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11_114

【阿難!如是眾生,一一類中,亦各各具十二顛倒。猶如捏目,亂華發生。】
我們在上一卷講無明熏真如,無明是染法,真如是淨法,染法熏淨法,那淨法也就成染了,因此而有十二類的眾生。現在翻過來,真如熏無明,反染成淨,就有六十位聖者,從信開始到究竟覺,這中間有六十位。佛對阿難啟示說,阿難,如是眾生,就是這十二類眾生,每一類(一一類中)都具足有十二顛倒。打個比喻說,就像把眼睛捏了一下,等靜下來再看空中亂華飛舞。本來空中沒華,因為你把眼睛捏了一下,捏目成勞,再看空中就發生許多的影像花紋。本來是清淨的本體,每個人人具足的清淨本體,因為業染而變成許多類了。這個裡頭如何反染成淨,現在我們都在染法當中,我們要把染法銷滅變成淨法。以前是從淨而成染,現在反染而成淨。
【顛倒妙圓,真淨明心,具足如斯,虛妄亂想。】
如是的顛倒妙圓,真淨明心,具足如斯,虛妄亂想。這些個虛妄亂想一共有好多?在現在的經文上講大概有一百四十四類。本來是一心,欲心裡頭生起一切妄。怎麼生起的?顛倒,就是虛妄的種種現相。這個我們每個道友你可以自心想,你從早晨一開始,你有好多妄想?這一百四十四是舉大的,一切眾生大類而說。但是約每個人說,那虛妄亂想可就太多了。這個妄想都由什麼地方來的?就是妙明真心一念妄動,經文要講。一念不覺生三細,三細不停,假外邊的境界,境界為緣長六麤。是不是僅於此?每一麤裡頭具足了無量法,講起來就很多了。最初開始一念妄動,就是顛倒妙圓,真淨明心。由這個一念的妄動而產生了一切虛妄不實的,這些個妄都不是實在的。妄想本來都是空的,都是妙明真心所現的一切影像。等你過後返妄歸真,也就是我們轉凡成聖,從凡夫成為聖人,在這時候你就返本還源。但是這個過程非常的難,要經過無量億劫了。我們那個真心被我們一念的妄動而顛倒了,現在我們想停止妄,返妄歸真,如何返?怎麼樣修?
【汝今修證,佛三摩地,於是本因,元所亂想,立三漸次,方得除滅。】
佛就跟阿難說,汝今修證,佛三摩地。這個佛三摩地,現在只要以下講的三摩地,都講耳根圓通。因為文殊師利菩薩選擇二十五聖的時候,選擇耳根圓通,一根返源,六根解脫。現在把染法明白了如何是染法,斷染;斷染就要修,證得真理,證得佛的三摩地。
我們找找本因,找找原來的怎麼生起的妄。這個中間的位次一位一位很多的,在現在我們講的五十五位,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妙覺,一直達到妙覺,達到成佛。三摩地加個妙,妙就是顯其很微妙、很難思議的。三摩地,指著耳根三昧。初住證得三摩地,咱們這個經文都是依著圓教意義講的,不是藏、通、別,也不是五教小、始、終,都按圓教義來講的。從圓教的圓初住開始,證一分法身,斷一分無明惑。每位既是因也是果,果中具因,因中有果,有因有果,每位都有因有果。前位修因,後位證果;證了果又修因,延續後位,後位為果,就是果果因因。
於本因最初時候一念妄動,就是一念妄想,本無所有,元所亂想,因此而立次第,一地一地銷滅。從你進入佛門,從你有了信心,咱們現在都是修信心位,我們現在算不算有信心?這是欣樂心,不入位的信心。怎麼樣才算是入位的信心?覺知前念起惡,止其後念不起者。這是大乘起信論講的,我經常引大乘起信論,因為對我們現實的心情、修行,都從有信心的開始。這信心很不容易,就像我們今天很多初發意的道友剃腦殼(剃頭),剃了三十多個,三十一個吧!算不算有信心?這一步很難。出家、落髮,今天給他落大丈夫相,女的變男的了。心理變沒變?你這一念的落髮的今天,將來你成證果、成佛的時候,就由你今天的一念。說是一念,形容詞,等你到落髮已經好多念了;中間發心,等你剃頭的時候,中間有好多念了。這開始去惡,這個剃髮是根本,乃至於入佛門受三歸是根本。我們本來是清淨的,因為三毒的毒害生了三細相,無明,業、轉、現,智、相續、執取、計名字、起業、業繫苦,這些個全是毒。
【如淨器中,除去毒蜜,以諸湯水,並雜灰香,洗滌其器,後貯甘露。】
在你清淨器皿當中,裝些個毒藥(毒蜜),現在把毒器倒了,你把這個裝毒器的東西洗乾淨,不是一時兩時能洗得乾淨的,得經過好長的時間洗滌其器,完了才能貯甘露。例如我們今天剃髮的道友們,就把毒器都倒了,就洗,把這個器皿洗乾淨來裝佛法,來貯於甘露。意思很簡單,但是這一倒一裝非常難,這裡有次第的。
【云何名為三種漸次:一者修習,除其助因;二者真修,刳其正性;三者增進,違其現業。】
有三種漸次次第。一種是修習,一種是真修,第三種是增進,這三種漸次。修習,最初一開始我們落髮、聞經、學戒,這全是修習。這只是助因,把你過去的習氣,所造的貪瞋痴把它斷了。從你今天開始斷。有些個久已出家的是不是斷呢?他自己很清楚。惡的助因給它斷,善的助因給它成長,斷一切惡,行一切善。這只是修習,開始把惡的助因除了,接受善的助因。第二種真修,把我們的自性、清淨的本心發挖出來。我們不知道,因為佛教授我們,我們知道了。我們要使它增長,修習什麼?耳根圓通。修耳根圓通,把它助因除掉,助那個惡的因都把它斷了,除其助因,下決心真正的修行。你先學戒發個正知正見,刳其正性,什麼叫正性?淫、殺、盜、妄四根本,這叫性罪,這個把它空掉,而後進於聖修。
【云何助因?阿難!如是世界,十二類生,不能自全,依四食住。所謂:段食、觸食、思食、識食。是故佛說:一切眾生,皆依食住。】
修行得有些個方法幫助你怎麼樣進修。佛又跟阿難說,云何叫助因?除去助因,什麼叫助因,解釋前頭的。阿難,如是世界,就是現在我們生活當中,這個世間有十二類眾生。十二說其大的,一類一類說其大的。不能自全,自己不能生長,不能成活,就是自己不能保護自己,得靠幫助。什麼幫助?依四食住。你要想活著、想住下去、生存下去,你第一個必須得吃,不吃飲食能活嗎?這十二類眾生都靠依著食住,依飲食而能住;若沒有飲食住不成了,那就亡了,就消失了。
這個食住分四種,段食、觸食、思食、識食。一切眾生若不吃東西活不了,在吃東西食的方法、食的方式不一樣,大概分四類,有段食、有觸食、有思食、有識食,大的分這四類,依這四類而住的。人間、天上、鬼道、地獄、畜生都要吃、都得吃,食的不同。在欲界人,阿修羅跟一切眾生他們是分段食,飲食是有形段的。鬼神是觸食,並不是拿嘴吃,他一接觸,一遇到飲食,聞到那個氣味就行了。觸什麼?觸其氣,飲食都有個氣分。咱們做飯施給鬼神,鬼神只聞那個氣味他就飽了,觸其氣。色界的四禪天,他的飲食一想就飽了,不要吃。禪思,一作意就飽了。四禪天,初禪、二禪、三禪、四禪沒有飲食的,以禪思為飲食。無色界天是以識為食,八識那個識神以那個為他飲食,沒有形色的,他本身也沒有形色的,惟以識食為續命。咱們人間是分段食,或者你這個量有大小,吃一碗的,吃兩碗的,各種飲食的類都不同。一切眾生都依食住。像我們過堂的時候,給那施食就那一點點,咱們看見挾那麼一筷一點點,咱們要吃一碗。而且那一點點只有那個形相、那個味道,無量鬼神他都飽了。變食真言大家都會念吧?它就會變化了。一切眾生皆依食住。
【阿難!一切眾生,食甘故生,食毒故死。是諸眾生,求三摩地,當斷世間,五種辛菜。】
佛跟阿難說,一切眾生,食甘故生。因為飲食才能生存,若沒有飲食了,生存不了了。什麼叫甘?凡有飲食對他身心有利益的,就叫甘。不論哪一類眾生,這個食物對他身體有利益的就叫甘。不是咱們講甜味叫甘。辛是辣,甘是甜的,這個是普遍。不是那個。凡有害於身心的都叫毒,有利於身心的都叫甘。食甘故生,食毒那就死了,這個誰都知道。明這個飲食不可不慎,你要慎重,什麼是甘、什麼是有毒的。
凡是求三摩地的眾生,應該斷世間上的五種辛菜,五辛。這是我們戒律了,說到戒律了。這五辛是有毒的,這個毒毒你什麼?法身慧命,斷你慧命的。蔥、蒜、韭、薤、興渠,這叫五毒,這個出於楞伽經上說。興渠,我們這個國土裡沒有,印度有,像蘿蔔,不是蘿蔔,在印度叫咖哩,那個味道非常難聞。在美國時候,我們住一個公寓裡頭,後來來印度一家人,他每天吃飯整個公寓都是臭的。那個東西就叫興渠,他們叫咖哩,他拿那個拌飯吃,印度人非吃那個不可,但是出家人可不能吃了。
【是五種辛,熟食發淫,生噉增恚。】
所以佛跟阿難說,這五辛(這五種)若把煮煮熟了吃,增長你欲念,增長淫欲;生吃起瞋恨心,愛發脾氣。這兩個都是三毒裡頭的,淫、怒、癡,一個淫,一個怒。
【如是世界,食辛之人,縱能宣說,十二部經。十方天仙,嫌其臭穢,咸皆遠離;諸餓鬼等,因彼食次,舐其脣吻,常與鬼住。福德日消,長無利益。】
所以佛對阿難說如是世界,現在咱們所生活這個世界食辛之人太多了,印度外道,乃至於佛弟子吃五辛的現在可多了。這種東西煮熟了吃增長欲念,生吃增長瞋恨,增長恚怒。佛說假使吃五辛的人,他能夠講十二部經,佛經都能講,講的天花亂墜,沒人聽。為什麼?十方天仙,嫌其臭穢,聞到那味道,那仙人不敢來,皆悉遠離。一切餓鬼道的眾生喜歡,來舔他的嘴唇。鬼神他不要吃,舔舔吃五辛的人嘴唇,他就滿足了。餓鬼道的眾生喜歡聞這個味道,舐其唇吻,就是舔他的嘴唇就夠了。吃五辛的人常跟鬼神住在一起,這樣福德就一天比一天消失了;福德消失了,惡業就增長了。
【是食辛人,修三摩地,菩薩、天仙,十方善神,不來守護。大力魔王,得其方便,現作佛身,來為說法,非毀禁戒,讚淫怒癡。】
所以佛說食辛的人,修三摩地,菩薩、天仙、十方善神,不會來守護你的,不會接近你的。接近你的是哪一類的?大力魔王得了方便,他們就喜歡這類人。大力魔王現作佛身,魔王波旬能示現作佛,還能示現三十二相。魔有福報,沒有智慧。如果毀壞戒體的,讚歎淫、怒、癡的,那你就作魔王眷屬。
【命終自為魔王眷屬,受魔福盡,墮無間獄。】
作魔王眷屬,魔王有福德,沒智慧,福德盡了,下地獄。魔福受盡了,下無間地獄。這都是事相,沒什麼理可講的,犯了就是犯了,做了就一定受這個報。
【阿難!修菩提者,永斷五辛,是則名為,第一增進,修行漸次。】
佛對阿難說,修菩提者,永斷五辛。楞嚴經給咱們教授的很清楚,為什麼蔥、蒜、韭、薤、興渠不能吃,就是這個緣因,斷你的善根。你若想發心修行,第一步先把五辛斷了,這是你要想發心行善的第一步。你歸依三寶,三寶的師父都給你講你不能吃五辛,就是這個意思。咱們叫吃齋、吃素,這個素就指著五辛說的。阿難,修菩提者,要想修覺道的人,永斷五辛。你要想修行、要想了生死,第一個斷五辛,這叫第一增進。要想修行,開始修行,第一步飲食得斷五辛。
【云何正性?阿難!如是眾生,入三摩地,要先嚴持清淨戒律。】
清淨戒律,五辛是首要的。淫、殺、盜、妄都因為吃五辛,殺業重,瞋恨心重,欲心不斷,偷盜、打妄語,就是五辛之因,五辛能助發這種因。所以一切眾生生死相續,永遠不停的。要想修正性的人,想入三摩地的人,第一個你得斷五辛,這叫嚴持清淨戒律。以下都是講戒行的,這都是屬於行為。
【永斷淫心,不餐酒肉,以火淨食,無噉生氣。阿難!是修行人,若不斷淫,及與殺生,出三界者,無有是處。】
永斷淫心,不餐酒肉。不起淫念,不要吃肉喝酒。在戒律講酒是輕戒,為什麼把它列入五重當中?佛在世時候就有比丘喝酒,那時佛沒制酒戒,還沒有不許出家人喝酒,有些個比丘他喝酒了。酒是輕的,喝了酒懺悔懺悔就可以了,對首懺。但是喝了酒,喝醉了,殺、盜、淫、妄全犯了。因為喝酒,四重戒全犯了,所以把酒列為五戒當中。酒本身是輕,但是一喝了酒五戒全犯,根本五戒。所以想斷淫心,斷五辛,要斷酒,不餐酒肉。以火淨食,無噉生氣。就是生菜,都不要有生氣,必須煮熟,叫淨食。阿難,是修行人,若不斷淫,若不斷殺生,出不了三界。要想不殺生,要想斷淫,一定要斷五辛。假使不這樣做,出三界者,無有是處。你要想了生死、出三界,你先得吃素。為什麼我們佛弟子把吃素看得那麼重要?楞嚴經就這樣講,因為它是一切我們犯戒根本,它能助發你犯一切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