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出奇的呢?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這是佛一成道就說這個話,這是在「華嚴經」上,他一成道,他就稱這個事太出奇了!太驚人了!說奇哉!奇哉!怎麼個奇法呢?說一切眾生,就指世界上的人類吧!眾生!連天上人也叫眾生,是一切的飛、潛、動、植、礦物都叫眾生,都有佛性、都能成佛,迷的有深、有淺,認識有高、有低,他所以有成佛的、不成佛的,有早成的、有晚成的,不一樣啦!你看這句話說的有多懇切呀,包括無餘!說一切眾生,有十二類眾生,有色生、無色生、有想生、無想生、非有色生、非無色生、非有想生、非無想生,這一說說十二類,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的智慧德相,個個都有如來的明智、有如來的夙慧,這個智慧兩個字有分別呀!這個智是現前我明白,明明白白的,這叫明明白白的這個智呀;慧呢,是宿世的這個因緣,那種智慧,那宿世帶著的慧命,那永遠不死呀!

 

我們這個人,今世的智就成了來世的慧;今世的慧就是前世的智,智慧有先有後。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的智慧,你聽這個話,有如來的智慧,不但在說心裡頭有如來的相好,和如來是一樣的相貌,這指著法身說,是一樣的,有如來的智慧、有如來的相好,因什麼怎麼不成佛呢?這說對呀,一樣呀,為什麼不成佛?這底下有譬喻呀,說但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你就聽這兩句話說得有多結實,不因旁的毛病,什麼毛病?這個但字用單字講,單單地因他妄想,不應當想的他亂想,這叫妄想。這妄想就夠受的啦,再加上執著,抓住就不鬆手了,就講這是我,這是我的知覺、這是我的心,其實你心裡生的是妄想心,那是害你的那種知見,錯了嘛!所以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要那麼一說,這妄想執著怎麼去呢?道理說在這兒,妄想執著要怎麼去?所以嘛!這才告訴人去妄想執著的法。

 

佛出世說法,不是還一定有個什麼東西叫佛法。佛者覺也,就是你自己的知覺,你用錯了,用錯了!怎麼錯的呢?妄想執著!不應當想的想,想出來還罷了,你還抓住,還不鬆手,就執住了,那麼佛怎麼辦呢?佛的法都是破你的執著的法子,佛說一大藏教,說了四十九年,哪一句話都是破人的執著,你把這個執著性給破了,妄想就丟了,你這就是佛呀!說是這麼一句話,並沒有旁的,哪有出奇的事情呢?

 

我這個話就是但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這是贊成,他心裡頭明白啦,夜覩明星,他呀!在後半夜,天將亮了,看這個大明星,像我們,哪個人沒看見過明星呢?對不對?因為什麼就不能悟道呢?所以嘛!這個道理就在這貍。所以嘛,這個地方我就多說上幾句話,大家可以上裡頭追求追求。

 

我們就是著在相上了,我們人一看見,不管是什麼相,是光明、是黑暗,這個相是好看、是不好看,這一番的精神都著在相上了,怎麼個理呢?不能迴光返照,你拿著你那個精神、你這個眼裡的,統統都是精神,你一出去一看,看見了!這是誰看見的呀?你就覺著看見,你也看見、我也看見,這也不希奇,所以不能醒悟,佛特意在這個地方就贊成了兩句,說「奇哉!奇哉!」你說這個地方是怎麼個意思呢?他悟道了。

 

我們這些個世間上的人,哪個人沒看見明星呢?怎麼就不悟道呢?就是在這一觸動的光景啊!這裡這一觸動、一看見這個星光,這麼一觸動,由這個星光一反個呀,就見著自己的見性啦,看見這個性啊!大家要知道,他那邊那個光,光明是個色相,是相分,形相的一分子,由星星的光裡出來的,在我們的眼裡這個知見呢?是知見上的一分子,就是兩分子,可以拿著他那個星光,把我這個眼睛一觸,觸動啦!這就叫一句,普通的話叫觸目驚心,把自己的這個心驚起來了,怎麼觸目驚心呢?他一看這個明星有多少萬里,大家想想,多少萬里!你看見光,那個星球也到了跟前,比地球還大,你心思心思!你看見那麼一點,就在這個工夫上,你想一想?這離得太遠了,多少萬里地,我這個知見也是億萬多萬里,數不過來,幾百萬里、幾千萬里,就這麼大呀!你把自個兒都看小啦,你就拿這個知見看五尺來高,拿秤約約一百多斤重,今天又磅一磅一百二十五啦,就弄這一套在身上,這都是自己迷惑了,太迷惑了!迷惑裡頭加迷惑!就是這個見著明星的這個見是自己呀!大家知道呀!悟道!這道怎麼講呢?道者通達之義,你這個人你通啦!他為什麼沒道?好比道有荊坷、有河水、有爛泥、有亂石頭,不好走啊,那就沒有道,都擁塞住了。他這個光明大道,你這一看到底,你就知道人人的法身說這麼大呀,這些知見呢,你敢放開呢?「豎窮三際,橫遍十方!」就這麼大,你知道你的見這麼大,你的知覺就這麼大,見、聞、齅、嚐、覺、知都這麼大,誰能醒悟哇?他所以說得明明白白,就這麼說呀,也沒有人揀起來、也沒有人接受,所以這個地方我說的這個話,大家慢慢地研究研究,要明白這個理,又該怎麼樣呢?得回生換熟!什麼叫回生換熟呀?你把他擱生啦,你天天拿眼睛看什麼色好看、什麼聲好聽,你就弄了這麼一套,就迷的不得了啦,他這個地方看熟了,眼看色、耳聞聲、鼻子齅香、舌頭嚐味、身上感覺怎麼舒服、心裡分別怎麼對,就弄了這麼一套,自個兒把自個兒就害了,把自己就害了!你講這些東西,怎麼叫妄想執著呢?你還抓住還不放鬆,你看這個顛倒不顛倒?佛說是顛倒眾生,在世界上,甘心受苦嘛!你有這麼大的家當你不要,世界上又是爭名奪利的弄這麼一套,你這多冤枉啊,冤枉到哪狸了?你真是!

 

所以你要知道這麼大,這怎麼辦呢?這個道理就在這裡,光知道該怎麼辦哪?最要緊就在這兒,怎麼叫修行啊?你見道而後修道!這個地點就見了道啦,怎麼見了道?你通啦!你心裡不擁塞著了,沒有擋著的了,你通的怎麼樣呢?回生換熟!你把那眼見色、耳聞聲那一套俗套子,你把他撂下,把他撂生了,你把這一套你擱生了,你把他換熟了,換熟了怎麼換哪?你也不想那一套,就像每天眼睛愛看好色、耳聽好聲,就這麼一套,一轉過來就行了,你這眼睛還有什麼瞧法?你要撂個光啊!也不管你是男女老少、富貴貧賤,你要把這個心一轉,轉過來說我就是看不見這個明星,我就拿這個做個比量,比量!你比量什麼?就是個大,法身!就像佛的法身一般大,一切眾生皆有如來的明智,明明白白的,你怎麼不認?有如來的夙慧,今世的明智是從哪裡來的呢?是夙世的善根啊!這是夙根種來的!所以你今天要明白了,明白了該怎麼樣呢?還是這句話,回生換熟!怎麼叫回生換熟?把你那套熟的都放下,換什麼呢?你把這些生的,把它撂生了,總也沒看見,今天早上我可看見啦,可別鬆手啦,你鬆手,你看不見也這麼想,你看見的時候也這麼想,時時這麼觀念,也不一定觀那個明星啊,借著明星觀你那個見性啊!自己見你的見性,你觀明星,明星還是個見,拿著他把你這個知見觸動啦,在這個地方你自此就觀我這個知見有多大。釋迦佛打眼見的悟的道、觀世音菩薩打耳朵聞悟的道,按「楞嚴經」後面一共二十五樣,都能悟道,悟道最容易的,就這兩樣最容易。佛是眼睛見悟的道,見著自己的見啦;觀世音菩薩在海邊修行悟道,聞聽海潮音,到了時候就響、到時候就滅,他打耳朵裡這個聞性聞著自己的聞啦,別拿那個聞聞那個聲音哪,借著聲音知道我有個聞性,永遠也不滅,這個東西。世間上的聲色,才剛說的,眼見色、耳聞聲,那代表世界上的一切,你知道都是無常的,那海水潮一會兒就不潮啦,這個音聲怎麼不響了?我這耳朵的聞性怎麼沒滅?雀叫我為什麼又聽見?他不隨著海潮音一塊滅呀,這邊風刮在樹下,我也聽見啦,那邊有人說話也聽見啦,你足見你這個聞性是沒滅,海潮的聲音可滅了,你借著海潮的聲音你認得你自己的聞性啊!釋迦佛是見著這個明星的相,觀那個形相,反見著自己的見性啦,見、聞、覺、知的見性啊!這個道理就在這裡,最要緊了!得怎麼辦呢?就是這麼一個觀想,你返見見自見,反過來見!你就見我這個見性有多大,無量無邊,耳朵的聞性呢?你別跟著聲音跑,借著聲音你說聞著自己的聞性啦,你聞著自己的聞性,這個東西不容易,得慢慢的才熟啦,回生換熟!你把他觀熟了,這就叫成道。我呀!做人難啊!那我也下地獄呀,我告訴你,我研究了幾十年,我就研究了這麼幾句話,我告訴諸位吧!

 

你把他轉成了六性,拿什麼轉呢?拿六根轉,什麼叫六根呢?六根裡頭有浮塵根、有勝義根,勝義根裡頭還有見相二分,這叫勝義根的見分,見分是什麼呢?拿這個見字,眼看見的見起頭,見、聞、齅、嚐、覺、知這六個字,這叫根,大家知道,這叫勝義根的見分,他怎麼叫根呢?宇宙、山河、大地、森羅萬象,都是打這個根上生出來的,大家要知道啊,有說打這裡出的、那種長的,印度那個外道,又說打方向裡出來的、打時間裡頭長出來的,這都是揣度。究竟的理都是打這個人身上都有的這六種根:見、聞、齅、嚐、覺、知,要會轉的呢,就轉成了六性,不會轉的就轉成六識,六識,認識呀!認識什麼呢?認識世界上的色、聲、香、味、觸、法,認這六塵,你要是轉成這六性呢?見性、聞性、齅性、嚐性、覺性、知性,也還是在六個上,就變成了六性,凡聖的機關猶如反掌,大家知道,你能把這條理研究明白了,你還得有觀行的功夫,你怎麼觀著他?世間上也是觀行成的,你做買賣學木匠,你天天這個心總在木匠上觀念!你做生意,你的心就注重在本利,講本圖利,怎麼個利、不利為觀念,世間法也是這個觀念的,你就做官,你就是科學、哲學,這都沒離了觀念,說你要轉凡成聖呢,這也是觀念哪;這觀念打哪來的?打根上來的,什麼叫根呢?見、聞、齅、嚐、覺、知這六根,這六種叫勝義根、叫見分,知見的這一分子,勝義根還有相分,浮塵根呢?就是人的有形像的,眼睛、耳朵、鼻子、舌頭、身體、心裡頭還有個心房,這六樣是有形相的,叫六塵根,所以在這上頭起了這六種勝義根,在勝義根上起觀念,這就叫對啦,這就叫能轉凡、能成聖啊,這個地方並沒有旁的巧法子,把這裡我所說的這個不算哪,你們諸位可以把佛經打開,只要是大乘經,他要與這上頭相合的,你就可以照著這條路走,要不相合呢,那我在這胡說八道,是不是呀?這是一定的道理,都在這裡擺著呢。

 

「大佛頂」這三個字在經題上還沒解釋完,因這個經是佛說的經,依佛經研讀這個佛法,雖然是解釋這個名字,套在這個佛學上是應當多解說幾句話,所以,這也是研究點時間。上來是說,這個佛字是「自覺覺他,覺行圓滿」,這是佛經裡頭通常的一句話呀!佛者是覺義,是自己覺悟了,覺他人,讓其他的人都覺悟了,凡有緣的人都讓他覺悟了,「覺行圓滿」這就是佛,把這個有緣的人我行這個覺悟人的行願,這個字念行(行為的行)也念行(六度萬行的行),覺行圓滿也可以說,圓滿了,怎麼叫圓滿呢?有這麼一句常言:「度盡眾生方成佛道」,說把這個眾生度盡了,這才能成佛,這句話要一往之談,說過去就不好講啊,怎麼個理呢?

「眾生度盡方成佛道」,這個世界上這些眾生太多了,你沒度盡呀!釋迦佛怎麼就成了佛呢?說「度盡眾生方成佛道」呀,眾生還沒有度盡哪,佛怎麼就成佛道呢?這道理他是一往之談,這是說佛法度化人就像種莊稼一樣啊!未種令種,種上了,未熟今熟,熟了呢?還得收割,所以這三層啊!種上種子,還得培養,培養好了這才收成。這是說佛成佛呀,度盡了和他有緣的人,已經有少數佛緣的,佛也度盡了,方成佛道,不是說普通人都度盡了方成佛道,這句話得解開了說,這話雖然是這麼說,說是這個自覺覺他,怎麼才能自覺呢?這個事情得兩解兩說,按佛經上說,人人都有三因的佛性,有三種因,只要是世界上這個人,也不管是富貴貧賤、男女老幼,統統的都有這三種的佛因,沒有三種佛因,你悟?悟個什麼東西呢?他不是打外面學的,是自己本有的、本具的,是這麼個道理,說具足的,有佛的三因,這是天然的,哪三種呢?是正因的佛性、緣因的佛性、了因的佛性,正、緣、了這是人人本具、本有的,不是學的,生下來就有,他自己迷惑住了,沒有人提醒了。若分開解釋說呢,正因的佛性就是正因的理性、緣因的佛性就是緣因的善性、了因的佛性就是了因的慧性,這個了字是心裡頭明了,他機緣要成熟,他頓然間就開悟了,他悟個什麼東西?不是人家說的那個話我才明白了,不是那個道理,是自己本有的,人家說的話叫我開悟,那不好使喚,不是的!他是自己本有、本具的,他要不是這種道理不能傳呢!假比要能傳,他兒子傳給他爹,他爹成了佛,這不是個好孝子嗎?對不對呀?他爹最近的是他兒子,他爹為什麼不傳給他兒子呢?是不是?他不能傳哪!所以是人人本具的,就得你自己醒悟,你看釋迦佛吧,他也不是他師父教給他,你看他夜覩明星悟道,上次也說到這兒了,他一觸動這個明星,頓然就明白啦!明白什麼呢?認得自個兒啦!人家告訴的,不是啊,明白什麼呢?拿這個明星一觸動他這個心,就是心理明白,明白什麼東西?就是明白,明白個什麼呢?早先怎麼不明白呢?機緣成熟了,他自己本具的,他藉著這個明星,他把他自己這個覺性-「正因的佛性」沖動啦!沖動了,他明了啦!就是「了因的慧性」,智慧呀!這是他自個兒具足的,不是學的,「了因的慧性」他自己足了呢,他就說法度他人,與人結緣,這是「緣因的善性」,這是必須的。這個人,世間上眾善奉行,唯有度化人讓人明白佛法,這種功德是最上的功德,所以,這三因佛性;正因的理性、緣因的善性、了因的慧性,這是人人本具的。

 

說到這個佛,夜覩明星悟道,這不是說過一次了嗎?這個地方說幾次也不算多,他因什麼呢?要緊就在這兒,說夜覩明星悟道,他悟個什麼東西呢?他要是有所悟,悟出個什麼東西,那就成了妖魔鬼怪啦!告訴你講吧!什麼也沒悟出來,那怎麼叫開悟了呢?他借著那個明星的光明啊,他心裡這麼一明白,你要說明白個什麼就錯啦!他就是一個明白,他這麼一明白,這明白就大啦,他距離的那個明星,不止幾百萬里,幾千萬里也多呀!他就知道我這個明白,「豎窮三際,橫遍十方!」不是現在才明白的,從來自己也不承認哪,從來就是豎窮三際,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都有我的明白,我就看這個明星吧,多少萬里地,你說從那邊,那是個邊際,我這裡也是個邊際,當中算個邊際,這也叫三際,由這三際豎著看,你橫豎著十方,這也不知有多大啦,什麼就是個明白,就是個明啊!這個話,你假比大家也有念過儒書的,說是:「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大人之學的這個道理呀,在哪兒?什麼叫個道哇?就在當下這個明白,明白這個明,大家就知道啦,你要明白了自己這個明就叫明德,你要心裡說我明白個什麼,就糊塗啦,你們不信,你們諸位自己比量比量,說我這什麼也不要想,你問問我這個心裡頭是明白不明白?當然沒糊塗,這個東西就是呀!你心思心思看,還有個什麼東西呀?這個人心裡頭成了習慣性啦!總在心裡頭明白個什麼東西、明白哪句話、哪個文章怎麼講,弄這麼一套,自己把自己就害了,他是這麼個道理呀,就是明白自己那個明啊!「在明明德」,這個話說的多明白,底下又引出來曾子作的「大學」,古德唐告曰:「克明德」,太甲曰:「顧視天之明…」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就是這個明,他還說出什麼?他要說出個什麼他就夠不上個聖人了,你信不信?所以這個明字,不許再加什麼字義,也不許再加什麼說啦,你明白了是明,明白不了就算是沒那麼回事,你要一明白什麼就錯了。你假定說,這個話說到這,說到釋迦佛夜覩明星悟了道了,我們這個人可以試驗試驗,你看不見明星,你旁的星星還看見啦,你要願意提早起來,也有東方起明星,也可以看呀,你看一看,你比量比量,他怎麼悟的道呢?你拿眼睛看一看,看一看你不就是個明白嗎?你也別把這個光明擱在心裡頭,一看到就是這麼回事情。說這個明啊,就到我這個心裡頭就明白了,外頭這個光明,不是這個虛空的這個光明,這就是你心裡頭這個明白,這個明被引出來啦,這是個「正因的佛性」;你藉著這個外緣,那個明星,那是「緣因的善性」;你心裡頭了然了,這是「了因的慧性」,這是人的三個佛性。所以我用錯了在哪個地方呢?就是這一個明字吧,就說這個明吧!也可以說知覺,就依照明白說吧,有能明、有所明、有本明,我們人把這三個明字,本明拋在脖子後頭去啦!不管啦!能明偶爾會說,說也不知道怎麼回事情?每天所用的呢,就是用這個所明,這是我所明白的事情,因什麼所明的事情啊?有這種事實在這裡擺著,這個事怎麼辦?怎麼對?怎麼不對?怎麼好?這就算我明白了。這個東西明白的叫所明白,所有的事情你明白的,你假比今天咱們研究這個佛經,我這是隨便這麼就是個研究性,我就這麼多說幾句話,假比你說到這個地方上了,說到這個明字,該怎麼個明法呢?我說這個話,你們諸位要記住了呀,就怕你們受了毒啦,你記住我這個話有什麼用處?無非是借著我這個話,就像佛看見那個明星,借著這個明星心裡這麼一明白,就對啦,你再要把那個明星記住了,老是天天觀那個明星就錯了。我說那個話,你們諸位知道,這是我所說的話,你們諸位所明白的,你要是再轉一個個兒,他一說我就明白,必是有個能明白的,是不是呀?他說了我就明白,他藉著這個明白,這還算不錯,比那個所明白還高一點,到了這個地方,你再一轉個兒,這個能明白打哪裡來的?藉著所明白來的,因我所說的你明白,所明白是從哪裡來的?藉著能明白才有的,能、所,你要研究佛法,得要能所雙亡!能明白的也把他放下、所明白的也把他放下,根本上都有個本明白,要沒有這個本明白這叫「正因的佛性」,能明白的是「了因的慧性」,所明白是「緣因的善性」。所以,說到這個地方,就得多說幾句話,佛出世說「法華經」,說過去世的、現在世的、未來世的,開權顯實的時候,就說未來世的。

 

佛出世說法四十九年,這就不提那些個了,到了那個法華會上,這是說這個佛字,就說在這兒,因此,這個人不容易明白,佛是循循善誘,由淺入深,說到開權顯實的時候,佛也快要入滅了,你明白了我也這樣……把這個事情說開了,你不明白我也得說啦。所以,過去世諸佛也是這麼說法,現在世也是這麼個說法,說到釋迦佛這個事還是現在世了,不但現在世,將來未來世,怎麼叫未來世呢?釋迦佛在二千幾百年前這麼說吧,我們這個時候就是佛的那個時候的未來世呀,過去世已經過去啦,現在世呢?釋迦佛那時候說法呢,說這未來世,就是為給我們這個時候的人說的,所以才引出來這個話來,引的是什麼話呢?咱就不說那些個囉嗦了,直接了當地就說了:「諸佛兩足尊,知法常無性,佛種從緣起,是故說一乘。」你聽這話,先說這四句,這是佛所演的教,後邊這才說入理,入這種性理,諸佛,這是說未來的諸佛,過去諸佛這都說完了,現在的諸佛呢?掌教的佛,那也算說完了,這最後給那個未成佛的,叫未來的佛,未來的佛!佛已經說下啦,讓未來的人悟這個理,所以我這是觸動了,到了這個時候,我這給大家隨便這麼說一說。這個未來的佛,他說的剛才這四句話這是先說教,說完了這四句教,底下再說理,這個時間太短促,一說起來這個岔就長啦,你不說長了人又不好明白,還沒等著說完又到了時間啦,這也是一個病呀!

 

說到這個未來的佛,未來的佛還沒成呢!這才一歷耳根永為佛種,耳朵一聽進一句佛經、一句佛號,這佛的種子就下啦,這都是未來的佛呀!所以呢,「見即成因」,你看見佛像了,看見菩薩像、佛像,你一生恭敬心,這也是這佛因也種下去了,咱們就先不說這個,這個種子種這個因,這還都在所因以內呢、在所明白以內,究竟為真正的真實的明白,釋迦佛最後說的未來的佛,他說了這麼四句話,先說教,先說這四句。諸佛-未來的諸佛,還沒成的佛呢,將來人怎麼成呢?「諸佛兩足尊」,這兩樣得具足,這才稱為尊,尊都是世尊,都成佛啦,這兩樣具足啦!哪兩樣呢?福要足、慧也要足。第一,得修福結這個佛緣,你不結佛緣,你怎麼能明白佛法呢?第一這叫緣因的善性,你得先結佛緣、先修善,然後,還有一個了因的慧性,你這明了,說是這個明呀,你有這個善緣,你結上佛緣啦,你這才可以明白了因的慧性-智慧,一個智慧、一個福,福慧這是兩樣都足了,這才成佛,福足、慧足,成就什麼呢?成就他自己這個正因的理性,三個性,天然的有個正因的理性,他代著一體二用啊,是一個了因,了因是智慧、緣因是善緣-緣因的善性。所以說,諸佛-未來的諸佛,兩樣得具足,才可以成為世尊,兩足,福也修足啦、慧也修足啦!「諸佛兩足尊」,怎麼叫兩足呢?這底下就說了:「諸佛兩足尊,知法常無性。」法,就是指著世間上所有的種種樣樣都叫法,他知道這個法呀,在這個地方說叫佛法吧,說知覺的知,這就是了因的慧性啊,說知道這個法,佛法接上這個佛緣,這就是緣因的善性,這叫兩足,知、法,這兩個法:一個知、一個法,就是兩足,這底下一個常,常呀!你要知道這個,永遠也不壞、永遠也不變,常是怎麼個常呢?是不是無故的說常就說常了嗎?底下隨跟著一個字就是個無,你看這一句話分好幾層講啊,「知法常無性」,他知道這個法呀,知是一個字,是智慧,法是緣因的善性、了因的慧性,兩足呀,兩足尊稱為世尊,因什麼呢?因這個知就是一個法,知說是了因的慧性,法呢,就是緣因的善性,這個緣因的善性、了因的慧性該怎麼樣呢?常在呀,這麼就把知、法、常,一個字一個字地講,這個知、法、常有什麼好處呢?怎麼叫做常呢?這底下有問題呀,福也足了、慧也足了,都能常了,怎麼叫做常呀?你知道,這底下有個寫成的一個字,「知法常無性」,都在這個無字上,他沒有一定有個什麼東西,知道這個法呀,知、法,知是一個了因的慧性、法是個緣因的善性,了因的慧性、緣因的善性就是常,常在,因什麼常在?無呀,沒有呀,說這麼明了,根本上就沒有,你可別著在智慧上呀,還有個智慧上,有個善緣呢,你看在這說都沒有,你說怎麼辦呢?你這不是騙人嗎?什麼也沒有了,這麼不是騙人嗎?不是呀,你這什麼心理都沒有了,你這什麼也抓不住了,你這心裡也不就空了嗎?你想想呀,你心裡還有什麼呢?這就是你的本心就露出來了,你要知道了!你的本心都拿著這個大光明鏡子,都拿五色油泥都遮上了,你把這個油泥照了鏡子裡頭,拿了鏡子當明白了,哎呀!紅的、藍的、綠的、白的,你看這個知道多少哇,你心思你把油泥擦去,這個鏡子一照,把天地都照下去了,你看你這個用處有多大?這個道理就在這兒呢,就怕你又糊塗了,一個智慧,一個了因的慧性、緣因的善性,這兩樣都足了,就全憑一個無呀,你沒有拿這個代表好說呀,說完就掃光囉!是一個無性,性字也是假定的名詞,到了究竟,無有性!連性也沒有,你說到了這個地方,你們自己,你們諸位,你們聽完了,你們想一想,這個什麼也沒有,這怎麼辦呢?你這不是成了老習氣了嗎?你什麼也沒有,你心裡不能空了嗎?「心空及第!」-宗下說的,你就到了家了,你心裡一空了,什麼也沒了,你就到了家了,「心空及第!」這是宗下不有一句成話嘛,就全憑這個空呀,全憑這個沒有呀,你再到究竟處,連空也沒有了,這心裡就是明明白白的。

 

是吧!上邊說了這兩句:「諸佛兩足尊,知法常無性。」這底下,你別看這麼難明白呀,就怕你呀,不常常地發心呀,得要多多結緣,與佛法結上緣,自然就明白了,佛也恐怕人不容易明白。佛種呀,種佛的種子是從緣起,你得要結,常常地與這個佛法結緣,打這上頭才能夠發起來,你才能夠明心見性,才能可以見著這個佛法的所以。頭一個字就在這個緣上,這個緣呢,也是性宗本具的,緣因的善性,你要一接上佛緣了,這個了因的慧性就容易明了,一明了!了因就是明了,就明白了。你只要有這個緣,你就能夠有這個智慧,有這個緣、有這個智慧,這說是福也修下了、慧也修下了,這個地方所以「是故說一乘」,這是所以,這是說的一乘法就在這兩樣:一個緣因的善性、一個了因的慧性,所以這個地方告訴這麼一句話。底下這四句話是佛的言教,佛說「法華經」,開權顯實,有四個一:人一、行一、教一、理一,人、行、教、理,人、行這兩個字就不用說了,人是菩薩才能學,發菩薩心,行呢?得行菩薩行,度化眾生,底下剛才講這個呢?這是言教,言教呢?說「諸佛兩足尊,知法常無性,佛種從緣起」,佛的種子,你總得和佛法結緣才能夠起來這個種子,你要是有緣因,就容易有了因,所以這個地方這兩樣擱在一塊這就叫一乘大教-「是故說一乘」。這兩句話倒好,容易明白,底下,就是顯這個理啦,這個地方是說的教,教是顯理,理是什麼呢?「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於道場知已,導師方便說。」這是說這個理就在後邊這兩句上,前兩句上這個理就顯出來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