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上
卷、
七
門
念
未
來
佛。
|
斯
旨
耳。
|
吾
不
敏
也,
嘗
試
論
之。
今
則
略
開
二
十
門,
以
明
|
問
者
也。
子
將
涉
無
生
之
龍
津,
欲
圖
南
以
鵬
舉,
|
勝
場,
向
三
十
年
矣。
希
高
扣
寂,
未
有
若
君
之
所
|
天
書
曲
臨,
自
紫
閣
山
草
堂
寺,
令
典
千
福
法
華
|
者,
願
聞
其
致。
對
曰:
吾
拱
默
九
峰,
與
世
異
營,
|
行,
念
佛
三
昧
般
舟
之
宗,
僉
為
無
上
深
妙
禪
門
|
吾
曰:
修
心
之
人
成
道
捷
徑,
法
華
三
昧
不
輕
之
|
客
有
高
信,
至
吾
禪
居,
前
禮
致
問,
辭
甚
清
逸。
問
|
唐
紫
閣
山
草
堂
寺
沙
門
飛
錫
撰
| |
念
佛
三
昧
寶
王
論
卷
上
︵
并
序
︶
|
| |
▼ |
|
念佛三昧寶王論卷上并序 |
|
2 |
不
佛?
何
佛
而
不
心?
心、
佛
既
然,
則
萬
境、
萬
緣
無
|
雙
亡
定
也,
雙
照
慧
也,
即
定
慧
齊
均,
亦
何
心
而
|
亂
心,
亂
心
不
得
不
佛。
既
契
之
後,
心、
佛
雙
亡,
|
猶
清
珠
下
於
濁
水,
濁
水
不
得
不
清;
佛
想
投
於
|
佛
名
者,
必
成
於
三
昧。
一
言
以
蔽,
其
在
茲
焉。
亦
|
網
忽
舉,
萬
目
齊
開。
浴
大
海
者,
已
用
於
百
川;
念
|
興
讚
而
已
矣!
何
則?
夫
帝
網
未
張,
千
瓔
焉
覿?
宏
|
知
不
二
法
門
存
乎
語、
默,
匪
唯
淨
名
杜
口、
文
殊
|
路,
誰
可
知
其
所
歸
歟?
三
昧
之
宗
者,
欲
令
弱
喪
|
具
相,
相
之
不
明,
說
之
不
圓,
一
味
之
旨,
絕
言
之
|
之。
不
釋,
聖
以
之
憂,
玄
韻
暢
而
無
說,
法
身
空
而
|
夫
心
之
二
也,
生
於
群
妄,
群
妄
雖
虛,
惑
者
猶
滯
|
念
未
來
佛
速
成
三
昧
門
第
一
|
下
卷、
七
門
︵
通
念
三
世,
無
不
是
佛
︶
|
中
卷、
六
門
念
現
在
佛。
|
▲
▼ |
|
念佛三昧寶王論卷上并序 |
|
3 |
文
矣!
又
不
信
楞
伽
經
說,
如
來
藏
自
性
清
淨,
轉
|
可
屈
也,
則
阻
維
摩
一
切
見
敬
為
供
養
中
最
之
|
幔
幢
已
設,
高
倨
稜
層,
目
送
飛
鴻,
心
遊
青
漢,
不
|
一
真
隱
矣!
夫
如
是
必
草
芥
萬
有,
錙
銖
天
下,
|
生
為
至
卑
也,
高
下
出
焉,
群
妄
興
矣,
敬
傲
立
焉,
|
之
旨
明
矣。
苟
非
其
人,
則
以
諸
佛
為
至
尊
也,
眾
|
經
決
了
聲
聞
法,
是
諸
經
之
王,
一
切
薝
蔔
不
著
|
也。
抑
小
則
置
缽
茫
然,
揚
大
則
同
遊
不
二。
法
華
|
嗅
餘
香,
花
有
著
身、
不
著
身
者,
此
是
抑
揚
大
乘
|
故
不
聞
焉,
孰
肯
念
焉?
淨
名
經
中,
有
嗅
薝
蔔,
不
|
生
之
麤,
說
諸
佛
之
妙,
遂
隔
眾
生
於
諸
佛
之
外,
|
來
諸
佛
之
聚
日
者。
何
耶?
蓋
謂
不
了
如
來
對
眾
|
快
樂
宮
矣!
吾
亦
以
之
為
至
教
矣!
猶
未
聞
念
未
|
月
面,
想
現
在
彌
陀
之
海
目,
如
拔
毒
箭
矣!
如
登
|
非
三
昧
者
也。
而
世
上
之
人,
多
念
過
去
釋
迦
之
|
▲
▼ |
|
念佛三昧寶王論卷上并序 |
|
4 |
故
藥
受
仙
藥
之
名,
人
得
仙
人
之
稱,
人、
藥
異
也,
|
在
天
涯,
則
都
無
仙
號。
為
人
服
其
藥,
羽
化
雲
行,
|
一
門,
而
誰
為
亂?
夫
芝
木
之
藥,
列
仙
之
子,
昔
各
|
佛,
以
佛
為
法,
浩
浩
亂
哉?
對
曰:
不
亂
也!
元
是
|
問
曰:
法
華
者,
法
也;
念
佛
者,
佛
也。
安
得
以
法
為
|
協
法
華
不
輕
之
心,
則
念
佛
三
昧
不
速
而
成
矣!
|
苟
非,
當
佛
焉
在?
若
知
母
因
子
貴,
米
以
糠
全,
有
|
之
源,
皆
在
於
當
來
佛
上,
非
已、
今
佛
上
也。
眾
生
|
侮
未
來
玉
毫,
不
敢
侮
過、
現
金
色。
殊
不
知
起
罪
|
之
旨,
鏡
然
可
觀,
豈
可
罹
此
八
慢
之
責
哉?
人
皆
|
菩
薩
自
體
遍
故
之
文
矣!
貧
女
懷
王,
米
在
糠

|
則
合
夫
理
趣
般
若,
一
切
有
情
皆
如
來
藏,
普
賢
|
來,
等
無
有
異?
若
圓
念
三
世
佛、
普
觀
十
方
尊,
|
珠,
垢
衣
所
纏,
豈
觀
城
中
最
下
乞
人
與
難
勝
如
|
三
十
二
相,
入
於
一
切
眾
生
心
中。
如
大
無
價
寶
|
▲
▼ |
|
念佛三昧寶王論卷上并序 |
|
5 |
色
者,
世
間
之
重
患,
凡
夫
困
之
至
死
不
免;
女
色
|
女
色
者,
世
間
之
枷
鎖,
凡
夫
戀
著
不
能
自
拔;
女
|
欲;
二
者、
放
心。
初
訶
欲
者,
如
菩
薩
訶
色
欲,
經
云:
|
真,
則
佛
可
尊
崇,
女
可
厭
離。
厭
離
有
二:
一
者、
訶
|
門。
言
對
待
門
者,
謂
女
子
之
虛
偽,
說
如
來
之
至
|
曰:
如
佛
所
演,
有
其
二
種:
一、
對
待
門;
二、
澤
了
|
群
盜,
惡
之
至
者,
安
得
求
敬
於
念
佛
之
賓
歟?
對
|
問
曰:
一
切
眾
生,
即
未
來
諸
佛,
謹
聞
命
矣。
嬖
女、
|
嬖
女
群
盜
皆
不
可
輕
門
第
二
|
哉?
|
無
上
深
妙
禪
門,
於
茲
悟
矣!
未
始
異
也,
復
何
亂
|
念
佛、
法
華
同
名
佛
慧,
佛
慧
既
同,
則
不
輕
般
舟,
|
法
不
明,
法
華
三
昧
起
矣。
一
仙
兩
稱,
俱
得
仙
名,
|
豈
令
自
悟?
法
非
佛
不
悟,
念
佛
三
昧
生
焉;
佛
非
|
其
仙
一
也。
若
無
聖
人,
誰
與
道
游?
法
無
佛
悟,
|
▲
▼ |
|
念佛三昧寶王論卷上并序 |
|
6 |
亦
如
暗
坑;
無
目
之
如
蛾
赴
火。
是
以
智
者
知
而
|
能
奮
飛;
又
如
密
網,
眾
魚
投
之
則
刳
腸
俎
肌,
|
亦
如
獵
圍,
鮮
得
出
者。
譬
如
高
羅,
群
鳥
落
之,
不
|
毀
宗
敗
族,
婦
人
之
罪。
實
為
陰
賊,
滅
人
慧
明,
|
之。
當
知,
此
害
不
可
近
也!
室
家
不
和,
婦
人
之
由;
|
停
泉
澄
波,
而
蛟
龍
居
之;
金
山
寶
窟,
而
師
子
處
|
無
患
難。
女
人
之
相,
其
言
如
蜜,
其
心
如
毒。
譬
如
|
惡
狂
厭
病,
離
於
衰
禍,
既
安
且
吉,
得
出
牢
獄,
永
|
啻
過
也!
行
者
若
能
棄
之
不
顧,
是
則
破
枷
脫
鎖,
|
鋒
鏑
交
至,
甘
心
受
之
不
以
為
患,
狂
人
樂
狂
不
|
為
僕
使,
終
身
馳
驟
為
之
辛
苦,
雖
復
鈇
鑕
千
刃
|
愍
之,
知
其
狂
而
顛
蹶,
死
無
日
矣!
凡
夫
重
女
甘
|
狂
得
止,
而
復
樂
之;
從
病
得
差,
復
思
得
病。
智
者
|
得
捨
之,
若
復
顧
念,
是
為
從
獄
得
出,
還
思
入;
從
|
者,
世
間
之
衰
禍,
凡
夫
遭
之
無
厄
不
至。
行
者
既
|
▲
▼ |
|
念佛三昧寶王論卷上并序 |
|
7 |
男
子
同
於
魚,
被
網
亦
如
是。
|
女
若
捕
魚
人,
諂
誑
猶
如
網,
|
便
為
他
所
執,
豈
非
自
傷
損?
|
譬
如
水
中
魚,
游
泳
網
者
前,
|
貪
愛
於
女
人,
被
害
亦
如
是;
|
如
鳥
為
求
食,
不
知
避
網
羅,
|
眠
臥
炎
爐,
不
親
女
色。
|
天
宮
永
失。
寧
投
鐵
獄,
馳
走
刀
山,
|
現
見
眾
苦,
皆
來
集
身,
善
友
乖
離,
|
迷
於
彼
岸,
死
必
當
墮,
阿
鼻
地
獄。
|
愚
人
於
此,
妄
起
貪
求。
如
海
疲
鳥,
|
眾
多
苦
事。
假
以
香
華,
而
為
嚴
好,
|
鋒
刃
刀
山,
毒
箭
諸
苦,
女
人
能
集,
|
也。
大
寶
積
經
佛
為
優
陀
延
王
說
是
偈
曰:
|
遠
之,
不
受
其
害;
惡
而
穢
之,
不
為
此
物
之
所
感
|
▲
▼ |
|
念佛三昧寶王論卷上并序 |
|
8 |
相,
魔
界
如
即
佛
界
如。
若
聆
佛
音
而
喜,
聞
魔
聲
|
采
智
慧
寶,
必
先
於
煩
惱
中
求。
五
逆
相
即
解
脫
|
未
來
佛
也。
汝
不
聞,
夫
求
無
價
寶,
必
下
於
滄
海;
|
竟
離
諸
妄,
無
染
如
虛
空,
則
為
過、
現
諸
佛
也,
非
|
已
上
明
第
一
對
待
門
竟。
第
二
決
了
門
者,
若
究
|
內,
而
亦
不
患
貪、
恚、
癡
等
煩
惱
過
患,
是
謂
放
心。
|
欲,
寂
靜
涅
槃
也。
若
又
恣
心
入
諸
塵
勞、
生
死
之
|
捨;
以
不
捨
故,
則
無
有
愛。
不
捨、
不
愛,
則
名
離
|
染
事。
以
不
見
故,
則
無
有
取;
以
不
取
故,
則
無
有
|
為
染
法?
如
是
觀
時,
不
見
能
染,
不
見
所
染,
不
見
|
從
何
所
來?
去
至
何
所?
是
中
誰
染?
誰
受
染
者?
誰
|
念:
此
是
空,
此
是
不
淨。
求
此
欲
心,
生
處、
滅
處,
|
覺
知、
方
便
散
除,
還
令
寂
靜。
云
何
散
除?
應
作
是
|
天
子
言:
若
人
一
心
專
精
自
守,
貪
欲
心
發,
即
應
|
次
放
心
者,
如
大
寶
積
經
云:
文
殊
師
利
告
善
住
|
▲
▼ |
|
念佛三昧寶王論卷上并序 |
|
9 |
日,
何
慮
三
昧
而
不
成
焉?
|
輕
於
群
盜,
況
於
不
盜
者
乎?
未
來
兩
佛,
猶
如
皎
|
作
佛
號
普
明
如
來,
皆
此
例
也。
念
佛
之
人,
尚
不
|
光
不
滅。
阿
那
律
者
此
翻
無
滅,
良
在
茲
焉,
當
來
|
律
昔
為
盜
首,
入
寺
盜
佛
額
珠,
箭
挑
佛
燈,
令
清
|
不
輕
之
旨
也。
念
佛
三
昧
安
得
不
誣
哉?
又
阿
那
|
人,
但
睹
嬖
女
之
玉
容,
不
念
光
相
之
金
好,
而
失
|
來
成
佛,
號
具
足
千
萬
光
相
如
來。
而
又
念
佛
之
|
也。
仙
人
者
釋
迦,
爾
女
者
耶
輸
也。
法
華
會
上,
未
|
彼
仙
雖
有
御
長
風
之
通,
凌
太
清
之
術,
無
能
施
|
誘
而
得
之,
騎
頸
入
城,
油
雲
四
起,
霈
然
洪
澍。
|
地
滑
倒
仆,
以
仙
咒
令
旱。
國
人
患
之,
王
募
嬖
女,
|
道
哉?
更
為
子
明
之。
經
不
云:
夫
昔
列
仙
名
鹿
蹄,
|
法
者,
斯
乃
北
轅
適
越
之
士
也,
安
得
與
之
而
論
|
恚,
不
入
音
聲
法
門,
不
住
音
聲
實
際,
不
覺
於
諸
|
▲
▼ |
|
念佛三昧寶王論卷上并序 |
|
10 |
滌
破
戒
之
罪
垢,
得
塵
累
之
清
淨
也。
此
四
比
丘,
|
來
名
此
觀
佛
三
昧,
為
大
寶
王
戒
品
海
者,
可
以
|
佛,
北
方
微
妙
聲
佛,
是
四
破
戒
比
丘
也。
所
以
如
|
覺。
東
方
阿

佛,
南
方
寶
相
佛,
西
方
無
量
壽
|
乎!
舉
身
投
地,
如
大
山
崩。
今
於
四
方,
皆
成
正
|
毫。
比
丘
隨
之,
泣
淚
言
曰:
佛
像
尚
爾,
況
佛
真
容
|
涅
槃,
形
像
尚
在,
汝
可
入
塔,
一
觀
寶
像
眉
間
白
|
汝
之
所
犯,
謂
無
救
者,
不
然
也。
空
王
如
來
雖
復
|
四
比
丘,
犯
律
為
恥,
將
無
所
怙。
忽
聞
空
中
聲
曰:
|
之。
對
曰:
如
來
嘗
於
三
昧
海
經
為
父
王
說:
昔
有
|
持,
動
行
顛
沛,
慢
何
過
焉?
垂
何
罪
焉?
望
為
剖
|
珠,
參
位
三
尊,
範
圍
七
眾,
宜
其
敬
矣!
苟
非
精
|
諸
佛
位。
而
緇
服
之
流,
佩
明
月
之
戒,
懸
瓔
珞
之
|
問
曰:
兩
難
釋
矣,
梵
網
經
曰:
若
人
受
佛
戒,
即
入
|
持
戒、
破
戒
但
生
佛
想
門
第
三
|
▲
▼ |
|
念佛三昧寶王論卷上并序 |
|
11 |
夫
采
良
藥
者,
必
在
山
險,
非
華
堂
所
出;
集
法
藥
|
期,
安
得
來
敬
同
於
念
佛
之
士
歟?
對
曰:
豈
不
聞
|
矣。
如
現
處
湯
獄
或
嬰
鬼
趣,
菩
提
難
發,
河
清
未
|
問
曰:
若
破
戒
觀
佛
皆
成
正
覺,
固
不
可
輕,
可
信
|
現
處
湯
獄
不
妨
受
記
門
第
四
|
翻
此
見
心,
則
念
佛
三
昧
如
川
之
流
矣。
|
住
分
別
之
心,
自
取
冥
司
之
罰,
不
亦
哀
哉!
若
能
|
六
蔽
境
界
所
纏,
蓋
成
六
度
彼
岸
之
觀
門
焉!
若
|
人,
作
施
想;
見
破
戒
人,
作
持
戒
想。
夫
然
則
不
為
|
而
不
懼
哉?
經
云:
寧
為
心
師,
不
師
於
心。
見
慳
貪
|
斯
之
金
口,
明
不
輕
之
深
旨
也。
安
得
恣
行
打
罵
|
者,
無
論
持、
犯,
但
生
佛
想。
佛
想
者,
念
佛
三
昧
也。
|
持
戒、
破
戒,
罪
同
出
百
億
佛
身
血。
若
見
被
袈
裟
|
戒
之
僧
歟?
故
大
集
經
云:
若
諸
王
臣,
打
罵
出
家
|
一
觀
寶
像
僉
為
世
雄,
念
佛
之
人,
豈
得
惑
於
破
|
▲
▼ |
|
念佛三昧寶王論卷上并序 |
|
12 |
存
敵
國
常
起
於
怨
仇,
金
革
所
以
未
寧,
鼙
鼓
於
|
必
以
六
塵
為
寇
賊,
則
猶
防
魔
軍
自
壞
其
壁
壘,
|
沒,
何
廢
珠
隱
於
額
中。
若
不
念
眾
生
為
當
來
佛,
|
者,
亦
猶
宅
寶
未
開,
不
妨
寶
在
於
宅
內,
額
珠
鬥
|
障
門
亦
用
此
想。
夫
如
是
則
現
居
惡
趣,
蒙
與
記
|
眾
生,
應
生
佛
想。
華
嚴
經.
普
賢
行
願
品
破
百
萬
|
爾。
以
是
因
緣
故,
我
敕
諸
聲
聞
及
餘
菩
薩,
於
諸
|
快
說!
人
皆
不
應
稱
量
眾
生,
唯
有
如
來
乃
能
量
|
生,
生
世
尊
想,
若
生
輕
心
則
為
自
傷。
佛
言:
善
哉!
|
四
種
記
時,
迦
葉
白
佛:
我
等
從
今,
當
於
一
切
眾
|
成
正
覺。
故
不
可
輕,
即
是
未
發
心
之
記
也。
佛
說
|
佛
記
當
來
必
發
大
志,
遇
真
善
友,
行
菩
薩
行,
還
|
授
記,
四、
現
前
授
記。
今
雖
現
處
鬼、
獄,
即
未
發
心,
|
說
四
種
記:
一、
未
發
心
記,
二、
初
發
心
記,
三、
密
與
|
者,
必
在
於
險
有,
非
無
為
自
出。
則
首
楞
嚴
經
|
▲
▼ |
|
念佛三昧寶王論卷上并序 |
|
13 |
若
謂
念
外
立
無
念,
生
外
立
無
生,
則
生
死
異
於
|
夫
長
江
之
源
濫
乎
一
觴,
大
迷
之
本
存
乎
二
見。
|
悟,
從
何
得
醒
耶?
對
曰:
言
未
悟
者,
亦
有
義
焉。
|
射,
十
號
圓
明。
誠
如
弗
言,
孰
敢
不
信?
原
夫
未
|
之
子
殊
未
發
心,
如
來
法
王
宥
過
與
記,
千
光
散
|
毫
而
一,
無
夷
岳
之
僻,
續

之
憂
矣。
問
曰:
湯
獄
|
豈
得
不
空
哉?
則
大
鵬
將
尺
鷃
以
齊,
太
山
與
秋
|
伽
真
言
深
妙
觀
門,
不
謀
而
會。
夫
因
想
而
有
者,
|
不
立
心
前
之
凡
境
也,
或
想
自
身
為
本
尊
也,
瑜
|
能
悟
色、
聲
而
為
佛
者,
念
眾
生
為
當
來
佛
者,
必
|
哉?
百
姓
日
用
而
不
知,
方
明
聖
化
之
廣
被
矣!
若
|
日
出
而
作,
日
入
而
息,
雖
帝
堯
之
聖,
於
我
何
力
|
而
焉
用?
翩
翩
飛
將
而
奚
適?
吾
將
卻
馬
以
糞
田,
|
降,
不
服
者
咸
服,
則
使
天
下
一
統
矣!
獵
獵
旌
旗
|
焉
尚
振,
安
得
高
枕
於
其
間
哉?
若
使
不
降
者
來
|
▲
▼ |
|
念佛三昧寶王論卷上并序 |
|
14 |
貧
賤
醜
陋
女,
懷
轉
輪
聖
王,
|
朽
故
弊
壞
衣,
纏
裹
真
金
像,
|
地
中
珍
寶
藏,
諸
果
子
中
牙,
|
萎
華
中
諸
佛,
糞
穢
中
真
金,
|
喻
況
之。
寶
性
論
釋
而
結
頌
言:
|
足,
如
我
無
異。
廣
說
一
切
眾
生,
有
如
來
藏,
以
九
|
如
來
身,
結
加
趺
坐,
儼
然
不
動。
乃
至
德
相
備
|
眾
生
貪
欲、
恚、
癡
諸
煩
惱
中,
有
如
來
智、
如
來
眼、
|
告
金
剛
慧
菩
薩
言:
善
男
子,
我
以
佛
眼,
觀
一
切
|
見
如
來,
道
從
恚
等
生。
於
是
乎,
在
如
來
藏
經,
佛
|
佛,
罪
從
何
生,
吾
放
其
心,
遍
一
切
所
緣
之
處,
皆
|
寶
何
廢
稱
珍,
皆
本
有
之,
非
適
今
也。
念
未
來
|
之
能
悟
矣!
亦
猶
巖
上
群
蜂
已
房
純
蜜,
井
中
七
|
念,
觀
生
而
不
生,
煩
惱
即
菩
提
也。
一
相
莊
嚴,
斯
|
涅
槃
也。
萬
佛
洪
音,
莫
之
能
訓
矣!
若
了
念
而
無
|
▲
▼ |
|
念佛三昧寶王論卷上并序 |
|
15 |
以
方
便
力
行
般
若
波
羅
蜜,
於
一
切
法,
心
緣
自
|
故。
又
如
勝
天
王
經
中,
佛
告
天
王
菩
薩
摩
訶
薩:
|
肉
眼,
名
為
佛
眼。
何
以
故?
曉
了
己
身,
有
佛
性
|
聲
聞
人
雖
有
天
眼,
名
為
肉
眼;
學
大
乘
者
雖
有
|
悉
皆
見
矣。
此
是
圓
見,
非
由
眼
也。
故
涅
槃
經
云:
|
仍
發
妙
願,
入
佛
境
界,
一
一
緣
起
不
離
如
來,
名
|
何
在
焉?
對
曰:
亦
有
教
說,
起
心
遍
緣
六
塵
三
業
|
今
說
放
心
遍
緣
一
切
所
緣
之
處
皆
見
如
來,
教
|
洞
啟。
問
曰:
至
人
用
心,
澹
然
清
淨,
攀
緣
永
絕。
|
以
此
文
證
湯
獄
之
記,
頓
覺
明
焉。
三
昧
門
自
然
|
真
如
清
淨
法,
名
為
如
來
體。
|
下
至
阿
鼻
獄,
皆
有
如
來
身,
|
塵
勞
諸
境
中,
皆
有
如
來
藏。
|
眾
生
貪
瞋
癡,
妄
想
煩
惱
等,
|
焦
黑
泥
模
中,
有
上
妙
寶
像。
|
▲
▼ |
|
念佛三昧寶王論卷上并序 |
|
16 |
觀
空、
無
我
擇
善
而
從
門
第
五
|
能
得
心
緣
之
理?
豈
不
大
哉!
|
有
勤
修
般
若
方
便,
則
便
得
之;
其
不
修
者,
云
何
|
者,
無
由
見
之。
如
是
聖
智
境
界
遍
一
切
法,
若
|
大
地
住
在
水
上,
若
鑿
池
井,
即
得
水
用;
其
不
鑿
|
道。
菩
薩
修
習
諸
行,
皆
因
外
緣
而
得
成
立。
又
如
|
諸
法
而
能
不
著,
觀
見
諸
法,
無
不
趣
向
菩
提
之
|
蜜,
無
有
一
心、
一
行
空
過
不
向
薩
婆
若
者,
遍
緣
|
平
等
之
意。
天
王
菩
薩
摩
訶
薩
行
般
若
波
羅
|
身;
心
緣
自
口,
願
得
佛
口;
心
緣
自
意,
願
得
如
來
|
諸
法,
願
得
如
來
寂
靜
之
心;
心
緣
自
身,
願
得
佛
|
丈
夫
相;
心
緣
諸
觸,
願
得
如
來
柔
軟
手
掌;
心
緣
|
清
淨
戒
香;
心
緣
諸
味,
願
得
如
來
味
中
第
一
大
|
聲,
願
得
如
來
微
妙
音
聲;
心
緣
眾
香,
願
得
如
來
|
在。
緣
一
切
色,
願
得
佛
色,
無
所
得
故;
心
緣
眾
|
▲
▼ |
|
念佛三昧寶王論卷上并序 |
|
17 |
一
念
之
善。
是
知,
念
佛
三
昧,
善
之
最
上,
萬
行
元
|
云:
一
闡
提
者,
心
不
攀
緣
一
切
善
法,
乃
至
不
生
|
何
莫
由
斯?
故
聖
人
簡
之
而
不
取
也,
故
涅
槃
經
|
善
無
益
於
至
真,
無
記
雙
亡
於
善
惡,
妨
亂
佛
理,
|
之
理,
理
無
不
在,
修
心
之
士,
擇
善
而
從,
蓋
謂
不
|
淺
深
歟?
三
教
無
我
明
矣。
擇
善
而
從
者,
謂
三
性
|
且
儉,
不
敢
為
天
下
先,
各
一
聖
也,
安
用
商
摧
其
|
級?
蔑
然
無
聞,
但
和
光
同
塵,
保
雌
守
靜,
既
慈
|
都
不
明
五
蘊,
孰
辨
其
四
諦、
六
度
萬
行、
賢
聖
階
|
也;
佛
無
我
者,
觀
五
蘊
空,
為
無
我
也。
上
二
教
門
|
之
義,
為
無
我
也;
道
無
我
者,
長
而
不
宰,
為
無
我
|
異,
理
未
始
同。
且
夫
子
四
絕
中:
一
無
我
者,
謙
光
|
而
從,
其
義
焉
在?
對
曰:
三
教
之
理
也,
名
未
始
|
內,
謹
聞
遐
旨。
又
三
教
無
我,
理
既
不
殊,
擇
善
|
問
曰:
即
動
而
靜,
靜
為
躁
君,
即
凡
而
聖,
聖
隱
凡
|
▲
▼ |
|
念佛三昧寶王論卷上并序 |
|
18 |
又
勝
天
王
經
曰:
佛
所
住
處,
實
無
穢
土,
眾
生
薄
|
園
林
諸
堂
閣,
種
種
寶
莊
嚴。
|
我
此
土
安
隱,
天
人
常
充
滿,
|
眾
生
見
劫
盡,
大
火
所
燒
時,
|
法
華
經
明
絕
待
之
妙,
引
證
曰:
|
嚴,
擇
善
之
至
矣!
無
惡
可
棄
矣!
即
天
台
智
者,
釋
|
常
淨,
異
鶖
子
之
土
石
砂
礫,
同
梵
王
之
珍
寶
莊
|
輕
之
行,
天
地
一
指,
萬
物
一
馬,
眾
生
皆
佛,
此
土
|
即
妄
而
真,
故
以
明
之。
苟
能
念
未
來
之
佛,
協
不
|
不
得
已
而
言
之,
為
力
微
任
重,
不
能
即
惡
而
善、
|
曰:
不
易
來
問,
自
成
我
答。
何
者?
擇
善
而
從
者,
蓋
|
生
之
惡,
乃
念
未
來
諸
佛,
而
同
過、
現
正
覺
耶?
對
|
問
曰:
若
擇
善
而
從
者,
何
不
擇
諸
佛
之
善,
棄
眾
|
無
善
可
擇,
無
惡
可
棄
門
第
六
|
首,
故
曰
三
昧
王
焉。
|
▲
▼ |
|
念佛三昧寶王論卷上并序 |
|
19 |
差
也。
起
信
論
云:
依
方
故
迷,
方
實
不
轉。
夫
如
|
分
法
無
障
礙
智
也,
四、
身
等,
法
身、
色
身
相
好
無
|
皆
具
迦
陵
頻
伽
梵
音
聲
相,
三、
法
等,
盡
得
菩
提
|
佛
子
說。
言
四
等
者,
一、
字
等,
同
名
佛
也,
二、
語
等,
|
葉、
拘
留
孫、
拘
那
含
我
是,
以
此
四
種
等,
我
為
|
身,
一
身
一
智
慧,
力、
無
畏
亦
然。
楞
伽
偈
云:
迦
|
也。
對
曰:
華
嚴
經
云:
一
切
諸
如
來,
同
共
一
法
|
曰:
念
未
來
佛,
即
與
過、
現
諸
佛
等
者,
願
聞
其
理
|
彌
陀
通
三
世
既
爾,
念
諸
佛
菩
薩,
不
亦
然
歟?
問
|
鏗
十
念
之
洪
鐘
也,
不
間
於
散
亂
稱
佛,
明
矣。
念
|
夫
然
則
烈
三
昧
之
猛
焰
也,
不
居
於
纖
妄
蚊
蚋,
|
生
于
十
方
極
樂,
有
何
不
可?
而
欲
鷁
路
退
飛
哉?
|
佛
而
有
壽
量
耶?
今
與
子
同
念
于
三
世
彌
陀,
同
|
梵
云
阿
彌
陀,
唐
言
無
量
壽。
三
世
諸
佛,
豈
祇
一
|
福,
而
見
不
淨。
良
在
此
焉。
梵
云
南
無,
唐
言
歸
命;
|
▲
▼ |
|
念佛三昧寶王論卷上并序 |
|
20 |
偈
云:
|
品
〉
|
投
火
自
取
其
斃
歟!
故
楞
伽、
寶
積
經、
〈
佛
語
心
|
孰
肯
飛
白
刃
於
赤
鱗,
放
蒼
鷹
於
狡
兔,
如
夕
蛾
|
然,
不
知
其
懼
哉?
苟
能
悟
之,
為
未
來
諸
佛
者,
|
保
命
一
也。
安
得
固
食
其
肉,
用
資
敗
軀,
而
兀
兀
|
對
曰:
夫
尸
毘
救
鴿,
上
稱
方
平
者,
王
禽
異
也,
|
問
曰:
肉
者
人
之
所
食,
而
念
佛
之
家,
絕
之
何
耶?
|
一
切
眾
生
肉
不
可
食
門
第
七
|
菩
提
影
現
中。
|
頌
曰:
菩
薩
清
涼
月,
遊
於
畢
竟
空,
眾
生
心
水
淨,
|
身
不
往,
念
佛
因
緣,
如
來
寶
月,
現
於
心
水。
如
說
|
光
淨
因
緣,
虛
空
皓
月,
現
於
清
水;
彼
佛
不
來,
我
|
佛,
諸
佛
現
前。
經
所
謂:
水
不
上
升,
月
不
下
降。
|
是
則
悟
者
悟
於
一
方,
群
方
自
正;
念
者
念
於
一
|
▲
▼ |
|
念佛三昧寶王論卷上并序 |
|
21 |
良
在
茲
焉。
觀
六
道
為
當
來
佛
者,
父
母
之
談,
猶
|
梵
網
經
云:
六
道
眾
生,
皆
是
我
父
母,
孝
名
為
戒。
|
甚
也!
移
慢
就
敬,
均
平
人
於
父
母,
孝
之
大
也!
故
|
一
以
貫
之,
則
移
敬
就
慢,
均
父
母
於
平
人,
逆
之
|
如
師
子
而
逐
於
人,
其
塊
自
息。
聞
夫
敬、
慢
之
道,
|
終
不
息;
唯
念
過、
現
不
念
未
來,
慢
終
不
息。
若
|
身,
即
是
菩
提。
吾
謂,
太
唯
逐
塊,
不
知
逐
人,
塊
|
眾
生
者,
即
是
第
一
義
諦,
即
是
如
來
藏,
即
是
法
|
肉
哉?
寶
性
論
云:
如
來
藏
經
中
告
舍
利
弗
言:
|
正
覺,
安
可
妄
輕
耶?
輕
尚
不
可,
豈
得
專
食
其
血
|
其
故,
答
曰:
斯
之
與
吾,
同
在
生
死,
彼
或
將
先
成
|
且
龍
樹
不
輕
於
鴿
雀,
高
僧
不
跨
於
蟲
蟻。
或
問
|
以
斯
聖
旨,
若
不
施
此
財,
則
網
者、
屠
者
自
息
矣。
|
二
俱
是
惡
業,
死
墮
叫
喚
獄。
|
為
利
殺
眾
生,
以
財
網
諸
肉,
|
▲
▼ |
|
念佛三昧寶王論卷上并序 |
|
22 |
則
名
為
第
一
增
進
修
行
漸
次。
斯
金
口
也,
不
亦
|
得
其
方
便。
佛
告
阿
難:
修
菩
提
者,
永
斷
五
辛,
是
|
地,
菩
薩
天
仙
十
方
善
神
不
來
守
護,
大
力
魔
王
|
鬼
住。
福
德
日
消,
長
無
利
益。
是
食
辛
人,
修
三
摩
|
皆
遠
離;
諸
餓
鬼
等,
因
彼
食
次,
舐
其
脣
吻,
常
與
|
人,
縱
能
宣
說
十
二
部
經,
十
方
天
仙
嫌
其
臭
穢,
咸
|
種
辛,
熟
食
發
淫,
生
噉
增
恚。
如
是
世
界
食
辛
之
|
對
曰:
聖
教
明
之。
大
佛
頂
經
云:
佛
告
阿
難:
是
五
|
不
念
之
哉?
問
曰:
肉
不
可
食,
信
之
矣。
五
辛
如
何?
|
汝
是
當
成
佛,
常
作
如
是
信,
戒
品
已
具
足。
豈
得
|
掃
之,
於
三
昧
長
空
矣!
梵
網
經
云:
我
是
已
成
佛,
|
信
有
明
月。
則
食
肉
之
昏
霧,
生
死
之
煙
霾,
慧
風
|
來
善
逝
之
身,
糞
穢
之
內,
知
有
真
金;
重
雲
之
間,
|
水
之
濟
魚,
天
華
雨
。
革
曠
劫
眾
生
之
見,
念
未
|
近
言
耳。
若
能
等
沙
彌
之
救
蟻,
促
壽
更
延;
同
流
|
▲
▼ |
|
念佛三昧寶王論卷上并序 |
|
23 |
念
佛
三
昧
寶
王
論
卷
上
|
見
慈
氏
之
尊,
則
彌
天
釋
道
安,
為
其
首
唱
耳。
|
也。
若
欲
念
於
彌
勒
佛
者,
必
得
上
生
兜
率
天
宮,
|
已
上
七
門,
盡
是
念
未
來
諸
佛,
以
通
三
世
之
意
|
如
彼
數
錢
人,
其
事
亦
如
是。
|
匆
匆
營
眾
務,
凡
人
無
不
爾,
|
樂
著
不
觀
苦,
不
覺
死
賊
至,
|
今
日
營
此
事,
明
自
營
彼
事,
|
其
主,
奪
錢
而
去。
偈
曰:
|
好
多
聞,
忽
爾
命
終,
墮
三
惡
道,
如
彼
愚
人,
還
為
|
如
是,
雖
得
值
遇
三
寶
福
田,
不
勤
方
便
修
行,
而
|
不
疾
去,
懊
惱
之
情,
甚
為
苦
極。
遇
佛
法
者,
亦
復
|
數
未
能
周,
錢
主
忽
至,
盡
還
奪
去。
其
人
當
時,
悔
|
路
而
行,
遇
得
一
囊
金
錢,
心
大
喜
躍,
即
便
數
之,
|
誠
哉?
酒
固
不
可
言
耳,
百
喻
經
云:
昔
有
貧
人,
在
|
▲ |
|
念佛三昧寶王論卷上并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