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11_096

【忽然超越,世出世間,十方圓明,獲二殊勝。一者上合十方諸佛,本妙覺心,與佛如來,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眾生,與諸眾生,同一悲仰。】
這以下都解釋觀世音菩薩的。觀世音菩薩在修道的時候,證得圓滿的本覺的本體,證得圓通了。這個圓通包括菩薩的因力修行,修行所得的根本的體,從這個體而起的利他的妙用,就是自利利他二殊勝。因為證得這個體了,這個本體與十方諸佛本覺的妙心合為一體了,同一慈力,下濟眾生。體必俱用,用就是含攝利一切眾生的妙用。獲二殊勝是自利利他,這兩種都殊勝。就是從得果,從果上而起的妙用,在果上跟十方諸佛妙覺的明心合為一體,與一切諸佛同一慈力,慈愍眾生;與一切眾生同一悲仰,祈佛化度,得這兩種的功能。這兩種功能從何而來的,觀世音菩薩自說,這以下這一段經文專講三十二應,就是觀世音菩薩的妙用無方,這些都從大慈大悲而產生的。再說根本二十五圓通的時候,獨顯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證得耳根圓通了而產生這些妙用,上與十方一切諸佛同一教化眾生的慈力,下與十方一切六道眾生同一悲仰。
【世尊!由我供養觀音如來;蒙彼如來,授我如幻,聞熏聞脩。金剛三昧,與佛如來,同慈力故,令我身成三十二應,入諸國土。】
觀世音菩薩就向釋迦牟尼佛說,世尊,這個世尊指著釋迦牟尼佛說的。由我供養觀音如來,蒙彼如來,授我如幻,聞熏聞脩,金剛三昧,與佛如來,同慈力故,令我身成三十二應,入諸國土。這以下這一段經文全講的三十二應。這個世尊就是稱呼釋迦牟尼。因為我在佛跟前,蒙佛慈悲授我聞熏聞修,這個聞熏聞修的金剛三昧,為什麼前頭加個如幻?如幻是指著體上說的,就體而言,一切利益眾生的妙用如幻,像幻化一樣。我雖然證得實體了,就像利益眾生一切事業像幻,幻者不是真實的,從體而起的一切妙用,在六凡一切有情世間利益眾生,在利益眾生究竟無生可利,也無佛果可證,所以這個如幻兩字就形容這個意思。雖然利益眾生,修成佛果,我沒有半點執著。這形容解脫無明,根本無明解脫了;就是咱們講那個「一念不覺生三細」,那個細念沒有,等於究竟成佛。
因為我供養觀世音如來,過去我在發心因地時候,觀世音菩薩自己向佛表示說,我因為供養古觀音如來,蒙如來授我如幻三摩地,聞熏聞修,金剛三昧。在這個時候因我證得的與佛同一慈力,能夠現三十二應,應以何身得度者就示現何身,能入一切國土。眾生所依止的依報就是諸佛國土,諸佛所教化眾生的也是一切國土。
這個金剛三昧怎麼樣修持的、怎麼樣熏習的?這個金剛三昧是比喻。我從剛開始發菩提心,那個叫始覺智,在開始的時候照我的自性,就是返聞聞自性。返聞就是修行,照我本體的功德,依著這種返聞聞自性的修法,修無所修,所以如幻就是這個含義;無修而修,沒有半點的執著,沒有半點的意念。無修而修,修即無修,所以像做幻化的事情一樣的。
說:利益眾生現三十二應,不是有嗎?這個有是非有,有即非有。但是修成的三昧叫金剛三昧,這是三昧的名詞,這叫能照的智慧,所起的智慧。以這個智慧把「色、聲、香、味、觸」五塵五蘊全破除了,這就叫解六結,越三空。解除六結,人空、我空、法空,人法俱空,達到一切法不生不滅,徹諸法的源底。
三昧就是正定,這個時候我達到的與佛同一慈悲,證得耳根圓通了,與佛同體,不但體同,大用也同。所以佛有三十二應,我也有三十二應,令我身成就三十二應,能夠至一切佛國土利益眾生。
【世尊!若諸菩薩,入三摩地,進修無漏,勝解現圓,我現佛身,而為說法,令其解脫。】
世尊,這是觀世音菩薩稱釋迦牟尼佛的,對釋迦牟尼佛說的。若諸菩薩,入三摩地,進修無漏,勝解現圓,我現佛身,而為說法,令其解脫。這是說觀世音菩薩以三十二應,凡是有求他的。一切菩薩都求成佛,都志在菩提,都想成佛。觀世音菩薩就說我就現佛身來度他,令他成佛。咱們前頭講過好多次,凡是成三摩地的叫正定、正受,就是得到三摩地的定,又叫三摩提,也叫三昧;不管名字多少差別,就是正定、正受。我給他們說法,令他們各個都得解脫,這是勝解現圓。勝解現圓,就是隨他所修任何法門都能夠圓滿。因行圓滿,在因地他發了心,完了修道,一定得到解脫,所以非常殊勝就稱圓滿。
【若諸有學,寂靜妙明,勝妙現圓,我於彼前,現獨覺身,而為說法,令其解脫。】
若是在有學位的修道者,他想修靜、修定、修妙明。這個勝妙現圓是指著二乘境地說的,不是究竟的。就是自己靜處,不假思,獨覺,這是單說獨覺。獨覺是處於佛不出世,他自參自悟,從有學位到無學位。寂靜妙明,勝妙現圓,這個是獨覺所修的,我就給他說法,令他解脫。因為獨覺他是觀一切事物的變化,沒有佛出世的,他覺得這一切諸法無生,明白了,明白諸法無生,這就是勝妙現圓。他能夠自己習定,定下來就是寂靜妙明。他有這樣志向的人發這種心的,我就現獨覺身給他們說法,令他聞法解脫。這是一種。
【若諸有學,斷十二緣,緣斷勝性,勝妙現圓;我於彼前,現緣覺身,而為說法,令其解脫。】
這個是聞佛十二因緣的教授法,秉佛的十二因緣,讓他悟得無生的道理,就是斷十二緣。緣斷的勝性,就是他在流轉門遷流不息的輪轉生死,他得到斷除了,就是還歸歸自性,能滅一切諸生死,就叫緣斷勝性,勝妙現圓。遇到這一類的眾生,我就現緣覺身而為說法,令其解脫。這個所說的十二因緣法,就是覺悟無生的道裡,說緣覺就是還滅,還滅門,從流轉門到還滅門,從輪轉生死到滅諸生死,還歸他的本性。
【若諸有學,得四諦空,修道入滅,勝性現圓;我於彼前,現聲聞身,而為說法,令其解脫。】
諸有學位,就是沒有成道之前的,就是見道位,在我們學法相的八忍、八智、十六心,修修這類四諦法的能夠證得涅槃。四諦法就是苦、集、滅、道,世出世間,這個名相是很多的,八忍、八智、修十六心都屬於四諦的,斷見惑,觀一切法空,四諦法空,在理上空;到修道位,斷三界的思惑,八十一品的思惑。勝性屬於苦、集、滅、道的滅諦,就是無生之性圓滿的時候,勝性就現圓,所以得四諦空,修道入滅盡定,勝性現圓。觀世音菩薩說我就在他的身邊現聲聞身,說四諦法,令其解脫。
【若諸眾生,欲心明悟,不犯欲塵,欲身清淨,我於彼前,現梵王身,而為說法,令其解脫。】
這不是求聖道的,求梵王身的。在欲界的眾生他的心明悟,明悟什麼?斷欲。梵王,咱們經常在名相講六欲天、十八梵天。梵天都是化生的,斷了人間的欲念。那六欲天呢?天愈高層次欲念愈輕。跟人間一樣的,天人也有男女、也有夫婦,到六欲天以上沒有了,梵天純粹化生的。明悟了欲心,對於婬欲的事情斷除,心得明悟。因為感覺著一切欲為招苦來的根本,由愛而生欲,先斷愛。身是因欲而有,由愛生欲,愛而有欲的時候就有身。男女在人間、欲界天他還有身,在梵天沒有了,梵天是清淨的。這就是生梵天一個因,你要想生梵天,必須得斷欲。所以現梵王身。
【若諸眾生,欲為天主,統領諸天,我於彼前,現帝釋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假使一切眾生有發心斷欲的,想到梵天當梵主,當天主統領一切天人。有在帝釋天的,為帝釋天六欲天主的,統領諸天,我在彼前就給他現帝釋身。一個是現梵王身,一個是現帝釋身,這是兩種的。帝釋以下的就是人道、天道的開始,就是初天二天的天人,為忉利天主。初天是指著四天王說的,帝釋天是指著忉利天說的。忉利天又叫三十三,為六欲天,就是第二天。在佛教授當中,須彌山頂東西南北每一方各有八天,四八三十二,加上帝釋天,就是三十三天,帝釋天作為天主,他住那個城叫善見城,統領忉利諸天。若有這類眾生發願要當帝釋天天主的,觀世音菩薩就示現給他說作帝釋天的天主得有些什麼條件、得怎麼樣發心,必須得具足五戒十善,才能做到六欲天天主。
【若諸眾生,欲身自在,遊行十方;我於彼前,現自在天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若有眾生他想身心自在,身體自在,遊行十方,就是自在天,我就在他前現自在天身,而為說法,令他成就。
【若諸眾生,欲身自在,飛行虛空;我於彼前,現大自在天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這是指欲界天天人說的,他想得身體飛行自在、虛空飛行,我就示現給他說自在天的天法讓他得生。大自在天是到了有色界的頂天了,其他的經論上說叫摩醯首羅天。摩醯首羅天的天王三個眼睛,中間有個眼睛;八臂,咱們是兩個胳臂,他是八臂,騎著白牛,拿個白拂塵,經常在虛空飛行,叫大自在天。
【若諸眾生,愛統鬼神,救護國土;我於彼前,現天大將軍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這是統領鬼神八部眾,這都是護國的,這是神類的。天大將軍身也得持五戒、行十善才能生到,他是統領鬼神的。
【若諸眾生,愛統世界,保護眾生;我於彼前,現四天王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四天王我們都很清楚的,天王殿,四大部洲有四大天王,這四大天王居在須彌山的山腰,也是帝釋天的臣子,但是他屬於外天;帝釋天統領四天就是這四天,四大天王天;每一天又統領八天,四八三十二,加帝釋成為三十三天,就是咱們平常多數講的。咱們不求生天,咱們要生極樂世界。
【若諸眾生,愛生天宮,驅使鬼神;我於彼前,現四天王國太子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若諸眾生,愛生天宮,想要驅使鬼神,想作天王,我於彼前,現四天王國太子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若是發願想當四天王的,我就示現天王身來給他說法。
【若諸眾生,樂為人王,我於彼前,現人王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就是想當皇帝的。這個想當皇帝的有幾種皇帝,咱們經常講的金輪、銀輪、銅輪、鐵輪,這叫四輪。金輪王王四天下,銀輪王王三天下,銅輪王王二天下,鐵輪王王一天下;乃至於像我們人間這些小國,這叫粟散王,粟散王統領一個小國土的人民,這個國也有大小,人民也有多少。
咱們一般說金輪王就叫轉輪聖王,轉輪聖王他具足有三十二相,跟佛相似的三十二相。因為他一生下來金輪現前,他可以乘這個金輪飛行四大部洲,王四天下。他自然有七寶隨身,有金輪王的王座從空而降,他要一到哪兒去,乘上那個金輪飛行四天下。他一天乘這個金輪能至東西南北四大部洲,所有國家都得服從他的,但是他是以十善業化度這個世界。二者是銀輪王,他的寶輪現的是銀,不是金,也不是銅。但是不能遊行四大部洲,只能遊行三洲,東、西、南,北俱盧洲去不到,王三天下。其次是銅輪王,銅輪王遊行東南二洲,北俱盧洲去不到,西牛賀洲去不到,銅輪王只能到東勝身州、南贍部洲。四是鐵輪王,有鐵輪現前,只是南贍部洲一洲,所有的各國歸他統治;那個時候印度阿育王,就是造釋迦牟尼佛八萬四千阿育王塔那個。其他叫粟散王,每個各個國家小國都有個粟散王。
【若諸眾生,愛主族姓,世間推讓;我於彼前,現長者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前頭是眾生發願要做輪王,或者想做金輪王、銀輪王、銅輪王、鐵輪王,你都得修十善業;不修十善業做不到,有的加五戒。若諸眾生,愛主族姓,世間推讓;我於彼前,現長者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大富長者,就是在一個種族、在一個地區,有威望的、有德望的,在印度講種姓名貴,是剎利族的,貴族大家庭的;或者作宰相、作丞相、作大臣的,就是朝中的老臣;還有大富長者,財富很大;還有威猛,威猛就是那些武將將軍;還有智深,有智慧很大的學者;還有年耆,就是老年人有道德的;第七,行為很端正、很規矩的,足給一方作模範的;有的禮備,禮備這一類人專門講究威儀的、講究庠序的;還有為國王所稱讚的;第十種是下歸,就是人民很依歸他,很多人很崇拜他。作為一個長者,你得具足這十種德。
【若諸眾生,愛談名言,清淨自居;我於彼前,現居士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這是講有一些人生活很優裕的,談古今的名人、辭章的典句,處世就是他不願意參加功名富貴,處於清閒的,心恆清淨的這一類人叫居士。咱們一般稱居士是受過五戒的,行十善業的,叫居家的人;居家人而做一切好事,在家修行的,咱們都叫他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