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若
一
日
夜,
或
二、
或
三、
或
四、
或
五、
或
六、
或
七,
|
德
名
號、
極
樂
世
界
功
德
莊
嚴,
﹃
聞
已
思
惟
﹄,
|
得
聞
如
是
無
量
壽
佛
無
量
無
邊
不
可
思
議
功
|
﹁
又,
舍
利
子!
若
有
淨
信
諸
善
男
子
或
善
女
人,
|
門
﹂
的
譯
文
如
下:
|
其
中,
玄
奘
法
師
的
完
整
譯
本,
對
於
﹁
念
佛
行
|
攝
受
經
︾
|
原
文,
篇
幅
較
長,
屬
直
譯。
經
名
︽
稱
讚
淨
土
佛
|
本。
其
一
是
唐
朝
玄
奘
法
師
的
譯
本。
較
忠
於
|
現
今
留
存
的
﹁
佛
說
阿
彌
陀
經
﹂
有
兩
種
譯
|
答:
|
│
無
量
的
智
行
與
雄
力
|
如
何
是
念
佛
行
門
中,
阿
彌
陀
佛
的
真
正
意
思?
|
問:
|
1
5、
|
▼ |
|
正義解析─常憶念佛篇15 |
|
2 |
將
此
兩
段
經
文
比
對
起
來,
玄
奘
法
師
的
完
整
|
﹂
|
時,
心
不
顛
倒,
即
得
往
生
阿
彌
陀
佛
極
樂
國
土。
|
終
時,
阿
彌
陀
佛,
與
諸
聖
眾,
現
在
其
前。
是
人
終
|
若
五
日,
若
六
日,
若
七
日,
一
心
不
亂,
其
人
臨
命
|
佛,
執
持
名
號,
若
一
日、
若
二
日,
若
三
日,
若
四
日,
|
﹁
舍
利
弗!
若
有
善
男
子
善
女
人,
聞
說
阿
彌
陀
|
彌
陀
經
︾
其
中,
﹁
念
佛
行
門
﹂
的
譯
文
如
下:
|
個
人
心
得,
篇
幅
較
短,
屬
意
譯。
經
名
︽
佛
說
阿
|
其
二
是
姚
秦
鳩
摩
羅
什
法
師
的
譯
本。
較
多
|
淨
佛
土。
﹂
|
;
既
捨
命
已,
隨
佛
眾
會,
生
無
量
壽
極
樂
世
界
清
|
﹃
前
後
圍
繞,
來
住
其
前,
慈
悲
加
祐,
令
心
不
亂
﹄
|
時,
無
量
壽
佛
與
其
無
量
聲
聞
弟
子、
菩
薩
眾
俱,
|
﹃
繫
念
不
亂
﹄。
是
善
男
子
或
善
女
人,
臨
命
終
|
▲
▼ |
|
正義解析─常憶念佛篇15 |
|
3 |
﹁
繫
念
不
亂
﹂
即
攝
心
於
﹁
意
根
﹂
︵
第
七
|
彌
陀
佛
的
光
明
注
照
與
加
持。
|
法
念
念
繫
緣
於
佛,
相
續
不
斷,
難
以
獲
得
阿
|
心
心
念
念
攀
緣
六
塵
妄
影,
若
不
知
攝
心,
則
無
|
如
︽
楞
嚴
經
︾
云:
﹁
攝
心
以
為
戒。
﹂
因
吾
人
|
繫
念
不
亂
呢?
|
斷、
不
夾
雜、
不
散
亂。
那
麼
如
何
做
到
一
心
一
意、
|
亂
︶
即
一
心
一
意
依
止、
繫
念
阿
彌
陀
佛,
不
間
|
﹁
思
﹂
即
是
﹁
思
惟
﹂,
繫
念
不
亂
︵
繫
緣
不
|
莊
嚴
︵
依
報
︶
|
思
議
功
德
名
號
︵
正
報
︶
及
極
樂
世
界
功
德
|
﹁
聞
﹂
即
是
聞
阿
彌
陀
佛
無
量
無
邊
不
可
|
末
學
在
此
依
聞、
思、
修
三
慧
分
明
敘
述:
|
土
﹁
行
門
內
涵
與
功
夫
次
第
﹂
呢?
|
譯
本,
是
否
更
能
充
分
彰
顯
阿
彌
陀
佛
的
淨
|
▲
▼ |
|
正義解析─常憶念佛篇15 |
|
4 |
成
就
如
此
莊
嚴
的
極
樂
世
界;
而
今
念
佛
人,
若
|
十
八
大
願。
於
生
死
曠
野,
兆
載
永
劫
的
修
行,
才
|
間,
攝
取
莊
嚴
佛
國
清
淨
之
行,
才
發
起
超
世
四
|
忘
記,
法
藏
菩
薩
因
地
亦
﹁
思
惟
﹂
五
劫
的
時
|
又
何
以
念
佛
還
需
要
思
惟
呢?
懇
請
諸
位
莫
要
|
將
攝
心
於
此,
才
能
真
正
都
攝
六
根。
|
楚
或
窩
心
時,
感
受
在
何
處?
此
即
意
根
所
在。
當
|
方
在
何
處?
或
想
念
親
緣
眷
屬
時,
心
中
感
到
酸
|
吾
人
可
體
會
平
時
受
驚
嚇
時,
感
受
驚
嚇
的
地
|
根
如
何
形
成?
︾
一
文。
|
如
想
更
進
一
步
了
解,
可
瀏
覽
本
會
網
站:
︽
意
|
行
門。
|
五
根
於
意
根,
即
進
入
都
攝
六
根,
淨
念
相
繼
之
|
心
時,
是
染
法
所
依;
攝
心
時,
是
淨
法
所
依。
攝
前
|
識
︶
所
在,
此
根
是
前
六
識
之
染、
淨
所
依。
不
攝
|
▲
▼ |
|
正義解析─常憶念佛篇15 |
|
5 |
呢?
這
可
從
幾
個
方
向
思
惟,
說
明
如
下,
請
自
|
的
功
德
與
受
用,
自
您
的
八
識
田
中
次
第
現
起
|
何
經
由
﹁
繫
念
不
亂
﹂,
將
佛
所
加
持
於
行
者
|
那
麼,
到
底
佛
的
名
號
中
有
哪
些
功
德
呢?
又
如
|
淨
土
三
經
︶
|
及
功
德
莊
嚴
︵
依
報
功
德
莊
嚴
部
分,
可
參
照
|
陀
佛
無
量
無
邊
不
可
思
議
功
德
名
號
的
內
涵
|
是
故,
念
佛
人
當
一
心
一
意
﹁
思
惟
﹂
阿
彌
|
現
起。
|
無
有
這
樣
的
種
子,
功
德
與
正
受
妙
用
則
無
從
|
佛
人,
只
執
持
名
號
而
不
加
以
思
惟,
八
識
田
中
|
再
者,
依
唯
識
教
理
來
看,
種
子
能
起
現
行。
若
念
|
議
功
德
與
正
受
妙
用?
|
能
體
會、
行
証
阿
彌
陀
佛
無
量
無
邊
不
可
思
|
不
﹁
思
惟
﹂
經
文
中
念
佛
行
門
的
意
旨,
如
何
|
▲
▼ |
|
正義解析─常憶念佛篇15 |
|
6 |
︵
煩
惱
障
細
分
︶
|
7、
大
雄:
破
微
細
深
惑,
界
內
思
惑
八
十
一
品
|
十
八
大
願。
|
6、
大
行:
具
足
菩
薩
之
無
盡
行
願,
成
就
彌
陀
四
|
切
種
智。
|
察
智、
平
等
性
智、
大
圓
鏡
智、
成
所
作
智
︶
及
一
|
5、
大
智:
具
足
成
佛
之
四
種
菩
提
智
慧
︵
妙
觀
|
4、
大
捨:
無
所
取
求,
行
大
布
施,
一
切
難
捨
能
捨。
|
及
涅
槃
樂。
|
3、
大
喜:
恆
順
眾
生,
隨
緣
歡
喜,
受
用
大
乘
法
樂
|
2、
大
悲:
同
體
大
悲,
拔
除
一
切
眾
生
苦。
|
1、
大
慈:
無
緣
大
慈,
給
予
一
切
眾
生
樂。
|
雄
大
力。
|
一、
八
大
│
大
慈
大
悲、
大
喜
大
捨、
大
智
大
行、
大
|
﹁
思
惟
﹂
修
學。
|
▲
▼ |
|
正義解析─常憶念佛篇15 |
|
7 |
至
深
地
現
行、
受
用。
如
此
念
佛,
自
然
會
像
諸
佛
|
彌
陀
佛
的
加
持,
陸
續
讓
您
的
功
德,
次
第
由
淺
|
藉
由
上
述
的
﹁
思
﹂
惟
﹁
修
﹂
行,
加
上
阿
|
識
田
中。
因
為
您
的
第
八
識
中,
有
這
樣
的
種
子,
|
會
諸
佛
菩
薩
的
慈
悲,
將
此
慈
悲
種
子
種
入
八
|
的
慈
悲。
是
故,
應
當
常
﹁
思
惟
﹂
眾
生
之
苦,
體
|
的
行
動,
令
其
離
苦
或
減
輕
苦
受,
即
不
是
真
正
|
大
慈
大
悲。
若
您
見
到
眾
生
有
苦,
卻
沒
有
真
正
|
試
舉
一
例
供
大
眾
參
考:
|
深
入
體
會、
實
踐。
|
思
惟,
再
藉
由
拜
佛、
憶
佛、
念
佛,
日
用
生
活
中
去
|
向、
十
地
︶
所
修、
所
行、
所
證
之
性
德,
行
者
可
先
|
這
些
都
是
每
一
尊
佛
因
地
︵
十
住、
十
行、
十
迴
|
︵
所
知
障
細
分
︶
|
8、
大
力:
拔
無
明
深
根,
界
外
無
明
四
十
二
品
|
▲
▼ |
|
正義解析─常憶念佛篇15 |
|
8 |
種
功
德
受
用。
非
念
自
己
的
心,
因
有
我
執
我
見
|
義
解
析:
先
思
惟,
接
著
念
佛
心
中
所
含
攝
的
種
|
阿
彌
陀
佛
於
您
一
心
一
意
﹁
念
佛
心
﹂
︵
正
|
整
包
含
眾
德,
故
名
十
全。
|
三
身
對
應
三
德,
加
上
四
智
菩
提,
合
共
十
德,
完
|
轉
第
八
識
為
大
圓
鏡
智;
轉
前
五
識
為
成
所
作
智。
|
轉
第
六
識
為
妙
觀
察
智;
轉
第
七
識
為
平
等
性
智;
|
四
智
菩
提:
|
三
身:
法
身、
莊
嚴
報
身、
應
化
身。
|
三
德:
法
身
德、
般
若
德、
解
脫
德。
|
此
為
諸
佛
比
較
明
顯
而
全
面
性
的
功
德。
|
二、
十
全:
三
德、
三
身、
四
智
菩
提。
|
意
思
﹂,
仁
者
您
以
為
呢?
|
落
實
念
佛
行
門。
這
才
是
﹁
阿
彌
陀
佛
的
真
正
|
菩
薩
般,
越
來
越
慈
悲,
這
才
是
真
正
在
生
活
中
|
▲
▼ |
|
正義解析─常憶念佛篇15 |
|
9 |
5、
無
稱
光
佛:
阿
彌
陀
佛,
光
明
無
有
相
稱
者,
無
|
相
合。
|
4、
無
對
光
佛:
阿
彌
陀
佛,
光
明
無
有
對
立,
相
融
|
3、
無
礙
光
佛:
阿
彌
陀
佛,
光
明
無
障
礙,
無
陰
暗
處。
|
2、
無
邊
光
佛:
阿
彌
陀
佛,
光
明
無
邊
際,
無
盡
頭。
|
1、
無
量
光
佛:
阿
彌
陀
佛,
光
明
無
限
量,
無
窮
盡。
|
每
一
個
名
號
代
表
一
種
性
德,
其
義
簡
述
如
下:
|
壽
佛。
|
光
佛、
不
斷
光
佛、
炎
王
光
佛、
超
日
月
光
佛、
無
量
|
稱
光
佛、
清
淨
光
佛、
歡
喜
光
佛、
智
慧
光
佛、
難
思
|
無
量
光
佛、
無
邊
光
佛、
無
礙
光
佛、
無
對
光
佛、
無
|
開
示,
阿
彌
陀
佛
有
十
二
種
光
明
之
稱:
|
三、
十
三
光
壽:
在
︽
佛
說
無
量
壽
佛
經
︾
中
有
|
加
持、
現
起,
成
熟
念
佛
人
上
述
功
德。
|
故
︶
時,
讓
佛
的
功
德
與
您
的
種
子
相
應,
次
第
|
▲
▼ |
|
正義解析─常憶念佛篇15 |
|
10 |
1
3、
無
量
壽
佛:
阿
彌
陀
佛,
光
明
無
有
齊
限,
壽
|
之
明
皆
不
及
而
隱
匿。
|
1
2、
超
日
月
光
佛:
阿
彌
陀
佛,
光
明
熾
然,
日
月
|
1
1、
炎
王
光
佛:
阿
彌
陀
佛,
光
明
炎
盛
第
一。
|
照
念
佛
眾
生
攝
取
不
捨。
|
1
0、
不
斷
光
佛:
阿
彌
陀
佛,
光
明
恆
常
不
斷,
注
|
別
所
能
及。
|
9、
難
思
光
佛:
阿
彌
陀
佛,
光
明
遍
照,
非
識
心
分
|
之
光
明
充
滿
心
中。
|
8、
智
慧
光
佛:
阿
彌
陀
佛,
光
明
充
滿,
一
切
種
智
|
之
心。
|
7、
歡
喜
光
佛:
阿
彌
陀
佛,
光
明
常
住,
常
得
歡
喜
|
意
之
雜
染。
|
6、
清
淨
光
佛:
阿
彌
陀
佛,
光
明
清
淨,
無
有
身、
口、
|
與
倫
比
者。
|
▲
▼ |
|
正義解析─常憶念佛篇15 |
|
11 |
四、
四
十
八
大
願:
乃
菩
薩
發
大
菩
提
心,
超
出
世
|
佛
之
功
德
隨
著
念
佛、
修
行
漸
入
我
心。
|
念
佛
之
功
德
及
妙
用。
如
是
思
惟
其
功
德,
即
是
|
喜,
見
一
切
眾
生
皆
歡
喜,
第
一
次
體
驗
到
常
憶
|
眼
前
一
切,
皆
心
花
朵
朵
開,
歡
喜
光
佛,
見
佛
歡
|
卻
又
了
知
分
明,
頓
時
心
開
朵
朵,
看
到
牆
壁
及
|
德
相
應,
阿
彌
陀
佛
現
前,
雖
是
透
明,
如
白
毫
色,
|
工
作
中,
與
歡
喜
光
佛
︵
即
阿
彌
陀
佛
︶
的
功
|
小
時
為
原
則,
如
此
經
過
約
三
個
月,
有
一
天
在
|
海
無
量。
每
天
勤
寫
修
行
日
記,
每
天
憶
佛
十
六
|
慈
眉
善
目;
嘴
角
帶
著
微
笑,
慈
眼
視
眾
生,
福
聚
|
如
子
憶
母。
憶
佛
念
佛
的
相
好
光
明,
和
顏
悅
色,
|
每
天
以
歡
喜
心
憶
念
阿
彌
陀
佛。
如
母
憶
子;
|
民
國
七
十
九
年
學
會
憶
佛
念
佛
之
行
門
功
夫,
|
命
無
量
久
遠。
|
▲
▼ |
|
正義解析─常憶念佛篇15 |
|
12 |
得
佛
之
﹁
譯
文
認
可
﹂。
|
未
有
登
初
地
或
以
上,
恐
難
與
佛
心
直
接
相
契,
|
必
須
有
常
住
真
心
之
修
証
功
夫。
若
一
生
修
証,
|
﹁
離
經
一
字
﹂
之
過
失。
唯
欲
﹁
經
佛
認
可
﹂,
|
可
作
為
課
誦
本,
以
免
有
不
符
佛
意
之
處,
有
|
因
目
前
流
通
之
佛
經
會
集
本,
須
經
佛
認
可,
始
|
︻
註
︼
|
|
原
經
翻
譯
︶
加
以
分
品
項
十
二,
段
落
分
明。
|
︽
佛
說
無
量
壽
佛
經
︾
︵
此
譯
本
乃
直
接
從
|
此
新
版
本
依
曹
魏
康
僧
鎧
法
師
所
譯
的
|
的
功
德
願
力。
建
議
可
參
考
本
會
新
編
的
版
本,
|
若
要
擴
大
範
圍,
可
讀
淨
土
五
經,
熟
悉
佛
菩
薩
|
阿
彌
陀
佛
不
可
思
議
之
功
德
願
力。
|
間
一
切
之
大
願。
行
者
可
熟
讀、
背
誦、
思
惟,
了
解
|
▲
▼ |
|
正義解析─常憶念佛篇15 |
|
13 |
佛
極
樂
世
界
清
淨
佛
土。
故
念
佛
人,
臨
終
時
心
|
前,
慈
悲
加
祐,
令
心
不
亂。
既
捨
命
已,
生
無
量
壽
|
阿
彌
陀
佛
與
眾
菩
薩
俱,
前
後
圍
繞,
來
住
其
|
修
行
之
﹁
淨
信、
淨
解、
淨
行
﹂
者,
臨
終
時,
必
獲
|
仁
者
多
加
體
驗。
有
聞、
思、
修,
並
一
心
一
意
依
此
|
獲
致
不
可
思
議
的
功
德
加
持
與
正
受
妙
用。
請
|
佛
無
量
無
邊
不
可
思
議
的
功
德
名
號
中
相
應,
|
攝
六
根,
淨
念
相
繼
的
關
鍵,
才
能
從
阿
彌
陀
|
審
思
量
故。
如
此
攝
心
念
佛、
憶
佛,
才
是
契
入
都
|
淨
法
所
依,
不
依
前
六
識
攀
緣
外
塵
境,
而
作
恆
|
六
識
染
法
所
依;
第
七
識
於
攝
心
時,
為
前
六
識
|
七
識
於
散
心
時,
恆
審
思
量,
執
著
自
我,
又
為
前
|
佛
心,
攝
心
於
意
根
︵
心
口
︶
意
根
即
心
根,
第
|
合
上
四
者,
行
者
在
平
日
如
此
繫
緣
於
佛,
憶
念
|
|
▲
▼ |
|
正義解析─常憶念佛篇15 |
|
14 |
生
淨
土。
|
再
依
此
﹁
完
整
的
佛
意
﹂
修
行,
自
可
決
定
得
|
意
思
﹂,
諸
位
有
信
願
的
行
者,
當
﹁
思
惟
﹂
後,
|
漏
的
最
佳
力
作,
這
才
是
﹁
阿
彌
陀
佛
的
真
正
|
所
護
念
經,
並
非
只
有
六
方
︶
是
無
省
略、
無
遺
|
受
經
︾
信
達
第
一,
內
容
完
整
︵
如:
十
方
諸
佛
|
了
解
法
師
的
用
心
了
嗎?
以
︽
稱
讚
淨
土
佛
攝
|
法
師
還
要
完
整
重
新
翻
譯
的
原
因,
仁
者,
您
能
|
︽
佛
說
阿
彌
陀
經
︾
已
有
了
一
種
譯
本,
玄
奘
|
萬
修
萬
人
歸
淨
土
之
要
旨。
這
也
是
為
甚
麼
|
才
是
︽
佛
說
阿
彌
陀
經
︾
之
正
信、
正
解、
正
行,
|
當
如
是
﹁
思
惟
﹂
前
述
經
文
的
真
實
義。
如
此,
|
己
一
心
不
亂
的
功
夫
而
已。
懇
請
諸
位
念
佛
人,
|
前,
慈
悲
加
祐,
﹁
令
心
不
亂
﹂,
非
是
念
佛
人
自
|
不
亂,
主
要
是
依
靠
佛
菩
薩
前
後
圍
繞,
來
住
其
|
▲
▼ |
|
正義解析─常憶念佛篇15 |
|
15 |
|
|
|
|
|
|
|
|
|
|
|
興
西
佛
弟
子
整
理
|
一
西
佛
子
講
述
|
南
無
阿
彌
陀
佛
|
|
▲ |
|
正義解析─常憶念佛篇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