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11_148

上回我們講的要具足有警覺性。因為邪思就是不正的想法,邪思多數是縱之五欲的,因心縱欲,所以產生了邪思。邪思若是嚴重了得到什麼結果呢?生為魔種,就是墮落魔道。意思是執著因心,就是本修的因心執著不肯捨。要捨棄,因為執著就背涅槃城。若是不斷欲,修習禪定,一定落魔道。以斷欲為主。如果你在修定的功力很成了、很強了,但是夾雜裡頭有邪思,還鍛鍊世間就墮於魔道。
從這個開始講定性聲聞,在楞嚴經上,佛把定性聲聞都打到魔道去了。這證了四果阿羅漢,證到獨覺,定性二乘,佛把他們都劃為魔道。凡是不發菩提心的,不行菩薩道的,絕對不能成佛。凡是不能成佛的都屬於魔道。現在開始講定性聲聞,不肯回小向大的叫定性聲聞。
【又善男子,窮諸行空,已滅生滅,而於寂滅,精妙未圓。】
十種,這是第九種,十種的定性都屬於邪道。本來在我們說要證得阿羅漢果,證了獨覺果,就是二乘,是聖人。但是在我們楞嚴經上講是邪道,叫定性聲聞。
【於命明中,分別精麤,疏決真偽,因果相酬,惟求感應,背清淨道;所謂見苦斷集,證滅修道,居滅已休,要不前進。生勝解者,是人則墮,定性聲聞。諸無聞僧,增上慢者,成其伴侶。迷佛菩提,亡失知見。】
這一類的行者,他以他觀照的功夫認識到精真之體,麤惑沒有了,但是塵沙惑在。精麤二種因果他都能得到,就是斷了見思惑,知苦斷集慕滅修道。修道已成,他得到了證得的方便,證得二乘果位認為就滿足了。於命明中,識蘊顯露,就是能通達。對於咱們一般人所認為的佛所說的初步教義說,他對於聖道,聖道就是二乘果位確實是證得了,證得二乘的果位,認識正道或者邪道。以他果位的相酬,世出世間皆是依因感果,他的修得到果的酬達。佛對這類眾生說他背清淨道,背是違背,違背清淨道。這個清淨道是指著一乘的實相,背清淨道就是背於一乘實相的教義,所以他能夠知苦斷集慕滅修道。成了,知道一切三世間的苦,悟得寂滅的道理。但是悟得寂滅的道理、證得寂滅的道理他更不前進,所以迷菩提,妄失正知正見。這個正知正見是指不求成佛果的。
【是名第九,圓精應心,成趣寂果,違遠圓通,背涅槃城,生纏空種。】
這是第九種,圓精應心,成趣寂果,違遠圓通,背涅槃城,生纏空種。這是佛批評的,沉空趣寂,定性小果,沒有圓通之因心,獲不到菩提的極果,不能證得真正的涅槃。把這類眾生叫做生纏空種,永遠纏於空,沒有超脫的志向。所以圓精應心,成就沉空趣寂定性的小果,就叫持空斷寂,持於空中。這是定性聲聞。
【又善男子,窮諸行空,已滅生滅,而於寂滅,精妙未圓。】
又善男子,窮諸行空,已滅生滅,生滅是滅了,得到寂滅,精妙未圓,未圓是趣著佛果還很遠。這是定性的辟支佛。前頭是定性的聲聞,這幾句是定性的辟支佛。總說是二乘。
【若於圓融,清淨覺明,發研深妙,即立涅槃,而不前進。生勝解者,是人則墮,定性辟支。諸緣獨倫,不回心者,成其伴侶。迷佛菩提,亡失知見。】
若於圓融,清淨覺明,發研深妙,即立涅槃,而不前進。生勝解者,是人則墮,定性辟支。就是聲聞、緣覺。辟支佛就是在無佛的時代自悟開悟的,自悟的。緣覺乘,是緣一切諸法而悟道的。獨覺乘,是無佛出世他悟得了緣起的道理,但是他不回小向大,迷佛菩提,對這類的知見沒有成佛的知見。亡失知見者,這是佛的知見,他自己寂居的觀一切事物的成長,生、住、異、滅,這叫觀察因緣而所生,悟一切法都沒有自性,緣境而悟道的。這類都叫緣覺。勝解是得道。這個勝解是指他悟空性,也證得空性,就墮落叫定性辟支佛,定於空性當中。這是不求發心、不求證果的,這叫二乘,聲聞跟獨覺。這一類把他打到跟凡夫、天魔都是一類,是名第十,第十種。
【是名第十,圓覺(泳-永+曶)心,成湛明果,違遠圓通,背涅槃城,生覺圓明,不化圓種。】
是名第十,圓覺(泳-永+曶)心,成湛明果,違遠圓通;跟圓通佛的境界違背,距離很遠;背涅槃城,不能證得佛果,生覺圓明,不化圓種。覺是獨覺,無佛出世叫獨覺,緣因緣法叫緣覺。這二種的果位,圓明就是他悟證的境界,無師而自悟,緣覺能緣生滅性。他不能悟得一切諸法皆空,一切諸法無我,這個做到了空性的一半,佛把他化成外道之內。前頭八種外道,加上聲聞、緣覺,這十種不能成佛。但是僅是楞嚴經,佛是這樣批評,這是按著禪定功夫來批評的。
【阿難!如是十種禪那,中途成狂,因依迷惑,於未足中,生滿足證,皆是識陰,用心交互,故生斯位。】
到這裡佛總結一下,對阿難說,阿難,如是十種禪那,以上十種修禪定功夫的人,就是「受、想、行、識」,行的十境,禪那是善境。把這積極的迴向,修禪定功夫的時候,有這十種生起邪計。因為邪計的當中,中途沒修成功,成狂。但是這裡頭有兩種聖人,聲聞跟緣覺是聖人。佛是這樣批評是批評,說他沒有起緣覺,但是實際上他生死是了了,他出了三界了。這是佛刺激他們,讓他們回小向大的意思。把這十類,把定性聲聞跟獨覺,二乘人定性的緣覺,把這個定性聲聞、定性緣覺他們合到前頭的邪魔十類之中。都叫頑迷,迷菩提,迷佛知見。
【眾生頑迷,不自忖量,逢此現前,各以所愛,先習迷心,而自休息,將為畢竟,所歸寧地。自言滿足,無上菩提,大妄語成。外道邪魔,所感業終,墮無間獄。聲聞緣覺,不成增進。】
所以佛對阿難說這十種眾生頑迷,不自忖量,逢此現前,各以所愛,先習迷心,而自休息。因為獨覺跟緣覺,跟二乘不發大心的聲聞,他們滿足了,把他所證得的當成了無上菩提。如果這樣認為這樣稱謂,就是大妄語。如果是外道邪魔,他所感的業墮無間獄。如果是聲聞、緣覺不成精進,叫定性聲聞、緣覺。不前進了,都是持空成寂,在空寂當中。這是他過去無量劫所積修的,所得到的邪知邪見的種子,迷暗自心,把他定中所現的境界相,跟他自己以前發心的相似,這就是一切的外道跟聲聞、緣覺他的病根,未得言得,未證言證。外道他認為他成就了,他認為他永遠不生不滅了,這叫大妄語;大妄語一定下地獄。聲聞、緣覺他們證的是無漏惑,已經不再漏落了,沒有地獄,沒有三災。只是不精進而已,不向前求佛,把化城當為寶所,化城不是究竟的。這是同中的不同,二乘人不能跟那些天魔外道一樣的。因為那個要下地獄的,二乘人不會再下地獄了,永遠斷絕了。但是佛批評他們跟外道等,把他們十類劃到一等。
【汝等存心,秉如來道,將此法門,於我滅後,傳示末世,普令眾生,覺了斯義。無令見魔,自作沉孽,保綏哀救,消息邪緣。令其身心,入佛知見,從始成就,不遭歧路。】
前頭那十類眾生,包括定性的聲聞、緣覺,加上定性聲聞、緣覺一共稱為十類。那十類眾生失佛知見,入到歧途。佛就囑咐阿難,你要宣揚此法門,專指這楞嚴經,在我滅後,傳示末法之世,讓一切眾生明白這種道理,不要墮於天魔外道,不要墮於持空成寂的二乘,讓他們消除這種邪緣,讓他們入佛知見,從始成就,不遭歧路。
【如是法門,先過去世,恆沙劫中,微塵如來,乘此心開,得無上道。】
如是,就是指著法門說的,現在這個法門是指著要辨別什麼是魔、什麼是正道。為什麼講五蘊?五蘊最後這一蘊是識蘊,如果墮了識蘊不超出,乃至於二乘聲聞、獨覺不發大心,認為這就成就了。二乘人還沒破見思煩惱,還在八識當中,所以佛讓他們超離,發菩提心。如是法門指楞嚴法門說的,這是過去的無量諸佛依此而成道的,得的無上道。這是專指著楞嚴法門說的。
【識陰若盡,則汝現前,諸根互用,從互用中,能入菩薩,金剛乾慧,圓明精心,於中發化。】
「色、受、想、行、識」的識蘊如果沒破除,成不了佛的。轉八識成四智,得把八識轉成智慧。識蘊若盡了就成功了,究竟成功了,證明真正證得了。你現前根根互用,體性圓融,六根之用沒有間隔,一根即具足五根。互用當中就能得到金剛慧,叫金剛乾慧。這個得識蘊盡,識蘊盡了,諸根互用,在互用中這才行菩薩道,能入菩薩金剛乾慧。圓明精心,就是不生不滅,生滅和合,寂滅現前,超越世間一切魔外,超過出世間二乘小乘的聖人。金剛乾慧是破你最後的惑,無明惑,金剛慧是能破生相無明的。不破生相無明,不能成佛。發了菩提心才能有這種金剛智,有這種金剛智才能夠破除最後的惑。所以現在一切菩薩,能入菩薩金剛乾慧。圓明精心,這個是把這個會了就得到圓明精心。精是不雜,圓滿是無礙,明淨圓滿無礙。
【如淨琉璃,內含寶月,如是乃超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心,菩薩所行,金剛十地,等覺圓明。】
這是講真心世界的。真心世界是一切諸佛眾生圓融無礙,互相交徹,發菩提心,證得菩提果。「初發心時成正覺,如是二心初心難」。你剛一發菩提心就成佛了,成佛的心跟你最初發菩提心,這兩個心。如果你不發菩提心,你成不了佛心。到了成就佛果,跟這初發菩提心,成了佛果的佛心跟初發菩提心的心,這兩個心哪個心難?如是二心初心難。只要你一發菩提心了,決定能成。但是你發了心之後,時而發,時而退,時而隱,你發了這個心一定增長的。
我們從凡夫,我們現在起,我們發了菩提心。發了菩提心不是馬上就能成佛,不是一發菩提心生死就了了,這個還經過好長好長劫。這一生發菩提心了,來生又把發菩提心忘掉了,不能相續。但是這個菩提心是金剛種子,永遠不會變滅的,它會相續的。只要你發了菩提心,一定能成佛。為什麼?因為它時而隱,時而現。一發了菩提心,你這個心永遠不會變滅、不會壞。因為你營養不夠,缺乏營養;就是你不行菩薩道,它就缺乏營養了。或你這一生迷了,沒行菩薩道,你的菩提心這一生沒增長,諸佛菩薩一定來援救你的,一遇緣,菩提心就長起來了。這是在信心位時候,搖擺不定。一到住心,咱們前頭一再講初住,你那個菩提心發展的住在菩提心上,永遠不失了。這個時候經歷十住,十信心滿,初發心住,這回再不退了。十住、十行、十迴向,這叫三十心;再經過四加行,完了之後登入初地,這回再不退了,叫金剛十地,就是不壞的意思。一直到等覺、妙覺,究竟成佛,圓明了。成佛還是這個心,你最初發的心成就的還是這個菩提心,乃至到等覺、妙覺,那個成就了菩提心。所以頓超十地,就是一生。圓教的利根,一生成佛。善財童子,法華經的龍女,都是一生成佛的。
【入於如來,妙莊嚴海,圓滿菩提,歸無所得。】
妙莊嚴海,就是你歷生所修的萬德莊嚴你的佛果,因所修的積累的德,莊嚴佛的果海,就說妙莊嚴海。福德智慧都圓滿了,圓滿菩提,證得一切種智,這是究竟了。證得菩提跟真如本性和合為一了,跟你自性,佛本來的真如性,這是理;你修的一切事,事回歸於理,一切心回歸於佛心,圓滿了,究竟無餘了。歸無所得,自己的心行契合你本俱的真如體性,不是外來的,全是內心所俱的,這叫理究竟。理究竟了,還是原來所具足的。圓滿菩提是智慧究竟。那我們現在做的什麼?我們培我們福德。先培我們福德,長養我們的智慧,必須得福德智慧兩足尊,才叫成就佛果了。等到你成就了,從性起修,還歸於你的真性。離開你的自俱的體性,沒有一法可得。全性起修,乘著你全體的性體而起的修行,所有修行還歸於你體性,乘性起修,還歸於體性。我們又有另外兩句話,「狂心頓歇,歇即菩提」,你那個妙明的真心把那狂妄的狂惑清淨下來,還回你原來的妙明真心。
【此是過去,先佛世尊,奢摩他中,毗婆舍那,覺明分析,微細魔事。】
佛跟阿難說,此是過去一切諸佛世尊,在這個奢摩他的止當中,毗婆舍那觀的當中,止觀覺了,分明無礙,覺明分析微細的魔事。因此一切魔事銷滅了,直至菩提,心不迷悟得大利益,覺明分析微細的魔事,一切魔業全部消失。這叫楞嚴大定,修習大定。
【魔境現前,汝能諳識,心垢洗除,不落邪見。】
魔境現前,汝能諳識。魔境現前,你的心中了了分明,不被魔所沾,心不著垢染,把這魔事給它洗清楚。你身上所有的垢染就是魔,魔不是外來的,心裡頭所有的垢染就都是魔。你把它認識到,不被它所沾染,心垢洗除,不落邪見,那魔無法奈何!不落邪見,直至成佛了。
【陰魔銷滅,天魔摧碎,大力鬼神,褫魄逃逝,魑魅魍魎,無復出生。】
到蘊魔銷滅,蘊魔、心魔、見魔,蘊魔之上有心魔、有見魔,屬於心的垢染,把它洗刷乾淨。蘊魔銷滅,天魔摧碎,大力鬼神,褫魄逃逝。一切魔鬼魔神,魑魅魍魎,莫奈如何,無復出生。所以咱們上來講的五蘊魔,就是你的心跟你的見,就是兩種。心洗清楚了,一切天魔外道莫奈你何。
【直至菩提,無諸少乏,下劣增進,於大涅槃,心不迷悶。】
因此一直到了菩提,無諸少乏,一點不缺什麼,極小的毛病也沒有;對於下劣的思想沒有,增進菩提的心隨時在增長;於大般涅槃心不迷悶,對於佛的果位心裡清清楚楚的,直至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