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放光般若經卷第十 |  | 西晉于闐國三藏無羅叉 | 奉 詔譯 | 摩訶般若波羅蜜等品第四十五 |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是般若波羅蜜無有底。」 | 答言:「虛空無有際故。」 「世尊!波羅蜜 | 等。」 答言: | 「諸法等故。」 「世尊!波羅蜜寂靜。」 | 佛言:「常空故。」 | 「世尊!波羅蜜無能伏者。」 佛言:「諸法無所有故。」 | 「世尊!種種波羅蜜空。」 答言:「亦無字亦無身 | 故。」 「世尊!波羅蜜空。」 答言:「呼吸出入不可見 | 故。」 「世尊!波羅蜜無有事行。」 答言:「無所覺無 | 所行故。世尊。波羅蜜無有字。答言。痛想念 | 不可見故。」 「世尊!波羅蜜無有去。」 答言:「諸法 | 無有來故。」 「世尊」 「波羅蜜無有等。 | 」 佛言:「諸法 | 無所取故。」 「世尊!波羅蜜消。」 答言:「以諸法常 | 盡故。」 「世尊!波羅蜜不生。」 答言:「諸法無所生 | 故。」 「世尊!波羅蜜無所為。」 答言: | 「無有作者故。」 | 「世尊!波羅蜜無有智。」 佛言:「智者不可見故。」 | 「世尊!波羅蜜無所越。」 答言:「索生死不可見 | 故。」 「世尊!波羅蜜無所敗。」 答言:「諸法無有壞 | 故。」 「世尊!波羅蜜如夢。」 答言:「夢中所有不可 | 見故。」 「世尊!波羅蜜如響。」 答言: | 「無有聞聲故。」 | 「世尊!波羅蜜如光影。」 答言:「面像不可見故。」 | 「世尊!波羅蜜如炎。」 答言:「水流不可 | 得故。」 「世 | 尊!波羅蜜如幻。」 答言:「術事不可得故 | 。」 「世尊! | 波羅蜜無著。」 佛言:「緒不可見故。」 「世尊!波羅 | 蜜不斷。」 答言:「無有緒故。」 「世尊 | !波羅蜜不出。」 | 答言:「無有窟故。」 「世尊!波羅蜜不戲。」 答言: | 「諸戲已滅故。」 「世尊!波羅蜜無貢高。 | 」 答言:「諸 | 貢高已滅故。」 「世尊!波羅蜜不動轉。」 答言:「法 | 性住故。」 「世尊!波羅蜜無住。」 答言:「諸法審爾 | 等故。」 「世尊!波羅蜜無所住立。」 答言:「諸法無 | 念故。」 「世尊!波羅蜜寂。」 答言:「諸法想行不可 | 見故。」 「世尊!波羅蜜無婬。」 答言: | 「婬不可見故。」 | 「世尊!波羅蜜無恚。」 答言:「無有恚不可見故。」 | 「世尊!波羅蜜不癡。」 答言:「滅諸冥故 | 。」 「世尊! | 波羅蜜無有垢。」 答言:「無有狐疑故。」 「世尊!波 | 羅蜜非眾生。」 答言:「無有眾生故。」 「世尊!波羅 | 蜜無所除。」 答言:「諸法無所處故。」 「世尊!波羅 | 蜜兩際不滅。」 答言:「離於際故。」 「世尊!波羅蜜 | 不破。」 答言:「諸法不受故。」 「世尊!波羅蜜無所 |  。」 答言:「度諸聲聞、辟支佛地故。」 「世尊!波 | 羅蜜無所分別。」 答言:「諸法無有擇故。」 「世尊! | 波羅蜜無有限。」 答言:「諸法不可平相故。」 「世 | 尊!波羅蜜虛空。」 答言:「諸法不可計故 | 。」 「世尊! | 波羅蜜無常。」 佛言:「諸法壞敗故。」 「世尊!波羅 | 蜜苦。」 答言:「諸法無有黨,與師子戰故 | 。」 「世尊! | 波羅蜜無有我。」 答言:「諸法無所入故。」 「世尊! | 波羅蜜空。」 答言:「諸法不可見故。」 「世尊!波羅 | 蜜無有想。」 答言:「諸法無所出生故。」 「世尊!波 | 羅蜜內空。」 答言:「內空不可得故。」 「世尊!波羅 | 蜜外空。」 答言:「外空法不可見故。」 「世尊!波羅 | 蜜內外空。」 答言:「內外空不可見故。」 「世尊!波 | 羅蜜空空。」 答言:「空空不可見故。」 「世尊!波羅 | 蜜大空。」 答言:「諸法不可見故。」 「世尊!波羅蜜 | 至竟空。」 答言:「無為法不可見故。」 「世尊!波羅 | 蜜有為空。」 答言:「有為法空不可見故。」 「世尊! | 波羅蜜常空。」 答言:「常空不可見故。」 「世尊! | 波羅蜜無有際空。」 答言:「無有際不可見故。」 | 「世尊!波羅蜜所作事空。」 答言:「所作事不可 | 見故。」 「世尊!波羅蜜性空。」 答言:「有為性法不 | 可見故。」 「世尊!波羅蜜諸法空。」 答言:「內外空 | 不可見故。」 「世尊!波羅蜜自相空。」 答言:「自相 | 寂故。」 「世尊!波羅蜜有無空空。」 答言:「有無空 | 不可得故。」 「世尊!四意止波羅蜜。」 答言:「身痛 | 意法不可見故。」 「世尊!四意斷波羅蜜。答言。 | 善惡法不可見故。世尊。神通波羅蜜。」 答言: | 「四神足不可見故。」 「世尊!五根波羅蜜。」 答言: | 「五根不可見故。」 「世尊!波羅蜜力。」 | 答言:「五力 | 不可得見故。」 「世尊!波羅蜜覺。」 答言:「七覺意 | 不可見故。」 「世尊!波羅蜜道。」 答言:「八字不可 | 見故。」 「世尊!波羅蜜無願。」 答言: | 「願不可見故。」 | 「世尊!波羅蜜空。」 答言:「空事寂不可 | 見故。」 「世 | 尊!波羅蜜無相。」 答言:「靜事不可見故 | 。」 「世尊! | 波羅蜜脫。」 答言:「八惟無不可見故。」 「世尊!波 | 羅蜜定。」 答言:「九次第禪不可見故。」 「世尊!波 | 羅蜜檀。」 答言:「妒嫉不可見故。」 「世尊!波羅蜜 | 戒。」 答言:「惡戒不可見故。」 「世尊 | !波羅蜜羼。」 答 | 言:「忍不可見故。」 「世尊!波羅蜜惟逮 | 。」 答言:「精 | 進懈怠不可見故。」 「世尊!波羅蜜禪。」 答言:「定 | 以亂不可見故。」 「世尊!波羅蜜慧」 答言:「惡智 | 與慧不可見故。」 「世尊!波羅蜜十力。」 答言:「諸 | 法無有可伏故。」 「世尊!波羅蜜勇悍。」 答言:「通 | 事慧不可見故。」 「世尊!波羅蜜分別智。」 答言: | 「一切慧無礙故。」 「世尊!佛法波羅蜜。 | 」 答言:「過 | 諸法故。」 「世尊!如來波羅蜜。」 答言:「所說無有 | 異故。」 「世尊!波羅蜜自然。」 答言:「般若波羅蜜 | 自然,諸法中得自在故。」 「世尊!佛法波羅蜜。」 | 答言:「諸法事阿惟三佛故。」 | 摩訶般若波羅蜜真知識品第四十六 | 爾時釋提桓因意念:「善男子、善女人聞般若 | 波羅蜜過耳者,皆是過去佛時作功德人,為 | 已與真知識相得。何況受持諷誦讀說行中 | 事者,是人已更供養若干諸佛,能為人問、能 | 為人解,今復受持般若波羅蜜,如其中教。善 | 男子、善女人聞般若波羅蜜不恐不怖者,其 | 人已於若干百千劫中行六波羅蜜中事所致。」 |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 | 深般若波羅蜜不恐不怖、不怯不懼,聞已便 | 能受持諷誦行其中事,當視是輩菩薩當如 | 阿惟越致。何以故?般若波羅蜜甚深故,未能 | 行六波羅蜜者終不能解。如是,世尊!若復有 | 善男子、善女人欲訾毀般若波羅蜜者,其人 | 本以輕易般若波羅蜜已。所以者何?聞說深 | 般若波羅蜜不信樂故。未曾從佛及弟子眾 | 聞行六波羅蜜所致,不聞內外空及有無空 | 所致,不聞三十七品、佛十種力及十八法所 | 致。」 釋提桓因問舍利弗:「般若波羅蜜有何等 | 奇特?新學菩薩聞深般若波羅蜜,云何解六 | 波羅蜜?云何解內外空及有無空?云何解三 | 十七品、十種力、十八法?」 釋提桓因語舍利弗 | 言:「般若波羅蜜者有大名稱,諸不恭敬般若 | 波羅蜜者,為不恭敬薩云若慧。」 佛告釋提 | 桓因言:「如是,拘翼!不恭敬般若波羅蜜者,為 | 不恭敬薩云若慧。何以故?諸佛如來薩云 | 若慧皆於中生。拘翼!善男子、善女人欲住薩 | 云若者,當住般若波羅蜜;欲發道慧者,當習 | 行般若波羅蜜。善男子、善女人欲離諸習緒, | 當習行般若波羅蜜;欲轉諸佛法輪者,當習 | 行般若波羅蜜。善男子、善女人欲得須陀洹、 | 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辟支佛道、三耶三菩佛道 | 者,當習行般若波羅蜜;欲總持比丘僧者,當 | 習行般若波羅蜜。」 釋提桓因白佛言:「菩薩云 | 何住六波羅蜜?云何習六波羅蜜?云何行般 | 若波羅蜜,習內外空及有無空?云何行三十 | 七品、四無所畏、十八法?」 佛告釋提桓因言:「善 | 哉,善哉!拘翼!承佛威神乃能作是問如來.無 | 所著.等正覺。」 佛言:「菩薩行般若波羅蜜者, | 不住於五陰,如五陰不住者為習五陰;不住 | 於眼耳鼻舌身意,不住於色聲香味細滑 | 法,不住十二衰者為習十二衰;不住六波 | 羅蜜者為習六波羅蜜;不住內外空及有無 | 空者為習內外有無空;不住三十七品、四無 | 所畏、十力至十八法者為習十八法。何以故? | 不見五陰有可住可習者,乃至十八法亦不 | 見可住可習者。 「復次,拘翼!菩薩於五陰不 | 合者為習五陰,乃至佛十八法不合者為習 | 佛十八法。何以故?菩薩索過去五陰不可 | 得見、當來五陰不可得見、現在五陰亦不可 | 得見,乃至佛十八法亦如是。」 舍利弗白佛 | 言:「般若波羅蜜甚深。」 佛言:「五陰如亦甚 | 深。舍利弗!乃至十八法如亦甚深。」 「世尊! | 般若波羅蜜甚深,難持難受。」 佛言:「五陰難 | 持難受故,般若波羅蜜難持難受;乃至十 | 八法難持難受故,般若波羅蜜難持難受。」 「世 | 尊!般若波羅蜜不可平相。」 佛言:「五陰不可 | 平相故,般若波羅蜜不可平相;乃至十八法 | 不可平相故,般若波羅蜜不可平相。」 佛告舍 | 利弗:「若菩薩行般若波羅蜜,不行深五陰,為 | 行般若波羅蜜;乃至十八法深不行,為行般 | 若波羅蜜。何以故?以五陰深為非五陰,乃 | 至十八法甚深為非十八法。」 佛言:「若菩薩行 | 般若波羅蜜,不行五陰難持難受,為行般若 | 波羅蜜。何以故?若五陰難持難受者為非五 | 陰;若十八法難持難受者為非十八法。舍利 | 弗!菩薩行般若波羅蜜,不行不可平相五陰, | 為行般若波羅蜜。何以故?若五陰不可平相 | 者為非五陰;乃至佛十八法不可平相者為 | 非十八法。」 舍利弗白佛言:「般若波羅蜜甚深 | 難解、不可平相,不當於新學菩薩前說是深 | 般若波羅蜜,聞者或恐或怖,狐疑作礙不信 | 不樂;當為阿惟越致菩薩摩訶薩說是深般 | 若波羅蜜,聞是終不恐怖、終不疑閡,聞則信 | 解。」 釋提桓因問舍利弗:「正使於新學菩薩前 | 說深般若波羅蜜,有何等過?」 舍利弗語釋提 | 桓因言:「若於新學菩薩前說者,便能恐怖、便 | 能誹謗、便不得度脫、便受劇惡之罪,更倍久 | 難乃能成阿耨多羅三耶三菩。」 釋提桓因問 | 舍利弗:「頗有未受記  菩薩聞是深般若波 | 羅蜜不恐不怖者不?」 舍利弗言:「有聞是深般 | 若波羅蜜不恐不怖者,今受記  不久,不過 | 更見一佛兩佛便受記  。」 爾時世尊告舍利 | 弗:「如是,如是!若有聞深般若波羅蜜不恐不 | 怖者,當知是輩菩薩摩訶薩人發意已久、行 | 六波羅蜜已久,供養諸佛,所行轉轉出於本 | 所聞所行者上。」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所說者, | 我已解所言。世尊!若善男子、善女人發菩薩 | 意者,若於夢中行六波羅蜜、若坐於佛座,當 | 知是善男子、善女人不久近阿耨多羅三耶 | 三菩。悉於夢中所作如是,當近阿耨多羅三 | 耶三菩不久;何況行六波羅蜜求阿耨多羅 | 三耶三菩,而不疾成三耶三佛?善男子、善女 | 人聞是深般若波羅蜜能奉行者,於善本功 | 德為已成就,已曾供養過去無央數諸佛,為 | 與真知識相得,受持諷誦般若波羅蜜,得阿 | 耨多羅三耶三菩記  不久,當知是菩薩於 | 阿耨多羅三耶三菩不復動轉。今現在信者 | 亦當如是,甫當來信者亦復如是。世尊!譬 | 如有人,若行百喻旬、若二百喻旬至四百喻 | 旬,所經過處,飢饉賊寇梗澀劇難。遙見樹 | 木若放牧之地,當知居家去是不遠,便自歡 | 喜:『今我為得脫此諸難,不復恐畏、不復飢 | 餓。』受持深般若波羅蜜者,當知是菩薩為已 | 受記,成阿耨多羅三耶三菩不復久。是菩薩 | 不畏當墮羅漢、辟支佛地,是者則菩薩摩訶 | 薩應成之兆。」 佛語舍利弗:「汝所說辯才者,皆 | 是佛事。」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譬如有人欲 | 見大海,便發往趣大海不懈止,亦不見樹亦 | 不見山,便作念言:『今近大海不久。』雖不見 | 大海,於中生想言:『如我所見相,知我今至海 | 不久。』世尊!菩薩摩訶薩當作是知,聞受持 | 般若波羅蜜諷誦讀者,雖不面於諸如來.無 | 所著.等正覺前受阿耨多羅三耶三菩劫數之 | 記,然自知成三耶三佛不久。何以故?已得 | 見般若波羅蜜受持諷誦故。世尊!譬如人見 | 春天諸樹痱癗含氣,當知是樹枝葉花實將 | 生不久。何以故?是樹先有瑞應故,閻浮提 | 人見瑞應莫不歡喜者。世尊!菩薩得見聞般 | 若波羅蜜,聞已受持諷誦念習行中事,當知 | 是菩薩功德已成滿,已供養若干百千諸佛, | 逮前功德之所扶接,便成阿耨多羅三耶三 | 菩。天上諸天曾見諸佛,皆歡喜言:『前過去諸 | 菩薩皆受記  ,瑞應亦如是。』世尊!譬如母人 | 懷妊稍稍長大,坐起不安行步無便,氣力 | 轉微食飲損少,臥起不寧稍稍覺痛,厭本所 | 習皆受諸惱;異母人觀見瑞應,知是婦人今 | 產不久。菩薩摩訶薩已作善本,供養若干百 | 千諸佛,從久遠作行常與真知識相得,功德 | 成就。菩薩摩訶薩行諸功德故,便得般若波 | 羅蜜已,便受持諷誦習行中事如法住者。世 | 尊!當知是菩薩摩訶薩受阿耨多羅三耶三 | 菩記  終不復久。」 佛言:「善哉,善哉!舍利弗! | 汝乃作是問者,皆是佛事。」 須菩提白佛言:「甚 | 奇甚特!世尊悉豫知菩薩所應。」 佛語須菩 | 提:「菩薩摩訶薩發阿耨多羅三耶三菩,欲益 | 眾生、安隱一切及天與人,欲以四事受行菩 | 薩道者。何等為四?一者、施與,二者、仁愛,三者、 | 利人,四者、同義。勸彼令行十善;自行四禪及 | 四空定,勸彼使行四禪及四空定;自行六波 | 羅蜜,勸彼令行六波羅蜜;以般若波羅蜜勸 | 令人得須陀洹道,自於內不為勸人行羅漢、 | 辟支佛道,自於內不為不受羅漢、辟支佛證, | 勸助無央數億百千菩薩令行六波羅蜜;自 | 過於阿惟越致地,勸彼住阿惟越致地;自淨 | 佛國土,勸彼淨佛國土;自具神通,勸彼修神 | 通;自淨陀鄰尼門,勸彼令淨陀鄰尼門;自行 | 具足辯才,勸彼令行辯才;自成就身相,勸彼 | 令成身相;自成童真地,勸彼令修淨潔行地; | 自得佛十力,勸彼使行十力;自建薩云若,勸 | 彼令建薩云若;自離諸習緒,勸彼令離習緒; | 自轉法輪,勸彼令轉法輪。」 須菩提白佛言:「世 | 尊!甚奇甚特!菩薩摩訶薩為眾生普具足作 | 功德,行般若波羅蜜,求阿耨多羅三耶三菩。 | 世尊!菩薩摩訶薩念般若波羅蜜,云何當得 | 具足?」 佛言:「行般若波羅蜜,亦不見五陰有增 | 有減,是故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得具 | 足念,乃至薩云若亦不見有增有減;是為菩 | 薩得具足念。復次,須菩提!行般若波羅蜜菩 | 薩,亦不見是法亦不見非法,亦不見過去當 | 來今現在惡法善法,亦不見受記  亦不見 | 不受,亦不見有為法亦不見無為法,亦不見 | 三界,亦不見六波羅蜜,乃至薩云若亦無所 | 見;是故菩薩般若波羅蜜得具足念。何以故? | 諸法法之相法不壞空,無堅固侵誑之貌,法 | 亦無生無壽無命故。」 須菩提言:「世尊所說不 | 可思議。」 佛語須菩提:「以五陰不可思議故, | 所說不可思議;六波羅蜜乃至薩云若不可 | 思議故,所說不可思議。須菩提!若有菩薩行 | 般若波羅蜜,知五陰不可思議則知具足般 | 若波羅蜜,乃至薩云若知不可思議則具足 | 知般若波羅蜜。」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深般若 | 波羅蜜,誰當信解者?」 佛言:「菩薩久行六波羅 | 蜜多,作諸善本,已供養過去無央數諸佛,已 | 與真知識相隨者,是輩菩薩乃信解深般若 | 波羅蜜。」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是菩薩行六 | 波羅蜜、作諸善本以來幾時?供養若干佛與 | 真知識相得?」 佛告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不有 | 名五陰,不分別五陰,亦不以想有名分別五 | 陰,亦不有名分別五陰有實,及諸六情、三界、 | 六波羅蜜、內外空,及有無空、三十七品、佛十 | 八法、道慧及薩云若,亦不有名分別,亦不以 | 想有名分別有虛有實。何以故?須菩提!以 | 五陰不可思議,乃至薩云若亦不可思議。以 | 是故,菩薩摩訶薩久行六波羅蜜多,作諸善 | 本與真知識相得。」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般 | 若波羅蜜者甚深。以五陰甚深故,般若波羅 | 蜜甚深。以薩云若甚深故,般若波羅蜜甚深。 | 世尊!般若波羅蜜者珍寶之積聚,是須陀洹 | 及羅漢、辟支佛寶之積聚,亦是阿耨多羅三 | 耶三菩寶之積聚,亦是十力、四無所畏、四無 | 礙慧、四等、四空定、五神通、三十七品、佛十八 | 法及薩云若,乃至諸法寶之積聚。世尊!般 | 若波羅蜜者是清淨之積聚,以五陰清淨乃 | 至薩云若清淨故。世尊!深般若波羅蜜甚可 | 奇怪,於是中云何而有留難?」 佛言:「有是有 | 留難。善男子、善女人欲書是般若波羅蜜者 | 當疾疾書之,若欲受持、若欲諷誦、若欲守行 | 者亦當疾疾為之。所以者何?或未受書行之 | 頃能有留難。善男子、善女人若能一月書成 | 者,若二若三若四若五若一歲成者,要當書 | 持受之諷誦學習,若一月書成持學受者亦 | 當竟之,若至一歲亦當竟之。所以者何?多 | 於珍寶中起諸因緣有留難故。」 須菩提言:「世 | 尊!是深般若波羅蜜,有書持學諷誦守行念 | 中事者,諸魔波旬常念欲斷絕之。」 佛語須菩 | 提:「正使波旬欲斷絕者,會不能斷絕,令不守 | 行書持學者。」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是何誰 | 恩,令魔波旬不能斷絕學深般若波羅蜜者?」 | 佛告舍利弗:「是佛之事,令魔波旬不能斷絕。 | 亦復是十方諸佛之恩,擁護是菩薩受持般 | 若波羅蜜者,令魔波旬不能斷絕。所以者何? | 舍利弗!菩薩受持般若波羅蜜為佛所護持 | 者,天魔波旬終不能斷絕、為作留難。何以故? | 舍利弗!諸有菩薩書持受學般若波羅蜜念 | 諷誦者,諸佛之法當應擁護,令魔波旬不 | 能中道令有留難者。舍利弗!是善男子、善女 | 人當作是念:『我今書持受學般若波羅蜜者, | 皆是諸佛事。』」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若有善 | 男子、善女人書持受學般若波羅蜜者,皆為 | 佛恩之所護持。」 佛言:「如是,如是!」 | 舍利弗言:「世 | 尊!十方現在諸如來.無所著.等正覺,頗知是 | 善男子、善女人書持受學般若波羅蜜念諷 | 誦者不?頗持佛眼頗知頗見不?」 佛告舍利弗: | 「諸有書持受學般若波羅蜜諷誦行者,十方 | 諸如來.無所著.等正覺已見已知諸善男子、 | 善女人行菩薩道者,書持受學般若波羅蜜 | 諷誦行者;當知是人今近阿耨多羅三耶三 | 菩不久。舍利弗!若復善男子、善女人行菩薩 | 道者,書持受學般若波羅蜜,諷誦守習行如 | 中事,愛樂供養般若波羅蜜名花、擣香澤香 | 雜香、繒綵花蓋幡幢。所有作是供養者,諸佛 | 以天眼悉見是善男子、善女人已。是善男子、 | 善女人有書持般若波羅蜜奉行學者,得最 | 大福、得大功德,為得最行。善男子、善女人持 | 善本功德,終不墮惡趣至阿惟越致,終無有 | 離諸佛、六波羅蜜時,終不離內外空及有無 | 空時。至阿耨多羅三耶三菩,終不離三十七 | 品、佛十八法時。舍利弗!如來去之後,是般 | 若波羅蜜當在南方,南方諸比丘、比丘尼、優 | 婆塞、優婆夷亦當受學書持是深般若波羅 | 蜜,持是功德,終不至惡趣,受天上人中之福。 | 以奉行六波羅蜜、明六波羅蜜已,當復供養 | 承事諸佛,承事之後當以三乘而得度脫。舍 | 利弗!般若波羅蜜所在方面、所至到處,四輩 | 學士亦當受持是深般若波羅蜜書持諷誦, | 持是功德不至惡趣,受天上人中之福。亦當 | 復奉行六波羅蜜、明六波羅蜜已,當復供養 | 承事諸佛,承事之後以三乘法而得度脫。舍 | 利弗!是般若波羅蜜當轉北去,北方四輩亦 | 當復受書持諷誦行深般若波羅蜜,持是功 | 德不生三惡趣,受二道之福,亦當奉行六波 | 羅蜜,亦當承事諸佛世尊,復以三乘而得度 | 脫。舍利弗!深般若波羅蜜是時當行佛事。所 | 以者何?舍利弗!我泥曰後法欲盡時,我已 | 豫知是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深般若波羅 | 蜜者。我復知是善男子、善女人盡意供養般 | 若波羅蜜,所有名香繒綵華蓋,持是功德不 | 墮三惡趣,受二地之善福,行六波羅蜜供養 | 諸佛,以三乘法而得度脫。何以故?舍利弗!如 | 來已見是輩人、已稱譽是人,我已署是人所 | 在;十方現在諸佛亦復稱譽,亦見是人,亦署 | 是人已。」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是般若波羅 | 蜜後當普在北方耶?」 佛言:「如汝所說。乃後 | 世時善男子、善女人受學書持行般若波羅蜜 | 者,當知是人久發大乘意已,更供養若干諸 | 佛,作諸善本。」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後北方 | 面當有幾所善男子、善女人行菩薩道,受持 | 般若波羅蜜諷誦解者?」 佛告舍利弗:「後北方 | 世雖多有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般若波羅蜜 | 者,少有成大乘者耳。舍利弗!是善男子、善 | 女人行菩薩道者,聞說深般若波羅蜜,不難 | 不厭而不恐怖。所以者何?善男子、善女人已 | 為見佛,已從諸佛聞深法已。所以者何?是善 | 男子、善女人已為具足六波羅蜜,為已具足 | 內空、外空及有無空,已為具足佛十八法、三 | 十七品。是善男子、善女人多作諸功德,發阿 | 耨多羅三耶三菩,為一切眾生故。舍利弗!我 | 為是善男子、善女人說薩云若慧;過去諸如 | 來.無所著.等正覺亦復說應薩云若慧。諸求 | 阿耨多羅三耶三菩者,皆為生老病死故,亦 | 復為彼說阿耨多羅三耶三菩諸慧之事。是 | 善男子、善女人從小至竟求阿耨多羅三耶 | 三菩,魔及魔天終不能壞,何況其餘有惡行 | 者而欲誹謗深般若波羅蜜?舍利弗!是善 | 男子、善女人聞深般若波羅蜜者,便得最妙 | 歡喜,立多所人於阿耨多羅三耶三菩。」 佛言: | 「我為菩薩時亦復作是誓:『我等亦當立無央 | 數眾生勸令行菩薩道,我等亦當受阿耨多 | 羅三耶三菩不動轉記。若有菩薩發意者,我 | 代歡喜;諸有勸人使發阿耨多羅三耶三菩 | 者,我亦代歡喜。』善男子、善女人行般若波羅 | 蜜者,為已於過去諸佛前作是誓已,今復於 | 我前誓願眾生:『我當饒益安隱眾生,我當勸 | 助一切眾生立阿耨多羅三耶三菩意,使不 | 動轉。』所以者何?過去諸佛亦復代諸發意菩 | 薩作是誓者,代其歡喜。舍利弗!我代歡喜者 | 善男子、善女人,亦為復欲安隱一切,勸助眾 | 生使立阿耨多羅三耶三菩,離於六衰、得淨 | 妙行。已自清淨,復以淨施;淨妙施已,便受淨 | 妙功德之福;受淨妙福已,復為眾生故分別 | 內外所有,令眾生得淨妙福;持是功德遍至 | 十方諸佛國土說般若波羅蜜處而得聽受; | 聞受已,亦復於彼勸發眾生,令立阿耨多羅 | 三耶三菩意。」 舍利弗白佛言:「甚奇,世尊!如 | 來.無所著.等正覺所說過去當來今現在之 | 法,無所不知眾生之行,無事不知,乃復知諸 | 當來過去現在佛事、眾僧之事。或有善男子、 | 善女人得六波羅蜜欲諷誦受,或意進退便 | 不能得學六波羅蜜。若善男子、善女人求六 | 波羅蜜意不進退、精進不懈,便能一時具足 | 六波羅蜜。」 舍利弗白佛言:「善男子、善女人如 | 是行者便得深經,為應般若波羅蜜耶?」 佛言: | 「如是深經者為應般若波羅蜜。何以故?用能 | 勸助安立眾生,令發阿耨多羅三耶三菩故。 | 舍利弗!是善男子、善女人於六波羅蜜不捨 | 生老病死,精進不怠如般若波羅蜜教,淨佛 | 國土、教化眾生,令立阿耨多羅三耶三菩志, | 終不懈怠。」 | 摩訶般若波羅蜜覺魔品第四十七 |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歎說是善男子、善女人 | 發阿耨多羅三耶三菩行六波羅蜜者,攝取 | 佛國、教化眾生,其德乃爾。是善男子、善女人 | 云何而趣斷絕留難?」 佛告須菩提言:「辯不即生 | 者,當知魔事。」 須菩提言:「世尊!云何菩薩辯 | 不即發知是魔事?」 佛言:「菩薩行般若波羅蜜, | 具足六波羅蜜久久乃成。以是故,菩薩辯不 | 即生,當知魔事也。須菩提!菩薩辯才卒起, | 亦是魔事。」 「世尊!何以故辯才卒起復是魔 | 事!」 佛言:「是菩薩行六波羅蜜卒起辯事。所 | 以者何?學無本末,辯起  卒不能究竟,是 | 故當知魔事。菩薩書是經時轉相形笑,志 | 亂不定,眾意不和,如是菩薩則為魔事。書 | 是經時意自念言:『我不得是經中滋味。』便捨 | 而去,當復知是魔事。須菩提!說是經時若 | 受持之,貢高綺語隱置他人者,復是魔事。受 | 持諷誦學是經時,各自貢高轉相形笑。菩薩 | 當覺是為魔事。須菩提!受是經時,各各志亂 | 意不和同者,當知是為菩薩魔事。」 須菩提言: | 「世尊!云何不得經中滋味便棄捨去,當覺魔 | 事?」 佛言:「是輩菩薩未曾習行六波羅蜜,不 | 聞般若波羅蜜,自生意念言:『我無有記  於 | 六波羅蜜。』以是故,聞般若波羅蜜不喜樂 | 悅便棄捨去,當知是為菩薩魔事。」 「世尊!云 | 何菩薩言:『我無記  。』不樂便去?」 佛言:「未得菩 | 薩道者,終不記阿耨多羅三耶三菩  。是故 | 言:『我無有  於六波羅蜜。』便棄捨去。當知是 | 為菩薩魔事。若有菩薩意念言:『我鄉里不聞 | 般若波羅蜜,及所生處亦不聞是。』復棄捨去, | 不復欲學般若波羅蜜。意轉一念輒卻一劫, | 隨其轉意多少之數當更乃爾所劫。甫當復 | 更學餘經,不住薩云若亦不至薩云若。是輩 | 菩薩為棄其根而攀枝條,當知是為菩薩魔 | 事。」 須菩提言:「世尊!何等經不從薩云若中 | 出,而欲學誦餘經?」 佛告須菩提:「聲聞所應 | 三十七品法及三脫門,善男子、善女人住是 | 中,求取須陀洹道,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道, | 不取薩云若,然自作礙。須菩提!是為捨本攀 | 枝者。所以者何?是菩薩亦復出生於般若波 | 羅蜜中,般若波羅蜜者亦出道法、俗法。菩薩 | 學般若波羅蜜者,亦當學道法、亦當學俗法。 | 譬若有狗得大家所食不肯食之,得使人之 | 食而更食之。須菩提!當來有學菩薩道者, | 得深般若波羅蜜更棄捨去,反攀枝條。須菩 | 提!當知是為菩薩魔事。 「復次,須菩提!譬如有 | 人欲得見象,得象捨去,反求象跡。於意云何, | 是人為黠不?」 須菩提言:「為不黠。」 「當來之世有 | 行菩薩道者,得深般若波羅蜜反棄捨去,更 | 學聲聞辟支佛經法。於意云何,是菩薩為黠 | 不?」 須菩提言:「為不黠。」 佛言:「是菩薩當覺魔 | 事。須菩提!譬如有人欲見大海,已見捨去,反 | 觀牛跡之水。便言:『海之大小,孰愈於此。』於意 | 云何,是人為黠不?」 須菩提言:「世尊!為不黠。」 | 佛言:「當來有學菩薩道者,得深般若波羅蜜 | 亦棄捨去,反學聲聞辟支佛經法,於中受學 | 諷誦。須菩提,是輩菩薩當覺魔事。須菩提!譬 | 如工匠,欲以揆則日月殿舍之模,豎立安造 | 作釋之殿。於意云何,彼匠雖巧,寧能作不?」 | 須菩提言:「世尊!此事甚難,非是凡夫世愚之 | 士所能作者。」 佛言:「當來之世有行菩薩道者, | 得學深般若波羅蜜,中道而棄捨去,更於聲 | 聞,辟支佛經法中欲以具足薩云若薩云若 | 事。於意云何,是人寧能成薩云若不?」 須菩 | 提言:「所不能成。」 佛言:「是菩薩當覺魔事。須 | 菩提!譬如有人欲見轉輪聖王,見已反觀小 | 王,諦熟視之。便言:『聖王之體與此何異。』是人 | 為黠不?」 須菩提言:「世尊!為不黠。」 | 佛言:「當來 | 有少德之人學菩薩道者,得聞深般若波羅 | 蜜,學持守行中道捨棄,更受羅漢、辟支佛經 | 法。復言:『我當於中具薩云若。』於意云何,是 | 菩薩為黠不?」 須菩提言:「世尊!為不黠。」 佛言: | 「是為菩薩魔事。譬如飢人得百味食,更念欲 | 得六十味食,捨百味去食六十味。於意云何, | 是為黠不?」 須菩提言:「世尊!為不黠。」 佛言: | 「當來有學菩薩道者,得深般若波羅蜜棄捨 | 去已,更於聲聞、辟支佛經法中求薩云若。是 | 菩薩為黠不?」 須菩提言:「為不黠。」 佛言:「是為 | 菩薩魔事。譬如士夫得無價摩尼寶已,反比 | 水精。於意云何,是為黠不?」 須菩提言:「世尊! | 為不黠。」 佛言:「當來有學菩薩道者,得深般 | 若波羅蜜已更棄捨去,反持比聲聞、辟支佛 | 經法,於聲聞、辟支佛經法中欲得薩云若。寧 | 為黠不?」 須菩提言:「為不黠。」 佛言:「是為菩薩 | 魔事。復次,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書般 | 若波羅蜜已,於中他因緣起便不得書,或復 | 有色聲香味細滑法之留難,或復有檀波羅 | 蜜留難、尸波羅蜜留難、羼波羅蜜留難、惟逮 | 波羅蜜留難、禪波羅蜜留難,乃至阿耨多羅 | 三耶三菩皆為作留難。何以故?須菩提!般若 | 波羅蜜者非是留難,不可思議亦非選擇,不 | 生不滅、不著不斷,無礙、非見、非行、非猗。所以 | 者何?須菩提!般若波羅蜜無是象法。若有 | 菩薩書是經時,若有是輩留難事者,當知是 | 為魔事。」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是般若波羅 | 蜜可得書耶?」 佛言:「不也。何以故?般若波羅蜜 | 者其實不可見,至檀波羅蜜實不可見,乃至 | 薩云若亦不可見。諸所有者皆不可見。何以 | 故?無所有故。無所有者,不可書也。須菩提!善 | 男子、善女人行菩薩道者,作是念言:『是深般 | 若波羅蜜無所有者。』是為菩薩魔事。」 須菩提 | 言:「世尊!諸行菩薩道者,書是深般若波羅蜜 | 經字已,入是字中,便言:『我書般若波羅蜜。』世 | 尊!是六波羅蜜無有字法。所以者何?六波 | 羅蜜無有文字,五陰亦無有文字,乃至薩云 | 若亦無文字。世尊!善男子、善女人行菩薩道 | 者,從六波羅蜜乃至薩云若,作無文字入 | 般若波羅蜜者,亦是菩薩魔事。」 「須菩提!善 | 男子、善女人行菩薩道者,書般若波羅蜜時, | 若起想念郡國縣邑丘聚村落,若聞父母所 | 尊之聲意念父母,若念兄弟姊妹,若念兵 | 賊婬欲之事。作是念已,復生餘念。魔波旬復 | 益其念,作是留難,欲令中斷使不書持。須菩 | 提!是為菩薩魔事。若善男子、善女人行菩薩 | 道者,書持般若波羅蜜時,若供養事起——衣被 | 財利、飲食床臥、病瘦醫藥——言:『我書般若波羅 | 蜜故,得是供養。』於是樂者,當覺魔事。須菩提! | 書是經時,魔波旬於菩薩前說種種異深經 | 之事。菩薩有漚和拘舍羅者,不受魔所說。 | 何以故?是經不能令人至薩云若故。須菩 | 提!若是菩薩無漚和拘舍羅意者,聞深般 | 若波羅蜜便欲捨去。」 佛言:「我廣為諸菩薩說 | 漚和拘舍羅事,欲得漚和拘舍羅事者,當從 | 深般若波羅蜜中索之。須菩提!善男子、善女 | 人求菩薩乘者,捨深般若波羅蜜,欲從聲聞、 | 辟支佛經法中求漚和拘舍羅。須菩提!當知 | 是為菩薩魔事。」 | 放光般若波羅蜜經卷第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