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11_117

【真根既成,十方眾生,皆我本性。性圓成就,不失眾生,名隨順等觀一切眾生迴向。】
隨順平等善根,對一切眾生平等大悲。此位菩薩他的大悲心對眾生沒有分彼此的,也沒分高下的,是平等大悲,叫平等的善根。這從什麼地方這樣來觀?因為一切眾生皆具足有佛性,從眾生的理上觀眾生的佛性。眾生的佛性跟諸佛平等平等,眾生的佛性即是佛的佛性,菩薩跟眾生跟佛都是平等平等,同一體故,這叫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咱們經常說同體大悲,因為我們跟眾生同一體故,跟諸佛同一體故,具足十方一切諸佛的慈悲心,利益一切眾生。這叫等觀迴向,平等觀一切眾生。
【即一切法,離一切相。惟即與離,二無所著,名真如相迴向。】
第八,真如迴向。即一切法,離一切相,即與離都不執著。離法,離一切相,二無所著,不執著,這叫真如相迴向。真如只有一相,無相。真如有相嗎?沒相。即相而離相,有相、無相兩個都不執著,就叫真如相迴向。
【真得所如,十方無礙,名無縛解脫迴向。】
第九,解脫迴向。真得所如,十方無礙,名無縛解脫迴向。無罣無礙,解脫自在,十方都無礙。證得真理了,以真理所知的,所以一切無礙。咱們講華嚴經的時候,這叫一真一切真,無一法而不真。
【性德圓成,法界量滅,名法界無量迴向。】
第十,無量迴向,這是十迴向最後了。性德圓成,法界量滅,名法界無量迴向。這個大家聽多了,都懂得了。世界是無量的,為什麼?同一真故,所以說它無量。世界不可滅的,誰把世界滅了?因為它是空的,世界是真空的。這個屬於性德,性德圓成,世界無量。無量可滅嗎?說滅、說無量都可以,沒有生滅相了,性德圓成。沒有世界的量,世界有什麼量?法界有什麼量?法界無量,等法界而迴向,這個迴向就是無量的迴向。簡單說,這是中道妙理、中道妙義。
把這十迴向總結一下,為什麼產生這種力量?因為大悲的無礙智慧,以無礙智慧這大悲就不礙了。為什麼?大悲心是智慧。什麼智慧?無礙的智慧。智不可壞,悲也不可壞,能把智慧壞了嗎?因智而起的大悲能壞嗎?這叫悲智迴向,大悲大智迴向給眾生。因為一切眾生本來具足的佛性跟佛是相合的,因此一切眾生都能成佛。性本具,你不修,性本具的不顯;修,顯性本具。全性起修,那你所修的全修在性。這個道理都是圓教的道理,這我們講華嚴經都反反覆覆講。你本心一發心就是微妙的,發菩提心不可思議,初發心時成正覺,初心跟正覺心是一個,但是如是二心初心難。你沒發心永遠你妙覺顯不了,一發心妙覺就顯了,所以如是二心初心難。又者因果,因即是果,果成了而顯因。因果同時的,華嚴經上講的當你初發心時成正覺,這個初發心是因心,發了心就成佛了;若不發心永遠沒有成佛的時間,所以初發心時成正覺。因此這種道理甚深,咱們在講華嚴經時候已經反反覆覆顯示了,楞嚴經只是兩句話。三十心,十住、十行、十迴向,每一個只是兩三句話。因為這三十心是同的,它層次上還有一個進度。
【阿難!是善勇子,盡是清淨,四十一心。次成四種,妙圓加行。】
修習正定的這個善男子,依著楞嚴經說的,依著觀世音菩薩二十五圓通選擇耳根圓通,你修習耳根圓通的時候,就是修習正定剛開始乾慧。什麼叫乾慧?剛發一個信心,剛發一個向上的心,這個心發明叫大丈夫氣概。我們這都是女道友多,今天我們剃頭的時候,三十個道友發的大丈夫心,再頭髮一剃,大丈夫了!如果你還認為「我是個女孩子,我是女相」,那麻煩了,那你就沒辦法成道。落髮就表示大丈夫,這上頭沒說男女相,全是大丈夫,平等平等。從你乾慧,乾有其慧而發了信心。所以什麼叫四十一心?乾慧是一心,剛生起信心得有智慧,沒有智慧信心生不起來。為什麼想出家?那個就是智慧,就是乾慧;但沒有法水滋潤,乾有其慧。乾慧、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這叫四十一心。心能成就四種妙圓加行,從發真如的妙明真心,這叫妙圓加行。
【即以佛覺,用為己心,若出未出。猶如鑽火,欲然其木,名為煖地。】
即以佛覺,用自己的心,用為己心,把佛的覺悟當成我自己的心。這個功夫我們道友從來沒用過,現在聽了楞嚴經,你開始用。佛的覺,究竟覺,把它用為我的心,我心與佛同一體,心佛不二。或者已發心了,還沒有發心,叫若出未出;要想發心,還沒有發心。要想取火,燃木頭。這個時候開始要想鑽木取火的時候,要燃木頭的時候,叫什麼名字?叫煖地。煖、頂、忍、世第一,從頭說起講四位,這叫煖位。
【又以己心,成佛所履,若依非依。如登高山,身入虛空,下有微礙,名為頂地。】
又以己心,把自己的心跟佛所修的一切的道理,佛所履就是佛所行,履就是依止的意思,我的心依止於佛。佛我還沒有依,但我一定得依著佛。若依是已經依了,非依是還沒有依。如登高山,身入虛空,下有微礙,名為頂地。身騰入虛空了,但是有點障礙,這個障礙就叫頂地。從初發心開始。
【心佛二同,善得中道,如忍事人,非懷非出,名為忍地。】
心佛二同,心同於佛,佛同於心,這叫善得中道義。這講煖、頂、忍、世第一,這是忍位。前頭有點煖氣,叫煖位。這叫忍位。如忍事人,非懷非出,名為忍地。用自己的心,佛所走過的道路,佛所履,我這心像佛一樣的,也像這樣走,這叫即心即佛。說他剛發心的意思,這又從頭說起了。前頭講到迴向,那已經將近於入地位了,入地要登地了。現在又從開始起,從你開始發心,那個心就像想要登高山,想要入虛空,但是有障礙;不管它有障礙、沒障礙,我想一定要做,這叫頂地。我心與佛兩個是一個,心與佛本來是兩個,但是同的,我能善得中道,這叫忍位。如忍事人,非懷非出,名為忍地,叫即心即佛,覺泯為因。
【數量銷滅,迷覺中道,二無所目,名世第一地。】
這開頭重啟,從你初發心,煖、頂、忍、世第一這幾個地位,這還沒入信位,這又說回來了。你的心像佛所走過的道路一樣的,佛是依著中道而走的,你的心認可了、承認了,你也如是學,想走。因為我們沒有智慧,迷了中道,現在心中又起念想修行中道,就這麼句話。迷中道,覺悟中道。迷了,現在開始有點覺悟了,這個叫世第一。在世間法當中它是最高的,是第一位,一念中起念。這叫四加行位,煖、頂、忍、世第一,從頭說起。
另外十迴向的菩薩,把這個煖、頂、忍、世第一,他要想登初地的時候,也有「煖、頂、忍、世第一」位,都是在一念中的,跟凡夫的初發心不一樣。十迴向位,再經過「煖、頂、忍、世第一」位,跟剛才說那個相反的,他這個能夠煖位之中,所謂的覺跟佛覺一樣的,就是進入地之前的煖、頂、忍、世第一。兩重,煖、頂、忍、世第一有兩重。咱們再重新說,要進入初地的時候,這個煖、頂、忍、世第一是指中道說的。在因心之中迷了中道,開始又覺悟了,又修中道義,這是果位。煖、頂、忍、世第一,有因位,有果位。這個是在十迴向滿心,煖、頂、忍、世第一,這個過程是進入中道的意思。
這個時候經過這個過程,就要講十地菩薩。十迴向菩薩滿心了,要經過四加行位;四加行位之後,要進入初地菩薩。煖位、頂位、忍位、世第一位,我剛才講那初發心,現在講十迴向滿,把心智與佛智相同,還沒證得,登了初地就證得了。這個時候火還沒出來,鑽木取火,火還沒生起,已經煖了,已經要進入地了,已經發現自己的自性,就是這樣子。等你磨到相當達到忍位了,頂位是第一位,忍位是第二位,心跟佛相同了,能夠進入中道,這個時候就叫忍。煖、頂、忍,到了世第一位,一切數量銷滅,迷、覺、中道都不執著了,念頭都沒有了。二無所目,入了世第一,這個世第一就登地了。這是另種解釋。
十地位菩薩,第一歡喜地、第二離垢地、第三發光地、 第四燄慧地、第五難勝地、第六現前地、第七遠行地、第八不動地、第九善慧地、第十法雲地,這是標題。
【阿難!是善男子,於大菩提,善得通達,覺通如來,盡佛境界,名歡喜地。】
佛對阿難說,阿難,是善男子,於大菩提,善得通達,覺通如來,盡佛境界,名歡喜地。這十地菩薩跟前頭三賢位菩薩不一樣,不是一句話就能解決的,要多一點。這四句話的含義包含著可以用兩種解釋,一個地地皆以真如實相為體,每地菩薩都是真如實相為體,一分、二分、三分,堅固不動,當然不能可壞了。這是成實義。還一個發生義,地地發生佛的功德,地地向前進,每地都有不同的大用,叫重重無盡。
在前頭四加行跟這十地同不同?不同。不同就是異了?也不異。那究竟如何解釋?非同非異,四加行跟地上的菩薩非同非異。非同,地上的功德超勝。非異,都趣妙覺的因地。這個意思就是非同非異。乃至於這十地菩薩初地菩薩他善能成就,跟煖、頂、忍、世第一那些四賢位的菩薩不同。因為地上的斷了無明,證了法身,斷一分無明,證一分法身。「煖、頂、忍、世第一」位菩薩剛發起三賢滿心,三賢位滿了,還沒有三德的秘藏,沒進入三德秘藏。法身德、般若德、解脫德,前位的菩薩還沒有,只能地上的菩薩才能有。
覺通如來,盡佛境界,這個話也不一樣,初地不知二地事,初地只能得到佛的一分,二地得到兩分,到十地得到十分,還要經過等覺、妙覺。有的時候做圓滿教義講,或者做別教教義講,它略有差別的。覺通如來,盡佛境界,這叫歡喜地。
【異性入同,同性亦滅,名離垢地。】
異性入同,同性亦滅,這叫離垢地。九界之性,覺通如來,但是九界的性各各不同,異性能入同性,同性也不存在,滅了,這叫離垢地。這個解釋很清楚,就是一兩句話。
【淨極明生,名發光地。】
淨極明生,淨極了,細惑已經離了;沒有全離,只是兩分。這叫發光地。
【明極覺滿,名燄慧地。】
明極覺滿,光焰就大了,所以叫燄慧地。焰就是光焰的意思,叫燄慧地。
【一切同異,所不能至,名難勝地。】
一切同異,所不能至,就叫難勝地。同跟異不能至,一切同異達不到,所不能至,這叫難勝地。這個解釋,初地的智慧名叫異,初地以上的智慧名字叫同。初地覺悟跟如來相通,異性滅了,惟一佛境界,這個是同的。二地菩薩經過這個同性的同也滅了,淨而能發出明、發出智慧來了。所以兩地的修證略有不同,所以叫初地、二地之分。
【無為真如,性淨明露,名現前地。】
初地到了現前地的時候,他異和同都銷滅掉了,明生滿了,異性超脫了。因此而為契無為真如,此地菩薩契無為真如,性淨明露,真性妙明,本來清淨。
【盡真如際,名遠行地。】
異性入同,同性亦滅,叫離垢地。發光,淨極明生,淨到極點,智慧光明生起,這叫發光地。明極覺滿,前頭三地圓滿了產生智慧,這個智慧叫燄慧地。覺滿是稱性說的,覺照明滿清淨了。一切同異,所不能至,同跟異所達不到的,他達到了,沒有同,沒有異,所以他叫難勝地。無為的真如,性淨明露,叫現前地。這個地方講無為真如。性淨明露,真如妙性的本體本來是清淨的,現在是全部證得是顯露的,就是依著真如能產生全體大用。現前地的菩薩跟遠行地的菩薩兩個有點相似,所以顯現真如名為現前,盡真如際名為遠行,這是現前、遠行略有差別。到這種地上的大菩薩,差別都不太大的,僅是一點點。
【一真如心,名不動地。】
一真如心,不動了。到了八地菩薩,他就不動了,無佛可成,無眾生可度,所以叫不動地。一真凝然,湛寂不動。十方諸佛勸他行菩薩道,經過勸勉才動,因為他還沒究竟成就。
【發真如用,名善慧地。】
第九,善慧地。這個時候發起的妙用,到此地菩薩真如全體,從真如全體發生真如的大用,這個智慧就大了,他產生在法界無礙智,因此叫善慧地。
【阿難!是諸菩薩,從此已往,修習畢功,功德圓滿。亦目此地,名修習位。】
到九地菩薩才功德圓滿,但是還在修習位。名修習位,什麼意思?因為修習的功德圓滿之後,所行出世的功德也已圓滿。不論修與習,此地菩薩都達到究竟,都圓滿成就了。
【慈陰妙雲,覆涅槃海,名法雲地。】
慈和妙是指著法說的,陰跟雲,慈雲、慈音、妙雲是指比喻說的。真慈普被,真正大慈悲彌滿了,到此時才叫普被。普被,就像陰在暴熱之中,有陰涼的意思。十地的時候,他所證得的果德就是圓滿寂靜;也叫果德的涅槃,這是圓滿的意思。這以上一切的諸菩薩到此地的時候究竟了,八地到十地做一段落,這究竟了。
【如來逆流,如是菩薩,順行而至,覺際入交,名為等覺。】
菩薩從始覺等入如來的妙覺,在這個當中,如來逆流,因圓果滿,證得涅槃的果海,不捨眾生,這叫逆流,倒駕慈航,還度眾生。逆涅槃流,而出世間,入生死海,讓一切眾生修因克果。這是從發菩提心到此文,究竟成到十地佛果。
【阿難!從乾慧心,至等覺已,是覺始獲,金剛心中,初乾慧地。】
佛又跟阿難從頭說,阿難,從乾慧心,至等覺已,是覺始獲,金剛心中,初乾慧地。跟阿難說乾慧是初發心,初發心之後,經過信、住、行、向、十地;這個信、住、行、向前頭,還有個煖、頂、忍、世第一,叫加行位。煖、頂、忍、世第一分兩次,將你證初果之前,也有煖、頂、忍、世第一。證初地之前,也要修煖、頂、忍、世第一。兩個,別錯亂了,錯亂了就顛倒了。
從始覺至等覺已,這個覺就是究竟了。從初發心乾慧地到等覺,從始覺的開始到終金剛心,最初的時候有乾慧地。最初還是從乾慧地起的,到了究竟覺的時候,回顧一下前的乾慧地,那就是發心的初心,叫金剛初心。從那個初心而達到的究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