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佛說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 | 波羅蜜多經卷第十一 |  |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卿 | 傳法大師賜紫臣施護奉 詔譯 | 惡者障法品第十一之一 | 爾時,尊者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先已說受 | 持讀誦般若波羅蜜多法者諸善男子、善女 | 人所有功德。而彼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 | 此法門時,將無惡魔為難事耶?」 | 佛告尊者須菩提言:「如是,如是!甚多。須菩提! | 有諸惡魔而為難事,於一切時伺求其便。」 須 | 菩提復白佛言:「如佛所說諸難事者,其相云 | 何?」 | 佛告須菩提:「若有住菩薩乘修習此般若波 | 羅蜜多法者,欲為他人說此法時,不即為說 | 及說不止,應當覺知是為魔事。又復,若說法 | 者於說法時,生其我慢貢高心者,應當覺知 | 是為魔事。若有人書持讀誦此法門時,生輕 | 慢心而戲笑者,應當覺知是為魔事。若有諸 | 持法者心生散亂,應當覺知是為魔事。若有 | 諸持法者互相非說,應當覺知是為魔事。若 | 有諸持法者,記念不明多所忘失,應當覺知 | 是為魔事。若有諸持法者,互相障礙不能和 | 合,於此法門不生敬信,應當覺知是為魔事。 | 若人書持讀誦此法門時,於自諸根不能調 | 伏,應當覺知是為魔事。若有諸聽法者忽作 | 是念:『我於此般若波羅蜜多法中,不得其味、 | 無所解了。』棄捨此法從座而起,應當覺知是 | 為魔事。又聽法者若作是念:『此般若波羅蜜 | 多法中,不為我等說授記事,我不能生清淨 | 信解。』念已棄捨從座而起,應當覺知是為魔 | 事。又聽法者若作是念:『此般若波羅蜜多法 | 中,不說我名、不說我等所住城邑聚落方處, | 及不說我所生族姓父母名字,以是因緣不 | 能聽受此般若波羅蜜多法門,我當棄捨。』隨 | 所起念,即於若干劫數有所退墮。後復以其 | 勝因緣故,於此般若波羅蜜多法門還得修 | 習。何以故?諸菩薩摩訶薩若不聽受此般若 | 波羅蜜多法門,即不能成就世間、出世間法。 | 是故,須菩提!若起退失心者,應當覺知是為 | 魔事。 | 「復次,須菩提!若有住菩薩乘者,不能於此般 | 若波羅蜜多法中求一切智智,而返於彼聲 | 聞、緣覺法中,修習趣求一切智智者,應當覺 | 知是為魔事。 | 「復次,須菩提!若有人欲學欲成就世間、出世 | 間法,而不學般若波羅蜜多法門,返於聲聞、 | 緣覺法中而生趣求。須菩提!若不學般若波 | 羅蜜多法者,即不能成就世間、出世間法。是 | 人起顛倒慧,於此般若波羅蜜多法中,不能 | 修習如實了知,棄捨根本取其枝葉。須菩提! | 如世有人飢行求食,棄捨其主而返於彼作 | 務人所求索飲食。須菩提!未來世中所有退 | 失菩薩法者諸善男子、善女人亦復如是,棄 | 捨般若波羅蜜多一切智智根本法門,而返 | 於彼聲聞、緣覺法中取其枝葉。須菩提!此因 | 緣者,應當覺知是為魔事。何以故?是人少智 | 少慧,謂此般若波羅蜜多法門,不能至彼一 | 切智智,以是因緣而生棄捨,返謂聲聞、緣覺 | 法門即能成就一切智智,是故於中取其枝 | 葉。須菩提!菩薩摩訶薩應當覺知如是等 | 相,覺已遠離,不應於中愛樂修學,如是學者 | 非所相應。若有愛樂聲聞、緣覺法者,即如是 | 學。云何彼等如是學耶?須菩提!所謂聲聞法 | 中而但修習調伏我相,證得我空寂靜涅盤, | 自謂已得究竟果法,不能於彼最上法中精 | 進修行,亦復不能廣為眾生作大利益,是故 | 菩薩摩訶薩不應如是學。云何名為菩薩學 | 耶?須菩提!若菩薩摩訶薩所行所學,皆自安 | 住如實法已,廣修一切相應善根,普攝世間 | 無量無邊一切眾生,悉令安住真如實際,一 | 一證得最上涅盤,是即名為菩薩學法。 | 「復次,須菩提!譬如有人欲觀其象,雖復得見, | 不能真實觀其形相,是人即自返尋象跡觀取 | 象相。須菩提!於汝意云何?是人為智不?」 須菩 | 提言:「不也,世尊!」 佛告須菩提:「未來世中,所有 | 退失菩薩法者亦復如是。是人先已安住菩薩 | 乘中,於此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法門雖復修 | 習,不能於中請問其義,不能如實了知勝行, | 於此法門生棄捨心。以棄捨般若波羅蜜多 | 故,即不能取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是 | 故返於聲聞、緣覺法中取證涅盤,自謂已得 | 究竟果法。須菩提!此因緣者,應當覺知是為 | 魔事。 | 「復次,須菩提!譬如世間諸求寶人,詣彼大海 | 欲求珍寶,到已不能於大海中採取其寶,而 | 返於彼牛跡水中求諸珍寶,自謂與其海水 | 相等。須菩提!於汝意云何?是人為智不?」 須菩 | 提言:「不也,世尊!」 佛告須菩提:「未來世中,所有 | 退失菩薩法者亦復如是。是人先已安住菩 | 薩乘中,於此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法門雖復 | 修習,不能於中請問其義,不能如實了知勝 | 行,於此法門生棄捨心,而返於彼聲聞、緣覺 | 法中,愛樂趣求調伏我相,取證我空寂靜涅 | 盤,所謂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及緣 | 覺果。於諸果中見如是法、證如是理,得諸漏 | 盡、心善解脫,彼彼果中而得離繫。須菩提! | 此因緣者,應當覺知是為魔事。 | 「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即不生如是心。何 | 以故?而諸菩薩已得安住大乘法中,被精進 | 鎧作大莊嚴,長時修習諸波羅蜜多相應法 | 門,悲愍世間,廣為眾生作大利益。是故,須菩 | 提!所有心不調柔、起顛倒慧,於此甚深般若 | 波羅蜜多法門不能修習,不覺不知生棄捨 | 心,不能安住菩薩法中,不與諸波羅蜜多勝 | 行相應,但樂聲聞、緣覺法者,當知此等皆是 | 善根未成熟者。 | 「復次,須菩提!又如世間有巧業者,本欲造立 | 如天帝釋殊勝宮殿,而返度量日月宮殿大 | 小分量。須菩提!於汝意云何?彼日月宮殿,能 | 勝帝釋妙宮殿耶?」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 佛告 | 須菩提:「未來世中,所有退失菩薩法者亦復 | 如是。是人先已安住菩薩乘中,於此甚深般 | 若波羅蜜多法門,雖復聽受修習,不能於中 | 請問其義,不能如實了知勝行。由不了故,於 | 此法門生棄捨心,而返於彼聲聞、緣覺法中, | 愛樂趣求調伏我相,取證我空寂靜涅盤,自 | 謂已得究竟果法。須菩提!此因緣者,應當覺 | 知是為魔事。 | 「復次,須菩提!又如有人樂欲見彼轉輪聖王, | 雖復得見,不能真實觀其色相威神福德,而 | 返觀彼諸小王等所有色相,自謂與彼轉輪 | 聖王等無有異。須菩提!於汝意云何?彼轉輪 | 聖王色相威德,與諸小王為相等不?」 須菩提 | 言:「不也,世尊!」 佛告須菩提:「未來世中,所有退 | 失菩薩法者亦復如是。是人先已安住菩薩 | 乘中,於此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法門,雖復聽 | 受修習,不能於中請問其義,不能如實了知 | 勝行。由不了故,於此法門生棄捨心,而返於 | 彼聲聞、緣覺法中愛樂趣求。須菩提!此因緣 | 者,應當覺知是為魔事。 | 「復次,須菩提!如來為諸菩薩摩訶薩故,而以 | 種種善巧方便宣說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法 | 門,令諸菩薩於中修學,即能成就阿耨多羅 | 三藐三菩提果。須菩提!是故如來以此般若 | 波羅蜜多法門,為諸菩薩摩訶薩如理表示、 | 如實教授、如所利益、如理生喜,趣入安住勝 | 義法門,令諸菩薩摩訶薩不退轉於阿耨多 | 羅三藐三菩提。 | 「復次,須菩提!如是住不退轉菩薩摩訶薩,於 | 此大乘法中已安住者,設復棄捨而返於彼 | 聲聞、緣覺下劣乘中起趣求心。於汝意云何? | 是人為智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 佛告須菩 | 提:「此因緣者,應當覺知是為魔事。 | 「復次,須菩提!又如有人飢渴所逼周行求食, | 見彼百味精妙飲食,生棄捨心而不能取,返 | 取於彼六十日飯,食已愛樂。須菩提!於汝意 | 云何?是人為智不?」 須菩提言:「不也, | 世尊!」 佛告 | 須菩提:「未來世中,所有退失菩薩法者亦復 | 如是。是人先已安住菩薩乘中,於此甚深般 | 若波羅蜜多法門,雖復聽受修習,不能於中 | 請問其義,不能如實了知勝行。由不了故,於 | 此法門生棄捨心,而返於彼聲聞、緣覺法中 | 愛樂趣求。須菩提!此因緣者,應當覺知是為 | 魔事。 | 「復次,須菩提!又如有人見彼無價摩尼珠寶 | 即不能取,而返取其水精之寶,自謂與彼摩 | 尼珠寶等無有異。須菩提!於汝意云何?是人 | 為智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 | 佛告須菩提:「未 | 來世中,所有退失菩薩法者亦復如是。是人 | 先已安住菩薩乘中,於此甚深般若波羅蜜 | 多法門,雖復聽受修習,不能於中請問其義, | 不能如實了知勝行。由不了故,於此法門生 | 棄捨心,而返於彼聲聞、緣覺法中求一切智, | 自謂與彼菩薩法門等無有異。須菩提!此因 | 緣者,應當覺知是為魔事。 | 「復次,須菩提!若有人書寫受持讀誦演說此 | 般若波羅蜜多法門時,若進若退其心散亂, | 一一當知皆是魔事。」 | 爾時,尊者須菩提白佛言:「世尊!般若波羅蜜 | 多為可書寫耶?」 佛言:「不也,須菩提!般若波羅 | 蜜多非文字可得,所有文字但為顯示此法 | 門故。而般若波羅蜜多離文字相,畢竟於文 | 字中求不可得。若有人作是言:『我書文字即 | 是書寫般若波羅蜜多。』須菩提!此因緣者,應 | 當覺知是為魔事。 | 「復次,須菩提!若有人書持讀誦此般若波羅 | 蜜多法門時,心不專一起諸思念,所謂:城邑 | 聚落園林池沼,父母師長及諸親友,自身他 | 身若內若外,一切所有飲食衣服,臥具醫藥, | 歌舞戲笑,苦樂憂喜愛非愛境乃至貪瞋癡 | 等。如是種種起思念者,一一當知皆是惡魔 | 作諸障難,使令行者心生散亂,不得於此般 | 若波羅蜜多法門書持讀誦。須菩提!此因緣 | 者,應當覺知是為魔事。是故諸菩薩摩訶薩 | 覺已遠離,不令諸魔伺得其便。 | 「又復,若人書持讀誦此般若波羅蜜多法門時, | 思念王事,以此因緣而為障難,是故不能於 | 此法門書持讀誦,應當覺知是為魔事。 | 「又復,若人書持讀誦此般若波羅蜜多法門 | 時,籌計財寶資生等物,以此因緣而為障難, | 是故不能於此法門書持讀誦,應當覺知是 | 為魔事。 | 「又復,若人書持讀誦此般若波羅蜜多法門 | 時,思念世間語言章句,以此因緣而為障難, | 是故不能於此法門書持讀誦,應當覺知是 | 為魔事。 | 「復次,須菩提!若有人書持讀誦此般若波羅 | 蜜多法門時,有諸惡魔現苾芻相,來住其前 | 作如是言:『我有法門汝等當學,如是書寫受 | 持讀誦如是修習,即能至彼一切智果。』須菩 | 提!此因緣者,應當覺知是為魔事。 | 「復次,須菩提!若有住菩薩乘者,樂欲通達菩 | 薩摩訶薩善巧方便者,不能於其菩薩法中 | 如實了知,而返於彼聲聞、緣覺法門起趣求 | 心,是人知彼法中亦說空、無相、無願,謂與菩 | 薩法門等無有異。須菩提!若欲了知菩薩摩 | 訶薩善巧方便最勝智者,應當於此甚深般 | 若波羅蜜多法中如實趣求,若復於餘聲聞 | 緣覺法門而修習者,應當覺知是為魔事。 | 「復次,須菩提!此般若波羅蜜多法門,若聽者 | 樂聞,說者懈倦,應當覺知是為魔事。 | 「又復,若時說者樂說,聽者懈倦,應當覺知是 | 為魔事。 | 「又復,若時彼聽法者,樂欲聽受此般若波羅 | 蜜多法門,聽已書寫讀誦,而說法者不即為 | 說,以戲論心說餘經法。由此因緣不能和合, | 令聽法者不得般若波羅蜜多書持讀誦,應 | 當覺知是為魔事。 | 「又復,若時彼說法者心不懈退,樂欲宣說般 | 若波羅蜜多法門,而聽法者住於異方。以此 | 因緣不能和合,應當覺知是為魔事。 | 「又復,若時彼說法者少欲歡喜,離無義語忻 | 樂說法,而聽法者身力疲懈心識惛重。以此 | 因緣不能和合,不得般若波羅蜜多書持讀 | 誦,應當覺知是為魔事。 | 「又復,若時彼聽法者有信樂心欲聞此法,而 | 說法者作諸留難不欲為說。以此因緣不能 | 和合,令聽法者不得般若波羅蜜多書持讀 | 誦,應當覺知是為魔事。 | 「又復,若時彼聽法者欲聞此法,而說法者誦 | 習不利,聽者不喜樂聞。以此因緣不能和合, | 不得般若波羅蜜多書持讀誦,應當覺知是 | 為魔事。 | 「又復,若時彼說法者樂欲為說,而聽法者以 | 餘緣故不樂聽受。由此因緣不能和合,不得 | 般若波羅蜜多書持讀誦,應當覺知是為魔事。 | 「又復,若時彼說法者樂欲說法,而聽法者睡 | 眠所覆,惛重疲懈不能聽受。以此因緣不能 | 和合,不得般若波羅蜜多書持讀誦,應當覺 | 知是為魔事。 | 「又復,若時彼聽法者樂欲聞法,而說法者睡 | 眠所覆,惛重疲懈不樂說法。以此因緣不能 | 和合,不得般若波羅蜜多書持讀誦,應當覺 | 知是為魔事。 | 「復次,須菩提!若有人書持讀誦此般若波羅 | 蜜多法門時,或有人來作如是說:『汝等當知, | 地獄、餓鬼、傍生及阿修羅,彼彼趣中有種種 | 苦,如是苦受應當遠離,不如修習出諸趣類 | 盡苦邊際取證涅盤。』須菩提!作此說者,應 | 當覺知是為魔事。 | 「復次,須菩提!若有人書持讀誦此般若波羅 | 蜜多法門時,或有人來作如是說:『諸天界中 | 有勝妙樂,所謂欲界有五欲樂,色界有禪定 | 樂,無色界有寂滅定樂。如是諸樂皆悉有為 | 無常,敗壞諸相畢竟無實,三界悉空諸法無 | 我,汝諸智者應當了知,不如取證須陀洹、斯 | 陀含、阿那含、阿羅漢果。得是果已不復更受 | 後身。』須菩提!作此說者即為障礙菩薩勝行, | 應當覺知是為魔事。 | 「復次,須菩提!若說法者獨止一處,心念徒眾, | 即作是言:『若人有能隨從我者,我即當與般 | 若波羅蜜多。不隨我者,我不與其般若波羅 | 蜜多。』有諸善男子等,為求法故尊重正法,爾 | 時各往隨從法師。而彼法師忽於異時,心不 | 樂欲為諸徒眾說般若波羅蜜多,即當往詣 | 飢饉枯涸、虎狼蟲獸、盜賊怖畏諸險難處。時 | 彼法師告徒眾言:『諸善男子!此處飢饉險難 | 極甚怖畏,汝等何能受是苦耶?應自籌量無 | 宜後悔。』其說法者以此微細因緣方便,遠離 | 諸聽法眾。爾時諸人知是事已,互相謂言:『此 | 遠離相,非與般若波羅蜜多相。』是故諸人各 | 各退還,不復隨從。須菩提!以是因緣不能和 | 合,不得般若波羅蜜多書持讀誦,應當覺知 | 是為魔事。 | 「復次,須菩提!若說法者,或時欲詣極大怖畏 | 諸惡蟲獸非人聚中,或詣飢饉枯涸險難等 | 處,謂聽法者言:『諸善男子!汝等當知,我所往 | 處極大險惡,汝等不應隨從於我。』須菩提!說 | 法者以是微細因緣方便遠離,諸聽法者不 | 能和合,不得般若波羅蜜多書持讀誦,應當 | 覺知是為魔事。 | 「復次,須菩提!若說法者於親友家常所往返, | 而於後時謂聽法者言:『我有親族,汝等應往 | 求乞所須飲食衣服受用等物。』由此因緣,妨 | 廢聽受般若波羅蜜多法門,是故不得書持 | 讀誦,應當覺知是為魔事。」 | 佛告須菩提:「如是等相,一一當知皆是惡魔 | 作諸方便而為障難,欲令諸修菩薩法者,不 | 得此般若波羅蜜多法門,聽受修習、書持讀 | 誦。是故諸修菩薩法者,於一切時常所覺知, | 覺已遠離,令彼諸魔不得其便。」 | 佛說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羅蜜多經卷 | 第十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