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古
今
講
演
流
通
盡
大
地。
而
依
之
造
修
者
皆
不
|
大
義
難
明。
以
致
修
心
三
觀
不
得
其
門
而
入。
雖
|
義。
故
於
通
塗
一
貫
之
旨
未
暢。
使
觀
者
徇
文
而
|
此
經
文
博
義
幽。
舊
解
但
科
其
文
而
未
盡
挈
其
| |
首
楞
嚴
經
通
議
略
科
題
辭
︵
附
號
記
︶
| |
|
|
|
|
|
|
|
|
▼ |
|
首楞嚴經通議略科題辭(附號記) |
|
2 |
此
經
一
部
十
卷
準
常
分
︵
三
︶
| |
明
南
嶽
沙
門
憨
山
釋
德
清
排
訂
|
首
楞
嚴
經
通
議
提
綱
略
科
| |
○
![[□@(?╳)]](../T01/y11369.bmp )
△
![[○@●]](../T01/y11239.bmp )
![[□@◇]](../T01/y11370.bmp )
![[○@◇]](../T01/y11371.bmp )
![[△@△]](../T01/y11240.bmp )
![[□@○]](../T01/y11372.bmp )
![[?︽]](../T01/y0.bmp )
◎
![[□@(?(○/(○*○)))]](../T01/y11374.bmp )
![[△@○]](../T01/y11246.bmp )
![[?╳]](../T01/y0.bmp )
![[?(●/(○*○))]](../T01/y11376.bmp )
![[??卍]](../T01/y0.bmp )
○
![[?(○/(○*○))]](../T01/y11378.bmp )
卍
![[?(◇*◇)]](../T01/y11379.bmp )
|
科
號
次
第
預
列
以
便
臨
文
尋
討。
| |
憨
山
老
人
清
識
|
易
尋
流
討
源。
非
特
好
為
奇
事
也。
幸
勿
厭
之。
|
得
以
臆
見。
而
忽
之
也。
今
以
標
科
各
立
號
記。
使
|
大
端
稍
異
前
人。
而
義
則
昭
然
易
見。
觀
者
萬
不
|
指
歸。
其
略
科
但
先
提
揭
要
義
以
示
文
外
之
旨。
|
妄
為
通
議。
直
欲
發
明
條
貫。
使
學
者
一
覽
便
見
|
知
其
要。
有
負
如
來
開
示
正
修
行
路
也。
今
愚
|
▲
▼ |
|
首楞嚴經通議略科題辭(附號記) |
|
3 |
審
發
心
︵
佛
告
︶
|
明
前
五
識
無
體
︵
六
︶
初
|
︵
四
︶
先
徵
心
破
色
受
二
薀
|
初
正
破
五
蘊
八
識
以
明
人
空
|
二
世
尊
曲
示
︵
四
︶
| |
真
心
︵
二
︶
初
當
機
請
行
︵
阿
難
︶
|
初
約
生
滅
門
中
決
擇
真
妄
以
顯
本
覺
|
初
開
空
如
來
藏
示
空
觀
之
體
分
︵
二
︶
|
初
示
三
觀
之
體
︵
三
︶
|
初
大
開
修
證
之
門
︵
四
︶
|
二
正
宗
分
︵
二
︶
|
二
別
序
︵
屬
諸
︶
|
初
通
序
︵
如
是
︶
|
初
序
分
︵
二
︶
|
▲
▼ |
|
首楞嚴經通議略科題辭(附號記) |
|
4 |
初
驗
詰
妄
心
︵
阿
汝
︶
|
初
詰
顛
倒
之
心
︵
五
︶
| |
正
示
顛
倒
︵
三
︶
|
示
顛
倒
根
本
︵
佛
告
︶
四
|
光
示
定
體
︵
爾
時
︶
三
總
|
請
宗
門
︵
爾
時
︶
二
世
尊
|
無
體
分
︵
四
︶
初
當
機
重
|
二
斥
妄
心
破
想
蘊
以
明
六
識
|
六
正
破
妄
處
無
體
︵
佛
告
︶
|
五
正
示
定
體
︵
爾
時
︶
|
四
審
妄
處
︵
佛
告
︶
|
三
結
妄
元
︵
阿
難
︶
|
二
斥
妄
本
︵
佛
言
︶
| |
▲
▼ |
|
首楞嚴經通議略科題辭(附號記) |
|
5 |
次
答
︵
六
︶
|
初
請
︵
阿
難
雖
復
︶
| |
三
示
顛
倒
之
人
︵
二
︶
|
見
歸
心
︵
阿
灘
汝
先
︶
|
︵
即
時
如
來
︶
三
會
|
聞
已
︶
二
光
示
一
真
|
初
當
機
重
請
︵
阿
難
| |
詰
顛
倒
之
見
︵
三
︶
|
總
責
顛
倒
︵
佛
告
︶
二
|
識
非
真
︵
縱
滅
︶
五
|
︵
阿
難
︶
四
帶
顯
七
|
咄
︶
三
詰
六
識
無
體
|
二
斥
妄
想
非
真
︵
佛
|
▲
▼ |
|
首楞嚴經通議略科題辭(附號記) |
|
6 |
︵
四
︶
初
呈
妄
見
|
初
徵
破
分
別
妄
見
無
體
| |
初
破
妄
︵
五
︶
|
三
辨
妄
見
破
行
薀
明
七
識
無
體
分
︵
二
︶
|
昧
︶
上
斥
妄
心
破
想
蘊
竟
|
六
示
迷
悟
同
源
︵
晦
|
五
正
責
顛
倒
︵
佛
興
︶
|
四
示
顛
倒
之
狀
︵
阿
難
︶
|
三
示
外
道
顛
倒
︵
匿
王
︶
|
二
詰
責
︵
於
是
︶
|
初
示
迷
︵
即
時
︶
|
乘
顛
倒
︵
二
︶
|
︵
阿
難
︶
二
示
二
|
初
示
凡
夫
顛
倒
|
▲
▼ |
|
首楞嚴經通議略科題辭(附號記) |
|
7 |
精
︵
四
︶
初
請
不
還
|
三
示
見
性
離
緣
以
顯
見
|
三
示
見
性
︵
諸
可
︶
|
二
揀
緣
塵
︵
阿
難
︶
|
初
立
見
精
︵
佛
告
︶
|
次
答
︵
三
︶
| |
初
請
︵
阿
難
︶
|
見
精
以
揀
緣
塵
︵
二
︶
|
非
真
︵
離
諸
︶
二
姑
借
|
︵
若
真
︶
四
示
可
還
|
告
︶
三
示
根
識
俱
妄
|
二
揀
妄
緣
不
實
︵
佛
| |
︵
阿
難
︶
|
▲
▼ |
|
首楞嚴經通議略科題辭(附號記) |
|
8 |
︵
一
切
︶
|
︵
佛
告
阿
難
︶
二
顯
真
|
難
白
佛
︶
二
正
破
|
︵
二
︶
初
立
量
︵
阿
|
五
正
破
見
量
以
顯
真
心
|
二
示
真
見
︵
阿
難
︶
| |
︵
若
見
︶
|
︵
二
︶
初
破
轉
計
|
四
破
轉
計
見
精
是
物
|
四
示
見
精
︵
阿
難
︶
|
三
揀
緣
塵
︵
阿
難
︶
|
二
定
見
量
︵
佛
告
︶
| |
︵
阿
難
︶
|
▲
▼ |
|
首楞嚴經通議略科題辭(附號記) |
|
9 |
|
二
世
尊
委
破
︵
二
︶
|
機
出
計
︵
誠
如
法
王
︶
|
以
顯
一
真
︵
四
︶
初
當
|
︵
是
時
文
殊
︶
二
破
自
證
|
︵
佛
復
︶
三
文
殊
顯
真
|
汝
︶
二
即
物
破
非
見
|
初
即
物
破
是
見
︵
今
| |
二
世
尊
委
破
︵
二
︶
|
初
當
機
出
計
︵
阿
難
白
佛
︶
|
破
我
執
以
顯
一
真
︵
三
︶
|
的
指
正
修
行
路
︵
三
︶
初
|
四
非
見
精
破
識
薀
滅
第
八
識
| |
▲
▼ |
|
首楞嚴經通議略科題辭(附號記) |
|
10 |
|
空
![[△@△]](../T01/y11240.bmp )
|
聞
︶
二
例
破
二
種
世
界
以
明
法
|
三
結
責
勸
修
︵
汝
等
聲
|
次
的
示
︵
四
義
成
就
︶
|
初
揀
緣
︵
汝
今
當
知
︶
| |
二
的
示
始
覺
︵
二
︶
|
初
徵
破
妄
計
︵
吾
復
問
汝
︶
|
見
精
以
示
始
覺
︵
三
︶
|
妄
計
︵
世
尊
必
妙
︶
三
破
|
︵
當
知
如
是
︶
四
重
拂
|
言
汝
言
︶
三
的
示
精
覺
|
是
︶
二
破
因
緣
︵
佛
|
初
破
自
然
︵
我
今
如
|
▲
▼ |
|
首楞嚴經通議略科題辭(附號記) |
|
11 |
![[△@△]](../T01/y11240.bmp )
二
例
破
二
種
世
界
本
空
以
明
法
空
分
︵
二
︶
| |
上
正
破
八
識
以
明
人
空
竟。
|
三
流
通
分
○
|
二
曲
示
迷
悟
差
別
![[□@(?╳)]](../T01/y11369.bmp )
|
四
結
三
觀
之
名
△
|
三
示
三
觀
之
相
△
|
二
示
三
觀
之
相
△
|
三
開
空
不
空
如
來
藏
示
中
道
觀
體
![[○@●]](../T01/y11239.bmp )
| |
體
![[○@●]](../T01/y11239.bmp )
|
藏
性
![[□@◇]](../T01/y11370.bmp )
二
開
不
空
如
來
藏
以
示
假
觀
之
|
二
約
不
生
不
滅
會
妄
歸
真
以
顯
真
空
|
四
拂
跡
入
玄
以
顯
真
如
絕
待
![[△@△]](../T01/y11240.bmp )
|
三
顯
本
覺
離
緣
以
示
真
如
出
纏
![[△@△]](../T01/y11240.bmp )
|
▲
▼ |
|
首楞嚴經通議略科題辭(附號記) |
|
12 |
離
︶
|
![[△@△]](../T01/y11240.bmp )
三
顯
本
覺
離
緣
以
示
真
如
出
纏
︵
若
能
遠
| |
三
進
退
合
明
︵
一
病
目
人
︶
|
二
退
同
例
別
︵
阿
難
如
彼
︶
|
初
進
別
例
同
︵
阿
難
如
彼
︶
|
三
進
退
合
明
︵
三
︶
|
二
同
分
妄
見
︵
云
何
︶
|
初
別
業
妄
見
︵
云
何
︶
|
二
別
示
︵
三
︶
|
初
總
示
︵
阿
難
一
切
︶
|
二
正
示
二
妄
︵
二
︶
|
初
許
說
誡
聽
︵
爾
時
世
尊
︶
|
二
世
尊
許
說
︵
二
︶
|
初
當
機
顯
請
︵
阿
難
白
佛
︶
|
▲
▼ |
|
首楞嚴經通議略科題辭(附號記) |
|
13 |
三
會
十
二
處
|
二
會
六
入
|
初
會
五
陰
|
初
會
三
科
以
顯
即
事
即
理
︵
四
︶
|
二
頓
融
萬
法
︵
三
︶
| |
藏
性
分
︵
二
︶
初
直
指
一
心
︵
汝
猶
︶
|
![[□@◇]](../T01/y11370.bmp )
二
約
不
生
不
滅
會
妄
歸
真
以
顯
真
空
如
來
| |
二
破
不
和
合
︵
白
佛
︶
|
初
破
和
合
︵
吾
今
︶
|
二
重
拂
妄
計
︵
二
︶
|
初
世
尊
特
示
︵
汝
雖
︶
|
![[△@△]](../T01/y11240.bmp )
四
拂
跡
入
玄
以
顯
真
如
絕
待
分
︵
二
︶
| |
▲
▼ |
|
首楞嚴經通議略科題辭(附號記) |
|
14 |
三
當
機
領
悟
說
偈
陳
情
︵
及
諸
︶
|
七
示
識
大
|
六
示
見
大
|
五
示
空
大
|
四
示
風
大
|
三
示
水
大
|
二
示
火
大
|
初
示
地
大
|
五
遍
示
大
性
︵
七
︶
|
四
特
示
一
源
︵
如
水
︶
|
三
總
出
妄
計
︵
如
汝
︶
|
二
許
說
誡
聽
︵
爾
時
︶
|
初
當
機
疑
請
︵
白
佛
︶
|
二
會
七
大
以
顯
事
理
無
礙
︵
五
︶
|
四
會
十
八
界
|
▲
▼ |
|
首楞嚴經通議略科題辭(附號記) |
|
15 |
三
認
妄
失
真
︵
富
那
︶
|
二
雙
詰
二
門
為
生
起
之
因
︵
佛
言
︶
|
初
立
一
心
為
迷
悟
之
本
︵
如
汝
︶
|
二
示
妄
依
真
起
︵
五
︶
|
初
許
說
誡
聽
︵
爾
時
︶
|
三
世
尊
窾
啟
︵
五
︶
|
二
疑
四
大
相
陵
︵
又
佛
︶
|
初
疑
真
不
容
妄
︵
世
尊
︶
|
二
正
迷
疑
情
︵
二
︶
| |
︵
爾
時
︶
|
卷
初
至
妙
覺
妙
性
止
分
︵
三
︶
初
當
機
疑
請
|
![[○@●]](../T01/y11239.bmp )
第
二
開
不
空
如
來
藏
以
示
假
觀
之
體
從
四
| |
前
開
空
如
來
藏
體
竟。
|
▲
▼ |
|
首楞嚴經通議略科題辭(附號記) |
|
16 |
前
開
不
空
如
來
藏
體
竟。
|
五
顯
迷
悟
同
源
以
結
事
理
無
礙
︵
汝
以
色
空
︶
|
四
顯
理
事
無
礙
︵
又
汝
︶
|
二
示
本
無
生
滅
︵
佛
言
︶
|
初
執
妄
疑
真
︵
富
那
︶
|
三
示
本
無
生
滅
︵
二
︶
|
三
結
顯
妄
相
︵
如
是
三
種
︶
|
三
明
業
果
相
續
︵
富
那
想
愛
︶
|
二
明
眾
生
相
續
︵
復
次
富
那
︶
|
初
明
世
界
相
續
︵
覺
明
空
昧
︶
|
二
別
示
相
續
︵
三
︶
|
初
總
顯
六
麤
︵
無
同
異
中
︶
| |
五
境
界
為
緣
長
六
麤
︵
三
︶
|
四
生
滅
門
中
依
無
明
不
覺
生
三
細
︵
佛
言
︶
|
▲
▼ |
|
首楞嚴經通議略科題辭(附號記) |
|
17 |
︵
六
︶
初
總
顯
迷
悟
俱
非
︵
佛
告
︶
|
二
世
尊
曲
借
旁
通
即
事
以
顯
真
如
絕
待
分
|
初
當
機
執
迷
猶
疑
因
緣
自
然
︵
即
時
阿
難
︶
|
三
示
真
妄
雙
絕
以
顯
妙
︵
二
︶
|
二
示
一
心
以
顯
頓
悟
頓
得
︵
富
那
︶
|
四
結
示
離
言
︵
如
何
︶
|
三
約
同
時
以
顯
妙
︵
俱
即
︶
|
二
約
雙
照
以
顯
圓
︵
以
是
︶
|
初
約
雙
遮
以
顯
圓
︵
而
如
︶
| |
顯
圓
︵
四
︶
|
即
二
章
至
得
少
為
足
分
︵
四
︶
初
約
遮
照
以
|
![[○@●]](../T01/y11239.bmp )
第
三
開
空
不
空
如
來
藏
示
中
道
觀
體
從
離
| |
|
▲
▼ |
|
首楞嚴經通議略科題辭(附號記) |
|
18 |
△
第
二
詳
陳
眾
行
以
示
三
觀
之
相
分
︵
二
︶
| |
四
結
責
勸
修
以
發
行
︵
菩
提
︶
|
六
泯
同
果
海
︵
離
合
︶
|
五
觀
智
雙
泯
︵
滅
生
︶
|
四
遣
妄
緣
︵
是
故
︶
|
三
結
妙
絕
言
思
︵
若
悟
︶
|
次
絕
因
緣
︵
不
狂
︶
|
初
絕
自
然
︵
本
狂
︶
|
二
例
妄
絕
分
︵
二
︶
|
次
絕
因
緣
︵
若
自
︶
|
初
絕
自
然
︵
阿
難
︶
|
初
例
真
絕
分
︵
二
︶
|
二
顯
真
妄
雙
絕
分
︵
二
︶
| |
▲
▼ |
|
首楞嚴經通議略科題辭(附號記) |
|
19 |
二
喻
斷
惑
淺
深
︵
二
︶
|
初
明
因
真
果
正
︵
阿
難
︶
|
三
示
觀
行
之
因
︵
三
︶
|
三
別
明
生
滅
︵
五
濁
︶
|
二
喻
生
滅
相
︵
云
何
︶
|
初
示
生
滅
源
︵
則
汝
︶
|
二
示
所
觀
之
境
︵
三
︶
|
初
示
能
觀
之
心
︵
云
何
︶
|
初
以
不
生
滅
心
為
本
修
因
︵
三
︶
|
二
別
示
二
決
定
義
︵
二
︶
|
初
總
示
發
覺
初
心
︵
爾
時
︶
|
初
通
示
迷
悟
之
根
︵
四
︶
|
初
示
自
利
妙
圓
理
行
︵
四
︶
|
二
世
尊
委
示
行
相
︵
三
︶
|
初
特
請
行
門
︵
阿
難
︶
|
▲
▼ |
|
首楞嚴經通議略科題辭(附號記) |
|
20 |
五
誡
選
圓
根
︵
汝
今
︶
|
六
意
根
|
五
身
根
|
四
舌
根
|
三
鼻
根
|
二
耳
根
|
初
眼
根
|
四
顯
力
用
不
齊
︵
六
︶
|
三
顯
根
因
妄
織
︵
云
何
︶
|
二
正
指
結
根
︵
阿
難
︶
|
初
敕
令
詳
審
︵
第
二
︶
|
二
審
煩
惱
根
本
意
擇
圓
根
︵
六
︶
|
三
結
真
窮
惑
盡
︵
明
相
︶
|
二
喻
頓
斷
︵
去
泥
純
水
︶
|
初
喻
漸
斷
︵
如
澄
濁
水
︶
|
▲
▼ |
|
首楞嚴經通議略科題辭(附號記) |
|
21 |
四
舌
根
|
三
鼻
根
|
二
耳
根
|
初
眼
根
|
初
別
顯
妄
源
︵
六
︶
|
六
別
示
妄
源
︵
二
︶
|
五
喻
出
形
名
︵
如
太
︶
|
四
責
迷
執
一
︵
汝
須
︶
|
三
的
示
真
妄
兩
忘
︵
阿
難
︶
|
二
令
觀
六
一
虛
妄
︵
今
汝
︶
|
初
總
明
機
淺
法
深
︵
佛
告
︶
|
二
世
尊
的
示
︵
十
︶
|
初
當
機
疑
請
︵
阿
難
︶
|
三
略
示
妄
盡
還
源
︵
二
︶
|
六
使
一
門
深
入
︵
十
方
︶
|
▲
▼ |
|
首楞嚴經通議略科題辭(附號記) |
|
22 |
三
正
顯
真
常
︵
五
︶
|
二
擊
鐘
以
驗
︵
即
時
︶
|
初
責
許
除
疑
︵
佛
告
︶
|
二
巧
示
真
常
︵
五
︶
|
二
以
妄
疑
真
︵
世
尊
︶
|
初
以
真
疑
妄
︵
阿
難
︶
|
初
當
機
重
疑
斷
滅
︵
二
︶
|
四
密
示
最
初
方
便
︵
二
︶
|
十
顯
妄
盡
還
源
︵
今
汝
︶
|
九
略
顯
大
用
︵
明
不
︶
|
八
智
起
惑
忘
︵
伏
歸
︶
|
七
指
歸
觀
心
︵
汝
但
︶
|
二
總
結
虛
妄
︵
阿
如
︶
|
六
意
根
|
五
身
根
|
▲
▼ |
|
首楞嚴經通議略科題辭(附號記) |
|
23 |
三
示
俱
利
妙
嚴
密
行
![[□@◇]](../T01/y11370.bmp )
|
二
示
利
他
妙
圓
事
行
![[□@◇]](../T01/y11370.bmp )
|
四
廣
示
最
初
方
便
![[○@◇]](../T01/y11371.bmp )
|
三
略
示
解
結
之
方
![[○@◇]](../T01/y11371.bmp )
|
二
正
示
三
觀
之
相
![[○@◇]](../T01/y11371.bmp )
|
三
塵
消
覺
淨
︵
想
相
︶
|
二
智
起
惑
忘
︵
常
光
︶
|
初
滅
塵
同
覺
︵
若
棄
︶
|
五
指
歸
觀
心
︵
三
︶
|
四
總
結
顛
倒
︵
以
諸
︶
|
五
結
顯
|
四
喻
顯
|
三
責
迷
|
二
正
示
|
初
揀
定
|
▲
▼ |
|
首楞嚴經通議略科題辭(附號記) |
|
24 |
四
明
妄
元
無
體
︵
相
見
︶
|
三
明
根
塵
妄
發
︵
由
塵
︶
|
二
示
無
明
體
空
︵
識
性
︶
|
初
指
真
源
不
二
︵
佛
告
︶
|
初
長
行
分
︵
六
︶
|
四
世
尊
宣
示
︵
二
︶
|
三
當
機
重
請
︵
阿
難
︶
|
二
言
顯
一
真
︵
於
是
︶
|
初
光
證
道
同
︵
即
時
︶
|
二
諸
佛
證
成
︵
二
︶
|
初
本
尊
安
慰
︵
爾
時
︶
|
二
佛
示
迷
悟
同
源
︵
四
︶
|
初
當
機
以
真
疑
妄
︵
阿
難
︶
|
![[○@◇]](../T01/y11371.bmp )
第
二
正
示
一
心
三
觀
之
相
分
︵
二
︶
| |
▲
▼ |
|
首楞嚴經通議略科題辭(附號記) |
|
25 |
二
問
舒
結
倫
次
︵
結
倫
︶
|
初
問
六
解
一
亡
︵
心
猶
︶
|
二
當
機
啟
請
︵
二
︶
|
初
經
家
敘
致
︵
於
是
︶
|
![[○@◇]](../T01/y11371.bmp )
第
三
略
示
解
結
之
方
分
︵
三
︶
| |
六
諸
佛
同
證
結
三
觀
之
名
︵
是
名
︶
|
五
頓
證
一
心
顯
三
觀
之
用
︵
自
心
︶
|
四
指
生
相
無
明
為
所
斷
之
惑
︵
陀
那
︶
|
三
依
圓
根
為
入
理
之
門
︵
解
結
︶
|
二
即
一
心
為
所
觀
之
境
︵
言
妄
︶
|
初
依
一
心
立
三
觀
之
相
︵
真
性
︶
|
二
偈
頌
正
示
觀
相
︵
六
︶
|
六
指
歸
真
際
︵
云
何
︶
|
五
示
迷
悟
同
源
︵
是
故
︶
|
▲
▼ |
|
首楞嚴經通議略科題辭(附號記) |
|
26 |
三
借
令
直
觀
中
道
︵
佛
言
︶
|
二
借
顯
中
道
收
功
︵
白
佛
︶
|
初
借
顯
二
邊
無
力
︵
言
此
︶
|
三
示
解
結
之
方
︵
五
︶
|
二
法
合
真
妄
不
立
︵
佛
言
︶
|
初
借
顯
六
解
一
亡
︵
佛
告
︶
|
二
示
六
解
一
亡
︵
二
︶
|
五
結
合
六
根
同
異
︵
如
是
︶
|
四
借
顯
六
根
同
異
︵
此
寶
︶
|
三
借
顯
一
六
義
生
︵
我
初
︶
|
二
借
顯
妄
結
五
陰
而
成
六
根
︵
於
大
︶
|
初
借
顯
迷
妄
一
心
而
成
五
陰
︵
即
時
︶
|
初
示
根
結
所
由
︵
五
︶
|
初
答
六
解
一
亡
︵
三
︶
|
三
世
尊
巧
示
︵
二
︶
|
▲
▼ |
|
首楞嚴經通議略科題辭(附號記) |
|
27 |
初
世
尊
借
問
︵
爾
時
︶
|
二
世
尊
借
證
密
授
︵
二
︶
|
初
當
機
特
請
當
根
︵
阿
難
︶
|
![[○@◇]](../T01/y11371.bmp )
第
四
廣
示
最
初
方
便
分
︵
四
︶
| |
四
結
歸
觀
心
︵
是
名
︶
|
三
由
中
道
斷
無
明
以
證
無
生
︵
解
脫
︶
|
二
由
中
道
斷
塵
沙
以
證
法
空
︵
空
性
︶
|
初
由
中
道
斷
見
思
以
證
人
空
︵
此
根
︶
|
三
法
合
解
結
次
第
︵
三
︶
|
二
借
顯
滅
從
色
除
︵
今
日
︶
|
初
借
顯
生
因
識
有
︵
阿
吾
︶
|
二
答
舒
結
倫
次
︵
四
︶
|
五
結
示
由
根
證
入
︵
是
故
︶
|
四
正
示
成
佛
真
因
︵
阿
我
︶
|
▲
▼ |
|
首楞嚴經通議略科題辭(附號記) |
|
28 |
四
身
根
︵
畢
陵
︶
|
三
舌
根
︵
憍
梵
︶
|
二
鼻
根
︵
周
利
︶
|
初
眼
根
︵
阿
那
︶
|
二
五
根
︵
五
︶
|
六
法
塵
︵
迦
葉
︶
|
五
觸
塵
︵
跋
陀
︶
|
四
味
塵
︵
藥
王
︶
|
三
香
塵
︵
香
嚴
︶
|
二
色
塵
︵
優
波
︶
|
初
聲
塵
︵
憍
陳
︶
|
初
六
塵
︵
六
︶
|
初
二
十
四
聖
別
證
︵
四
︶
|
初
諸
聖
宣
示
︵
二
︶
|
二
諸
聖
證
成
︵
三
︶
|
▲
▼ |
|
首楞嚴經通議略科題辭(附號記) |
|
29 |
六
識
大
︵
彌
勒
︶
|
五
空
大
︵
虛
空
︶
|
四
風
大
︵
琉
璃
︶
|
三
水
大
︵
月
光
︶
|
二
地
大
︵
持
地
︶
|
初
火
大
︵
烏
芻
︶
|
四
七
大
︵
七
︶
|
六
意
識
︵
目
連
︶
|
五
身
識
︵
波
離
︶
|
四
舌
識
︵
富
那
︶
|
三
鼻
識
︵
孫
陀
︶
|
二
耳
識
︵
普
賢
︶
|
初
眼
識
︵
舍
利
︶
|
三
六
識
︵
六
︶
|
五
意
根
︵
須
菩
︶
|
▲
▼ |
|
首楞嚴經通議略科題辭(附號記) |
|
30 |
初
證
同
體
慈
能
三
十
二
應
︵
世
|
二
別
顯
妙
用
無
方
︵
五
︶
|
初
總
顯
頓
超
十
地
︵
忽
超
︶
|
三
述
入
流
成
正
覺
︵
二
︶
|
三
俱
空
不
生
頓
證
一
心
︵
生
滅
︶
|
二
遣
重
空
︵
空
覺
︶
|
初
遣
觀
智
︵
盡
聞
︶
|
二
空
性
圓
明
以
證
法
空
︵
二
︶
|
二
盡
內
根
︵
如
是
︶
|
初
亡
前
塵
︵
初
於
︶
|
初
此
根
初
解
先
得
人
空
︵
二
︶
|
二
述
根
獲
圓
通
︵
三
︶
|
初
述
觀
行
所
由
︵
爾
時
︶
|
二
觀
音
耳
根
圓
證
︵
三
︶
|
七
見
大
︵
大
勢
︶
|
▲
▼ |
|
首楞嚴經通議略科題辭(附號記) |
|
31 |
四
法
會
獲
益
![[△@△]](../T01/y11240.bmp )
|
三
當
機
領
悟
![[△@△]](../T01/y11240.bmp )
|
三
敕
文
揀
選
|
二
主
伴
齊
證
︵
爾
時
︶
|
五
述
名
由
實
立
︵
世
彼
︶
|
四
結
指
定
名
︵
佛
問
︶
|
四
能
感
而
遂
通
︵
四
者
︶
|
三
能
過
化
存
神
︵
三
者
︶
|
二
現
眾
多
妙
形
︵
二
者
︶
|
初
現
眾
多
妙
容
︵
由
我
︶
|
二
別
示
︵
四
︶
| |
思
議
︵
二
︶
初
總
示
︵
世
尊
︶
|
︵
我
復
︶
三
妙
契
涅
槃
能
四
不
|
尊
︶
二
證
同
體
悲
能
十
四
無
畏
|
▲
▼ |
|
首楞嚴經通議略科題辭(附號記) |
|
32 |
二
五
根
|
初
六
塵
|
初
揀
三
科
︵
三
︶
|
六
二
十
四
偈
揀
非
當
機
︵
二
︶
|
五
一
偈
顯
揀
選
所
因
︵
聖
性
︶
|
四
半
偈
顯
歸
源
無
二
︵
歸
元
︶
|
三
偈
半
顯
返
妄
歸
真
︵
空
生
︶
|
二
偈
半
顯
依
真
起
妄
︵
元
明
︶
|
初
半
偈
顯
一
心
真
源
︵
覺
海
︶
|
二
正
陳
頌
頌
︵
十
二
︶
|
初
三
業
請
加
︵
文
殊
︶
|
二
文
殊
奉
敕
︵
二
︶
|
初
如
來
特
命
︵
於
是
︶
|
第
三
敕
文
殊
揀
選
智
證
分
︵
二
︶
| |
▲
▼ |
|
首楞嚴經通議略科題辭(附號記) |
|
33 |
次
二
十
六
句
讚
所
入
根
勝
︵
二
︶
|
初
十
句
讚
能
修
人
勝
︵
離
言
︶
|
次
九
偈
顯
勝
︵
二
︶
|
初
偈
半
指
法
︵
我
今
︶
|
初
十
偈
半
指
法
顯
勝
︵
二
︶
|
七
十
二
偈
半
的
指
圓
通
要
妙
︵
二
︶
|
七
見
大
|
六
識
大
|
五
空
大
|
四
風
大
|
三
火
大
|
二
水
大
|
初
地
大
|
次
揀
七
大
︵
七
︶
|
三
六
識
|
▲
▼ |
|
首楞嚴經通議略科題辭(附號記) |
|
34 |
九
七
偈
半
正
示
觀
相
︵
三
︶
|
四
離
言
頓
證
︵
一
根
︶
|
三
妙
悟
絕
言
︵
旋
聞
︶
|
二
聞
非
妙
悟
︵
聞
非
︶
|
初
正
勸
修
︵
將
聞
︶
|
三
八
句
勸
真
修
有
功
︵
四
︶
|
二
四
句
責
多
聞
無
益
︵
汝
聞
︶
|
初
五
句
結
指
定
門
︵
汝
聽
︶
|
八
十
七
句
結
法
勸
修
︵
三
︶
|
次
二
偈
顯
迷
悟
因
依
︵
今
此
︶
|
次
結
餘
根
不
及
︵
縱
令
︶
|
三
八
句
常
勝
︵
音
聲
︶
|
二
八
句
通
勝
︵
目
非
︶
|
初
六
句
圓
勝
︵
我
今
︶
|
初
顯
獨
勝
餘
根
︵
三
︶
|
▲
▼ |
|
首楞嚴經通議略科題辭(附號記) |
|
35 |
![[△@△]](../T01/y11240.bmp )
三
當
機
領
悟
︵
於
是
︶
| |
十
二
五
句
的
受
當
機
︵
堪
以
︶
|
次
五
句
請
加
︵
頂
禮
︶
|
初
十
一
句
報
命
︵
誠
如
︶
|
十
一
四
偈
報
命
請
加
︵
二
︶
|
十
兩
偈
半
例
結
同
證
︵
此
是
︶
|
三
五
句
示
解
結
之
方
︵
大
眾
︶
|
二
二
句
明
觀
淺
深
︵
餘
塵
︶
|
二
法
合
︵
六
根
︶
|
初
喻
明
︵
如
世
︶
|
三
十
三
句
從
空
假
入
中
︵
二
︶
|
二
六
從
空
入
假
︵
淨
極
︶
|
初
四
句
從
假
入
空
︵
見
聞
︶
|
初
正
示
三
觀
涉
入
︵
三
︶
|
▲
▼ |
|
首楞嚴經通議略科題辭(附號記) |
|
36 |
二
問
安
立
道
場
︵
云
何
︶
|
初
問
攝
心
軌
則
︵
欲
攝
︶
|
二
為
推
邪
顯
正
︵
二
︶
|
初
為
邪
道
亂
真
︵
世
尊
︶
|
三
陳
利
他
所
為
︵
二
︶
|
二
陳
利
他
願
廣
︵
常
聞
︶
|
初
自
利
功
圓
︵
整
衣
︶
|
初
當
機
陳
請
︵
三
︶
|
![[□@◇]](../T01/y11370.bmp )
二
示
利
他
妙
圓
事
行
分
︵
二
︶
| |
菩
提
心
止
共
計
一
萬
二
千
六
百
餘
言。
|
自
四
卷
中
尚
留
觀
聽
後
阿
難
起
至
六
卷
中
三
|
從
請
入
華
屋
至
此
通
明
自
利
妙
圓
理
行
竟。
|
![[△@△]](../T01/y11240.bmp )
四
法
會
獲
益
︵
普
會
︶
| |
▲
▼ |
|
首楞嚴經通議略科題辭(附號記) |
|
37 |
三
令
依
教
當
持
︵
汝
教
︶
|
二
顯
不
持
過
誤
︵
汝
修
︶
|
初
通
顯
能
持
利
益
︵
若
諸
︶
| |
︵
四
︶
初
不
婬
戒
︵
六
︶
|
初
令
持
四
根
本
戒
斷
發
業
無
明
|
二
正
示
修
相
︵
五
︶
|
初
略
出
戒
體
︵
阿
難
︶
| |
二
別
示
三
聚
戒
為
成
佛
之
基
分
︵
四
︶
|
初
總
示
三
無
漏
學
為
修
行
之
本
︵
佛
告
︶
|
初
答
攝
心
軌
則
︵
二
︶
|
次
許
說
分
際
︵
二
︶
|
初
讚
許
誡
聽
︵
爾
時
︶
|
二
世
尋
許
說
︵
二
︶
|
▲
▼ |
|
首楞嚴經通議略科題辭(附號記) |
|
38 |
四
顯
持
犯
得
失
︵
是
故
︶
|
三
令
依
教
當
持
︵
汝
教
︶
|
二
顯
不
持
過
誤
︵
汝
修
︶
|
初
通
顯
能
持
利
益
︵
若
諸
︶
|
三
不
偷
戒
︵
六
︶
|
六
以
實
相
印
定
︵
如
我
︶
|
五
以
必
斷
為
真
︵
必
使
︶
|
四
顯
持
犯
得
失
︵
是
故
︶
|
三
令
依
教
當
持
︵
汝
教
︶
|
二
顯
不
持
過
誤
︵
汝
修
︶
|
初
通
顯
能
持
利
益
︵
若
諸
︶
|
二
不
殺
戒
︵
六
︶
|
六
以
實
相
印
定
︵
如
我
︶
|
五
以
必
斷
為
真
︵
必
使
︶
|
四
顯
持
犯
得
失
︵
是
故
︶
|
▲
▼ |
|
首楞嚴經通議略科題辭(附號記) |
|
39 |
二
顯
咒
妙
︵
斯
是
︶
|
初
教
誦
咒
︵
若
有
︶
|
二
明
宿
習
難
除
︵
三
︶
| |
︵
二
︶
初
明
現
行
易
制
︵
汝
問
︶
|
二
令
持
祕
密
神
咒
重
斷
俱
生
習
氣
|
六
以
實
相
印
定
︵
如
我
︶
|
五
以
必
斷
為
真
︵
必
使
︶
|
四
顯
持
犯
得
失
︵
是
故
︶
|
三
令
依
教
當
持
︵
汝
教
︶
|
二
顯
不
持
過
誤
︵
汝
修
︶
|
初
通
顯
能
持
利
益
︵
若
諸
︶
|
四
不
妄
語
戒
︵
六
︶
|
六
以
實
相
印
定
︵
如
我
︶
|
五
以
必
斷
為
真
︵
必
使
︶
|
▲
▼ |
|
首楞嚴經通議略科題辭(附號記) |
|
40 |
四
設
像
法
式
︵
令
其
︶
|
三
供
養
法
式
︵
每
以
︶
|
二
立
壇
法
式
︵
方
圓
︶
|
初
塗
地
法
式
︵
佛
告
︶
|
初
詳
答
︵
十
︶
|
二
世
尊
詳
示
修
治
法
式
︵
二
︶
|
初
當
機
重
請
道
場
軌
則
︵
阿
難
︶
|
二
問
安
立
道
場
︵
二
︶
|
四
感
應
冥
符
︵
我
自
︶
| |
就
︵
求
於
︶
三
刻
期
修
證
︵
如
是
︶
|
︵
戒
成
︶
五
請
佛
冥
加
冀
觀
行
易
|
有
︶
四
令
擇
阿
蘭
若
處
止
絕
外
緣
|
三
令
依
清
淨
戒
師
深
防
邪
誤
︵
若
|
三
顯
咒
力
︵
且
汝
︶
|
▲
▼ |
|
首楞嚴經通議略科題辭(附號記) |
|
41 |
初
當
機
三
業
顯
請
︵
頂
禮
︶
|
![[□@◇]](../T01/y11370.bmp )
三
示
俱
利
妙
嚴
密
行
︵
三
︶
| |
妙
淨
事
行
竟。
|
從
前
問
攝
心
軌
則
安
立
道
場
以
來
至
此
通
示
|
二
結
示
︵
汝
問
︶
|
十
刻
期
取
證
︵
從
三
︶
|
九
使
離
過
絕
非
︵
若
此
︶
|
八
結
顯
功
效
︵
即
於
︶
|
七
感
應
法
式
︵
至
第
︶
|
三
七
一
向
持
咒
︵
第
三
︶
|
二
七
專
心
發
願
︵
第
二
︶
|
初
七
禮
拜
稱
名
︵
於
初
︶
|
六
行
道
法
式
︵
三
︶
|
五
觀
行
法
式
︵
又
取
︶
|
▲
▼ |
|
首楞嚴經通議略科題辭(附號記) |
|
42 |
三
能
令
惡
神
守
護
︵
一
切
︶
|
二
能
遠
毒
害
︵
若
諸
︶
|
初
能
遠
魔
事
︵
若
我
︶
|
初
自
利
行
︵
十
︶
|
初
能
成
萬
行
︵
二
︶
|
二
菩
薩
萬
行
︵
二
︶
|
二
能
為
密
因
︵
十
方
︶
|
初
能
出
生
諸
佛
︵
阿
難
︶
|
初
如
來
密
因
︵
二
︶
|
初
正
行
成
益
︵
二
︶
|
三
廣
顯
密
行
利
益
︵
二
︶
|
三
說
咒
︵
南
無
︶
|
二
眾
仰
︵
大
眾
︶
|
初
現
瑞
︵
爾
時
︶
|
二
如
來
光
相
密
酬
︵
三
︶
|
▲
▼ |
|
首楞嚴經通議略科題辭(附號記) |
|
43 |
已
上
從
請
入
華
屋
以
來
至
此
詳
陳
眾
行
以
示
|
二
菩
薩
守
護
︵
爾
時
︶
|
初
諸
神
守
護
︵
說
是
︶
|
次
保
護
成
益
︵
二
︶
|
二
結
成
真
行
︵
是
故
︶
|
二
能
滅
災
難
︵
若
諸
︶
|
初
能
隨
所
願
︵
復
次
︶
|
二
利
他
行
︵
二
︶
|
十
能
消
積
障
︵
若
有
︶
|
九
能
滅
眾
業
︵
若
造
︶
|
八
能
離
染
行
︵
是
善
︶
|
七
能
成
善
行
︵
此
諸
︶
|
六
能
生
善
處
︵
是
善
︶
|
五
能
離
惡
道
︵
從
第
︶
|
四
能
知
宿
命
︵
當
知
︶
|
▲
▼ |
|
首楞嚴經通議略科題辭(附號記) |
|
44 |
十
二
類
生
因
︵
二
︶
初
總
明
眾
生
世
|
之
相
︵
三
︶
初
約
無
明
熏
真
如
染
法
為
|
二
委
示
一
心
由
染
淨
熏
成
迷
悟
因
果
差
別
|
三
即
妄
明
真
︵
阿
汝
︶
|
二
真
妄
因
依
︵
因
妄
︶
| |
因
分
︵
三
︶
初
直
指
一
心
︵
佛
言
︶
|
初
總
立
一
真
法
界
如
來
藏
性
為
生
死
涅
槃
|
次
正
說
︵
二
︶
|
初
讚
許
︵
爾
時
︶
|
次
世
尊
特
示
迷
悟
因
果
︵
二
︶
|
初
當
機
特
請
修
證
階
差
︵
即
從
︶
|
△
第
三
顯
三
觀
之
用
︵
二
︶
| |
三
觀
之
相
竟。
|
▲
▼ |
|
首楞嚴經通議略科題辭(附號記) |
|
45 |
四
化
生
|
三
溼
生
|
二
胎
生
|
初
卵
生
|
初
示
行
︵
十
二
︶
| |
次
別
示
十
二
類
生
之
果
︵
二
︶
|
初
總
列
十
二
類
生
之
名
︵
乘
此
︶
|
四
示
輪
迴
之
狀
︵
二
︶
|
三
示
熏
變
之
相
︵
是
故
︶
|
二
世
界
顛
倒
︵
阿
云
︶
|
初
眾
生
顛
倒
︵
迷
本
︶
|
二
別
明
二
種
顛
倒
之
因
︵
四
︶
| |
界
之
本
︵
阿
云
︶
|
▲
▼ |
|
首楞嚴經通議略科題辭(附號記) |
|
46 |
次
喻
明
︵
如
淨
︶
|
初
正
明
︵
汝
今
︶
|
二
明
真
依
妄
立
︵
二
︶
| |
︵
三
︶
初
明
染
淨
同
源
︵
如
是
︶
|
二
約
真
如
熏
無
明
成
淨
用
為
五
十
五
因
|
次
結
名
︵
是
名
︶
|
十
二
非
非
無
想
|
十
一
非
非
有
想
|
十
非
無
想
|
九
非
有
想
|
八
無
想
|
七
有
想
|
六
無
色
|
五
有
色
|
▲
▼ |
|
首楞嚴經通議略科題辭(附號記) |
|
47 |
空
如
來
藏
︵
三
︶
初
乾
慧
|
初
由
中
道
妙
觀
攝
假
入
真
證
| |
初
世
間
差
別
因
分
︵
三
︶
|
無
明
為
轉
凡
成
聖
之
因
︵
三
︶
|
次
別
明
圓
依
一
心
三
觀
之
相
漸
斷
|
三
違
現
業
︵
云
何
︶
|
二
刳
正
性
︵
云
何
︶
|
初
除
助
因
︵
云
何
︶
|
二
釋
分
︵
三
︶
| |
︵
名
為
︶
|
妄
歸
真
之
本
︵
二
︶
初
徵
標
|
初
總
明
依
三
漸
次
頓
悟
一
心
為
返
|
三
正
明
因
行
階
差
︵
二
︶
|
▲
▼ |
|
首楞嚴經通議略科題辭(附號記) |
|
48 |
四
世
第
一
地
︵
數
量
︶
|
三
忍
地
︵
心
佛
︶
|
二
頂
地
︵
又
以
︶
| |
初
煖
地
︵
是
善
︶
|
初
遣
差
別
因
相
四
加
行
︵
四
︶
| |
向
︶
二
出
世
間
平
等
因
︵
二
︶
|
中
道
妙
觀
空
假
互
入
證
空
不
空
如
來
藏
︵
十
|
不
空
如
來
藏
︵
十
行
︶
三
由
|
二
由
中
道
妙
觀
帶
真
涉
假
證
|
三
十
住
︵
是
善
︶
|
二
十
信
︵
即
以
︶
| |
地
︵
阿
難
︶
|
▲
▼ |
|
首楞嚴經通議略科題辭(附號記) |
|
49 |
△
四
總
結
三
觀
之
名
︵
二
︶
| |
上
通
顯
三
觀
之
用
竟。
|
次
勸
修
︵
作
是
︶
| |
從
︶
|
上
妙
覺
之
果
分
︵
二
︶
初
正
結
︵
阿
|
三
結
指
觀
行
圓
證
一
心
泯
同
果
海
成
無
|
三
結
果
滿
︵
如
來
︶
|
次
無
功
用
行
︵
慈
陰
︶
|
次
結
因
圓
︵
是
諸
︶
|
初
列
位
次
︵
阿
是
︶
| |
初
有
功
用
行
︵
二
︶
|
二
正
入
平
等
因
相
十
地
︵
二
︶
|
▲
▼ |
|
首楞嚴經通議略科題辭(附號記) |
|
50 |
︵
世
若
︶
四
疑
眾
生
即
是
無
生
如
何
生
|
此
︶
三
疑
妄
性
無
體
妄
業
如
何
受
報
|
二
疑
六
道
為
是
本
有
為
從
妄
習
生
︵
世
|
初
疑
真
本
無
妄
六
道
從
何
而
有
︵
世
若
︶
|
二
正
陳
所
疑
︵
六
︶
|
初
陳
自
益
︵
即
從
︶
|
二
當
機
啟
請
︵
三
︶
|
初
經
家
敘
益
︵
說
是
︶
| |
︵
二
︶
初
精
研
七
趣
示
迷
中
差
別
之
相
︵
三
︶
|
![[□@(?╳)]](../T01/y11369.bmp )
後
從
精
研
七
趣
起
總
科
曲
示
迷
悟
差
別
分
| |
從
前
初
卷
啟
請
至
此
總
科
大
開
修
證
之
門
竟。
|
二
世
尊
具
答
五
目
︵
佛
告
︶
|
初
文
殊
請
問
經
名
︵
爾
時
︶
|
▲
▼ |
|
首楞嚴經通議略科題辭(附號記) |
|
51 |
次
外
分
兼
淨
︵
阿
外
︶
| |
︵
阿
內
︶
|
生
死
之
因
︵
二
︶
初
內
分
純
染
|
因
︵
阿
一
︶
二
約
內
外
情
想
為
染
淨
|
初
約
妄
見
妄
習
立
內
外
分
為
三
界
之
|
初
通
示
七
趣
根
本
︵
三
︶
|
次
開
示
︵
五
︶
|
初
讚
許
︵
佛
告
︶
|
三
世
尊
曲
示
︵
二
︶
| |
︵
惟
垂
︶
|
同
受
報
何
以
各
別
︵
為
復
︶
三
結
請
意
|
地
獄
可
有
定
處
︵
此
諸
︶
六
疑
妄
業
是
|
陷
地
獄
︵
琉
璃
︶
五
疑
世
界
既
無
所
住
|
▲
▼ |
|
首楞嚴經通議略科題辭(附號記) |
|
52 |
三
廣
示
七
趣
輪
迴
因
果
之
相
︵
二
︶
|
二
略
示
報
地
︵
循
告
︶
|
六
地
獄
道
︵
九
情
︶
|
五
鬼
道
︵
七
情
︶
|
四
畜
道
︵
情
多
︶
|
三
三
人
道
︵
情
想
︶
|
二
天
神
仙
道
︵
情
少
︶
|
初
天
道
︵
純
情
︶
| |
初
列
示
其
相
︵
六
︶
|
二
約
情
想
多
寡
細
示
升
沈
相
︵
二
︶
| |
︵
阿
一
︶
|
︵
三
︶
初
總
明
生
死
交
際
之
相
|
三
約
情
想
多
寡
示
七
趣
升
沈
之
相
|
▲
▼ |
|
首楞嚴經通議略科題辭(附號記) |
|
53 |
初
因
能
感
果
|
二
貪
習
︵
四
︶
|
四
行
人
當
避
|
三
諸
佛
所
呵
|
二
舉
果
驗
因
|
初
因
能
感
果
| |
初
婬
習
︵
四
︶
|
初
徵
釋
十
習
因
相
︵
十
︶
| |
二
別
示
其
相
︵
二
︶
|
初
總
標
十
因
六
報
︵
阿
難
︶
|
初
示
地
獄
道
因
果
之
相
︵
五
︶
| |
初
各
示
其
相
︵
七
︶
|
▲
▼ |
|
首楞嚴經通議略科題辭(附號記) |
|
54 |
初
因
能
感
果
|
五
詐
習
︵
四
︶
|
四
行
人
當
避
|
三
諸
佛
所
呵
|
二
舉
果
驗
因
|
初
因
能
感
果
|
四
瞋
習
︵
四
︶
|
四
行
人
當
避
|
三
諸
佛
所
呵
|
二
舉
果
驗
因
|
初
因
能
感
果
|
三
慢
習
︵
四
︶
|
四
行
人
當
避
|
三
諸
佛
所
呵
|
二
舉
果
驗
因
|
▲
▼ |
|
首楞嚴經通議略科題辭(附號記) |
|
55 |
初
因
能
感
果
|
八
見
習
︵
四
︶
|
四
行
人
當
避
|
三
諸
佛
所
呵
|
二
舉
果
驗
因
|
初
因
能
感
果
|
七
怨
習
︵
四
︶
|
四
行
人
當
避
|
三
諸
佛
所
呵
|
二
舉
果
驗
因
|
初
因
能
感
果
|
六
誑
習
︵
四
︶
|
四
行
人
當
避
|
三
諸
佛
所
呵
|
二
舉
果
驗
因
|
▲
▼ |
|
首楞嚴經通議略科題辭(附號記) |
|
56 |
初
標
六
報
總
相
︵
云
|
次
釋
六
交
報
相
︵
二
︶
|
四
行
人
當
避
|
三
諸
佛
所
呵
|
二
舉
果
驗
因
|
初
因
能
感
果
|
十
訟
習
︵
四
︶
|
四
行
人
當
避
|
三
諸
佛
所
呵
|
二
舉
果
驗
因
|
初
因
能
感
果
|
九
枉
習
︵
四
︶
|
四
行
人
當
避
|
三
諸
佛
所
呵
|
二
舉
果
驗
因
|
▲
▼ |
|
首楞嚴經通議略科題辭(附號記) |
|
57 |
報
︵
一
者
︶
|
︵
三
︶
初
現
|
初
當
根
招
報
| |
二
聞
報
︵
二
︶
|
二
六
根
交
報
︵
如
是
︶
|
三
後
報
︵
發
明
︶
|
二
生
報
︵
亡
者
︶
|
報
︵
一
者
︶
|
︵
三
︶
初
現
|
初
當
根
招
報
| |
︵
二
︶
|
︵
六
︶
初
見
報
|
何
︶
次
釋
六
報
別
相
|
▲
▼ |
|
首楞嚴經通議略科題辭(附號記) |
|
58 |
︵
三
︶
初
現
|
初
當
根
招
報
| |
四
味
報
︵
二
︶
|
二
六
根
交
報
︵
如
是
︶
|
三
後
報
︵
發
明
︶
|
二
生
報
︵
亡
者
︶
|
報
︵
一
者
︶
|
︵
三
︶
初
現
|
初
當
根
招
報
| |
三
嗅
報
︵
二
︶
|
二
六
根
交
報
︵
如
是
︶
|
三
後
報
︵
發
明
︶
|
二
生
報
︵
亡
者
︶
|
▲
▼ |
|
首楞嚴經通議略科題辭(附號記) |
|
59 |
初
當
根
招
報
| |
六
思
報
︵
二
︶
|
二
六
根
交
報
︵
如
是
︶
|
三
後
報
︵
發
明
︶
|
二
生
報
︵
亡
者
︶
|
報
︵
一
者
︶
|
︵
三
︶
初
現
|
初
當
根
招
報
| |
五
觸
報
︵
二
︶
|
二
六
根
交
報
︵
如
是
︶
|
三
後
報
︵
發
明
︶
|
二
生
報
︵
亡
者
︶
|
報
︵
一
者
︶
|
▲
▼ |
|
首楞嚴經通議略科題辭(附號記) |
|
60 |
五
結
答
略
問
︵
由
是
︶
|
三
六
根
獨
造
︵
見
見
︶
|
二
三
業
不
兼
︵
三
業
︶
|
初
三
業
兼
造
︵
身
口
︶
|
三
三
業
分
造
︵
三
︶
|
二
六
根
各
造
︵
六
根
︶
|
初
六
根
同
造
︵
若
諸
︶
|
四
校
量
輕
重
︵
三
︶
| |
三
結
示
所
由
︵
阿
是
︶
|
二
六
根
交
報
︵
如
是
︶
|
三
後
報
︵
發
明
︶
|
二
生
報
︵
亡
者
︶
|
報
︵
一
者
︶
|
︵
三
︶
初
現
|
▲
▼ |
|
首楞嚴經通議略科題辭(附號記) |
|
61 |
十
訟
習
︵
貪
黨
︶
|
九
枉
習
︵
貪
成
︶
|
八
見
習
︵
貪
明
︶
|
七
誑
習
︵
貪
罔
︶
|
六
慢
習
︵
貪
傲
︶
|
五
瞋
習
︵
貪
憶
︶
|
四
怨
習
︵
貪
恨
︶
|
三
詐
習
︵
貪
惑
︶
|
二
婬
習
︵
貪
色
︶
|
初
貪
習
︵
若
於
︶
| |
二
別
示
因
果
別
相
︵
十
︶
|
初
標
示
因
果
總
相
︵
復
次
︶
|
二
示
鬼
道
因
果
之
相
︵
三
︶
| |
▲
▼ |
|
首楞嚴經通議略科題辭(附號記) |
|
62 |
七
誑
習
︵
綿
幽
︶
|
六
慢
習
︵
受
氣
︶
|
五
瞋
習
︵
衰
厲
︶
|
四
怨
習
︵
蟲
蠱
︶
|
三
詐
習
︵
畜
魅
︶
|
二
婬
習
︵
風
魃
︶
|
初
貪
習
︵
物
怪
︶
| |
相
︵
十
︶
|
︵
復
次
︶
二
列
示
因
果
別
|
︵
三
︶
初
標
示
因
果
總
相
|
等
︶
三
示
畜
生
道
因
果
之
相
|
二
結
答
有
無
所
以
︵
此
|
初
結
升
墜
因
由
︵
阿
是
︶
|
三
結
示
因
由
︵
二
︶
|
▲
▼ |
|
首楞嚴經通議略科題辭(附號記) |
|
63 |
|
二
列
示
因
果
別
相
︵
十
︶
|
二
示
輪
迴
不
已
︵
阿
當
︶
|
初
示
因
果
酬
償
︵
復
次
︶
|
初
標
示
因
果
總
相
︵
二
︶
|
四
示
人
道
因
果
之
相
︵
三
︶
| |
︵
如
汝
︶
|
︵
此
等
︶
三
牒
示
問
意
|
是
︶
二
結
答
有
無
所
以
|
初
結
示
輪
迴
因
由
︵
阿
|
三
結
示
因
由
︵
三
︶
|
十
訟
習
︵
依
人
︶
|
九
枉
習
︵
明
靈
︶
|
八
見
習
︵
和
精
︶
|
▲
▼ |
|
首楞嚴經通議略科題辭(附號記) |
|
64 |
二
列
示
因
果
別
相
︵
十
︶
|
初
標
示
因
果
總
相
︵
阿
復
︶
| |
五
示
仙
道
因
果
之
相
︵
三
︶
|
三
結
示
輪
迴
之
相
︵
阿
是
︶
|
十
訟
習
︵
彼
諸
︶
|
九
枉
習
︵
彼
休
︶
|
八
見
習
︵
彼
應
︶
|
七
誑
習
︵
彼
服
︶
|
六
慢
習
︵
彼
食
︶
|
五
瞋
習
︵
彼
蛔
︶
|
四
怨
習
︵
彼
毒
︶
|
三
詐
習
︵
彼
狐
︶
|
二
婬
習
︵
彼
答
︶
|
初
貪
習
︵
汝
今
︶
|
▲
▼ |
|
首楞嚴經通議略科題辭(附號記) |
|
65 |
六
示
天
道
因
果
之
相
︵
二
︶
|
次
示
輪
迴
根
本
︵
斯
亦
︶
|
初
揀
不
解
真
修
︵
阿
是
︶
|
三
結
示
輪
迴
之
相
︵
二
︶
|
十
絕
行
仙
︵
堅
變
︶
|
九
精
行
仙
︵
堅
交
︶
|
八
照
行
仙
︵
堅
思
︶
|
七
道
行
仙
︵
堅
咒
︶
|
六
通
行
仙
︵
堅
精
︶
|
五
天
行
仙
︵
堅
津
︶
|
四
空
行
仙
︵
堅
動
︶
|
三
游
行
仙
︵
豎
金
︶
|
二
飛
行
仙
︵
堅
草
︶
|
初
地
行
仙
︵
阿
彼
︶
| |
▲
▼ |
|
首楞嚴經通議略科題辭(附號記) |
|
66 |
二
色
界
四
禪
天
︵
二
︶
|
二
總
結
當
界
得
名
︵
阿
如
︶
|
六
他
化
天
︵
無
世
︶
|
五
化
樂
天
︵
我
無
︶
|
四
兜
率
天
︵
一
切
︶
|
夜
摩
天
︵
逢
欲
︶
|
利
天
︵
於
己
︶
三
|
王
︵
阿
諸
︶
二
忉
|
相
︵
六
︶
初
四
天
|
初
列
示
器
界
因
果
之
| |
︵
二
︶
|
︵
三
︶
初
欲
界
六
天
|
初
通
示
三
界
因
果
之
相
| |
▲
▼ |
|
首楞嚴經通議略科題辭(附號記) |
|
67 |
三
光
音
天
︵
吸
持
︶
|
二
無
量
光
天
︵
光
光
︶
|
初
少
光
天
︵
阿
其
︶
|
列
示
其
相
︵
三
︶
|
三
天
︵
二
︶
初
|
︵
阿
此
︶
二
二
禪
|
二
結
示
當
天
得
名
|
三
大
梵
天
︵
身
心
︶
|
二
梵
輔
天
︵
欲
習
︶
|
初
梵
眾
天
︵
阿
世
︶
|
列
示
其
相
︵
三
︶
|
三
天
︵
二
︶
初
|
相
︵
四
︶
初
初
禪
|
初
列
示
當
界
因
果
之
| |
▲
▼ |
|
首楞嚴經通議略科題辭(附號記) |
|
68 |
初
凡
夫
天
︵
三
︶
|
︵
二
︶
|
初
列
相
|
初
當
界
凡
夫
四
天
︵
二
︶
|
初
列
示
當
界
因
果
之
相
︵
二
︶
|
禪
九
天
︵
二
︶
|
名
︵
阿
此
︶
四
四
|
二
結
示
當
天
得
|
三
遍
淨
天
︵
世
界
︶
|
二
無
量
淨
天
︵
淨
空
︶
|
初
少
淨
天
︵
阿
如
︶
|
初
列
示
其
相
︵
三
︶
|
禪
三
天
︵
二
︶
|
名
︵
此
三
︶
三
三
|
次
結
示
當
天
得
|
▲
▼ |
|
首楞嚴經通議略科題辭(附號記) |
|
69 |
四
善
現
|
三
善
見
天
︵
十
方
︶
|
二
無
熱
天
︵
機
括
︶
|
初
無
煩
天
︵
阿
若
︶
|
︵
五
︶
|
二
列
示
因
果
別
相
|
初
總
標
因
果
總
相
︵
阿
此
︶
|
同
居
五
天
︵
三
︶
|
此
︶
次
凡
聖
|
次
結
名
︵
阿
|
次
無
想
外
道
一
天
︵
若
此
︶
|
三
廣
果
天
︵
阿
難
︶
|
心
︶
|
二
福
愛
天
︵
捨
|
初
福
生
天
︵
阿
復
︶
|
▲
▼ |
|
首楞嚴經通議略科題辭(附號記) |
|
70 |
正
示
界
內
因
果
︵
四
︶
|
果
︵
復
次
︶
二
|
初
寄
顯
界
外
因
| |
列
示
︵
二
︶
|
果
之
相
︵
二
︶
初
|
初
總
示
當
界
聖
凡
因
| |
色
界
四
天
︵
二
︶
|
界
得
名
︵
阿
是
︶
三
無
|
︵
阿
是
︶
次
結
示
當
|
次
總
結
當
界
得
名
|
三
結
歎
勝
能
︵
阿
此
︶
|
五
色
究
竟
天
︵
究
竟
︶
|
天
︵
精
見
︶
|
▲
▼ |
|
首楞嚴經通議略科題辭(附號記) |
|
71 |
三
界
之
因
︵
此
皆
︶
七
示
修
|
界
得
名
︵
阿
此
︶
次
總
結
|
︵
彼
之
︶
二
別
結
當
|
四
結
屬
寄
位
菩
薩
|
三
結
屬
實
報
凡
夫
︵
阿
是
︶
|
結
屬
界
內
外
道
︵
若
復
︶
|
人
︵
此
等
︶
二
|
初
結
屬
界
外
聖
| |
︵
二
︶
|
︵
識
性
︶
次
結
屬
|
四
非
非
想
處
|
三
無
所
有
處
︵
空
色
︶
|
二
識
處
︵
諸
礙
︶
|
初
空
處
︵
若
在
︶
|
▲
▼ |
|
首楞嚴經通議略科題辭(附號記) |
|
72 |
四
誡
勗
真
修
︵
汝
勗
︶
|
三
結
答
問
意
︵
阿
不
︶
|
二
悟
後
元
空
︵
若
得
︶
|
初
迷
時
妄
有
︵
阿
此
︶
|
二
結
示
迷
悟
因
依
︵
二
︶
| |
次
總
結
虛
妄
︵
阿
如
︶
|
四
溼
生
畜
趣
攝
︵
阿
別
︶
|
三
化
生
天
趣
攝
︵
有
阿
︶
|
二
胎
生
人
趣
攝
︵
若
於
︶
|
初
卵
生
鬼
趣
攝
︵
若
於
︶
|
二
辯
相
︵
四
︶
| |
標
名
︵
復
次
︶
|
羅
道
因
果
之
相
︵
四
︶
初
|
▲
▼ |
|
首楞嚴經通議略科題辭(附號記) |
|
73 |
初
當
陰
未
破
︵
各
有
︶
|
初
色
陰
︵
三
︶
|
七
正
陳
魔
事
︵
五
︶
|
六
示
迷
則
邪
勝
︵
若
不
︶
|
五
示
悟
則
勝
邪
︵
然
彼
︶
|
四
示
動
魔
之
由
︵
汝
等
︶
|
三
示
迷
悟
之
本
︵
佛
告
︶
|
二
略
示
魔
事
因
緣
︵
汝
等
︶
|
初
世
尊
無
問
自
說
︵
即
時
︶
|
初
示
五
陰
魔
事
︵
十
二
︶
|
△
二
詳
辨
陰
魔
曲
示
悟
中
差
別
︵
二
︶
| |
已
上
曲
示
迷
中
差
別
之
相
竟。
|
二
詳
辯
陰
魔
示
悟
中
差
別
之
相
△
|
五
結
指
正
說
︵
作
是
︶
|
▲
▼ |
|
首楞嚴經通議略科題辭(附號記) |
|
74 |
五
識
陰
︵
三
︶
|
三
誡
勗
深
防
|
二
示
定
境
差
別
︵
十
段
︶
|
初
當
陰
未
破
︵
各
有
︶
|
四
行
陰
︵
三
︶
|
三
誡
勗
深
防
|
二
示
定
境
差
別
︵
十
段
︶
|
初
當
陰
未
破
︵
各
有
︶
|
三
想
陰
︵
三
︶
|
三
誡
勗
深
防
|
二
示
定
境
差
別
︵
十
段
︶
|
初
當
陰
未
破
︵
各
有
︶
|
二
受
陰
︵
三
︶
|
三
誡
勗
深
防
|
二
示
定
境
差
別
︵
十
段
︶
|
▲
▼ |
|
首楞嚴經通議略科題辭(附號記) |
|
75 |
初
色
陰
︵
汝
體
︶
|
初
列
︵
五
︶
|
二
別
示
五
陰
本
因
︵
二
︶
|
初
總
示
妄
元
︵
佛
告
︶
|
二
世
尊
委
示
︵
五
︶
|
初
當
機
請
問
︵
阿
難
︶
|
二
示
五
陰
妄
想
︵
二
︶
|
十
二
重
示
密
修
︵
若
諸
︶
|
十
一
先
佛
授
受
︵
此
是
︶
|
十
陰
盡
功
圓
︵
識
陰
︶
|
九
諸
佛
同
證
︵
如
是
︶
|
八
敕
令
弘
宣
︵
汝
等
︶
|
三
誡
勗
深
防
|
二
示
定
境
差
別
︵
十
段
︶
|
初
當
陰
未
破
︵
各
有
︶
|
▲
▼ |
|
首楞嚴經通議略科題辭(附號記) |
|
76 |
四
都
結
法
會
︵
佛
說
︶
|
三
總
顯
勝
益
︵
佛
告
︶
|
二
獲
福
殊
勝
︵
阿
答
︶
|
初
校
量
功
德
︵
阿
若
︶
|
○
第
三
流
通
分
︵
四
︶
| |
已
上
通
開
正
宗
分
竟。
|
五
結
勸
修
持
︵
汝
應
︶
|
四
示
迷
悟
頓
漸
︵
此
五
︶
|
三
示
陰
界
邊
際
︵
汝
今
︶
|
次
結
︵
阿
是
︶
|
五
識
陰
︵
又
汝
︶
|
四
行
陰
︵
化
理
︶
|
三
想
陰
︵
由
汝
︶
|
二
受
陰
︵
即
此
︶
|
▲
▼ |
|
首楞嚴經通議略科題辭(附號記) |
|
77 |
|
|
|
|
|
|
|
|
|
|
|
|
首
楞
嚴
經
通
議
提
綱
略
科
| |
上
流
通
分
竟。
|
▲ |
|
首楞嚴經通議略科題辭(附號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