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11_151

「一行到此水西流」一行大師到這個地方,那個水本來是順流的,到那它上流去了,向上流。一行禪師到天臺山,天臺山有股水本來這水是向下流的,「一行到此水西流」。水向東流的,一行禪師到這,這水頂上去向上流。所以那有個碑刻到石頭上,「一行到此水西流」。一股水本來向東流的,一行禪師到那一打坐向西流了。這是神力嗎?地理上的位置。臺灣也有這麼一個,可能那個是人工,水向上流。一個溝,水向上流。這叫反常。
此湛非真,就是湛然的湛,不是真淨的的真寂。若是真的,不變;變的,不真。很恬靜的,流急的不見了,非是無流。若非想元,寧受妄習。這句話如急流水,波浪很平的急流水,很恬靜的,沒有波濤的摻雜。恬靜的,為什麼它起了變化?佛拿這個舉例子說想元,就是四蘊妄想的根元,「色、受、想、行」,這四想的根元是妄習所熏染的。你看著很恬靜,實際上是妄習熏染,並非無流,所以它變化。這是形容想元的,形容什麼?
【非汝六根,互用開合,此之妄想,無時得滅。】
微細那個妄想什麼時候才能銷滅?等到你六根互用的時候,根跟識它們開合之際。根跟識的開合,根跟根的隔離,就是妄想。永遠如是,沒有時候銷滅的,它不會銷滅的。等你修行成道了,根解圓通,六根互用,妄沒有,真顯現了。「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互相開合的時候,什麼時候?生滅滅已,寂滅現前;等到寂滅現前的時候,六根互用。這個阿羅漢都能做得到,六根互用。眼根沒有了,用其他的根能看;耳根沒有了,用眼根能聞,這叫六根互用。
【故汝現在,見聞覺知,中串習幾,則湛了內,罔象虛無,第五顛倒,微細精想。】
說到這,佛跟阿難說,故汝現在,見聞覺知,中串習幾,則湛了內,罔象虛無,第五顛倒,微細精想。六根未盡的想元,就是你現在的見聞覺知,串習歷來的習慣。六精之性是什麼?就是八識它的互相熏,見聞覺知互相熏習,在八識中念念受熏。六識的精性在八識當中,八個識神互相通了,根根互用,就是互相串連起來了,眼也能聽,耳朵也能看。這必須得到湛了內,湛然寂靜,罔象虛無,這微細的精想達到這種地步。
【阿難!是五受陰,五妄想成。】
我們經常用思惟的觀照,楞嚴經是讓我們修行的,觀照!在你受想的根,就是阿難,是五受蘊互相的妄想所成的。「色、受、想、行、識」五妄,五種妄想,他受報之地,把那個真性給你蓋覆了。這叫五受蘊,又叫五取蘊,就是補特伽羅一切眾生的數數取,都在這裡取。這就是自體,五蘊的軀,咱們這五蘊成就的幻軀,五蘊身,觀你的五蘊身。這裡頭深淺微細不同,每個人跟每個人的不同,但是都是妄想所成的。真心沒有,真裡頭無妄,五蘊法都是虛妄不實的,沒有一樣是真實的。等你妄盡了,還源了,成為一真法界了。你看到華嚴經妄盡還源觀,專講這個五蘊妄塵,回歸於原來一體的。
【汝今欲知,因界淺深:惟色與空,是色邊際。惟觸及離,是受邊際。惟記與忘,是想邊際。惟滅與生,是行邊際。湛入合湛,歸識邊際。】
這五識以何為界?就是它的因界。想就知道因界的淺深,因的界義就是把它分開。既是界,那色是色、受是受、想是想、行是行、識是識,把它分開。有相的為色,無相的為空,色單立一邊,「受、想、行、識」無相的,無相的離開色相,空!就是色空二法,「受、想、行、識」是一邊。色蘊,有相就叫色,無相就叫空。若離開色相了,就叫盡色,色盡了;色盡了,都是空。出乎色的邊際,在色的邊際是因為色蘊所生,出開色的邊際,色就受不到了。
受蘊,它的取著觸,觸是觸合意思。觸,一接觸你才有受。有你樂接受的接觸,你高興接觸的。有你不願意接受的,像打你肉體,你不願意接受。或是你享受時候,洗澡很舒服,兩性相配,這都舒服了。這叫高興的、喜歡接受的,樂受;不高興的,苦受。受蘊當中,取著的觸合在一起,觸合有違境、有順境,不高興的想離,高興的想觸。這個我們在境界相上都可以想到,這是受蘊當中有違有順境。
色、受。想蘊,有念的,記得起來的就叫記,有念的為記。無念的為忘,無念,記不起來了。在諸念而不忘無念,有念時候想到無念,因為想到它相對的時候,有的是盡想,有的是盡忘。全想不起來了,有的全能記起,記起很清楚。想蘊的邊際,什麼也想不起來,那就叫邊際了。無想了,想斷絕了,想蘊邊際。就是在你靜下來什麼也不想的時候,什麼都忘了,一不想什麼都忘了。現在我開始有了,突然間過去的什麼都忘了,就看到眼前的,記不得了。很熟的人,突然間說不上他的名字,他是誰?這個就叫忘。現在開始有。本來這種的憶力在八十歲就開始了,我已經過了十五年了,現在開始。因為有佛法熏習的力量,所以這種的妄想就像一剎那過去了,又恢復原狀。想記得念,就想得起來。念忘了,記不起來了,想斷了。這是想蘊。
行蘊,迷了。這個行蘊心裡頭散心雜念的麤相,這一切行為就像瀑流一樣流下去了,迷。如果是修,心很細的,行為很密的,形容像什麼似的?像你看山林裡頭,看電視那野馬跑的時候,形容著就像那野馬跑的時候,一下就過去了。現在不要用飛機形容,如果用飛機形容那極細了,一分鐘飛了多少里了,特別那航天的,太空飛行的。拿這個來形容行蘊。咱們思想比這快,行!咱們一念間,上海、美國紐約,這一作意,這邊說話,那邊一想,到了紐約去了。這都叫行蘊。
「色、受、想、行、識」,識就是把一切所想的滅前境界相入於識,無入就合湛,有入內外湛明,識。識是入無所入、出無所出。大家回想我們這個識,就是我們的心,我們現在說是心,是八識的體湛然生滅,你能分析出來。你的思想能分析出來嗎?分析不出來。你醒的時候在識蘊當中,由行蘊而進入識蘊,或者是你精明了湛的時候,還可以辨別。在你夢中呢?你夢裡識的運動跟你醒的時候一樣的。這個是若存若亡。八識我們認識不到的,確實是我們都認為絕對是有,就是我們的心,一切身命生滅之相都由這流出來的。我想到了咱們楞嚴經裡的一句話,「妙讚總持不動尊」,形容什麼?形容咱們這個八識的體;「首楞嚴王世稀有」,但是得把八識體的妄銷除;「銷我億劫顛倒想」,把你所有顛倒想(就是八識)銷滅了;「不歷僧劫獲法身」,不經過好久,一念間,八識滅,法身顯,就顯露法身來了。
假使說識蘊盡了,到什麼地位?一般的大乘經義說到地上的菩薩,滅無明,證法身。楞嚴經上說初住,住心向地,初住時候就可以了,初住就獲得法身了。初住證得圓通,這是楞嚴經特說的。到你十信位滿心,進入初住,圓通了。為什麼?蘊盡,識盡。五蘊盡的時候都清淨了,到了何位?入初住位。為什麼?六根互用開合,六根分開,六根合成。咱們把這個叫妄想,妄想滅得證。一般的得到十地,得到地,楞嚴經講達初住就可以了。空也是色;色界淺的,淺顯說知色為色;應當知道空亦是色。楞嚴經上,知空色皆是色,空也是色。色界淺的,空是空,色是色。色界深的,空即是色,色即是空。咱們念心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就是和合義。
【此五陰元,重疊生起,生因識有,滅從色除。】
這是五蘊元,「色、受、想、行、識」的元,它們互相重疊生起。生,怎麼生的?因為識有。識有名為生,識無名為滅。
【理則頓悟,乘悟併銷;事非頓除,因次第盡。】
理則頓悟,乘悟併銷。這個道理一頓悟了,事非沒有了。乘跟悟併銷,事非頓除。這是因次第盡。
【我已示汝,劫波巾結,何所不明,再此詢問?】
佛在前頭第五卷當中,就跟阿難結解次第、次第結解。我跟你說得很明白,為什麼你還問我這個問題?這是呵斥阿難的。因為今天我們要講圓滿,還有一刻鐘,多講一下。
【汝應將此,妄想根元,心得開通,傳示將來,末法之中,諸修行者,令識虛妄,深厭自生,知有涅槃。不戀三界。】
汝應將此,妄想根元,心得開通,傳示將來;叫阿難宣揚楞嚴經,很簡單。佛到這就說完了,我現在跟你講的什麼是妄想根元,你現在明白了嗎?你不要明白就算了,要傳示將來,你要弘揚楞嚴經。在末法當中,一切修行者讓他們認識什麼是虛妄,別把這個身心當成真實的,全是虛妄,不要求生,要厭離自生,深厭自生;不要戀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不要貪戀,應該求有涅槃。就是這個含義。
【阿難!若復有人,遍滿十方,所有虛空,盈滿七寶,持以奉上微塵諸佛,承事供養,心無虛度,於意云何,是人以此施佛因緣,得福多不?】
阿難,若復有人,遍滿十方,所有虛空。有這麼樣一個人,財富非常大,盡十方虛空都是七寶,拿這個七寶供養十方微塵數諸佛。這個供養,這個財物,你說這個人施供養佛的因緣多不多?福報大不大?
【阿難答言:虛空無盡,珍寶無邊。昔有眾生,施佛七錢,捨身猶獲,轉輪王位,況復現前,虛空既窮,佛土充滿。皆施珍寶,窮劫思議,尚不能及,是福云何,更有邊際?】
阿難答言,虛空無盡,珍寶無邊。若有這個眾生拿這個來供養佛,那功德不可思議。往昔,佛說以前講的,施佛七錢,施七個錢供養佛,他捨身了之後得到轉輪王的位,投生為轉輪王。現在這些個七寶來供養佛,窮劫思議,尚不能及,那這個福德無邊無際。這是比哪個福德最大。念楞嚴經的福德最大,無論楞嚴經的一字一句福德都無邊。
【佛告阿難:諸佛如來,語無虛妄。若復有人,身具四重,十波羅夷,瞬息即經此方他方,阿鼻地獄,乃至窮盡十方無間,靡不經歷。】
佛告阿難,諸佛如來,語無虛妄。一切諸佛說的話,沒有半句是假的。若復有人,假使有這麼個人,身具四重,犯了四重罪,「殺、盜、淫、妄」都犯了。菩薩的十波羅夷,犯了十波羅夷。若能念楞嚴經,這個罪過頓時銷滅,瞬息之間銷滅了,也不下阿鼻地獄了,也不墮十方無盡的無間地獄了。楞嚴經的消業非常快,但是你要想學楞嚴經障礙也非常多,我們大家要念個楞嚴咒起碼要楞半年,人家說楞半年、楞半年,半年還背不會,並不是天天念的;乃至能聽一遍楞嚴經,功德無量,就是不可思議了。
【能以一念,將此法門,於末劫中,開示未學,是人罪障,應念銷滅,變其所受,地獄苦因,成安樂國。】
若是有人犯了「殺、盜、淫、妄」四根本,乃至大乘菩薩犯了十波羅提木叉,這種重罪在一般經上不通懺悔的。在楞嚴經可不是這樣子,能於一念;還不說咱們學幾個月了,以前不算,現在咱們也學七十天了,兩個月零十天,咱們是八月一號開講的,這不是一念了。將此法門於末劫當中,就是末法時代,開示未學,是人的罪障應念銷滅。咱們可別做這想,經上這樣說,咱們還要懺悔,不要滿足。佛說你受持楞嚴經,所有這麼多的大罪,不通懺悔的,在楞嚴經應念銷滅;就是你學楞嚴經這一念間,把這個罪都銷滅了。不但罪銷滅了,把地獄的因成了安樂國的因了。地獄苦因,成安樂國,轉苦為樂。如果你經常的能念楞嚴咒更好,不能念楞嚴咒,就大佛頂首楞嚴經念一遍,功德也是如是,轉苦為樂。這部經的功德力量相當的強,你學一遍等於銷無量劫的罪惡。經前「銷我億劫顛倒想,不歷僧劫獲法身」,就能夠成佛了,不要經過無量阿僧祇劫。

【得福超越,前之施人,百倍千倍,千萬億倍,如是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得福超越,前頭人供養十方一切諸佛,那功德多大、福德多大。但是有一個人能念念楞嚴經,他所得的福德超過以前布施的人,一百倍,一千倍,千萬億倍,如是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這就是說你能遇見楞嚴經,受持一遍,學習;乃至念一遍楞嚴咒,那個福德不可思議。假使約佛說,是財施為重、法施為重?當然以法為重,財施雖然重,不如法施。能於一念間,這個是悟,開了悟了,圓頓法門。咱們沒有開悟,這就是開悟的因,種了圓頓法門的因,將來一定能成佛。約修行說,是自行為要、化他為要?你自己去照著楞嚴經修重要,還是幫助別人講解楞嚴經,讓別人也能知道,使那未學楞嚴經的讓他懂得這個道理,開示未學。這是第二種功德,約行。修行,以什麼修行為重要?行菩薩道,利益眾生。利益眾生,以什麼法門為最要?楞嚴經。這是佛所講的,囑託的。約佛、約行、約福報。有漏的福報跟無漏的福報兩個相比,能夠遇到楞嚴經,讀誦楞嚴經,乃至稱個名,永脫輪迴,再不墮三塗了,這是無漏的福報。譬如摩尼,一顆摩尼珠,勝過你供養多少千般海裡的寶貝,就是一顆摩尼珠超過以前的。這就說是特別殊勝。
【阿難!若有眾生,能誦此經,能持此咒,如我廣說,窮劫不盡,依我教言,如教行道,直成菩提,無復魔業。】
阿難,若有眾生能誦此經,若有人能誦一遍楞嚴經;能持此咒,乃至能持楞嚴咒;我們上早殿一定得念楞嚴咒,大家都能持楞嚴咒;功德窮劫不盡。我若廣說這個功德,經過一劫也說不完。前頭是略說。同時照著楞嚴經,佛所教授的去修道,直至到成佛不會受魔業的,一切魔不能入侵。
【佛說此經已。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及諸他方,菩薩二乘,聖仙童子,並初發心,大力鬼神,皆大歡喜,作禮而去。】
佛說此經已,佛把楞嚴經講完了,在會的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還有他方的,他方是指不是娑婆世界的,他方的菩薩,他方的二乘;還有聖仙童子,聖仙童子他修外道的,現的是外道的身,是仙人的身,但是他必須內修聖道,指這一類的仙人,在這法會當中有這些童子,聖仙童子來聽經的,來護持楞嚴咒的。還有一些初發心的大力鬼神,這種鬼神多分是菩薩化身的,立志護法的,具大神力。皆大歡喜。經完了,作禮而去,表示謝法的意思。
我現在跟大家念了一遍。講,不敢說講,我也不會講,老了,腦殼也顛倒了,說錯的,沒有說對,向大家懺悔。祝大家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