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11_066

【汝元不知:如來藏中,性識明知,覺明真識,妙覺湛然,遍周法界。】
佛對阿難說,你沒有產生真正的智慧,沒有真正的智慧;沒有真智慧就不知道真理,這個真理就是如來藏。汝元不知,就說你不知道如來藏中,如來藏中的性(藏性),這個藏性也是我們的識性,性識明知;不識就是沒覺悟,不認得。因為阿難尊者沒悟得真理,所以如來才說汝元不知如來藏性。性具之識,就是我們這「眼、耳、鼻、舌、身、意」的識體是性具的,都是妙明真心。這是本覺的體,產生了藏性之用。用是從體而來的,由體而生的用,用於清淨,清淨本然,就是妙覺湛然的意思。這個我們每個人所具足的,如來藏性是人人都具足的,一切事物都具足的,是因為我們在纏;在纏就是被六根、六塵、六識、十八界所迷了,就是真如在纏而不顯妙用。實際上這個本體是遍周法界的,體是通的,就是這個含義。
這個前頭佛舉讓阿難認識這個用即是體,我們現在所有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所有產生一切作用,從體而來的;我們所有這些個用全歸於體,顯妄皆真。但是這是就理具上而講的,理本來具的,但是不是事實。為什麼?我們在事所顯造出來的用它要區別了。我們的理事不能圓融,事歸於事,理歸於理;等你到開悟了、明白了,就理事圓融了。這是指是圓融了之後也是根本的本覺智,不是差別智,當你學這個智就懂得這個了。智是差別智跟你的本覺所具的理智,理具不一樣。但是理雖頓悟,事需漸除,在理上具的是如是,在事上可就不同了。例如說六祖大師悟得了本覺智了,但是他沒有妙用,理雖頓悟,事需漸除,就是這個含義,不能產生妙用。
菩薩為什麼要學五明?工巧明醫方,因為你理具雖你能懂,但一到事實上去了,事需漸除,就是理具與你所造的事兩個是不相等的。這幾句話就讓你分開理與事是不同。雖然具足理用,但你事情沒發揮,理有理,事有事,這個道理懂得。就是我們明白了,我們理具跟佛一樣,我們自己具足的佛性,人人都有佛性,被這煩惱、所知給你障住了,用就出不來了。
【含吐十虛,寧有方所?】
但是在理上說它含吐十虛,沒有方所的。就說你那個用,大用是無限的,應該隨心所欲,沒有方所,沒有障礙。迷了就不行了。悟了,乘這個體性而起大用,就是如來藏性含遍十方,盡虛空遍法界,這是體。用呢?你要悟得了體用同時,用是從體上來的,體生用,用還歸於體,就是體用一如。那我們學唯識就萬法唯識,學性宗的就萬法唯心。
【循業發現。世間無知,惑為因緣,及自然性,皆是識心,分別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體雖如是,循你所做的業循業發現。我們現在都是有漏,連無漏境界還沒達到,那是循你有漏的業發現,循業發現。這個道理,世間無知,沒明白佛法的,或沒有開悟的,沒明白這個理事無礙的,他把這個惑為因緣,這件事情因為什麼產生的,得有些個助緣,這是一種說法。或是惑為自然,惑為自然而有的。比如山河大地,世人無知說山是怎麼來的?自然有的。水是怎麼來的?自然而生的。都不是自然,也不是因緣,那是什麼呢?識心。所以說萬法唯心。因為用識心來說就分別計度,遇著什麼執著什麼。計度是思惟,是迷了,是執著,我們常常說計度就是我們執著,對於事情很執著。這是總結說。這都是隨你所做的業而做世間一切事,不懂得這個業的因緣,把它當成是因緣而生、是自然而有。都不是!是識心,是心!說萬法唯識、萬法唯心就是這個含義。不是言語所能形容出來的,言語所說的都沒有實在的,沒有實義;但是又藉言語表達而已。言語說火不是火,只是言語,因為不是實義。要是,你說火就把嘴巴子燒了。因此,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爾時阿難,及諸大眾,蒙佛如來,微妙開示。】
在這個時間阿難明心,心明了!學到這個時間心明了,信心更深入了。由佛的開示明白了,他得到好處了,他受到利益了。爾時阿難及諸大眾,蒙佛如來微妙的開示。所以楞嚴經最後的,在我們第三科都是如來微妙的開示。這個時候阿難明白了,明白什麼了?明白自己的真心,明白本有的真心。經過佛這麼啟發,他產生了大乘信心。咱們以前的信不叫正信,阿難尊者現在所產生的正信,明心見性的才叫信心。這個信心如果大乘來判經教的位子說已經入住了,再不會變了。我們在位子上說,十信滿心入於初住,能住到我們自己的妙明真心上。
這一段就是阿難在前頭佛所對他的開示,給他把一切妄見,妄的六識,妄見虛偽的影像給他破除了,顯出真理來了,就在這個時候。微妙開示,把那個極隱蔽的;隱蔽的,就是我們的真心我們每人都具足,但是它隱蔽了;經過佛這一開示顯現了,就叫微妙了。這就叫破妄顯真,把一切的虛妄境界相都破除了。
同時這個教義上講破妄的時候,大致有三種。我們的根(根性),咱們平常說話說:這個人怎麼這麼樣劣根性,就是他根性不好的。根跟性全不是真實的,把它指出來,根和性不是真體,是假體;要把根性破除了,就是真體了。「眼、耳、鼻、舌、身、意」這六根,這全是假的,不是實在的。能見的見,五蘊的蘊,全是假的,虛妄不實的意思。
【身心蕩然,得無罣礙,是諸大眾,各各自知,心遍十方,見十方空,如觀手中,所持葉物。】
身心蕩然,蕩然就是坦蕩蕩的,無所罣礙了,解脫了。以前心有束縛。佛這麼開示,經這一辯論,身心蕩然;蕩然就開闊的意思,無罣無礙。不止阿難,所有在會的大眾都開了悟了。這就叫見道,真正的見到真理,見了菩提道,知道以前所做、所行、所有言說都無實義,現在就捨妄求真了。真是什麼?如來所給他發明的妙明真心。他們開了道眼了,無罣無礙,身心蕩然。
【一切世間,諸所有物,皆即菩提,妙明元心。】
這就叫開悟。悟什麼?萬法唯心,都是心識所現的。這個妙明元心就是如來藏性,它包括世間一切法,有情的跟無情的,所有身心世界都在妙明元心之中。
【心精遍圓,含裹十方。】
這個心心精遍圓,包裹十方。咱們經常說心包太虛,太虛在心裡頭。那你這個心量有好大呢?量周沙界,這是一切世間所有的物體都是菩提的妙明元心。因為這個心精遍圓,包裹十方。
【反觀父母,所生之身,猶彼十方虛空之中,吹一微塵,若存若亡。】
再來反觀你這個肉體,就是你父母所生這個身,在虛空當中如一微塵,像個微塵一樣的,認得這個身心世界了。就是反觀父母所生之身,在這個十方虛空之中,像吹一個微塵那樣子的,若存若亡,或者在,或者不在;存就是在,亡就是不在了,亡失了。
這個兩種,一種是肉體,一種是法身。現在經過如來開示之後,明白了我們這個「地、水、火、風、空、根、識」所生這個肉體虛妄的。因為四大是假合的,它不是真正的法身。六根各個不同,隨時可以消滅,在虛空之中,若存若亡,似有似無;生滅無常的意思。
【如湛巨海,流一浮漚,起滅無從,了然自知,獲本妙心,常住不滅。】
如湛巨海,流一浮漚。如澄清的大海湛然不動的時候,這個時候海上無波浪,那上頭有個浮漚,水上(海裡)起個水泡,從什麼生起的,它又怎麼消失的,了然自知。這叫明心見性的意思,了達我這肉體,現在這個肉體只是像個大海中水泡、法界中水泡一樣,知道這不是我們的妙心。我們的妙心是什麼樣子呢?遍十方,萬法唯心,心包萬法。但是這個微妙的東西寄託在這個肉體上,整個大海寄託在一顆浮漚上。這肉體起滅無常的,一會兒死了、一會兒生了,一會兒生了、一會兒死了,了然自知,都明瞭了。為什麼?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但是我們這個妙心,本具的妙心永遠不生不滅,常住不變。悟得這麼個心,這才叫開悟,這叫明心見性,心即是性,性即是心。
這說他得到利益了,因為在佛的啟示當中,佛一而再、再而三詳詳細細的,七處徵心,十番顯見,使他悟得了,獲得法身了,那當然得大歡喜。
【禮佛合掌,得未曾有!於如來前,說偈讚佛:】
禮佛合掌,得未曾有。從來沒這麼明瞭過,無量劫來!所以這叫開了悟了。開悟了,報佛恩,由阿難為代表,禮佛,讚歎佛,就我們大家早晚常念的。
【妙湛總持不動尊,首楞嚴王世希有!】
讚歎的偈頌。妙湛,微妙湛然佛的法身。讚歎佛的法身也是自己的法身,佛的法身跟我們的法身是一體的。這個「妙湛總持不動尊」是指著法身說的,法身是理(理體),這個理體永遠是湛然存在。所以「妙湛總持不動尊」,這每天大家都在念的,就是讚歎我們法身理體,就是我們的佛性,對我們來說就是佛性。我們本有的佛性永遠如是的,湛然不動的。對佛呢?那佛的報身,乃至佛的化身,都是湛然不動的。佛的報身是智慧,將來咱們修成佛了,成道了,以智慧為身。這個智慧就是般若的妙智,佛的三身,這就智慧身,以般若的妙智。三德就是般若德,每個人都有,每個人都具足,迷了。佛說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大地眾生(所有一切眾生)都具足如來智慧德相,具足般若德,每位眾生都具足,就是在迷之中不顯現了。
不動是指佛的應身,應身是應眾生之機而現的身。「妙湛總持不動尊」這個不動,這是應機而隨緣的,應眾生的機這叫應身。報身、應身、法身這叫三身,佛的三身就是三德,三身合三德。
首楞嚴翻漢語話叫見相見行,就說你做一切事業做成功了,見行就是做一切事業而成就了,在你做一切事業所有一切現相。佛利益眾生的一切的利益行為、一切現相就是楞嚴,首楞嚴。也是阿難最初所請求的,世尊自己所證得的,佛把這一些個法說給阿難,阿難的啟請,十方如來都如是說,這是成就了菩提大定的意思。「世希有」這三個字,佛法是世間沒有的,所以是微妙法。乃至於首楞嚴這種大定,由定中而行利生事業的見行見智,極尊貴,極稀少,所以世稀有。
這個偈頌一般的講楞嚴經就不講了,為什麼他不講了?他讓你自己去參去思惟,不在文字上去參。當你念楞嚴咒念久了,楞嚴咒不解釋,也沒給你翻,但念久了你會明白了。這指是專持楞嚴咒的,不是我們早晨上殿跟著念一遍,你就離苦,那不能進入;專修一行,專修這個菩薩行。
【銷我億劫顛倒想,不歷僧祗獲法身。】
「銷我億劫顛倒想」,把你無量劫來所有的顛倒幻想,就流浪生死當中,把真迷了,把假的當真的。迷了真了,把虛妄的當成真的。你這個身心是幻化的、是假的、是生滅的,但是「幻化空身即法身」,從假的顯你真的。
阿難一邊讚歎佛,也表示自己所證的,說我現在把我億劫(億劫就是很長很長時間,億年的那些大劫)那些個顛倒妄想都給我銷滅了,沒經過很長時間,在如來這麼一開示,我這麼就明白了。在如來微妙開示時候,我悟明心性了,我證得法身了。沒等到經過很長時間,不要修三大阿僧祗劫才成,我現在就明白了,「不歷僧祗獲法身」。阿僧祗劫是梵語,是無數,阿僧祗翻無數,阿僧祗劫是無數的劫。劫在印度話說全了叫劫波,劫波就是我們這時間很長很長的,就叫劫波。時間很短的,就叫剎那。這個解釋很長的,偈頌咱們不去一個一個解釋它了。
【願今得果成寶王,還度如是恆沙眾。將此深心奉塵剎,是則名為報佛恩。】
「願今得果成寶王,還度如是恆沙眾」。願今,就是我現在。當在聞法的時候,當時阿難向佛表白,佛的開示再加上我自己明白了,明白了得到好處了,我也能成佛。「願今得果成寶王,還度如是恆沙眾」,我也去利益眾生,度一切眾生。度眾生不是簡單的,就是下兩句發願,「將此深心奉塵剎,是則名為報佛恩」。這個有兩種,一種是大智大慧,一種是大慈大悲,解釋這個深心的,深心具足了慈悲、具足了智慧。深心是把諸佛所說的一切善法,利益一切眾生的方便善巧,我都把它集到一起,深心約集一切諸善法,完了把我這個心奉於塵剎,塵剎就是那個劫數無邊無岸的。劫是時間最長的,剎是最短的,剎那際就這個意思。這樣子我才能夠報佛對我的教誨、開示,使我開悟了,使我得到法身了。這個恩我只有利益眾生去,長時間利益眾生,才能報答佛的恩。
【伏請世尊為證明,五濁惡世誓先入,如一眾生未成佛,終不於此取泥洹。】
這是發願利益眾生,自己明白了、開悟了。我自己明白了,自覺。我要覺悟別人,自覺覺他才能成就究竟圓滿,是果後行因。我現在今天明白了,我若是利益眾生,就是發願度生。在這個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當中,五濁惡世當中誓先入,我一定到五濁惡世度眾生去。「如一眾生未成佛」,這個世若有一個眾生還沒了生死沒成佛的話,我絕不入涅槃。泥洹就是涅槃的意思。這是發願度眾生,是自覺圓滿,然後去覺他。在這個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五濁惡世當中,我一定不畏艱難度此眾生。
五濁就是這個時候很不好、很混亂,沒有什麼佛法,沒有佛法。第一是劫濁。劫是時分,這個時候很不好。咱們現在就處於五濁惡世,佛法沒有;雖然有佛法,聞法的少,證果的沒有,取證的沒有,信心堅定的沒有。如果是佛法不住世間,那眾生怎麼能得度?佛法有,束之高閣。怎麼叫束之高閣?大家到各個寺廟看,一般的寺廟都有大藏經,大藏經鎖到櫃子裡頭,看看藏經樓鎖到櫃子裡頭。我曾經到寺廟,有位師父跟我講他想借大藏經看,管理那人跟他說:你要看大藏經?大藏經是供的,不是給你看的。每位道友可能都經過很多寺廟,到藏經樓去看看,看看現在有在藏經樓閱藏的嗎?但是都封閉起來。經是給人家看的,不但給人看,給人讀的。
過去我剛出家時候,還有道友們請,當藏主,或者在藏經樓裡頭請求閱藏。等到我三、四十歲的時候,藏經樓裡頭看不見有人發心閱藏的,包括我自己,我也沒閱過藏;從第一卷看到最後一百零八卷,把藏經都看完,閱藏的。說:我藏經不懂。不管懂不懂,你只要翻一遍。我曾經有個弟子想發願閱藏經,三個月沒有就跑了,還閱藏經呢?台灣印順導師,我在鼓山當學生時候,他也在鼓山去當學生,他吐血。後來他給我們代課,也講課,講課吐血,吐血不止。醫生說他活不到好久了,沒法治療。他就回普陀山閱藏,回他自己小廟。就是現在普陀山的佛學院所在地,緣起印順老和尚他的小廟。三年藏經閱下來,病好了,他活了一百歲,在台灣圓寂的。現在我們這裡有上千道友,有幾位發心閱藏的呀?還不用說是你有智慧,說我看藏經;不是這個,就是你從頭到尾你把它翻一遍,翻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