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三
結
不
諍
|
二
列
十
法
|
初
唱
十
法
|
二
答
︵
三
︶
|
初
問
|
初
番
︵
二
︶
|
二
論
義
︵
四
︶
|
初
觀
解
|
初
明
如
來
習
解
已
滿
故
不
與
世
諍
︵
三
︶
|
二
此
即
下
隨
文
釋
義
︵
二
︶
|
初
敘
意
分
科
|
○
三
習
解
除
惑
用
︵
二
︶
| |
錢
塘
沙
門
釋
智
圓
撰
|
涅
槃
經
治
定
疏
科
卷
第
十
|
▼ |
|
涅槃經治定疏科卷第十 |
|
2 |
二
第
三
下
隨
釋
︵
三
︶
|
初
分
科
|
二
答
︵
二
︶
|
初
問
|
四
番
︵
二
︶
|
二
答
|
二
結
佛
有
顛
倒
|
初
正
作
相
違
問
|
初
問
︵
二
︶
|
三
番
︵
二
︶
|
二
明
無
|
初
明
有
|
二
答
︵
二
︶
|
初
問
|
二
番
︵
二
︶
|
▲
▼ |
|
涅槃經治定疏科卷第十 |
|
3 |
二
別
︵
二
︶
|
二
自
能
勤
修
|
初
正
明
觀
漏
|
初
總
︵
二
︶
|
二
廣
明
其
人
︵
二
︶
|
初
單
出
人
|
二
單
明
觀
者
︵
二
︶
|
四
雙
舉
二
人
|
三
出
不
能
觀
者
|
二
出
能
觀
人
|
初
明
三
漏
是
所
觀
境
| |
︵
四
︶
|
︵
二
︶
初
總
明
觀
與
不
觀
|
初
明
觀
與
不
觀
為
常
無
常
之
本
|
▲
▼ |
|
涅槃經治定疏科卷第十 |
|
4 |
三
結
所
屬
之
人
︵
二
︶
|
二
從
煩
惱
生
得
無
常
果
|
初
不
從
煩
惱
生
得
常
果
|
二
正
明
常
無
常
果
︵
二
︶
|
三
合
|
二
譬
|
初
法
|
二
能
自
勤
修
︵
三
︶
|
三
觀
輕
重
|
二
觀
果
報
|
三
合
|
二
譬
|
初
法
|
初
觀
因
︵
三
︶
|
初
正
明
觀
漏
︵
三
︶
|
▲
▼ |
|
涅槃經治定疏科卷第十 |
|
5 |
二
引
證
︵
二
︶
|
初
出
體
|
初
欲
漏
︵
三
︶
|
二
答
︵
三
︶
|
初
問
|
初
番
︵
二
︶
|
初
觀
漏
體
︵
三
︶
|
二
初
出
下
隨
文
釋
義
︵
四
︶
|
初
敘
意
分
科
|
○
二
明
諸
菩
薩
等
觀
解
除
惑
︵
二
︶
| |
二
明
諸
菩
薩
等
觀
解
除
惑
○
|
三
結
成
不
諍
之
用
|
二
結
得
無
常
果
是
凡
夫
|
初
結
得
常
果
是
如
來
|
▲
▼ |
|
涅槃經治定疏科卷第十 |
|
6 |
初
問
|
二
番
︵
二
︶
|
三
結
|
二
釋
|
初
唱
|
二
能
生
諸
漏
︵
三
︶
|
初
出
體
|
三
無
明
漏
︵
二
︶
|
三
結
名
|
二
簡
異
欲
漏
|
初
出
體
|
二
有
漏
︵
三
︶
|
三
結
名
|
二
但
明
下
辨
同
異
|
初
指
所
出
|
▲
▼ |
|
涅槃經治定疏科卷第十 |
|
7 |
二
外
漏
|
初
內
無
明
|
二
釋
兩
無
明
︵
二
︶
|
初
唱
有
兩
無
明
|
二
先
明
下
隨
釋
︵
三
︶
|
初
分
科
|
二
答
︵
二
︶
|
初
問
|
三
番
︵
二
︶
|
三
譬
結
|
二
互
增
長
|
初
互
因
果
|
二
釋
︵
二
︶
|
初
唱
兩
章
門
|
二
答
︵
三
︶
|
▲
▼ |
|
涅槃經治定疏科卷第十 |
|
8 |
三
觀
漏
果
︵
二
︶
|
二
合
|
初
譬
|
二
答
︵
二
︶
|
初
問
|
二
番
︵
二
︶
|
四
引
證
|
三
為
觀
得
道
|
二
內
因
|
初
外
因
|
二
答
︵
四
︶
|
初
問
|
初
番
︵
二
︶
|
二
觀
漏
因
︵
二
︶
|
三
結
兩
果
|
▲
▼ |
|
涅槃經治定疏科卷第十 |
|
9 |
三
問
斷
無
漏
果
|
二
明
智
者
斷
果
|
初
唱
有
無
漏
果
|
初
略
︵
三
︶
|
初
問
︵
二
︶
|
二
問
意
下
隨
釋
︵
二
︶
|
初
分
科
|
二
番
︵
二
︶
|
二
習
果
|
初
報
果
|
二
就
報
下
隨
釋
︵
二
︶
|
初
分
科
|
二
答
︵
二
︶
|
初
問
|
初
番
︵
二
︶
|
▲
▼ |
|
涅槃經治定疏科卷第十 |
|
10 |
二
明
修
道
|
初
明
斷
惑
|
三
明
無
煩
惱
果
︵
二
︶
|
二
明
無
漏
無
果
|
三
出
如
來
之
說
|
二
明
世
人
之
說
|
初
唱
如
來
有
兩
種
說
|
初
舉
因
果
互
說
︵
三
︶
|
二
言
身
下
隨
釋
︵
三
︶
|
初
分
科
|
二
答
︵
二
︶
|
三
問
云
何
言
有
|
二
云
何
言
斷
|
初
唱
有
無
漏
之
果
|
二
廣
︵
三
︶
|
▲
▼ |
|
涅槃經治定疏科卷第十 |
|
11 |
初
分
科
|
二
答
︵
二
︶
|
三
結
問
|
二
正
問
|
三
結
|
二
譬
|
初
法
|
初
緣
起
︵
三
︶
|
初
問
︵
三
︶
|
初
番
︵
二
︶
|
二
緣
起
下
隨
釋
︵
二
︶
|
初
分
科
|
○
三
單
明
生
善
用
︵
二
︶
| |
四
結
觀
智
|
▲
▼ |
|
涅槃經治定疏科卷第十 |
|
12 |
二
觀
五
下
隨
文
釋
義
︵
二
︶
|
初
總
別
分
科
|
二
別
答
︵
二
︶
|
二
合
|
初
譬
|
初
總
答
︵
二
︶
|
二
佛
答
下
隨
釋
︵
二
︶
|
初
分
科
|
二
答
︵
二
︶
|
初
問
|
二
番
︵
二
︶
|
三
結
能
修
之
人
即
佛
性
力
|
二
合
前
譬
|
初
歎
問
|
二
初
歎
下
隨
釋
︵
三
︶
|
▲
▼ |
|
涅槃經治定疏科卷第十 |
|
13 |
二
觀
想
下
隨
文
釋
義
︵
四
︶
|
初
約
陰
簡
示
|
二
觀
想
︵
二
︶
|
四
修
道
|
三
觀
受
果
|
二
觀
受
因
|
初
觀
受
體
|
二
初
觀
下
隨
釋
︵
四
︶
|
初
分
科
|
初
觀
受
︵
二
︶
|
二
觀
中
下
隨
文
正
釋
︵
四
︶
|
二
於
三
下
示
開
行
陰
所
以
|
初
示
不
觀
色
識
所
以
|
初
懸
示
經
意
︵
二
︶
|
初
觀
五
陰
︵
二
︶
|
▲
▼ |
|
涅槃經治定疏科卷第十 |
|
14 |
二
佛
或
下
示
總
別
相
攝
|
初
依
經
文
顯
義
|
明
今
釋
︵
二
︶
|
二
故
迦
下
|
二
論
家
| |
初
數
人
|
︵
二
︶
|
初
敘
異
解
|
初
問
︵
二
︶
|
二
問
答
︵
二
︶
|
初
正
觀
體
|
二
初
問
下
隨
釋
︵
二
︶
|
初
分
科
|
初
體
︵
二
︶
|
▲
▼ |
|
涅槃經治定疏科卷第十 |
|
15 |
初
體
|
三
觀
欲
︵
四
︶
|
四
修
|
三
果
|
二
答
|
初
問
|
二
番
︵
二
︶
|
二
答
|
初
問
|
初
番
︵
二
︶
|
二
問
答
︵
二
︶
|
初
正
觀
因
|
二
因
︵
二
︶
| |
二
答
|
▲
▼ |
|
涅槃經治定疏科卷第十 |
|
16 |
二
番
︵
二
︶
|
二
答
|
初
問
|
初
番
︵
二
︶
|
二
問
答
料
簡
︵
二
︶
|
初
正
解
四
業
|
二
答
中
下
隨
釋
︵
二
︶
|
初
分
科
|
三
果
︵
二
︶
|
二
因
|
初
體
|
四
觀
業
︵
四
︶
|
四
修
|
三
果
|
二
因
|
▲
▼ |
|
涅槃經治定疏科卷第十 |
|
17 |
二
苦
之
下
點
示
所
以
|
初
標
示
長
出
|
二
此
中
下
今
文
有
四
︵
二
︶
|
初
他
經
唯
三
|
二
十
地
下
對
明
三
四
︵
二
︶
|
二
以
此
下
推
義
斥
謬
|
二
治
者
助
顯
|
初
疏
主
例
示
|
初
依
經
例
示
︵
二
︶
|
初
例
有
四
段
︵
二
︶
|
初
懸
談
義
旨
︵
三
︶
|
二
觀
十
二
因
緣
︵
二
︶
|
四
修
|
二
答
|
初
問
|
▲
▼ |
|
涅槃經治定疏科卷第十 |
|
18 |
二
夫
相
下
正
示
相
生
︵
二
︶
| |
對
經
結
示
|
安
十
二
二
今
此
下
|
二
但
出
下
結
集
|
初
準
理
唯
十
一
| |
辨
︵
二
︶
|
︵
二
︶
初
研
詳
正
|
二
但
九
下
研
詳
去
取
|
二
即
應
下
結
數
示
經
|
初
各
開
四
句
|
初
約
句
正
辨
︵
二
︶
|
初
對
經
辨
示
︵
二
︶
|
三
然
此
下
四
句
相
生
︵
二
︶
|
▲
▼ |
|
涅槃經治定疏科卷第十 |
|
19 |
初
明
因
果
相
生
︵
二
︶
|
二
初
正
下
隨
釋
︵
四
︶
|
初
分
科
|
初
體
︵
二
︶
|
二
就
觀
下
隨
文
正
解
︵
四
︶
|
二
文
云
下
懸
示
下
文
|
初
正
示
四
句
|
四
苦
四
句
︵
二
︶
|
三
有
四
句
|
二
業
四
句
| |
句
|
︵
四
︶
初
煩
惱
四
|
二
且
作
下
依
式
廣
明
|
初
標
示
儀
式
|
▲
▼ |
|
涅槃經治定疏科卷第十 |
|
20 |
初
問
|
初
番
︵
二
︶
|
初
正
就
教
歎
︵
二
︶
|
二
初
問
下
隨
文
正
解
︵
三
︶
|
初
分
科
述
意
|
○
二
歎
經
︵
二
︶
| |
四
修
|
三
果
|
二
因
|
四
觀
八
苦
|
三
觀
三
界
皆
苦
|
二
觀
五
道
皆
苦
|
二
結
十
二
義
|
初
正
辨
相
生
|
▲
▼ |
|
涅槃經治定疏科卷第十 |
|
21 |
初
標
|
二
此
有
下
敘
意
︵
二
︶
|
初
分
科
|
初
分
科
敘
意
︵
二
︶
|
二
就
行
歎
︵
二
︶
|
二
結
指
涅
槃
|
初
廣
舉
二
十
五
譬
|
二
答
︵
二
︶
|
初
歎
|
二
第
二
下
隨
釋
︵
二
︶
|
初
分
科
|
二
答
︵
二
︶
|
初
問
|
二
番
︵
二
︶
|
二
答
|
▲
▼ |
|
涅槃經治定疏科卷第十 |
|
22 |
三
結
是
|
二
明
離
道
品
則
不
得
果
|
初
明
三
十
七
品
為
梵
行
之
宗
|
初
明
真
解
為
是
︵
四
︶
|
初
正
明
道
品
體
︵
三
︶
|
二
就
初
下
依
文
正
釋
︵
二
︶
|
三
天
台
下
疏
主
和
會
|
二
觀
師
雙
彈
|
初
兩
家
異
釋
|
二
莊
嚴
下
懸
示
名
位
︵
三
︶
|
初
科
分
經
文
|
初
分
科
懸
敘
︵
二
︶
|
初
明
道
品
︵
二
︶
|
二
初
明
下
隨
文
正
釋
︵
二
︶
|
二
言
下
釋
|
▲
▼ |
|
涅槃經治定疏科卷第十 |
|
23 |
二
明
唯
一
心
非
梵
行
|
初
明
向
無
漏
故
非
倒
|
二
答
︵
二
︶
|
初
問
|
三
番
︵
二
︶
|
二
答
|
初
問
|
二
番
︵
二
︶
|
二
答
|
初
問
|
初
番
︵
二
︶
|
二
問
意
下
隨
釋
︵
四
︶
|
初
分
科
|
二
明
有
漏
則
非
︵
二
︶
|
四
釋
是
之
意
|
▲
▼ |
|
涅槃經治定疏科卷第十 |
|
24 |
二
明
體
︵
二
︶
|
初
列
名
|
二
此
第
下
隨
釋
︵
五
︶
|
初
分
科
|
二
此
文
下
分
科
正
解
︵
二
︶
|
二
約
道
下
歷
道
品
分
別
|
初
依
婆
沙
標
示
|
二
婆
下
別
顯
︵
二
︶
|
初
總
示
|
初
懸
示
體
性
︵
二
︶
|
二
明
道
品
因
緣
︵
二
︶
|
三
還
結
真
是
|
二
答
|
初
問
|
四
番
︵
二
︶
|
▲
▼ |
|
涅槃經治定疏科卷第十 |
|
25 |
二
答
|
初
問
|
初
番
︵
二
︶
|
二
料
簡
︵
二
︶
|
二
譬
|
初
答
|
初
釋
︵
二
︶
|
初
釋
欲
為
根
本
︵
二
︶
|
三
釋
義
︵
二
︶
|
二
正
答
|
初
讚
問
|
二
答
︵
二
︶
|
初
問
|
二
答
中
下
隨
釋
︵
二
︶
|
初
分
科
|
▲
▼ |
|
涅槃經治定疏科卷第十 |
|
26 |
三
釋
攝
受
|
二
有
二
下
解
釋
| |
義
|
釋
︵
二
︶
初
牒
|
二
而
今
下
引
義
解
| |
難
|
︵
二
︶
初
牒
文
徵
|
二
文
云
下
別
釋
淨
相
|
初
總
示
文
意
|
二
釋
觸
︵
二
︶
|
二
答
|
初
問
|
二
番
︵
二
︶
|
▲
▼ |
|
涅槃經治定疏科卷第十 |
|
27 |
二
正
明
智
斷
是
實
|
初
舉
定
伏
非
實
|
八
釋
實
︵
二
︶
|
三
合
|
二
譬
|
初
法
|
七
釋
勝
︵
三
︶
|
六
釋
導
|
三
合
|
二
譬
|
初
法
|
五
釋
念
︵
三
︶
|
二
釋
|
初
唱
|
四
釋
增
︵
二
︶
|
▲
▼ |
|
涅槃經治定疏科卷第十 |
|
28 |
初
分
科
|
五
料
簡
︵
二
︶
|
三
就
譬
|
二
約
人
|
初
約
法
|
二
此
初
下
隨
釋
︵
三
︶
|
初
分
科
| |
︵
二
︶
|
大
涅
槃
乃
為
究
竟
四
約
法
|
非
究
竟
二
正
明
得
|
初
明
四
沙
門
果
猶
|
二
而
文
下
隨
釋
︵
二
︶
|
初
分
科
|
九
釋
畢
竟
︵
二
︶
|
▲
▼ |
|
涅槃經治定疏科卷第十 |
|
29 |
初
定
體
示
位
|
二
列
︵
三
︶
|
初
標
|
初
總
標
︵
二
︶
|
二
答
︵
三
︶
|
初
問
|
二
此
初
下
隨
釋
︵
二
︶
|
初
分
科
|
○
二
明
十
想
︵
二
︶
| |
三
就
佛
歎
○
|
二
明
十
想
○
|
二
答
|
初
問
|
二
初
復
下
隨
釋
︵
二
︶
|
▲
▼ |
|
涅槃經治定疏科卷第十 |
|
30 |
初
問
|
初
別
解
六
想
︵
二
︶
|
二
言
二
下
隨
釋
︵
三
︶
|
初
分
科
|
二
解
釋
︵
二
︶
|
二
後
四
明
出
離
|
二
通
相
成
|
二
言
厭
下
示
義
|
初
標
對
|
初
別
主
對
︵
二
︶
|
初
前
六
明
觀
行
︵
二
︶
|
二
古
來
下
隨
義
︵
二
︶
|
初
分
科
|
三
但
此
下
約
文
顯
義
︵
二
︶
|
二
大
品
下
對
辨
異
同
|
▲
▼ |
|
涅槃經治定疏科卷第十 |
|
31 |
五
不
可
樂
想
|
三
結
成
|
二
論
義
|
初
正
明
|
二
文
中
下
隨
釋
︵
三
︶
|
初
分
科
|
四
食
厭
想
︵
二
︶
|
三
無
我
想
|
二
苦
想
|
二
細
|
初
麤
|
二
釋
︵
二
︶
|
初
標
|
初
無
常
想
︵
二
︶
|
二
合
︵
六
︶
|
▲
▼ |
|
涅槃經治定疏科卷第十 |
|
32 |
初
總
標
|
二
靈
味
下
隨
釋
︵
三
︶
|
初
分
科
|
○
三
就
佛
歎
︵
二
︶
| |
三
總
結
|
三
略
標
四
想
|
二
總
歎
六
想
|
二
答
|
初
問
|
二
念
念
死
︵
二
︶
|
初
大
期
死
|
二
文
云
下
隨
釋
︵
二
︶
|
初
分
科
|
六
死
想
︵
二
︶
|
▲
▼ |
|
涅槃經治定疏科卷第十 |
|
33 |
三
興
皇
︵
二
︶
|
二
光
宅
|
初
開
善
|
初
古
師
分
節
︵
三
︶
|
二
開
善
下
分
文
不
同
︵
二
︶
|
二
若
作
下
為
付
法
故
對
告
|
初
為
四
益
故
對
告
|
二
其
義
下
對
告
所
以
︵
二
︶
|
初
華
梵
翻
名
|
初
正
釋
題
目
︵
二
︶
|
初
題
目
︵
二
︶
|
○
二
陳
如
品
攝
邪
︵
二
︶
| |
三
結
歎
|
二
正
歎
|
▲
▼ |
|
涅槃經治定疏科卷第十 |
|
34 |
初
正
結
觀
行
︵
二
︶
|
二
初
明
下
隨
文
釋
義
︵
二
︶
|
二
修
行
下
敘
意
|
初
分
科
|
初
分
科
敘
意
︵
二
︶
|
二
本
文
︵
二
︶
|
二
今
明
下
對
前
品
分
章
|
二
欲
為
下
和
古
師
異
解
|
初
明
用
義
通
收
|
初
對
古
師
示
義
︵
二
︶
|
二
今
明
下
今
家
分
節
︵
二
︶
|
二
言
有
下
評
光
宅
|
初
評
開
善
|
二
總
評
諸
師
︵
二
︶
|
初
別
破
光
宅
|
▲
▼ |
|
涅槃經治定疏科卷第十 |
|
35 |
二
雖
引
下
今
斥
|
初
古
義
|
初
明
佛
無
色
心
︵
二
︶
|
二
又
一
下
第
二
師
︵
二
︶
|
二
今
釋
|
初
古
義
|
初
第
一
師
︵
二
︶
|
初
破
古
釋
佛
無
色
心
︵
二
︶
|
二
他
解
下
破
古
顯
今
︵
二
︶
|
二
一
化
下
依
章
顯
義
|
初
標
示
列
章
|
初
正
明
經
意
︵
二
︶
|
初
正
辨
觀
行
︵
二
︶
|
二
此
初
下
隨
釋
︵
二
︶
|
初
分
科
|
▲
▼ |
|
涅槃經治定疏科卷第十 |
|
36 |
初
總
標
|
二
正
破
︵
二
︶
|
二
求
角
力
|
初
謀
議
︵
五
段
經
︶
|
初
緣
起
︵
二
︶
|
二
謀
議
下
隨
釋
︵
二
︶
|
初
分
科
|
二
破
諸
邪
說
︵
二
︶
|
二
總
結
褒
貶
|
二
若
作
下
約
圓
總
結
|
初
示
義
斥
古
|
二
夫
法
下
顯
今
義
佛
有
色
心
︵
二
︶
|
二
此
亦
下
今
斥
|
初
古
義
|
二
又
言
下
明
佛
無
陰
名
︵
二
︶
|
▲
▼ |
|
涅槃經治定疏科卷第十 |
|
37 |
|
︵
四
︶
初
難
|
初
難
令
同
無
常
|
二
正
難
︵
二
︶
|
初
非
佛
義
|
二
初
明
下
隨
釋
︵
三
︶
|
初
分
科
|
三
正
難
︵
二
︶
|
二
受
定
|
初
定
義
宗
|
初
論
義
︵
四
︶
|
二
初
定
下
隨
文
釋
義
︵
二
︶
|
初
敘
宗
分
科
|
初
第
一
外
道
︵
二
︶
|
二
此
是
下
隨
釋
︵
十
︶
|
▲
▼ |
|
涅槃經治定疏科卷第十 |
|
38 |
|
︵
二
︶
|
︵
二
︶
初
答
正
難
|
二
今
先
下
隨
文
正
釋
|
二
所
下
示
不
答
意
|
初
正
示
經
文
|
初
分
科
敘
意
︵
二
︶
|
四
通
釋
︵
二
︶
| |
結
|
亦
無
樂
淨
三
取
意
|
二
難
非
但
無
常
|
四
難
|
三
難
|
二
難
|
▲
▼ |
|
涅槃經治定疏科卷第十 |
|
39 |
初
對
百
論
重
辨
二
根
|
二
五
業
下
約
現
文
示
旨
︵
三
︶
|
莊
下
引
例
|
二
如
| |
初
正
明
|
釋
疑
︵
二
︶
|
二
問
下
| |
初
正
辨
|
初
對
百
論
辨
同
異
︵
二
︶
|
解
二
十
五
諦
︵
二
︶
|
二
此
二
下
別
|
初
通
釋
文
旨
|
初
答
第
一
難
︵
三
︶
|
▲
▼ |
|
涅槃經治定疏科卷第十 |
|
40 |
四
印
|
三
述
|
二
說
|
初
請
|
二
隨
釋
︵
六
︶
|
初
分
科
|
二
歸
伏
︵
二
︶
|
二
答
結
難
| |
三
難
|
並
盡
意
二
答
第
|
三
準
彼
下
重
示
|
三
於
中
下
牒
餘
文
通
顯
義
旨
|
下
約
異
解
別
示
性
諦
|
二
但
此
|
▲
▼ |
|
涅槃經治定疏科卷第十 |
|
41 |
二
然
問
下
隨
文
釋
義
︵
二
︶
|
初
敘
宗
分
科
|
○
二
第
二
外
道
︵
二
︶
| |
十
第
十
外
道
○
|
九
第
九
外
道
○
|
八
第
八
外
道
○
|
七
第
七
外
道
○
|
六
第
六
外
道
○
|
五
第
五
外
道
○
|
四
第
四
外
道
○
|
三
第
三
外
道
○
|
二
第
二
外
道
○
|
六
許
|
五
歸
|
▲
▼ |
|
涅槃經治定疏科卷第十 |
|
42 |
二
次
文
下
隨
文
釋
義
︵
三
︶
|
初
敘
意
分
科
|
二
答
︵
二
︶
|
初
難
|
四
番
︵
二
︶
|
二
答
|
初
難
|
三
番
︵
二
︶
|
二
答
|
初
難
|
二
番
︵
二
︶
|
二
答
|
初
難
|
初
番
︵
二
︶
|
初
論
義
︵
四
︶
|
▲
▼ |
|
涅槃經治定疏科卷第十 |
|
43 |
二
破
執
︵
二
︶
|
初
緣
起
|
二
然
佛
下
隨
文
釋
義
︵
四
︶
|
初
辨
人
分
辨
|
○
三
第
三
外
道
︵
二
︶
| |
二
歸
伏
|
三
舉
果
譬
|
三
招
提
|
二
莊
嚴
|
初
舊
師
|
二
又
譬
下
釋
病
中
無
藥
︵
二
︶
|
初
釋
蜜
能
治
冷
|
二
舉
三
病
三
藥
譬
︵
二
︶
|
初
法
說
|
▲
▼ |
|
涅槃經治定疏科卷第十 |
|
44 |
三
佛
更
逐
破
|
二
正
破
|
初
定
彼
義
|
初
破
遍
︵
四
︶
|
初
正
破
前
三
︵
三
︶
|
二
此
初
下
隨
釋
︵
二
︶
|
初
分
科
|
二
正
破
︵
二
︶
|
二
今
謂
下
答
|
初
問
|
二
今
問
下
料
簡
︵
二
︶
|
初
正
釋
|
初
立
宗
︵
二
︶
|
二
此
下
隨
釋
︵
二
︶
|
初
分
科
|
▲
▼ |
|
涅槃經治定疏科卷第十 |
|
45 |
二
番
|
初
番
|
三
破
作
︵
六
︶
|
八
番
|
七
番
|
六
番
|
五
番
|
四
番
|
三
番
|
二
番
|
初
番
|
二
此
下
隨
釋
︵
八
︶
|
初
分
科
|
二
破
一
︵
二
︶
|
四
便
逐
破
|
▲
▼ |
|
涅槃經治定疏科卷第十 |
|
46 |
二
正
破
|
初
明
執
|
三
破
知
者
︵
二
︶
|
二
破
受
者
|
三
重
破
|
二
救
|
初
正
破
|
初
破
見
者
︵
三
︶
|
二
以
正
下
隨
文
釋
義
︵
三
︶
|
初
敘
意
分
科
|
二
別
破
餘
三
︵
二
︶
|
六
番
|
五
番
|
四
番
|
三
番
|
▲
▼ |
|
涅槃經治定疏科卷第十 |
|
47 |
二
答
|
初
問
|
四
番
︵
二
︶
|
二
答
|
初
問
|
三
番
︵
二
︶
|
二
答
|
初
問
|
二
番
︵
二
︶
|
二
答
|
初
問
|
初
番
︵
二
︶
|
二
此
光
下
隨
文
釋
義
︵
五
︶
|
初
敘
意
標
科
|
三
論
義
︵
二
︶
|
▲
▼ |
|
涅槃經治定疏科卷第十 |
|
48 |
|
二
佛
命
|
初
自
述
|
四
出
己
所
解
︵
二
︶
|
三
獲
解
責
相
|
二
說
|
初
誡
|
二
重
說
︵
二
︶
|
初
領
旨
|
二
領
旨
重
說
︵
二
︶
|
初
請
佛
說
|
四
歸
伏
︵
四
︶
|
二
答
|
初
問
|
五
番
︵
二
︶
|
▲
▼ |
|
涅槃經治定疏科卷第十 |
|
49 |
初
請
|
初
請
說
︵
二
︶
|
三
歸
伏
︵
三
︶
|
五
番
|
四
番
|
三
番
|
二
番
|
二
佛
破
|
初
立
義
|
初
番
︵
二
︶
|
二
論
義
︵
五
︶
|
初
緣
起
|
二
初
此
下
隨
釋
︵
三
︶
|
初
分
科
|
○
四
第
四
外
道
︵
二
︶
|
▲
▼ |
|
涅槃經治定疏科卷第十 |
|
50 |
二
而
此
下
破
古
不
了
經
旨
|
二
今
文
下
貼
今
文
|
初
引
二
解
|
初
委
明
六
十
二
見
︵
二
︶
|
初
番
︵
二
︶
|
初
論
義
︵
四
︶
|
二
此
即
下
隨
文
釋
義
︵
二
︶
|
初
敘
意
分
科
|
○
五
第
五
外
道
︵
二
︶
| |
三
委
陳
己
解
|
二
領
解
重
徵
|
二
牒
執
非
之
|
初
答
|
二
佛
答
︵
二
︶
|
▲
▼ |
|
涅槃經治定疏科卷第十 |
|
51 |
初
問
|
初
番
︵
二
︶
|
初
論
義
︵
二
︶
|
二
初
番
下
隨
釋
︵
二
︶
|
初
分
科
|
○
六
第
六
外
道
︵
二
︶
| |
二
歸
伏
|
二
反
責
出
相
|
初
正
答
|
二
佛
廣
答
︵
二
︶
|
初
重
責
見
說
|
四
番
︵
二
︶
|
三
番
|
二
番
|
▲
▼ |
|
涅槃經治定疏科卷第十 |
|
52 |
二
亦
以
下
隨
釋
︵
三
︶
|
初
分
科
|
○
七
第
七
外
道
︵
二
︶
| |
二
文
云
下
釋
餘
文
|
二
明
今
解
|
二
又
云
下
汎
引
一
解
|
初
正
破
二
釋
|
初
引
古
釋
︵
二
︶
|
初
解
新
故
︵
二
︶
|
二
歸
伏
︵
二
︶
|
二
答
|
初
問
|
二
番
︵
二
︶
|
二
答
|
▲
▼ |
|
涅槃經治定疏科卷第十 |
|
53 |
三
歸
伏
︵
二
︶
|
二
問
人
|
二
雙
結
|
初
雙
釋
|
二
正
答
三
種
十
種
︵
二
︶
|
初
許
|
二
答
︵
二
︶
|
初
問
|
初
問
法
︵
二
︶
|
二
於
釋
下
隨
釋
︵
二
︶
|
初
科
分
|
二
正
論
義
︵
二
︶
|
初
開
問
端
|
二
論
義
︵
二
︶
|
初
緣
起
|
▲
▼ |
|
涅槃經治定疏科卷第十 |
|
54 |
初
通
敘
三
師
|
初
三
師
分
經
︵
二
︶
|
初
科
分
懸
示
︵
二
︶
|
初
執
︵
二
︶
|
初
論
義
︵
二
︶
|
二
初
執
下
隨
文
釋
義
︵
二
︶
|
初
辨
名
分
科
|
○
八
第
八
外
道
︵
二
︶
| |
四
請
出
家
|
三
述
巳
|
二
佛
許
|
初
請
述
|
二
佛
今
下
隨
釋
︵
四
︶
|
初
分
科
|
▲
▼ |
|
涅槃經治定疏科卷第十 |
|
55 |
二
此
牒
下
隨
釋
︵
二
︶
|
初
分
科
|
初
難
因
緣
義
︵
二
︶
|
二
初
難
下
隨
文
正
釋
︵
四
︶
|
二
解
此
下
數
論
異
解
|
初
立
義
徵
文
|
二
納
衣
下
約
因
緣
示
正
義
︵
二
︶
|
三
據
解
釋
非
問
始
|
二
據
現
文
明
行
業
|
初
據
佛
答
非
問
始
|
初
約
三
義
破
諸
師
︵
二
︶
|
二
觀
師
約
據
現
文
明
因
緣
義
︵
二
︶
|
初
諸
師
對
弘
廣
立
流
來
義
|
二
諸
師
下
諸
家
敘
義
︵
二
︶
|
二
但
分
下
今
家
去
取
|
▲
▼ |
|
涅槃經治定疏科卷第十 |
|
56 |
三
重
難
正
義
︵
二
︶
|
二
證
成
前
義
|
初
立
自
性
義
|
二
立
自
性
義
︵
二
︶
|
四
總
結
|
三
別
難
|
三
兩
結
|
二
兩
難
|
初
兩
定
|
二
初
兩
下
隨
釋
︵
二
︶
|
初
分
科
|
二
雙
難
︵
二
︶
|
初
領
旨
|
二
難
煩
惱
︵
四
︶
|
初
領
旨
而
非
|
▲
▼ |
|
涅槃經治定疏科卷第十 |
|
57 |
初
事
|
三
破
第
四
中
七
事
︵
七
︶
|
二
答
第
三
破
其
證
義
|
初
答
第
二
破
自
性
|
二
初
答
下
隨
經
正
解
︵
八
︶
|
二
釋
三
異
|
初
標
三
異
|
初
對
問
辨
異
︵
二
︶
|
二
破
︵
二
︶
|
三
復
次
|
二
復
次
|
初
復
次
|
四
重
立
自
性
︵
三
︶
|
二
作
難
|
初
非
佛
旨
|
▲
▼ |
|
涅槃經治定疏科卷第十 |
|
58 |
二
答
一
時
五
難
︵
二
︶
|
二
正
答
三
難
|
初
雙
非
|
初
答
身
在
先
難
︵
二
︶
|
二
此
下
下
隨
文
釋
義
︵
三
︶
|
二
而
此
下
明
佛
據
正
難
為
答
|
初
明
外
問
經
有
四
科
|
初
對
問
辨
示
︵
二
︶
|
四
追
破
第
一
︵
二
︶
|
七
事
|
六
事
|
五
事
|
四
事
|
三
事
|
二
事
|
▲
▼ |
|
涅槃經治定疏科卷第十 |
|
59 |
三
更
取
意
答
︵
二
︶
|
二
此
兩
下
結
示
樞
要
|
二
貴
在
下
結
示
經
意
| |
正
明
實
理
|
前
後
︵
二
︶
初
|
二
實
而
下
明
實
無
|
初
示
破
執
兼
權
|
初
點
示
義
門
︵
二
︶
|
二
荊
溪
添
釋
︵
二
︶
|
初
章
安
正
解
|
二
明
前
後
︵
二
︶
|
初
明
一
時
|
二
隨
釋
︵
三
︶
|
初
分
科
|
▲
▼ |
|
涅槃經治定疏科卷第十 |
|
60 |
去
諸
師
所
解
|
二
其
餘
下
| |
初
取
二
家
用
義
|
初
引
他
去
取
︵
二
︶
|
證
成
︵
二
︶
|
二
若
依
下
引
他
|
初
據
經
取
義
| |
義
︵
二
︶
|
︵
二
︶
初
簡
示
正
|
二
但
明
下
據
義
廣
明
|
初
敘
舊
略
斥
|
二
舊
說
下
廣
釋
︵
二
︶
|
初
略
釋
|
▲
▼ |
|
涅槃經治定疏科卷第十 |
|
61 |
二
然
下
示
因
緣
有
異
|
初
明
讀
文
不
同
|
初
正
破
︵
二
︶
|
二
正
破
︵
二
︶
|
初
牒
彼
難
|
二
但
此
下
隨
釋
︵
二
︶
|
初
分
科
|
三
答
煩
惱
在
先
難
︵
二
︶
| |
下
結
示
文
意
|
結
示
所
用
二
彼
前
|
二
故
此
下
| |
初
證
義
徵
文
|
二
得
言
下
證
成
今
義
︵
二
︶
|
▲
▼ |
|
涅槃經治定疏科卷第十 |
|
62 |
七
破
第
六
|
六
破
第
五
|
二
並
意
下
釋
難
意
|
初
示
難
勢
|
二
又
解
下
作
例
難
釋
文
︵
二
︶
|
初
作
芰
角
釋
文
|
二
而
今
下
以
難
釋
文
︵
二
︶
|
初
約
二
難
立
義
|
三
又
水
下
隨
釋
難
詞
︵
二
︶
|
二
示
後
雙
|
初
示
前
雙
|
二
此
中
下
依
計
辨
義
︵
二
︶
|
初
總
示
經
意
|
五
重
破
第
二
五
大
性
難
︵
二
︶
|
二
取
意
破
|
▲
▼ |
|
涅槃經治定疏科卷第十 |
|
63 |
二
今
大
下
示
今
經
隨
機
不
定
︵
二
︶
|
初
示
一
期
用
法
次
第
|
二
初
起
下
別
示
不
定
次
第
二
相
︵
二
︶
|
初
總
敘
不
定
次
第
二
意
|
初
疏
主
正
示
︵
二
︶
|
二
夫
破
下
示
用
藥
意
︵
二
︶
|
二
正
歸
伏
|
初
泛
求
解
|
初
正
釋
經
文
︵
二
︶
|
○
二
歸
伏
︵
二
︶
| |
二
歸
伏
○
|
二
又
不
下
出
不
答
第
八
意
|
初
正
示
現
文
|
八
破
第
七
︵
二
︶
|
▲
▼ |
|
涅槃經治定疏科卷第十 |
|
64 |
二
歸
伏
|
二
其
本
下
正
釋
|
初
敘
意
|
初
論
義
︵
二
︶
|
二
彼
無
下
隨
釋
︵
二
︶
|
初
分
科
|
○
九
第
九
外
道
︵
二
︶
| |
二
於
十
下
結
例
|
二
此
義
下
結
示
遍
破
|
初
該
收
八
教
|
初
正
釋
︵
二
︶
|
二
治
者
助
釋
︵
二
︶
|
二
初
後
下
結
例
諸
教
|
初
正
示
今
經
|
▲
▼ |
|
涅槃經治定疏科卷第十 |
|
65 |
初
眾
說
為
亂
|
初
眾
魔
為
亂
︵
二
︶
|
二
初
說
下
隨
釋
︵
二
︶
|
初
分
科
|
二
答
︵
二
︶
|
初
問
|
初
顧
命
阿
難
︵
二
︶
|
二
此
下
隨
釋
︵
四
︶
|
初
分
科
|
二
就
文
下
分
文
正
釋
︵
二
︶
|
二
今
明
下
疏
主
約
同
前
化
外
|
初
他
師
明
異
前
九
章
|
初
懸
談
示
意
︵
二
︶
|
○
十
第
十
外
道
︵
二
︶
| |
▲
▼ |
|
涅槃經治定疏科卷第十 |
|
66 |
二
歎
希
有
|
初
歎
八
事
不
可
思
議
|
二
現
前
稱
歎
︵
二
︶
|
初
具
述
本
緣
|
二
此
具
下
隨
釋
︵
三
︶
|
初
分
科
|
二
答
︵
二
︶
|
二
問
阿
難
獨
蒙
顧
問
|
初
出
菩
薩
自
能
流
通
|
初
問
︵
二
︶
|
二
初
問
下
隨
釋
︵
二
︶
|
初
分
科
|
二
更
論
義
︵
二
︶
|
二
阿
難
受
亂
|
二
神
通
為
亂
|
▲
▼ |
|
涅槃經治定疏科卷第十 |
|
67 |
初
引
同
顯
阿
難
位
高
|
二
然
新
下
引
同
類
位
︵
二
︶
|
初
點
示
字
音
|
二
如
來
說
咒
︵
二
︶
|
初
佛
命
文
殊
|
二
第
一
下
隨
釋
︵
五
︶
|
初
分
科
|
初
隨
釋
經
文
︵
二
︶
|
二
今
就
下
分
文
釋
義
︵
二
︶
|
初
示
梵
本
未
周
|
三
正
命
阿
難
︵
二
︶
|
三
文
云
下
隨
文
略
解
|
二
長
壽
下
對
前
釋
妨
|
初
總
示
答
旨
|
三
正
答
二
問
︵
三
︶
|
▲
▼ |
|
涅槃經治定疏科卷第十 |
|
68 |
四
魔
王
發
心
|
三
文
殊
奉
命
|
二
如
來
下
結
況
同
前
| |
義
|
︵
二
︶
初
約
應
釋
|
二
故
人
下
引
他
答
釋
|
初
反
前
致
問
|
二
若
不
下
反
顯
釋
成
︵
二
︶
|
二
然
阿
下
明
久
本
同
跡
|
初
據
今
跡
示
義
| |
︵
二
︶
|
畏
︵
二
︶
初
徵
文
正
示
|
二
彼
經
下
徵
文
示
十
地
有
|
▲
▼ |
|
涅槃經治定疏科卷第十 |
|
69 |
二
第
三
下
隨
釋
︵
四
︶
|
初
分
科
|
初
論
業
行
︵
二
︶
|
二
就
前
下
隨
文
正
解
︵
二
︶
|
初
科
分
敘
意
|
二
論
義
︵
三
︶
|
三
相
隨
而
來
|
二
阿
難
奉
命
|
初
告
阿
難
|
初
緣
起
︵
三
︶
|
二
隨
釋
︵
二
︶
|
初
分
科
|
四
兼
化
須
跋
︵
二
︶
|
二
但
古
下
追
示
咒
義
|
五
阿
難
致
敬
|
▲
▼ |
|
涅槃經治定疏科卷第十 |
|
70 |
三
重
責
|
二
述
己
自
陳
|
初
示
正
義
|
二
論
解
脫
︵
二
︶
|
三
為
明
正
義
|
二
責
其
邪
師
|
初
難
彼
邪
說
|
二
此
下
下
隨
釋
︵
三
︶
|
初
分
科
|
四
佛
答
︵
二
︶
|
二
有
業
下
簡
邪
正
再
釋
|
初
據
問
意
略
明
|
三
問
佛
︵
二
︶
|
二
佛
許
|
初
求
聽
|
▲
▼ |
|
涅槃經治定疏科卷第十 |
|
71 |
初
請
|
二
答
中
下
隨
釋
︵
二
︶
|
初
分
科
|
二
廣
︵
二
︶
|
初
略
|
二
答
︵
二
︶
|
初
請
|
初
請
說
無
想
之
法
︵
二
︶
|
二
此
初
下
隨
文
正
解
︵
四
︶
|
初
科
分
敘
意
|
三
歸
伏
︵
二
︶
|
二
其
中
下
別
釋
惡
身
|
初
通
釋
文
意
|
五
重
破
︵
二
︶
|
四
答
先
調
心
|
▲
▼ |
|
涅槃經治定疏科卷第十 |
|
72 |
二
聽
|
初
求
|
初
成
道
︵
三
︶
|
初
正
分
此
品
︵
二
︶
|
四
須
跋
出
家
︵
二
︶
︵
文
在
後
分
︶
|
三
居
士
下
引
經
證
闕
|
二
今
經
下
今
師
勸
勉
|
初
開
善
哀
幸
|
二
開
善
下
古
今
傷
勸
︵
二
︶
|
初
明
梵
本
未
來
|
二
應
有
下
明
經
未
盡
︵
三
︶
|
初
正
釋
現
文
|
三
須
跋
悟
道
︵
二
︶
|
二
時
眾
得
益
|
二
答
|
▲
▼ |
|
涅槃經治定疏科卷第十 |
|
73 |
|
以
止
哀
情
|
︵
三
︶
初
勸
修
正
智
|
三
因
眾
起
悲
說
過
勸
捨
|
二
因
佛
欲
滅
大
眾
起
悲
|
初
因
佛
不
住
須
跋
入
滅
|
二
入
滅
︵
六
︶
|
三
悲
惱
|
二
不
住
|
初
請
住
|
四
勸
請
少
住
︵
三
︶
|
三
感
佛
恩
深
|
二
悔
責
往
![[億-音+(天*天)]](../T01/y0.bmp )
|
初
聖
果
現
證
|
三
證
︵
四
︶
|
▲
▼ |
|
涅槃經治定疏科卷第十 |
|
74 |
五
因
讚
其
本
勸
供
其
跡
|
二
對
有
悟
以
稱
善
|
初
對
無
緣
以
興
歎
|
三
結
歎
︵
二
︶
|
二
序
已
化
終
| |
初
顯
須
跋
本
跡
|
滅
拂
跡
顯
本
︵
三
︶
|
佛
智
境
界
四
因
須
跋
入
|
二
明
所
證
難
思
唯
| |
證
絕
過
引
物
同
歸
|
趣
修
︵
二
︶
初
能
|
三
歎
菩
提
絕
過
令
物
|
二
毀
生
死
過
多
令
人
厭
捨
|
▲
▼ |
|
涅槃經治定疏科卷第十 |
|
75 |
初
將
滅
付
囑
︵
三
︶
|
二
於
四
下
正
分
經
︵
四
︶
|
初
敘
章
段
|
○
二
化
周
掩
跡
用
︵
二
︶
| |
二
此
下
下
懸
示
文
旨
|
四
起
塔
利
物
|
三
滅
跡
歸
真
|
二
物
睹
發
心
| |
︵
四
︶
初
為
物
變
現
|
六
因
其
跡
用
以
顯
本
深
|
二
受
勸
| |
︵
二
︶
初
正
勸
|
▲
▼ |
|
涅槃經治定疏科卷第十 |
|
76 |
二
顯
巳
能
答
︵
二
︶
|
初
歎
其
能
問
|
四
如
來
因
問
以
教
示
︵
二
︶
|
三
阿
難
止
悲
以
致
問
|
二
阿
泥
止
悲
以
勸
問
|
初
阿
難
舉
教
以
增
悲
|
初
通
教
四
事
以
住
法
僧
︵
四
︶
|
初
正
明
遺
囑
︵
二
︶
|
二
將
滅
遺
教
︵
三
︶
|
三
囑
令
善
教
|
二
內
眾
猶
迷
|
初
外
學
入
道
|
二
將
滅
付
人
︵
三
︶
|
初
將
滅
付
法
|
初
將
滅
付
囑
︵
二
︶
|
▲
▼ |
|
涅槃經治定疏科卷第十 |
|
77 |
初
教
供
養
︵
五
︶
|
二
教
人
供
養
︵
三
︶
|
二
一
問
答
結
難
| |
問
答
校
量
|
佛
身
生
滅
無
二
︵
二
︶
初
二
|
二
明
供
養
之
福
以
少
均
多
則
顯
|
二
答
| |
佛
德
獨
絕
無
雙
︵
二
︶
初
問
|
初
明
供
養
之
物
不
通
餘
用
以
顯
|
初
別
說
佛
德
︵
二
︶
|
二
別
顯
佛
德
令
住
佛
寶
︵
二
︶
|
二
後
一
住
法
|
初
前
三
住
僧
|
▲
▼ |
|
涅槃經治定疏科卷第十 |
|
78 |
三
如
來
以
有
益
故
勸
|
二
阿
難
謂
無
福
而
致
疑
|
初
舉
三
以
令
起
|
二
因
辨
餘
三
︵
三
︶
|
初
起
佛
答
|
二
教
起
塔
︵
二
︶
|
二
教
軌
儀
|
初
歎
德
|
二
明
聖
過
凡
︵
二
︶
|
初
歎
輪
王
|
二
歎
輪
王
堪
為
軌
則
︵
二
︶
|
初
舉
凡
類
聖
先
示
軌
則
|
二
答
︵
二
︶
|
初
問
|
初
教
荼
毗
︵
二
︶
|
▲
▼ |
|
涅槃經治定疏科卷第十 |
|
79 |
二
於
下
分
經
︵
三
︶
|
初
敘
意
|
三
如
來
勸
抑
︵
二
︶
|
二
大
眾
增
悲
|
三
止
多
許
少
|
二
請
供
養
|
二
教
均
平
|
初
問
|
五
教
分
舍
利
︵
二
︶
|
二
教
|
初
問
|
四
教
起
塔
處
︵
二
︶
|
二
教
|
初
問
|
三
教
荼
毗
處
︵
二
︶
|
▲
▼ |
|
涅槃經治定疏科卷第十 |
|
80 |
二
勸
修
|
初
正
現
相
|
二
廣
︵
二
︶
|
四
三
反
示
眾
|
三
舉
因
顯
果
|
二
普
放
光
|
初
現
胸
臆
|
初
略
︵
四
︶
|
初
益
物
現
相
︵
二
︶
|
二
於
中
下
正
分
經
文
︵
三
︶
|
初
結
前
生
後
|
三
將
滅
現
身
︵
二
︶
|
三
歎
眾
淨
|
二
勸
眾
問
|
初
止
眾
悲
|
▲
▼ |
|
涅槃經治定疏科卷第十 |
|
81 |
二
說
法
|
初
入
出
|
二
問
入
出
︵
二
︶
|
二
說
法
|
初
入
出
|
初
次
第
入
出
︵
二
︶
|
初
如
來
入
禪
︵
三
︶
|
初
入
滅
方
便
︵
二
︶
|
○
二
正
陳
滅
事
︵
三
︶
| |
四
分
形
益
物
○
|
三
滅
後
荼
毗
○
|
二
正
陳
滅
事
○
|
三
事
訖
復
常
|
二
睹
相
獲
益
|
▲
▼ |
|
涅槃經治定疏科卷第十 |
|
82 |
四
巨
海
奔
騰
|
三
大
山
崩
倒
|
二
十
方
地
震
|
初
雙
樹
形
消
|
初
感
無
情
︵
六
︶
|
三
感
物
增
悲
︵
二
︶
|
二
正
滅
|
初
示
滅
|
二
正
入
滅
︵
二
︶
|
二
大
眾
悲
|
初
阿
難
悲
|
二
眾
睹
生
惱
︵
二
︶
|
二
說
法
|
初
入
出
|
三
超
入
出
︵
二
︶
|
▲
▼ |
|
涅槃經治定疏科卷第十 |
|
83 |
二
帝
釋
︵
二
︶
|
二
偈
頌
顯
悲
情
|
初
長
行
敘
悲
相
|
初
梵
王
︵
二
︶
|
二
隨
人
別
顯
︵
四
︶
|
初
通
舉
悲
相
|
三
現
悲
相
︵
二
︶
|
二
樓
豆
答
|
初
問
樓
豆
|
二
阿
難
悶
絕
︵
三
︶
|
初
諸
天
悲
慟
|
初
序
物
悲
︵
三
︶
|
二
感
有
情
︵
二
︶
|
六
風
驚
木
摧
|
五
斷
流
無
照
|
▲
▼ |
|
涅槃經治定疏科卷第十 |
|
84 |
○
三
滅
後
荼
毗
︵
三
︶
| |
三
諸
天
|
二
拘
尸
|
初
大
眾
|
二
明
辨
供
︵
三
︶
|
三
大
眾
增
哀
|
二
偈
頌
顯
悲
情
|
初
長
行
敘
悲
相
|
四
阿
難
︵
二
︶
|
二
偈
頌
顯
悲
情
|
初
長
行
敘
悲
相
|
三
樓
豆
︵
二
︶
|
二
偈
頌
顯
悲
情
|
初
長
行
敘
悲
相
|
▲
▼ |
|
涅槃經治定疏科卷第十 |
|
85 |
初
入
城
︵
二
︶
|
二
文
又
下
分
經
︵
二
︶
|
初
敘
意
|
二
聖
棺
昇
空
障
通
隱
別
普
利
一
切
︵
二
︶
|
二
欲
色
諸
天
申
供
|
初
力
士
︻
偏
意
三
︼
故
不
前
|
三
三
移
聖
棺
︵
二
︶
|
二
舉
聖
入
棺
|
初
嚴
辦
供
具
|
三
依
法
設
則
︵
三
︶
|
二
帝
釋
答
令
依
輪
王
|
初
問
阿
難
荼
毗
法
則
|
初
凡
眾
獻
供
障
別
隱
通
但
拘
尸
故
︵
三
︶
|
初
入
棺
掩
跡
令
物
興
供
︵
二
︶
|
初
荼
毗
前
事
︵
三
︶
|
▲
▼ |
|
涅槃經治定疏科卷第十 |
|
86 |
初
昇
樓
顯
滅
|
二
正
荼
毗
︵
二
︶
|
三
入
棺
潛
形
令
物
增
歎
︵
懸
科
︶
|
二
出
棺
現
相
令
物
起
悲
︵
懸
科
︶
|
四
繒
疊
纏
體
|
三
香
水
浴
身
|
二
序
時
滿
|
初
歎
地
靈
|
二
出
城
︵
四
︶
|
四
香
神
|
三
樓
豆
|
二
三
界
天
|
初
一
切
眾
|
二
睹
相
興
供
︵
二
︶
|
初
入
城
現
奇
|
▲
▼ |
|
涅槃經治定疏科卷第十 |
|
87 |
二
滅
火
顯
自
︵
二
︶
|
五
大
眾
睹
相
而
重
悲
是
故
重
申
於
供
養
|
四
迦
葉
禮
足
以
說
偈
如
來
化
訖
以
掩
足
|
三
迦
葉
說
偈
以
敘
悲
如
來
恩
深
以
現
足
|
二
迦
葉
銜
悲
以
獻
供
|
初
遇
華
增
悲
以
不
食
|
三
為
來
興
供
︵
五
︶
|
二
為
滅
而
來
|
初
睹
相
知
滅
|
二
迦
葉
後
至
︵
三
︶
|
二
明
能
滅
|
初
明
所
滅
|
初
寶
火
先
滅
︵
二
︶
|
初
滅
火
待
他
︵
二
︶
|
二
滅
火
現
奇
︵
二
︶
|
▲
▼ |
|
涅槃經治定疏科卷第十 |
|
88 |
○
二
分
形
益
物
︵
二
︶
| |
三
知
過
生
悔
|
二
舉
過
勸
捨
|
初
貪
故
取
|
二
爭
收
舍
利
︵
二
︶
|
初
競
起
哀
聲
|
三
荼
毗
事
訖
︵
二
︶
|
二
聖
火
內
然
|
五
大
眾
悲
禮
|
四
迦
葉
重
述
|
三
三
燒
不
然
|
二
迦
葉
述
意
|
初
四
炬
不
然
|
初
凡
火
外
滅
︵
五
︶
|
▲
▼ |
|
涅槃經治定疏科卷第十 |
|
89 |
二
分
舍
利
︵
三
︶
|
初
分
綿

|
初
抱
痛
而
去
︵
二
︶
|
二
正
分
舍
利
︵
二
︶
|
初
出
舍
利
|
二
樓
豆
許
分
眾
人
等
取
︵
二
︶
|
三
偈
後
供
養
|
二
偈
頌
讚
|
初
長
行
|
三
睹
相
生
悲
︵
三
︶
|
二
樓
豆
抑
止
|
初
眾
人
欲
爭
|
初
眾
偏
取
樓
豆
不
聽
︵
三
︶
|
二
餘
眾
共
分
︵
二
︶
|
初
三
牙
別
去
|
▲
▼ |
|
涅槃經治定疏科卷第十 |
|
90 |
|
|
大
涅
槃
經
治
定
疏
科
卷
第
十
| |
二
銜
悲
而
去
|
二
分
有
緣
︵
梵
文
未
來
︶
|
二
若
從
下
就
所
表
解
釋
|
初
對
傳
文
辨
異
|
初
簡
無
緣
︵
二
︶
|
三
分
布
舍
利
︵
二
︶
|
二
次
守
諸
器
仗
咒
師
|
初
入
城
|
三
如
法
分
布
︵
三
︶
|
二
共
禮
而
來
|
初
初
嚴
設
而
往
|
▲ |
|
涅槃經治定疏科卷第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