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11_077

如果是你達妄,了達了妄本是空的,妄是原來就沒有,是空的,哪來妄?既說妄了,說妄就不真了,還有個什麼緣叫妄,還有什麼叫自然。妄,妄非自然,妄還有因緣嗎?這都叫戲論。
所以身意輕安,得未曾有。當你妄盡還源,身跟心安下來了。安下來了,就是狂心頓歇,歇即菩提。所以說得未曾有,以前從來沒有這個現象,現在得到了,就是這個意思。
【重復悲淚!頂禮佛足,長跪合掌,而白佛言:無上大悲,清淨寶王,善開我心,能以如是種種因緣,方便提獎,引諸沉冥,出於苦海。】
阿難重復問佛。重復悲淚,頂禮佛足,長跪合掌,而白佛言,無上大悲,清淨寶王,善開我心,能以如是種種因緣,方便提獎,引諸沉冥,出於苦海。阿難這是第五次了,從楞嚴經開頭到現在第五次感動的流淚。這個流淚是他因為佛這麼一開示,心裡感動的流淚了。再重複一下子,第一次,阿難被邪術失掉他的本心,佛叫文殊師利菩薩持文殊咒把他給救來了,他見佛痛哭流涕,頂禮,說他一向多聞,遇到難處了,一點使不上力量,這樣感動悲淚。第二次,被佛破除他的迷惑,他又悲淚,他說我以前是仗佛的威神,我不求定力,身雖出家,心不入道。阿難代表我們大家了,我們身雖出家,這個身體是出家人了,心不是出家人,心不入道。所以感動得哭,這是第二次阿難的流淚。在見無當中,他承佛法音,悟明他的心了,他不敢認,佛給他啟示,他第三次流淚。在前文的十番顯見之後,把這些妄佛都給他一點點破除,讓他顯真,因聞見見非見,前文有見見非見,阿難就迷惑了;完了佛又給他開示,那他又清醒了,流淚,第四次流淚。第五次流淚,現在的信心,悟得的道,悟得的佛覺悟的深入,覺得佛恩難報,悲泣!長跪頂禮悲泣,而白佛言,無上大悲,清淨寶王,第五次流淚。這個是解阿難五次的悲哀,現在還不是真正明瞭。
【世尊!我今雖承,如是法音,知如來藏,妙覺明心,遍十方界,含育如來,十方國土,清淨寶嚴,妙覺王剎。】
世尊,我今雖承如來的法音,知道了。知道什麼?如來藏。認識到妙覺明心,遍十方界,含育如來,十方國土,清淨寶嚴,妙覺王剎。大家看這些文字,看阿難的智慧,悟得如來所說的這些文字,這都是他的原話。如來藏圓明真理,所以現在阿難所說的,說他大開圓解了,知道如來藏心。妙覺明心,遍十方界,我這個一真法界之心,悟得空、不空的道理。知如來藏,如來藏是含藏著空、不空的道理。空是空如來藏,不空是隨緣,隨緣的如來藏。空是佛的自受,佛的自己享受的。不空如來藏是利益一切眾生,說法利益眾生。如來藏:空如來藏、不空如來藏、空不空如來藏,這叫三如來藏性,三如來藏性都具足了才叫圓理。
妙覺明心,遍十方界,遍十方國土,這是雙貫的意思。國土是變化的國土,佛,現在阿難也明白了釋迦牟尼是化身佛,非法非報,不是法身,也不是報身,是佛的化身。這個化身是毘盧遮那妙覺明心所遍的十方世界,就是釋迦牟尼,就是化身。含育如來,十方國土,含育十方國土就是含容生育如來化身佛,生長的國土,變化國土。因為化身這個國土是變化的、也是無常的,而實報莊嚴土又不同了,那是報身佛。清淨寶嚴,妙覺王剎,是指佛的報身,那個剎就是實報莊嚴土;佛身是千丈盧舍那,那就是寶相莊嚴。含育如來,十方國土,清淨寶嚴,妙覺王剎,就是法、報、化三身,三身三土,三身居於三土。
【如來復責,多聞無功,不逮修習。】
阿難向佛這樣表白之後,如來責備我多聞無功,說我沒假修習,不逮修習。
【我今猶如,旅泊之人,忽蒙天王,賜與華屋;雖獲大宅,要因門入。】
我今猶如旅泊之人,我現在好像到處逛逛,旅遊,居無定所。這是旅遊的,還沒有定下來。我現在像什麼樣子呢?就像一個客,旅遊的這樣一個樣子。忽蒙天王,賜給我一個屋子,華屋;雖獲大宅,要因門入,我還找不到門。以前到處去逛,現在國王賜給我大宅,那我得進去!沒門。要因門入,國王賜我個大宅,我得因門而入。我是從那宮牆外頭看這個大宅,我還要能享受,就這個意思。
我現在雖然悟得心了,悟得藏心了,我這個心廣大圓滿的,但是我還沒證入,他還向佛請求。佛,你說了,我明白了,但我怎麼證入?就是我「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六根門頭悟得了,六根門頭,放光動地,都是我本心,但是我怎麼進入?這是他請求。
【惟願如來,不捨大悲,示我在會,諸蒙暗者,捐捨小乘畢獲如來無餘涅槃,本發心路。令有學者,從何攝伏,疇昔攀緣,得陀羅尼,入佛知見!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在會一心,佇佛慈旨!】
阿難又向佛乞求,乞求什麼?乞求我如何證得的意思,想求入大乘之法。現在我明白了涅槃真路,怎麼進入?無路可修。就是我還不知道怎麼樣修,還不知道怎麼樣入門,請佛慈悲。令一切有學者,就是我們現在都是有學位的、有學者的,在這個階層還不能達到,連阿羅漢還沒證得。有學位,像初果、二果、三果,還算有學位,四果算無學位。阿難表白他自己,他現在的身分還在有學位。能如何把我往昔的攀緣心停下來,消滅掉,得陀羅尼。陀羅尼就是總持,總一切法,持無量義,這時候能入佛的知見,以佛的知見為知見。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在會一心,就是破除一切妄想,破除根本無明。佇佛慈旨,把我們一切的攀緣心、意識心都停歇下來,分別取捨心,乃至於根本無明,才能入到佛的楞嚴大定。但是這些個都是我入楞嚴大定的障礙,佛加持我們,能夠入到楞嚴大定,把這些前障的障礙都除掉。
【爾時世尊,哀愍會中,緣覺、聲聞,於菩提心,未自在者,及為當來,佛滅度後,末法眾生,發菩提心,開無上乘,妙修行路。】
阿難乞求之後,佛就對他說了。因為世尊哀愍緣覺、聲聞,他們還沒有自在。爾時世尊,哀愍會中,就是憐憫的意思,大悲心!緣覺、聲聞,於菩提心未自在者,發大菩提心還不能自在法。及為當來,當來就是我們現在。未來佛滅度之後,末法眾生,我們都是佛的末法眾生,怎麼樣發菩提心,怎麼樣開無上乘,怎麼樣修妙修行路。以菩提心,行菩提行,這叫妙修行的道路。這是佛答應許可給阿難說,如何發菩提心,如何行菩薩道,如何成就佛果。
【宣示阿難,及諸大眾,汝等決定發菩提心,於佛如來,妙三摩提,不生疲倦,應當先明發覺初心,二決定義。云何初心,二義決定?】
因為阿難請示之後,佛就答應他了,就默許了。你們若是決定想發菩提心,想成佛的妙舍摩他、三摩提,可不要懈怠,莫生疲倦就是不要懈怠。你得先,你那個菩提心就是覺悟的初心。二決定義,發菩提心有兩種決義。在咱們講華嚴經的時候,發心成果,發菩提心,成佛果,這兩種心,最難難的,如是二心初心難,發菩提心最難。發了心了,依這個心而修行,感菩提果。成佛,只要你發了心,成佛就容易了。發心,果心,二心,如是二心初心難,最難難到初覺發心。佛先警告阿難,聽他這樣說。
【阿難!第一義者:汝等若欲捐捨聲聞,脩菩薩乘,入佛知見,應當審觀因地發心,與果地覺,為同為異?】
你先得明白,阿難,發菩提心想成就的是第一義。這個以前常時跟大家講,文殊師利菩薩有次當維那師,佛陞座了,陞座了要說法之前,文殊師利當維那,敲那個大鐘,這一敲,「法筵龍象眾」,就說所有在法會的參加法會的這些個,龍象就是發菩提心大心的人;「當觀第一義」,第一義是什麼?就是阿難第一義者,就是現在佛說第一義,我就講這個第一義,「當觀第一義」,云何是第一義?讓你觀想修第一義,「當觀第一義」。「法筵龍象眾」,聽會的這些個大菩薩,你應當觀想第一義。什麼是第一義?「諦觀法王法,法王法如是」,這就是第一義。究竟何是第一義?無言說,無語言,言語道斷,沒有語言這一道,「諦觀法王法,法王法如是」。這偈頌念完了,佛下座了,這就是法王法。但有言說,都無實義,這叫無言。
但是這段經文不是這樣子說的,什麼叫第一義呢?你們要把你們那個聲聞捐棄了、捨掉了,捐棄就是捨掉,把你那些聲聞的思想捨掉,樂說菩薩乘,這是大乘法,才能入佛的知見。你最初怎麼發心的,應當審觀因地發心,發什麼心,得什麼果,與果地覺。你最初發心,到你成道佛果的時候,成到那個地覺悟的時候,是一個?是兩個?
所以我引證文殊菩薩那個偈子,大家可以體會。法筵,說在法會的龍象,當觀第一義,什麼是第一義?諦觀法王法,如理的審實的觀法王的法。法王法如是,這就是第一義。但有言說,都無實義,離言說相,離文字相。你要想求佛道、求菩薩行,先得把你那個小乘的思想、聲聞都得捨掉,捐捨棄掉。因地發心跟果,是同?是異?因果同時的,發菩提心,證菩提果。你先得懂得菩提心。
【阿難!若於因地,以生滅心,為本修因,而求佛乘,不生不滅。無有是處。】
你若於因地生生滅心,那完了,生滅心不能得菩提果,菩提心是無生滅的。若於因地以生滅心來修行,來求不生不滅的佛果,無有是處。你若種黃豆,想得大米,辦不到!什麼因得什麼果。以生滅心來求佛乘,辦不到!佛乘是不生不滅的,因地得發不生不滅的心。因地若發生滅心,拿這個來作為修行,想成佛,無有是處,不可以。
【以是義故,汝當照明,諸器世間,可作之法,皆從變滅。阿難!汝觀世間,可作之法,誰為不壞?】
以是義故,汝當照明,諸器世間,可作之法,皆從變滅。變,滅,就是生滅法。所以佛跟阿難說你觀看一下世間所有諸法,哪個是不壞的,有嗎?世間法都可壞,沒有一樣不壞的。但是虛空壞不壞?
【然終不聞,爛壞虛空。何以故?空非可作,由是始終,無壞滅故。】
然終不聞爛壞的虛空,虛空爛了,虛空壞了,沒有吧?何以故?虛空不是可作的,也不是可壞的。虛空有始嗎?虛空無始。無始,怎麼會有終?不是變滅相。佛拿這個給阿難做比喻的。
【則汝身中。堅相為地,潤溼為水,煖觸為火,動搖為風。由此四纏,分汝湛圓妙覺明心,為視、為聽、為覺、為察,從始入終,五疊渾濁。】
說你身體,則汝身中,堅固的骨頭和肉,凡是潤溼的就叫水大,凡是煖觸的就叫火大,凡是動搖的就是風大。這四種的纏繞著地水火風,這四大都是渾濁不清淨感你體,它是生死的。你想得涅槃,這個生死的肉體障你的涅槃。你想不生死辦得到嗎?障絕了涅槃。以生死的肉體想得到不生不死的涅槃,兩回事,不是那個因。這是外四大跟內四大。身中的四大,堅硬的相,肌肉筋骨;都是潤濕之相,滋潤四蘊的,這是水大。但是身體有煖氣,有煖流,咱們的熱能,熱能屬於火大。咱們一切動搖、走路、坐姿,這都是屬於風大,風是動性。地水火風,人的肉體的四大。
【云何為濁?阿難!譬如清水,清潔本然,即彼塵土灰砂之倫,本質留礙,二體法爾,性不相循。有世間人,取彼土塵,投於淨水,土失留礙,水亡清潔,容貌汩然,名之為濁。汝濁五重,亦復如是。】
譬如清水,清潔本然,塵土、灰砂、本質的留礙,二體法爾,性不相循,不是循環的,兩個不相合。有世間人,取彼土塵,投於淨水;取了土投到水裡頭,還有水嗎?水變成泥巴了。一杯清水加上土,取彼土塵,投於淨水,土失於留礙,水失於清潔,兩個都失掉了。你把土投到水裡頭,那個土不是土了,隨著水流了,這是土少的意思。水一流,水不清潔了。一個清淨的池水,你投進很多土去,土不能夠存在了,水也不能清潔了,變成渾濁了。
這個意思,佛舉這個比喻,說你那個純淨的心,清淨本然那個心,如果你夾雜其他的,投進去許多;水,你投入砂石,那就不叫水了,水也不叫水了,土也不清淨了,這個體質就換了。水是流動的,土是質礙的,如果兩個這麼一相混,都形成障礙了,就把哪個真的本來的土性、水性都障礙了,就是這麼個意思。二體法爾,性不相循。水的體跟土的體兩個不能夠合在一起相循,循環的意思。假使有世間人取彼塵土投於淨水,土失掉留礙了,水失掉清潔了,容貌都換了,容貌汩然,名之為濁。汝濁五重,亦復如是。拿這個做比喻,說你阿難在五濁惡世,投生在五濁惡世。
【阿難!汝見虛空,遍十方界,空見不分,有空無體,有見無覺,相織妄成,是第一重,名為劫濁。】
汝見虛空,遍十方界,虛空是遍滿十方界的。空見不分,若是空的沒有體,若有見的沒有覺,見跟虛空合到一體了,還能分出來嗎?有空就沒有體,有見就沒有覺,相織妄成,這是第一重,名為劫濁。
劫就是時分,說這個時候不對,空跟見不分。空跟見是要分。若把空跟見不分,渾濁一起,什麼是空?空的界限在什麼地方,你能分出空的界限來嗎?若是有空就沒有體,體是障礙的,空是通達的;有體,空就失掉作用了。因此說現在這個時分渾濁的,這叫劫濁。
這個時候見跟空若是不分的話。見不是空,空不是見,有空就沒有體,有見就沒有覺,拿這個形容詞。如果兩個攪在一起,這個時候不對,這叫劫濁。
就是你所見的時分,時分不對了。空跟見一定得分開。若空跟見和成一起,濁跟色蘊、四大,有外五大、內五大,這渾濁不清。五大的空大跟你的見精,見的精體和為一起,這個見不清潔了,就是空跟見分不清楚了,倒是空?倒是有?見屬於有,有則不空。有不是空,空就不有,空就什麼都沒有才叫空。空無體,見無覺。但有空而無見,空沒有體。空沒有體可得,在空裡頭要找個體,不可能。說沒有見,沒有見誰認得空?你怎麼知道是空?因為有個見,見空見有。說沒得見了,那空又何成為空?見無所有,見沒有所覺。沒有塵,眼根顯得出來嗎?沒有眼根,也分辨不出來塵,根跟塵混淆一起。根塵是相對的,渾的性跟塵的性兩個是相對的。你這個妄,虛妄的肉體,把你真見那個見精妙明渾濁起來了,這是明這個劫的渾濁相。這個時候不對,時間不對,這叫劫濁。
第一重說這個時分不對,是渾濁的。妄從真起,妄哪裡來的?從真相對而起的。汝的見,能見的見分,能見著空,能見著陰,有太陽光明,沒太陽陰暗,指空陰暗,這個見相是交織的,這個時分渾濁的。今天就講到這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