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11_082

【阿難!汝今諸根,若圓拔已,內瑩發光,如是浮塵,及器世間,諸變化相,如湯銷冰,應念化成,無上知覺。】
我們要達到「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這六根不被塵所縛。咱們這六根是被六塵把它縛住了,超越一切器世間。所以佛對阿難說的,假使你的根(六根)圓拔,內瑩發光,就是使你性體發出智慧的光明;這個光明就是用,體就是性,從性體發出來的大用就叫圓拔已。圓拔已就是把六根脫落,不被塵所擾,內裡頭就發出光來了。能發光的時候,光照一切浮塵根,即體淨,體清淨,大用現前。
如是浮塵,及器世間,大用現前的時候,把世間一切虛妄的妄相給銷失了。如拿開水澆冰,如湯銷冰,拿滾水你澆那個凝結冰上,冰就化了,應念化成了。我們要把妄銷,把一切六塵境界虛妄的妄相銷失之後,自然產生你原來本俱的覺性就現前了。
【阿難!如彼世人,聚見於眼,若令急合,暗相現前,六根黯然,頭足相類。彼人以手,循體外繞,彼雖不見,頭足一辨,知覺是同。】
同時佛又打個比喻,阿難,如彼世人,就像一個世間人,一個人,他的見是由眼而生的,聚見於眼,由眼而見。但是若暗相現前,眼就看不見了。若令急合,暗相現前,這六根黯然了。你腦殼(頭)跟你腳,乃至於人以手,循體外繞,彼雖不見,頭足一辨,為什麼?知覺是同。就是你感覺到你的根身,就是「眼、耳、鼻、舌、身」,這是根身,這根身本來是自在的。那你眼睛看一切事物,因為你循你的根而發你的見而產生見,由眼根對外頭的塵境而生起你眼識。急合就是根塵相合了。如果暗相現前,暗相現前就黑暗了,眼睛看不見了,沈默了,耳朵也聽不見了,就是六根黯然了。但是眼雖不見,你的頭跟腳,你的知覺會感覺到;沒見到腳,你能感覺到腳。為什麼?循你的體外繞。就是能見的見(見性),雖然在黑暗當中,你能感覺到,那個知覺是同的。能感覺的那個覺知那是同的,就是六根都是同的,就這個含義。
【緣見因明,暗成無見;不明自發,則諸暗相,永不能昏。】
但是你要見是因為有明。緣見因明,你能緣這個見,看得見這個見是因為明,或者日明,或者月明,或者燈明;有明才能成見,無明不能成見,等到黑暗的時候你還能見嗎?所以見是因明,暗成就不見了。到夜間,沒有「日、月、燈」三光的時候,你還能看得見嗎?不明自發。不明自發發出什麼來呢?不明發的都是暗相,見的昏暗相,但是你這個見性的性它不是昏暗的。昏暗境界,但是你的見性不昏暗,這個性不昏暗。所能不能見的是根對塵,眼根對著外頭的色塵,你見沒有失掉,你這個能見的見永遠不能把它昏掉了。能昏掉嗎?根銷塵隱,塵不現了,但是你仍然能見暗。見明不成,能見暗,見還不失掉的意思。塵境有兩種,一個明,一個暗,你不能見明,而能見暗。
這是凡夫、一切眾生他的根跟他的塵沒有外緣的時候,效果沒有了。但是他的見性,這個性見(能見的見性)它不假緣的,不假緣它也能見。見明見暗,明暗都不見,他見性並沒失掉。就說他本覺勝淨的那個圓俱的妙明的心永遠不失的,不因為明暗、塞通而他那覺性不成圓妙。
【根塵既銷,云何覺明,不成圓妙?】
根塵既銷了,覺明現前,那就圓妙了。如果根塵沒銷,根跟塵外頭境沒有銷,那你的明性還不失掉,內光返照,這個含義。所有的一切諸相就像那個冰一樣,你拿那滾燙的開水一澆都銷滅了。就是你那個覺明的妙明覺心(那個無上的知覺)來照一切相的時候,一切昏暗就是無明、煩惱,這些塵沙全都消失了。
【阿難白佛言:世尊!如佛說言:因地覺心,欲求常住,要與果位,名目相應。】
佛向阿難講了之後,阿難就向佛說,阿難白佛言,世尊,如佛說言,就是照世尊你剛才所說的,在我們因地當中發了菩提心了;因地覺心就是發了菩提心了,就是發一個覺悟的心,發了菩提心了。因為這個覺心,想讓這個覺心常住,常覺而不迷失的,那麼與證的一切所證的果,證果者,名目相應。這個含義就是說我們發了菩提心,就是發覺悟的第一個心,這個時候發了初心的因地心了,因地發了菩提心,想要這個心常住而不失掉。常住而不失掉,你去修鍊;修鍊成了佛了,它就不失掉了。
因為我們在生活當中,在生死的根本之內,那個不生不滅的、那個圓湛的本體的性被生滅所掩蓋。現在我們發了心了,發明了心地了,果位修成了,那要與果位這個就是名目相應;就是發的因心跟果位相契合了,就叫相應。
【世尊!如果位中,菩提、涅槃,真如、佛性,庵摩羅識,空如來藏,大圓鏡智,是七種名,稱謂雖別,清淨圓滿,體性堅凝,如金剛王,常住不壞。】
像佛常說,世尊,如來所說的在果位當中,發了菩提心,修了菩提道,證了菩提果,就證了涅槃;乃至於這些個菩提、涅槃、真如、佛性,庵摩羅識(就是第八識)、空如來藏、大圓鏡智,這個名字有七種,這七個都是果上的名詞;出纏了,叫出纏的真如,果相的名詞,果相菩提,就證得了智德。這些名詞雖然不同,心是一個,清淨圓滿的含義是一個。心體是堅凝的,不被一切所壞,能破壞一切妄,像金剛王一樣的,這個時候就常住不壞了。在我們把分段生死、變易生死,二死永亡。分段生死是凡夫,變易生死是二乘菩薩,二乘人跟菩薩的位置,他們所受的是分段,他們所得到的法身。
這個裡頭所說的真如,真如我們跟諸佛菩薩同等同等,這是性德。但是它有差別了,一個妄,一個真。若有妄,真就被淹沒掉了;說真,妄就消失掉了。等你證到真理的時候,一真一切真,一切法都是真實的;但我們現在在妄中,一妄一切妄。這個妄從哪裡來的?從真來的。等你證得的時候,無妄可遣,真外沒有妄,純真之體。如佛說吧!如如不動,不會因變遷,也不會有一妄,一如一切如,沒有一法不如的。但是我們在修行過程當中,把你本有的如(體,如是指體說的)迷失了;迷了,好像失掉了;那諸佛證了之後,顯現真如的體,起自在的用,這還是原來本俱的。因為真如不變,隨緣了;隨緣,真如並沒失掉,證佛所證得的,那個返本還元,也不是另外得到的。所以佛與一切眾生,心、佛、一切眾生三無差別,一切眾生的心跟佛所具足的心,在佛性就是本覺那個真心。本來就是佛,眾生都是具有的;具有的,迷了;並不是失掉,若是失掉就得不到了。迷了,把迷去了呢?因為我們這個佛性的真心埋沒在「色、受、想、行、識」,埋沒在五蘊的身中。諸佛假修證,這叫本覺出纏,不被這些迷所纏縛,所以現了妙明紫金光。凡夫所具足的被迷所掩蓋。
庵摩羅識就是無垢識,或者叫白淨識,迷位之中,在迷了時候就叫阿賴那識,在佛的果位中號庵摩羅識,它能夠識別一切諸法,它永遠不被染所染。這就是空如來藏性。一切諸佛在因之中返妄歸真了,復本心源,究竟清淨,又恢復原來的本心清淨。
這些意思不管名詞很多,實際上理無二致,在理上沒有兩個道理,就一個道理。但是在事上,事有千差,在事上千差萬別。
【若此見聽,離於明、暗、動、靜、通、塞,畢竟無體,猶如念心,離於前塵,本無所有。】
佛又對阿難說,若此見聽,離於明、暗、動、靜、通、塞,畢竟無體。你不要懷疑,什麼呢?就是妙明那個心不是斷滅的。我們業識這個識,假使這個見聽,若離開了見聽,離開明暗色塵,乃至六入十八界都離開了,離明離暗,還能找一個見體嗎?假使這個見聽離開這些明暗、動靜、通塞,畢竟無體,沒有實體的。就是我們思念這個心離於前塵的境界,妄心對待妄境,一切無有,本無所有,就是這個含義。
【云何將此畢竟斷滅,以為脩因,欲獲如來,七常住果?】
你不能夠把你這個念心離開前塵,本來無所有,是不是斷滅?無所有就是什麼也沒有了;沒有了,就是斷滅相了。斷滅相,還能修成嗎?要把這個斷滅當你修行的因,能獲如來的果德嗎?就是這麼一個問號。所以這果德永遠不會失掉的,它是常住的,常住的而不失。
像我們凡夫,現在我們都是凡夫,我們跟諸佛,諸佛是證得的,我們凡夫是本俱,我們俱有;俱有,沒有能用不上。用不上是什麼呢?你沒產生用,被迷惑了。我以前不是常時跟大家比方說中國人民銀行,中國人民銀行是中國人民的,就是我們每人都有一份,但是你能起用嗎?你想到銀行去拿錢,拿得到嗎?就是這個含義。把這個形容著咱們這個本俱的,不錯!人人都是佛,人人都具足;但是你迷了,妙用產生不了了。你必假修因,一定得假修;修成了,這時候就能獲七常住果。上頭說明、暗、動、靜、通、塞,這一切七種的含義,我們不一一去分別它了。
【世尊!若離明、暗,見畢竟空;如無前塵,念自性滅。】
在這個時間阿難向佛表達,世尊,假使說離開了明和離開了暗沒有前塵了,那你念的自性不是滅掉了嗎?沒有了,滅掉就是沒有了。離開明暗這個見畢竟空,假使說沒有前塵,念的自性不是滅了嗎?離開塵,沒有自性,阿難所疑的。假使說一根,我們這個根根識相同的話,那「眼、耳、鼻、舌、身」這個五根,再加上「意」根,離開塵境,離開外頭塵境,沒有實體,那佛所破這個識心,離開塵也沒有性,這兩個有什麼差別,那不是自性也滅掉了?滅掉就沒有了,跟那「眼、耳、鼻、舌、身、意」前境沒有了,沒有前境了;沒有前境,對什麼?沒有塵;沒有塵,能對塵的那個性不是滅掉了嗎?這是問號的。
【進退循環,微細推求,本無我心,及我心所,將誰立因,求無上覺?】
進退循環,微細推求,本無我心。這個咱們前頭看演若達多把腦殼失掉了一樣的,那是比喻;沒有我的心,那我心所也不成立了。就是依著心而產生的一切全不成立了,那有什麼叫因呢?將何來立因呢?就是誰來求無上正等正覺呢?這是退一步。若就思想說,前的思想,退後的思想,就是迴旋不斷,進退循環,不斷的意思。我微細推求,我仔細的,本來沒我的心,也沒我的心所,那因從何立?又如何求無上正覺?這是第一個問號。
【如來先說:湛精圓常。違越誠言,終成戲論!云何如來,真實語者?】
如來先說,佛你以前經常跟我們講;先說,就是佛你以前不是跟我們這樣講。湛精圓常,我們那個心精湛,是常住的,是圓滿的;你現在又說它的生滅,不圓滿了。違越誠言,把你過去那誠實的話是不是違背了?這樣的開玩笑成了戲論了,戲論就是不真實了。如來,你是真實語者;如果這樣戲論,云何如來,真實語者,又怎麼能說佛說的話都是真實的呢?問號。
這就有雜音了。佛你說的話,先前所說的湛精圓常,湛然不動,精而不雜,見不動,常住的。現在好像不是這樣子了,就是用現在的話推翻佛以前所說的。
【惟垂大慈,開我蒙吝!】
因此惟垂大慈,開我蒙吝。因為阿難疑這個因跟果相違背了,這段話就是阿難已懷疑這不是因果相違背了嗎?跟佛以前所說的不是這樣子。
【佛告阿難:汝學多聞,未盡諸漏。心中徒知,顛倒所因,真倒現前,實未能識!】
佛告阿難,佛就對阿難講,給他解釋。汝學多聞,未盡諸漏。你在學習當中,多聞總強記,是不錯!多聞,能記得到。這是你以前所有的,多聞!但是你沒斷煩惱,沒斷思惑。現在他已經斷見惑了,未盡諸漏,還沒斷思惑。因為這樣子你對於根性,懷疑根和性是斷滅的。你心中徒知,徒知當空知一樣的,不知道,徒知就是不知。顛倒所因,為什麼?無常計常,無我計我,都是顛倒的。真正的倒顛見現前你不認識了,實未能識。因為你偏於多聞,沒有定力,只斷見惑,連思惑都沒斷,思惑都在。未盡諸漏,就是你沒斷思惑。你心中徒知,徒當但字講,但但的知道一點。知道什麼呢?顛倒你知道了。真倒現前,實未能識。知道那個不真實的假顛倒,你知道了;真正的顛倒現前,你就不認識了。
【恐汝誠心,猶未信伏。吾今試將塵俗諸事當除汝疑。】
恐汝誠心,猶未信伏。佛跟他說,我對你是直說的,直說的是根性真常,沒有假方便。以前我跟你說都是方便善巧,現在我跟你直說,沒假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