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三
菩
提。
|
亦
不
復
受,
不
墮
諸
惡
趣,
速
證
阿
耨
多
羅
三
藐
|
者,
是
人
設
造
殺
害
三
界
一
切
眾
生
所
有
之
業,
|
是
般
若
波
羅
蜜
多
法
門,
聽
聞
受
持
讀
誦
記
念
|
法
無
性
故,
般
若
波
羅
蜜
多
亦
無
性。
若
人
於
如
|
無
性
故,
癡
亦
無
性;
癡
無
性
故,
諸
法
亦
無
性;
諸
|
若
波
羅
蜜
多
法
門。
謂:
貪
無
性
故,
瞋
亦
無
性;
瞋
|
爾
時
釋
迦
牟
尼
佛,
說
一
切
法
平
等
最
勝
攝
般
|
降
伏
三
界
金
剛
三
昧
大
儀
軌
分
第
三
|
明
教
大
師
臣
法
賢
奉
詔
譯
|
西
天
譯
經
三
藏
朝
奉
大
夫
試
光
祿
卿
| |
昧
大
教
王
經
卷
第
二
|
佛
說
最
上
根
本
大
樂
金
剛
不
空
三
| |
▼ |
|
佛說最上根本大樂金剛不空三昧大教王經卷第二 |
|
2 |
發
聲
告
言:
金
剛
手
菩
薩!
救
護
我
等。
從
今
已
後,
|
苦、
一
切
毒
藥
皆
令
銷
除。
是
時
諸
摩
怛
哩
等,
亦
|
邪
明
邪
印
咸
皆
破
壞,
乃
至
宿
曜
執
持
及
諸
病
|
等,
見
菩
薩
現
忿
怒
相,
皆
大
驚
怖
苦
惱
迷
悶,
彼
|
依
於
佛,
受
佛
聖
旨
安
住
三
昧。
所
有
諸
摩
怛
哩
|
怖
發
聲
告
言:
金
剛
手
菩
薩!
救
護
我
等。
我
等
歸
|
金
剛
手
菩
薩
作
大
忿
怒
相
降
伏
三
界,
皆
悉
驚
|
相,
於
是
大
自
在
天
及
三
界
天
主
并
諸
眷
屬,
見
|
皆
令
調
伏,
與
作
安
慰,
令
住
三
昧。
復
現
大
忿
怒
|
自
在
天,
悉
皆
鉤
召
入
於
曼
拏
羅
中,
以
調
伏
法
|
說
此
心
明
時,
三
界
諸
天
主
及
三
界
主,
乃
至
大
|
吽
︵
引
︶
|
弩
勢,
結
降
三
界
印
而
說
心
明。
曰:
|
即
現
顰
眉
利
牙
喜
怒
之
相,
於
蓮
花
上
立,
如
張
|
爾
時
金
剛
手
菩
薩,
聞
佛
說
此
真
實
理
法
門
已,
|
▲
▼ |
|
佛說最上根本大樂金剛不空三昧大教王經卷第二 |
|
3 |
名
降
伏
三
界,
能
調
難
調
者。
|
我
今
略
說
此,
最
勝
曼
拏
羅,
|
想
金
剛
大
曼
拏
羅
儀
法。
頌
曰:
|
金
剛
三
摩
地。
從
定
出
已,
說
此
降
三
界
最
勝
安
|
爾
時
金
剛
手
菩
薩,
即
入
一
切
如
來
大
悲
方
便
|
諸
宿
曜。
|
彼
諸
天
等
安
置
於
外
曼
拏
羅,
此
曼
拏
羅
外
安
|
迦
等,
是
大
明
王
依
金
剛
手
曼
拏
羅
儀
法
而
住。
|
牙
咬
唇
鬚
髮
赤
豎,
執
金
剛
杵、
鉤
劍、
刀
杖、
芻
哩
|
作
忿
怒
降
三
界
相,
具
種
種
莊
嚴,
作
大
威
猛,
利
|
安
外
金
剛
部
中。
是
時
金
剛
手
菩
薩,
化
一
明
王,
|
剛
部
法
授
其
灌
頂,
令
盡
眾
生
界
作
大
饒
益
事,
|
拏
羅,
令
住
三
昧,
以
寶
部
法
授
與
灌
頂;
復
以
金
|
爾
時
金
剛
手
菩
薩
現
微
笑
相,
引
諸
天
等
入
曼
|
歸
依
於
佛,
願
賜
加
被。
|
▲
▼ |
|
佛說最上根本大樂金剛不空三昧大教王經卷第二 |
|
4 |
并
眾
色
幢
幡。
是
時
阿
闍
梨,
|
滿
缽
為
出
生,
安
置
青
色
鈴,
|
安
諸
曜

幟,
種
種
上
味
食,
|
是
為
四

幟。
於
外
曼
拏
羅,
|
大
忿
怒
之
相,
弓、
箭
與
劍、
輪,
|
畫
外
曼
拏
羅。
四
門
各
安
置,
|
光
明
普
照
耀,
依
前
外
壇
儀,
|
熾
盛
光
普
照。
內
畫
八
輻
輪,
|
左
蹋
自
在
天,
右
蹋
於
天
后,
|
是
降
三
界
相,
而
於
兩
足
下,
|
作
忿
怒
微
笑,
立
如
張
弩
勢,
|
具
種
種
莊
嚴,
顰
眉
出
利
牙,
|
中
安
忿
怒
尊,
身
如
青
蓮
色,
|
而
於
內
輪
中,
分
列
八
尊
位。
|
依
前
說
法
儀,
畫
外
曼
拏
羅,
|
▲
▼ |
|
佛說最上根本大樂金剛不空三昧大教王經卷第二 |
|
5 |
眾
等,
是
為
最
上
成
就

像
法。
然
後
於

前
|
畫
金
剛
忿
怒
尊,
及
畫
大
菩
薩
諸
天
與
摩
怛
哩
|
說
是
頌
已,
復
說

像
法:
當
依
金
剛
曼
拏
羅
儀
|
施
其
誓
願
已,
出
於
曼
拏
羅。
|
汝
當
常
受
持,
成
就
最
上
法。
|
此
金
剛
手
杵,
能
調
難
調
者,
|
即
授
金
剛
杵,
而
施
與
誓
願:
|
當
結
金
剛
印,
授
金
剛
灌
頂,
|
是
時
引
弟
子,
入
於
曼
拏
羅,
|
所
有
成
就
法,
皆
令
得
成
就。
|
能
成
壞
一
切,
得
其
諸
最
勝,
|
從
是
日
已
後,
諸
天
不
能
見,
|
阿
闍
梨
當
須,
依
法
作
佛
事,
|
即
結
三
昧
印,
入
於
曼
拏
羅。
|
當
著
青
色
衣,
而
現
忿
怒
相,
|
▲
▼ |
|
佛說最上根本大樂金剛不空三昧大教王經卷第二 |
|
6 |
轉
金
剛
杵。
|
若
欲
鉤
召
諸
惡
宿
曜
者,
當
現
忿
怒
調
伏
相
旋
|
法。
|
若
欲
作
諸
離
散
者,
當
依
微
妙
金
剛
尾
提

尊
|
杵
打
其
方
位。
|
若
欲
作
禁
制
者,
當
現
忿
怒
相
持
誦,
復
以
金
剛
|
持
誦。
|
若
欲
滅
壞
諸
魔
者,
當
持
金
剛
杵,
現
大
忿
怒
相
|
視
而
持
誦
之。
|
忿
怒
明
王
法。
若
欲
破
諸
邪
印
者,
當
現
忿
怒
顧
|
復
說
諸
成
就
法:
若
欲
破
壞
諸
惡
者,
當
依
金
剛
|
能
作
敬
愛、
鉤
召、
入
寤、
禁
縛、
解
除
等
種
種
之
法。
|
成
就。
設
復
於
法
未
得
精
熟,
但
常
持
誦
者,
是
人
|
如
是
持
誦,
所
有
世
間
出
世
間
一
切
之
法
皆
悉
|
依
法
供
養,
敷
座
而
坐,
結
根
本
印,
持
誦
百
千
遍。
|
▲
▼ |
|
佛說最上根本大樂金剛不空三昧大教王經卷第二 |
|
7 |
若
欲
成
就
那
羅
延
天
者,
當
用
金
剛
輪
鎖
印。
|
若
欲
成
就
大
梵
天
者,
當
用
妙
樂
金
剛
印。
|
持
誦。
|
若
欲
成
就
欲
天
者,
當
於
欲
天
像
前
作
忿
怒
相
|
沙
法
持
誦。
|
若
欲
求
增
長
天
王
成
就
法
者,
當
依
金
剛
補
嚕
|
沙
門
天
像,
而
作
忿
怒
相
持
誦。
|
若
欲
求
毘
沙
門
天
王
成
就
法
者,
當
以
手
按
毘
|
尊
法
持
誦。
|
若
欲
鉤
召
諸
天
及
降
伏
破
壞
者,
當
依
降
三
界
|
誦。
|
若
欲
調
伏
諸
天
者,
當
依
金
剛

波
多
尊
法
持
|
若
欲
降
諸
龍
者,
當
以
金
剛
杵
打
於
地
面
持
誦。
|
若
欲
發
遣
諸
藥
剎
者,
當
依
大
笑
尊
法
持
誦。
|
若
欲
令
他
憎
恚
者,
當
以
鐵
末
作
護
摩
法。
|
▲
▼ |
|
佛說最上根本大樂金剛不空三昧大教王經卷第二 |
|
8 |
主
者,
亦
依
此
法。
|
若
欲
破
壞
諸
天
者,
當
用
釘
諸
天
像;
若
成
就
天
|
若
欲
破
散
他
軍
者,
當
依
金
剛
忿
怒
囉
剎
法。
|
若
欲
壞
滅
他
軍
者,
當
依
金
剛
忿
怒
藥
剎
法。
|
現
大
惡
相。
|
若
欲
令
生
諸
怖
畏
者,
當
依
金
剛
忿
怒
明
王
法
|
若
欲
壞
滅
諸
魔
者,
當
依
金
剛
忿
怒
明
王
拳
法。
|
忿
怒
明
王
法。
|
明
王
而
顧
視
之;
若
欲
令
復
如
故
者,
當
依
金
剛
|
若
欲
摧
折
一
切
山
林
乃
至
天
祠
者,
當
現
忿
怒
|
大
忿
怒
畔
惹
那
尊
法。
|
若
欲
破
壞
諸
外
道
邪
壇
咒
法
等
者,
當
依
金
剛
|
法。
|
若
欲
成
就
諸
魔
怛
哩
眾
者,
當
依
金
剛
眾
囉
剎
|
若
欲
成
就
大
自
在
天
者,
當
用
金
剛
戍
羅
鎖
印。
|
▲
▼ |
|
佛說最上根本大樂金剛不空三昧大教王經卷第二 |
|
9 |
速
得
證
阿
耨
多
羅
三
藐
三
菩
提。
|
法
中,
離
諸
煩
惱,
譬
如
清
淨
蓮
花
不
染
諸
垢,
當
|
法
門,
受
持
讀
誦
記
念
思
惟,
是
人
雖
常
處
貪
欲
|
淨
故,
般
若
波
羅
蜜
多
亦
清
淨。
若
人
於
此
清
淨
|
淨;
諸
法
清
淨
故,
一
切
眾
生
亦
清
淨;
一
切
智
清
|
故,
諸
垢
亦
清
淨;
一
切
垢
清
淨
故,
一
切
罪
亦
清
|
自
在
智
印
般
若
波
羅
蜜
多
法
門。
謂:
煩
惱
清
淨
|
爾
時
世
尊
釋
迦
牟
尼
佛,
復
說
一
切
法
平
等
觀
|
清
淨
諸
煩
惱
三
昧
大
儀
軌
分
第
四
|
金
剛
忿
怒
明
王
法。
|
若
欲
令
三
界
作
鉤
召、
敬
愛
成
就
者,
當
依
大
樂
|
忿
怒
明
王
印。
|
若
欲
令
三
界
作
入
寤、
禁
縛、
敬
愛
者,
當
用
金
剛
|
若
欲
三
界
中
勝
者,
當
依
金
剛
忿
怒
明
王
法。
|
若
欲
令
三
界
驚
怖
者,
當
用
金
剛
缽
囉
羅
印。
|
▲
▼ |
|
佛說最上根本大樂金剛不空三昧大教王經卷第二 |
|
10 |
天,
色
相
如
大
自
在
天。
於
其
後
面
畫
大
蓮
黑
天,
|
俱
穌
摩
花
并
持
弓
箭。
右
側
畫
大
蓮
忿
怒
自
在
|
畫
大
蓮
色
天,
如
天
魔
相,
其
色
紅
赤,
手
持
蓮
花、
|
花
八
葉,
於
其
花
上
畫
觀
自
在
菩
薩。
於
菩
薩
前
|
八
尊
位,
依
法
具
足。
於
其
中
間
畫
紅
色
蓮
花,
其
|
當
於
外
曼
拏
羅
中
畫
內
曼
拏
羅,
四
方
四
隅
列
|
曼
拏
羅
法:
若
人
作
此
大
曼
拏
羅
成
就
法
者,
|
在
印
三
摩
地。
從
定
出
已,
說
此
調
伏
一
切
世
間
|
住。
是
時
觀
自
在
菩
薩,
即
入
觀
照
諸
法
智
自
|
手
持
蓮
花,
咸
依
觀
自
在
菩
薩
本
曼
拏
羅
儀
安
|
說
此
心
明
時,
出
現
一
切
如
來,
皆
如
觀
自
在
相
|
紇
哩
︵
二
合、
引
︶
|
染
一
切
清
淨
法
門
眾
色
蓮
花
心
明,
曰:
|
理
清
淨
法
門
已,
即
現
微
笑,
說
此
觀
照
諸
法
無
|
爾
時
觀
自
在
菩
薩,
聞
釋
迦
牟
尼
佛
說
此
真
實
|
▲
▼ |
|
佛說最上根本大樂金剛不空三昧大教王經卷第二 |
|
11 |
得
本
尊
已,
依
蓮
花
部
灌
頂
之
法,
當
作
灌
頂。
然
|
當
至
心
鄭
重
以
花
散
擲,
花
所
墮
處
即
是
本
尊。
|
花
而
結
蓮
花
印,
引
入
於
曼
拏
羅
中,
令
其
弟
子
|
闍
梨
當
令
弟
子
著
白
衣,
以
淨
帛
覆
面,
即
持
妙
|
四
者、
缽
訥
摩
尾
屹
囉
賀。
如
是
畫
曼
拏
羅
已,
阿
|
者、
薩
哩

尾
屹
囉
賀,
三
者、
穌
葛
囉
尾
屹
囉
賀。
|
其
四
門
各
安

幟。
一
者、
悉
帝
哩
尾
屹
囉
賀,
二
|
是
諸
天,
皆
以
左
手
持
蓮
花,
右
手
持
本

幟,
於
|
合
︶
儗
︵
引
︶
提
︵
引
︶
如
|
四
隅,
畫
四
天
像,
謂:
紇
哩
︵
二
合
︶
室
哩
︵
二
|
隅
畫
大
蓮
風
天,
如
風
天
色
相。
又
復
外
曼
拏
羅
|
相。
西
北
隅
畫
大
蓮
日
天,
如
大
日
天
色
相。
東
北
|
天
色
相。
西
南
隅
畫
大
蓮
水
天,
如
大
海
龍
王
色
|
梵
天
王
色
相。
東
南
隅
畫
大
蓮
持
世
天,
如
持
世
|
如
那
羅
延
天
色
相。
於
左
側
畫
大
蓮
娑
婆
主,
如
|
▲
▼ |
|
佛說最上根本大樂金剛不空三昧大教王經卷第二 |
|
12 |
若
欲
令
魔
魅
迷
亂
者,
當
用
大
蓮
花

囉
賀
印。
|
若
欲
滅
散
諸
惡
者,
當
用
大
忿
怒
王
蓮
花
印。
|
人
者,
當
加
持
蓮
花
八
千
遍。
|
復
說:
未
精
熟
求
成
就
法
者,
若
欲
令
悅
樂
一
切
|
成
就
智
曼
拏
羅
者,
亦
依

像
法
皆
得
成
就。
|
所
求
成
就
皆
隨
意
願,
乃
至
成
佛。
如
是
弟
子
欲
|
說
是
伽
陀
已,
又
復
告
言:
從
是
已
後
汝
身
清
淨,
|
證
如
是
法
已,
是
名
觀
自
在。
|
常
在
諸
三
昧,
成
佛
一
切
智,
|
諸
法
本
清
淨,
當
滅
諸
煩
惱。
|
所
有
一
切
法,
應
如
是
觀
察,
|
貪
瞋
癡
本
性,
無
染
亦
如
是。
|
譬
如
妙
色
蓮,
處
泥
常
清
淨,
|
惱
清
淨
如
此。
即
說
伽
陀
曰:
|
後
誡
其
弟
子
曰:
汝
觀
諸
法
當
如
蓮
花,
諸
染
煩
|
▲
▼ |
|
佛說最上根本大樂金剛不空三昧大教王經卷第二 |
|
13 |
怛

︵
二
合、
引
︶
|
印
已,
說
此
一
切
灌
頂
三
昧
寶
心
明,
曰:
|
大
笑
容,
於
自
頂
上
結
寶
金
剛
灌
頂
鬘
印。
結
是
|
爾
時
虛
空
藏
菩
薩,
聞
佛
說
此
真
理
法
門
已,
現
|
身
口
意
快
樂。
|
施
妙
法
者,
得
諸
法
平
等;
若
施
飲
膳
者,
得
一
切
|
證
三
界
法
王
位;
若
施
珍
財
者,
獲
滿
一
切
願;
若
|
出
生
智
藏
般
若
波
羅
蜜
多
教:
若
施
灌
頂
者,
獲
|
爾
時
世
尊
釋
迦
牟
尼
佛,
復
說
一
切
如
來
灌
頂
|
一
切
寶
灌
頂
大
三
昧
儀
軌
分
第
五
|
若
欲
起
風
及
止
息
者,
當
用
蓮
花
摩
嚕
多
印。
|
若
欲
去
除
冥
暗
者,
當
用
大
蓮
花
日
光
印。
|
一
洛
叉
數。
|
若
欲
降
雨
者,
當
畫
龍
形,
行
人
坐
其
龍
上,
持
誦
|
若
欲
淨
諸
煩
惱
者,
當
用
大
蓮
花
觀
想
印。
|
▲
▼ |
|
佛說最上根本大樂金剛不空三昧大教王經卷第二 |
|
14 |
幡
種
種
妙
樂
等。
於
外
曼
拏
羅
四
門
四
隅,
依
法
|
飲
膳
菩
薩;
於
其
四
隅
安
供
養
菩
薩,
寶
蓋
幢
|
薩;
於
後
面
復
安
持
法
寶
藏
菩
薩;
左
側
安
持
諸
|
寶
灌
頂
菩
薩,
頂
戴
寶
冠;
右
側
安
持
諸
寶
藏
菩
|
紅
色,
二
手
結
灌
頂
印。
於
菩
薩
前
安
諸
如
來
及
|
畫
虛
空
藏
菩
薩,
乘
車
駕
馬,
現
大
笑
容,
身
深
|
置
種
種
莊
嚴
幢
幡
傘
蓋
等。
然
後
於
曼
拏
羅
中
|
如
八
曼
拏
羅
相,
寶
鬘
為
嚴
飾,
寶
金
剛
作
圍,
|
拏
羅
法
畫
內
曼
拏
羅,
於
其
中
間
畫
八
角
寶
柱,
|
大
曼
拏
羅:
若
人
成
就
此
曼
拏
羅
者,
當
依
外
曼
|
地。
從
定
出
已,
說
圓
滿
一
切
願
大
摩
尼
寶
三
昧
|
爾
時
虛
空
藏
菩
薩,
入
一
切
灌
頂
寶
金
剛
三
摩
|
位。
|
出
已,
依
寶
部
曼
拏
羅
儀,
現
於
菩
薩
像
各
處
本
|
說
此
心
明
時,
出
現
一
切
灌
頂
義
句
等
相。
如
是
|
▲
▼ |
|
佛說最上根本大樂金剛不空三昧大教王經卷第二 |
|
15 |
若
欲
求
大
名
稱
者,
日
常
持
誦。
|
若
欲
求
最
勝
者,
當
用
寶
幢
金
剛
印。
|
若
欲
圓
滿
大
願
者,
當
執
寶
蓋
持
誦
百
千
遍。
|
千
遍。
|
若
欲
求
種
種
上
味
者,
當
想
本
身
如
虛
空,
日
誦
|
空
而
持
誦
之。
|
若
欲
了
諸
法
義
智
者,
當
觀
諸
法
清
淨
皆
如
虛
|
若
欲
圓
滿
意
願
者,
當
於
日
出
時
持
誦。
|
者,
當
授
寶
金
剛
灌
頂
印。
|
作
成
就
法
亦
應
如
是。
若
未
精
熟
法,
欲
受
諸
灌
頂
|
說
引
弟
子
入
曼
拏
羅
法
儀,
其
寶
金
剛
部
中
所
|
等。
從
是
已
後,
所
求
成
就
皆
得
圓
滿。
如
上
所
|
曼
拏
羅,
以
寶
灌
頂
法,
授
與
灌
頂
及
印
相

幟
|
拏
羅
已,
阿
闍
梨
當
結
寶
印,
依
法
引
弟
子
入
|
安
置
閼
伽
瓶
及
灌
頂

幟
供
養
等。
如
是
畫
曼
|
▲
▼ |
|
佛說最上根本大樂金剛不空三昧大教王經卷第二 |
|
16 |
剛
印
成
就
三
昧
心
明,
曰:
|
印
真
實
法
已,
即
現
歡
喜
相,
即
說
一
切
堅
固
金
|
爾
時
金
剛
拳
菩
薩,
聞
佛
說
此
攝
大
三
昧
金
剛
|
阿
耨
多
羅
三
藐
三
菩
提。
|
滿
一
切
事,
乃
至
金
剛
三
業
得
最
上
成
就,
速
證
|
宣
說
者,
是
人
得
成
就
一
切
法,
通
達
一
切
智,
圓
|
若
人
於
此
法
門,
聽
聞
受
持
記
念
思
惟,
及
為
他
|
業
最
上
成
就。
|
三
摩
地;
攝
一
切
如
來
金
剛
印
故,
即
得
金
剛
三
|
一
切
法
自
在;
攝
一
切
如
來
心
印
故,
即
得
一
切
|
即
是
一
切
如
來
身;
攝
一
切
如
來
語
印
故,
即
得
|
剛
般
若
波
羅
蜜
多
教。
謂:
攝
一
切
如
來
身
印
故,
|
是
諸
佛
究
竟
者,
復
說
一
切
如
來
智
印
安
想
金
|
爾
時
釋
迦
牟
尼
佛,
得
諸
佛
智
印,
持
諸
佛
智
拳,
|
一
切
拳
印
三
昧
大
儀
軌
分
第
六
|
▲
▼ |
|
佛說最上根本大樂金剛不空三昧大教王經卷第二 |
|
17 |
於
曼
拏
羅
東
南
隅
安
印
拳
菩
薩;
西
南
隅
安
義
|
拳
菩
薩
左,
安
最
上
金
剛
菩
薩,
持
金
剛
杵。
復
|
後
面,
安
金
剛
定
菩
薩,
手
持
金
剛
杵;
於
金
剛
|
剛
拳
菩
薩
右,
安
金
剛
舌
菩
薩;
於
金
剛
拳
菩
薩
|
薩
前,
安
最
上
金
剛
身
菩
薩,
手
持
金
剛
杵;
於
金
|
金
剛
拳
菩
薩,
現
歡
喜
相,
結
三
昧
拳
印。
於
此
菩
|
間
畫
八
輻
輪。
於
其
輪
中
分
列
八
位,
於
中
位
安
|
羅
者,
依
前
曼
拏
羅
儀
法,
畫
外
曼
拏
羅,
於
此
中
|
切
印
金
剛
三
昧
大
曼
拏
羅
法:
若
人
建
此
曼
拏
|
入
一
切
如
來
智
印
三
摩
地。
從
定
出
已,
說
此
一
|
三
昧
等,
依
此
曼
拏
羅
安
住。
爾
時
金
剛
拳
菩
薩
|
就
印
印
之,
依
金
剛
拳
菩
薩
金
剛
三
業
及
大
印
|
薩
埵,
皆
結
金
剛
薩
埵
印,
以
諸
佛
如
來
最
上
成
|
說
此
心
明
時,
一
切
如
來
及
諸
眾
會,
化
如
金
剛
|
惡
|
▲
▼ |
|
佛說最上根本大樂金剛不空三昧大教王經卷第二 |
|
18 |
安
心
持
誦。
|
說
成
就
法:
若
欲
成
就
諸
印
相
者,
當
結
金
剛
拳
|
及
成
就
曼
拏
羅
法,
皆
亦
如
是。
復
為
未
精
熟
者
|
如
上
所
說
弟
子
入
曼
拏
羅
儀,
所
有
此
部
印
相
|
諸
印
亦
如
是,
此
名
三
昧
誓。
|
金
剛
身
口
意,
當
觀
如
影
像,
|
已,
為
說
伽
陀
曰:
|
曼
拏
羅
中,
以
金
剛
灌
頂
法
當
授
灌
頂,
授
灌
頂
|
梨
當
傳
授
弟
子
者,
即
結
金
剛
拳
印,
引
弟
子
入
|
法
成
就,
速
證
阿
耨
多
羅
三
藐
三
菩
提。
若
阿
闍
|
一
切
印
成
就
阿
闍
梨。
從
是
已
後,
決
定
得
一
切
|
已,
設
復
有
人
未
成
就
此
法
者,
入
此
中
已
得
具
|
於
四
門
安
金
剛
香
等
四
菩
薩。
如
是
畫
曼
拏
羅
|
拳
菩
薩。
如
是
菩
薩
皆
結
本
印
及
持
自

幟。
復
|
拳
菩
薩;
西
北
隅
安
智
拳
菩
薩;
東
北
隅
安
羯
磨
|
▲
▼ |
|
佛說最上根本大樂金剛不空三昧大教王經卷第二 |
|
19 |
若
欲
令
一
切
語
言
者,
當
結
金
剛
語
拳
印。
|
若
欲
令
作

哩
爹
者,
當
結
金
剛

哩
爹
拳
印。
|
若
欲
令
一
切
入
寤
者,
當
結
金
剛
阿
吠
舍
拳
印。
|
若
欲
開
通
一
切
者,
當
用
金
剛
鎖
拳
印。
|
若
欲
破
壞
諸
魔
者,
當
結
金
剛

卑
拏
那
拳
印。
|
若
欲
跋
叉
那
者,
當
結
金
剛
藥
剎
拳
印。
|
若
欲
滅
壞
諸
惡
者,
當
結
金
剛
忿
怒
拳
印。
|
若
欲
令
卑
拏
那
者,
當
結
金
剛
縛
拳
印。
|
若
欲
令
昝
婆
那
者,
當
結
金
剛
隸
波
拳
印。
|
若
欲
禁
縛
一
切
者,
當
結
金
剛
索
印。
|
若
欲
禁
縛
諸
惡
者,
當
結
金
剛
縛
印。
|
若
欲
成
就
一
切
三
昧
者,
當
結
金
剛
吒
枳
印。
|
若
欲
降
諸
眾
生
者,
當
結
金
剛
大
拳
印。
|
若
欲
得
一
切
眾
生
愛
敬
者,
當
結
金
剛
大
樂
拳
印。
|
又
復
欲
成
一
切
印
者,
當
結
大
金
剛
拳
印。
|
▲
▼ |
|
佛說最上根本大樂金剛不空三昧大教王經卷第二 |
|
20 |
若
欲
現
種
種
色
像
者,
當
結
眾
羯
磨
金
剛
拳
印。
|
若
欲
入
水
行
住
者,
當
結
金
剛
禁
拳
印。
|
若
欲
破
諸
惡
者,
當
結
大
惡
忿
怒
金
剛
拳
印。
|
若
欲
摧
破
諸
魔
者,
當
結
妙
金
剛
拳
印。
|
若
欲
令
印
一
切
者,
當
結
金
剛
摩
怛
哩
拳
印。
|
印。
|
若
欲
令
一
切
印
堅
固
如
金
剛
者,
當
結
金
剛
拳
|
若
欲
禁
制
諸
印
者,
當
結
金
剛
散
提
拳
印。
|
若
欲
破
諸
惡
印
者,
亦
結
降
三
界
金
剛
拳
印。
|
印。
|
若
欲
解
諸
拏
吉

印
者,
當
結
降
三
界
金
剛
拳
|
若
欲
解
諸
邪
印
者,
當
結
金
剛
解
脫
拳
印。
|
拳
印。
|
若
欲
令
他
軍
母
枳
羯
囉
那
者,
當
結
大
金
剛
語
|
若
欲
禁
伏
一
切
者,
當
結
金
剛
定
拳
印。
|
▲
▼ |
|
佛說最上根本大樂金剛不空三昧大教王經卷第二 |
|
21 |
若
欲
求
成
就
佛
者,
當
結
諸
佛
金
剛
拳
印。
|
若
欲
成
就
金
剛
手
者,
當
結
金
剛
高
舉
印。
|
若
欲
令
說
三
世
事
者,
當
結
金
剛
舌
拳
印。
|
若
欲
成
就
一
切
曼
拏
羅
者,
當
結
金
剛
手
拳
印。
|
若
欲
成
就
一
切
事
者,
當
結
諸
金
剛
拳
印。
|
若
欲
求
成
一
切
印
主
者,
當
結
金
剛
拳
印。
|
若
欲
成
一
切
義
者,
當
結
金
剛
義
拳
印。
|
若
欲
通
達
一
切
智
者,
當
結
金
剛
智
拳
印。
|
印。
|
若
欲
成
就
諸
如
來
供
養
者,
當
結
金
剛
羯
磨
拳
|
若
欲
成
就
持
明
天
者,
當
結
金
剛
劍
拳
印。
|
若
欲
騰
空
自
在
者,
當
結
金
剛
縛
拳
印。
|
拳
印。
|
若
欲
成
一
切
行
住
所
作
事
者,
當
結
虛
空
金
剛
|
若
欲
求
隱
身
法
者,
當
結
不
可
見
金
剛
拳
印。
|
▲
▼ |
|
佛說最上根本大樂金剛不空三昧大教王經卷第二 |
|
22 |
依
法
畫
八
輻
輪,
於
此
輪
圍
中,
次
第
書
心
明。
後
|
拏
羅
法:
若
建
此
曼
拏
羅
者,
當
於
外
曼
拏
羅
中,
|
無
性
劍
三
摩
地。
從
定
出
已,
說
轉
字
輪
三
昧
曼
|
羅
儀
安
住。
爾
時
妙
吉
祥
菩
薩,
入
一
切
法
自
性
|
說
此
心
明
時,
一
切
如
來
皆
悉
雲
集,
依
前
曼
拏
|
阿
|
波
羅
蜜
多
心
明,
曰:
|
現
笑
容,
以
智
慧
劍
表
示
諸
佛,
說
此
最
上
般
若
|
爾
時
妙
吉
祥
菩
薩,
聞
佛
說
此
真
理
法
門
已,
即
|
蜜
多
清
淨。
|
無
願
生
一
切
法。
諸
法
自
性
清
淨
故,
般
若
波
羅
|
無
相;
以
無
相
故,
生
一
切
法。
諸
法
無
願
故,
從
|
若
波
羅
蜜
多
教。
所
謂:
諸
法
空
無
自
性
故,
諸
法
|
爾
時
釋
迦
牟
尼
佛,
復
說
諸
法
無
性
轉
字
輪
般
|
金
剛
字
輪
三
昧
大
儀
軌
分
第
七
|
▲
▼ |
|
佛說最上根本大樂金剛不空三昧大教王經卷第二 |
|
23 |
若
欲
成
就
法
曼
拏
羅
者,
亦
如
前
儀。
|
若
波
羅
蜜
多,
速
證
阿
耨
多
羅
三
藐
三
菩
提。
|
說
此
頌
已,
又
復
告
言:
由
是
妙
法,
令
汝
成
就
般
|
以
劍
斷
業
障,
令
永
盡
無
餘。
|
護
持
於
佛
法,
廣
度
諸
眾
生,
|
觀
佛
如
虛
空,
所
表
示
速
成。
|
汝
當
受
智
劍,
等
般
若
真
理,
|
法
誓
頌
曰:
|
拏
羅
中,
授
與
智
劍
而
作
灌
頂,
作
灌
頂
已,
為
說
|
後
阿
闍
梨
結
劍
印
或
經
印,
依
法
引
弟
子
入
曼
|
多
經,
四
門
安
四

幟,
謂
劍、
爍
吉
帝
寶、
缽、
經。
然
|
外
安
諸
佛
如
來,
四
隅
依
法
安
四
般
若
波
羅
蜜
|
臂,
以
智
慧
劍
作
表
示
法,
光
明
普
照。
於
菩
薩
|
薩,
如
童
子
相,
身
色
瑩
淨
猶
如
虛
空,
有
其
四
|
四
方
四
隅
分
列
八
位,
於
其
中
位
安
妙
吉
祥
菩
|
▲
▼ |
|
佛說最上根本大樂金剛不空三昧大教王經卷第二 |
|
24 |
輪
中
般
若
波
羅
蜜
多
教。
所
謂:
入
金
剛
平
等
故,
|
爾
時
釋
迦
牟
尼
佛,
復
說
攝
一
切
如
來
輪
入
大
|
一
切
曼
拏
羅
金
剛
輪
三
昧
大
儀
軌
分
第
八
|
若
欲
證
諸
佛
菩
提
者,
當
結
金
剛
劍
印。
|
字
等
自
性,
觀
想
於
空
故。
|
若
欲
於
一
切
處
不
著
文
字
觀
法
身
者,
當
依
摩
|
故。
|
若
欲
得
一
切
文
字
真
實
智
者,
當
觀
想
無
性
法
|
若
欲
斷
一
切
煩
惱
者,
當
觀
想
正
法
故。
|
蜜
多
理
趣
故。
|
若
欲
證
自
性
清
淨
智
法
者,
當
觀
想
般
若
波
羅
|
若
欲
證
無
願
三
摩
地
者,
當
觀
諸
法
皆
無
願
故。
|
若
欲
證
無
相
三
摩
地
者,
當
觀
諸
法
皆
無
相
故。
|
如
虛
空
故。
|
復
說
成
就
法:
若
欲
證
空
三
摩
地
者,
當
觀
諸
法
|
▲
▼ |
|
佛說最上根本大樂金剛不空三昧大教王經卷第二 |
|
25 |
諸
佛
如
來
及
金
剛
手
等
諸
菩
薩
眾,
亦
依
前
曼
拏
|
剛
輪,
於
其
輪
中
畫
同
心
生
轉
法
輪
菩
薩,
所
有
|
羅
法:
建
是
曼
拏
羅
者,
當
於
外
曼
拏
羅
中
畫
金
|
地。
從
定
出
已,
說
此
入
一
切
三
昧
輪
大
曼
拏
|
爾
時
同
心
生
轉
法
輪
菩
薩,
入
一
切
輪
印
三
摩
|
切
曼
拏
羅
三
昧。
是
時
諸
佛
菩
薩
依
法
安
住。
|
情,
皆
悉
雲
集
曼
拏
羅
中。
復
從
菩
薩
心,
出
生
一
|
說
此
心
明
時,
所
有
一
切
如
來,
及
三
界
一
切
有
|
吽
︵
引
︶
|
切
金
剛
三
昧
心
明,
曰:
|
真
理
法
門
已,
即
現
笑
容,
而
說
轉
金
剛
輪
入
一
|
爾
時
同
心
生
轉
法
輪
菩
薩
摩
訶
薩,
聞
佛
說
此
|
平
等
故,
是
即
入
一
切
輪。
|
菩
薩
輪;
入
法
平
等
故,
是
即
入
妙
法
輪;
入
一
切
|
是
即
入
一
切
如
來
輪;
入
義
平
等
故,
是
即
入
大
|
▲
▼ |
|
佛說最上根本大樂金剛不空三昧大教王經卷第二 |
|
26 |
又
復
作
敬
愛
法,
降
伏
法,
印
法,
破
壞
法,
入
一
切
處
|
若
欲
入
羯
磨
曼
拏
羅
者,
當
結
諸
金
剛
輪
印。
|
若
欲
入
三
昧
曼
拏
羅
者,
當
結
大
三
昧
輪
印。
|
印。
|
若
欲
入
諸
印
曼
拏
羅
者,
當
結
一
切
如
來
金
剛
|
若
欲
入
大
曼
拏
羅
者,
當
結
大
輪
印。
|
輪
印
安
於
面
門。
|
復
說
成
就
法:
欲
入
一
切
曼
拏
羅
者,
當
結
金
剛
|
法
既
爾,
金
剛
輪
曼
拏
羅
所
作
成
就
亦
應
如
是。
|
與
四
種
曼
拏
羅
及
本
部
所
有
三
昧
等
法。
弟
子
儀
|
引
弟
子
入
曼
拏
羅,
授
以
金
剛
輪
令
受
灌
頂,
傳
|
畫
曼
拏
羅
已,
然
後
阿
闍
梨
依
法
結
金
剛
輪
印,
|
在
菩
薩、
虛
空
藏
菩
薩。
於
四
門
畫
四

幟。
如
是
|
謂:
金
剛
薩
埵
菩
薩、
金
剛
忿
怒
明
王
菩
薩、
觀
自
|
羅
儀
畫。
其
曼
拏
羅
四
隅,
畫
金
剛
部
四
大
菩
薩,
|
▲
▼ |
|
佛說最上根本大樂金剛不空三昧大教王經卷第二 |
|
27 |
從
空
中
化
菩
薩
相,
還
於


那
巘
惹
菩
薩
前,
|
說
此
心
明
時,
所
有
一
切
供
養
遍
滿
虛
空
界,
復
|
唵
︵
引
︶
|
曰:
|
已,
即
現
微
笑,
說
此
一
切
羯
磨
不
空
三
昧
心
明,
|
爾
時


那
巘
惹
菩
薩,
聞
佛
說
此
真
實
法
門
|
記
念
思
惟
者,
是
即
一
切
如
來
廣
大
供
養。
|
大
供
養。
若
人
於
般
若
波
羅
蜜
多
教,
書
持
讀
誦
|
來
廣
大
供
養;
攝
一
切
法
故,
是
即
一
切
如
來
廣
|
廣
大
供
養;
救
度
一
切
眾
生
界
故,
是
即
一
切
如
|
蜜
多
教。
所
謂:
發
生
菩
提
心
故,
是
即
一
切
如
來
|
爾
時
釋
迦
牟
尼
佛,
復
說
最
上
供
養
般
若
波
羅
|
眾
金
剛
三
昧
大
儀
軌
分
第
九
|
或
結
輪
印。
|
法,
供
養
法,
調
伏
諸
惡
法
等,
皆
結
八
大
菩
薩
印,
|
▲
▼ |
|
佛說最上根本大樂金剛不空三昧大教王經卷第二 |
|
28 |
是
名
弟
子
入
羯
磨
曼
拏
羅
儀
軌。
|
觀
想
法
界
之
內
皆
成
供
養;
四
者、
手
結
金
剛
印。
|
業
禮
拜;
二
者、
語
業
稱
讚
真
實
妙
理;
三
者、
意
業
|
法,
當
授
灌
頂。
授
灌
頂
已,
作
四
種
供
養:
一
者、
身
|
法
引
弟
子
入
曼
拏
羅
中,
以
眾
羯
磨
金
剛
灌
頂
|
寶
具。
如
是
畫
已,
阿
闍
梨
當
結
羯
磨
金
剛
印,
依
|
四
隅
畫
四
供
養
菩
薩,
四
門
畫
四

幟
及
種
種
|
菩
薩
等
八
大
菩
薩,
各
具
本
相,
印
法
具
足。
復
於
|
又
復
依
法
畫
諸
菩
薩,
謂:
金
剛
手
菩
薩、
觀
自
在
|
如
月
色,
現
微
笑
容,
手
持
器
仗。
|
八
角
寶
柱,
於
此
中
間
畫


那
巘
惹
菩
薩,
身
|
昧
曼
拏
羅:
作
是
法
者,
當
於
外
曼
拏
羅
中
間
畫
|
摩
地。
從
定
出
已,
即
說
最
上
羯
磨
金
剛
不
空
三
|
爾
時


那
巘
惹
菩
薩,
入
一
切
供
養
安
想
三
|
依
曼
拏
羅
而
住。
|
▲
▼ |
|
佛說最上根本大樂金剛不空三昧大教王經卷第二 |
|
29 |
謂:
一
切
有
情
平
等
故,
是
即
忿
怒
平
等;
一
切
有
|
復
說
調
伏
一
切
有
情
藏
般
若
波
羅
蜜
多
教。
所
|
爾
時
釋
迦
牟
尼
佛
能
調
難
調
者,
作
大
智
拳
印,
|
金
剛
忿
怒
三
昧
大
儀
軌
分
第
十
|
以
花
擲
之。
|
若
欲
調
伏
諸
惡
成
供
養
者,
當
現
忿
怒
相
加
持,
|
若
欲
以
一
切
具
供
養
者,
當
以
眾
金
剛
觀
想
故。
|
想
故。
|
若
欲
供
養
一
切
曼
拏
羅
者,
當
以
眾
金
剛
輪
觀
|
若
欲
以
虛
空
供
養
者,
當
以
阿
字
觀
想
故。
|
若
欲
以
印
供
養
者,
當
觀
想
眾
金
剛
故。
|
若
欲
以
灌
頂
供
養
者,
當
觀
想
眾
羯
磨
金
剛
故。
|
若
欲
以
三
摩
地
供
養
者,
當
觀
想
諸
法
清
淨
故。
|
心
金
剛
故。
|
復
說
成
就
法:
若
欲
以
菩
提
心
供
養
者,
當
觀
想
|
▲
▼ |
|
佛說最上根本大樂金剛不空三昧大教王經卷第二 |
|
30 |
四
方
曼
拏
羅。
四
門
四
隅
畫
八
寶
柱,
光
焰
熾
盛。
|
外
曼
拏
羅
儀
畫
曼
拏
羅,
於
其
中
間
以
五
色
畫
|
金
剛
藥
剎
曼
拏
羅
法:
若
成
就
此
法
者,
當
依
前
|
金
剛
三
摩
地。
從
定
出
已,
說
此
調
伏
諸
惡
安
想
|
爾
時
金
剛
藥
剎
菩
薩,
入
一
切
方
便
調
伏
忿
怒
|
從
菩
薩
心
出,
依
曼
拏
羅
儀
住。
|
說
此
心
明
時,
所
有
諸
惡
皆
悉
調
伏,
一
切
有
情
|
郝
|
剛
利
牙
印,
即
說
金
剛
忿
怒
大
歡
喜
心
明,
曰:
|
法
門
已,
即
現
笑
容。
復
現
金
剛
藥
剎
相,
結
金
|
爾
時
降
諸
魔
金
剛
藥
剎
菩
薩,
聞
佛
說
此
調
伏
|
即
菩
提
故。
|
忿
怒
自
性
堅
固。
所
以
者
何?
如
是
一
切
調
伏,
是
|
是
即
忿
怒
依
法;
一
切
有
情
自
性
堅
固
故,
是
即
|
情
調
伏
故,
是
即
忿
怒
調
伏;
一
切
有
情
依
法
故,
|
▲
▼ |
|
佛說最上根本大樂金剛不空三昧大教王經卷第二 |
|
31 |
成
就
法
亦
應
如
是。
|
復
說
成
就
法:
如
金
剛
手
菩
薩
曼
拏
羅
儀,
所
作
|
如
是
依
法
作
供
養
已,
出
於
曼
拏
羅。
|
持
誦,
獻
種
種
供
養,
及
讀
誦
般
若
波
羅
蜜
多
教。
|
薩
大
藥
剎
主。
阿
闍
梨
即
作
成
就
法,
依
法
結
印
|
若
見
此
瑞
相
時,
阿
闍
梨
定
知
得
成
金
剛
手
菩
|
金
剛
杵
打
之,
即
時
金
剛
藥
剎
畫
像
作
大
笑
聲。
|
灌
頂。
授
灌
頂
已,
阿
闍
梨
即
作
金
剛
藥
剎
勢,
以
|
弟
子
入
曼
拏
羅,
當
以
金
剛
利
牙
灌
頂
法
授
其
|
已,
阿
闍
梨
結
金
剛
利
牙
印
或
大
笑
印,
依
法
引
|
剛
利
牙
印,
於
其
四
門
各
畫
金
剛

幟。
如
是
畫
|
及
畫
金
剛
部
眾

幟。
復
於
外
曼
拏
羅
隅,
畫
金
|
於
菩
薩
周
匝
畫
金
剛
藥
剎
眾,
亦
現
大
惡
相,
|
色,
作
大
怖
畏,
復
大
笑
相,
利
牙
外
出,
光
明
照
耀。
|
於
曼
拏
羅
中,
依
法
畫
金
剛
藥
剎
菩
薩,
身
大
青
|
▲
▼ |
|
佛說最上根本大樂金剛不空三昧大教王經卷第二 |
|
32 |
|
|
|
|
|
卷
第
二
|
佛
說
最
上
根
本
大
樂
金
剛
不
空
三
昧
大
教
王
經
|
若
欲
驚
怖
諸
惡
者,
當
以
陪
囉

目
顧
視
之。
|
若
欲
壞
彼
供
養
者,
當
現
忿
怒
勢
持
誦。
|
若
欲
破
諸
邪
壇
者,
當
手
持
金
剛
杵
入
其
壇
中。
|
若
欲
破
壞
諸
惡
者,
當
作
彼
形
加
持
已,
即
能
破
壞。
|
若
欲
印
於
一
切
者,
當
結
金
剛
拳
印。
|
聲,
持
誦
心
明。
|
若
欲
調
伏
一
切
有
情
者,
當
作
忿
怒
勢,
現
大
笑
|
若
欲
調
伏
諸
惡
者,
當
結
金
剛
利
牙
印。
|
▲ |
|
佛說最上根本大樂金剛不空三昧大教王經卷第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