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11_129

【M11_129
這一天的天人壽命四千大劫,身高四千由旬。一由旬四十里,那你乘去吧!
【精見現前,陶鑄無礙。如是一類,名善現天。】
善見、善現略有不同。前頭善見天精妙的見現前了,他能見的體清淨,見的用周遍,一切無礙。陶鑄無礙,就像燒瓦片的、燒陶器的那師父能夠鑄金像、鑄陶像,形容這一天定的力量跟那鑄陶器的師父一樣,隨他心之所在,想塑個什麼相,拿那個泥巴就能捏個什麼相;形容這一天他的精見圓明現前了,所以叫善現天。
【究竟群幾,窮色性性,入無邊際。如是一類,名色究竟天。】
這個特別是群幾,就是你念頭起處。一動,那個念頭的起處很微細的,形容究竟群幾。窮色性性,這個性的體已經空了,沒有邊際了,窮色性了,色性不存在了,達到一切色性的性體就沒有邊際。所以才色究竟了,這就是色究竟天。窮色性性的體性,前頭這個性是色性,後頭這個性是性的體性。因為一切色依空現,有相的都依無相現。空性給一切色性作體,一切的色(有形有相的色)是依著空性而建立的。一切的形相到此皆不現了,就是境界全空,沒有任何境界相,色究竟空。如是一類,名為色究竟天,色都究竟了。色界諸天到此頂點。咱們經常說一切的色究竟天,這一層一層的,本來該說十八層,再進入無色界天了。這是色究竟天的成就了。
【阿難!此不還天,彼諸四禪,四位天王,獨有欽聞,不能知見。如今世間,曠野深山,聖道場地,皆阿羅漢,所住持故,世間麤人,所不能見。】
五不還天跟四禪天的天王,乃至四禪天所有的外道,跟他們都有隔離了;隔離就是斷絕了。不能知見,四禪天有漏的凡夫見不到的,因為那些個只能伏惑。五不還天,不還於天道,不還於人間,都是無漏聖人。咱們說那些聖人所寄的諸天,都寄在五不還天。五不還天跟那些個天不一樣,這是斷惑的,那些天人還要隨惑流轉的,所以叫不還天。這個不還天跟四禪天、跟那些天王不一樣,他不能知見,就是不能瞭解。因為在世間上,在人間深山曠野,有些聖人在那深山曠野修道,那些阿羅漢,世間人能見得到嗎?見不到的,世間人去不到的,形容詞。到這做結束了。
【阿難!是十八天,獨行無交,未盡形累,自此已還,名為色界。】
阿難,是十八天,這是色界十八天。佛跟阿難說,這十八天獨行無交,未盡形累,自此已還,名為色界。獨行無交,沒有情欲,不會流眼淚的,不會想感情的,沒有感情,無情類了。但是有色質,十八梵天都有色質,還是有天人的形相。但是這個形相是化生人,不是男女關係生的,是化生的。他們是清淨的,沒有伴侶,獨行無交。這叫離欲,離開欲界的欲,有化生的生身,還有個化生的身形為累。無色界就沒有了,再往前進就講無色界了。色究竟天,乃至於梵天,同一色界,還有色相。這叫四禪天。再往後四空天就沒形相了,以下講四空。
【復次,阿難!從是有頂,色邊際中,其間復有,二種歧路,若於捨心,發明智慧,慧光圓通,便出塵界,成阿羅漢,入菩薩乘。如是一類,名為回心大阿羅漢。】
復次,阿難,從是有頂色邊際中,其間復有二種歧路,兩個不相同的道路,兩條路。歧路,就有分路,不是一條路了。講講這兩條路,二種歧路。若於捨心,發明智慧,慧光圓通,便出塵界,成阿羅漢,入菩薩乘。如是一類,名為回心大阿羅漢。
無色界的四天不是一般的,未了生死的人住不到無色界了。無色界唯有定果,唯有定,沒有形身,依報正報都是定中。這個定不是圓滿的,這四天皆依偏空修進,一個厭色依空,一個厭空依識,一個色空識三俱滅,無色、無空、無識,僅依識性。什麼是識性?把前頭所有的一切諸相都滅盡了,增上頭的善果。將成聖道,還沒有成聖道。闡明無色界的四天迴心超出,把他的心意識超出三界。咱們經常說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這個色界的頂天與無色界相近了,進入無色界天,有色界的頂天與無色界的天鄰近。
為什麼還有歧路?三果跟四果不同,三果的聖人也有利根的、也有鈍根的。利根的三果聖人對一切的捨定心中,能夠入到人空的智慧;人空,發無漏空;這是人空的智慧。他還沒圓成,沒到阿羅漢。阿羅漢的人空智慧到了頂級了。這在三果的聖人當中,有利根的三果,還有鈍根的。捨定清淨證得無漏的人空智慧,利根的,他能夠慧光圓通圓滿。九九八十一品,把八十一品的思惑斷了,超出三界,分段生死了了,證了偏空理。偏空理,不是真空理,這證到偏空才叫阿羅漢。怎麼叫偏空?光證到人我空,法我空還沒有斷;而且以為法是真實的,沒能瞭解法也是虛妄,假的。但是他不認為證了四果就滿足了,這叫回大。不滿足所證的四果,就是進修大乘,進修大因,這叫回小向大,入菩薩乘,這類的阿羅漢。如是一類,就是利根的。回心,欣樂菩薩,欣求菩薩,厭自己所證的二乘果。這種發心,就是咱們經常說的回小向大。有一類的菩薩出了三界要入有餘涅槃,他認為無餘,其實有餘。不能捨小向大,就入有餘涅槃。捨小向大,就進入大乘。這個二乘人有一種回小向大的,要發大乘心,這是一類;有些個甘居小乘,不向前求進步了,這又是一類。一個回小向大,一個甘居小乘,這下頭講的是回小向大的。
【若在捨心,捨厭成就,覺身為礙,銷礙入空。如是一類,名為空處。】
若在捨心,捨心就是捨厭成就。他覺得身是障礙,把這個障礙的銷滅,捨身入空,這叫為空處。空處,就是四空天,無色界天。若能捨心,捨心有二種。若於有頂天,用無漏道,斷惑入空理,這就是樂定那含。若於廣果天,用有漏道;前頭是無漏道,這是有漏道;伏惑(把惑降伏)入定,但這是外道,這叫凡夫外道。一個於有頂天,用無漏道,斷惑入空。一個是於廣果天,用有漏道,伏惑入定。一個斷惑入空,一個伏惑入定,兩個完全天淵之別。所以礙成聖人,這個就成凡夫外道。
【諸礙既銷,無礙無滅,其中惟留阿賴耶識,全於末那,半分微細。如是一類,名為識處。】
一切障礙都銷了,不依於色,就是不依於肉體。這個惟依於識,名為識處。諸礙既銷,就是不依於色;對於一切色相全不依賴,叫滅色生喜,但是不依於空。不依於空,就是他所有的功行與果相,所有的功乃至他所證的果,厭離色空;不但厭離色,也厭離於空。那依什麼?依識,惟依於識,這個識是八識。依識,就是阿賴耶識。在這個裡面只留阿賴耶識,因為空色雙亡。阿賴耶識,咱們叫藏識。這個藏識,咱們講阿賴耶識的時候,一個是依它而生起一切染法,一個是一切淨法,一切法的依之根本。但是依著阿賴耶識起的第七末那,末那叫染污識。染污識又依著六根的意識,意根所起的。末那托的六識,緣「色、聲、香、味、觸、法」的六塵,六識依著六塵互相的傳送。到第七識,到現在咱們講的經文,到第七識傳送,把前六意識的全滅掉了。第七識是只存一分識處定,根身識處。末那識能緣的心,緣於所緣的境界,這個境界沒有了,不是緣前六意識,緣第八識。就在這個修行當中,經過四萬大劫,要經過時間四萬大劫。那第七識緣什麼?緣阿賴耶識。阿賴耶識就是它所緣的境,返妄歸真,這個時間經過四萬大劫。
【空色既亡,識心都滅,十方寂然,回無攸往。如是一類,名無所有處。】
知道一切諸法皆無所有,不但色銷,空也銷,空色銷亡識心就盡了,識心都滅,在這個時候識跟色雙亡。空色雙亡,既亡了,識心也滅了,能分別的心、所分別的境,所分別的境沒有了,能分別的心也不存在了,十方寂然,回無攸往,這叫無所有處。滅色歸於空,滅空歸於識,能緣的識心停歇了,所緣的境界相沒有了,能緣與所緣都寂靜下來了,無所有處。就是空色既亡,識心都滅,十方寂然,回無攸往,如是一類,名無所有處。
【識性不動,以滅窮研,於無盡中,發宣盡性,如存不存,若盡非盡,如是一類,名為非想非非想處。】
在這個時間只存識性。識性是什麼?阿賴耶識的識性。在華嚴經講如來藏性即是識性,識性不動,常住的、妙明的、周遍的、圓滿的。正因為它不動、常住的、妙明的,所以才周圓。但是凡夫達不到這種道理。因為阿賴耶識堅固不動搖,以滅盡定,深窮研習,於無盡當中欲想發明宣揚阿賴耶識的性。但是發明它是不盡性的,發明了之後,瞭解明白它是不盡性的。
識性就是阿賴耶識,阿賴耶識即是如來藏性,不論凡夫,不論聖人,它是不可盡的;就是藏性,它含藏一切。大乘起信論講它是一切染的種子、淨的種子,染淨種子都依阿賴耶識而成的。凡夫,乃至如來聖人(中間一切聖人)都是存在於阿賴耶識。約染的方面屬於十法界,染的種子而產生的六凡;四聖法界,淨的種子而產生四聖,到究竟成佛。
所以在經文上講的若盡非盡,於這無盡之中發然盡性,若存不存,若盡非盡,就是非想非非想處。非想非非想處就是阿賴耶識,淨的種子,如來藏;染的種子,就是八識的染分。如來藏性,專是如來的淨分。所以說非想即非有想,非非想即非無想。
【此等窮空,不盡空理,從不還天,聖道窮者。如是一類,名不回心,鈍阿羅漢。若從無想,諸外道天,窮空不歸,迷漏無聞,便入輪轉。】
此等窮空,不盡空理,從不還天,聖道窮者。如是一類,名不回心,鈍阿羅漢。這是鈍根。若從無想,諸外道天,窮空不歸,迷漏無聞,便入輪轉。這來辨別如何成聖、如何墮落成凡。窮空,指四空。窮色,令一切色銷亡。講四空天。初天窮色,令色銷亡。第二天,窮空;空本來是空,令空無有。這是一個色,一個空。四空天第三天,窮識令滅,滅一切識,令滅就產生性。第四天,窮性令盡。前二天,窮色窮空,這是前二天的境界相,窮的是境界相,外邊一切境界,空也是境界。色對著空說的,空境界,色境界。後兩種窮心,令心跟境(能生的心跟外邊所有境)全是空的,心境皆空。前二窮境,一個是性,一個是境。後二窮心,一個心境俱空,完了把這個空也窮也盡。這叫空理。如果不懂得空理,凡外(凡夫、外道)它不能夠瞭解人空之理。凡外不瞭解人空,小乘四果聖人不瞭解法空。人我空,法我空,不能達到法空,不能入於大乘,必須進入大乘。這都沒達到圓頓教。像咱們講華嚴經那個圓頓教,那種圓頓教達不到的。達不到,心跟境本來都是空的,又有什麼銷滅、不銷滅?還等待去銷滅嗎?沒有,原來就是空的。
因為不了知,執著為有,本空的執為有,所以就墮落。愈執著,墮落的愈深。執著愈重的人,墮落的是愈深的人。不執著了,就自在了。咱們經常講六個字,「看破」,一切境都沒有;「放下」,看破了才能放得下,看不破怎麼放下?你放得下了,才「自在」了,那就自在了。有人背著東西或者拿著東西,本來拿不動,累得不得了。人家告訴他:你放下,你放下不就不累了嘛!就是放不下。問題就是很簡單,就是一個放下。咱們經常說萬法皆空,空了還不自在?那就自在了。
怎麼能達到空?修觀。先把我放下,觀我沒有。我都沒有,他也沒有,我、你、他都沒有。所以看破、放下、自在。看破什麼?空的。窮空不歸,迷漏無聞,那你就輪轉了。若知道一切都是空的,一切都是假的,達到空理。一定要窮空,達到究竟空,這就是四空處。不但色空,能空色的空也空,這個空還盡於空叫空空。空空無大千,就這個含義。所以諸天外道不能達到空,不能達到無想,不能達到無識,空不了。空不了就受,受什麼?你所受的一切的苦難,世間相、出世間相全是假的。假的意思就是不是真實的,不是真實的就是空。
【阿難!是諸天上,各各天人,則是凡夫,業果酬答,答盡入輪。彼之天王,即是菩薩,遊三摩地,漸次增進,回向聖倫,所修行路。】
所以佛跟阿難說,天上乃至於各個天人都是凡夫,都是業。業是因,因造的因一定受果,叫業果酬答,有因必有果。要想酬答業果,就入輪迴輪轉不停的。所以在十八天、四禪天、四空天,那個天王都是菩薩化身的,彼之天王即是菩薩。那些菩薩遊三摩地,漸次增進,回向聖倫,所修行路。王跟民不同,那個王全是聖人、全是菩薩去化現度他們的。今天就講到這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