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1  | 
        
         
道 
也。 
此 
七 
是 
業。 
是 
業 
之 
道。 
立 
業 
道 
名。 
  
  
  
 
 
 
 
 
 
 
 
 
 
 
 
 
 
 
 
 
 
 
 
 
 
 
         | 
         
性。 
故 
名 
之 
為 
業。 
思 
業 
依 
託 
為 
境 
轉 
故 
名 
業 
  
 
 
 
 
 
 
 
 
 
 
 
 
 
 
 
 
 
 
 
 
 
 
 
         | 
         
至 
立 
業 
道 
名。 
釋 
前 
七 
業 
道。 
前 
七 
業 
道 
是 
業 
  
 
 
 
 
 
 
 
 
 
 
 
 
 
 
 
 
 
 
 
 
 
 
 
         | 
         
體 
雖 
非 
業。 
是 
業 
道 
也。 
  
論。 
前 
七 
是 
業 
  
  
  
 
 
 
 
 
 
 
 
 
 
 
 
 
 
 
 
 
 
 
 
 
 
 
         | 
         
依 
貪 
勢 
力 
而 
造 
作 
故。 
如 
人 
依 
道。 
由 
此 
貪 
等 
  
 
 
 
 
 
 
 
 
 
 
 
 
 
 
 
 
 
 
 
 
 
 
 
         | 
         
與 
思 
相 
應 
思 
是 
業 
性。 
依 
貪 
等 
轉。 
依 
貪 
等 
行。 
  
 
 
 
 
 
 
 
 
 
 
 
 
 
 
 
 
 
 
 
 
 
 
 
         | 
         
釋 
後 
貪. 
瞋. 
邪 
見 
三 
業 
道 
也。 
貪 
等 
體 
非 
是 
業。 
  
 
 
 
 
 
 
 
 
 
 
 
 
 
 
 
 
 
 
 
 
 
 
 
         | 
         
二。 
釋 
業 
道 
之 
名。 
  
論 
曰 
至 
而 
造 
作 
故。 
  
  
  
 
 
 
 
 
 
 
 
 
 
 
 
 
 
 
 
 
 
 
 
 
 
 
         | 
         
論。 
如 
是 
已 
辨 
至 
名 
業 
道。 
已 
下 
半 
頌。 
大 
文 
第 
  
 
 
 
 
 
 
 
 
 
 
 
 
 
 
 
 
 
 
 
 
 
 
 
         | 
         
  
  
分 
別 
業 
品 
第 
四 
之 
五 
  
  
  
  
  
  
  
 
 
 
 
 
 
 
 
 
 
 
 
 
 
 
 
 
 
 
 
 
 
 
         | 
         
  
  
  
  
沙 
門 
法 
寶 
撰 
  
  
  
  
  
  
  
  
 
 
 
 
 
 
 
 
 
 
 
 
 
 
 
 
 
 
 
 
 
 
 
         |  |  
        
         
俱 
舍 
論 
疏 
卷 
第 
十 
七 
  
  
  
  
  
  
  
  
  
 
 
 
 
 
 
 
 
 
 
 
 
 
 
 
 
 
 
 
 
 
 
 
         |  |  
         |  
 
 
▼  | 
    | 
 | 
    | 
 俱舍論疏卷第十七  | 
    |   | 
 
        | 
         2  | 
        
         
麤 
顯 
說 
麤 
品 
為 
業 
道 
  
第 
三 
釋 
云。 
令 
內. 
  
  
 
 
 
 
 
 
 
 
 
 
 
 
 
 
 
 
 
 
 
 
 
 
 
         | 
         
此 
名。 
末 
不 
名 
道 
︶ 
  
第 
二 
解 
云。 
根 
本 
  
  
  
 
 
 
 
 
 
 
 
 
 
 
 
 
 
 
 
 
 
 
 
 
 
 
         | 
         
︵ 
述 
曰。 
為 
根 
本 
起 
加 
行。 
依 
根 
本 
有 
後 
起。 
本 
得 
 
 
 
 
 
 
 
 
 
 
 
 
 
 
 
 
 
 
 
 
 
 
 
         | 
         
應 
說。 
而 
不 
說 
者。 
為 
本。 
依 
本 
彼 
方 
轉 
故 
  
  
  
 
 
 
 
 
 
 
 
 
 
 
 
 
 
 
 
 
 
 
 
 
 
 
         | 
         
此 
不 
然。 
答 
也。 
此 
有 
三 
答。 
正 
理 
論 
云。 
理 
亦 
  
  
 
 
 
 
 
 
 
 
 
 
 
 
 
 
 
 
 
 
 
 
 
 
 
         | 
         
思 
亦 
緣 
彼 
為 
境 
轉 
故。 
  
論。 
為 
此 
依 
此 
至 
異 
  
 
 
 
 
 
 
 
 
 
 
 
 
 
 
 
 
 
 
 
 
 
 
 
         | 
         
起 
何 
緣 
非 
業 
道 
問 
也。 
加 
行. 
後 
起 
應 
名 
業 
道。 
  
 
 
 
 
 
 
 
 
 
 
 
 
 
 
 
 
 
 
 
 
 
 
 
         | 
         
類 
不 
善 
業 
道 
釋 
善 
業 
道。 
  
論。 
此 
加 
行. 
後 
  
  
 
 
 
 
 
 
 
 
 
 
 
 
 
 
 
 
 
 
 
 
 
 
 
         | 
         
同 
名 
形 
等。 
  
論。 
離 
殺 
等 
七 
至 
類 
此 
應 
釋。 
  
  
 
 
 
 
 
 
 
 
 
 
 
 
 
 
 
 
 
 
 
 
 
 
 
         | 
         
類。 
而 
一 
為 
餘 
得 
通 
名 
故。 
如 
在 
天. 
地 
類 
別 
  
  
 
 
 
 
 
 
 
 
 
 
 
 
 
 
 
 
 
 
 
 
 
 
 
         | 
         
正 
理 
論 
云。 
世 
記 
論 
也 
  
世 
記 
論 
中 
亦 
不 
同 
  
 
 
 
 
 
 
 
 
 
 
 
 
 
 
 
 
 
 
 
 
 
 
 
         | 
         
處。 
餘 
故 
兩 
類 
總 
得 
名 
為 
業 
道 
  
如 
世 
典 
者。 
  
 
 
 
 
 
 
 
 
 
 
 
 
 
 
 
 
 
 
 
 
 
 
 
         | 
         
一。 
謂 
但 
業 
道。 
雖 
不 
同 
類。 
而 
一 
業 
道 
名 
通 
兩 
  
 
 
 
 
 
 
 
 
 
 
 
 
 
 
 
 
 
 
 
 
 
 
 
         | 
         
名 
通 
兩 
類。 
前 
七 
具 
二。 
謂 
業。 
業 
道。 
後 
三 
唯 
  
  
 
 
 
 
 
 
 
 
 
 
 
 
 
 
 
 
 
 
 
 
 
 
 
         | 
         
論。 
故 
於 
此 
中 
至 
俱 
極 
成 
故。 
釋 
此 
中 
業 
道 
  
  
 
 
 
 
 
 
 
 
 
 
 
 
 
 
 
 
 
 
 
 
 
 
 
 |  
 
▲ 
▼  | 
    | 
 | 
    | 
 俱舍論疏卷第十七  | 
    |   | 
 
        | 
         3  | 
        
         
何 
緣 
至 
最 
初 
所 
除。 
難 
也。 
若 
謂 
唯 
邪 
見 
斷 
善 
  
 
 
 
 
 
 
 
 
 
 
 
 
 
 
 
 
 
 
 
 
 
 
 
         | 
         
唯 
上 
品 
邪 
見 
業 
道 
此 
釋 
能 
斷。 
  
論。 
若 
爾 
  
  
 
 
 
 
 
 
 
 
 
 
 
 
 
 
 
 
 
 
 
 
 
 
 
         | 
         
初 
句 
答。 
前 
問。 
諸 
斷 
善 
根 
由 
何 
業 
道 
  
答 
云。 
  
 
 
 
 
 
 
 
 
 
 
 
 
 
 
 
 
 
 
 
 
 
 
 
         | 
         
便 
明 
斷 
善 
根。 
  
論 
曰 
至 
能 
斷 
善 
根。 
此 
舉 
  
  
 
 
 
 
 
 
 
 
 
 
 
 
 
 
 
 
 
 
 
 
 
 
 
         | 
         
論。 
如 
是 
所 
說 
至 
差 
別 
云 
何。 
已 
下 
兩 
頌。 
第 
三 
義 
 
 
 
 
 
 
 
 
 
 
 
 
 
 
 
 
 
 
 
 
 
 
 
         | 
         
互 
相 
因 
起。 
更 
互 
相 
乘 
皆 
名 
業 
道 
也。 
  
  
  
  
 
 
 
 
 
 
 
 
 
 
 
 
 
 
 
 
 
 
 
 
 
 
 
         | 
         
趣 
因。 
因 
是 
道 
義。 
與 
惡 
趣 
為 
道 
  
或 
貪. 
瞋 
等 
  
 
 
 
 
 
 
 
 
 
 
 
 
 
 
 
 
 
 
 
 
 
 
 
         | 
         
皆 
名 
業 
道。 
論 
主 
為 
彼 
師 
釋。 
此 
貪. 
瞋 
等 
是 
惡 
  
 
 
 
 
 
 
 
 
 
 
 
 
 
 
 
 
 
 
 
 
 
 
 
         | 
         
何 
問 
我。 
應 
問 
彼 
師。 
  
論。 
然 
亦 
可 
言 
至 
  
  
  
 
 
 
 
 
 
 
 
 
 
 
 
 
 
 
 
 
 
 
 
 
 
 
         | 
         
論。 
應 
問 
彼 
師。 
論 
主 
意 
云。 
非 
此 
是 
我 
義。 
因 
  
  
 
 
 
 
 
 
 
 
 
 
 
 
 
 
 
 
 
 
 
 
 
 
 
         | 
         
究 
竟 
而 
轉 
為 
業 
道 
  
問 
若 
爾 
一 
切 
無 
記。 
  
  
 
 
 
 
 
 
 
 
 
 
 
 
 
 
 
 
 
 
 
 
 
 
 
         | 
         
云。 
問 
何 
故 
名 
業 
道。 
答 
思 
名 
業。 
業 
所 
遊 
履 
  
  
 
 
 
 
 
 
 
 
 
 
 
 
 
 
 
 
 
 
 
 
 
 
 
         | 
         
百 
一 
十 
三 
云。 
所 
居 
名 
外。 
壽 
等 
名 
內 
  
婆 
沙 
  
 
 
 
 
 
 
 
 
 
 
 
 
 
 
 
 
 
 
 
 
 
 
 
         | 
         
後 
二 
分 
不 
爾。 
由 
此 
二 
分 
不 
名 
業 
道。 
婆 
沙 
一 
  
 
 
 
 
 
 
 
 
 
 
 
 
 
 
 
 
 
 
 
 
 
 
 
         | 
         
外 
物 
有 
減. 
增 
故。 
如. 
殺. 
盜 
等 
令 
物 
增. 
減。 
前. 
  
  
 
 
 
 
 
 
 
 
 
 
 
 
 
 
 
 
 
 
 
 
 
 
 
 |  
 
▲ 
▼  | 
    | 
 | 
    | 
 俱舍論疏卷第十七  | 
    |   | 
 
        | 
         4  | 
        
         
問 
也。 
  
論。 
謂 
定 
撥 
無 
至 
彼 
果 
異 
熟。 
答 
也。 
正 
  
 
 
 
 
 
 
 
 
 
 
 
 
 
 
 
 
 
 
 
 
 
 
 
         | 
         
善 
時 
最 
初 
捨 
故。 
  
論。 
緣 
何 
邪 
見 
能 
斷 
善 
根。 
  
 
 
 
 
 
 
 
 
 
 
 
 
 
 
 
 
 
 
 
 
 
 
 
         | 
         
根 
先 
已 
退 
故。 
答。 
正 
理 
論 
云。 
加 
行 
善 
根 
將 
斷 
  
 
 
 
 
 
 
 
 
 
 
 
 
 
 
 
 
 
 
 
 
 
 
 
         | 
         
根。 
問 
欲 
界 
加 
行 
不 
斷 
所 
以。 
  
論。 
加 
行 
善 
  
  
 
 
 
 
 
 
 
 
 
 
 
 
 
 
 
 
 
 
 
 
 
 
 
         | 
         
不 
是 
上 
善 
器 
故。 
  
論。 
何 
緣 
唯 
斷 
生 
得 
善 
  
  
 
 
 
 
 
 
 
 
 
 
 
 
 
 
 
 
 
 
 
 
 
 
 
         | 
         
彼 
器 
故。 
斷 
欲 
善。 
上 
二 
界 
善 
得 
更 
遠 
故。 
此 
身 
  
 
 
 
 
 
 
 
 
 
 
 
 
 
 
 
 
 
 
 
 
 
 
 
         | 
         
不 
斷 
上 
二 
界 
善 
根。 
  
論。 
依 
上 
善 
根 
至 
非 
  
  
 
 
 
 
 
 
 
 
 
 
 
 
 
 
 
 
 
 
 
 
 
 
 
         | 
         
上 
界 
善 
等。 
  
論。 
施 
設 
足 
論 
至 
三 
界 
善 
根。 
難 
  
 
 
 
 
 
 
 
 
 
 
 
 
 
 
 
 
 
 
 
 
 
 
 
         | 
         
中 
思。 
色. 
無 
色 
善 
先 
退 
不 
成。 
邪 
見 
不 
能 
斷 
  
  
 
 
 
 
 
 
 
 
 
 
 
 
 
 
 
 
 
 
 
 
 
 
 
         | 
         
唯 
欲 
界 
至 
先 
不 
成 
故。 
答 
也。 
將 
欲 
斷 
善 
欲 
界 
  
 
 
 
 
 
 
 
 
 
 
 
 
 
 
 
 
 
 
 
 
 
 
 
         | 
         
何 
等 
善 
根 
為 
此 
所 
斷。 
問 
所 
斷 
善。 
  
論。 
謂 
  
  
 
 
 
 
 
 
 
 
 
 
 
 
 
 
 
 
 
 
 
 
 
 
 
         | 
         
被 
賊 
燒 
村。 
答。 
於 
能 
引 
處 
說 
所 
引 
業。 
  
論。 
  
  
 
 
 
 
 
 
 
 
 
 
 
 
 
 
 
 
 
 
 
 
 
 
 
         | 
         
根 
如 
何 
說 
能 
斷 
善 
根。 
  
論。 
由 
不 
善 
根 
至 
  
  
 
 
 
 
 
 
 
 
 
 
 
 
 
 
 
 
 
 
 
 
 
 
 
         | 
         
善 
根 
者。 
不 
善 
根 
體 
謂 
貪. 
瞋. 
癡。 
邪 
見 
非 
不 
善 
  
 
 
 
 
 
 
 
 
 
 
 
 
 
 
 
 
 
 
 
 
 
 
 
         | 
         
根 
者。 
即 
違 
本 
論 
云 
何 
上 
品 
不 
善 
根。 
謂 
能 
斷 
  
 
 
 
 
 
 
 
 
 
 
 
 
 
 
 
 
 
 
 
 
 
 
 
 |  
 
▲ 
▼  | 
    | 
 | 
    | 
 俱舍論疏卷第十七  | 
    |   | 
 
        | 
         5  | 
        
         
若 
作 
是 
說 
至 
名 
斷 
善 
根。 
引 
本 
論 
證 
九 
品 
斷 
  
 
 
 
 
 
 
 
 
 
 
 
 
 
 
 
 
 
 
 
 
 
 
 
         | 
         
如 
是 
說 
者 
至 
邪 
見 
所 
斷。 
述 
正 
義 
也。 
  
論。 
  
  
 
 
 
 
 
 
 
 
 
 
 
 
 
 
 
 
 
 
 
 
 
 
 
         | 
         
有 
餘 
師 
說 
至 
見 
所 
斷 
惑。 
敘 
異 
說 
也。 
  
論。 
  
  
 
 
 
 
 
 
 
 
 
 
 
 
 
 
 
 
 
 
 
 
 
 
 
         | 
         
漏 
緣. 
他 
界 
緣 
亦 
至 
上 
品 
能 
斷 
善 
根。 
  
論。 
  
  
 
 
 
 
 
 
 
 
 
 
 
 
 
 
 
 
 
 
 
 
 
 
 
         | 
         
有 
准 
因 
中 
增 
者 
亦 
得 
至 
上 
品。 
強 
力 
故。 
無 
  
  
 
 
 
 
 
 
 
 
 
 
 
 
 
 
 
 
 
 
 
 
 
 
 
         | 
         
如 
是 
說 
者 
至 
有 
強 
力 
故。 
述 
正 
義。 
煩 
惱 
不 
定。 
  
 
 
 
 
 
 
 
 
 
 
 
 
 
 
 
 
 
 
 
 
 
 
 
         | 
         
唯 
相 
應 
中 
增。 
由 
力 
劣 
故 
不 
能 
斷 
善。 
  
論。 
  
  
 
 
 
 
 
 
 
 
 
 
 
 
 
 
 
 
 
 
 
 
 
 
 
         | 
         
敘 
異 
師 
說。 
無 
漏 
緣. 
他 
界 
緣. 
隨 
眠 
緣 
中 
不 
增。 
  
 
 
 
 
 
 
 
 
 
 
 
 
 
 
 
 
 
 
 
 
 
 
 
         | 
         
見。 
二 
道 
別 
也。 
  
論。 
有 
餘 
師 
說 
至 
勢 
力 
劣 
故。 
  
 
 
 
 
 
 
 
 
 
 
 
 
 
 
 
 
 
 
 
 
 
 
 
         | 
         
餘 
師 
說 
至 
解 
脫 
道 
別。 
敘 
異 
斷。 
分 
撥 
因 
果 
邪 
  
 
 
 
 
 
 
 
 
 
 
 
 
 
 
 
 
 
 
 
 
 
 
 
         | 
         
善 
而 
住。 
此 
因。 
此 
位 
斷 
諸 
善 
根。 
  
論。 
有 
  
  
  
 
 
 
 
 
 
 
 
 
 
 
 
 
 
 
 
 
 
 
 
 
 
 
         | 
         
果 
邪 
見。 
令 
一 
切 
善 
皆 
悉 
隱 
沒。 
由 
此 
相 
續 
離 
  
 
 
 
 
 
 
 
 
 
 
 
 
 
 
 
 
 
 
 
 
 
 
 
         | 
         
復 
增 
盛 
故。 
善 
根 
減 
不 
善 
根 
增。 
後 
起 
撥 
因 
撥 
  
 
 
 
 
 
 
 
 
 
 
 
 
 
 
 
 
 
 
 
 
 
 
 
         | 
         
成 
暴 
惡 
意 
樂 
隨 
眠。 
後 
逢 
惡 
友 
緣 
力 
所 
資。 
轉 
  
 
 
 
 
 
 
 
 
 
 
 
 
 
 
 
 
 
 
 
 
 
 
 
         | 
         
理 
論 
云。 
此 
斷 
善 
根 
何 
因 
何 
位。 
謂 
有 
一 
類 
先 
  
 
 
 
 
 
 
 
 
 
 
 
 
 
 
 
 
 
 
 
 
 
 
 
 |  
 
▲ 
▼  | 
    | 
 | 
    | 
 俱舍論疏卷第十七  | 
    |   | 
 
        | 
         6  | 
        
         
末 
捨 
易 
本。 
故 
先 
捨 
也。 
  
論。 
如 
是 
說 
者 
至 
品 
  
 
 
 
 
 
 
 
 
 
 
 
 
 
 
 
 
 
 
 
 
 
 
 
         | 
         
因 
其 
善 
根 
發 
得 
律 
儀。 
律 
儀 
是 
末。 
善 
根 
是 
本。 
  
 
 
 
 
 
 
 
 
 
 
 
 
 
 
 
 
 
 
 
 
 
 
 
         | 
         
有 
餘 
師 
說 
至 
末 
易 
捨 
故。 
敘 
異 
說。 
彼 
師 
意 
說。 
  
 
 
 
 
 
 
 
 
 
 
 
 
 
 
 
 
 
 
 
 
 
 
 
         | 
         
如 
是 
說 
者 
通 
出 
不 
出 
者。 
述 
正 
義 
也。 
  
論。 
  
  
 
 
 
 
 
 
 
 
 
 
 
 
 
 
 
 
 
 
 
 
 
 
 
         | 
         
有 
餘 
師 
言 
至 
如 
見 
道 
中。 
敘 
異 
說 
也。 
  
論。 
  
  
 
 
 
 
 
 
 
 
 
 
 
 
 
 
 
 
 
 
 
 
 
 
 
         | 
         
者 
理 
上 
品 
收。 
故 
於 
中 
不 
勞 
徵 
難。 
  
論。 
  
  
  
 
 
 
 
 
 
 
 
 
 
 
 
 
 
 
 
 
 
 
 
 
 
 
         | 
         
能 
斷 
上 
不 
善 
根。 
前 
微 
善 
根 
既 
下 
品 
攝。 
後 
能 
斷 
 
 
 
 
 
 
 
 
 
 
 
 
 
 
 
 
 
 
 
 
 
 
 
         | 
         
為 
問。 
其 
理 
已 
成。 
謂 
此 
乘 
前 
所 
斷 
微 
善。 
即 
問 
  
 
 
 
 
 
 
 
 
 
 
 
 
 
 
 
 
 
 
 
 
 
 
 
         | 
         
說 
上 
品 
不 
善 
根 
能 
斷 
善 
根 
  
正 
理 
云 
乘 
前 
  
 
 
 
 
 
 
 
 
 
 
 
 
 
 
 
 
 
 
 
 
 
 
 
         | 
         
由 
上 
品 
不 
善 
根 
能 
斷 
下 
下 
品 
善 
根。 
由 
斯 
故 
  
 
 
 
 
 
 
 
 
 
 
 
 
 
 
 
 
 
 
 
 
 
 
 
         | 
         
自 
相 
違。 
  
論。 
彼 
依 
究 
竟 
至 
名 
能 
斷 
善 
根。 
答。 
  
 
 
 
 
 
 
 
 
 
 
 
 
 
 
 
 
 
 
 
 
 
 
 
         | 
         
根 
能 
斷 
善 
根。 
故 
知 
唯 
一 
品 
斷。 
本 
論 
二 
文 
便 
  
 
 
 
 
 
 
 
 
 
 
 
 
 
 
 
 
 
 
 
 
 
 
 
         | 
         
根 
者。 
餘 
師 
引 
本 
論 
難。 
本 
論 
既 
云 
上 
品 
不 
善 
  
 
 
 
 
 
 
 
 
 
 
 
 
 
 
 
 
 
 
 
 
 
 
 
         | 
         
故 
知 
非 
一 
品 
斷。 
  
論 
若 
爾 
彼 
文 
至 
能 
斷 
善 
  
 
 
 
 
 
 
 
 
 
 
 
 
 
 
 
 
 
 
 
 
 
 
 
         | 
         
善 
正 
也。 
既 
有 
最 
後 
所 
捨 
者。 
亦 
有 
前 
品 
捨 
者。 
  
 
 
 
 
 
 
 
 
 
 
 
 
 
 
 
 
 
 
 
 
 
 
 
 |  
 
▲ 
▼  | 
    | 
 | 
    | 
 俱舍論疏卷第十七  | 
    |   | 
 
        | 
         7  | 
        
         
說 
至 
皆 
昧 
鈍 
故。 
敘 
異 
說 
也。 
  
論。 
若 
爾 
便 
違 
  
 
 
 
 
 
 
 
 
 
 
 
 
 
 
 
 
 
 
 
 
 
 
 
         | 
         
等 
身 
志 
意 
不 
定。 
不 
能 
斷 
善。 
  
論。 
有 
餘 
師 
  
  
 
 
 
 
 
 
 
 
 
 
 
 
 
 
 
 
 
 
 
 
 
 
 
         | 
         
身。 
問。 
  
論。 
唯 
男 
女 
身 
志 
意 
定 
故。 
答。 
扇 
搋 
  
  
 
 
 
 
 
 
 
 
 
 
 
 
 
 
 
 
 
 
 
 
 
 
 
         | 
         
極 
少 
成 
八 
根 
耶。 
  
論。 
如 
是 
斷 
善 
依 
何 
類 
  
  
 
 
 
 
 
 
 
 
 
 
 
 
 
 
 
 
 
 
 
 
 
 
 
         | 
         
洲 
亦 
爾。 
破 
異 
師 
也。 
兩 
洲 
若 
不 
斷 
善 
因 
何 
  
  
 
 
 
 
 
 
 
 
 
 
 
 
 
 
 
 
 
 
 
 
 
 
 
         | 
         
贍 
部 
洲 
敘 
異 
說 
也。 
  
論 
若 
爾 
便 
違 
至 
東 
西 
  
 
 
 
 
 
 
 
 
 
 
 
 
 
 
 
 
 
 
 
 
 
 
 
         | 
         
阿 
世 
耶 
者。 
此 
云 
意 
樂。 
  
論。 
有 
餘 
師 
說 
至 
唯 
  
 
 
 
 
 
 
 
 
 
 
 
 
 
 
 
 
 
 
 
 
 
 
 
         | 
         
所 
也。 
  
論。 
人 
趣 
三 
洲 
至 
阿 
世 
耶 
故。 
  
答 
  
  
 
 
 
 
 
 
 
 
 
 
 
 
 
 
 
 
 
 
 
 
 
 
 
         | 
         
彼 
隨 
捨 
故。 
  
論。 
為 
在 
何 
處 
能 
斷 
善 
根。 
問 
處 
  
 
 
 
 
 
 
 
 
 
 
 
 
 
 
 
 
 
 
 
 
 
 
 
         | 
         
品 
能 
生 
善 
根。 
所 
生 
律 
儀 
爾 
時 
便 
捨。 
捨 
能 
等 
起。 
 
 
 
 
 
 
 
 
 
 
 
 
 
 
 
 
 
 
 
 
 
 
 
         | 
         
位 
捨 
諸 
律 
儀。 
若 
從 
生 
得 
善 
心 
生 
者。 
隨 
斷 
何 
  
 
 
 
 
 
 
 
 
 
 
 
 
 
 
 
 
 
 
 
 
 
 
 
         | 
         
加 
行. 
根 
本 
皆 
名 
斷 
善 
根。 
依 
此 
故 
說 
斷 
善 
根 
  
 
 
 
 
 
 
 
 
 
 
 
 
 
 
 
 
 
 
 
 
 
 
 
         | 
         
心 
生 
者。 
律 
儀 
先 
捨。 
後 
斷 
善 
根。 
然 
斷 
善 
根 
  
  
 
 
 
 
 
 
 
 
 
 
 
 
 
 
 
 
 
 
 
 
 
 
 
         | 
         
從 
加 
行。 
有 
從 
生 
得 
善 
心 
所 
生。 
若 
從 
加 
行 
善 
  
 
 
 
 
 
 
 
 
 
 
 
 
 
 
 
 
 
 
 
 
 
 
 
         | 
         
類 
同 
故。 
述 
正 
義 
也。 
正 
理 
論 
云。 
諸 
律 
儀 
果 
有 
  
 
 
 
 
 
 
 
 
 
 
 
 
 
 
 
 
 
 
 
 
 
 
 
 |  
 
▲ 
▼  | 
    | 
 | 
    | 
 俱舍論疏卷第十七  | 
    |   | 
 
        | 
         8  | 
        
         
邪。 
爾 
時 
善 
根 
成 
就 
得 
還 
起 
不 
成 
就 
得 
滅 
名 
續 
 
 
 
 
 
 
 
 
 
 
 
 
 
 
 
 
 
 
 
 
 
 
 
         | 
         
有。 
有 
於 
因 
果 
欻 
生 
正 
見。 
定 
有 
後 
世 
先 
執 
是 
  
 
 
 
 
 
 
 
 
 
 
 
 
 
 
 
 
 
 
 
 
 
 
 
         | 
         
友。 
有 
於 
因 
果 
欻 
復 
生 
疑。 
所 
招 
後 
世 
為 
無 
為 
  
 
 
 
 
 
 
 
 
 
 
 
 
 
 
 
 
 
 
 
 
 
 
 
         | 
         
  
正 
理 
論 
云。 
謂 
續 
善 
位。 
或 
由 
因 
力。 
或 
依 
善 
  
 
 
 
 
 
 
 
 
 
 
 
 
 
 
 
 
 
 
 
 
 
 
 
         | 
         
續 
便 
能 
起 
耶 
  
評 
曰 
應 
作 
是 
說。 
此 
不 
決 
定 
  
 
 
 
 
 
 
 
 
 
 
 
 
 
 
 
 
 
 
 
 
 
 
 
         | 
         
曰 
應 
作 
是 
說。 
此 
不 
決 
定 
  
又 
云 
若 
  
善 
根 
  
 
 
 
 
 
 
 
 
 
 
 
 
 
 
 
 
 
 
 
 
 
 
 
         | 
         
身 
續 
者 
住 
疑 
心 
續。 
現 
法 
續 
者 
住 
正 
見 
續。 
評 
  
 
 
 
 
 
 
 
 
 
 
 
 
 
 
 
 
 
 
 
 
 
 
 
         | 
         
誰 
住 
疑 
心 
續。 
誰 
住 
正 
見 
續。 
有 
作 
是 
說。 
轉 
  
  
 
 
 
 
 
 
 
 
 
 
 
 
 
 
 
 
 
 
 
 
 
 
 
         | 
         
由 
疑 
有 
見 
至 
名 
續 
善 
根。 
答 
也。 
婆 
沙 
三 
十 
五 
云。 
 
 
 
 
 
 
 
 
 
 
 
 
 
 
 
 
 
 
 
 
 
 
 
         | 
         
論。 
善 
根 
斷 
已 
由 
何 
復 
續。 
問 
續 
善 
也。 
  
論 
  
  
 
 
 
 
 
 
 
 
 
 
 
 
 
 
 
 
 
 
 
 
 
 
 
         | 
         
也。 
  
論 
善 
斷 
應 
知 
至 
非 
得 
為 
體。 
答 
也。 
  
  
  
 
 
 
 
 
 
 
 
 
 
 
 
 
 
 
 
 
 
 
 
 
 
 
         | 
         
故。 
答 
也。 
  
論 
此 
善 
根 
斷 
其 
體 
是 
何。 
問 
體 
  
  
 
 
 
 
 
 
 
 
 
 
 
 
 
 
 
 
 
 
 
 
 
 
 
         | 
         
善 
根。 
問 
行 
者 
也。 
  
論 
唯 
見 
行 
人 
至 
如 
惡 
趣 
  
 
 
 
 
 
 
 
 
 
 
 
 
 
 
 
 
 
 
 
 
 
 
 
         | 
         
故 
知 
皆 
能 
斷 
善。 
  
論 
為 
何 
行 
者 
能 
斷 
  
  
  
 
 
 
 
 
 
 
 
 
 
 
 
 
 
 
 
 
 
 
 
 
 
 
         | 
         
至 
男 
根 
亦 
爾。 
破 
異 
說。 
男. 
女 
既 
同 
極 
少 
八 
根。 
  
 
 
 
 
 
 
 
 
 
 
 
 
 
 
 
 
 
 
 
 
 
 
 
 |  
 
▲ 
▼  | 
    | 
 | 
    | 
 俱舍論疏卷第十七  | 
    |   | 
 
        | 
         9  | 
        
         
根 
者。 
於 
現 
世 
中 
定 
不 
能 
續。 
彼 
人 
定 
於 
地 
  
  
 
 
 
 
 
 
 
 
 
 
 
 
 
 
 
 
 
 
 
 
 
 
 
         | 
         
根 
者。 
於 
現 
世 
中 
亦 
有 
能 
續。 
若 
造 
逆 
人 
斷 
善 
  
 
 
 
 
 
 
 
 
 
 
 
 
 
 
 
 
 
 
 
 
 
 
 
         | 
         
續 
至 
非 
餘 
位 
故。 
答。 
有 
兩 
類。 
若 
不 
造 
逆 
斷 
善 
  
 
 
 
 
 
 
 
 
 
 
 
 
 
 
 
 
 
 
 
 
 
 
 
         | 
         
身 
中 
能 
續 
善 
不。 
問 
續 
善 
也。 
  
論。 
亦 
有 
能 
  
  
 
 
 
 
 
 
 
 
 
 
 
 
 
 
 
 
 
 
 
 
 
 
 
         | 
         
傍 
生. 
鬼 
六 
品。 
當 
生 
人. 
天 
九 
品。 
  
論。 
於 
現 
  
  
 
 
 
 
 
 
 
 
 
 
 
 
 
 
 
 
 
 
 
 
 
 
 
         | 
         
三 
品 
善 
根 
得 
亦 
在 
身 
成 
就。 
亦 
現 
在 
前。 
當 
生 
  
 
 
 
 
 
 
 
 
 
 
 
 
 
 
 
 
 
 
 
 
 
 
 
         | 
         
次 
現 
前。 
乃 
至。 
應 
從 
地 
獄 
死 
當 
生 
地 
獄 
者。 
  
  
 
 
 
 
 
 
 
 
 
 
 
 
 
 
 
 
 
 
 
 
 
 
 
         | 
         
義 
也。 
婆 
沙 
云。 
評 
曰 
應 
作 
是 
說。 
九 
品 
頓 
續 
漸 
  
 
 
 
 
 
 
 
 
 
 
 
 
 
 
 
 
 
 
 
 
 
 
 
         | 
         
說 
也。 
  
論 
如 
是 
說 
者 
至 
氣 
力 
漸 
增。 
述 
正 
  
  
 
 
 
 
 
 
 
 
 
 
 
 
 
 
 
 
 
 
 
 
 
 
 
         | 
         
後 
或 
應 
有。 
  
論 
有 
餘 
師 
言 
九 
品 
漸 
續。 
述 
異 
  
 
 
 
 
 
 
 
 
 
 
 
 
 
 
 
 
 
 
 
 
 
 
 
         | 
         
為 
有。 
此 
論 
云。 
此 
或 
應 
有 
者。 
亦 
是 
先 
執 
為 
無。 
  
 
 
 
 
 
 
 
 
 
 
 
 
 
 
 
 
 
 
 
 
 
 
 
         | 
         
正 
見 
此 
能 
續 
善。 
故 
正 
理 
云。 
所 
招 
後 
世 
為 
無 
  
 
 
 
 
 
 
 
 
 
 
 
 
 
 
 
 
 
 
 
 
 
 
 
         | 
         
無。 
能 
生 
邪 
見 
不 
能 
續 
善。 
若 
先 
無 
後 
有。 
能 
生 
  
 
 
 
 
 
 
 
 
 
 
 
 
 
 
 
 
 
 
 
 
 
 
 
         | 
         
名 
之 
為 
疑。 
或 
先 
有 
後 
無。 
或 
後 
有。 
若 
先 
有 
後 
  
 
 
 
 
 
 
 
 
 
 
 
 
 
 
 
 
 
 
 
 
 
 
 
         | 
         
善 
根 
  
述 
曰。 
夫 
言 
疑 
者 
必 
有. 
無 
二 
緣 
不 
定 
  
 
 
 
 
 
 
 
 
 
 
 
 
 
 
 
 
 
 
 
 
 
 
 
 |  
 
▲ 
▼  | 
    | 
 | 
    | 
 俱舍論疏卷第十七  | 
    |   | 
 
        | 
         10  | 
        
         
戒 
不 
壞。 
見 
壞。 
戒 
亦 
壞。 
斷 
善 
根 
者 
應 
知 
亦 
爾。 
  
 
 
 
 
 
 
 
 
 
 
 
 
 
 
 
 
 
 
 
 
 
 
 
         | 
         
樂 
壞。 
而 
不 
隨 
彼 
意 
樂 
所 
作 
非 
加 
行 
壞。 
見 
壞。 
  
 
 
 
 
 
 
 
 
 
 
 
 
 
 
 
 
 
 
 
 
 
 
 
         | 
         
續 
  
正 
理 
論 
云。 
謂 
世 
有 
人 
撥 
無 
後 
世 
名 
意 
  
 
 
 
 
 
 
 
 
 
 
 
 
 
 
 
 
 
 
 
 
 
 
 
         | 
         
果 
亦 
爾。 
若 
依 
施 
設 
論 
說。 
一 
切 
斷 
善 
皆 
非 
現 
  
 
 
 
 
 
 
 
 
 
 
 
 
 
 
 
 
 
 
 
 
 
 
 
         | 
         
續 
善 
根。 
所 
以 
者 
何。 
如 
邪 
見 
與 
善 
根 
相 
妨。 
彼 
  
 
 
 
 
 
 
 
 
 
 
 
 
 
 
 
 
 
 
 
 
 
 
 
         | 
         
獄 
生 
時 
續。 
若 
不 
受 
者 
死 
時 
續。 
彼 
果 
盡 
故 
能 
  
 
 
 
 
 
 
 
 
 
 
 
 
 
 
 
 
 
 
 
 
 
 
 
         | 
         
中 
有 
中。 
受 
斷 
善 
根 
邪 
見 
異 
熟 
果 
者。 
彼 
於 
地 
  
 
 
 
 
 
 
 
 
 
 
 
 
 
 
 
 
 
 
 
 
 
 
 
         | 
         
續 
善 
現 
續 
善 
不 
同 
所 
以。 
婆 
沙 
云。 
若 
於 
地 
獄 
  
 
 
 
 
 
 
 
 
 
 
 
 
 
 
 
 
 
 
 
 
 
 
 
         | 
         
論。 
又 
意 
樂 
壞 
至 
應 
知 
亦 
爾。 
釋 
不 
造 
逆 
人 
現 
世 
 
 
 
 
 
 
 
 
 
 
 
 
 
 
 
 
 
 
 
 
 
 
 
         | 
         
至 
應 
知 
亦 
爾。 
此 
釋 
二 
時 
續 
善 
異 
所 
以。 
  
  
  
 
 
 
 
 
 
 
 
 
 
 
 
 
 
 
 
 
 
 
 
 
 
 
         | 
         
是 
於 
地 
獄 
中 
將 
死 
時 
續。 
  
論。 
若 
由 
因 
力 
  
  
 
 
 
 
 
 
 
 
 
 
 
 
 
 
 
 
 
 
 
 
 
 
 
         | 
         
者 
至 
謂 
彼 
將 
死。 
釋 
將 
生. 
將 
死 
  
彼 
死 
者 
即 
  
 
 
 
 
 
 
 
 
 
 
 
 
 
 
 
 
 
 
 
 
 
 
 
         | 
         
之 
人 
定 
至 
生 
有 
經 
劫 
等 
故。 
  
論 
言 
將 
生 
  
  
 
 
 
 
 
 
 
 
 
 
 
 
 
 
 
 
 
 
 
 
 
 
 
         | 
         
生 
時 
雖 
續 
善 
根。 
續 
善 
根 
已 
受 
地 
獄 
也。 
造 
逆 
  
 
 
 
 
 
 
 
 
 
 
 
 
 
 
 
 
 
 
 
 
 
 
 
         | 
         
獄 
將 
死 
及 
將 
受 
生 
時 
續。 
准 
此 
文 
證。 
地 
獄 
  
  
 
 
 
 
 
 
 
 
 
 
 
 
 
 
 
 
 
 
 
 
 
 
 
 |  
 
▲ 
▼  | 
    | 
 | 
    | 
 俱舍論疏卷第十七  | 
    |   | 
 
        | 
         11  | 
        
         
無 
少 
悔 
心。 
應 
說 
是 
人 
斷 
三 
界 
善。 
問 
若 
現 
法 
  
 
 
 
 
 
 
 
 
 
 
 
 
 
 
 
 
 
 
 
 
 
 
 
         | 
         
沙 
三 
十 
五 
更 
有 
問 
答。 
施 
設 
論 
說。 
若 
害 
蟻 
卵 
  
 
 
 
 
 
 
 
 
 
 
 
 
 
 
 
 
 
 
 
 
 
 
 
         | 
         
間 
業 
或 
招 
無 
間。 
或 
招 
所 
餘 
地 
獄 
異 
熟。 
依 
婆 
  
 
 
 
 
 
 
 
 
 
 
 
 
 
 
 
 
 
 
 
 
 
 
 
         | 
         
邪 
見。 
破 
僧 
妄 
語。 
當 
知 
定 
招 
無 
間 
異 
熟。 
餘 
無 
  
 
 
 
 
 
 
 
 
 
 
 
 
 
 
 
 
 
 
 
 
 
 
 
         | 
         
根。 
故 
是 
俱 
句 
  
俱 
非 
可 
知 
  
正 
理 
論 
云。 
斷 
善 
 
 
 
 
 
 
 
 
 
 
 
 
 
 
 
 
 
 
 
 
 
 
 
         | 
         
僧。 
出 
佛 
身 
血。 
殺 
阿 
羅 
漢。 
故 
是 
邪 
定。 
亦 
斷 
善 
  
 
 
 
 
 
 
 
 
 
 
 
 
 
 
 
 
 
 
 
 
 
 
 
         | 
         
根。 
是 
第 
二 
句 
  
天 
授 
舊 
云 
提 
婆 
提 
多。 
此 
人 
破 
 
 
 
 
 
 
 
 
 
 
 
 
 
 
 
 
 
 
 
 
 
 
 
         | 
         
寶 
故 
不 
斷 
善 
  
  
  
  
  
  
  
  
  
  
  
  
 
 
 
 
 
 
 
 
 
 
 
 
 
 
 
 
 
 
 
 
 
 
 
         | 
         
王。 
造 
逆 
故 
是 
邪 
定 
︵ 
依 
大 
乘 
非 
邪 
定 
︶ 
信 
三 
 
 
 
 
 
 
 
 
 
 
 
 
 
 
 
 
 
 
 
 
 
 
 
         | 
         
非 
邪 
定。 
是 
第 
一 
句 
  
未 
生 
怨 
即 
是 
阿 
闍 
世 
  
 
 
 
 
 
 
 
 
 
 
 
 
 
 
 
 
 
 
 
 
 
 
 
         | 
         
舊 
云 
富 
樓 
那。 
訛 
也。 
此 
人 
斷 
善 
而 
不 
造 
逆。 
故 
  
 
 
 
 
 
 
 
 
 
 
 
 
 
 
 
 
 
 
 
 
 
 
 
         | 
         
謂 
除 
前 
相。 
已 
下 
四 
句 
分 
別 
  
布 
剌 
拏。 
此 
云 
滿。 
 
 
 
 
 
 
 
 
 
 
 
 
 
 
 
 
 
 
 
 
 
 
 
         | 
         
以 
心 
堅 
牢 
有 
所 
樂 
故。 
  
論。 
有 
斷 
善 
根 
至 
  
  
 
 
 
 
 
 
 
 
 
 
 
 
 
 
 
 
 
 
 
 
 
 
 
         | 
         
增 
上 
力 
故。 
相 
續 
潤 
故。 
行 
妙 
行 
者 
不 
斷 
善 
根。 
  
 
 
 
 
 
 
 
 
 
 
 
 
 
 
 
 
 
 
 
 
 
 
 
         | 
         
非 
劫 
將 
壞 
及 
劫 
初 
成 
有 
斷 
善 
根。 
壞 
器 
世 
間 
  
 
 
 
 
 
 
 
 
 
 
 
 
 
 
 
 
 
 
 
 
 
 
 
 |  
 
▲ 
▼  | 
    | 
 | 
    | 
 俱舍論疏卷第十七  | 
    |   | 
 
        | 
         12  | 
        
         
曰。 
如 
前 
說 
好。 
邪 
見 
相 
應 
有 
思 
業 
故。 
邪 
見 
  
  
 
 
 
 
 
 
 
 
 
 
 
 
 
 
 
 
 
 
 
 
 
 
 
         | 
         
能 
牽 
引。 
所 
以 
者 
何。 
業 
能 
牽 
引 
眾 
同 
分 
故。 
評 
  
 
 
 
 
 
 
 
 
 
 
 
 
 
 
 
 
 
 
 
 
 
 
 
         | 
         
能 
牽 
引。 
亦 
能 
圓 
滿。 
有 
作 
是 
說。 
但 
能 
圓 
滿 
不 
  
 
 
 
 
 
 
 
 
 
 
 
 
 
 
 
 
 
 
 
 
 
 
 
         | 
         
善 
邪 
見 
於 
眾 
同 
分 
為 
但 
能 
滿。 
亦 
能 
引 
耶。 
答 
亦 
 
 
 
 
 
 
 
 
 
 
 
 
 
 
 
 
 
 
 
 
 
 
 
         | 
         
同 
︶ 
問 
斷 
  
  
  
  
  
  
  
  
  
  
  
  
  
 
 
 
 
 
 
 
 
 
 
 
 
 
 
 
 
 
 
 
 
 
 
 
         | 
         
果。 
答 
於 
無 
間 
地 
獄 
受 
彼 
異 
熟 
果 
︵ 
與 
正 
理 
亦 
 
 
 
 
 
 
 
 
 
 
 
 
 
 
 
 
 
 
 
 
 
 
 
         | 
         
彼 
成 
就 
諸 
善 
法 
故。 
問 
於 
何 
處 
受 
斷 
善 
根 
  
  
 
 
 
 
 
 
 
 
 
 
 
 
 
 
 
 
 
 
 
 
 
 
 
         | 
         
為 
重。 
得 
邊 
罪 
故。 
若 
依 
業 
道 
害 
蟻 
卵 
重。 
以 
  
  
 
 
 
 
 
 
 
 
 
 
 
 
 
 
 
 
 
 
 
 
 
 
 
         | 
         
曰 
應 
作 
是 
說。 
若 
依 
罰 
罪 
殺 
斷 
善 
人。 
得 
罪 
  
  
 
 
 
 
 
 
 
 
 
 
 
 
 
 
 
 
 
 
 
 
 
 
 
         | 
         
漢 
果。 
問 
殺 
斷 
善 
人。 
與 
害 
蟻 
卵。 
何 
者 
罪 
重。 
評 
  
 
 
 
 
 
 
 
 
 
 
 
 
 
 
 
 
 
 
 
 
 
 
 
         | 
         
擇 
分。 
亦 
後 
能 
入 
正 
性 
離 
生。 
乃 
至 
能 
得 
阿 
羅 
  
 
 
 
 
 
 
 
 
 
 
 
 
 
 
 
 
 
 
 
 
 
 
 
         | 
         
性 
離 
生 
不。 
評 
曰 
應 
作 
是 
說。 
彼 
能 
引 
起 
順 
決 
  
 
 
 
 
 
 
 
 
 
 
 
 
 
 
 
 
 
 
 
 
 
 
 
         | 
         
地 
獄。 
問 
若 
現 
法 
中 
續 
善 
根 
者。 
彼 
現 
身 
能 
入 
正 
 
 
 
 
 
 
 
 
 
 
 
 
 
 
 
 
 
 
 
 
 
 
 
         | 
         
決 
定 
生 
於 
地 
獄。 
唯 
有 
轉 
身 
續 
善 
根 
者 
定 
生 
  
 
 
 
 
 
 
 
 
 
 
 
 
 
 
 
 
 
 
 
 
 
 
 
         | 
         
中 
續 
善 
根 
者。 
彼 
命 
終 
已 
生 
地 
獄 
耶。 
答 
彼 
不 
  
 
 
 
 
 
 
 
 
 
 
 
 
 
 
 
 
 
 
 
 
 
 
 
 |  
 
▲ 
▼  | 
    | 
 | 
    | 
 俱舍論疏卷第十七  | 
    |   | 
 
        | 
         13  | 
        
         
差 
別 
言 
謂 
於 
究 
竟 
時 
貪 
等 
不 
起 
  
此 
論 
文。 
  
 
 
 
 
 
 
 
 
 
 
 
 
 
 
 
 
 
 
 
 
 
 
 
         | 
         
究 
故。 
殺. 
盜 
自 
為。 
亦 
必 
二 
故。 
設 
據 
遣 
他 
作 
應 
  
 
 
 
 
 
 
 
 
 
 
 
 
 
 
 
 
 
 
 
 
 
 
 
         | 
         
不 
應 
然。 
邪 
婬 
必 
亦。 
無 
遣 
他 
為 
故。 
必 
貪 
竟 
  
  
 
 
 
 
 
 
 
 
 
 
 
 
 
 
 
 
 
 
 
 
 
 
 
         | 
         
道。 
一 
一 
思 
俱 
轉。 
謂 
殺. 
盜. 
邪 
婬 
  
破 
云 
  
理 
  
 
 
 
 
 
 
 
 
 
 
 
 
 
 
 
 
 
 
 
 
 
 
 
         | 
         
說 
貪 
等 
餘 
染。 
正 
理 
云。 
有 
餘 
師 
說。 
身 
三 
業 
  
  
 
 
 
 
 
 
 
 
 
 
 
 
 
 
 
 
 
 
 
 
 
 
 
         | 
         
不 
染 
心 
現 
在 
前 
時 
隨 
一 
究 
竟 
  
此 
論 
略 
故 
不 
 
 
 
 
 
 
 
 
 
 
 
 
 
 
 
 
 
 
 
 
 
 
 
         | 
         
染 
心 
時 
隨 
一 
究 
竟 
  
正 
理 
論 
云。 
貪 
等 
餘 
染 
及 
 
 
 
 
 
 
 
 
 
 
 
 
 
 
 
 
 
 
 
 
 
 
 
         | 
         
等 
三 
中 
隨 
一 
現 
起。 
若 
先 
加 
行 
造 
惡 
色 
業。 
不 
  
 
 
 
 
 
 
 
 
 
 
 
 
 
 
 
 
 
 
 
 
 
 
 
         | 
         
者 
至 
隨 
一 
究 
竟。 
此 
釋 
一 
俱 
轉。 
無 
身. 
語 
七。 
貪 
  
 
 
 
 
 
 
 
 
 
 
 
 
 
 
 
 
 
 
 
 
 
 
 
         | 
         
業 
道 
同 
剎 
那 
義。 
不 
容 
異 
解。 
  
論。 
一 
俱 
轉 
  
  
 
 
 
 
 
 
 
 
 
 
 
 
 
 
 
 
 
 
 
 
 
 
 
         | 
         
善 
業 
道 
不 
並 
起 
故。 
既 
言 
與 
思 
俱 
轉。 
定 
是 
思 
  
 
 
 
 
 
 
 
 
 
 
 
 
 
 
 
 
 
 
 
 
 
 
 
         | 
         
總 
舉 
不 
善 
業 
道 
從 
一 
唯 
至 
八。 
不 
至 
九. 
十。 
不 
  
 
 
 
 
 
 
 
 
 
 
 
 
 
 
 
 
 
 
 
 
 
 
 
         | 
         
四 
明 
業 
道 
俱 
轉。 
  
論 
曰 
至 
從 
一 
唯 
至 
八。 
此 
  
 
 
 
 
 
 
 
 
 
 
 
 
 
 
 
 
 
 
 
 
 
 
 
         | 
         
論。 
已 
乘 
義 
便 
至 
與 
思 
俱 
轉。 
自 
下 
一 
頌。 
大 
文 
第 
 
 
 
 
 
 
 
 
 
 
 
 
 
 
 
 
 
 
 
 
 
 
 
         | 
         
與 
彼 
同 
一 
果 
故。 
  
  
  
  
  
  
  
  
  
  
  
 
 
 
 
 
 
 
 
 
 
 
 
 
 
 
 
 
 
 
 
 
 
 
 |  
 
▲ 
▼  | 
    | 
 | 
    | 
 俱舍論疏卷第十七  | 
    |   | 
 
        | 
         14  | 
        
         
行 
言 
非 
唯 
遣 
他。 
自 
作 
亦 
得。 
如 
先 
作 
殺 
加 
行。 
  
 
 
 
 
 
 
 
 
 
 
 
 
 
 
 
 
 
 
 
 
 
 
 
         | 
         
論。 
若 
先 
加 
行 
至 
隨 
二 
究 
竟。 
三 
俱 
轉 
也。 
若 
先 
加 
 
 
 
 
 
 
 
 
 
 
 
 
 
 
 
 
 
 
 
 
 
 
 
         | 
         
二 
業 
說。 
若 
異 
心 
自 
作 
兩 
業 
究 
竟 
必 
異。 
  
  
  
 
 
 
 
 
 
 
 
 
 
 
 
 
 
 
 
 
 
 
 
 
 
 
         | 
         
論。 
依 
不 
異 
心 
至 
決 
判 
應 
知。 
依 
不 
異 
心 
造 
  
  
 
 
 
 
 
 
 
 
 
 
 
 
 
 
 
 
 
 
 
 
 
 
 
         | 
         
轉 
也。 
  
論。 
若 
爾 
所 
說 
至 
理 
應 
不 
成。 
難 
也。 
  
  
 
 
 
 
 
 
 
 
 
 
 
 
 
 
 
 
 
 
 
 
 
 
 
         | 
         
俱 
轉 
者 
至 
俱 
時 
殺 
盜。 
嗔. 
殺. 
盜 
三 
業 
道 
俱 
時 
  
 
 
 
 
 
 
 
 
 
 
 
 
 
 
 
 
 
 
 
 
 
 
 
         | 
         
於 
究 
竟 
時。 
一 
一 
應 
言 
貪 
等 
隨 
一。 
  
論。 
三 
  
  
 
 
 
 
 
 
 
 
 
 
 
 
 
 
 
 
 
 
 
 
 
 
 
         | 
         
成 
雜 
穢 
語。 
此 
言 
闕 
減。 
容 
三 
成 
故。 
若 
先 
加 
行。 
  
 
 
 
 
 
 
 
 
 
 
 
 
 
 
 
 
 
 
 
 
 
 
 
         | 
         
究 
竟 
故。 
於 
盜. 
邪 
行 
說 
貪 
亦 
然。 
說 
起 
貪 
時 
  
  
 
 
 
 
 
 
 
 
 
 
 
 
 
 
 
 
 
 
 
 
 
 
 
         | 
         
自 
究 
竟。 
則 
應 
於 
殺 
無 
勞 
說 
瞋。 
此 
更 
無 
容 
餘 
  
 
 
 
 
 
 
 
 
 
 
 
 
 
 
 
 
 
 
 
 
 
 
 
         | 
         
不 
與 
取。 
或 
欲 
邪 
行。 
或 
雜 
穢 
語。 
此 
亦 
非 
理。 
若 
  
 
 
 
 
 
 
 
 
 
 
 
 
 
 
 
 
 
 
 
 
 
 
 
         | 
         
如 
是 
言。 
謂 
嗔 
心 
時 
究 
竟 
殺 
業。 
若 
起 
貪 
位 
成 
  
 
 
 
 
 
 
 
 
 
 
 
 
 
 
 
 
 
 
 
 
 
 
 
         | 
         
二 
俱 
轉。 
如 
文 
可 
解。 
正 
理 
彈 
云。 
經 
主 
於 
此 
作 
  
 
 
 
 
 
 
 
 
 
 
 
 
 
 
 
 
 
 
 
 
 
 
 
         | 
         
遣 
他 
作。 
  
論。 
二 
俱 
轉 
者 
至 
或 
雜 
穢 
語。 
釋 
  
  
 
 
 
 
 
 
 
 
 
 
 
 
 
 
 
 
 
 
 
 
 
 
 
         | 
         
前 
說 
貪 
究 
竟 
等 
據 
自 
作 
業。 
今 
說 
思 
俱 
轉 
通 
  
 
 
 
 
 
 
 
 
 
 
 
 
 
 
 
 
 
 
 
 
 
 
 
 |  
 
▲ 
▼  | 
    | 
 | 
    | 
 俱舍論疏卷第十七  | 
    |   | 
 
        | 
         15  | 
        
         
種 
七 
也 
  
言。 
惡. 
無 
記 
心 
現 
在 
前 
得 
苾 
芻 
戒。 
第 
 
 
 
 
 
 
 
 
 
 
 
 
 
 
 
 
 
 
 
 
 
 
 
         | 
         
戒。 
明 
七 
俱 
轉。 
善 
意 
識 
有 
三。 
三 
種 
戒 
有 
四。 
一 
  
 
 
 
 
 
 
 
 
 
 
 
 
 
 
 
 
 
 
 
 
 
 
 
         | 
         
二。 
故 
成 
六 
也。 
  
論。 
七 
俱 
轉 
者 
至 
得 
苾 
芻 
  
  
 
 
 
 
 
 
 
 
 
 
 
 
 
 
 
 
 
 
 
 
 
 
 
         | 
         
戒。 
明 
六 
俱 
轉。 
上 
三 
戒 
有 
四 
業。 
前 
五 
識 
有 
  
  
 
 
 
 
 
 
 
 
 
 
 
 
 
 
 
 
 
 
 
 
 
 
 
         | 
         
儀。 
明 
四 
俱 
轉。 
  
論。 
六 
俱 
轉 
者 
至 
得 
上 
三 
  
  
 
 
 
 
 
 
 
 
 
 
 
 
 
 
 
 
 
 
 
 
 
 
 
         | 
         
善。 
明 
三 
俱 
轉。 
  
論。 
四 
俱 
轉 
者 
至 
勤 
策 
律 
  
  
 
 
 
 
 
 
 
 
 
 
 
 
 
 
 
 
 
 
 
 
 
 
 
         | 
         
如 
文 
可 
解。 
  
論 
三 
俱 
轉 
者 
至 
無 
七 
色 
  
  
  
 
 
 
 
 
 
 
 
 
 
 
 
 
 
 
 
 
 
 
 
 
 
 
         | 
         
前 
起 
後。 
若 
兼 
分 
別 
受 
遠 
離 
即 
有 
俱 
轉。 
  
  
  
 
 
 
 
 
 
 
 
 
 
 
 
 
 
 
 
 
 
 
 
 
 
 
         | 
         
俱 
起 
故。 
  
論。 
如 
是 
已 
說 
至 
遮 
一 
八 
五。 
結 
  
  
 
 
 
 
 
 
 
 
 
 
 
 
 
 
 
 
 
 
 
 
 
 
 
         | 
         
無 
九 
十。 
釋 
唯 
至 
八 
所 
以。 
以 
貪. 
瞋. 
邪 
見 
不 
  
  
 
 
 
 
 
 
 
 
 
 
 
 
 
 
 
 
 
 
 
 
 
 
 
         | 
         
時 
究 
竟。 
釋 
八 
俱 
轉。 
  
論。 
後 
三 
業 
道 
至 
故 
  
  
 
 
 
 
 
 
 
 
 
 
 
 
 
 
 
 
 
 
 
 
 
 
 
         | 
         
理 
應 
知 
者。 
准 
釋 
可 
知。 
  
論。 
八 
俱 
轉 
者 
至 
俱 
  
 
 
 
 
 
 
 
 
 
 
 
 
 
 
 
 
 
 
 
 
 
 
 
         | 
         
三 
究 
竟。 
四 
俱 
轉 
也。 
  
論。 
如 
是 
五 
六 
七 
皆 
如 
  
 
 
 
 
 
 
 
 
 
 
 
 
 
 
 
 
 
 
 
 
 
 
 
         | 
         
後 
他 
解 
等。 
如 
是 
等 
類。 
  
論。 
四 
俱 
轉 
者 
至 
隨 
  
 
 
 
 
 
 
 
 
 
 
 
 
 
 
 
 
 
 
 
 
 
 
 
         | 
         
後 
方 
死 
等。 
或 
先 
燃 
火 
後 
燒 
物 
等。 
或 
先 
發 
言 
  
 
 
 
 
 
 
 
 
 
 
 
 
 
 
 
 
 
 
 
 
 
 
 
 |  
 
▲ 
▼  | 
    | 
 | 
    | 
 俱舍論疏卷第十七  | 
    |   | 
 
        | 
         16  | 
        
         
是 
有 
人 
不 
能 
具 
受 
五 
戒 
等。 
但 
發 
願 
期 
心 
唯 
  
 
 
 
 
 
 
 
 
 
 
 
 
 
 
 
 
 
 
 
 
 
 
 
         | 
         
論。 
一 
俱 
轉 
者 
至 
得 
一 
支 
遠 
離。 
明 
一 
俱 
轉。 
此 
  
 
 
 
 
 
 
 
 
 
 
 
 
 
 
 
 
 
 
 
 
 
 
 
         | 
         
至 
有 
一 
八 
五。 
結 
別 
前 
顯 
相。 
引 
下 
通 
相。 
  
  
  
 
 
 
 
 
 
 
 
 
 
 
 
 
 
 
 
 
 
 
 
 
 
 
         | 
         
簡 
盡. 
無 
生 
智 
無 
正 
見 
故。 
  
論。 
別 
據 
顯 
相 
  
  
 
 
 
 
 
 
 
 
 
 
 
 
 
 
 
 
 
 
 
 
 
 
 
         | 
         
見 
相 
應 
心 
有 
三 
二 
種 
十 
也。 
所 
以 
言 
正 
見 
相 
應 
 
 
 
 
 
 
 
 
 
 
 
 
 
 
 
 
 
 
 
 
 
 
 
         | 
         
或 
餘 
一 
切 
至 
心 
正 
起 
位。 
有 
七 
支 
隨 
轉 
色 
七 
正 
 
 
 
 
 
 
 
 
 
 
 
 
 
 
 
 
 
 
 
 
 
 
 
         | 
         
戒。 
善 
意 
識 
三 
戒。 
復 
有 
七 
一 
種 
十 
也。 
  
論。 
  
  
 
 
 
 
 
 
 
 
 
 
 
 
 
 
 
 
 
 
 
 
 
 
 
         | 
         
戒 
七 
三 
種 
九 
也。 
  
論。 
十 
俱 
轉 
者 
至 
得 
苾 
芻 
  
 
 
 
 
 
 
 
 
 
 
 
 
 
 
 
 
 
 
 
 
 
 
 
         | 
         
慮 
攝 
盡. 
無 
生 
智 
現 
在 
前 
時。 
爾 
時 
意 
二 
道 
共 
  
 
 
 
 
 
 
 
 
 
 
 
 
 
 
 
 
 
 
 
 
 
 
 
         | 
         
二 
種 
九 
也。 
准 
此。 
正 
受 
戒 
容 
得 
無 
學 
  
或 
靜 
  
 
 
 
 
 
 
 
 
 
 
 
 
 
 
 
 
 
 
 
 
 
 
 
         | 
         
生 
智。 
得 
苾 
芻 
戒。 
意 
善 
二 
除 
正 
見。 
苾 
芻 
戒 
七 
  
 
 
 
 
 
 
 
 
 
 
 
 
 
 
 
 
 
 
 
 
 
 
 
         | 
         
五 
識 
苾 
芻 
戒 
七 
一 
種 
九 
也 
  
依 
無 
色 
盡. 
無 
  
 
 
 
 
 
 
 
 
 
 
 
 
 
 
 
 
 
 
 
 
 
 
 
         | 
         
論。 
九 
俱 
轉 
者 
至 
現 
在 
前 
時。 
明 
九 
俱 
轉。 
善 
  
  
 
 
 
 
 
 
 
 
 
 
 
 
 
 
 
 
 
 
 
 
 
 
 
         | 
         
俱 
轉。 
無 
心 
得 
戒 
非 
此 
所 
明。 
不 
與 
思 
俱 
轉 
故。 
  
 
 
 
 
 
 
 
 
 
 
 
 
 
 
 
 
 
 
 
 
 
 
 
         | 
         
二 
也 
七 
  
不 
言 
無 
心 
得 
苾 
芻 
戒 
者。 
此 
明 
思 
  
 
 
 
 
 
 
 
 
 
 
 
 
 
 
 
 
 
 
 
 
 
 
 
 |  
 
▲ 
▼  | 
    | 
 | 
    | 
 俱舍論疏卷第十七  | 
    |   | 
 
        | 
         17  | 
        
         
論。 
善 
惡 
業 
道 
於 
何 
界 
趣 
處。 
已 
下 
有 
三 
頌。 
第 
五 
 
 
 
 
 
 
 
 
 
 
 
 
 
 
 
 
 
 
 
 
 
 
 
         | 
         
俱 
舍 
有 
救。 
非 
要 
法 
相 
略 
而 
不 
述。 
  
  
  
  
  
 
 
 
 
 
 
 
 
 
 
 
 
 
 
 
 
 
 
 
 
 
 
 
         | 
         
思 
俱 
轉。 
故 
不 
說 
無 
心。 
已 
上 
論 
文。 
正 
理 
有 
破。 
  
 
 
 
 
 
 
 
 
 
 
 
 
 
 
 
 
 
 
 
 
 
 
 
         | 
         
明 
業 
俱 
轉 
故 
通 
說 
無 
心。 
此 
論 
及 
正 
理。 
唯 
說 
  
 
 
 
 
 
 
 
 
 
 
 
 
 
 
 
 
 
 
 
 
 
 
 
         | 
         
業 
俱 
轉 
故。 
婆 
沙. 
雜 
心 
乘 
明 
思 
俱 
轉 
便 
兼 
  
  
 
 
 
 
 
 
 
 
 
 
 
 
 
 
 
 
 
 
 
 
 
 
 
         | 
         
故。 
若 
兼 
說 
業 
俱 
轉。 
即 
通 
無 
心 
位。 
爾 
時 
亦 
有 
  
 
 
 
 
 
 
 
 
 
 
 
 
 
 
 
 
 
 
 
 
 
 
 
         | 
         
明 
與 
思 
俱 
轉。 
即 
不 
合 
取 
無 
心 
位。 
彼 
無 
思 
  
  
 
 
 
 
 
 
 
 
 
 
 
 
 
 
 
 
 
 
 
 
 
 
 
         | 
         
  
此 
上 
所 
明 
皆 
是 
同 
時 
俱。 
非 
前. 
後 
俱。 
若 
直 
  
 
 
 
 
 
 
 
 
 
 
 
 
 
 
 
 
 
 
 
 
 
 
 
         | 
         
三。 
故 
成 
八 
也 
  
等 
者 
取 
五 
識 
現 
前 
受 
六 
支 
  
 
 
 
 
 
 
 
 
 
 
 
 
 
 
 
 
 
 
 
 
 
 
 
         | 
         
轉 
者 
至 
得 
五 
支 
等。 
此 
亦 
是 
期 
受 
五 
意 
復 
有 
  
 
 
 
 
 
 
 
 
 
 
 
 
 
 
 
 
 
 
 
 
 
 
 
         | 
         
支。 
惡. 
無 
記 
心 
現 
前 
得 
五 
支 
也。 
  
論。 
八 
俱 
  
  
 
 
 
 
 
 
 
 
 
 
 
 
 
 
 
 
 
 
 
 
 
 
 
         | 
         
有 
五 
也 
  
等 
者 
等 
取 
善 
五 
識 
現 
在 
前 
得 
三 
  
 
 
 
 
 
 
 
 
 
 
 
 
 
 
 
 
 
 
 
 
 
 
 
         | 
         
轉。 
此 
亦 
是 
期 
心 
唯 
受 
二 
支。 
善 
意 
識 
現 
前 
故 
  
 
 
 
 
 
 
 
 
 
 
 
 
 
 
 
 
 
 
 
 
 
 
 
         | 
         
一。 
  
論。 
五 
俱 
轉 
者 
至 
得 
二 
支 
等。 
明 
五 
俱 
  
  
 
 
 
 
 
 
 
 
 
 
 
 
 
 
 
 
 
 
 
 
 
 
 
         | 
         
不 
殺 
等。 
正 
起 
業 
時 
惡. 
無 
記 
心 
現 
在 
前 
故 
唯 
有 
 
 
 
 
 
 
 
 
 
 
 
 
 
 
 
 
 
 
 
 
 
 
 
 |  
 
▲ 
▼  | 
    | 
 | 
    | 
 俱舍論疏卷第十七  | 
    |   | 
 
        | 
         18  | 
        
         
名 
為 
嗔 
恚。 
既 
身. 
心 
柔 
軟 
無 
惱 
害 
事 
故 
無 
嗔 
  
 
 
 
 
 
 
 
 
 
 
 
 
 
 
 
 
 
 
 
 
 
 
 
         | 
         
攝 
我 
所 
故 
無 
貪 
也。 
身. 
心 
剛 
強 
欲 
惱 
害 
他 
  
  
 
 
 
 
 
 
 
 
 
 
 
 
 
 
 
 
 
 
 
 
 
 
 
         | 
         
唯 
成 
就 
不 
現 
行。 
他 
物 
已 
想 
名 
貪 
業 
道。 
既 
不 
  
 
 
 
 
 
 
 
 
 
 
 
 
 
 
 
 
 
 
 
 
 
 
 
         | 
         
北 
俱 
盧 
洲 
至 
無 
惡 
意 
樂 
故。 
明 
意 
三 
不 
善 
業 
道 
 
 
 
 
 
 
 
 
 
 
 
 
 
 
 
 
 
 
 
 
 
 
 
         | 
         
成 
就。 
謂 
身 
三 
語 
二 
離 
間 
語. 
虛 
誑 
語。 
  
論。 
  
  
 
 
 
 
 
 
 
 
 
 
 
 
 
 
 
 
 
 
 
 
 
 
 
         | 
         
及 
嗔。 
二 
唯 
成 
就。 
謂 
貪. 
邪 
見。 
三 
不 
現 
行 
亦 
不 
  
 
 
 
 
 
 
 
 
 
 
 
 
 
 
 
 
 
 
 
 
 
 
 
         | 
         
有 
三 
例。 
一 
通 
現 
行. 
成 
就。 
謂 
麤 
惡 
語. 
雜 
穢 
語 
  
 
 
 
 
 
 
 
 
 
 
 
 
 
 
 
 
 
 
 
 
 
 
 
         | 
         
色 
業 
道 
若 
無 
現 
行 
亦 
不 
成 
就 
  
此 
地 
獄 
中 
總 
 
 
 
 
 
 
 
 
 
 
 
 
 
 
 
 
 
 
 
 
 
 
 
         | 
         
離 
間 
語。 
明 
餘 
五 
不 
善 
業 
無 
現 
行. 
成 
就 
也。 
此 
  
 
 
 
 
 
 
 
 
 
 
 
 
 
 
 
 
 
 
 
 
 
 
 
         | 
         
不 
現 
行 
定 
成 
就 
也。 
  
論。 
業 
盡 
死 
故 
至 
無 
  
  
 
 
 
 
 
 
 
 
 
 
 
 
 
 
 
 
 
 
 
 
 
 
 
         | 
         
故 
邪 
見 
不 
現 
行。 
於 
地 
獄 
中 
無 
離 
欲 
故。 
雖 
  
  
 
 
 
 
 
 
 
 
 
 
 
 
 
 
 
 
 
 
 
 
 
 
 
         | 
         
成 
就。 
無 
可 
愛 
境 
故 
貪 
不 
現 
行。 
現 
見 
業 
果 
  
  
 
 
 
 
 
 
 
 
 
 
 
 
 
 
 
 
 
 
 
 
 
 
 
         | 
         
論。 
貪 
及 
邪 
見 
至 
現 
見 
業 
果 
故。 
明 
意 
二 
唯 
  
  
 
 
 
 
 
 
 
 
 
 
 
 
 
 
 
 
 
 
 
 
 
 
 
         | 
         
十 
不 
善 
業 
中。 
此 
三 
那 
落 
迦 
中 
通 
現 
行. 
成 
就。 
  
 
 
 
 
 
 
 
 
 
 
 
 
 
 
 
 
 
 
 
 
 
 
 
         | 
         
明 
處 
成 
業 
道 
也。 
  
論 
曰 
至 
故 
有 
嗔 
恚。 
明 
  
  
 
 
 
 
 
 
 
 
 
 
 
 
 
 
 
 
 
 
 
 
 
 
 
 |  
 
▲ 
▼  | 
    | 
 | 
    | 
 俱舍論疏卷第十七  | 
    |   | 
 
        | 
         19  | 
        
         
種 
俱 
有。 
明 
差 
別 
也。 
如 
文 
可 
解。 
  
論。 
雖 
諸 
  
  
 
 
 
 
 
 
 
 
 
 
 
 
 
 
 
 
 
 
 
 
 
 
 
         | 
         
通 
現. 
成。 
明 
其 
同。 
  
論。 
然 
有 
差 
別 
至 
二 
  
  
  
 
 
 
 
 
 
 
 
 
 
 
 
 
 
 
 
 
 
 
 
 
 
 
         | 
         
現。 
明 
除 
前 
二 
處 
餘 
趣. 
處 
中 
十 
不 
善 
業 
道 
皆 
  
 
 
 
 
 
 
 
 
 
 
 
 
 
 
 
 
 
 
 
 
 
 
 
         | 
         
問. 
答 
分 
別 
可 
解。 
  
論。 
除 
前 
地 
獄 
至 
皆 
通 
成 
  
 
 
 
 
 
 
 
 
 
 
 
 
 
 
 
 
 
 
 
 
 
 
 
         | 
         
亦 
不 
現 
行。 
  
論。 
彼 
人 
云 
何 
至 
並 
愧 
而 
別。 
  
  
 
 
 
 
 
 
 
 
 
 
 
 
 
 
 
 
 
 
 
 
 
 
 
         | 
         
成 
就. 
現 
行。 
三 
身 
三 
業 
道. 
語 
三 
業 
道 
不 
成 
就 
  
 
 
 
 
 
 
 
 
 
 
 
 
 
 
 
 
 
 
 
 
 
 
 
         | 
         
例。 
一 
意 
三 
業 
道 
唯 
成 
就 
不 
現 
行。 
二 
雜 
穢 
語 
通 
 
 
 
 
 
 
 
 
 
 
 
 
 
 
 
 
 
 
 
 
 
 
 
         | 
         
間 
語。 
言 
清 
美 
故 
無 
麤 
惡 
語。 
北 
俱 
盧 
洲 
有 
三 
  
 
 
 
 
 
 
 
 
 
 
 
 
 
 
 
 
 
 
 
 
 
 
 
         | 
         
心 
故 
無 
虛 
誑 
語。 
或 
無 
用 
也。 
常 
和 
穆 
故 
無 
離 
  
 
 
 
 
 
 
 
 
 
 
 
 
 
 
 
 
 
 
 
 
 
 
 
         | 
         
軟 
故 
及 
無 
用 
故 
隨 
其 
所 
應 
者。 
正 
理 
論 
云。 
無 
誑 
 
 
 
 
 
 
 
 
 
 
 
 
 
 
 
 
 
 
 
 
 
 
 
         | 
         
至 
隨 
其 
所 
應。 
無 
身 
業 
三。 
如 
文 
可 
解 
  
身 
心 
  
 
 
 
 
 
 
 
 
 
 
 
 
 
 
 
 
 
 
 
 
 
 
 
         | 
         
詠。 
明 
雜 
穢 
通 
現 
及 
成。 
  
論。 
無 
惡 
意 
樂 
故 
  
  
 
 
 
 
 
 
 
 
 
 
 
 
 
 
 
 
 
 
 
 
 
 
 
         | 
         
故 
定 
有 
成 
就。 
  
論。 
唯 
雜 
穢 
語 
至 
染 
心 
歌 
  
  
 
 
 
 
 
 
 
 
 
 
 
 
 
 
 
 
 
 
 
 
 
 
 
         | 
         
樂 
無 
邪 
見 
也。 
此 
三 
離 
欲 
捨 
故。 
北 
洲 
無 
離 
欲 
  
 
 
 
 
 
 
 
 
 
 
 
 
 
 
 
 
 
 
 
 
 
 
 
         | 
         
也。 
不 
信 
因 
果 
作 
惡 
意 
樂 
名 
為 
邪 
見。 
無 
惡 
意 
  
 
 
 
 
 
 
 
 
 
 
 
 
 
 
 
 
 
 
 
 
 
 
 
 |  
 
▲ 
▼  | 
    | 
 | 
    | 
 俱舍論疏卷第十七  | 
    |   | 
 
        | 
         20  | 
        
         
心 
故 
  
若 
無 
色 
無 
學 
定 
不 
成 
就 
過 
去 
七 
支。 
  
 
 
 
 
 
 
 
 
 
 
 
 
 
 
 
 
 
 
 
 
 
 
 
         | 
         
者。 
無 
色 
唯 
有 
四 
蘊 
性 
故。 
無 
想 
有 
情 
無 
定 
  
  
 
 
 
 
 
 
 
 
 
 
 
 
 
 
 
 
 
 
 
 
 
 
 
         | 
         
去。 
若 
未 
來 
世 
六 
地 
皆 
成。 
二 
處 
皆 
無 
現 
起 
義 
  
 
 
 
 
 
 
 
 
 
 
 
 
 
 
 
 
 
 
 
 
 
 
 
         | 
         
曾 
起. 
曾 
滅 
無 
漏 
尸 
羅。 
生 
無 
色 
時 
成 
彼 
過 
  
  
 
 
 
 
 
 
 
 
 
 
 
 
 
 
 
 
 
 
 
 
 
 
 
         | 
         
皆 
得 
成 
就。 
正 
理 
論 
云。 
然 
聖 
隨 
依 
何 
靜 
慮 
地。 
  
 
 
 
 
 
 
 
 
 
 
 
 
 
 
 
 
 
 
 
 
 
 
 
         | 
         
成 
就 
過. 
未 
不 
同。 
過 
去 
唯 
成 
曾 
起。 
未 
來 
五 
地 
  
 
 
 
 
 
 
 
 
 
 
 
 
 
 
 
 
 
 
 
 
 
 
 
         | 
         
然 
聖 
隨 
依 
至 
皆 
得 
成 
就。 
明 
聖 
人 
在 
無 
色 
界 
  
 
 
 
 
 
 
 
 
 
 
 
 
 
 
 
 
 
 
 
 
 
 
 
         | 
         
定 
不 
入 
定。 
以 
七 
善 
業 
定 
不 
現 
行 
故。 
  
論。 
  
  
 
 
 
 
 
 
 
 
 
 
 
 
 
 
 
 
 
 
 
 
 
 
 
         | 
         
定 
成 
就 
定 
不 
現 
行 
  
准 
此 
論 
文。 
生 
無 
想 
天 
  
 
 
 
 
 
 
 
 
 
 
 
 
 
 
 
 
 
 
 
 
 
 
 
         | 
         
七 
支 
至 
靜 
慮 
律 
儀。 
明 
七 
善 
業。 
於 
此 
二 
處 
決 
  
 
 
 
 
 
 
 
 
 
 
 
 
 
 
 
 
 
 
 
 
 
 
 
         | 
         
善 
業 
道 
三 
界. 
五 
趣 
皆 
通 
現 
成。 
  
論。 
身 
語 
  
  
 
 
 
 
 
 
 
 
 
 
 
 
 
 
 
 
 
 
 
 
 
 
 
         | 
         
善 
至 
謂 
成 
就 
現 
行。 
明 
不 
善 
已 
明 
善 
道 
意 
三 
  
 
 
 
 
 
 
 
 
 
 
 
 
 
 
 
 
 
 
 
 
 
 
 
         | 
         
更 
生。 
故 
欲 
天 
中 
有 
殺 
業 
道。 
  
論。 
已 
說 
不 
  
  
 
 
 
 
 
 
 
 
 
 
 
 
 
 
 
 
 
 
 
 
 
 
 
         | 
         
殺 
天。 
雖 
天 
身 
支 
斷 
已 
還 
出。 
斬 
首. 
中 
截 
則 
不 
  
 
 
 
 
 
 
 
 
 
 
 
 
 
 
 
 
 
 
 
 
 
 
 
         | 
         
天 
眾 
至 
其 
命 
方 
斷。 
正 
理 
論 
云。 
有 
餘 
師 
說 
天 
亦 
 
 
 
 
 
 
 
 
 
 
 
 
 
 
 
 
 
 
 
 
 
 
 
 |  
 
▲ 
▼  | 
    | 
 | 
    | 
 俱舍論疏卷第十七  | 
    |   | 
 
        | 
         21  | 
        
         
羅 
漢 
果。 
成 
就 
未 
來 
所 
造 
色。 
非 
過 
去 
所 
造 
色。 
若 
 
 
 
 
 
 
 
 
 
 
 
 
 
 
 
 
 
 
 
 
 
 
 
         | 
         
成 
就 
過 
去. 
未 
來 
所 
造 
業 
色。 
若 
於 
彼 
得 
阿 
  
  
 
 
 
 
 
 
 
 
 
 
 
 
 
 
 
 
 
 
 
 
 
 
 
         | 
         
結 
文 
云。 
是 
故 
本 
論 
說 
言。 
若 
諸 
學 
者 
生 
無 
色 
界 
 
 
 
 
 
 
 
 
 
 
 
 
 
 
 
 
 
 
 
 
 
 
 
         | 
         
今 
詳 
二 
說。 
後 
說 
為 
正。 
一 
百 
三 
十 
四 
第 
二 
師 
後 
 
 
 
 
 
 
 
 
 
 
 
 
 
 
 
 
 
 
 
 
 
 
 
         | 
         
無 
表 
業。 
一 
百 
三 
十 
二. 
一 
百 
三 
十 
四 
皆 
同 
兩 
說。 
 
 
 
 
 
 
 
 
 
 
 
 
 
 
 
 
 
 
 
 
 
 
 
         | 
         
現 
前 
故。 
諸 
學 
者 
生 
無 
色 
界。 
必 
定 
成 
就 
過 
去 
身 
 
 
 
 
 
 
 
 
 
 
 
 
 
 
 
 
 
 
 
 
 
 
 
         | 
         
過 
  
有 
餘 
師 
說。 
得 
聖 
果 
已 
必 
起 
勝 
果。 
聖 
道 
  
 
 
 
 
 
 
 
 
 
 
 
 
 
 
 
 
 
 
 
 
 
 
 
         | 
         
身 
無 
表 
業。 
然 
此 
文 
中 
但 
依 
成 
就 
者 
說。 
是 
以 
無 
 
 
 
 
 
 
 
 
 
 
 
 
 
 
 
 
 
 
 
 
 
 
 
         | 
         
作 
是 
說。 
亦 
有 
學 
者 
生 
無 
色 
界 
不 
成 
就 
過 
去 
  
 
 
 
 
 
 
 
 
 
 
 
 
 
 
 
 
 
 
 
 
 
 
 
         | 
         
諸 
學 
者 
生 
無 
色 
界 
成 
就 
過 
去 
身 
無 
表 
耶 
  
有 
 
 
 
 
 
 
 
 
 
 
 
 
 
 
 
 
 
 
 
 
 
 
 
         | 
         
表 
業 
  
若 
不 
成 
就。 
何 
故 
此 
文 
作 
如 
是 
說。 
若 
  
 
 
 
 
 
 
 
 
 
 
 
 
 
 
 
 
 
 
 
 
 
 
 
         | 
         
無 
漏 
律 
儀。 
便 
生 
無 
色 
彼 
云 
何 
成 
就 
過 
去 
身 
無 
 
 
 
 
 
 
 
 
 
 
 
 
 
 
 
 
 
 
 
 
 
 
 
         | 
         
若 
諸 
學 
者 
以 
世 
俗 
道 
得 
不 
還 
果。 
曾 
不 
現 
起 
  
 
 
 
 
 
 
 
 
 
 
 
 
 
 
 
 
 
 
 
 
 
 
 
         | 
         
無 
色 
有 
學 
兩 
說 
不 
同。 
婆 
沙 
一 
百 
二 
十 
二 
云。 
問 
 
 
 
 
 
 
 
 
 
 
 
 
 
 
 
 
 
 
 
 
 
 
 
         | 
         
得 
無 
學 
果 
捨 
向 
道 
故。 
無 
學 
身 
中 
必 
不 
起 
故。 
  
 
 
 
 
 
 
 
 
 
 
 
 
 
 
 
 
 
 
 
 
 
 
 
 |  
 
▲ 
▼  | 
    | 
 | 
    | 
 俱舍論疏卷第十七  | 
    |   | 
 
        | 
         22  | 
        
         
十 
業 
道 
三 
果 
差 
別。 
  
論 
曰 
至 
增 
上 
別 
故。 
  
  
 
 
 
 
 
 
 
 
 
 
 
 
 
 
 
 
 
 
 
 
 
 
 
         | 
         
論。 
不 
善 
善 
業 
道 
所 
得 
果 
云 
何。 
下 
一 
頌。 
第 
六 
明 
 
 
 
 
 
 
 
 
 
 
 
 
 
 
 
 
 
 
 
 
 
 
 
         | 
         
處 
中。 
欲 
天 
有 
道. 
定 
律 
儀. 
處 
中 
二 
種。 
  
  
  
  
 
 
 
 
 
 
 
 
 
 
 
 
 
 
 
 
 
 
 
 
 
 
 
         | 
         
身. 
語 
善 
業。 
不 
成 
業 
道。 
三 
洲 
有 
起 
三 
律 
儀 
及 
  
 
 
 
 
 
 
 
 
 
 
 
 
 
 
 
 
 
 
 
 
 
 
 
         | 
         
離 
律 
儀 
處 
中 
業 
道。 
色 
界 
唯 
有 
道. 
定 
律 
儀 
所 
起 
 
 
 
 
 
 
 
 
 
 
 
 
 
 
 
 
 
 
 
 
 
 
 
         | 
         
有 
差 
別 
至 
皆 
具 
二 
種。 
此 
明 
異 
也。 
鬼. 
傍 
生 
有 
  
 
 
 
 
 
 
 
 
 
 
 
 
 
 
 
 
 
 
 
 
 
 
 
         | 
         
地 
獄. 
北 
洲。 
七 
善 
業 
道 
故 
所 
除 
也。 
  
論。 
然 
  
  
 
 
 
 
 
 
 
 
 
 
 
 
 
 
 
 
 
 
 
 
 
 
 
         | 
         
此 
明 
除 
無 
色 
界 
餘 
界。 
除 
無 
想 
處。 
餘 
處 
中 
除 
  
 
 
 
 
 
 
 
 
 
 
 
 
 
 
 
 
 
 
 
 
 
 
 
         | 
         
不 
成 
過 
去 
七 
支。 
  
論。 
餘 
界 
趣 
處 
至 
及 
成 
就。 
  
 
 
 
 
 
 
 
 
 
 
 
 
 
 
 
 
 
 
 
 
 
 
 
         | 
         
論 
及 
正 
理 
皆 
同 
本 
論 
說。 
不 
言 
無 
色 
有 
學 
有 
  
 
 
 
 
 
 
 
 
 
 
 
 
 
 
 
 
 
 
 
 
 
 
 
         | 
         
也。 
但 
據 
一 
邊 
既 
無 
切 
理 
應 
順 
本 
論。 
故 
此 
  
  
 
 
 
 
 
 
 
 
 
 
 
 
 
 
 
 
 
 
 
 
 
 
 
         | 
         
何 
故 
不 
盡 
理 
說。 
但 
據 
一 
邊 
而 
說。 
無 
所 
以 
  
  
 
 
 
 
 
 
 
 
 
 
 
 
 
 
 
 
 
 
 
 
 
 
 
         | 
         
依 
成 
就 
者 
說。 
是 
以 
無 
過。 
然 
前 
師 
不 
釋 
本 
論。 
  
 
 
 
 
 
 
 
 
 
 
 
 
 
 
 
 
 
 
 
 
 
 
 
         | 
         
成 
過 
去 
所 
造 
色 
  
前 
師 
通 
此 
文 
云 
此 
文 
俱 
  
 
 
 
 
 
 
 
 
 
 
 
 
 
 
 
 
 
 
 
 
 
 
 
         | 
         
謂 
不 
爾。 
本 
論 
應 
說 
學 
者 
生 
無 
色 
界 
有 
不 
  
  
 
 
 
 
 
 
 
 
 
 
 
 
 
 
 
 
 
 
 
 
 
 
 
 |  
 
▲ 
▼  | 
    | 
 | 
    | 
 俱舍論疏卷第十七  | 
    |   | 
 
        | 
         23  | 
        
         
果。 
與 
理 
無 
違。 
是 
故 
可 
言 
即 
人 
短 
壽 
是 
殺 
生 
  
 
 
 
 
 
 
 
 
 
 
 
 
 
 
 
 
 
 
 
 
 
 
 
         | 
         
然。 
如 
何 
不 
善 
以 
修 
所 
斷 
無 
覆 
無 
記 
為 
等 
流 
  
 
 
 
 
 
 
 
 
 
 
 
 
 
 
 
 
 
 
 
 
 
 
 
         | 
         
增 
上 
果 
名。 
則 
不 
顯 
果 
有 
近. 
遠 
別。 
若 
謂 
不 
  
  
 
 
 
 
 
 
 
 
 
 
 
 
 
 
 
 
 
 
 
 
 
 
 
         | 
         
等 
流 
果。 
顯 
增 
上 
果 
中 
有 
最 
近 
故。 
若 
二 
俱 
立 
  
 
 
 
 
 
 
 
 
 
 
 
 
 
 
 
 
 
 
 
 
 
 
 
         | 
         
善。 
有 
增 
上 
力 
能 
伏 
善 
故 
  
若 
爾 
何 
故 
說 
名 
  
 
 
 
 
 
 
 
 
 
 
 
 
 
 
 
 
 
 
 
 
 
 
 
         | 
         
故。 
令 
彼 
相 
續 
唯 
經 
少 
時。 
以 
欲 
界 
中 
不 
善 
勝 
  
 
 
 
 
 
 
 
 
 
 
 
 
 
 
 
 
 
 
 
 
 
 
 
         | 
         
果。 
謂 
雖 
人 
壽 
是 
善 
業 
招。 
而 
由 
殺 
生 
增 
上 
力 
  
 
 
 
 
 
 
 
 
 
 
 
 
 
 
 
 
 
 
 
 
 
 
 
         | 
         
壽 
是 
殺 
異 
熟。 
但 
應 
說 
言 
是 
殺 
生 
業 
近 
增 
上 
  
 
 
 
 
 
 
 
 
 
 
 
 
 
 
 
 
 
 
 
 
 
 
 
         | 
         
至 
令 
不 
久 
住。 
答。 
正 
理 
云。 
理 
應 
釋 
言。 
不 
說 
人 
  
 
 
 
 
 
 
 
 
 
 
 
 
 
 
 
 
 
 
 
 
 
 
 
         | 
         
如 
何 
短 
命 
是 
殺 
等 
流 
果 
也。 
  
論。 
不 
言 
人 
壽 
  
 
 
 
 
 
 
 
 
 
 
 
 
 
 
 
 
 
 
 
 
 
 
 
         | 
         
等 
流。 
問。 
善 
趣 
命 
根 
無 
問 
短. 
長 
是 
善 
業 
果。 
  
  
 
 
 
 
 
 
 
 
 
 
 
 
 
 
 
 
 
 
 
 
 
 
 
         | 
         
他 
因 
故 
名 
等 
流。 
  
論。 
人 
中 
短 
壽 
至 
是 
殺 
  
  
 
 
 
 
 
 
 
 
 
 
 
 
 
 
 
 
 
 
 
 
 
 
 
         | 
         
已 
至 
等 
流 
果 
別。 
明 
等 
流 
果。 
自 
受 
其 
果 
以 
損 
  
 
 
 
 
 
 
 
 
 
 
 
 
 
 
 
 
 
 
 
 
 
 
 
         | 
         
果。 
釋 
十 
惡 
業 
道 
異 
熟 
果 
也。 
  
論。 
從 
彼 
生 
  
  
 
 
 
 
 
 
 
 
 
 
 
 
 
 
 
 
 
 
 
 
 
 
 
         | 
         
總 
列 
三 
果 
名 
也。 
  
論。 
謂 
於 
十 
種 
至 
是 
異 
熟 
  
 
 
 
 
 
 
 
 
 
 
 
 
 
 
 
 
 
 
 
 
 
 
 
 |  
 
▲ 
▼  | 
    | 
 | 
    | 
 俱舍論疏卷第十七  | 
    |   | 
 
        | 
         24  | 
        
         
論。 
有 
餘 
師 
言 
至 
後 
感 
此 
等 
流。 
此 
師 
說 
同 
業 
  
 
 
 
 
 
 
 
 
 
 
 
 
 
 
 
 
 
 
 
 
 
 
 
         | 
         
重 
即 
果 
無 
︶ 
  
論。 
為 
一 
殺 
業 
至 
更 
有 
餘。 
問。 
  
 
 
 
 
 
 
 
 
 
 
 
 
 
 
 
 
 
 
 
 
 
 
 
         | 
         
無 
︵ 
輕 
即 
果 
少。 
  
  
  
  
  
  
  
  
  
  
  
 
 
 
 
 
 
 
 
 
 
 
 
 
 
 
 
 
 
 
 
 
 
 
         | 
         
嗔 
故 
果 
辣 
︵ 
辛 
辣 
如 
嗔 
故 
︶ 
邪 
見 
故 
果 
少 
或 
 
 
 
 
 
 
 
 
 
 
 
 
 
 
 
 
 
 
 
 
 
 
 
         | 
         
︵ 
欲 
減 
他 
物 
故 
︶ 
  
  
  
  
  
  
  
  
  
  
 
 
 
 
 
 
 
 
 
 
 
 
 
 
 
 
 
 
 
 
 
 
 
         | 
         
穢 
語 
故 
時 
儀 
變 
改 
︵ 
是 
說 
非 
故 
︶ 
貪 
故 
果 
少 
 
 
 
 
 
 
 
 
 
 
 
 
 
 
 
 
 
 
 
 
 
 
 
         | 
         
︵ 
語 
傷 
人 
等 
故 
︶ 
雜 
  
  
  
  
  
  
  
  
  
 
 
 
 
 
 
 
 
 
 
 
 
 
 
 
 
 
 
 
 
 
 
 
         | 
         
︵ 
親 
番 
往 
來 
難 
故 
︶ 
麤 
惡 
語 
故 
田 
多 
荊 
棘 
等 
 
 
 
 
 
 
 
 
 
 
 
 
 
 
 
 
 
 
 
 
 
 
 
         | 
         
間 
語 
故 
所 
居 
險 
曲 
  
  
  
  
  
  
  
  
  
  
 
 
 
 
 
 
 
 
 
 
 
 
 
 
 
 
 
 
 
 
 
 
 
         | 
         
多 
諸 
臭 
穢 
︵ 
誑 
他 
人 
不 
欲 
聞。 
故 
應 
更 
檢 
︶ 
離 
 
 
 
 
 
 
 
 
 
 
 
 
 
 
 
 
 
 
 
 
 
 
 
         | 
         
名 
故 
︶ 
虛 
誑 
語 
故 
  
  
  
  
  
  
  
  
  
  
 
 
 
 
 
 
 
 
 
 
 
 
 
 
 
 
 
 
 
 
 
 
 
         | 
         
︵ 
損 
他 
物 
故 
︶ 
欲 
邪 
行 
故 
多 
諸 
塵 
埃 
︵ 
污 
他 
 
 
 
 
 
 
 
 
 
 
 
 
 
 
 
 
 
 
 
 
 
 
 
         | 
         
鮮 
少。 
壞 
他 
光 
澤 
故 
  
不 
與 
取 
故 
多 
遭 
霜. 
雹 
  
 
 
 
 
 
 
 
 
 
 
 
 
 
 
 
 
 
 
 
 
 
 
 
         | 
         
增 
上 
果 
別。 
第 
三 
明 
增 
上 
果。 
由 
殺 
生 
故 
光 
澤 
  
 
 
 
 
 
 
 
 
 
 
 
 
 
 
 
 
 
 
 
 
 
 
 
         | 
         
業 
所 
引 
等 
流。 
  
論。 
此 
十 
所 
得 
增 
上 
果 
者 
至 
  
 
 
 
 
 
 
 
 
 
 
 
 
 
 
 
 
 
 
 
 
 
 
 
 |  
 
▲ 
▼  | 
    | 
 | 
    | 
 俱舍論疏卷第十七  | 
    |   | 
 
        | 
         25  | 
        
         
沙 
四 
十 
五 
云。 
問 
此 
八 
邪 
支。 
幾 
欲 
界 
繫。 
幾 
色 
  
 
 
 
 
 
 
 
 
 
 
 
 
 
 
 
 
 
 
 
 
 
 
 
         | 
         
十 
一。 
別 
明 
邪 
命 
  
翻 
八 
聖 
道 
八 
邪 
支 
者。 
婆 
  
 
 
 
 
 
 
 
 
 
 
 
 
 
 
 
 
 
 
 
 
 
 
 
         | 
         
論。 
又 
契 
經 
說 
八 
邪 
支。 
已 
下 
有 
一 
行 
頌。 
大 
文 
  
 
 
 
 
 
 
 
 
 
 
 
 
 
 
 
 
 
 
 
 
 
 
 
         | 
         
惡 
業 
道 
如 
理 
應 
思。 
准 
二 
論 
說 
因 
別。 
為 
正。 
  
  
 
 
 
 
 
 
 
 
 
 
 
 
 
 
 
 
 
 
 
 
 
 
 
         | 
         
壞 
威 
光 
感 
惡 
外 
具。 
是 
故 
殺 
業 
得 
三 
種 
果。 
餘 
  
 
 
 
 
 
 
 
 
 
 
 
 
 
 
 
 
 
 
 
 
 
 
 
         | 
         
行 
果。 
後 
是 
根 
本 
果。 
根 
本. 
近 
分 
俱 
名 
殺 
生。 
由 
  
 
 
 
 
 
 
 
 
 
 
 
 
 
 
 
 
 
 
 
 
 
 
 
         | 
         
故 
生 
於 
地 
獄。 
斷 
他 
命 
故 
人 
中 
壽 
短。 
先 
是 
加 
  
 
 
 
 
 
 
 
 
 
 
 
 
 
 
 
 
 
 
 
 
 
 
 
         | 
         
時 
能 
令 
所 
殺 
受 
苦 
命 
斷 
壞 
失 
威 
光。 
令 
他 
苦 
  
 
 
 
 
 
 
 
 
 
 
 
 
 
 
 
 
 
 
 
 
 
 
 
         | 
         
翻 
不 
善 
三 
果 
說 
善 
三 
果。 
正 
理 
論 
云。 
理 
實 
殺 
  
 
 
 
 
 
 
 
 
 
 
 
 
 
 
 
 
 
 
 
 
 
 
 
         | 
         
應 
思。 
答 
也。 
  
論。 
由 
此 
應 
准 
至 
如 
理 
應 
說。 
  
  
 
 
 
 
 
 
 
 
 
 
 
 
 
 
 
 
 
 
 
 
 
 
 
         | 
         
何 
緣 
各 
招 
三 
果。 
問。 
  
論。 
且 
初 
殺 
業 
至 
如 
理 
  
 
 
 
 
 
 
 
 
 
 
 
 
 
 
 
 
 
 
 
 
 
 
 
         | 
         
流 
果 
者。 
據 
果 
與 
因 
相 
似 
說 
也。 
  
論。 
此 
十 
  
  
 
 
 
 
 
 
 
 
 
 
 
 
 
 
 
 
 
 
 
 
 
 
 
         | 
         
五 
果 
之 
中。 
若 
親 
異 
熟。 
疏 
即 
增 
上。 
此 
中 
別 
說 
等 
 
 
 
 
 
 
 
 
 
 
 
 
 
 
 
 
 
 
 
 
 
 
 
         | 
         
論。 
此 
中 
所 
說 
至 
假 
說 
等 
流。 
釋 
疑 
妨 
也。 
  
  
  
 
 
 
 
 
 
 
 
 
 
 
 
 
 
 
 
 
 
 
 
 
 
 
         | 
         
也。 
  
論。 
有 
餘 
復 
言 
至 
根 
本 
眷 
屬。 
此 
說 
別。 
  
  
 
 
 
 
 
 
 
 
 
 
 
 
 
 
 
 
 
 
 
 
 
 
 
 |  
 
▲ 
▼  | 
    | 
 | 
    | 
 俱舍論疏卷第十七  | 
    |   | 
 
        | 
         26  | 
        
         
果。 
二 
釋 
本 
論 
業。 
三 
明 
引. 
滿 
因。 
四 
明 
三 
重 
  
  
 
 
 
 
 
 
 
 
 
 
 
 
 
 
 
 
 
 
 
 
 
 
 
         | 
         
第 
三。 
雜 
明 
諸 
業。 
就 
中。 
有 
十。 
一 
明 
業 
得 
  
  
  
 
 
 
 
 
 
 
 
 
 
 
 
 
 
 
 
 
 
 
 
 
 
 
         | 
         
論。 
如 
前 
所 
言 
果 
有 
五 
種。 
已 
下 
當 
品 
之 
中 
大 
文 
 
 
 
 
 
 
 
 
 
 
 
 
 
 
 
 
 
 
 
 
 
 
 
         | 
         
已 
發 
語。 
  
  
  
  
  
  
  
  
  
  
  
  
  
  
 
 
 
 
 
 
 
 
 
 
 
 
 
 
 
 
 
 
 
 
 
 
 
         | 
         
細 
說。 
道 
支 
次 
第 
據 
順 
相 
生 
故。 
契 
經 
言 
尋. 
伺 
  
 
 
 
 
 
 
 
 
 
 
 
 
 
 
 
 
 
 
 
 
 
 
 
         | 
         
語。 
於 
八 
道 
支 
內 
先 
語 
後 
身。 
以 
業 
中 
隨 
麤. 
  
  
 
 
 
 
 
 
 
 
 
 
 
 
 
 
 
 
 
 
 
 
 
 
 
         | 
         
經 
破 
餘 
師 
說。 
正 
理 
云。 
何 
緣 
業 
中 
先 
身 
後 
  
  
 
 
 
 
 
 
 
 
 
 
 
 
 
 
 
 
 
 
 
 
 
 
 
         | 
         
異 
說 
也。 
  
論。 
此 
違 
經 
故 
至 
翻 
此 
應 
知。 
引 
  
  
 
 
 
 
 
 
 
 
 
 
 
 
 
 
 
 
 
 
 
 
 
 
 
         | 
         
名 
邪 
命。 
  
論。 
有 
餘 
師 
執 
至 
非 
資 
命 
故。 
敘 
  
  
 
 
 
 
 
 
 
 
 
 
 
 
 
 
 
 
 
 
 
 
 
 
 
         | 
         
斷。 
  
論 
曰 
至 
由 
資 
具 
屬 
他。 
釋 
貪 
生 
重 
故 
別 
  
 
 
 
 
 
 
 
 
 
 
 
 
 
 
 
 
 
 
 
 
 
 
 
         | 
         
見。 
三 
修 
所 
斷。 
謂 
邪 
語. 
業. 
命。 
餘 
四 
通 
見. 
修 
  
  
 
 
 
 
 
 
 
 
 
 
 
 
 
 
 
 
 
 
 
 
 
 
 
         | 
         
者 
幾 
見 
所 
斷。 
幾 
修 
所 
斷。 
答 
一 
見 
所 
斷。 
謂 
邪 
  
 
 
 
 
 
 
 
 
 
 
 
 
 
 
 
 
 
 
 
 
 
 
 
         | 
         
繫。 
色 
界 
中 
唯 
初 
定。 
上 
地 
無 
故 
  
問 
此 
八 
邪 
支 
 
 
 
 
 
 
 
 
 
 
 
 
 
 
 
 
 
 
 
 
 
 
 
         | 
         
三 
界 
繫。 
邪 
思 
惟. 
邪 
語. 
邪 
業. 
邪 
命 
唯 
欲. 
色 
界 
  
 
 
 
 
 
 
 
 
 
 
 
 
 
 
 
 
 
 
 
 
 
 
 
         | 
         
界。 
幾 
無 
色 
界。 
答 
邪 
見. 
邪 
精 
進. 
邪 
念. 
邪 
定. 
通 
  
 
 
 
 
 
 
 
 
 
 
 
 
 
 
 
 
 
 
 
 
 
 
 
 |  
 
▲ 
▼  | 
    | 
 | 
    | 
 俱舍論疏卷第十七  | 
    |   | 
 
        | 
         27  | 
        
         
由 
道 
力 
故 
彼 
得 
方 
起。 
餘 
文 
可 
解 
  
增 
上 
果 
言 
 
 
 
 
 
 
 
 
 
 
 
 
 
 
 
 
 
 
 
 
 
 
 
         | 
         
解 
脫 
道 
  
言。 
所 
修 
者。 
謂 
未 
來 
修 
  
斷。 
謂 
擇 
滅。 
 
 
 
 
 
 
 
 
 
 
 
 
 
 
 
 
 
 
 
 
 
 
 
         | 
         
俱 
有 
者。 
謂 
俱 
生 
法 
  
言。 
解 
脫 
者。 
謂 
無 
間 
生 
即 
 
 
 
 
 
 
 
 
 
 
 
 
 
 
 
 
 
 
 
 
 
 
 
         | 
         
至 
唯 
除 
前 
生。 
明 
有 
漏 
斷 
道 
具 
五 
果 
也 
  
言。 
  
 
 
 
 
 
 
 
 
 
 
 
 
 
 
 
 
 
 
 
 
 
 
 
         | 
         
此 
有 
二 
種 
謂 
有 
漏. 
無 
漏。 
  
論。 
有 
漏 
道 
業 
  
  
 
 
 
 
 
 
 
 
 
 
 
 
 
 
 
 
 
 
 
 
 
 
 
         | 
         
不 
名 
能 
斷 
  
無 
間 
道 
具 
二 
能 
故 
得 
斷 
道 
名。 
  
 
 
 
 
 
 
 
 
 
 
 
 
 
 
 
 
 
 
 
 
 
 
 
         | 
         
  
解 
脫 
道 
正 
證 
斷 
得 
名 
為 
能 
證。 
不 
斷 
惑 
得 
  
 
 
 
 
 
 
 
 
 
 
 
 
 
 
 
 
 
 
 
 
 
 
 
         | 
         
名 
能 
證 
斷。 
無 
間 
道 
起 
正 
斷 
惑 
得 
名 
為 
能 
斷 
  
 
 
 
 
 
 
 
 
 
 
 
 
 
 
 
 
 
 
 
 
 
 
 
         | 
         
漏 
無 
漏。 
釋 
二 
種 
斷 
道。 
無 
間 
道 
力 
引 
起 
斷 
得 
  
 
 
 
 
 
 
 
 
 
 
 
 
 
 
 
 
 
 
 
 
 
 
 
         | 
         
頌。 
第 
一 
總 
明 
諸 
業 
得 
五 
果 
也。 
  
論 
曰 
至 
有 
  
 
 
 
 
 
 
 
 
 
 
 
 
 
 
 
 
 
 
 
 
 
 
 
         | 
         
果。 
五 
三 
學 
相 
對 
果。 
六 
三 
斷 
相 
對 
果 
  
此 
下 
兩 
 
 
 
 
 
 
 
 
 
 
 
 
 
 
 
 
 
 
 
 
 
 
 
         | 
         
二 
三 
性 
相 
對 
果。 
三 
三 
世 
相 
對 
果。 
四 
諸 
地 
相 
對 
 
 
 
 
 
 
 
 
 
 
 
 
 
 
 
 
 
 
 
 
 
 
 
         | 
         
  
就 
第 
一 
明 
業 
得 
果 
中。 
一 
總 
明 
諸 
業 
得 
五 
果。 
 
 
 
 
 
 
 
 
 
 
 
 
 
 
 
 
 
 
 
 
 
 
 
         | 
         
八 
明 
順 
三 
分。 
九 
明 
印 
體。 
十 
明 
法 
異 
名 
  
  
  
 
 
 
 
 
 
 
 
 
 
 
 
 
 
 
 
 
 
 
 
 
 
 
         | 
         
障。 
五 
明 
三 
時 
障。 
六 
明 
菩 
薩 
相。 
七 
明 
施 
戒 
修。 
  
 
 
 
 
 
 
 
 
 
 
 
 
 
 
 
 
 
 
 
 
 
 
 
 |  
 
▲ 
▼  | 
    | 
 | 
    | 
 俱舍論疏卷第十七  | 
    |   | 
 
        | 
         28  | 
        
         
善 
對 
不 
善 
  
三 
即 
善 
對 
無 
記。 
後 
例 
同 
前。 
  
  
 
 
 
 
 
 
 
 
 
 
 
 
 
 
 
 
 
 
 
 
 
 
 
         | 
         
中 
云 
初。 
即 
是 
善 
業 
對 
善 
業 
有 
四 
果 
  
二 
即 
  
 
 
 
 
 
 
 
 
 
 
 
 
 
 
 
 
 
 
 
 
 
 
 
         | 
         
門 
也。 
且 
善. 
不 
善. 
無 
記 
三 
法 
辨 
有 
果 
數 
  
頌 
  
 
 
 
 
 
 
 
 
 
 
 
 
 
 
 
 
 
 
 
 
 
 
 
         | 
         
最 
後 
三 
門。 
頌 
中 
云 
皆 
如 
次 
應 
知。 
此 
言 
遍 
前 
  
 
 
 
 
 
 
 
 
 
 
 
 
 
 
 
 
 
 
 
 
 
 
 
         | 
         
性 
相 
對 
明 
果。 
  
論 
曰 
至 
後 
例 
應 
知。 
此 
釋 
  
  
 
 
 
 
 
 
 
 
 
 
 
 
 
 
 
 
 
 
 
 
 
 
 
         | 
         
論。 
已 
總 
分 
別 
諸 
業 
有 
果。 
已 
下 
一 
頌。 
第 
一 
三 
  
 
 
 
 
 
 
 
 
 
 
 
 
 
 
 
 
 
 
 
 
 
 
 
         | 
         
業。 
  
  
  
  
  
  
  
  
  
  
  
  
  
  
  
  
 
 
 
 
 
 
 
 
 
 
 
 
 
 
 
 
 
 
 
 
 
 
 
         | 
         
論 
  
謂 
餘 
無 
漏 
至 
及 
離 
繫。 
釋 
非 
斷 
道 
餘 
無 
漏 
 
 
 
 
 
 
 
 
 
 
 
 
 
 
 
 
 
 
 
 
 
 
 
         | 
         
果。 
有 
漏 
故 
有 
異 
熟。 
非 
斷 
道 
故 
無 
離 
繫。 
  
  
  
 
 
 
 
 
 
 
 
 
 
 
 
 
 
 
 
 
 
 
 
 
 
 
         | 
         
餘 
有 
漏 
善 
至 
例 
此 
應 
釋。 
釋 
餘 
有 
漏 
善 
及 
不 
善 
 
 
 
 
 
 
 
 
 
 
 
 
 
 
 
 
 
 
 
 
 
 
 
         | 
         
除 
異 
熟。 
明 
無 
漏 
斷 
道。 
如 
文 
可 
知。 
  
論。 
  
  
  
 
 
 
 
 
 
 
 
 
 
 
 
 
 
 
 
 
 
 
 
 
 
 
         | 
         
此 
更 
無 
餘 
果 
義 
故。 
  
論。 
即 
斷 
道 
中 
至 
謂 
  
  
 
 
 
 
 
 
 
 
 
 
 
 
 
 
 
 
 
 
 
 
 
 
 
         | 
         
上 
力 
能 
證 
彼 
故 
  
說 
非 
擇 
滅 
是 
心 
果 
故。 
離 
  
 
 
 
 
 
 
 
 
 
 
 
 
 
 
 
 
 
 
 
 
 
 
 
         | 
         
正 
理 
有 
一 
師 
說。 
擇 
滅 
亦 
是 
道 
增 
上 
果。 
道 
增 
  
 
 
 
 
 
 
 
 
 
 
 
 
 
 
 
 
 
 
 
 
 
 
 
         | 
         
除 
前 
生 
者。 
後 
是 
前 
因。 
前 
非 
後 
果。 
無 
取. 
與 
故。 
  
 
 
 
 
 
 
 
 
 
 
 
 
 
 
 
 
 
 
 
 
 
 
 
 |  
 
▲ 
▼  | 
    | 
 | 
    | 
 俱舍論疏卷第十七  | 
    |   | 
 
        | 
         29  | 
        
         
世 
故。 
所 
以 
有 
三。 
異 
熟 
果 
必 
前. 
後 
故。 
現 
在 
  
  
 
 
 
 
 
 
 
 
 
 
 
 
 
 
 
 
 
 
 
 
 
 
 
         | 
         
以 
三 
果 
  
相 
應. 
俱 
有. 
能 
作. 
異 
熟 
因 
等。 
通 
三 
  
 
 
 
 
 
 
 
 
 
 
 
 
 
 
 
 
 
 
 
 
 
 
 
         | 
         
非 
此 
中 
明。 
未 
來 
及 
除 
等 
流。 
無 
前. 
後 
故。 
所 
  
  
 
 
 
 
 
 
 
 
 
 
 
 
 
 
 
 
 
 
 
 
 
 
 
         | 
         
過 
去 
業 
至 
非 
後 
業 
果 
故。 
離 
繫 
果 
非 
三 
世 
故。 
  
 
 
 
 
 
 
 
 
 
 
 
 
 
 
 
 
 
 
 
 
 
 
 
         | 
         
論 
曰 
至 
為 
果 
別 
者。 
總 
牒 
也。 
  
論。 
謂 
  
  
  
  
 
 
 
 
 
 
 
 
 
 
 
 
 
 
 
 
 
 
 
 
 
 
 
         | 
         
論。 
已 
辨 
三 
性。 
已 
下 
有 
一 
頌。 
第 
三 
三 
世 
明 
果。 
  
 
 
 
 
 
 
 
 
 
 
 
 
 
 
 
 
 
 
 
 
 
 
 
         | 
         
多. 
少。 
不 
善 
等 
流 
果 
如 
前 
釋。 
  
  
  
  
  
  
  
 
 
 
 
 
 
 
 
 
 
 
 
 
 
 
 
 
 
 
 
 
 
 
         | 
         
無 
記 
業 
至 
除 
異 
熟 
及 
離 
繫。 
無 
記 
對 
三 
性 
明 
果 
 
 
 
 
 
 
 
 
 
 
 
 
 
 
 
 
 
 
 
 
 
 
 
         | 
         
餘 
斷 
不 
善 
為 
遍 
行 
因 
等 
流 
果 
也。 
  
論。 
後 
  
  
 
 
 
 
 
 
 
 
 
 
 
 
 
 
 
 
 
 
 
 
 
 
 
         | 
         
自 
諦 
下 
不 
善 
為 
同 
類 
因. 
遍 
行 
因. 
等 
流 
果。 
與 
  
 
 
 
 
 
 
 
 
 
 
 
 
 
 
 
 
 
 
 
 
 
 
 
         | 
         
流 
故。 
答。 
謂 
苦 
諦 
下 
身. 
邊 
二 
見 
是 
無 
記。 
與 
  
  
 
 
 
 
 
 
 
 
 
 
 
 
 
 
 
 
 
 
 
 
 
 
 
         | 
         
記 
為 
等 
流 
果。 
  
論。 
謂 
遍 
行 
不 
善 
至 
為 
等 
  
  
 
 
 
 
 
 
 
 
 
 
 
 
 
 
 
 
 
 
 
 
 
 
 
         | 
         
性 
明 
果 
  
論 
等 
流 
云 
何。 
問。 
不 
善 
如 
何 
以 
無 
  
 
 
 
 
 
 
 
 
 
 
 
 
 
 
 
 
 
 
 
 
 
 
 
         | 
         
論。 
中 
不 
善 
業 
至 
除 
離 
繫 
以 
不 
善 
對 
三 
  
  
  
 
 
 
 
 
 
 
 
 
 
 
 
 
 
 
 
 
 
 
 
 
 
 
         | 
         
論。 
謂 
初 
善 
業 
至 
及 
離 
繫。 
以 
善 
對 
三 
性 
也。 
  
  
 
 
 
 
 
 
 
 
 
 
 
 
 
 
 
 
 
 
 
 
 
 
 
 |  
 
▲ 
▼  | 
    | 
 | 
    | 
 俱舍論疏卷第十七  | 
    |   | 
 
        | 
         30  | 
        
         
論。 
已 
辨 
學 
等。 
已 
下 
一 
行 
半 
頌。 
第 
六 
以 
見 
斷 
  
 
 
 
 
 
 
 
 
 
 
 
 
 
 
 
 
 
 
 
 
 
 
 
         | 
         
離 
繫 
故。 
餘 
義 
准 
前。 
  
  
  
  
  
  
  
  
  
  
 
 
 
 
 
 
 
 
 
 
 
 
 
 
 
 
 
 
 
 
 
 
 
         | 
         
對 
三 
明 
果。 
無 
學 
非 
無 
間 
道 
故 
望 
非 
二 
無 
  
  
 
 
 
 
 
 
 
 
 
 
 
 
 
 
 
 
 
 
 
 
 
 
 
         | 
         
加 
離 
繫。 
  
論。 
無 
學 
業 
至 
為 
五 
果。 
以 
無 
學 
  
  
 
 
 
 
 
 
 
 
 
 
 
 
 
 
 
 
 
 
 
 
 
 
 
         | 
         
及 
無 
學 
故 
除 
之 
  
以 
非 
二 
亦 
三 
果。 
除 
等 
流 
  
 
 
 
 
 
 
 
 
 
 
 
 
 
 
 
 
 
 
 
 
 
 
 
         | 
         
及 
等 
流。 
以 
學 
對 
三 
明 
果。 
離 
繫. 
異 
熟 
非 
是 
學 
  
 
 
 
 
 
 
 
 
 
 
 
 
 
 
 
 
 
 
 
 
 
 
 
         | 
         
論 
曰 
至 
為 
果 
別 
者 
總 
牒 
也。 
  
論。 
謂 
學 
業 
至 
  
 
 
 
 
 
 
 
 
 
 
 
 
 
 
 
 
 
 
 
 
 
 
 
         | 
         
論。 
已 
辨 
諸 
地。 
下 
一 
頌。 
第 
五 
學 
等 
相 
對 
果。 
  
  
 
 
 
 
 
 
 
 
 
 
 
 
 
 
 
 
 
 
 
 
 
 
 
         | 
         
類 
因 
故。 
  
  
  
  
  
  
  
  
  
  
  
  
  
  
 
 
 
 
 
 
 
 
 
 
 
 
 
 
 
 
 
 
 
 
 
 
 
         | 
         
故 
有 
增 
上 
  
無 
漏 
異 
地 
加 
等 
流。 
異 
地 
有 
同 
  
 
 
 
 
 
 
 
 
 
 
 
 
 
 
 
 
 
 
 
 
 
 
 
         | 
         
熟 
故 
  
等 
無 
間 
相 
生 
故 
有 
士 
用。 
增 
上 
果 
寬 
  
 
 
 
 
 
 
 
 
 
 
 
 
 
 
 
 
 
 
 
 
 
 
 
         | 
         
故 
  
有 
漏 
異 
地 
有 
二 
果。 
異 
地 
無 
等 
流. 
及 
異 
  
 
 
 
 
 
 
 
 
 
 
 
 
 
 
 
 
 
 
 
 
 
 
 
         | 
         
流。 
釋 
頌 
文 
也。 
同 
地 
四 
果 
除 
離 
繫。 
地 
無 
攝 
  
  
 
 
 
 
 
 
 
 
 
 
 
 
 
 
 
 
 
 
 
 
 
 
 
         | 
         
頌。 
第 
四 
明 
地 
相 
對 
果。 
  
論 
曰 
至 
不 
遮 
等 
  
  
 
 
 
 
 
 
 
 
 
 
 
 
 
 
 
 
 
 
 
 
 
 
 
         | 
         
與 
現 
在 
除 
異 
熟。 
  
論。 
已 
辨 
三 
世。 
已 
下 
半 
  
  
 
 
 
 
 
 
 
 
 
 
 
 
 
 
 
 
 
 
 
 
 
 
 
 |  
 
▲ 
▼  | 
    | 
 | 
    | 
 俱舍論疏卷第十七  | 
    |   | 
 
        | 
         31  | 
        
         
已 
上 
諸 
門 
若 
具 
釋 
所 
以。 
即 
費 
多 
言 
論。 
非 
  
  
 
 
 
 
 
 
 
 
 
 
 
 
 
 
 
 
 
 
 
 
 
 
 
         | 
         
非 
所 
斷 
業 
至 
除 
異 
熟。 
非 
所 
斷 
法 
對 
三 
明 
果。 
  
 
 
 
 
 
 
 
 
 
 
 
 
 
 
 
 
 
 
 
 
 
 
 
         | 
         
斷 
道 
故 
有 
離 
繫 
果。 
餘 
思 
可 
解。 
  
論。 
後 
  
  
  
 
 
 
 
 
 
 
 
 
 
 
 
 
 
 
 
 
 
 
 
 
 
 
         | 
         
斷 
業 
至 
及 
等 
流。 
修 
斷 
對 
三 
明 
果 
也。 
修 
所 
斷 
有 
 
 
 
 
 
 
 
 
 
 
 
 
 
 
 
 
 
 
 
 
 
 
 
         | 
         
繫 
果。 
不 
障 
礙 
故 
有 
增 
上 
果。 
  
論。 
中 
修 
所 
  
  
 
 
 
 
 
 
 
 
 
 
 
 
 
 
 
 
 
 
 
 
 
 
 
         | 
         
非 
異 
熟 
故 
無 
異 
熟 
果。 
見 
斷 
非 
道 
故 
無 
離 
  
  
 
 
 
 
 
 
 
 
 
 
 
 
 
 
 
 
 
 
 
 
 
 
 
         | 
         
用 
果。 
無 
同 
類. 
遍 
行 
因 
故 
無 
等 
流 
果。 
非 
所 
斷 
  
 
 
 
 
 
 
 
 
 
 
 
 
 
 
 
 
 
 
 
 
 
 
 
         | 
         
繫 
果 
  
以 
非 
所 
斷 
法。 
非 
無 
間 
相 
生 
故 
無 
士 
  
 
 
 
 
 
 
 
 
 
 
 
 
 
 
 
 
 
 
 
 
 
 
 
         | 
         
熟 
果。 
不 
障 
礙 
故 
有 
增 
上 
果。 
非 
斷 
道 
故 
無 
離 
  
 
 
 
 
 
 
 
 
 
 
 
 
 
 
 
 
 
 
 
 
 
 
 
         | 
         
果。 
無 
間 
相 
生 
故 
有 
士 
用 
果。 
有 
不 
善 
故 
有 
異 
  
 
 
 
 
 
 
 
 
 
 
 
 
 
 
 
 
 
 
 
 
 
 
 
         | 
         
除 
一 
果。 
見 
道 
望 
修 
道 
有 
遍 
行 
因 
故 
有 
等 
流 
  
 
 
 
 
 
 
 
 
 
 
 
 
 
 
 
 
 
 
 
 
 
 
 
         | 
         
對 
除 
二 
果 
  
修 
所 
斷 
法 
唯 
非 
無 
為。 
故 
對 
之 
  
 
 
 
 
 
 
 
 
 
 
 
 
 
 
 
 
 
 
 
 
 
 
 
         | 
         
對 
三 
門。 
如 
見 
斷 
法 
非 
無 
為。 
非 
異 
熟 
果 
體。 
  
  
 
 
 
 
 
 
 
 
 
 
 
 
 
 
 
 
 
 
 
 
 
 
 
         | 
         
也。 
  
論。 
初 
見 
所 
斷 
業 
至 
謂 
增 
上。 
以 
見 
斷 
  
  
 
 
 
 
 
 
 
 
 
 
 
 
 
 
 
 
 
 
 
 
 
 
 
         | 
         
等 
相 
對 
辨 
果。 
  
論 
曰 
至 
為 
果 
別 
者。 
總 
牒 
  
  
 
 
 
 
 
 
 
 
 
 
 
 
 
 
 
 
 
 
 
 
 
 
 
 |  
 
▲ 
▼  | 
    | 
 | 
    | 
 俱舍論疏卷第十七  | 
    |   | 
 
        | 
         32  | 
        
         
勝 
義 
前 
說 
為 
善。 
謂 
唯 
善 
業 
名 
為 
應 
作。 
唯 
諸 
  
 
 
 
 
 
 
 
 
 
 
 
 
 
 
 
 
 
 
 
 
 
 
 
         | 
         
為 
第 
三。 
正 
理 
云。 
若 
依 
世 
俗 
後 
亦 
可 
然。 
若 
就 
  
 
 
 
 
 
 
 
 
 
 
 
 
 
 
 
 
 
 
 
 
 
 
 
         | 
         
別。 
釋 
第 
三 
也。 
隨 
二 
師 
所 
說。 
違 
前 
二 
者 
名 
  
  
 
 
 
 
 
 
 
 
 
 
 
 
 
 
 
 
 
 
 
 
 
 
 
         | 
         
名 
應 
作。 
業 
也。 
  
論。 
俱 
違 
前 
二 
至 
二 
說 
差 
  
  
 
 
 
 
 
 
 
 
 
 
 
 
 
 
 
 
 
 
 
 
 
 
 
         | 
         
作 
意 
所 
生。 
第 
一 
師 
釋。 
  
論。 
有 
餘 
師 
言 
至 
亦 
  
 
 
 
 
 
 
 
 
 
 
 
 
 
 
 
 
 
 
 
 
 
 
 
         | 
         
名 
應 
作 
業 
者。 
標 
應 
作 
業 
  
論 
有 
說 
善 
業 
至 
  
 
 
 
 
 
 
 
 
 
 
 
 
 
 
 
 
 
 
 
 
 
 
 
         | 
         
身. 
語 
者。 
皆 
名 
不 
應 
作 
也。 
  
論。 
與 
此 
相 
翻 
  
  
 
 
 
 
 
 
 
 
 
 
 
 
 
 
 
 
 
 
 
 
 
 
 
         | 
         
釋。 
兼 
取 
無 
覆 
無 
記 
無 
軌 
則 
二 
業 
意 
業 
即 
發 
  
 
 
 
 
 
 
 
 
 
 
 
 
 
 
 
 
 
 
 
 
 
 
 
         | 
         
論。 
有 
餘 
師 
言 
至 
不 
合 
世 
俗 
禮 
儀。 
第 
二 
師 
  
  
 
 
 
 
 
 
 
 
 
 
 
 
 
 
 
 
 
 
 
 
 
 
 
         | 
         
說。 
不 
善. 
有 
覆 
無 
記 
身. 
語 
意 
業 
名 
不 
應 
作。 
  
  
 
 
 
 
 
 
 
 
 
 
 
 
 
 
 
 
 
 
 
 
 
 
 
         | 
         
釋 
本 
論 
三 
業。 
  
論 
曰 
至 
作 
意 
所 
生。 
此 
師 
  
  
 
 
 
 
 
 
 
 
 
 
 
 
 
 
 
 
 
 
 
 
 
 
 
         | 
         
論。 
因 
辨 
諸 
業 
應 
復 
問 
言。 
已 
下 
一 
頌。 
大 
文 
第 
二。 
 
 
 
 
 
 
 
 
 
 
 
 
 
 
 
 
 
 
 
 
 
 
 
         | 
         
如 
次 
應 
知 
也。 
  
  
  
  
  
  
  
  
  
  
  
  
 
 
 
 
 
 
 
 
 
 
 
 
 
 
 
 
 
 
 
 
 
 
 
         | 
         
論。 
皆 
如 
次 
者 
至 
略 
法 
應 
爾。 
釋 
頌 
中 
最 
下 
云 
皆 
 
 
 
 
 
 
 
 
 
 
 
 
 
 
 
 
 
 
 
 
 
 
 
         | 
         
為 
全 
要。 
但 
法 
略 
有 
功 
者 
即 
自 
解 
之。 
  
  
  
  
 
 
 
 
 
 
 
 
 
 
 
 
 
 
 
 
 
 
 
 
 
 
 
 |  
 
▲ 
▼  | 
    | 
 | 
    | 
 俱舍論疏卷第十七  | 
    |   | 
 
        | 
         33  | 
        
         
分 
前. 
後 
因 
別 
故。 
果 
應 
隨 
因 
分 
分 
有 
別。 
正 
理 
  
 
 
 
 
 
 
 
 
 
 
 
 
 
 
 
 
 
 
 
 
 
 
 
         | 
         
多 
業 
引 
一 
生 
果 
出 
過。 
若 
多 
業 
引 
一 
生。 
眾 
同 
  
 
 
 
 
 
 
 
 
 
 
 
 
 
 
 
 
 
 
 
 
 
 
 
         | 
         
結 
多 
釋。 
  
論。 
勿 
眾 
同 
分 
分 
分 
差 
別 
者。 
與 
  
  
 
 
 
 
 
 
 
 
 
 
 
 
 
 
 
 
 
 
 
 
 
 
 
         | 
         
第 
二 
師 
答。 
  
論 
故 
非 
一 
業 
至 
多 
業 
所 
引。 
總 
  
 
 
 
 
 
 
 
 
 
 
 
 
 
 
 
 
 
 
 
 
 
 
 
         | 
         
大 
富 
樂。 
答 
也。 
  
論 
復 
有 
說 
者 
至 
熟 
有 
先 
後。 
  
 
 
 
 
 
 
 
 
 
 
 
 
 
 
 
 
 
 
 
 
 
 
 
         | 
         
受 
快 
樂。 
經 
部 
等 
難。 
  
論。 
彼 
由 
一 
業 
至 
獲 
  
  
 
 
 
 
 
 
 
 
 
 
 
 
 
 
 
 
 
 
 
 
 
 
 
         | 
         
生。 
標 
有 
部 
宗。 
釋 
頌 
文 
也。 
  
論 
若 
爾 
至 
多 
  
  
 
 
 
 
 
 
 
 
 
 
 
 
 
 
 
 
 
 
 
 
 
 
 
         | 
         
大 
文 
第 
三。 
明 
引. 
滿 
業。 
  
論 
曰 
至 
方 
說 
名 
  
  
 
 
 
 
 
 
 
 
 
 
 
 
 
 
 
 
 
 
 
 
 
 
 
         | 
         
論。 
為 
由 
一 
業 
但 
引 
一 
生 
為 
引 
多 
生。 
已 
下 
半 
頌。 
 
 
 
 
 
 
 
 
 
 
 
 
 
 
 
 
 
 
 
 
 
 
 
         | 
         
決 
定 
不 
能 
招 
愛. 
非 
愛 
果 
故。 
  
  
  
  
  
  
  
 
 
 
 
 
 
 
 
 
 
 
 
 
 
 
 
 
 
 
 
 
 
 
         | 
         
無 
記 
雖 
是 
不 
應 
作。 
而 
非 
惡 
行 
攝。 
由 
此 
所 
行 
  
 
 
 
 
 
 
 
 
 
 
 
 
 
 
 
 
 
 
 
 
 
 
 
         | 
         
愛 
果 
名 
為 
妙 
行。 
招 
非 
愛 
果 
名 
為 
惡 
行。 
有 
覆 
  
 
 
 
 
 
 
 
 
 
 
 
 
 
 
 
 
 
 
 
 
 
 
 
         | 
         
攝。 
唯 
有 
不 
善 
是 
惡 
性 
故 
得 
惡 
行 
名。 
以 
招 
  
  
 
 
 
 
 
 
 
 
 
 
 
 
 
 
 
 
 
 
 
 
 
 
 
         | 
         
應 
作 
非 
不 
應 
作。 
然 
非 
一 
切 
不 
應 
作 
業 
皆 
惡 
行 
 
 
 
 
 
 
 
 
 
 
 
 
 
 
 
 
 
 
 
 
 
 
 
         | 
         
染 
業 
名 
不 
應 
作。 
無 
覆 
無 
記 
身. 
語. 
意 
業。 
名 
非 
  
 
 
 
 
 
 
 
 
 
 
 
 
 
 
 
 
 
 
 
 
 
 
 
 |  
 
▲ 
▼  | 
    | 
 | 
    | 
 俱舍論疏卷第十七  | 
    |   | 
 
        | 
         34  | 
        
         
業 
也。 
謂 
二 
定 
及 
得。 
  
論 
曰 
至 
非 
俱 
有 
故。 
  
  
 
 
 
 
 
 
 
 
 
 
 
 
 
 
 
 
 
 
 
 
 
 
 
         | 
         
論。 
如 
是 
二 
類 
其 
體 
是 
何。 
下 
半 
頌。 
第 
三 
問 
非 
  
 
 
 
 
 
 
 
 
 
 
 
 
 
 
 
 
 
 
 
 
 
 
 
         | 
         
有 
異 
也。 
  
  
  
  
  
  
  
  
  
  
  
  
  
  
 
 
 
 
 
 
 
 
 
 
 
 
 
 
 
 
 
 
 
 
 
 
 
         | 
         
缺 
減 
者。 
明 
由 
多 
業 
圓 
故。 
滿 
業 
不 
同 
身 
形 
  
  
 
 
 
 
 
 
 
 
 
 
 
 
 
 
 
 
 
 
 
 
 
 
 
         | 
         
一 
業 
為 
引 
多 
業 
圓 
滿。 
  
論。 
是 
故 
雖 
有 
至 
多 
  
 
 
 
 
 
 
 
 
 
 
 
 
 
 
 
 
 
 
 
 
 
 
 
         | 
         
至 
廣 
說。 
  
論。 
雖 
但 
一 
業 
至 
後 
填 
眾 
釆。 
明 
  
  
 
 
 
 
 
 
 
 
 
 
 
 
 
 
 
 
 
 
 
 
 
 
 
         | 
         
果 
終 
餘 
業 
果 
起。 
理 
定 
應 
立 
有 
死 
有 
生 
  
乃 
  
 
 
 
 
 
 
 
 
 
 
 
 
 
 
 
 
 
 
 
 
 
 
 
         | 
         
生。 
便 
有 
生 
死 
有 
異 
業 
果 
起 
而 
無 
死 
生。 
一 
業 
  
 
 
 
 
 
 
 
 
 
 
 
 
 
 
 
 
 
 
 
 
 
 
 
         | 
         
死 
及 
生 
故。 
何 
緣 
定 
限 
一 
趣 
處 
中 
有 
異 
業 
果 
  
 
 
 
 
 
 
 
 
 
 
 
 
 
 
 
 
 
 
 
 
 
 
 
         | 
         
死. 
生 
有 
故。 
或 
應 
乃 
至 
無 
餘 
涅 
槃 
中 
間 
永 
無 
  
 
 
 
 
 
 
 
 
 
 
 
 
 
 
 
 
 
 
 
 
 
 
 
         | 
         
一 
生 
故 
  
二 
俱 
有 
過。 
一 
本 
有 
中 
應 
有 
眾 
多 
  
 
 
 
 
 
 
 
 
 
 
 
 
 
 
 
 
 
 
 
 
 
 
 
         | 
         
有 
死 
生。 
或 
應 
多 
生 
無 
死. 
生 
理。 
業 
果 
終 
起 
如 
  
 
 
 
 
 
 
 
 
 
 
 
 
 
 
 
 
 
 
 
 
 
 
 
         | 
         
謂 
一 
生 
中 
前 
業 
果 
終 
後 
業 
果 
起。 
業. 
果 
別 
故 
應 
 
 
 
 
 
 
 
 
 
 
 
 
 
 
 
 
 
 
 
 
 
 
 
         | 
         
引 
多 
生。 
如 
是 
二 
言 
於 
理 
何 
失 
  
且 
初 
有 
失。 
  
 
 
 
 
 
 
 
 
 
 
 
 
 
 
 
 
 
 
 
 
 
 
 
         | 
         
出 
過 
云。 
若 
說 
一 
生 
由 
多 
業 
引。 
或 
說 
一 
業 
能 
  
 
 
 
 
 
 
 
 
 
 
 
 
 
 
 
 
 
 
 
 
 
 
 
 |  
 
▲ 
▼  | 
    | 
 | 
    | 
 俱舍論疏卷第十七  | 
    |   | 
 
        | 
         35  | 
        
         
出 
佛 
身 
血 
者。 
謂 
殺 
心 
若 
作 
打。 
心 
不 
成 
逆 
也 
  
 
 
 
 
 
 
 
 
 
 
 
 
 
 
 
 
 
 
 
 
 
 
 
         | 
         
也。 
  
論 
曰 
至 
名 
為 
業 
障。 
出 
障 
體 
也 
  
惡 
心 
  
 
 
 
 
 
 
 
 
 
 
 
 
 
 
 
 
 
 
 
 
 
 
 
         | 
         
論。 
薄 
伽 
梵 
下 
一 
行 
頌。 
大 
文 
第 
四 
明 
三 
障 
  
  
 
 
 
 
 
 
 
 
 
 
 
 
 
 
 
 
 
 
 
 
 
 
 
         | 
         
業。 
隨 
造 
業 
者 
意 
樂 
起 
故。 
  
  
  
  
  
  
  
  
 
 
 
 
 
 
 
 
 
 
 
 
 
 
 
 
 
 
 
 
 
 
 
         | 
         
造 
引 
業 
後 
造 
滿 
業。 
或 
有 
先 
造 
滿 
業 
後 
造 
引 
  
 
 
 
 
 
 
 
 
 
 
 
 
 
 
 
 
 
 
 
 
 
 
 
         | 
         
同 
分 
業 
耶 
  
如 
是 
說 
者。 
此 
則 
不 
定。 
或 
有 
先 
  
 
 
 
 
 
 
 
 
 
 
 
 
 
 
 
 
 
 
 
 
 
 
 
         | 
         
業 
者。 
為 
先 
造 
引 
眾 
同 
分 
業。 
為 
造 
滿 
眾 
  
  
  
 
 
 
 
 
 
 
 
 
 
 
 
 
 
 
 
 
 
 
 
 
 
 
         | 
         
應 
行 
者。 
謂 
諸 
得. 
生 
老 
住 
無 
常 
  
又 
云 
問 
諸 
造 
 
 
 
 
 
 
 
 
 
 
 
 
 
 
 
 
 
 
 
 
 
 
 
         | 
         
受. 
樂 
受. 
不 
苦 
不 
樂 
受。 
及 
彼 
相 
應 
法。 
心 
不 
相 
  
 
 
 
 
 
 
 
 
 
 
 
 
 
 
 
 
 
 
 
 
 
 
 
         | 
         
非 
五 
色 
根。 
彼 
業 
果 
故。 
心. 
心 
所 
法 
者。 
謂 
苦 
  
  
 
 
 
 
 
 
 
 
 
 
 
 
 
 
 
 
 
 
 
 
 
 
 
         | 
         
所. 
心 
不 
相 
應 
行 
異 
熟 
果。 
色 
者 
謂 
色. 
香. 
味. 
觸。 
  
 
 
 
 
 
 
 
 
 
 
 
 
 
 
 
 
 
 
 
 
 
 
 
         | 
         
問 
得 
受 
何 
異 
熟 
果 
耶。 
答 
諸 
得 
受 
色. 
心. 
心 
  
  
 
 
 
 
 
 
 
 
 
 
 
 
 
 
 
 
 
 
 
 
 
 
 
         | 
         
得 
亦 
無 
力 
至 
非 
一 
果 
故。 
釋 
得 
也。 
婆 
沙 
十 
九 
云。 
 
 
 
 
 
 
 
 
 
 
 
 
 
 
 
 
 
 
 
 
 
 
 
         | 
         
蘊 
果 
  
滅 
盡 
定 
招 
非 
想 
四 
蘊 
果 
也。 
  
論。 
  
  
 
 
 
 
 
 
 
 
 
 
 
 
 
 
 
 
 
 
 
 
 
 
 
         | 
         
明 
二 
定 
也。 
無 
想 
定 
招 
無 
想 
異 
熟 
及 
無 
想 
天 
五 
 
 
 
 
 
 
 
 
 
 
 
 
 
 
 
 
 
 
 
 
 
 
 
 |  
 
▲ 
▼  | 
    | 
 | 
    | 
 俱舍論疏卷第十七  | 
    |   | 
 
        | 
         36  | 
        
         
障 
收 
  
見 
此 
類 
中 
有 
非 
定 
故。 
謂 
如 
是 
業 
種 
  
 
 
 
 
 
 
 
 
 
 
 
 
 
 
 
 
 
 
 
 
 
 
 
         | 
         
生 
有。 
此 
皆 
無 
入 
見 
諦 
理。 
何 
緣 
不 
說 
是 
業 
  
  
 
 
 
 
 
 
 
 
 
 
 
 
 
 
 
 
 
 
 
 
 
 
 
         | 
         
等。 
并 
感 
大 
梵 
順 
後 
受 
業。 
或 
色. 
無 
色 
一 
處 
二 
  
 
 
 
 
 
 
 
 
 
 
 
 
 
 
 
 
 
 
 
 
 
 
 
         | 
         
長。 
能 
感 
惡 
趣. 
卵 
生. 
濕 
生. 
女 
身。 
人. 
天 
第 
八 
有 
  
 
 
 
 
 
 
 
 
 
 
 
 
 
 
 
 
 
 
 
 
 
 
 
         | 
         
見 
諦。 
一 
切 
皆 
應 
是 
業 
障 
攝。 
謂 
有 
諸 
業 
造 
作 
增 
 
 
 
 
 
 
 
 
 
 
 
 
 
 
 
 
 
 
 
 
 
 
 
         | 
         
染 
故 
  
非 
唯 
無 
間 
是 
業 
障 
體。 
所 
有 
定 
業 
能 
障 
 
 
 
 
 
 
 
 
 
 
 
 
 
 
 
 
 
 
 
 
 
 
 
         | 
         
理 
論 
云。 
何 
故 
名 
障。 
能 
障 
聖 
道 
及 
道 
資 
糧 
并 
離 
 
 
 
 
 
 
 
 
 
 
 
 
 
 
 
 
 
 
 
 
 
 
 
         | 
         
論。 
又 
業 
障 
中 
至 
易 
見 
易 
知。 
通 
極 
難 
也。 
正 
  
  
 
 
 
 
 
 
 
 
 
 
 
 
 
 
 
 
 
 
 
 
 
 
 
         | 
         
道 
及 
障 
聖 
道 
加 
行 
善 
根。 
答 
所 
障 
法。 
  
  
  
  
 
 
 
 
 
 
 
 
 
 
 
 
 
 
 
 
 
 
 
 
 
 
 
         | 
         
論。 
此 
障 
何 
法 
者。 
問 
所 
障 
法。 
  
論。 
謂 
障 
聖 
  
  
 
 
 
 
 
 
 
 
 
 
 
 
 
 
 
 
 
 
 
 
 
 
 
         | 
         
全 
三 
惡 
趣 
至 
名 
異 
熟 
障。 
出 
異 
熟 
障 
體。 
  
  
  
 
 
 
 
 
 
 
 
 
 
 
 
 
 
 
 
 
 
 
 
 
 
 
         | 
         
者 
名 
煩 
惱 
障。 
令 
對 
治 
道 
無 
便 
生 
故。 
  
論。 
  
  
 
 
 
 
 
 
 
 
 
 
 
 
 
 
 
 
 
 
 
 
 
 
 
         | 
         
名 
煩 
惱 
障。 
明 
煩 
惱 
障 
體。 
無 
問 
上. 
下。 
但 
數 
行 
  
 
 
 
 
 
 
 
 
 
 
 
 
 
 
 
 
 
 
 
 
 
 
 
         | 
         
殺 
根 
本。 
廣 
如 
五 
逆 
釋。 
  
論。 
煩 
惱 
有 
二 
至 
  
  
 
 
 
 
 
 
 
 
 
 
 
 
 
 
 
 
 
 
 
 
 
 
 
         | 
         
  
此 
五 
逆 
業。 
破 
僧 
妄 
語。 
出 
佛 
身 
血 
殺 
加 
行。 
餘 
 
 
 
 
 
 
 
 
 
 
 
 
 
 
 
 
 
 
 
 
 
 
 
 |  
 
▲ 
▼  | 
    | 
 | 
    | 
 俱舍論疏卷第十七  | 
    |   | 
 
        | 
         37  | 
        
         
染。 
婆 
沙 
一 
百 
一 
十 
五 
說 
五 
因 
緣 
云。 
一 
自 
性 
  
 
 
 
 
 
 
 
 
 
 
 
 
 
 
 
 
 
 
 
 
 
 
 
         | 
         
障 
也。 
非 
如 
北 
洲. 
無 
想. 
三 
惡 
趣 
中 
不 
能 
離 
  
  
 
 
 
 
 
 
 
 
 
 
 
 
 
 
 
 
 
 
 
 
 
 
 
         | 
         
何 
不 
立 
為 
異 
熟 
障 
  
答 
曰。 
以 
離 
染 
故 
非 
  
  
 
 
 
 
 
 
 
 
 
 
 
 
 
 
 
 
 
 
 
 
 
 
 
         | 
         
非 
聖 
所 
生。 
起 
戒 
取 
處 
不 
起 
聖 
道 
加 
行。 
因 
  
  
 
 
 
 
 
 
 
 
 
 
 
 
 
 
 
 
 
 
 
 
 
 
 
         | 
         
障。 
餘 
障 
廢 
立 
如 
應 
當 
知 
  
問 
曰。 
何 
故 
梵 
天 
  
 
 
 
 
 
 
 
 
 
 
 
 
 
 
 
 
 
 
 
 
 
 
 
         | 
         
羅 
共 
了 
此 
人 
能 
害 
母 
等。 
餘 
業 
不 
爾。 
不 
立 
為 
  
 
 
 
 
 
 
 
 
 
 
 
 
 
 
 
 
 
 
 
 
 
 
 
         | 
         
故 
  
補 
特 
伽 
羅。 
謂 
此 
五 
逆 
依 
行 
重 
惑。 
補 
特 
伽 
 
 
 
 
 
 
 
 
 
 
 
 
 
 
 
 
 
 
 
 
 
 
 
         | 
         
生 
感 
異 
熟 
故 
  
果 
謂 
此 
五 
決 
定 
能 
招 
非 
愛 
果 
 
 
 
 
 
 
 
 
 
 
 
 
 
 
 
 
 
 
 
 
 
 
 
         | 
         
五 
定 
以 
地 
獄 
為 
所 
趣 
故 
  
生 
謂 
此 
五 
定 
無 
間 
 
 
 
 
 
 
 
 
 
 
 
 
 
 
 
 
 
 
 
 
 
 
 
         | 
         
  
處 
謂 
此 
五 
定 
以 
母 
等 
為 
起 
處 
故 
  
趣 
謂 
此 
 
 
 
 
 
 
 
 
 
 
 
 
 
 
 
 
 
 
 
 
 
 
 
         | 
         
易 
知 
說 
為 
業 
障。 
謂 
處. 
趣. 
生 
果 
及 
補 
特 
伽 
羅 
  
 
 
 
 
 
 
 
 
 
 
 
 
 
 
 
 
 
 
 
 
 
 
 
         | 
         
於 
此 
立 
為 
業 
障。 
毘 
婆 
沙 
說。 
此 
五 
因 
緣 
易 
見. 
  
 
 
 
 
 
 
 
 
 
 
 
 
 
 
 
 
 
 
 
 
 
 
 
         | 
         
者。 
不 
立 
為 
障。 
無 
間 
種 
類 
皆 
不 
可 
轉。 
故 
唯 
  
  
 
 
 
 
 
 
 
 
 
 
 
 
 
 
 
 
 
 
 
 
 
 
 
         | 
         
道 
資 
糧。 
故 
於 
此 
中 
雖 
有 
少 
業 
不 
可 
轉 
  
  
  
 
 
 
 
 
 
 
 
 
 
 
 
 
 
 
 
 
 
 
 
 
 
 
         | 
         
類 
中。 
皆 
有 
強 
緣 
可 
令 
迴 
轉。 
不 
障 
聖 
道 
及 
  
  
 
 
 
 
 
 
 
 
 
 
 
 
 
 
 
 
 
 
 
 
 
 
 
 |  
 
▲ 
▼  | 
    | 
 | 
    | 
 俱舍論疏卷第十七  | 
    |   | 
 
        | 
         38  | 
        
         
所 
牽 
同 
分 
相 
續。 
可 
成 
男 
等 
為 
聖 
道 
器。 
唯 
  
  
 
 
 
 
 
 
 
 
 
 
 
 
 
 
 
 
 
 
 
 
 
 
 
         | 
         
故 
異 
熟 
障 
攝 
  
無 
如 
是 
理。 
以 
於 
彼 
生 
引 
業 
  
 
 
 
 
 
 
 
 
 
 
 
 
 
 
 
 
 
 
 
 
 
 
 
         | 
         
十 
三 
云。 
豈 
不 
三 
洲 
處. 
扇 
搋 
等 
身 
非 
聖 
道 
器 
  
 
 
 
 
 
 
 
 
 
 
 
 
 
 
 
 
 
 
 
 
 
 
 
         | 
         
或 
有 
為 
障。 
或 
不 
為 
障。 
是 
以 
不 
說。 
正 
理 
四 
  
  
 
 
 
 
 
 
 
 
 
 
 
 
 
 
 
 
 
 
 
 
 
 
 
         | 
         
決 
定 
為 
障。 
彼 
非 
決 
定。 
由 
彼 
有 
情 
所 
有 
異 
熟。 
  
 
 
 
 
 
 
 
 
 
 
 
 
 
 
 
 
 
 
 
 
 
 
 
         | 
         
離 
染 
義 
即 
是 
決 
定 
︶ 
  
復 
有 
說。 
此 
中 
但 
說 
  
 
 
 
 
 
 
 
 
 
 
 
 
 
 
 
 
 
 
 
 
 
 
 
         | 
         
之 
為 
障。 
而 
不 
說 
梵 
王。 
是 
有 
餘 
說。 
若 
准 
正 
理。 
加 
 
 
 
 
 
 
 
 
 
 
 
 
 
 
 
 
 
 
 
 
 
 
 
         | 
         
皆 
云 
障 
聖 
道 
及 
聖 
道 
加 
行 
名 
  
  
  
  
  
  
 
 
 
 
 
 
 
 
 
 
 
 
 
 
 
 
 
 
 
 
 
 
 
         | 
         
前 
說 
此 
中 
三 
障 
皆 
有 
餘 
說 
︵ 
准 
此 
論 
及 
婆 
沙。 
 
 
 
 
 
 
 
 
 
 
 
 
 
 
 
 
 
 
 
 
 
 
 
         | 
         
應 
說。 
而 
不 
說 
者。 
當 
知 
此 
是 
有 
餘 
之 
說。 
是 
以 
  
 
 
 
 
 
 
 
 
 
 
 
 
 
 
 
 
 
 
 
 
 
 
 
         | 
         
有 
異 
熟。 
如 
扇 
搋 
等。 
此 
中 
何 
故 
不 
說。 
答 
此 
中 
  
 
 
 
 
 
 
 
 
 
 
 
 
 
 
 
 
 
 
 
 
 
 
 
         | 
         
定 
不 
能 
離 
染。 
婆 
沙 
一 
百 
一 
十 
五 
云。 
問 
餘 
洲 
亦 
 
 
 
 
 
 
 
 
 
 
 
 
 
 
 
 
 
 
 
 
 
 
 
         | 
         
論。 
一 
義 
立 
煩 
惱 
障 
謂 
數 
行。 
一 
義 
立 
異 
熟 
障 
  
 
 
 
 
 
 
 
 
 
 
 
 
 
 
 
 
 
 
 
 
 
 
 
         | 
         
生。 
四 
果。 
五 
人。 
同 
此 
論 
不 
說 
處 
也。 
准 
正 
理 
  
  
 
 
 
 
 
 
 
 
 
 
 
 
 
 
 
 
 
 
 
 
 
 
 
         | 
         
故。 
謂 
此 
五 
種 
性 
是 
決 
定 
極 
重 
惡 
業。 
二 
趣。 
三 
  
 
 
 
 
 
 
 
 
 
 
 
 
 
 
 
 
 
 
 
 
 
 
 
 |  
 
▲ 
▼  | 
    | 
 | 
    | 
 俱舍論疏卷第十七  | 
    |   | 
 
        | 
         39  | 
        
         
假 
者 
證 
此 
生 
無 
間 
定 
墮 
地 
獄。 
俱 
是 
中 
間 
無 
  
 
 
 
 
 
 
 
 
 
 
 
 
 
 
 
 
 
 
 
 
 
 
 
         | 
         
二 
釋 
也。 
前 
約 
業 
招 
其 
果 
無 
有 
間 
隔。 
後 
就 
  
  
 
 
 
 
 
 
 
 
 
 
 
 
 
 
 
 
 
 
 
 
 
 
 
         | 
         
名 
為 
無 
間。 
  
論。 
或 
造 
此 
業 
至 
名 
無 
間。 
第 
  
  
 
 
 
 
 
 
 
 
 
 
 
 
 
 
 
 
 
 
 
 
 
 
 
         | 
         
無 
間 
隔 
義。 
答 
也。 
此 
唯 
據 
受 
異 
熟 
中 
間 
無 
隔 
  
 
 
 
 
 
 
 
 
 
 
 
 
 
 
 
 
 
 
 
 
 
 
 
         | 
         
間 
名 
為 
目 
何 
義。 
問 
名 
也。 
  
論 
約 
異 
熟 
果 
至 
  
 
 
 
 
 
 
 
 
 
 
 
 
 
 
 
 
 
 
 
 
 
 
 
         | 
         
中 
至 
後 
輕 
於 
前。 
明 
三 
障 
輕. 
重。 
  
論。 
此 
無 
  
  
 
 
 
 
 
 
 
 
 
 
 
 
 
 
 
 
 
 
 
 
 
 
 
         | 
         
異 
生 
故。 
此 
應 
以 
有 
餘 
說 
通。 
  
論。 
此 
三 
障 
  
  
 
 
 
 
 
 
 
 
 
 
 
 
 
 
 
 
 
 
 
 
 
 
 
         | 
         
熟 
障 
攝 
  
此 
釋 
即 
有 
梵 
王 
難 
也。 
梵 
王 
亦 
唯 
是 
 
 
 
 
 
 
 
 
 
 
 
 
 
 
 
 
 
 
 
 
 
 
 
         | 
         
居 
異 
生。 
餘 
處 
皆 
容 
與 
聖 
者 
共。 
不 
說 
是 
異 
  
  
 
 
 
 
 
 
 
 
 
 
 
 
 
 
 
 
 
 
 
 
 
 
 
         | 
         
救 
牛 
黃 
門 
事 
現 
身 
變 
成 
男 
等。 
有 
說 
彼 
處 
唯 
  
 
 
 
 
 
 
 
 
 
 
 
 
 
 
 
 
 
 
 
 
 
 
 
         | 
         
等。 
或 
先 
扇 
搋 
等 
後 
非 
扇 
搋 
等。 
如 
有 
黃 
門。 
好 
  
 
 
 
 
 
 
 
 
 
 
 
 
 
 
 
 
 
 
 
 
 
 
 
         | 
         
等。 
及 
先 
是 
有 
根 
後 
無 
根 
等 
先 
非 
二 
形 
後 
二 
形 
 
 
 
 
 
 
 
 
 
 
 
 
 
 
 
 
 
 
 
 
 
 
 
         | 
         
扇 
搋 
等 
若 
前 
是 
男 
身 
等 
可 
入 
聖 
道。 
謂 
除 
去 
  
 
 
 
 
 
 
 
 
 
 
 
 
 
 
 
 
 
 
 
 
 
 
 
         | 
         
唯 
於 
彼 
立 
異 
熟 
障 
  
此 
釋 
同 
婆 
沙 
第 
二 
釋。 
  
 
 
 
 
 
 
 
 
 
 
 
 
 
 
 
 
 
 
 
 
 
 
 
         | 
         
三 
惡 
趣. 
無 
想. 
北 
洲。 
決 
定 
無 
容 
證 
聖 
道 
義。 
故 
  
 
 
 
 
 
 
 
 
 
 
 
 
 
 
 
 
 
 
 
 
 
 
 
 |  
 
▲ 
▼  | 
    | 
 | 
    | 
 俱舍論疏卷第十七  | 
    |   | 
 
        | 
         40  | 
        
         
馬。 
人 
欲 
取 
其 
種 
遂 
染 
其 
母。 
色 
異 
於 
常 
令 
  
  
 
 
 
 
 
 
 
 
 
 
 
 
 
 
 
 
 
 
 
 
 
 
 
         | 
         
如 
聰 
慧 
馬。 
述 
異 
說 
也 
  
聰 
慧 
馬 
者。 
如 
說 
有 
  
 
 
 
 
 
 
 
 
 
 
 
 
 
 
 
 
 
 
 
 
 
 
 
         | 
         
傍 
生 
亦 
准 
扇 
搋 
等 
釋。 
  
論。 
然 
大 
德 
說 
至 
  
  
 
 
 
 
 
 
 
 
 
 
 
 
 
 
 
 
 
 
 
 
 
 
 
         | 
         
父 
母 
至 
觸 
無 
間 
罪。 
述 
異 
師 
釋。 
正 
理 
論 
云。 
鬼 
及 
 
 
 
 
 
 
 
 
 
 
 
 
 
 
 
 
 
 
 
 
 
 
 
         | 
         
儀 
所 
以。 
即 
是 
此 
中 
無 
逆 
所 
以。 
  
論。 
又 
彼 
  
  
 
 
 
 
 
 
 
 
 
 
 
 
 
 
 
 
 
 
 
 
 
 
 
         | 
         
說 
至 
無 
逆 
所 
以。 
答。 
即 
前 
所 
說 
無 
斷 
善. 
不 
律 
  
 
 
 
 
 
 
 
 
 
 
 
 
 
 
 
 
 
 
 
 
 
 
 
         | 
         
人。 
  
論。 
所 
以 
者 
何。 
問 
也。 
  
論。 
即 
前 
所 
  
  
  
 
 
 
 
 
 
 
 
 
 
 
 
 
 
 
 
 
 
 
 
 
 
 
         | 
         
分 
別 
三 
障。 
  
論 
曰 
至 
非 
扇 
搋 
等。 
述 
處 
及 
  
  
 
 
 
 
 
 
 
 
 
 
 
 
 
 
 
 
 
 
 
 
 
 
 
         | 
         
論。 
三 
障 
應 
知 
何 
趣 
中 
有。 
已 
下 
一 
頌。 
就 
趣 
等 
  
 
 
 
 
 
 
 
 
 
 
 
 
 
 
 
 
 
 
 
 
 
 
 
         | 
         
有 
此 
無 
間 
業。 
與 
此 
無 
間 
業 
合 
名 
無 
間 
者。 
  
  
 
 
 
 
 
 
 
 
 
 
 
 
 
 
 
 
 
 
 
 
 
 
 
         | 
         
名 
無 
間 
由 
有 
無 
間 
業 
無 
間 
必 
入 
地 
獄。 
  
  
  
 
 
 
 
 
 
 
 
 
 
 
 
 
 
 
 
 
 
 
 
 
 
 
         | 
         
無 
間 
果 
及 
有 
無 
間 
法 
合 
名 
為 
無 
間 
  
若 
人 
  
 
 
 
 
 
 
 
 
 
 
 
 
 
 
 
 
 
 
 
 
 
 
 
         | 
         
惡 
故。 
與 
滅 
惡 
法 
合 
名 
為 
沙 
門 
  
此 
業 
有 
  
  
 
 
 
 
 
 
 
 
 
 
 
 
 
 
 
 
 
 
 
 
 
 
 
         | 
         
門。 
此 
說 
如 
無 
間 
道 
名 
沙 
門。 
由 
此 
道 
有 
滅 
  
  
 
 
 
 
 
 
 
 
 
 
 
 
 
 
 
 
 
 
 
 
 
 
 
         | 
         
隔 
故 
名 
無 
間。 
  
論。 
彼 
有 
無 
間 
至 
故 
名 
沙 
  
  
 
 
 
 
 
 
 
 
 
 
 
 
 
 
 
 
 
 
 
 
 
 
 
 |  
 
▲ 
▼  | 
    | 
 | 
    | 
 俱舍論疏卷第十七  | 
    |   | 
 
        | 
         41  | 
         |  
         |  
         |  
         |  
         |  
        
         
  
  
  
予 
齡 
及 
六 
十 
奈 
俱 
舍 
學 
何 
  
  
角 
樹 
 
 
 
 
 
 
 
 
 
 
 
 
 
 
 
 
 
 
 
 
 
 
 
         | 
         
  
  
  
此 
卷 
落 
失 
不 
可 
說 
盡。 
  
  
  
  
  
  
 
 
 
 
 
 
 
 
 
 
 
 
 
 
 
 
 
 
 
 
 
 
 
         | 
         
  
  
  
保 
延 
三 
年 
八 
月 
二 
十 
四 
日 
秉 
燭 
點 
了 
 
 
 
 
 
 
 
 
 
 
 
 
 
 
 
 
 
 
 
 
 
 
 
         | 
         
俱 
舍 
論 
疏 
卷 
第 
十 
七 
  
沙 
門 
法 
寶 
撰 
  
  
  
 
 
 
 
 
 
 
 
 
 
 
 
 
 
 
 
 
 
 
 
 
 
 
         | 
         
別。 
故 
知 
五 
趣 
全 
有。 
  
  
  
  
  
  
  
  
  
  
 
 
 
 
 
 
 
 
 
 
 
 
 
 
 
 
 
 
 
 
 
 
 
         | 
         
熟 
障。 
人 
唯 
北 
洲。 
天 
唯 
無 
想。 
其 
煩 
惱 
障 
無 
文 
簡 
 
 
 
 
 
 
 
 
 
 
 
 
 
 
 
 
 
 
 
 
 
 
 
         | 
         
無 
想 
處。 
明 
餘 
障 
通 
五 
趣 
也。 
三 
惡 
趣 
全 
是 
異 
  
 
 
 
 
 
 
 
 
 
 
 
 
 
 
 
 
 
 
 
 
 
 
 
         | 
         
也。 
婆 
沙 
廣 
有 
問 
答。 
  
論。 
已 
辨 
業 
障 
至 
唯 
  
  
 
 
 
 
 
 
 
 
 
 
 
 
 
 
 
 
 
 
 
 
 
 
 
         | 
         
若 
有 
人 
害 
至 
心 
境 
劣 
故。 
明 
異 
趣 
境 
劣 
不 
成 
逆 
 
 
 
 
 
 
 
 
 
 
 
 
 
 
 
 
 
 
 
 
 
 
 
         | 
         
其 
行 
欲。 
後 
知 
是 
母 
斷 
勢 
而 
永 
死。 
  
論。 
  
  
  
 
 
 
 
 
 
 
 
 
 
 
 
 
 
 
 
 
 
 
 
 
 
 
 |  
 
▲  | 
    | 
 | 
    | 
 俱舍論疏卷第十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