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1 |
示
以
衣
珠,
借
一
以
破
三,
攝
末
歸
本
者
也。
|
義
也。
暨
夫
天
雨
四
花,
地
現
六
動,
解
其
髻
寶
|
為
本,
根
其
義
也;
三
轉
之
法
謂
之
為
末,
枝
其
|
揆。
是
故
歷
代
英
聖
仰
而
寶
之。
八
會
之
經
謂
之
|
戒
咒
術,
厥
趣
萬
途,
而
滅
惑
利
生,
其
歸
一
|
服,
濟
鹿
馳
羊,
謂
之
小
學,
言
權
旨
也。
至
於
禪
|
乘
圓
宗
十
地,
謂
之
大
法,
言
真
筌
也。
化
城
垢
|
寶
以
黜
群
邪
之
典,
由
是
佛
教
行
焉。
方
等
一
|
恭
惟,
釋
迦
氏
之
臨
忍
土
也,
始
演
八
正、
啟
三
|
仰
上
沙
門
釋
彥
悰
述
|
垂
拱
四
年
三
月
十
五
日,
| |
大
唐
大
慈
恩
寺
三
藏
法
師
傳
序
|
| |
▼ |
|
|
|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卷第一 |
| |
|
2 |
其
是
非。
況
去
聖
既
遙,
來
教
多
闕,
殊
途
競
軫,
|
者
或
迷
其
性
相;
唯
恍
唯
忽,
言
談
者
有
昧
|
鬘
之
奧
譯
粹
於
區
中。
然
至
![[(厂-一)*臣*責]](../T01/y3621.bmp )
至
神,
思
慮
|
厥
後
易
首
抽
腸
之
賓
播
美
於
天
外,
篆
葉
結
|
考
日
光
而
求
佛,
騰、
蘭
應
請,
策
練
影
以
通
經。
|
訓
將
來,
歸
向
之
徒,
並
遵
其
義。
及
王、
秦
奉
使,
|
以
因
修,
明
之
以
果
證,
足
以
貽
範
當
代,
軌
|
舍
以
之
為
論,
剖
析
空、
有,
顯
別
斷、
常,
示
之
|
墨
以
立
定
門,
即
貫
華
而
開
律
部,
據
優
波
提
|
蒼
生
莫
救,
故
召
諸
聖
眾,
集
結
微
言。
考
繩
|
迦
葉,
屬
五
棺
已
掩,
千
![[疊*毛]](../T01/y38.bmp )
將
焚,
痛
天
人
眼
滅,
|
潤,
堅
林
晦
影,
邃
旨
沖
宗,
於
焉
殆
絕。
我
先
昆
|
十
九
年
應
物
逗
機
適
時
之
教
也。
逮
提
河
輟
|
藏,
如
瓶
瀉
水,
置
之
異
器,
即
謂
釋
尊
一
代
四
|
付
法
藏
傳
曰:
聖
者
阿
難
能
誦
持
如
來
所
有
法
|
▲
▼ |
|
|
|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卷第一 |
| |
|
3 |
五
十
六
部,
並
載
以
巨
象,
并
諸
郵
駿,
蒙
霜
|
國
所
獲
大、
小
二
乘
三
藏
梵
本
等,
總
有
六
百
|
首,
勝
侶
摩
肩,
萬
古
風
猷,
一
人
而
已。
法
師
於
彼
|
豪,
偃
異
學
之
高
輶,
拔
同
師
之
巨
幟。
名
王
拜
|
聞
百
三
十
國,
揚
我
皇
之
盛
烈,
振
彼
后
之
權
|
訪
遺
編
於
蠹
簡。
春
秋
寒
暑
一
十
七
年,
耳
目
見
|
柰
苑。
鷲
山
猴
沼,
仰
勝
跡
以
瞻
奇;
鹿
野
仙
城,
|
嶮
若
夷,
輕
萬
死
以
涉
蔥
河,
重
一
言
而
之
|
五
天
竺
內
想
具
百
篇
之
義。
遂
發
憤
忘
食,
履
|
疑,
豕
亥
斯
惑。
竊
惟
音
樂
樹
下
必
存
金
石
之
響,
|
賢
之
得
本
行
本,
魚
魯
致
乖;
痛
先
匠
之
聞
疑
傳
|
翰,
翔
集
二
空,
異
縣
他
山,
載
馳
千
里。
每
慨
古
|
海
無
出
要
之
津,
覺
地
有
栖
神
之
宅,
故
削
髮
矯
|
生
之
應,
佩
觿
登
歲,
心
符
妙
德
之
誠。
以
愛
|
別
路
揚
鑣
而
已
哉。
法
師
懸
弭
誕
辰,
室
表
空
|
▲
▼ |
|
|
|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卷第一 |
| |
|
4 |
地
府,
代
莫
得
聞。
爾
後
役
思
纏
痾,
氣
懸
鍾
漏,
|
貽
終
古。
乃
削
![[葶-丁+呆]](../T01/y136.bmp )
云
畢,
慮
遺
諸
美,
遂
藏
之
|
形
儀,
鑽
之
仰
之,
彌
堅
彌
遠,
因
修
撰
其
事,
以
|
火,
無
所
屈
撓。
睹
三
藏
之
學
行,
矚
三
藏
之
|
思
泉
涌。
加
以
直
詞
正
色,
不
憚
威
嚴,
赴
水
蹈
|
毅
之
子,
博
考
儒
釋,
雅
善
篇
章,
妙
辯
雲
飛,
溢
|
立
俗
姓
趙,
豳
國
公
劉
人,
隋
起
居
郎
司
隸
從
事
|
傳
也。
傳
本
五
卷,
魏
國
西
寺
前
沙
門
慧
立
所
述。
|
歸
真,
同
薪
盡
而
火
滅,
若
斯
之
類
則
備
乎
茲
|
捐
親
入
道,
遊
踐
遠
邇,
中
外
讚
揚,
示
息
化
以
|
宣
譯,
人
百
敬
奉,
難
以
具
言。
至
如
氏
族
簪
纓,
|
及
謁
見
天
子,
勞
問
慇
懃,
爰
命
有
司,
![[瞿-隹+空]](../T01/y3624.bmp )
令
|
迎
之,
闐
城
溢
郭,
鏘
鏘
濟
濟,
亦
一
期
之
盛
也。
|
利
涉。
粵
以
貞
觀
十
有
九
祀
達
于
上
京,
道
俗
|
犯
雪,
自
天
祐
以
元
亨,
陽
苦
陰
淫,
假
皇
威
而
|
▲
▼ |
|
|
|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卷第一 |
| |
|
5 |
起
載
誕
於
緱
氏
終
西
屆
于
高
昌
|
沙
門
慧
立
本
譯
彥
悰
箋
| |
大
慈
恩
寺
三
藏
法
師
傳
卷
第
一
| |
|
或
嗤
焉。
|
琳
璆,
錯
綜
本
文,
箋
為
十
卷,
庶
後
之
覽
者
無
|
汍
瀾
腷
臆,
方
乃
參
犬
羊
以
虎
豹,
糅
瓦
石
以
|
為
辭
讓?
余
再
懷
慚
退,
沈
吟
久
之,
執
紙
操
翰,
|
謂
余
曰:
佛
法
之
事
豈
預
俗
徒,
況
乃
當
仁
苦
|
迫
余
以
次
之。
余
撫
己
缺
然,
拒
而
不
應。
因
又
|
他
所,
累
載
搜
購,
近
乃
獲
全。
因
命
余
以
序
之,
|
等
哀
慟
荒
鯁,
悲
不
自
勝,
而
此
傳
流
離
分
散
|
乃
顧
命
門
徒,
掘
以
啟
之,
將
出
而
卒。
門
人
|
▲
▼ |
|
|
|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卷第一 |
| |
|
6 |
奧,
而
愛
古
尚
賢,
非
雅
正
之
籍
不
觀,
非
|
此
公
之
揚
焉
也。
其
早
慧
如
此。
自
後
備
通
經
|
父
甚
悅,
知
其
必
成。
召
宗
人
語
之,
皆
賀
曰:
|
子
聞
師
命
避
席,
玄
奘
今
奉
慈
訓,
豈
宜
安
坐?
|
至
曾
子
避
席,
忽
整
襟
而
起。
問
其
故,
對
曰:
曾
|
悟
不
群。
年
八
歲,
父
坐
於
几
側
口
授
孝
經,
|
有
四
男,
法
師
即
第
四
子
也。
幼
而
珪
璋
特
達,
聰
|
孝
廉
及
司
隸
辟
命,
並
辭
疾
不
就,
識
者
嘉
焉。
|
進,
加
屬
隋
政
衰
微,
遂
潛
心
墳
典。
州
郡
頻
貢
|
者
之
容,
時
人
方
之
郭
有
道。
性
恬
簡,
無
務
榮
|
通
經
術,
形
長
八
尺,
美
眉
明
目,
褒
衣
博
帶,
好
儒
|
因
家,
又
為
緱
氏
人
也。
父
慧,
英
潔
有
雅
操,
早
|
學
優
仕
齊,
任
國
子
博
士,
食
邑
周
南,
子
孫
|
仲
弓
之
後。
曾
祖
欽,
後
魏
上
黨
太
守。
祖
康,
以
|
法
師
諱
玄
奘,
俗
姓
陳,
陳
留
人
也。
漢
太
丘
長
|
▲
▼ |
|
|
|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卷第一 |
| |
|
7 |
果
與
諸
公
不
見
其
翔
翥
雲
霄,
灑
演
甘
露
|
風
骨
難
得。
若
度
此
子,
必
為
釋
門
偉
器,
但
恐
|
器
貌,
故
特
而
取
之。
因
謂
官
僚
曰:
誦
業
易
成,
|
紹
如
來,
近
光
遺
法。
果
深
嘉
其
志,
又
賢
其
|
比
預。
又
問:
出
家
意
何
所
為?
答:
意
欲
遠
|
問:
求
度
耶?
答
曰:
然。
但
以
習
近
業
微,
不
蒙
|
鑒,
見
而
奇
之,
問
曰:
子
為
誰
家?
答
以
氏
族。
又
|
公
門
之
側。
時
使
人
大
理
卿
鄭
善
果
有
知
士
之
|
優
者
數
百,
法
師
以
幼
少
不
預
取
限,
立
於
|
經
業。
俄
而
有
敕
於
洛
陽
度
二
七
僧,
時
業
|
寺。
察
法
師
堪
傳
法
教,
因
將
詣
道
場,
誦
習
|
清
淳
謹。
其
第
二
兄
長
捷
先
出
家,
住
東
都
淨
土
|
巷,
士
女
雲
萃,
其
未
嘗
出
也。
又
少
知
色
養,
溫
|
之
門;
雖
鐘
鼓
嘈
囋
於
通
衢,
百
戲
叫
歌
於
閭
|
聖
哲
之
風
不
習;
不
交
童
幼
之
黨,
無
涉
闤
闠
|
▲
▼ |
|
|
|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卷第一 |
| |
|
8 |
投
也。
兄
從
之,
即
共
俱
來,
時
武
德
元
年
矣。
是
時
|
已
據
有
長
安,
天
下
依
歸
如
適
父
母,
願
與
兄
|
豈
可
守
而
死
也!
余
聞
唐
帝
驅
晉
陽
之
眾,
|
通,
乃
啟
兄
曰:
此
雖
父
母
之
邑,
而
喪
亂
若
茲,
|
內,
未
之
有
也。
法
師
雖
居
童
幼,
而
情
達
變
|
逆
之
釁,
劉、
石
亂
華
之
災,
刳
剒
生
靈,
芟
夷
海
|
喪,
法
眾
銷
亡,
白
骨
交
衢,
煙
火
斷
絕。
雖
王、
董
僣
|
城
為
桀、
跖
之
窠,
河、
洛
為
豺
狼
之
穴。
衣
冠
殄
|
矣。
時
年
十
三
也。
其
後
隋
氏
失
御,
天
下
沸
騰。
帝
|
述,
抑
揚
剖
暢,
備
盡
師
宗。
美
問
芳
聲,
從
茲
發
|
覽
之
後,
無
復
所
遺。
眾
咸
驚
異,
乃
令
昇
座
覆
|
學
嚴
法
師
攝
大
乘
論,
愛
好
逾
劇。
一
聞
將
盡,
再
|
景
法
師
講
涅
槃
經,
執
卷
伏
膺,
遂
忘
寢
食。
又
|
為
不
虛
也。
既
得
出
家
與
兄
同
止,
時
寺
有
|
耳。
又
名
家
不
可
失。
以
今
觀
之,
則
鄭
卿
之
言
|
▲
▼ |
|
|
|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卷第一 |
| |
|
9 |
理
智
宏
才
皆
出
其
右,
吳、
蜀、
荊、
楚
無
不
知
聞,
|
四
方
僧
投
之
者
眾,
講
座
之
下
常
數
百
人。
法
師
|
間,
究
通
諸
部。
時
天
下
饑
亂,
唯
蜀
中
豐
靜,
故
|
震
法
師
迦
延,
敬
惜
寸
陰,
勵
精
無
怠,
二
三
年
|
既
萃,
大
建
法
筵,
於
是
更
聽
基、
暹
攝
論、
毘
曇
及
|
停
月
餘,
從
之
受
學,
仍
相
與
進
向
成
都。
諸
德
|
遂
逢
空、
景
二
法
師,
皆
道
場
之
大
德,
相
見
悲
喜。
|
受
業
焉。
兄
從
之。
又
與
經
子
午
谷
入
漢
川,
|
師
乃
啟
兄
曰:
此
無
法
事,
不
可
虛
度,
願
遊
蜀
|
料
停
絕,
多
遊
綿、
蜀,
知
法
之
眾
又
盛
於
彼。
法
|
法
將
如
林,
景、
脫、
基、
暹
為
其
稱
首。
末
年
國
亂,
供
|
天
下
名
僧
居
焉。
其
徵
來
者,
皆
一
藝
之
士,
是
故
|
師
深
以
慨
然。
初,
煬
帝
於
東
都
建
四
道
場,
召
|
釋
之
道
有
所
未
遑,
以
故
京
城
未
有
講
席,
法
|
國
基
草
創,
兵
甲
尚
興,
孫、
吳
之
術
斯
為
急
務,
孔、
|
▲
▼ |
|
|
|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卷第一 |
| |
|
10 |
又
為
兄
所
留,
不
能
遂
意,
乃
私
與
商
人
結
|
研
綜
既
窮,
更
思
入
京
詢
問
殊
旨。
條
式
有
礙,
|
學
律,
五
篇
七
聚
之
宗,
一
遍
斯
得。
益
部
經
論
|
二
十,
即
以
武
德
五
年
於
成
都
受
具,
坐
夏
|
聲
雅
質,
雖
廬
山
兄
弟
無
得
加
焉。
法
師
年
滿
|
固
兄
所
不
能
逮。
然
昆
季
二
人
懿
業
清
規,
芳
|
俗,
涉
風
波
而
意
靡
倦,
對
萬
乘
而
節
逾
高
者,
|
為
志,
繼
聖
達
而
為
心,
匡
振
頹
網,
包
挫
殊
|
秀,
不
雜
埃
塵,
遊
八
,
窮
玄
理,
廓
宇
宙
以
|
藉
風
流,
接
物
誘
凡,
無
愧
於
弟。
若
其
亭
亭
獨
|
所
慕,
總
管
酇
公
特
所
欽
重。
至
於
屬
詞
談
吐,
蘊
|
乘
論、
阿
毘
曇,
兼
通
書、
傳,
尤
善
老、
莊,
為
蜀
人
|
傑,
有
類
於
父。
好
內、
外
學,
凡
講
涅
槃
經、
攝
大
|
兄
因
住
成
都
空
慧
寺,
亦
風
神
朗
俊,
體
狀
魁
|
其
想
望
風
徽,
亦
猶
古
人
之
欽
李、
郭
矣。
法
師
|
▲
▼ |
|
|
|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卷第一 |
| |
|
11 |
至,
獨
悟
於
幽
奧
者,
固
非
一
義
焉。
時
長
安
|
出
也。
至
於
鉤
深
致
遠,
開
微
發
伏,
眾
所
不
|
盡
其
旨,
經
目
而
記
於
心,
雖
宿
學
耆
年
不
能
|
止
大
覺
寺,
就
岳
法
師
學
俱
舍
論。
皆
一
遍
而
|
到
趙
州,
謁
深
法
師
學
成
實
論。
又
入
長
安,
|
求
先
德。
至
相
州,
造
休
法
師,
質
問
疑
礙。
又
|
極,
嚫
施
如
山,
一
無
所
取。
罷
講
後,
復
北
遊,
詢
|
服。
其
中
有
深
悟
者,
悲
不
自
勝。
王
亦
稱
嘆
無
|
發,
關
並
峰
起,
法
師
酬
對
解
釋,
靡
不
詞
窮
意
|
及
道
俗
一
藝
之
士,
咸
集
榮
觀。
於
是
徵
詰
雲
|
至,
甚
歡,
躬
身
禮
謁。
發
題
之
日,
王
率
群
僚
|
漢
陽
王
以
盛
德
懿
親,
作
鎮
於
彼。
聞
法
師
|
師
為
講
攝
論、
毘
曇,
自
夏
及
冬,
各
得
三
遍。
時
|
之
道
俗
承
風
斯
久,
既
屬
來
儀,
咸
請
敷
說。
法
|
侶,
汎
舟
三
峽,
沿
江
而
遁。
到
荊
州
天
皇
寺,
彼
|
▲
▼ |
|
|
|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卷第一 |
| |
|
12 |
是
結
侶
陳
表。
有
![[瞿-隹+空]](../T01/y3624.bmp )
不
許。
諸
人
咸
退,
唯
法
師
|
高
跡
無
追,
清
風
絕
後?
大
丈
夫
會
當
繼
之。
於
|
嚴
亦
一
時
之
士,
皆
能
求
法
導
利
群
生,
豈
使
|
眾
疑,
即
今
之
瑜
伽
師
地
論
也。
又
言:
昔
法
顯、
智
|
誓
遊
西
方
以
問
所
惑,
并
取
十
七
地
論
以
釋
|
塗,
驗
之
聖
典,
亦
隱
顯
有
異,
莫
知
適
從,
乃
|
遍
謁
眾
師,
備
餐
其
說,
詳
考
其
理,
各
擅
宗
|
不
見
也。
自
是
學
徒
改
觀,
譽
滿
京
邑。
法
師
既
|
之
駒,
再
明
慧
日
當
在
爾
躬,
恨
吾
輩
老
朽
恐
|
德
並
深
嗟
賞,
謂
法
師
曰:
汝
可
謂
釋
門
千
里
|
安,
又
隨
詢
採,
然
其
所
有
深
致,
亦
一
拾
斯
盡。
二
|
講
攝
大
乘
論。
法
師
既
曾
有
功
吳、
蜀,
自
到
長
|
負
笈
之
侶
從
之
若
雲,
雖
含
綜
眾
經,
而
偏
|
上
京
法
匠,
緇
素
所
歸,
道
振
神
州,
聲
馳
海
外,
|
有
常、
辯
二
大
德,
解
究
二
乘,
行
窮
三
學,
為
|
▲
▼ |
|
|
|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卷第一 |
| |
|
13 |
孝
達
在
京
學
涅
槃
經,
功
畢
還
鄉,
遂
與
俱
去。
|
焉,
遂
即
行
矣。
時
年
二
十
六
也。
時
有
秦
州
僧
|
上
昇。
到
山
頂,
四
望
廓
然,
無
復
擁
礙,
喜
而
寤
|
峭
不
可
上。
試
踊
身
自
騰,
有
摶
![[颱-台+焱]](../T01/y450.bmp )
颯
至,
扶
而
|
生,
卻
而
觀
之,
隨
足
而
滅。
須
臾
至
山
下,
又
峻
|
決
意
而
入。
忽
見
石
蓮
華
涌
乎
波
外,
應
足
而
|
山,
而
洪
濤
洶
湧,
又
無
船
筏,
不
以
為
懼,
乃
|
中
有
蘇
迷
盧
山,
四
寶
所
成,
極
為
嚴
麗。
意
欲
登
|
八
月,
將
欲
首
塗,
又
求
祥
瑞。
乃
夜
夢
見
大
海
|
求
法
故
去。
此
則
遊
方
之
先
兆
也。
貞
觀
三
年
秋
|
衣
西
去。
母
曰:
汝
是
我
子,
今
欲
何
去?
答
曰:
為
|
還
無
梗。
初
法
師
之
生
也,
母
夢
法
師
著
白
|
始
入
塔
啟
請,
申
其
意
願,
乞
眾
聖
冥
加,
使
往
|
其
心,
以
人
間
眾
苦
種
種
調
伏,
堪
任
不
退。
然
|
不
屈。
既
方
事
孤
遊,
又
承
西
路
艱
嶮,
乃
自
試
|
▲
▼ |
|
|
|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卷第一 |
| |
|
14 |
法
師
報
云:
欲
西
求
法。
亮
聞
之,
逼
還
京。
彼
|
向
西
國,
不
知
何
意?
亮
懼,
追
法
師
問
來
由。
|
禁
特
切。
有
人
報
亮
云:
有
僧
從
長
安
來,
欲
|
出
蕃。
時
李
大
亮
為
涼
州
都
督。
既
奉
嚴
敕,
防
|
寺。
時
國
政
尚
新,
疆
場
未
遠,
禁
約
百
姓
不
許
|
口
馬
無
數,
法
師
受
一
半
燃
燈,
餘
外
並
施
諸
|
嚴
灑
而
待。
散
會
之
日,
珍
施
豐
厚,
金
銀
之
錢、
|
羅
門
國,
以
是
西
域
諸
城
無
不
預
發
歡
心,
|
君
長
稱
歎
法
師
之
美,
云
欲
西
來
求
法
於
婆
|
有
其
人,
皆
施
珍
寶,
稽
顙
讚
歎,
歸
還
各
向
其
|
右
諸
國,
商
侶
往
來,
無
有
停
絕。
時
開
講
日,
盛
|
皆
為
開
發。
涼
州
為
河
西
都
會,
襟
帶
西
蕃、
蔥
|
月
餘
日,
道
俗
請
開
涅
槃、
攝
論
及
般
若
經,
法
師
|
一
宿,
遇
涼
州
人
送
官
馬
歸,
又
隨
去
至
彼。
停
|
至
秦
州,
停
一
宿,
逢
蘭
州
伴,
又
隨
去
至
蘭
州。
|
▲
▼ |
|
|
|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卷第一 |
| |
|
15 |
牒
呈
云:
師
不
是
此
耶?
法
師
遲
疑
未
報。
昌
|
捉。
州
吏
李
昌,
崇
信
之
士,
心
疑
法
師,
遂
密
將
|
有
僧
字
玄
奘,
欲
入
西
蕃,
所
在
州
縣
宜
嚴
候
|
沈
默
經
月
餘。
未
發
之
間,
涼
州
訪
牒
又
至,
云:
|
境。
聞
之
愁
憒,
所
乘
之
馬
又
死,
不
知
計
出,
|
里,
中
無
水
草。
五
烽
之
外
即
莫
賀
延
磧,
伊
吾
國
|
關
外
西
北
又
有
五
烽,
候
望
者
居
之,
各
相
去
百
|
上
置
玉
門
關,
路
必
由
之,
即
西
境
之
襟
喉
也。
|
有
瓠
蘆
河,
下
廣
上
狹,
洄
波
甚
急,
深
不
可
渡。
|
因
訪
西
路。
或
有
報
云:
從
此
北
行
五
十
餘
里
|
史
獨
孤
達
聞
法
師
至,
甚
歡,
供
事
殷
厚。
法
師
|
是
不
敢
公
出,
乃
晝
伏
夜
行,
遂
至
瓜
州。
時
刺
|
二
弟
子,
一
曰
惠
琳、
二
曰
道
整,
竊
送
向
西。
自
|
法
師
辭
理,
復
聞
求
法
之
志,
深
生
隨
喜,
密
遣
|
有
惠
威
法
師,
河
西
之
領
袖,
神
悟
聰
哲,
既
重
|
▲
▼ |
|
|
|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卷第一 |
| |
|
16 |
肅,
遂
告
行
意。
胡
人
許
諾
言,
送
師
過
五
烽。
法
|
少
時
齎
餅
果
更
來。
法
師
見
其
明
健,
貌
又
恭
|
此
胡
即
請
受
戒,
乃
為
授
五
戒。
胡
甚
喜,
辭
還。
|
法
師
行
二
三
匝。
問
其
姓
名,
云
姓
石,
字
槃
陀。
|
更
入
道
場
禮
請。
俄
有
一
胡
人
來
入
禮
佛,
逐
|
之
徵,
然
語
達
摩
云:
夢
為
虛
妄,
何
足
涉
言。
|
而
去。
達
摩
私
怪,
旦
而
來
白。
法
師
心
喜
為
得
行
|
夜,
寺
有
胡
僧
達
摩,
夢
法
師
坐
一
蓮
華
向
西
|
寺
彌
勒
像
前
啟
請,
願
得
一
人
相
引
渡
關。
其
|
貿
易
得
馬
一
匹,
但
苦
無
人
相
引。
即
於
所
停
|
煌,
唯
惠
琳
在,
知
其
不
堪
遠
涉,
亦
放
還。
遂
|
自
是
益
增
憂
惘。
所
從
二
小
僧,
道
整
先
向
燉
|
毀
卻
文
書。
即
於
前
裂
壞
之。
仍
云:
師
須
早
去。
|
實
而
答。
昌
聞,
深
讚
希
有,
曰:
師
實
能
爾
者,
為
師
|
曰:
師
須
實
語。
必
是,
弟
子
為
圖
之。
法
師
乃
具
|
▲
▼ |
|
|
|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卷第一 |
| |
|
17 |
去。
去
狀
似
乘
一
老
赤
瘦
馬,
漆
鞍
橋
前
有
鐵。
|
占
觀,
多
有
所
中。
法
師
令
占
行
事,
達
曰:
師
得
|
安
將
發
志
西
方
日,
有
術
人
何
弘
達
者,
誦
咒
|
道。
師
馬
少,
不
堪
遠
涉。
法
師
乃
竊
念,
在
長
|
此
馬。
此
馬
往
反
伊
吾
已
十
五
度。
健
而
知
|
中
途,
非
所
悔
也。
胡
翁
曰:
師
必
去,
可
乘
我
|
趣
西
方,
若
不
至
婆
羅
門
國,
終
不
東
歸。
縱
死
|
量,
勿
輕
身
命。
法
師
報
曰:
貧
道
為
求
大
法,
發
|
眾
多,
猶
數
迷
失,
況
師
單
獨,
如
何
可
行?
願
自
斟
|
險
惡,
沙
河
阻
遠,
鬼
魅
熱
風,
過
無
達
者。
徒
侶
|
反,
故
共
俱
來,
望
有
平
章
耳。
胡
公
因
說:
西
路
|
少
胡
曰:
此
翁
極
諳
西
路,
來
去
伊
吾
三
十
餘
|
翁
乘
一
瘦
老
赤
馬
相
逐
而
至。
法
師
心
不
懌,
|
日
欲
下,
遂
入
草
間,
須
臾
彼
胡
更
與
一
胡
老
|
師
大
喜,
乃
更
貿
衣
資
為
買
馬
而
期
焉。
明
日
|
▲
▼ |
|
|
|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卷第一 |
| |
|
18 |
不
迴,
乃
俛
仰
而
進,
露
刃
張
弓,
命
法
師
前
|
即
是
死
人。
不
如
歸
還,
用
為
安
隱。
法
師
確
然
|
下
有
水,
必
須
夜
到
偷
水
而
過,
但
一
處
被
覺,
|
人
曰:
弟
子
將
前
途
險
遠,
又
無
水
草,
唯
五
烽
|
明,
法
師
喚
令
起
取
水
盥
漱,
解
齋
訖
欲
發,
胡
|
經,
念
觀
音
菩
薩。
胡
人
見
已,
還
臥
遂
眠。
天
欲
|
十
步
許
又
迴,
不
知
何
意,
疑
有
異
心。
即
起
誦
|
而
眠。
少
時
胡
人
乃
拔
刀
而
起,
徐
向
法
師,
未
到
|
駕
停
憩,
與
胡
人
相
去
可
五
十
餘
步,
各
下
褥
|
布
草
填
沙,
驅
馬
而
過。
法
師
既
渡
而
喜,
因
解
|
闊
丈
餘,
傍
有
胡
椒
樹
叢。
胡
乃
斬
木
為
橋,
|
河,
遙
見
玉
關。
去
關
上
流
十
里
許,
兩
岸
可
|
而
別。
於
是
裝
束,
與
少
胡
夜
發。
三
更
許
到
|
言
合,
心
以
為
當,
遂
換
馬。
胡
翁
歡
喜,
禮
敬
|
既
睹
胡
人
所
乘
馬
瘦
赤,
鞍
漆
有
鐵,
與
何
|
▲
▼ |
|
|
|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卷第一 |
| |
|
19 |
水,
有
一
箭
颯
來,
幾
中
於
膝。
須
臾
更
一
箭
來,
|
到
烽
西
見
水,
下
飲
盥
手
訖,
欲
取
皮
囊
盛
|
一
烽。
恐
候
者
見,
乃
隱
伏
沙
溝,
至
夜
方
發。
|
勿
怖,
勿
怖!
由
此
稍
安。
經
八
十
餘
里,
見
第
|
賊
眾;
漸
近
見
滅,
乃
知
妖
鬼。
又
聞
空
中
聲
言:
|
忽
千
變,
遙
瞻
極
著,
漸
近
而
微。
法
師
初
睹,
謂
為
|
駝
馬
之
像
及
旌
旗
槊
纛
之
形,
易
貌
移
質,
倏
|
軍
眾
數
百
隊
滿
沙
磧
間,
乍
行
乍
止,
皆
裘
褐
|
漠
矣,
唯
望
骨
聚
馬
糞
等
漸
進。
頃
間
忽
有
|
止。
與
馬
一
匹,
勞
謝
而
別。
自
是
孑
然
孤
遊
沙
|
身
如
微
塵
者,
終
不
相
引。
為
陳
重
誓,
其
意
乃
|
如
被
擒
捉,
相
引
奈
何?
法
師
報
曰:
縱
使
切
割
此
|
也。
法
師
知
其
意,
遂
任
還。
胡
人
曰:
師
必
不
達。
|
弟
子
不
能
去。
家
累
既
大
而
王
法
不
可
干
|
行。
法
師
不
肯
居
前,
胡
人
自
行
數
里
而
住,
曰:
|
▲
▼ |
|
|
|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卷第一 |
| |
|
20 |
不
周,
義
有
所
闕,
故
無
貪
性
命,
不
憚
艱
危,
|
己
修
名,
豈
劣
檀
越
燉
煌
耶?
然
恨
佛
化,
經
有
|
窮
其
所
解。
對
揚
談
論,
亦
忝
為
時
宗,
欲
養
|
知
法
之
匠,
吳、
蜀
一
藝
之
僧,
無
不
負
笈
從
之,
|
之。
法
師
對
曰:
奘
桑
梓
洛
陽,
少
而
慕
道。
兩
京
|
彼
有
張
皎
法
師,
欽
賢
尚
德,
見
師
必
喜,
請
就
|
亦
不
與
師
罪,
弟
子
燉
煌
人,
欲
送
師
向
燉
煌。
|
及
名
字,
彼
乃
信。
仍
言:
西
路
艱
遠,
師
終
不
達。
今
|
奘
師
已
東
還。
何
因
到
此?
法
師
引
示
馬
上
章
疏
|
僧
玄
奘
欲
向
婆
羅
門
國
求
法
不?
答
曰:
聞
承
|
問
行
意。
法
師
報
曰:
校
尉
頗
聞
涼
州
人
說
有
|
令
看,
曰:
非
我
河
西
僧,
實
似
京
師
來
也。
具
|
相
見
知
是
僧,
將
入
見
校
尉
王
祥。
祥
命
爇
火
|
莫
射
我。
即
牽
馬
向
烽。
烽
上
人
亦
開
門
而
出,
|
知
為
他
見,
乃
大
言
曰:
我
是
僧,
從
京
師
來。
汝
|
▲
▼ |
|
|
|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卷第一 |
| |
|
21 |
馬、
麥
相
送。
云:
師
不
須
向
第
五
烽。
彼
人
疏
率,
|
尉
故
遣
相
過。
彼
聞
歡
喜
留
宿,
更
施
大
皮
囊
及
|
問,
答:
欲
往
天
竺,
路
由
於
此,
第
一
烽
王
祥
校
|
如
前
報,
即
急
向
之,
彼
亦
下
來。
入
烽,
烽
官
相
|
欲
默
取
水
而
過。
至
水
未
下
間,
飛
箭
已
至,
還
|
來。
泣
拜
而
別。
既
去,
夜
到
第
四
烽,
恐
為
留
難,
|
骨
肉,
姓
王
名
伯
隴,
至
彼
可
言
弟
子
遣
師
|
路
徑
向
第
四
烽,
彼
人
亦
有
善
心,
又
是
弟
子
|
人
盛
水
及
糗
餅
自
送
至
十
餘
里。
云:
師
從
此
|
示
塗
路。
遂
拂
筵
安
置。
至
曉,
法
師
食
訖,
祥
使
|
遇
師,
敢
不
隨
喜。
師
疲
倦
且
臥,
待
明
自
送,
指
|
以
負
先
心。
祥
聞
之,
憫
然
曰:
弟
子
多
幸,
得
逢
|
必
欲
拘
留,
任
即
刑
罰,
奘
終
不
東
移
一
步
|
勸
退
還,
豈
謂
同
厭
塵
勞,
共
樹
涅
槃
之
因
也?
|
誓
往
西
方
遵
求
遺
法。
檀
越
不
相
勵
勉,
專
|
▲
▼ |
|
|
|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卷第一 |
| |
|
22 |
可
就
西
而
死,
豈
歸
東
而
生!
於
是
旋
轡,
專
|
若
不
至
天
竺
終
不
東
歸
一
步,
今
何
故
來?
寧
|
東
歸
還
第
四
烽。
行
十
餘
里,
自
念:
我
先
發
願,
|
一
朝
斯
罄。
又
失
路,
盤
迴
不
知
所
趣,
乃
欲
|
不
得。
下
水
欲
飲,
袋
重,
失
手
覆
之,
千
里
行
資
|
濟,
實
所
憑
焉。
時
行
百
餘
里,
失
道,
覓
野
馬
泉
|
能
令
去,
及
誦
此
經,
發
聲
皆
散,
在
危
獲
|
諸
惡
鬼,
奇
狀
異
類,
遶
人
前
後,
雖
念
觀
音
不
|
愧,
乃
授
法
師
此
經,
因
常
誦
習。
至
沙
河
間,
逢
|
污,
愍
將
向
寺
施
與
衣
服
飲
食
之
直。
病
者
慚
|
經。
初,
法
師
在
蜀,
見
一
病
人,
身
瘡
臭
穢,
衣
服
破
|
是
時
顧
影
唯
一,
但
念
觀
音
菩
薩
及
般
若
心
|
古
曰
沙
河,
上
無
飛
鳥,
下
無
走
獸,
復
無
水
草。
|
取
水。
從
是
已
去,
即
莫
賀
延
磧,
長
八
百
餘
里,
|
恐
生
異
圖。
可
於
此
去
百
里
許,
有
野
馬
泉,
更
|
▲
▼ |
|
|
|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卷第一 |
| |
|
23 |
草
數
畝,
下
馬
恣
食。
去
草
十
步
欲
迴
轉,
又
到
|
里,
馬
忽
異
路
制
之
不
迴。
經
數
里,
忽
見
青
|
何
不
強
行,
而
更
臥
也!
法
師
驚
寤
進
發,
行
可
十
|
眠。
即
於
睡
中
夢
一
大
神
長
數
丈,
執
戟
麾
曰:
|
水。
遂
得
目
明,
馬
亦
能
起。
體
既
蘇
息,
得
少
睡
|
至
第
五
夜
半,
忽
有
涼
風
觸
身,
冷
快
如
沐
寒
|
此
為
苦
矣,
寧
不
知
耶?
如
是
告
時,
心
心
無
輟。
|
法
來
耳。
仰
惟
菩
薩
慈
念
群
生,
以
救
苦
為
務。
|
此
行
不
求
財
利,
無
冀
名
譽,
但
為
無
上
正
|
中
默
念
觀
音,
雖
困
不
捨。
啟
菩
薩
曰:
玄
奘
|
喉,
口
腹
乾
燋,
幾
將
殞
絕,
不
復
能
進,
遂
臥
沙
|
盡,
渴
不
能
前。
是
時
四
夜
五
日
無
一
渧
沾
|
沙,
散
如
時
雨。
雖
遇
如
是,
心
無
所
懼,
但
苦
水
|
絕。
夜
則
妖
魑
舉
火,
爛
若
繁
星,
晝
則
驚
風
擁
|
念
觀
音,
西
北
而
進。
是
時
四
顧
茫
然,
人
鳥
俱
|
▲
▼ |
|
|
|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卷第一 |
| |
|
24 |
殷
勤。
法
師
意
欲
取
可
汗
浮
圖
過,
既
為
高
昌
|
設
頓
迎
候。
比
停
十
餘
日,
王
使
至,
陳
王
意,
拜
請
|
遣
法
師
來,
仍
簡
上
馬
數
十
匹,
遣
貴
臣
驅
駝
|
法
師,
歸
告
其
王。
王
聞,
即
日
發
使,
敕
伊
吾
王
|
王
麴
文
泰
使
人
先
在
伊
吾,
是
日
欲
還,
適
逢
|
悉
來
參
謁,
王
請
屆
所
居,
備
陳
供
養。
時
高
昌
|
重
見
鄉
人!
法
師
亦
對
之
傷
泣。
自
外
胡
僧、
胡
王
|
法
師
哭,
哀
號
鯁
咽
不
能
已
已,
言:
豈
期
今
日
|
人,
中
有
一
老
者,
衣
不
及
帶,
跣
足
出
迎,
抱
|
能
備
序。
既
至
伊
吾,
止
一
寺。
寺
有
漢
僧
三
|
日,
方
出
流
沙
到
伊
吾
矣。
此
等
危
難,
百
千
不
|
池
一
日
停
息,
後
日
盛
水
取
草
進
發,
更
經
兩
|
慈
悲
為
生,
其
至
誠
通
神,
皆
此
類
也。
即
就
草
|
馬
俱
得
蘇
息。
計
此
應
非
舊
水
草,
固
是
菩
薩
|
一
池,
水
甘
澄
鏡
澈,
即
而
就
飲,
身
命
重
全,
人
|
▲
▼ |
|
|
|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卷第一 |
| |
|
25 |
齋
訖,
而
宮
側
別
有
道
場,
王
自
引
法
師
居
之,
|
甚
為
奇
也。
流
淚
稱
歎
不
能
已
已。
遂
設
食
解
|
來
禮
問。
王
云:
弟
子
思
量
磧
路
艱
阻,
師
能
獨
來,
|
宿。
旦,
法
師
未
起,
王
已
至
門,
率
妃
已
下
俱
|
曉,
言
久
疲
倦
欲
眠,
王
始
還
宮,
留
數
黃
門
侍
|
臾,
王
妃
共
數
十
侍
女
又
來
禮
拜。
是
時
漸
欲
將
|
師
今
夜
必
至,
與
妻
子
皆
未
眠,
讀
經
敬
待。
須
|
云:
弟
子
自
聞
師
名,
喜
忘
寢
食。
量
准
塗
路,
知
|
法
師
入
後
院,
坐
一
重
閣
寶
帳
中。
拜
問
甚
厚。
|
法
師
入
城,
王
與
侍
人
前
後
列
燭
自
出
宮,
迎
|
其
夜
雞
鳴
時
到
王
城。
門
司
啟
王,
王
敕
開
門。
|
馬
前
去,
法
師
先
所
乘
赤
馬,
留
使
後
來。
即
以
|
中
官
人
及
使
者
曰:
王
城
在
近
請
進,
數
換
良
|
至
高
昌
界
白
力
城。
時
日
已
暮,
法
師
欲
停,
城
|
所
請,
辭
不
獲
免,
於
是
遂
行,
涉
南
磧,
經
六
日,
|
▲
▼ |
|
|
|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卷第一 |
| |
|
26 |
法
義
未
周,
經
教
少
闕,
懷
疑
蘊
惑,
啟
訪
莫
從。
|
德
所
當。
但
此
行
不
為
供
養
而
來,
所
悲
本
國
|
西
遊
為
念。
法
師
謝
曰:
王
之
厚
意,
豈
貧
道
寡
|
並
使
執
經
充
師
聽
眾。
伏
願
察
納
微
心,
不
以
|
為
師
弟
子,
望
師
講
授,
僧
徒
雖
少,
亦
有
數
千,
|
至
止,
受
弟
子
供
養
以
終
一
身。
令
一
國
人
皆
|
慕。
自
承
法
師
名,
身
心
歡
喜,
手
舞
足
蹈,
擬
師
|
京
及
燕、
岱、
汾、
晉
之
間,
多
見
名
僧,
心
無
所
|
曰:
泰
與
先
王
遊
大
國。
從
隋
帝
歷
東
西
二
|
師
報
曰:
留
住
實
是
王
恩,
但
於
來
心
不
可。
王
|
辭
行,
王
曰:
已
令
統
師
諮
請,
師
意
何
如?
法
|
遣
勸
住
勿
往
西
方。
法
師
不
許。
停
十
餘
日,
欲
|
命
國
統
王
法
師,
年
逾
八
十,
共
法
師
同
處,
仍
|
法
相,
王
珍
之,
命
來
與
法
師
相
見,
少
時
出。
又
|
遣
閹
人
侍
衛。
彼
有
彖
法
師
曾
學
長
安,
善
知
|
▲
▼ |
|
|
|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卷第一 |
| |
|
27 |
去?
或
定
相
留,
或
送
師
還
國,
請
自
思
之。
相
|
攘
袂
大
言
曰:
弟
子
有
異
塗
處
師,
師
安
能
自
|
師
以
引
愚
迷
耳。
法
師
皆
辭
不
許。
王
乃
動
色
|
子
亦
不
敢
障
礙,
直
以
國
無
導
師,
故
屈
留
法
|
釋
教
依
憑,
理
在
助
揚,
豈
宜
為
礙。
王
曰:
弟
|
修
勝
業,
位
為
人
主,
非
唯
蒼
生
恃
仰,
固
亦
|
不
可
中
停。
以
是
敬
辭,
願
王
相
體。
又
大
王
曩
|
言
然
後
知
也?
但
玄
奘
西
來
為
法,
法
既
未
得,
|
誠,
勿
疑
不
實。
法
師
報
曰:
王
之
深
心,
豈
待
屢
|
必
留
供
養,
雖
蔥
山
可
轉,
此
意
無
移。
乞
信
愚
|
意,
勿
以
汎
養
為
懷。
王
曰:
弟
子
慕
樂
法
師,
|
心,
只
可
日
日
堅
強,
豈
使
中
塗
而
止。
願
王
收
|
沾
於
東
國,
波
崙
問
道
之
志,
善
財
求
友
之
|
露
不
但
獨
灑
於
迦
維,
決
擇
微
言
庶
得
盡
|
以
是
畢
命
西
方,
請
未
聞
之
旨,
欲
令
方
等
甘
|
▲
▼ |
|
|
|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卷第一 |
| |
|
28 |
太
妃
甚
歡,
願
與
師
長
為
眷
屬,
代
代
相
度,
於
|
講
仁
王
經,
中
間
為
師
營
造
行
服。
法
師
皆
許。
|
頻
婆
娑
羅
等
與
師
作
外
護
檀
越。
仍
屈
停
一
月
|
弟
子
供
養。
若
當
來
成
佛,
願
弟
子
如
波
斯
匿
王
|
兄
弟,
任
師
求
法。
還
日
請
住
此
國
三
年,
受
|
入
道
場
禮
佛,
對
母
張
太
妃
共
法
師
約
為
|
王
曰:
若
須
爾
者,
請
共
對
佛
更
結
因
緣。
遂
共
|
乞
垂
早
食。
法
師
恐
其
不
實,
要
王
指
日
為
言。
|
漸
惙,
深
生
愧
懼,
乃
稽
首
禮
謝
云:
任
師
西
行,
|
不
涉
於
口
三
日。
至
第
四
日,
王
覺
法
師
氣
息
|
先
志,
遂
誓
不
食
以
感
其
心。
於
是
端
坐,
水
漿
|
每
日
進
食,
王
躬
捧
槃。
法
師
既
被
停
留,
違
阻
|
嗚
咽
不
復
能
言。
王
亦
不
納,
更
使
增
加
供
養。
|
為
障,
只
可
骨
被
王
留,
識
神
未
必
![[(夕*巳)/田]](../T01/y3763.bmp )
也。
因
|
順
猶
勝。
法
師
報
曰:
玄
奘
來
者
為
乎
大
法,
今
逢
|
▲
▼ |
|
|
|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卷第一 |
| |
|
29 |
奴,
仍
請
敕
以
西
諸
國
給
鄔
落
馬
遞
送
出
境。
|
弟,
欲
求
法
於
婆
羅
門
國,
願
可
汗
憐
師
如
憐
|
果
味
兩
車
獻
葉
護
可
汗,
并
書
稱:
法
師
者
是
奴
|
封
書
附
大
綾
一
匹
為
信。
又
以
綾
絹
五
百
匹、
|
又
作
二
十
四
封
書,
通
屈
支
等
二
十
四
國。
每
一
|
五
人。
遣
殿
中
侍
御
史
歡
信
送
至
葉
護
可
汗
衙。
|
還
二
十
年
所
用
之
資
給。
馬
三
十
匹,
手
力
二
十
|
兩,
銀
錢
三
萬,
綾
及
絹
等
五
百
匹,
充
法
師
往
|
寒,
又
造
面
衣、
手
衣、
靴、
![[革*(卄/(ㄇ@人)/戍)]](../T01/y730.bmp )
等
各
數
事。
黃
金
一
百
|
沙
彌
以
充
給
侍。
製
法
服
三
十
具。
以
西
土
多
|
令
法
師
躡
上,
日
日
如
此。
講
訖,
為
法
師
度
四
|
香
鑪
自
來
迎
引。
將
昇
法
座,
王
又
低
跪
為
蹬,
|
師
大
臣
等
各
部
別
而
聽。
每
到
講
時,
王
躬
執
|
帳
開
講,
帳
可
坐
三
百
餘
人,
太
妃
已
下
王
及
統
|
是
方
食。
其
節
志
貞
堅
如
此。
後
日,
王
別
張
大
|
▲
▼ |
|
|
|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卷第一 |
| |
|
30 |
經
侘
傺,
望
給
園
而
翹
足,
想
鷲
嶺
而
載
懷,
|
大
小
乘
宗,
略
得
披
覽,
未
嘗
不
執
卷
躊
躇,
捧
|
負
笈
從
師,
年
將
二
紀。
名
賢
勝
友,
備
悉
諮
詢,
|
懷
疑,
莫
有
匠
決。
玄
奘
宿
因
有
慶,
早
預
緇
門,
|
析
為
南
北
兩
道。
紛
紜
諍
論,
凡
數
百
年。
率
土
|
一
味
之
旨,
分
成
當
現
二
常;
大
乘
不
二
之
宗,
|
音
訓
不
同,
去
聖
時
遙,
義
類
差
舛,
遂
使
雙
林
|
於
秦、
涼,
不
墜
玄
風,
咸
匡
勝
業。
但
遠
人
來
譯,
|
東
流,
六
百
餘
祀,
騰、
會
振
輝
於
吳、
洛,
讖、
什
鍾
美
|
雨
潤
三
千
之
界,
利
安
已
訖,
捨
應
歸
真。
遺
教
|
明
之
慧
日,
朗
此
幽
昏。
慈
雲
蔭
有
頂
之
天,
法
|
是
以
如
來
運
一
子
之
大
悲,
生
茲
穢
土;
鏡
三
|
必
憑
舟
楫;
群
生
滯
惑,
導
之
者
寔
假
聖
言。
|
優
餞
之
厚,
上
啟
謝
曰:
奘
聞
江
海
遐
深,
濟
之
者
|
法
師
見
王
送
沙
彌
及
國
書
綾
絹
等
至,
慚
其
|
▲
▼ |
|
|
|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卷第一 |
| |
|
31 |
決
交
河
之
水
比
澤
非
多,
舉
蔥
嶺
之
山
方
恩
|
充
二
十
年
往
還
之
資。
伏
對
驚
慚,
不
知
啟
處,
|
帽、
裘
毯、
靴
襪
五
十
餘
事,
及
綾
絹、
金
銀
錢
等,
令
|
爰
下
明
敕,
度
沙
彌
四
人
以
為
侍
伴,
法
服、
綿
|
殷
勤,
令
遞
餞
送。
又
愍
西
遊
煢
獨,
雪
路
淒
寒,
|
敦
獎
友
于
之
念,
并
遺
書
西
域
二
十
餘
蕃,
煦
飾
|
賜
以
話
言,
闡
揚
法
義。
又
蒙
降
結
弟
季
之
緣,
|
憂
矜
遠
來,
曲
令
接
引。
既
而
至
止,
渥
惠
逾
深,
|
仁,
俱
霑
厚
德。
加
以
欽
賢
愛
士,
好
善
流
慈,
|
之
俗,
樓
蘭、
月
氏
之
地,
車
師、
狼
望
之
鄉,
並
被
深
|
主,
子
育
蒼
生,
東
抵
大
國
之
風,
西
撫
百
戎
|
王
稟
天
地
之
淳
和,
資
二
儀
之
淑
氣,
垂
衣
作
|
裝
束
取
路,
絓
塗
荏
苒,
遂
到
伊
吾。
伏
惟
大
|
小
蠡
難
為
酌
海,
但
不
能
棄
此
微
誠,
是
以
|
願
一
拜
臨,
啟
申
宿
惑。
然
知
寸
管
不
可
窺
天,
|
▲
▼ |
|
|
|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卷第一 |
| |
|
32 |
訛
也。
|
無
半
城、
篤
進
城
後,
入
阿
耆
尼
國。
舊
曰
烏
耆,
|
所
經
諸
國
王
侯
禮
重,
皆
此
類
也。
從
是
西
行,
度
|
自
與
大
德
已
下
各
乘
馬
送
數
十
里
而
歸。
其
|
悲,
傷
離
之
聲
振
動
郊
邑。
敕
妃
及
百
姓
等
還,
|
等,
傾
都
送
出
城
西。
王
抱
法
師
慟
哭,
道
俗
皆
|
師
同
有,
何
因
謝
也。
發
日,
王
與
諸
僧、
大
臣、
百
姓
|
王
報
曰:
法
師
既
許
為
兄
弟,
則
國
家
所
畜,
共
|
明
日
辭
違,
預
增
悽
斷。
不
任
銘
荷,
謹
啟
謝
聞。
|
微
功,
用
答
殊
澤。
又
前
塗
既
遠,
不
獲
久
停,
|
穿
鑿,
補
像
化
之
遺
闕,
定
玄
門
之
指
南,
庶
此
|
翻
譯,
廣
布
未
聞,
剪
諸
見
之
稠
林,
絕
異
端
之
|
王
之
恩
也。
然
後
展
謁
眾
師,
稟
承
正
法,
歸
還
|
樹
之
鄉,
瞻
禮
非
晚。
儻
蒙
允
遂,
則
誰
之
力
焉?
|
豈
重。
懸
度
陵
溪
之
險,
不
復
為
憂;
天
梯
道
|
▲
▼ |
|
|
|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卷第一 |
| |
|
33 |
|
|
|
|
|
|
|
|
|
|
|
|
|
|
大
唐
大
慈
恩
寺
三
藏
法
師
傳
卷
第
一
|
▲ |
|
|
|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卷第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