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11_142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第十卷。現在我們快講完了,第十卷就快圓滿了。
【阿難!彼善男子,修三摩地,想陰盡者,是人平常,夢想消滅,寤寐恆一,覺明虛靜,猶如晴空,無復麤重前塵影事。觀諸世間,大地山河,如鏡鑑明,來無所粘,過無蹤跡,虛受照應,了罔陳習,惟一精真。】
阿難,彼善男子,修三摩地,想陰盡者,是人平常,夢想消滅,寤寐恆一,覺明虛靜,猶如晴空,無復麤重前塵影事。這個修行的人「色、受、想、行、識」五蘊,已經到了第四蘊了,行蘊。想盡了,行的相生出來了。想盡的魔境沒有了,夢想消滅,修行到這種境界功力很強了,就是一切幻想都沒有了。咱們經常思想想出很多幻想,那都叫想蘊。開始修行蘊,斷行蘊。行是動作意思,你起心動念都屬於行蘊。所有一切浮想妄想消失了,這叫想蘊盡了。一切幻想一切雜念消失了,就是我們的夢想都消滅了。這個時候不止在你經行的時候,好比我們白天,當然白天有些幻想,白天的幻想不說了,夜晚上作夢,一切的夢境全部沒有了。不論醒時寐時、行住坐臥,這個想蘊斷了後沒有了,就是夢想消滅了。這個時候醒著,乃至於休息、睡覺作夢,你那個心覺明虛靜,明明白白的。睡醒,睡覺跟你醒著一如,就像沒有雲彩的太陽一樣的,像晴空一樣。
這是比喻,修行到行蘊地位的菩薩,那些麤重的前塵的影事。這裡頭包括法塵,咱們現在還沒到法塵境界。這個時候他來認識世界依正二報、有情無情,他怎麼看的山河大地?觀諸世間,如鏡鑑明。像那鏡子照相一樣的,來就現,去就消,沒有一點罣礙,虛受照應,了罔陳習,惟一精真。心跟境,心境都是空幻的、虛假的,心對境的時候,認識境是虛妙的,不被境所轉移,把山河大地一切性境;咱們那個經上詞句有這麼一句話,性境現量通三細,境界為緣長六麤,這個時候的行者他的性境就像那個鏡子的光明能洞鑑一切,魔來魔現,佛來佛現,毫無分析。所以山河大地的影相照了無遺,虛受照應,了罔陳習,惟一精真。這個時候他認識到一切虛妄境界唯心所現,一精真就是唯心。
【生滅根元,從此披露,見諸十方,十二眾生,畢殫其類,雖未通其各命由緒,見同生基,猶如野馬。熠熠清擾,為浮根塵,究竟樞穴,此則名為,行陰區宇。】
一切諸法生滅的根元全都披露現前,生滅的根元從何生起的、從何滅的。這個時候滅到什麼地方?八識,去後來先作主翁,那是七識,七識的種子有微細生滅,這就是行蘊的根本,以七識為主的,生滅都從七識傳送出來的。這個時候見十方一切眾生畢殫,殫是盡的意思,盡他那一類。雖然沒證得沒通,由他宿命的相續見他同生的基礎是什麼,這個時候識蘊都能明了;但是還是識,還沒到菩薩的智慧境界。
熠熠清擾,就是行蘊一切的動想。這時候在行蘊當中,行蘊一切動想忽起忽滅,生起了,消失了;不隨它執著,就叫熠熠生光。根和塵都能清楚了了,這是行蘊的區宇,行蘊的境界相。行蘊的相很輕的,輕是輕重的輕,一個清淨的清,很輕的清淨。咱們是沈濁重濁,既不輕也不淨。修行到這個地方很不容易了。為浮根塵,究竟是根所現的、塵所現的樞穴,就是外頭塵境界,乃至於根身器界,這十二類眾生各個所有的差別。穴字,就是門臼的意思。究竟樞穴,所經過的門臼,就是門軸,由樞穴故,門開門閉,就是行蘊的區宇。前頭想蘊斷了,現在是行蘊。不被想蘊所染,進入行蘊。
【若此清擾,熠熠元性,性入元澄,一澄元習,如波瀾滅,化為澄水,名行陰盡。是人則能,超眾生濁,觀其所由,幽隱妄想,以為其本。】
若此清擾,這是顯露我們一切妄的根元,妄從何起的?就是運動來的。輕清擾動,生滅的那個根元那個體性,因為他定力深了,到這位的菩薩學到這樣子,他定力已深,就像那水澄淨了;澄淨了就現相,一切波爛那個浪都消失了,水的澄淨所以停息了。澄水就現一切相的意思,你的性就像那個澄水一樣的。就是過去的習氣他都不起了,那個波浪都不起了,就是澄淨的水。你的心情一到想蘊盡了,行蘊當中,行蘊也將盡,這個人就能夠超一切眾生的濁。煩惱濁、眾生濁,眾生濁就清淨了,能夠認識到極微細的、極隱密的妄想。無明從何起?妄想從什麼地方來的?這個時候能知道它的根本。再往前進一步,則是八識的見分。這是八識的相分,能夠把過去八識幽隱的妄想那個根本,這個時候只能清淨知道,不是斷除,還沒到那種功力。
【阿難當知:是得正知,奢摩他中,諸善男子,凝明正心,十類天魔,不得其便,方得精研,窮生類本。於本類中,生元露者,觀彼幽清,圓擾動元,於圓元中,起計度者,是人墜入,二無因論。】
功力到這種情況,佛對阿難說,阿難當知,這個是得正知,就是明白自己的正性。你在修止的當中,奢摩他中,諸善男子凝靜下來了,發明他真正的心。在這個時候有沒有魔業呢?一切外道也修到這個程度,他不是正業。這裡頭分辨,像印度的外道跟阿羅漢差不多,能知八萬大劫的生死事情,但是他不是正道,這裡就分辨正和邪。一個計無因的,一個順佛教導知道一切境界相,得正知的;還有邪律的,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邪律的也不簡單。辨別邪正。
阿難你當知得這種正知在定中,奢摩他中,諸善男子,凝明正心,那個心淨到相當一個程度了。外道魔鬼有沒有修到這樣地步呢?也有,他不是正見的,這就是辨別邪正。有十類天魔,咱們說天魔侵擾有十類,想侵入修行人辦不到,修行人的定力相當強了。所以方得精研,窮生類本。於他本類之中生出他元露,元露就是本性的境界。到這個時候他能夠不動、不惑、正心、不動定,沒有疑惑的惑業,照見明了,定跟慧能夠達到均等。十類的天魔想找這修行人的空隙,沒有了。不像想蘊當中,魔得其便,乘虛而入。等到行蘊菩薩修到這個程度,魔不能得其便,十類天魔都不能得其便。所以精研窮生類本,精研這十二類眾生。十二類眾生,咱們平常講的乃生滅跟諸業轉,有色的、無色的;有意識的、沒意識的;有妄想的、沒有妄想的;有化生的、有胎卵濕生的。總之這十二類眾生這是他們一切的生滅,咱們簡單說生死根源。
菩薩在定中所見的境界相,這個時候他的定是凝明正心,不動搖,是清明照了,沒有惑,心正,不動定。不惑慧,不疑惑的智慧,定跟慧力均等。因此十類天魔想找個空隙,進入菩薩修行的境界,不可能了,進不來了,就是沒有空隙給魔鑽。所以生元露者,觀彼幽清,圓擾動元,於圓元中,起計度者,是人墜入。墜入什麼?二無因論,墮了無因。
這種功力比較著相當深了。什麼叫本類生元露?生元露就是明到邪知邪見,或者一切是非,什麼叫外魔,什麼叫內心作業。這有內心作的業,造業了,內心作業。有外來的魔障。行蘊十二類眾生的,行蘊的最根本,十二類眾生行蘊的根本甚深,就是生滅的因緣不是很容易顯露的,要找它顯露的地方,行蘊的根元就是幽清。觀彼幽清,就是行蘊擾動的因緣。這個就是修行達到想蘊已盡,就觀行蘊了,修行行蘊。這個行蘊非常輕,輕重的輕,非常清淨的清,就叫清輕。非常幽密,不是明顯的,非常隱誨,叫幽隱輕清。
十二類生每一個最根本的他的行蘊遷流,就是十二類眾生行蘊遷流微細的動相,菩薩就觀一切眾生行動的不起妄想、不起妄計、不起分別,這就破行蘊了,行蘊破了。於圓元中,起計度者,這個就表明了想蘊滅盡,「受、想、行、識」的想蘊滅盡。天魔,依想蘊他還有,行蘊就沒有了,就見不著魔了。想蘊的因有,行蘊的魔就盡了。想蘊消除,精研行蘊的窮他生的本來。想蘊滅,行蘊顯露。行蘊顯露,到行蘊的時候沒有實體的。因為這個是依他第七識,七識就叫圓元。擾動群動的元是一切眾行的本,也是一切生滅根元。生滅根元,八識經過七識的傳送到第六意識,現在這種二因都斷絕了。
本無因,本是沒因的。末呢?末也無因。就叫二無因,本無因,末無因。就解釋這個二無因,專有一部大論,二無因論。但是外道他修心的,他是邪,他有一種解釋邪解釋,所以叫惡見。依佛所教授的解釋叫正見,不是妄計的。為什麼?因為外道修到八萬大劫,八萬大劫以後的事他不知道了,他認為到八萬大劫就止了,以後的事二無因論,他不知道,他說沒有了,到此為止。所以稱為這是惡見,墮二無因論。因為在印度的外道功夫禪定功夫也修得很深很深的,但是他不知道有八識存在,因為他見不到。那他怎麼說呢?他叫冥論,他不知道的就說沒有,八萬大劫以後的事沒有了,就叫冥。幽冥的那個冥,陰暗的冥,這是外道所墮落的地。在八萬大劫無量大劫,佛都能知道。等你把行蘊要斷滅了,斷除行蘊了才知道。為什麼他這樣解釋無因呢?以下解釋他的無因。
【一者、是人見本無因。何以故?是人既得生機全破,乘於眼根,八百功德,見八萬劫,所有眾生,業流灣環,死此生彼,祇見眾生,輪迴其處,八萬劫外,冥無所觀。】
一者,是人見本無因。為什麼?何以故。是人既得生機全破,乘於眼根,八百功德,見八萬劫,能夠見八萬大劫,所有眾生,業流灣環,死此生彼,祇見眾生,輪迴其處,八萬劫外,冥無所觀。這個「是人」指修道者,不是依佛道,修禪心的人。因為他執著計度,把所有的勝性,他修行就觀到行蘊盡。行蘊盡的現相往後他不知道了,他把行蘊盡的現相認為這個就是冥,認為這個就是他本覺了,就認為是究竟了,他把這個當成生滅之元。這個還沒到,佛講八萬大劫之後事情還多很,他認為這是無因而起。那個本無因他還見不到,那還行遠了,這是行蘊。行蘊從此披露,就是生起的根元全明白了。生機,生起的機就是行蘊。行蘊顯露之後,眼根能夠觀察到。眼根有八百功德,能盡其量,能把行蘊的量盡到,就是八萬劫內所有的眾生遷流、循環、轉化、生死輪迴都能一一了知。此生彼滅,彼滅此生,捨生趣生,輪迴在八萬大劫之內。八萬大劫之外,冥然無知。因為他見得到八百功德,八萬劫所有的眾生業流、循環,此生彼滅、彼滅此生,就是眾生輪迴之處能知道。八萬劫外,冥無所觀。他的知識只能在八萬大劫之內,八萬大劫的外頭事不曉得了。
【便作是解:此等世間,十方眾生,八萬劫來,無因自有。】
這個外道就把這個作為什麼?十方眾生,八萬劫來,無因自有。他看到八萬大劫,就在八萬大劫以後,八萬大劫以前沒有因了,無因自有,冥然無所觀。這分析的意思,佛向阿難分析,因此跟佛教不同。
【由此計度,亡正遍知,墮落外道,惑菩提性。】
由於這個計度,亡正遍知,正遍知他沒有;有了,他就不是外道了;墮落為外道。惑就是迷惑,迷惑就說不清楚了,菩提正覺之性他根本不理解,不理解就是迷惑,迷惑就是他不知。這是一種人,外道。他認為是無因,八萬大劫前他不知道,這無因了。
【二者、是人見末無因。何以故?是人於生,既見其根,知人生人,悟鳥生鳥,烏從來黑,鵠從來白,人天本豎,畜生本橫,白非洗成,黑非染造,從八萬劫,無復改移。】
解釋這個無因,為什麼說無因?因為他所研究的,他看見人跟一切生物在受形之始是從八萬大劫,中間沒有什麼改變。他說前既不改變,那後也不改變了。前既不變,後亦不易,就是前後都不變。在這個圓滿當中計度的人執著這個,拿這個當成聖境。過去他不知道,他往過去推,無因,八萬大劫以前他不知道了。不知道,他就無知了。無知了,他謂一切法生,無因自生。這跟佛所教導的完全不一樣。是人於生,既見其根。所以看見眾生劫前,八萬大劫前無根。因為他不知道,他認為就沒有。無根,就無因而有。所以他認為這十二類眾生都是自然而然生的,不是有因生的。這叫自然外道,這解釋外道的。因為後頭都是跟外道辯論生因。
【今盡此形,亦復如是,而我本來,不見菩提,云何更有,成菩提事?當知今日,一切物象,皆本無因。】
你現在這個壽命盡了,亦復如是。人死了一定還生人,鳥死了一定還生鳥,你不能改變,這是外道所計的。所以今盡此形,亦復如是。不見菩提,他不懂得菩提的道,說人能成佛,他不知道。不見菩提,他認為菩提沒有。云何更有,成菩提事。還能成佛?他不相信。他認為一切事物都沒因的,無因而生。一切物象,皆本無因。這個形盡了,完了還生這個形,不會改變的。因為在八萬大劫之前,他沒有見到有十類眾生,所以他說以後一切物象都沒有因。
【由此計度,亡正遍知,墮落外道,惑菩提性。】
這是外道的妄計。他沒有正遍知,這個計度亡正遍知。亡就是沒有,沒有正遍知。墮落為外道,把菩提的覺性他迷,迷了菩提的覺性,有惑。什麼迷的?惑迷菩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