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寶要義論卷第七
 
    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少卿
    光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惟淨等
    奉 詔譯
如華嚴經云。大毘盧遮那解脫吉祥世界中。
普遍智焰功德幢王如來。建立無量有情住
聲聞地。無量有情成熟緣覺菩提。無量有情
成熟迅疾辯才出生菩提。無量有情成熟無
垢精進幢出生菩提。無量有情成熟法辯才
出生菩提。無量有情成熟根清淨辯才出生
菩提。無量有情成熟十力諸行圓滿出生菩
提。無量有情安住法城現前境界一乘出生
菩提。無量有情於一切處隨現種種神通一
乘理法出生菩提。無量有情建立諸行普攝
無量方便出生菩提。無量有情安住三摩地
分位理法出生菩提。無量有情安住一切所
緣境界清淨道場理法出生菩提。無量有情
發菩薩菩提心。無量有情住菩薩道。無量有
情安住清淨波羅蜜多道。無量有情住菩薩
初地乃至住於菩薩十地。
此中應知。菩薩常以正法攝受一切。何等是
正法攝受。如信力入印法門經云。佛言。妙吉
祥。正法攝受故即菩薩攝受。菩薩攝受故即
正法攝受。正法攝受故一切有情攝受。一切
有情攝受故即佛種不斷所作成就。又若欲
令佛種不斷。欲破一切有情諸業煩惱。欲閉
一切惡趣之門。欲受無量無數轉輪聖王上妙
快樂。及梵王帝釋護世等樂。欲斷一切惡魔
罥索。乃至欲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者。
悉當以其正法攝受。此中應問。初發心菩薩
以少善根。彼當云何攝受正法。如菩薩藏經
云。菩薩若具四種法者。彼即不減菩提。轉生
當作轉輪聖王。如其願力即得一切善根。隨
轉得如大力堅固那羅延身。彼得轉輪聖王
已修四梵行。生於梵世為梵天主。何等為四。
一者菩薩若見如來塔廟故壞。發勤勇心而
為治飾。乃至以一泥團作其供獻。二者於四
衢道或闤闠之所建立如來高顯妙塔。或塚
廟像。或隨立幢相。或但豎剎竿。或安如來形
像。或別別安布如來諸相。所謂轉法輪相。或
復踰城出家之相。或菩提樹下成正覺相。或
現大神通降魔車相。或示現入大涅槃相。或
忉利天下降之相。三者若見聲聞弟子眾中有
離間者為作和合。四者於如來教中。若見正
法欲減滅時。乃至一四句偈勇力護持。使彼
流通令不忘失。又於正法或說法師皆為攝
受。乃至損棄身命終不捨法。寶雲經云。佛言。
善男子。菩薩若具十種法者。即能攝受正法。
何等為十。一者於後末世後五百歲正法減
時。如來教中起雜亂事。而諸有情多住邪道。
息滅智燈無正師授。爾時應以廣大經典。具
大威力攝廣大義。如一切法母者尊重供養。
受持讀誦宣說解釋。二者以甚深經為他演
說。解釋開示使其解了。三者於修正道人所
發生歡喜清淨之心。四者得歡喜已為彼攝
受。五者以無著心為他說法使其聽受。六者
於說法人所起師尊想。七者於其正法起甘
露想。八者又於正法如良藥想。九者不惜身
命希求正法。十者以所得法如說修行。是為
十法。寂靜決定神變經云。佛言。賢護。菩薩若
具四種法者。即能攝受正法。何等為四。一者
於自快樂而不愛著。二者施於他人上妙快
樂。三者具大悲心。四者求法無厭。彼經又云。
過去世時無垢威光王。於大高如來所。千歲
之中種諸善根。以一切樂具供養彼佛。及以
四事給施八萬四千諸苾芻眾。如是過千歲
已。彼大高如來告無垢威光王言。大王。如是
滿足千歲於如來所行諸施法。若比勤行求
法菩薩一出入息中所有善根。百分不及一。
乃至烏波尼殺曇分亦不及一。何況於正法中
乃至一四句偈勤行宣說解釋其義。彼福邊際
我不能說。大王。且置是事。正使如是滿足千
歲。盡諸所有布施供養。總以為聚施一遊方
苾芻。如是或施諸苾芻眾。若於勤行宣說講
授菩薩所。以樂法故於彼尊重。起於淨信持
以飲食。生如是心。我為求正。法故以此飲食
而為獻施。以前布施之法比此善根。百分不
及一。乃至烏波尼殺曇分亦不及一。如來祕
密經云。所有菩薩福蘊。若比攝受正法福蘊。
此復倍多。正使一切諸佛勤劬宣說經俱胝
劫。尚不能得受持正法福蘊邊際。何等正法。
如勝鬘師子吼經云。此正法者即是大乘增
語。何以故。大乘出生聲聞緣覺之乘及世出
世間一切。善法故。法集經云。彼正法攝受者。
所謂於一切如來諸說甚深甚深經典。宣說講
授專注思惟。是為正法攝受。當知諸菩薩。若
依著有所得行。雖經無量時供養諸如來。於
彼彼佛所然不得授記。況復成菩提。如梵王
問經云。佛言。大梵。我於一劫若過一劫。宣
說彼彼如來名字。若我供養是諸如來。或復
於彼我修梵行及修六波羅蜜多。我於彼彼
佛所未得授記。何以故。我於有所得行而依
著故。若我爾時於然燈如來所。纔見彼佛即
得無生法忍。彼佛世尊與我授起。我於爾時
超過一切有所得行。而復圓滿六波羅蜜多。
於甚深法中能生信解。所有諸菩薩自利利
他最勝諸行。悉得周畢。大集經月藏品云。佛
言。月藏。彼勝義諦即能成就阿耨多羅三藐
三菩提。不共一切聲聞緣覺所有。是故世俗
諦不能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最上善根
及辦諸勝行。月藏如人持以爝火不能枯涸甚
深大海。彼世俗諦亦復如是。尚不能涸自煩
惱海。況復為他諸有情類。此中何能信解甚
深之法。如菩薩藏經云。菩薩有二種慧。一者
從他聲聞。二者自心深固作意。此中何等是
從他聲聞。若有菩薩雖復樂修諸相應行。然
於菩薩藏正法不樂聽受。又不樂聞諸聖法
律。於定中少味而為喜足。慢心熾盛故墮增
上慢。而彼菩薩不能解脫生老病死憂悲苦
惱。亦不解脫六趣輪迴。又復不能解脫苦蘊。
以彼緣故如來說言從他聲聞。而此所聞不
能解脫老死等法。何等是為深固作意。所謂
菩薩自作是學。無所有法而可和合非不和
合。是深固行。此深固行即是非行增語。彼如
是聲。若前際若後際。如實伺察。從何所生復
從何滅。又若言說若義理。若斷若證。若已說
若當說。彼等一切如實伺察。無過去相無未
來相無現在相可得。即一切法自性寂滅。自
性寂靜自性圓滿。畢究無生無起無實。應觀
諸法畢竟涅槃。若如是觀即無所觀亦非無
觀。此名正觀。況復一切法如實可觀邪。是
即無所觀。此無所觀亦即無生增語。若一切
法無生即不越正理。若一切法平等即佛法
平等。如是所說。是為不越。正理。此說名為
深固作意。如是乃能解入最上甚深正法。父
子合集經云。佛告淨飯王言。大王。若或空劫
時中。或有梵天樓閣出現於前。七寶所成彼
堅實性。若生起時從何所來。如是欲界他化
自在天。化樂天。兜率天。夜摩天。忉利天。四
大王天。是等諸天樓閣悉現七寶所成。又鐵
圍山大鐵圍山。堅實一聚金剛所成。是等諸
山彼堅實性從何所來。又須彌山。﹝仁-二+爾﹞民達囉
山。持雙山。持軸山。持金剛山。朅那里酟山。
尾那怛酤山。馬耳山。善見山。大善見山。烏咎
﹝言*我﹞盧山。香醉山雪山。及餘黑山。悉現於前。乃
至一切三千大千世界。而悉出現。且彼須彌
山王去地八萬由旬。其堅實性悉集現前從
何所來。大王。若此世界成後。大地火然。大水
漂流。大風鼓擊。其火﹝一/旦﹞空所有煙燼悉無所
現。如酥或油投火中燒亦無煙燼。其水漂時
無餘可得。如鹽投水而悉混融亦無有餘。其
風鼓擊無少物可現。如毘嵐風當吹鼓時。何
有飛鳥而可得現。此三千大千世界亦復如
是。火然水漂風鼓之時。無餘可見。彼堅實性
如是壞滅。從何所去。此說外地界內地界亦
然。及餘諸界若內若外亦復如是。是故一切
法生時無所從來。滅時亦無所去。彼等有生
決定皆空。生已亦復自性皆空。阿闍世王經
云。爾時阿闍世王。於其宮中飯佛世尊及諸
菩薩聲聞大眾。盥手滌器已。於妙吉祥菩薩
之前。肅恭而坐聽受正法。王言。菩薩願今為
我解除惡作。妙吉祥言。大王。假使殑伽沙數
等諸佛世尊亦復不能為汝解除惡作。阿闍
世王聞是語已驚怖無救煙絕躄地。是時尊
者大迦葉即告王言。止止大王。勿生驚怖。此
妙吉祥菩薩善能為汝說自因緣。應作是問。
以何緣故菩薩作如是說。時阿闍世王從地
徐起。白妙吉祥菩薩言。以何緣故菩薩作如
是說。妙吉祥言。大王。於汝意云何。汝心有所
緣觀佛世尊邪。王言。不也。妙吉祥言。汝今
云何觀心生邪。王言。不也。妙吉祥言。觀心
滅邪。王言。不也。妙吉祥言。觀有為法邪。王
言。不也。妙吉祥言。觀佛世尊於有為法有表
示邪。王言。不也。妙吉祥言。大王。於汝意云
何。若諸法中無法可觀者。而容有法可解除
邪。王言。不也。妙吉祥言。大王。以此緣故我
作是說。假使殑伽沙數等諸佛世尊亦不能
為汝解除惡作。復次大王。若此空中或煙或
塵欲染虛空。於汝意云何是彼煙塵能染空
不。王言。不也。妙吉祥言。大王。又或有人作
如是言。我欲清淨虛空。而彼虛空其能淨不。
王言。不也。妙吉祥言。大王。如來亦復如是與
虛空等。說一切法本來相續自性無染。彼無
有法若染若淨而實可觀。是中復何有所解
除。大王。我於是義如實正觀故作是說。假使
殑伽沙數等諸佛世尊亦不能為汝解除惡
作。復次大王。諸佛世尊內心非有所得非有
所起。外亦非所得非所起。何以故。一切法自
性無所起。若法自性無所起故。即無處容受
有所起性。何以故。一切法自性無所起故即
無所成。一切法無所成故即無所集。一切法
無集故即無出生。一切法無出生故即法離
性。一切法離性故即無能作行。一切法無能
作行故即無有生。一切法無有生故即無異
熟法。一切法無異熟故即無起作。一切法無
起作故即無所染。一切法無染故即自性明
亮。一切法自性明亮故即法清淨。一切法清
淨故即虛空等。一切法虛空等故即無對治。
一切法無對治故即離於二。一切法離二故
即離二邊。一切法離二邊故即法無邊。一切
法無邊故即無涯際。一切法無涯際故即無
究竟。一切法無究竟故即無所緣。一切法無
所緣故即於一切處無顛倒住。一切法於一
切處無顛倒住故即常樂我淨悉不可得。一
切法常故即無動轉相應。一切法淨故即自
性明亮所成一切法樂故即無分別相應。一
切法我自性故即無我表示相應。一切法無
惡作故即內心寂止。一切法無實故即勝義
諦無所安立。一切法寂靜故即遍寂相。一切
法無我故即我我所相離。一切法無味故即
解脫相。一切法離名故即名差別不可得。一
切法無分別故即種種性離。一切法一味故
即解脫普攝。一切法離相故即無相際。一切
法無相故即無解了所緣清淨。一切法空故
即一切見作皆離。一切法無願故即超越三
世。一切法三世斷故即過去未來現在皆不
可得。一切法涅槃普攝故即畢竟無生。大王。
於汝意云何。若法無生復無積集。是中還能
有所染不。王言。不也。妙吉祥言。又復有法可
解除邪。王言。不也。妙吉祥言。大王。由如是
故如來知一切法與涅槃等。乃於是中無有
惡作而能解除。是故大王。彼深固相應。當如
是行。以無顛倒心應當如實作其伺察。如伺
察已隨伺察時。無有少法可取可捨亦無有
法而可共住。若一切法不共住故。此說是為
輕安。若法輕安即法寂靜。若法寂靜是即法
自性。若法自性即無自性。一切法無自性故
即無主宰。大王。於中應作忍法。即此亦復無
法可作。何以故。大王。所作寂靜故。如是了者
當證涅槃。此中亦復無法可作。亦非無作。若
作若非作。此說皆歸涅槃寂靜。
大乘寶要義論卷第七
1 T32n1635_p0065c01
2 T32n1635_p0065c02
3 T32n1635_p0065c03
4 T32n1635_p0065c04
5 T32n1635_p0065c05
6 T32n1635_p0065c06
7 T32n1635_p0065c07
8 T32n1635_p0065c08
9 T32n1635_p0065c09
10 T32n1635_p0065c10
11 T32n1635_p0065c11
12 T32n1635_p0065c12
13 T32n1635_p0065c13
14 T32n1635_p0065c14
15 T32n1635_p0065c15
16 T32n1635_p0065c16
17 T32n1635_p0065c17
18 T32n1635_p0065c18
19 T32n1635_p0065c19
20 T32n1635_p0065c20
21 T32n1635_p0065c21
22 T32n1635_p0065c22
23 T32n1635_p0065c23
24 T32n1635_p0065c24
25 T32n1635_p0065c25
26 T32n1635_p0065c26
27 T32n1635_p0065c27
28 T32n1635_p0065c28
29 T32n1635_p0065c29
30 T32n1635_p0066a01
31 T32n1635_p0066a02
32 T32n1635_p0066a03
33 T32n1635_p0066a04
34 T32n1635_p0066a05
35 T32n1635_p0066a06
36 T32n1635_p0066a07
37 T32n1635_p0066a08
38 T32n1635_p0066a09
39 T32n1635_p0066a10
40 T32n1635_p0066a11
41 T32n1635_p0066a12
42 T32n1635_p0066a13
43 T32n1635_p0066a14
44 T32n1635_p0066a15
45 T32n1635_p0066a16
46 T32n1635_p0066a17
47 T32n1635_p0066a18
48 T32n1635_p0066a19
49 T32n1635_p0066a20
50 T32n1635_p0066a21
51 T32n1635_p0066a22
52 T32n1635_p0066a23
53 T32n1635_p0066a24
54 T32n1635_p0066a25
55 T32n1635_p0066a26
56 T32n1635_p0066a27
57 T32n1635_p0066a28
58 T32n1635_p0066a29
59 T32n1635_p0066b01
60 T32n1635_p0066b02
61 T32n1635_p0066b03
62 T32n1635_p0066b04
63 T32n1635_p0066b05
64 T32n1635_p0066b06
65 T32n1635_p0066b07
66 T32n1635_p0066b08
67 T32n1635_p0066b09
68 T32n1635_p0066b10
69 T32n1635_p0066b11
70 T32n1635_p0066b12
71 T32n1635_p0066b13
72 T32n1635_p0066b14
73 T32n1635_p0066b15
74 T32n1635_p0066b16
75 T32n1635_p0066b17
76 T32n1635_p0066b18
77 T32n1635_p0066b19
78 T32n1635_p0066b20
79 T32n1635_p0066b21
80 T32n1635_p0066b22
81 T32n1635_p0066b23
82 T32n1635_p0066b24
83 T32n1635_p0066b25
84 T32n1635_p0066b26
85 T32n1635_p0066b27
86 T32n1635_p0066b28
87 T32n1635_p0066b29
88 T32n1635_p0066c01
89 T32n1635_p0066c02
90 T32n1635_p0066c03
91 T32n1635_p0066c04
92 T32n1635_p0066c05
93 T32n1635_p0066c06
94 T32n1635_p0066c07
95 T32n1635_p0066c08
96 T32n1635_p0066c09
97 T32n1635_p0066c10
98 T32n1635_p0066c11
99 T32n1635_p0066c12
100 T32n1635_p0066c13
101 T32n1635_p0066c14
102 T32n1635_p0066c15
103 T32n1635_p0066c16
104 T32n1635_p0066c17
105 T32n1635_p0066c18
106 T32n1635_p0066c19
107 T32n1635_p0066c20
108 T32n1635_p0066c21
109 T32n1635_p0066c22
110 T32n1635_p0066c23
111 T32n1635_p0066c24
112 T32n1635_p0066c25
113 T32n1635_p0066c26
114 T32n1635_p0066c27
115 T32n1635_p0066c28
116 T32n1635_p0066c29
117 T32n1635_p0067a01
118 T32n1635_p0067a02
119 T32n1635_p0067a03
120 T32n1635_p0067a04
121 T32n1635_p0067a05
122 T32n1635_p0067a06
123 T32n1635_p0067a07
124 T32n1635_p0067a08
125 T32n1635_p0067a09
126 T32n1635_p0067a10
127 T32n1635_p0067a11
128 T32n1635_p0067a12
129 T32n1635_p0067a13
130 T32n1635_p0067a14
131 T32n1635_p0067a15
132 T32n1635_p0067a16
133 T32n1635_p0067a17
134 T32n1635_p0067a18
135 T32n1635_p0067a19
136 T32n1635_p0067a20
137 T32n1635_p0067a21
138 T32n1635_p0067a22
139 T32n1635_p0067a23
140 T32n1635_p0067a24
141 T32n1635_p0067a25
142 T32n1635_p0067a26
143 T32n1635_p0067a27
144 T32n1635_p0067a28
145 T32n1635_p0067a29
146 T32n1635_p0067b01
147 T32n1635_p0067b02
148 T32n1635_p0067b03
149 T32n1635_p0067b04
150 T32n1635_p0067b05
151 T32n1635_p0067b06
152 T32n1635_p0067b07
153 T32n1635_p0067b08
154 T32n1635_p0067b09
155 T32n1635_p0067b10
156 T32n1635_p0067b11
157 T32n1635_p0067b12
158 T32n1635_p0067b13
159 T32n1635_p0067b14
160 T32n1635_p0067b15
161 T32n1635_p0067b16
162 T32n1635_p0067b17
163 T32n1635_p0067b18
164 T32n1635_p0067b19
165 T32n1635_p0067b20
166 T32n1635_p0067b21
167 T32n1635_p0067b22
168 T32n1635_p0067b23
169 T32n1635_p0067b24
170 T32n1635_p0067b25
171 T32n1635_p0067b26
172 T32n1635_p0067b27
173 T32n1635_p0067b28
174 T32n1635_p0067b29
175 T32n1635_p0067c01
176 T32n1635_p0067c02
177 T32n1635_p0067c03
178 T32n1635_p0067c04
179 T32n1635_p0067c05
180 T32n1635_p0067c06
181 T32n1635_p0067c07
182 T32n1635_p0067c08
183 T32n1635_p0067c09
184 T32n1635_p0067c10
185 T32n1635_p0067c11
186 T32n1635_p0067c12
187 T32n1635_p0067c13
188 T32n1635_p0067c14
189 T32n1635_p0067c15
190 T32n1635_p0067c16
191 T32n1635_p0067c17
192 T32n1635_p0067c18
193 T32n1635_p0067c19
194 T32n1635_p0067c20
195 T32n1635_p0067c21
196 T32n1635_p0067c22
197 T32n1635_p0067c23
198 T32n1635_p0067c24
199 T32n1635_p0067c25
200 T32n1635_p0067c26
201 T32n1635_p0067c27
202 T32n1635_p0067c28
203 T32n1635_p0067c29
204 T32n1635_p0068a01
205 T32n1635_p0068a02
206 T32n1635_p0068a03
207 T32n1635_p0068a04
208 T32n1635_p0068a05
209 T32n1635_p0068a06
210 T32n1635_p0068a07
211 T32n1635_p0068a08
212 T32n1635_p0068a09
213 T32n1635_p0068a10
214 T32n1635_p0068a11
215 T32n1635_p0068a12
216 T32n1635_p0068a13
217 T32n1635_p0068a14
218 T32n1635_p0068a15
219 T32n1635_p0068a16
220 T32n1635_p0068a17
221 T32n1635_p0068a18
222 T32n1635_p0068a19
223 T32n1635_p0068a20
224 T32n1635_p0068a21

 

 

 

 

 

          網頁版大藏經之資料來源: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以下是資料來源的相關訊息:

【經文資訊】大正新脩大藏經 第三十二冊 No. 1635《大乘寶要義論》CBETA 電子佛典 V1.11 普及版

# Taisho Tripitaka Vol. 32, No. 1635 大乘寶要義論, CBETA Chinese Electronic Tripitaka V1.11, Normalized Version

=========================================================================

大乘寶要義論卷第七

本經佛學辭彙一覽(共 199 條)

一切如來

一切有情

一切法

一切諸佛

一四句偈

一乘

七寶

二邊

八萬四千

十力

十地

三千大千世界

三世

三菩提

三摩

三摩地

三藏

三藐三菩提

上慢

大千

大千世界

大乘

大師

大涅槃

大悲

中有

六波羅蜜

六趣

分位

分別

化樂天

方便

世俗諦

世界

世尊

世間

主宰

出家

功德

四事

四事

四梵行

布施

平等

正法

正覺

由旬

示現

因緣

如來

如實

有所得

有法

有為

有為法

有情

自在

自在天

自性

佛法

佛種

作意

別相

即離

妙吉祥

弟子

忍法

我所

沙門

供養

受持

夜摩

所作

所緣

波羅蜜

法忍

法我

法空

法門

法師

法無我

法樂

法輪

空劫

初地

初發心

金剛

金剛山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阿闍世

信力

信解

俗諦

帝釋

後五百歲

思惟

界內

相應

迦葉

降魔

修行

差別

師子

師子吼

涅槃

涅槃相

涅槃相

涅槃寂靜

神通

兜率

兜率天

寂滅

寂靜

密經

常樂我淨

授記

梵天

梵王

梵行

欲染

欲界

清淨

深法

深經

淨飯王

現前

畢竟無

異熟

雪山

勝行

勝義

勝義諦

惡趣

惡魔

無生

無生法

無生法忍

無自性

無作

無我

無所有

無相

無著

無量

無餘

發心

善男子

善法

善根

菩提

菩提心

菩提樹

菩薩

菩薩十地

菩薩道

菩薩藏

華嚴

虛空

須彌山

勤行

愛著

滅智

煩惱

解脫

解脫相

道場

過去

實性

對治

種性

精進

說法

輕安

緣覺

緣覺菩提

諸天

諸有

諸佛

諸法

諸相

輪迴

遮那

聲聞

聲聞緣覺

轉法輪

轉輪聖王

離相

願力

顛倒

顛倒心

攝受

辯才

鐵圍山

歡喜

讀誦

觀心

忉利天

毘盧

苾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