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11_145

【從此或計,畢竟煩惱,畢竟菩提,兩性並驅,各不相觸。】
或者是我在色中、色在我中,以此來執著計度,這就是煩惱,這就是菩提,兩個性平行的。菩提是菩提,煩惱是煩惱,各不相觸。兩性並驅,同時進的。
【由此計度,死後有故,墮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則名為,第六外道,立五陰中,死後有相,心顛倒論。】
因為這種計度,死後是有的。不死,循環的。死後有,墮落外道。他對於菩提真性是迷惑的、是不了知的。這個是第六種外道,他在五蘊當中,「色、受、想、行、識」,這五蘊死後有形相的。死後有相的,就說他墮落外道。心顛倒論,從心裡顛倒。因為顛倒而立的論,這叫心魔,魔論。六十六的外道都是有相論,死後也有相;生前有相,死後有相。
又一種外道跟這個相反的,這是有相外道,還一種無相外道。這些論調在我們中國在我們此土沒有的,印度的九十六種外道,我們中國沒有。但是我們中國像老道像儒教,那又一種說法了。外道那心理學,這屬於心理學,不一樣的。他們都執著死後生天,生天生到最高處天,無所有,非非想,生到那種天一定八萬劫,他一定八萬大劫時間很長了。還有八種外道,無相。前頭是有相,另一種外道是無相的。其頭講的六十六相外道,這以下是無相的。
【又三摩中,諸善男子,堅凝正心,魔不得便。窮生類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於先除滅,色受想中,生計度者。是人墜入,死後無相,發心顛倒。】
又三摩中,都是在禪定當中的。諸善男子,堅凝正心,魔不得便。所有這些外道定力都非常強的,他修定都多少劫,魔進不來的。他在定中的時候,魔不能得便。他都是在定中的,都是魔不得便。但是是外道,不是佛教。堅凝正心,魔不得便。窮生類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於先除滅,色受想中,生計度者。計度,就是受蘊想蘊在這個當中墜入。他發明的死後無相,跟前頭的相對的,前頭的六十六種外道是有相的,這八種外道墜入是無相的;但是發的心是顛倒的,不是正確的。
【見其色滅,形無所因;觀其想滅,心無所繫,知其受滅,無復連綴,陰性銷散,縱有生理,而無受想,與草木同。】
他見到色滅了,形消了。這個形因為什麼滅的呢?觀其想滅,心沒有繫縛了,知道所受的都滅了,不能相連綴,陰性銷散,縱有生理,而無受想,與草木同。跟草木一樣的,就是未來的果喪失了,八無相。無相,沒有未來的相。涅槃、因果,凡事一切皆空,成斷滅相,顛倒輪迴,他說一切法都是斷滅的。這種外道說四大的色相,說有形的,身體的形相,一切有形有色的形相,無因。咱們講因果,這個外道講無因,無因而生的,突然間就會來的。哪有這種道理?他想的是心的意根,心的思想相繫屬的,那個想一滅,心無所繫了。以前心想的繫屬於色,形相。那心一滅,沒有了,就消失了。他的心時而在受蘊之前,時而在想蘊之前;時而色心可以連綴的,時而又消失的。色蘊跟受蘊兩個是不相連的,各是各,色蘊一亡,受就沒有了。因為一死亡就散滅了,一切形相行蘊都散滅了。有生無受,所有生而沒有受,沒有享受那個受,沒有領納的意思。人跟草木是一樣的,人一死沒有知覺了。受蘊盡了,沒有知覺,沒有感受了,跟那草木不是一樣的嗎?
【此質現前,猶不可得,死後云何,更有諸相?因之勘校,死後相無,如是循環,有八無相。】
現在雖然有,現在現的有五蘊有色心,色蘊現前,他說不可得。亦云死後沒有諸相,因此死後相無。如是循環,有八無相。
【從此或計,涅槃因果,一切皆空,徒有名字,究竟斷滅。】
以這個來執著計度,涅槃因果,一切皆空,只是個名字而已,徒有名字,究竟斷滅,斷滅空外道。所以沒有什麼修因,也沒有什麼契果,死後的相是空的,沒有證果可說。這是一類。又有執著計度世出世法是什麼?一切皆空,徒有名字,沒有實體,這叫外道的斷滅論。就是斷滅的,這叫邪知邪見,大斷滅的,沒有因果,斷滅因果。他不能理解一切法不離開因果,他相反的,這叫撥無因果的外道。
【由此計度,死後無故,墮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則名為,第七外道,立五陰中,死後無相,心顛倒論。】
假使說人要是沒有因果,不怕未來受苦,什麼壞事都做了。假使說什麼都不畏懼,一死了之,叫斷滅論。那他無所謂了,現生斷滅了,現生做,做完了就了了,死後沒有,什麼都沒有了,就是死後無相,心顛倒。這是第七外道,立五陰中,心顛倒論。
【又三摩中,諸善男子,堅凝正心,魔不得便,窮生類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於行存中,兼受想滅,雙計有無,自體相破,是人墜入,死後俱非,起顛倒論。】
又一種於三摩中,諸善男子,堅凝正心,魔不得便。他還是在定的,這些外道魔都不能進入的。他是邪定當中,所說這些都在定中,他的歷練,他的宗旨,他在定中所求的也如是。窮生類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於行存中,兼受想滅,雙計有無,自體相破,是人墜入,死後俱非,起顛倒論。死後還是妄計無相,死後什麼都沒有了。在他生前行動當中,他的行蘊還沒有滅,還在。受蘊想蘊都滅了,「色、受、想」三蘊已滅。三蘊已滅,體相全空。有時候遇有執說有,遇無執說無。他自體行蘊破除行蘊,「色、受、想」三個全沒有,行蘊也不存在;行蘊現在有,一滅就沒有,一墜俱非。這一類外道「色、受、想」三蘊滅了,行蘊也不存在,現在所入的行蘊亦會滅掉。
【色受想中,見有非有,行遷流內,觀無不無。】
所以色受想中,也有是,也有非。所見到的有不是真有,是非有。隨時遷流。若觀無,那就是無。觀有是無,觀無就是無,他就是遣除一切法。由不證得空義,不承認;就承認沒有了,消失了。
【如是循環,窮盡陰界,八俱非相,隨得一緣,皆言死後,有相無相。】
這樣子循環,窮盡陰界,五蘊十八界都是非的。盡,就是不成立的意思。「色、受、想、行」,這四種界限是有、是無?他答覆的是非有非無,有跟無全非。八相都非相,非「色、受、想、行、識」,又非無「色、受、想、行、識」,這叫不定。他所有的言論都不成立的,例如說死後還有沒有?沒有了,也不是有相,也不是無相。那就該非有相非無相了?也非有相非無相。
【又計諸行,性遷訛故,心發通悟,有無俱非,虛實失措。】
他所計度的就是一切沒有了,一切法都不成立,有無都是非的。虛實的、真假的,虛妄的、真實的,不一定,全都不一定。不一定就是非虛非實,沒有實也沒有虛。「色、受、想、行」,這四蘊全沒有。有也不對,沒有也不對,有無俱非,就是沒有個定論,虛實失措。例如說一切立論,這個論倒是有、倒是沒有?或者是非有、非無?他跟你狡辯,狡辯不成立,你說有,他說無;你說無,他又說有;有無,全不成立。
【由此計度,死後俱非,後際昏瞢,無可道故,墮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則名為,第八外道,立五陰中。死後俱非,心顛倒論。】
因此等他死之後,死後俱非,除了昏瞢,什麼都說不出來了。這叫這一類的外道,不承認菩提,惑菩提性。所以第八種外道,他立五蘊中,死後俱非,心顛倒論。沒有一個真正道理可講,就是這麼句話。死後俱非,從心顛倒而起的,死後還是顛倒。怎麼叫顛倒?有無不定。定有定無就不顛倒,也不定有也不定無,死後昏瞢沒道,就是顛倒俱非。還有一些外道叫斷滅。
【又三摩中,諸善男子,堅凝正心,魔不得便。窮生類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於後後無,生計度者,是人墜入,七斷滅論。】
於後後無,就是講行蘊的念念銷滅。後後無,過去就沒有、過去就沒有,所以人生七處都是斷滅的。窮生類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於後後無。死後什麼都沒有,今天在,明天就沒有了。生計度者,是人墜入,七斷滅論,一切法都是斷滅的。
【或計身滅,或欲盡滅,或苦盡滅,或極樂滅,或極捨滅。】
在他生人當中,欲界盡了,他認為苦也盡滅,一切法都如是,七處斷滅。身滅,人也好,天也好,生四大部洲,乃至六欲二處,生時有,一死都沒有了。或者欲盡滅,初禪天,離生喜樂地,離了欲界之後,欲染全盡了沒有了,全是斷滅論。或苦盡滅,生二禪天,定生喜樂地,歡喜到極點無憂了,前頭斷滅了。乃至三禪天、四禪天。
【如是循環,窮盡七際,現前消滅,滅已無復。】
一切諸法循環斷滅,現前消滅,滅了就再不有了,斷滅論。所有一切法都是斷滅的,斷滅就是消失永遠再沒有了。
【由此計度,死後斷滅,墮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則名為,第九外道,立五陰中,死後斷滅,心顛倒論。】
由此計度的死後斷滅,墮落這種外道,就是斷滅論。第九種外道,他說「色、受、想、行、識」五蘊法死後斷滅了。這是一種顛倒論,叫心的顛倒論。
【又三摩中,諸善男子,堅凝正心,魔不得便,窮生類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於後後有,生計度者,是人墜入,五涅槃論。】
又三摩中,諸善男子,堅凝正心,魔不得便,就是能入禪定了。窮生類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於後後有,生計度者,是人墜入,五涅槃論。於後後有,相續不斷,念念遷流不住。現在不住,一定有滅。行蘊滅了之後還能復生,生了之後還要滅,念念相續,永遠不斷,永遠無有間斷。前頭亡了,後頭必定有。所以於後後有,在這個時候墜入了五涅槃論,常時的計五處,永遠如是。
【或以欲界,為正轉依,觀見圓明,生愛慕故;或以初禪,性無憂故;或以二禪,心無苦故;或以三禪,極悅隨故;或以四禪,苦樂二亡,不受輪迴,生滅性故。】
或以欲界,為正轉依,觀見圓明,生愛慕故;或以初禪天性無憂,或以二禪天心無苦,或以三禪天極悅隨故,或以四禪天苦樂二亡,不受輪迴,生滅性故。這叫五涅槃相。這五種生處就是涅槃,涅槃即是生處。涅槃的意思就是不生不滅,這五個地方都是不生不滅的。六欲天就是欲界,欲界都是不生不滅的。總說,這是邪知邪見。轉生死變為涅槃,涅槃翻為不生死,把生死轉變為不生不死。妄計是什麼意思?把一切法都認為真正涅槃,一切法都不生不滅,把佛所說的生滅諸法就沒有了。一切眾生生在欲界,永遠在欲界輪迴不轉,永遠是涅槃的,就是永遠是圓滿的意思。
或以初禪天,離生喜樂地,這個天離欲界沒有欲染了,心沒有苦惱逼迫了,永遠涅槃,就是現在涅槃。涅槃是不生不死,永遠存在的。或以二禪,定生喜樂地,離了苦,憂愁就不逼迫了,永遠涅槃。或以三禪,離喜妙樂地,極大喜悅,永遠隨順,永遠涅槃。或以四禪天,捨念清淨地,沒有苦樂,到了極樂,等於極捨,三災不到,不受輪迴,生滅永遠斷了,永遠涅槃。
【迷有漏天,作無為解五處安隱,為勝淨依,如是循環,五處究竟。】
這些外道各有各的思想,他在定中就如是觀、如是思想,永遠不受三災八難,這叫迷。他所處的天是有漏的,不是無漏的,他要作為無為的解釋,錯了,是有為的,不是無為的,是循環的。這五個叫究竟處。在六欲天離開人間的塵穢了,六欲天有六欲天的境界,不是極樂世界,不是佛國土,他認為真淨跟佛國土一樣的。次於初禪、二禪離開下界了,也是虛妄認為這永遠是喜樂的。總之外道的計度偏,離於中。偏於一邊,離於中道,不合乎佛教,所以叫外道,心外取法。
【由此計度,五現涅槃,墮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則名為,第十外道,立五陰中,五現涅槃,心顛倒論。】
所以計度,五現涅槃,墮落外道,惑菩提性,這是名為第十種外道,立五蘊法,「色、受、想、行、識」說是現行的涅槃,這叫心顛倒。
【阿難!如是十種,禪那狂解,皆是行陰,用心交互,故現斯悟。】
阿難,如是十種,禪那狂解。佛到這跟阿難說,這上頭我舉的十種例子,禪那修定的狂解,不是正確的,虛妄的,都是行蘊。這十種外道都是在行蘊當中,行蘊是運動當中不停的,所有這種不是如來教,魔容易得其便。各種的魔難,這叫禪那狂解。這個魔可不是外魔,心魔。心魔從什麼地方生的?從過去的宿業,深厚的業障。這種所謂的見道不是真實的,所以佛講狂解,就是禪那狂解不正確的。為什麼產生這狂解呢?行蘊用心交互。五蘊當中行蘊,「色、受、想、行」,行蘊是專門把八識由七識傳播到前六識,就是中間這個行蘊的過程,這些都在行蘊當中。「色、受、想、行」,現在咱們講的是行蘊,五蘊魔,現在所解釋的都是行蘊的魔。
【眾生頑迷,不自忖量,逢此現前,以迷為解,自言登聖,大妄語成,墮無間獄。】
因為眾生的頑迷,不自忖量,就是觀察力量不夠。頑迷就是迷惑覆心,不自己忖量忖量,就是思量思量,把迷惑當成解悟,沒證得說證得了,所說的魔話認為自己登了聖境,大妄語成,都犯了大妄語,這叫眾生顛倒。不自己思量思量,因為你對聖教量,對佛所教誨的比對一下,是不是真正成道了?自言登聖,自己認為自己成了聖道。實際上是妄語,墮無間獄。
【汝等必須,將如來語,於我滅後,傳示末法,遍令眾生,覺了斯義,無令心魔,自起深孽,保持覆護,消息邪見。】
佛對阿難說,汝等必須將如來語,叫阿難弘揚佛教、弘揚佛所說的話,摧滅那些邪知邪見,不要讓他迷惑世間。將如來的話,在我滅後傳示給末法,傳示給未來的弟子;遍令眾生,覺了斯義,無令心魔,自起深孽。上來講的蘊魔全是心裡的,自心所起的錯誤念頭,不是外來的,這叫心魔。應當保持覆護,消息邪見。把那邪見息滅掉,把它消失掉,不要被邪見所迷惑。
【教其身心,開覺真義,於無上道,不遭枝岐,勿令心祈,得少為足,作大覺王,清淨標指。】
使修行者教他們的身心開覺真義,這樣子才於無上道不會走到岐途去了,不會走到枝節去了。勿令心祈,得少為足。心祈就是求,心所求法的求。不要以少為足,要深入的學,作大覺王,清淨標指,就是成佛。今天就講到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