成就得處所和上如法阿
|
闍梨如法。眾僧具足滿汝當善受教法。應當
|
勸化作福治塔。供養佛法眾僧。和上阿闍梨
|
一切如法教。不得違逆。應學問誦經勤求方
|
便。於佛法中得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
|
果阿羅漢果。汝始發心出家。功不唐捐果報
|
不絕。餘所未知者。當問和上阿闍梨(自今已去令受具者
|
在前而去)。
|
與本法尼授大戒請羯磨闍梨法(彼受戒者與比丘尼僧俱至比
|
丘僧中於阿闍梨前具儀作如是請)大德一心念
|
。我某甲。今請大德。
|
為羯磨阿闍梨。願大德。為我作羯磨阿闍梨。
|
我依大德故。得受大戒。慈愍故(三說。彼應答言)可爾。
|
乞戒法(彼禮僧已具儀作如是言)大德僧聽。
|
我某甲。從和上
|
尼某甲求受大戒。我某甲。今從僧乞受大戒。
|
和上尼某甲。願僧拔濟我。慈愍故(三說)。
|
戒師白法(此中戒師先白後問白云)大德僧聽
|
。此某甲。從和
|
上尼某甲求受大戒。此某甲。今從僧乞受大
|
戒。和上尼某甲。若僧時到僧忍聽。我問諸難
|
事。白如是。
|
戒師問法(語言)汝諦聽。今是真誠時實語時。我
|
今問汝。有當言有。無當言無。汝不犯邊罪不。
|
汝不犯比丘不。汝非賊心作道不。汝非破內
|
外道不。汝非黃門不。汝非殺父不。汝非殺母
|
不。汝非殺阿羅漢不。汝非破和合僧不。汝不
|
惡心出佛身血不。汝非是非人不。汝非畜生
|
不。汝非有二形不。汝字何等。和上尼字誰。汝
|
年歲滿不。衣缽具不。父母夫主聽汝不。汝非
|
負人債不。汝非婢不。汝是女人不。女人有如
|
是諸病。癩癰疽乾痟癲狂二道合道小大
|
小便常漏洟唾常出。汝有如是諸病不(隨事答無復應
|
問云)汝學戒未。(即應答言)已學戒。(復
|
應問云)汝清淨不。(復應答云)清
|
淨。(復應問餘尼云)某甲已學戒未。(餘尼
|
答云)已學戒。(復更問云)清淨
|
不。(復重答云)清淨。
|
正授戒法(既方便具已如前開導教至誠諦受當
|
如是作)大德僧聽。此某
|
甲。從和上尼某甲求受大戒。此某甲。今從僧
|
乞受大戒。和上尼某甲。某甲所說清淨無諸
|
難事。年歲已滿衣缽具足。已學戒清淨。若僧
|
時到僧忍聽。僧今為某甲受大戒。和上尼某
|
甲。白如是。大德僧聽。此某甲。從和上尼某甲
|
求受大戒。此某甲。今從僧乞受大戒。和上尼
|
某甲。某甲所說清淨無諸難事。年歲已滿衣
|
缽具足。已學戒清淨。僧今為某甲受大戒。和
|
上尼某甲。誰諸長老忍。僧與某甲受大戒和
|
上尼某甲者默然。誰不忍者說(三說)。僧已忍為某
|
甲受大戒竟。和上尼某甲。僧忍默然故。是事
|
如是持(尼律中云。自說清淨。年滿二十僧。
|
今授某甲具足戒。彼此俱文隨誦無失。作此法
|
已應為記時
|
邊受與此無異)。
|
授戒相法(應語彼云)善女人諦聽。如來無所著等
|
正覺說八波羅夷法。若比丘尼犯者。非比丘
|
尼非釋種女。不得作不淨行行婬欲法。若比
|
丘尼作不淨行。行婬欲法乃至共畜生。彼非
|
比丘尼非釋種女。汝是中盡形壽不得犯。能
|
持不。(答言)能。不得盜乃至草葉。若比丘尼取人
|
五錢若過五錢。若自取教人取。若自斫教人
|
斫。若自破教人破。若燒若埋若壞色。彼非比
|
丘尼非釋種女。汝是中盡形壽不得犯。能持
|
不。(答言)能。不得斷眾生命乃至蟻子。若比丘尼。
|
故自手斷人命。持刀授與人教死讚死勸死。
|
與人非藥。若墮胎 禱咒術若自作方便教
|
人作。彼非比丘尼非釋種女。汝是中盡形壽
|
不得犯。能持不。(答言)能。不得作妄語乃至戲笑。
|
若比丘尼不真實非己有。自稱言得上人法。
|
得禪得解脫得三昧正受。得須陀洹果乃至
|
阿羅漢果。天來龍來鬼神來供養我。彼非比
|
丘尼非釋種女。汝是中壽形壽不得犯。能持
|
不。(答言)能。不得身相觸乃至共畜生。若比丘尼
|
染污心。與染污心男子身相觸。腋已下膝已
|
上若摩若捺。逆摩順摩若牽若推。若舉若下
|
若捉若急捺。彼非比丘尼非釋種女。汝是中
|
盡形壽不得犯。能持不。(答言)能。不得犯八事乃
|
至共畜生。若比丘尼有染污心。受染污心男
|
子捉手捉衣。入屏處屏處共立共語。共行身
|
相倚共期。犯此八事。彼非比丘尼非釋種女。
|
汝是中盡形壽不得犯。能持不。(答言)能。不得覆
|
藏他重罪。乃至突吉羅惡說。若比丘尼知比
|
丘尼犯波羅夷。不自舉不白僧不語人令知。
|
後於異時。此比丘尼若休道。若滅擯。若遮不
|
共僧事。若入外道。彼作如是言。我先知此人
|
犯如是如是罪。彼非比丘尼非釋種女。覆藏
|
他重罪故。汝是中盡形壽不得犯。能持不。(答言)
|
能。不得隨被舉比丘語乃至沙彌。若比丘尼
|
知比丘為僧所舉。如法如毘尼如佛所教。犯
|
威儀未懺悔不作共住。便隨順彼比丘語。諸
|
比丘尼諫此比丘尼言。大姊。彼比丘為僧所
|
舉。如法如毘尼如佛所教。犯威儀未懺悔不
|
作共住。莫隨順彼比丘語。諸比丘尼諫此比
|
丘尼時。堅持不捨。彼比丘尼應乃至三諫。捨
|
此事故。乃至三諫捨者善。不捨者彼非比丘
|
尼。非釋種女。犯隨舉故。汝是中盡形壽不得
|
犯。能持不。(答言)能。
|
善女人諦聽。如來無所著等正覺說四譬喻。
|
若犯八事。如斷人頭已不可復起。如截多羅
|
樹心不更生長。如針鼻決不堪復用。如大石
|
析為二分不可還合。若比丘尼犯八重已。不
|
可還成比丘尼行。汝是中盡形壽不得犯。能
|
持不。(答言)能。
|
授四依法(應語彼云)善女人諦聽。如來無所著等
|
正覺說四依法。比丘尼依此出家受大戒。成
|
比丘尼法。依糞掃衣出家受大戒。是比丘尼
|
法。是中盡形壽能持不。(答言)能。若得長利。檀越
|
施衣。割截衣。應受。依乞食出家受大戒。是比
|
丘尼法。是中盡形壽能持不。(答言)能。若得長利。
|
僧差食。若檀越送食。月八日食。十五日食。
|
月初日食。若眾僧常食。檀越請食。應受。依樹
|
下坐出家受大戒。是比丘尼法。是中盡形壽
|
能持不。(答言)能。若得長利。別房尖頭屋。小房石
|
室兩房一戶。應受。依腐爛藥出家受大戒。是
|
比丘尼法。是中盡形壽能持不。(答言)能。若得長
|
利。酥油生酥蜜石蜜。應受。汝已受戒竟。白
|
四羯磨如法成就得處所。和上如法阿闍梨
|
如法。二部僧具足滿。汝當善受教法。應勸化
|
作福治塔。供養佛法眾僧。和上阿闍梨一切
|
如法教敕。不得違逆。應學問誦經勤求方便。
|
於佛法中得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
|
羅漢果。汝始發心出家。功不唐捐果報不絕。
|
餘所未知者。當問和上阿闍梨(令受戒者在前而去)。
|
師資篇第四
|
制和上行法(時諸比丘。未被教授者。不按威
|
儀。著衣不齊整。乃至如婆羅門聚會法。時有
|
一病
|
比丘。無弟子無瞻視者命終。佛言。自今已去
|
聽有和上。和上看弟子當如兒。弟子看和上當
|
如父。展轉相敬重
|
相瞻視。如是正法便得久住。增益廣大。請法
|
如上。又告諸比丘。自今已去。聽十歲智慧比
|
丘授人具足戒。又制和
|
上於弟子所行和上法應如是行。弟子。眾僧欲
|
為作呵責等七羯磨者。和上當於中如法料理。
|
令僧不與弟子作羯
|
磨。若作令如法。復次若僧。與弟子作呵責等
|
七羯磨。和上於中當如法料理令弟子順從。於
|
僧不違逆求除罪。令
|
僧疾與解羯磨。復次若弟子犯僧殘。和上當如
|
法料理。若應與波利婆沙。當與波利婆沙等。
|
乃至當與出罪。復次
|
弟子得病。和上當瞻視。若令餘人看。乃至差
|
若命終。弟子若不樂住處。當自移。若教人移
|
。弟子若有疑事。當以
|
法以律。如佛所教如法除之。若惡見生。教令
|
捨惡見住善見。當以二事將護以法以衣食將護
|
。是中法將護者。應
|
教增戒增心增慧。教學問誦經。是中衣食將護
|
者。當與衣食床坐臥具病瘦醫藥。隨力所堪為
|
辦。自今
|
以去制和上法如是。和上應行。若不行者如法治)。
|
制依止阿闍梨行法(時諸新受戒比丘。和上命
|
終無人教授。以不被教授
|
故乃至如婆羅門聚會無異。佛言。自今已去聽
|
有阿闍梨。聽有弟子阿闍梨於弟子。當如兒想
|
。弟子於闍梨。如
|
父想。展轉相敬展轉相奉事。如是於佛法中。
|
倍增益廣流布。當作是請具儀言)大德一心念
|
。
|
我某甲。今求大德為依止。願大德。與我依止。
|
我依止大德住(三說報言)可爾。(或言)與
|
汝依止。(或言)汝莫放
|
逸(闍梨行法並同和上)。
|
制弟子行法(時諸弟子。不行弟子法。不白和
|
上入村等。告諸比丘。自今已去當制弟子法。
|
使弟子於和上所行弟子法。共行八法如前。又
|
不白和上不得入村。不得至他家。不得從餘比
|
丘。或將餘比丘為
|
伴。不得與不得受。不得佐助眾事。不得受他
|
佐助眾事不得為他剃髮。不得使他剃髮。不得
|
入浴室。不得為人揩摩
|
身。不得受他揩摩身。不得至晝日住處房。不
|
得至塚間。不得至界外。不得行他方。彼當清
|
旦入和上房。受誦經法
|
問義。當除去小便器。應白時到乃至廣說。彼
|
當日三問訊和上。朝中日暮。當為和上。執二
|
事勞苦。不得辭設。一修
|
理房舍。二為補浣衣服。和上如法所教。盡當
|
奉行。若遣往方面周旋。不得辭設。假託因緣
|
。若辭設者。當如法治。
|
自今已去制弟子修行法。若不修者當如法治。
|
此行於阿闍梨所修亦如是。文同故不出)。呵
|
責弟
|
子法(時諸弟子。不承事恭敬和上阿闍梨。亦
|
不順弟子法無慚無愧不受教。作非威儀不恭敬
|
難與語。與惡人
|
為友。好往婬女家婦女家。大童女家。黃門家
|
。比丘尼精舍。式叉摩那精舍。沙彌尼精舍。
|
好往看龜鱉。有此等過。
|
應作呵責。有三現前。一弟子。二出過。三呵
|
詞。呵詞有五。應語言)我今呵責汝。汝去。
|
汝莫入我房。汝莫為我作使。汝莫至我所。不
|
與汝語(是謂和上呵責弟子法。阿闍梨呵責弟
|
子亦五詞同。唯換第四句莫至我所云)汝莫
|
依止我(彼盡形壽呵責。佛言不應爾。竟安居
|
呵責亦不應爾。病者不應呵)。
|
弟子懺悔法(彼被呵已不向和上阿闍梨懺悔。
|
佛言。被呵責已應向和上阿闍梨懺悔。當如是
|
懺具儀作如是言)大德我今懺悔更不復作(若
|
聽懺悔者善。若不聽者。當更
|
日三時懺悔早起日中日暮。若聽悔者善。若不
|
聽者當下意隨順求方便解其所犯。若彼下意隨
|
順無有違逆。而和
|
上闍梨不受者當如法治)。弟子離和上懺謝法
|
(和上有五非法弟子應懺悔而
|
去應語和上言)我如法。和上不知。我不如法。亦不知。
|
若我犯戒。捨不教呵。若犯亦不知。若犯而懺
|
悔。亦不知(如此懺謝應當軟語。若不受者和
|
上應捨遠去。依止闍梨應持衣缽出界經宿已。
|
明
|
日當還更依止餘比丘住)。
|
說戒篇第五
|
僧說戒法(諸比丘於十四十五十六日不知為何
|
日說戒。佛言聽上座布薩日唱言)大德僧
|
聽。今僧某月某日某時。集某處說戒(如是唱已。說
|
戒時至。年少比丘先往說戒堂中掃灑敷座。具
|
淨水瓶洗足瓶然燈火具舍羅。若年少比丘不知
|
者。上座應
|
教。若上座不教者突吉羅。若不隨上座教者突
|
吉羅。收亦如是。時諸白衣問比丘。說戒時有
|
幾人。以不知故比丘
|
慚愧。佛言。聽數雖數猶忘。佛言。當具舍羅
|
。舍羅當以銅鐵竹木等作。不應用寶作。若患
|
零落。當作函筒盛。函筒
|
亦不應用寶作。僧集之時。比坐當相檢校。知
|
有來不。應先白然後說戒。白等儀軌。具如戒
|
經)。
|
教誡比丘尼法(於說戒時上座問言)比丘尼眾
|
。遣何人來(先受
|
囑者應起禮僧具儀白言)大德僧聽。某處比丘尼僧和合。差
|
比丘尼某甲。禮比丘僧足求索教誡(三說上座應更問云)
|
誰為教誡比丘尼(若有者應差。教誡者多。應
|
遣信語比丘尼僧。此多有教誡人。汝為請
|
誰。若彼尼言。我請此人。依彼請差。若復報
|
言。我隨僧處分者。僧應隨常教誡比丘尼次第
|
差。佛言。若有比丘。成
|
就十法者。一戒律具足。二多聞。三誦二部戒
|
利。四決斷無疑。五善能說法。六族姓出家。
|
七顏貌端正比丘尼眾見
|
便歡喜。八堪任與比丘尼眾說法勸令歡喜。九
|
不為佛出家而披法服犯重法。十若滿二十歲。
|
若過二十歲者。應差
|
教授比丘尼。應如是差)大德僧聽。若僧時到僧忍聽。僧差
|
某甲比丘教誡比丘尼。白如是。大德僧聽。僧
|
差某甲比丘教誡比丘尼。誰諸長老忍。僧差
|
某甲比丘教誡比丘尼者默然。誰不忍者說。
|
僧已忍差某甲比丘教誡比丘尼竟僧忍默然
|
故。是事如是持(彼被差者將一比丘為伴往比
|
丘尼住處。應剋時到。比丘尼亦剋時迎。若
|
比丘剋時不至突吉羅。尼剋時不迎亦爾。時教
|
誡師觀眾集已。為說八不可過法及說法言八不
|
可過者)。雖
|
百歲比丘尼。見新受戒比丘。應起迎逆禮拜。
|
與敷淨座令坐。如此法應尊重恭敬讚歎。盡
|
形壽不得過。比丘尼不應罵詈比丘呵責。不
|
應誹謗言破戒破見破威儀。如此法應尊重
|
等(如上)。比丘尼。不應為比丘作舉作憶念作自
|
言。不應遮他覓罪遮說戒遮自恣。比丘尼。不
|
應呵比丘。比丘應呵比丘尼。如此法應尊重
|
等(如上)。式叉摩那學戒已。從比丘僧乞受大戒。
|
如此法應尊重等(如上)。比丘尼犯僧殘罪。應二部
|
僧中行摩那埵。如此法應尊重等(如上)。比丘尼半
|
月從僧乞教誡。如此法應尊重等(如上)。比丘尼不
|
應在無比丘處夏安居。如此法應尊重等(如上)。比
|
丘尼僧夏安居竟。應往比丘僧中求三事自
|
恣見聞疑。如此法應尊重等(如上次為說法量機開導)。
|
略教誡法(若無教誡尼人遍請不得此受囑比丘
|
。還至上座前具白上座應語彼云)此無教
|
誡比丘尼人及無能說法者。語比丘尼眾。
|
勤修莫放逸(明日尼來此比丘傳上座語語)。
|
告清淨法(若十四十五十六日。舊比丘欲說戒
|
。有客比丘來。已說戒竟。若少若等。應從舊
|
比丘重
|
說戒。不者如法治。若客多者。舊比丘應求客
|
和合。若不得者。應出界外說戒。若舊比丘已
|
說戒竟。客比丘來欲說
|
戒。若少若等。應求舊比丘和合。若不得者。
|
應出界外說戒。若客比丘多。應從客比丘重說
|
戒。不者如法治。若日
|
同時不同。舊比丘集已說序竟。客比丘來少。
|
告清淨。作是告云)大德僧聽。我某甲
|
比丘清淨(作是告已餘者當次第聽。若說戒竟
|
。舉眾未起。若多未起。若都已起。亦告清淨
|
。不者
|
如法治。若說序竟。客來等多。舊比丘更為重
|
說戒。不者如法治。若說戒竟。舉眾未起。若
|
多未起。若都已起。亦為
|
重說。若客比丘集已說序等。舊比丘來亦如是)。
|
略說戒法(律言。若有八難及餘緣。聽略說戒
|
。言八難者。若王若賊。若火若水。若病若人
|
。若非人
|
若惡蟲。餘緣者。若有大眾集床座少。若眾多
|
病。聽略說戒。若大眾集座上覆蓋不周。或天
|
雨。若布薩多夜已
|
久。或鬥諍事。或論阿毘曇毘尼。或說法夜已
|
久聽。一切眾未起。明相未出。應作羯磨說戒
|
。更無方便可得宿。受
|
欲清淨。略前方便一如廣法。量難遠近。若說
|
戒序。問清淨已。難至應言)諸大德。是四
|
波羅夷法。僧常聞(乃至眾學亦爾。七滅已下
|
依文廣誦。若難緣逼近不及說序者。即以
|
此緣應去)。
|
對首說戒法(若有三人各各相向作如是言)二
|
長老憶念。今僧十
|
五日說戒。我某甲比丘清淨(三說二人亦爾)。
|
心念說戒法(若有一人應心念言)今日眾僧十五日說戒。
|
我某甲比丘清淨(三說)。
|
增減說戒法(律言。若有比丘喜鬥罵詈。遞相
|
誹謗口出刀劍。欲來至此說戒者。應作二三布
|
薩。
|
若應十五日說十四日作。若應十四日說十三日
|
作。若聞今日來即應疾疾布薩。若聞已入界應
|
至界外說戒。若能
|
如是者善。若不能應作白卻說戒作如是白)大
|
德僧聽。若僧時到僧忍
|
聽。僧今不說戒。至黑月十五日當說我白如
|
是(若客比丘不去應作第二卻白應如是作)大
|
德僧聽。若僧時到僧忍
|
聽。僧今不說戒。至白月十五日當說戒。白如
|
是(若客比丘故不去至白月者。舊比丘應如法
|
強與客比丘問答)。
|
非時和合法(若因舉事遂有鬥諍。能所不和別
|
部說戒。若能懺悔改過從僧乞解。解已作白羯
|
磨
|
和合布薩。應如是白)大德僧聽。彼所因事。令僧鬥諍誹
|
謗。互求長短。令僧破。令僧別住。令僧塵
|
垢。彼人僧為舉罪已。還為解已滅僧塵垢。若
|
僧時到僧忍聽。僧作和合布薩。白如是(作是白已
|
和合布薩)。
|
非時說戒法(若因鬥諍令僧不和。令僧別異分
|
為二部。若能於中改悔不相發舉。此則名為以
|
法和合。作如是白)大德僧聽。眾僧所因諍事。令僧鬥
|
諍而不和合。眾僧破壞令僧塵垢。令僧別異
|
分為二部。彼人自知犯罪事。今已改悔。除
|
滅僧塵垢。若僧時到僧忍聽。僧今和合說戒。
|
白如是(作是白已然後和合說戒)。
|
安居篇第六
|
對首法(告諸比丘。汝不應一切時春夏冬人間
|
遊行。從今已去聽諸比丘三月夏安居。應作是
|
言)長
|
老一心念。我某甲比丘。依某甲僧伽藍。(若在村內應云)
|
某甲聚落。(若在別房應云)某甲房。前三月夏安居。房舍
|
破修治故(三說。以安居依第五律師故須問言
|
)汝依誰持律。(彼應答言)依某
|
甲律師。(復應語言)有疑當問。(彼復答言
|
)可爾(後三月安居法亦如是。安居有二
|
種一前二後。若前安居住前三月。若後安居住後三月)。
|
心念法(律言。從今日聽諸比丘。若無所依人
|
。心念安居。作法同前。但除初句及後問答。
|
作其三說)。
|
忘成法(爾時比丘。住處欲安居。無所依人。
|
白忘不心念。不知成不。佛言。若為安居故來
|
。便成安居)。
|
及界法(時諸比丘。往安居處欲安居。入界便
|
明相出。彼有疑。為成安居不。佛言。若為安
|
居故來。便
|
成安居。次入園亦同。次一腳入界入園亦如是)。
|
受日篇第七
|
對首法(若有佛法僧事。檀越父母等請喚受懺
|
。病患看病求同業等緣不及即日還聽。受七日
|
去。應
|
如是作)長老一心念。我某甲比丘。受七日法出界
|
外。為某事故。還此中安居。白長老令知(三說不應
|
專為飲食故去)。
|
羯磨法(為前緣遠不及七日還。佛言聽有如是
|
事受過七日法。若十五日一月日白二羯磨。應
|
如是作)
|
大德僧聽。若僧時到僧忍聽。某甲比丘。受過
|
七日法(十五日一月日)。出界外。為某事故
|
。還此中安居。
|
白如是。大德僧聽。某甲比丘。受過七日法
|
(十五日一月日)。出界外。為某事故。還此中安居。誰諸
|
長老忍。僧聽某甲比丘受過七日法(十五日一月日)。
|
出界外。為某事故還此中安居者默然。誰
|
不忍者說。僧已忍某甲比丘受過七日法
|
(十五日一月日)。出界外。為某事故還此中安居竟。僧忍
|
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
自恣篇第八
|
白僧自恣時法(自今已去聽安居竟自恣。聽遮
|
自恣不應求聽。何以故。自恣即是聽。又諸比
|
丘不知今日自恣明日自恣。佛言。自今已去。
|
聽若小食上中食上上座唱言)大德僧聽。今僧
|
某月某日某時。集某處自恣(餘儀軌等並同說戒)。
|
差受自恣人法(諸比丘一時自恣鬧亂。又不求
|
次第自恣。上座疲極。佛言不應爾。聽差受自
|
恣人白二羯磨。有五法者應差。若不愛不恚不
|
怖不癡知自恣。未自恣應如是差)大德僧聽。
|
若
|
僧時到僧忍聽。僧差某甲比丘。作受自恣人
|
白如是。大德僧聽。僧差某甲比丘。作受自恣
|
人。誰諸長老忍。僧差某甲比丘。作受自恣人
|
者默然。誰不忍者說。僧已忍差某甲比丘作
|
受自恣人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
自恣白法(律言。聽比丘坐應知來不。先白後
|
自恣作如是白)大德僧聽。今
|
日眾僧自恣。若僧時到僧忍聽。僧和合自恣。
|
白如是。
|
僧自恣法(律言。聽徐徐三說了了自恣。不應
|
反抄衣衣纏頸等。應偏露等作如是言)大德
|
眾僧。今日自恣。我某甲比丘亦自恣。若見聞
|
疑罪。大德長老。哀愍故語我。我若見罪。當
|
如法懺悔(三說若病比丘。佛聽隨身所安自恣
|
。其告清淨緣及告法一同說戒)。
|
略自恣法(律言。若有八難及餘緣。聽略自恣
|
。若難事尚遠容得廣說應廣說。若難事近不得
|
三說當再
|
說。若不得再說應一說。若不者如法治。若難
|
事近不得一說者。諸比丘即應作白各共三說自
|
恣作如是白)大
|
德僧聽。若僧時到僧忍聽。僧今各各共三語
|
自恣。白如是(作是白已。各共三語自恣再說
|
一說亦如是。若難事近不得各三語自恣亦不得
|
白。即應以此事去)。
|
對首自恣法(若有四人各各相向作如是言)三
|
長老憶念。今日
|
眾僧自恣。我某甲比丘自恣清淨(三說若三人
|
二人亦如是)。
|
心念自恣法(若有一人應心念言)今日眾僧自恣。我某甲
|
比丘自恣清淨(三說)。
|
增益自恣法(律言。若有眾多比丘。結安居精
|
勤行道得增上果證。諸比丘作是念。我曹若今
|
日自
|
恣。便應移住餘處。恐不得如是樂。彼比丘即
|
應作白增益自恣作如是白)大德僧聽。若僧
|
時到僧忍聽。僧今日不自恣。四月滿當自恣。
|
白如是(作如是白已至四月滿自恣)。
|
增減自恣法(律言。若自恣日聞異住處比丘鬥
|
諍不和欲來此自恣。彼比丘應作若二若三減日
|
自恣。若聞已入界應為具洗浴器等。安置已至
|
界外自恣。若能如是方便作者善。若不能者彼
|
作白增上自恣作
|
如是白)大德僧聽。若僧時到僧忍聽。僧今日不
|
自恣。至黑月十五日當自恣。白如是(作是白已增上自恣。
|
若客比丘住至黑月十五日者。舊比丘應作白第
|
二增上自恣作如是白)大德僧聽。若僧
|
時到僧忍聽。僧今日不自恣。後白月十五日
|
當自恣。白如是(若客比丘猶不去。舊比丘應
|
如法如律強和合自恣)。
|
受比丘尼自恣法(時比丘僧應為盡集。不來者
|
囑授彼比丘尼。於僧中說自恣已僧中上
|
座語云)大德僧眾。不見比丘尼眾有見聞疑罪可
|
舉。語比丘尼眾。如法自恣。謹慎莫放逸(使
|
尼禮足已還)。
|
衣缽藥受淨篇第九
|
受三衣法(依十誦云)長老一心念。我比丘某甲。
|
是衣僧伽梨(若干)條受(若干)長(若干)
|
短割截衣持(三說受下二衣
|
類准亦爾)。
|
捨三衣法(應翻受云)長老一心念。我比丘某甲。是衣
|
僧伽梨(若干)條受(若干)長(若干)短割
|
截衣持今捨(三說捨下二衣
|
類准亦爾)。
|
受尼師壇法(應云)長老一心念。我比丘某甲。此
|
尼師壇。是我助身衣受(三說餘助身衣受同此
|
法捨者翻受應知)。
|
受缽法(律言。缽有二種。一瓦二鐵色。亦二
|
種。一赤二黑。大者三升小者一升半。此應持
|
應淨施持准
|
十誦云)長老一心念。我比丘某甲。此缽多羅應量
|
受。長用故(三說捨者翻受應知)。
|
受非時藥法(律言。聽飲八種漿。一梨漿。二
|
閻浮果漿。三酸棗漿。四甘蔗漿。五微果漿。
|
六
|
捨樓迦漿。七波樓師漿。八蒲萄漿。若不醉人
|
應非時飲。若醉人不應飲。若飲如法治。應從
|
淨人手受已次對比丘
|
加法云)長老一心念。我比丘某甲。有某病緣故。
|
此某非時漿。為經非時服故。今於長老邊受
|
(三說受餘二藥法同七日應言)為共宿七日服
|
故。(盡形應言)為共宿長服
|
故(七日藥者酥等。盡形藥者一切鹹醋等。不任為食者)。
|
真實淨法(應云)大德一心念。我有此長衣未作
|
淨。今為淨故。捨與大德。為真實淨故(作真實淨。應問
|
施主然後得著缽藥類同)。
|
展轉淨法(應云)大德一心念。此是我長衣未作
|
淨。為淨故施與大德。為展轉淨故(彼受淨者應云)長老
|
一心念。汝有此長衣未作淨。為淨故與我。我
|
今受之。(受已語言)汝施與誰。(彼應答言
|
)施與某甲。(受淨者言)長老
|
一心念。汝是長衣未作淨。為淨故施與我。我
|
今受之。受已汝與某甲。是衣某甲已有。汝為
|
某甲善護持。著用隨因緣(作展轉淨若問不問
|
聽隨意著缽藥類同
|
事別為異)。
|
攝物篇第十
|
攝時現前施法(律言。自今已去。不應於一切
|
時春夏冬求索夏衣。又不應此處安居餘處受
|
夏衣分。又有比丘在異住處。結夏安居已。復
|
於餘處住。彼不知何處取安居物。佛言。聽住
|
日多處取。若二處俱
|
等聽各取半。又云。眾僧得夏安居衣。僧破為
|
二部。佛言。應數人多少分。若未得夏衣。若
|
得夏衣。及未得夏衣。僧
|
破二部。亦數人分。此等為施現前。分並無法
|
)。攝非時現前施法(時王舍城。諸優婆塞。
|
聞佛聽諸比丘畜檀越施衣。即遣人大送種種好
|
衣。與諸比丘。諸比丘不知云何。佛言聽分。
|
不知云何分。當數
|
人多少分。若十人為十分。乃至百人為百分。
|
好惡相參。分不應自取。分使異人取。不應自
|
擲籌。使不見者擲籌。
|
此既數人亦無分法)。
|
攝時僧施法(時有比丘。未分夏衣便去。後比
|
丘分夏衣。不敢取去者分。諸比丘不知。成分
|
不。佛言成分。應相待。亦應囑授後人受夏衣
|
分。律言。若一比丘安居。大得僧夏安居衣物
|
。彼比丘應作心念言)
|
此是我物(其羯磨對首法。准同非時僧施。更
|
無異故不出)。
|
攝非時僧施差分物人法(時有住處現前僧得可
|
分衣物。佛言聽分。分時有
|
客數來分衣疲極。應差一人令分。此人應具五
|
法。五法如上應如是作)大德僧聽。若僧時
|
到僧忍聽。僧差某甲比丘。為僧作分物人。白
|
如是。大德僧聽。僧差某甲比丘。為僧作分物
|
人。忍諸長老忍。僧差某甲比丘。為僧作分物
|
人者默然。誰不忍者說。僧已忍差某甲比丘。
|
為僧作分物人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為僧
|
分粥分小食。佉闍尼差請會敷臥具分臥具分浴
|
衣。分衣可與可取。差比丘使沙彌使一切。亦
|
如是有五法為僧分粥。
|
入地獄如箭射。謂有愛等。有五法分粥生天如
|
箭射。謂不愛等。乃至差沙彌使亦如是)。
|
付分衣人物法(既差人已應須付物作如是付)
|
大德僧聽。此住
|
處若衣若非衣。現前僧應分。若僧時到僧忍
|
聽。僧今與某甲比丘。彼當與僧。白如是。大
|
德僧聽。此住處若衣若非衣。現前僧應分。僧
|
今與某甲比丘。彼當與僧。誰諸長老忍。此住
|
處若衣若非衣。現前僧應分。僧與某甲比丘。
|
彼當與僧者默然。誰不忍者說。僧已忍與某
|
甲比丘。彼當與僧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
|
持(作此法已准人多少等分沙彌若和合等分若
|
不和合二分與一。又若不和三分與一。又若不
|
與不應分僧伽
|
藍人四分與一。若不與不應分)。
|
四人直攝物法(若但四人不成差不成付直作攝
|
法應如是作)大德僧聽。
|
此住處若衣若非衣。現前僧應分。若僧時到
|
僧忍聽。今現前僧分是衣物。白如是。大德僧
|
聽。此住處若衣若非衣。現前僧應分。今現前
|
僧分是衣物。誰諸長老忍此住處若衣若非
|
衣。現前僧應分。今現前僧分是衣物者默然。
|
誰不忍者說。僧已忍今現前僧分是衣物竟。
|
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作羯磨已分法如前)。
|
對首攝物法(若有三人彼此共三語受應作是言
|
)二長老憶念。此
|
住處若衣若非衣。現前僧應分。此處無僧。此
|
是我等分(三說)(二人亦爾分法如前)。
|
心念攝物法(若有一人應心念言)此住處若衣若非衣。現
|
前僧應分。此處無僧。此是我分(三說分法如前)。
|
攝二部僧得施法(爾時有異住處。二部僧多得
|
可分衣物時。比丘僧多。比丘尼僧少。佛
|
言。應分作二分。若無比丘尼純式叉摩那。亦
|
分二分。及純沙彌尼亦分二分。若無沙彌尼。
|
僧應分。若比丘少比丘
|
尼多。亦分二分。若無比丘。純有沙彌亦分二
|
分。若無沙彌。比丘尼應分。分二分已各至本
|
處。作羯磨等三法分
|
之。時僧得施亦爾。其二部現前施。並數人分)。
|
攝亡比丘物法(時諸比丘分僧園田果樹。又分
|
別房及屬別房物。又分銅瓶銅盆釜鑊及
|
諸重物。又分繩床木床坐褥臥褥枕。又分伊梨
|
延陀耄羅耄耄羅氍毹。又分車輿守僧伽藍人。
|
又分水瓶澡罐錫杖
|
扇。又分鐵作器木作器陶作器皮作器竹作器。
|
佛言。不應分。屬四方僧。氍毹廣三肘長五肘
|
。毛長三指。剃刀衣
|
缽。坐具針筒。盛衣貯器。俱夜羅器。現前僧
|
應分。先作此簡然後作法)。
|
看病人對僧捨物法(時看病人持物僧中具儀捨
|
云)大德僧聽。
|
某甲比丘此(若餘處亡云彼)住處命過。所有衣缽坐具
|
針筒盛衣貯器(此隨現有六物作法。若有闕者
|
應除。又若物類眾多此言攝。不盡者應言
|
若衣非衣)。此住處現前僧應分(三說)。
|
賞看病人物法(律言。僧問瞻病人言。病人有
|
囑授不。誰負病者物。病者負誰物。有五法
|
應與看病人物。一知病人可食不可食可食能與
|
。二不惡賤病人大小便唾吐。三有慈愍心不為
|
衣食。四能經理湯
|
藥乃至差若死。五能為病人說法。令病者歡喜
|
已身於善法增益。有是五法。應取病人衣物。
|
其衣缽等物隨現有
|
者賞無者不得。將餘物替應如是賞)大德僧聽
|
。某甲比丘命過。所
|
有衣缽坐具針筒盛衣貯器。此現前僧應分。
|
若僧時到僧忍聽。僧今與某甲看病比丘。白
|
如是。大德僧聽。某甲比丘命過。所有衣缽坐
|
具針筒盛衣貯器。此現前僧應分。僧今與某
|
甲看病比丘。誰諸長老忍。僧與某甲看病比
|
丘衣缽坐具針筒盛衣貯器者默然。誰不忍
|
者說。僧已忍。與某甲看病比丘衣缽坐具針
|
筒盛衣貯器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
差分衣人法(具德如前應如是差)大德僧聽。若僧時到僧
|
忍聽。僧差某甲比丘。為僧作分物人。白如
|
是。大德僧聽。僧差某甲比丘。為僧作分物
|
人。誰諸長老忍。僧差某甲比丘。為僧作分物
|
人者默然。誰不忍者說。僧已忍。差某甲比丘。
|
為僧作分物人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
付分衣人物法(差已應如是付)大德僧聽。某甲比丘命
|
過。所有若衣非衣此現前僧應分。若僧時到
|
僧忍聽。僧今與某甲比丘。某甲比丘當還與
|
僧。白如是。大德僧聽。某甲比丘命過。所有若
|
衣非衣。此現前僧應分。僧今與某甲比丘。某
|
甲比丘當還與僧。誰諸長老忍。某甲比丘命
|
過。所有若衣非衣。此現前僧應分。僧今與
|
某甲比丘。某甲比丘當還與僧者默然。誰不
|
忍者說。僧已忍。與某甲比丘。某甲比丘當
|
還與僧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分法如前)。
|
四人直攝物法(以不成差付直分云)大德僧聽。某甲比丘
|
命過。所有若衣非衣。此現前僧應分。若僧時
|
到僧忍聽。今現前僧分是衣物。白如是。大德
|
僧聽。某甲比丘命過。所有若衣非衣。此現前
|
僧應分。今現前僧分是衣物。誰諸長老忍。某
|
甲比丘命過。所有若衣非衣。此現前僧應分。
|
今現前僧分是衣物者默然。誰不忍者說。僧
|
已忍。今現前僧分是衣物竟。僧忍默然故。是
|
事如是持(作羯磨已分法如前有看病人應口和賞)。
|
對首攝物法(若有三人彼此共三說受作如是言
|
)二長老憶念。某甲
|
比丘命過。所有若衣非衣。此現前僧應分。此
|
處無僧。此是我等分(三說)(二人亦彌分法
|
如前有看病人亦口和賞)。
|
心念攝物法(若有一人應心念言)某甲比丘命過。所有若
|
衣非衣。此現前僧應分。此處無僧。此是我分
|
(三說分法如前)。
|
無住處攝物法(時有比丘。遊行到無比丘住村
|
。到已命過。不知誰應分此衣缽。白佛)佛
|
言。彼處若有信樂優婆塞若守園人。彼應賞
|
錄。若有五眾出家人。前來者應與。若無來者。
|
應送與近處僧伽藍。
|
僧羯磨卷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