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11_063

這叫妙明真見。本覺,本來就是妙明真見。這個見是性中之見,這叫性見,這清淨本然,體本來是清淨的、廣大的、圓滿的、周遍的。這個在我們華嚴經上講,可能大家都不記得了,也是見精元明的意思。如果我們說於一微塵裡轉大法輪,那大法輪怎麼轉的,一微塵多小?還有說,有的文字上說,於一微塵現寶王剎。一個佛教化的範圍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在一微塵中,就是這個含義。不過楞嚴經還沒到華嚴境界,華嚴境界是這樣講的。所以性見覺明,這個見是性見,性見是性色真色、性見真見,性融大,性融一切。覺悟、覺明,性空、真空,四個字清淨本然,周遍法界。雖然生一切法,而見一切物,儘管起了見聞覺知,但是這個如來藏性的妙用,不是污染的,所以叫清淨本然。因為性見覺明,覺精明見,清淨本然,周遍法界,這就叫真如的妙體。
前頭都是分析,這個時候結顯,結合到一起顯如來的體和相。我們聽著有這麼兩句話,「圓人受法,無法不圓」,哪一法,如果他是圓滿智慧的。每個人看一切事物看法不一樣,就是他迷的深淺,性見的覺明,在這個上分的。他那知覺的覺,覺精。凡是一說精字,就精細,不是粗糙的,把那渣滓塵沙都去掉了,皆精明見,這個見,見到一切事物都是清淨本然的,都是周遍法界的,沒有窒礙的,沒有窒礙的。這是佛的全體大用,大用就沒限量了,這大用無限量。
【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如一見根,見周法界。聽、嗅、嘗、觸、覺觸、覺知,妙德瑩然,遍周法界,圓滿十虛,寧有方所?】
但是隨著九法界的眾生之心,佛法界不立了,九法界眾生之心都有勝劣,他是還有分別,大小量不同,隨眾生心。例如說一個見根,如一見根,稱體周遍。這個意思咱們舉華嚴經的意思,舉一物,隨便你舉什麼一物,舉一微塵,這一微塵作為整體,作為整個的法界的本體,一見根見周法界。於一微塵裡現寶王剎,就這個含義。你聽覺、嗅 覺、嘗覺、觸覺,能夠意識覺觸覺知的,全是妙淨真心,妙德的融圓,遍周法界,圓滿十虛,寧有方所嗎?圓滿十方虛空。虛空哪有一個方所?沒有方所,無處不在,就這意思。體,因為我們的見精元體本體叫妙明的真心,從妙明真心所起的一切用,在凡夫就成障礙,在諸佛菩薩悟得了證得了,圓融無礙,無一不是法界。
九界眾生的知,九界眾生的業,從這個業所發現的這個見,但是九界各個不同,就我們肉眼所看見外頭色相不同,咱們看見是水,餓鬼看見是火,天人看見是琉璃,都是循他自己的業而發現。像我們看見土地上頭沒有火,我記得我小時候,不到十歲,在我外祖父他們家那個農村一片土地相,土地就是一個地,收割了之後就是土地相,什麼也沒有,空地。一個人在裡頭跑,看見他那個腳腿燒起那個泡,褲子都著了,著火了,但我們大家看到是那個地,土地上什麼也沒有,就他一人在跑。他家人把他拉出來,跟他一驚醒,他才醒悟了;醒悟了,再看大地什麼都沒有,沒有火;但他就在那火地裡跑,他看見是火,不但看見是火,他衣服全燒了,腿也燒了都燒焦了。循業發現,這類事在人間常有,也有,這叫別業,循他自己的業所發現相不同。一個事物爭執很厲害,就是我們現在世界的戰爭,國家跟國家,一個事物,你從你的利害觀點看,他從他的利害觀點看,各個看法不同,所見非同。戰爭怎麼來的?就是見不同,看法不一樣。人跟人的爭執怎麼來的?法院有專斷這些事。他見法一樣了,就不打官司了。你說你的對,我說我的對,咱們從這個裡循業發現。
【循業發現。世間無知,惑為因緣,及自然性,皆是識心,分別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世間無知,迷惑了,把這個當為因緣,或者當為自然,這都是你那個心的分別,就說是各人看法不一樣。但有言說都無實義,這個跟前頭是一樣的。
【阿難,識性無源因於六種根塵妄出。汝今遍觀:此會聖眾,用目循歷,其目周視,但如鏡中,無別分析。】
阿難,識性無源因於六種根塵的妄出。汝今遍觀,此會聖眾,用目循歷,其目周視,但如鏡中,像在看鏡中影像一樣,無別的分析。識大,本來是地、水、火、風、空、根、識,楞嚴經講地、水、火、風、空、見、識,把根改成見,這叫七大。現在是顯的識大,識大,這個識的體,識性無源。什麼是識性的根源?沒有。是六種根塵,六根跟六塵妄出的,虛妄產生的。你遍觀這個與會的聖眾,用你眼睛一個一個看,其目周視,周遍的看一道,用眼睛那麼一照,就像照相機一樣的照了一下子,那鏡中相有分析嗎?你一看,沒分析。無別分析,就看見大眾。
這個形容著我們這個識性,這個是指的前六識說的,眼耳鼻舌身意。這個性什麼意思?了別,了知。性有根源嗎?沒有,就是了別這個性,它是了別性,它沒有根源的,解釋這個性無源無根,無根源。它的助緣是根和塵,六根跟六塵虛妄的顯現,這叫法塵影事,落卸來的塵影。如果六塵有,它就有了;六塵無,它也就無了。因為它無源,沒有源。
所以佛囑託阿難,楞嚴法會這些個大眾,你用眼睛觀它一下子,你看看楞嚴法會這些大眾。汝今遍觀,遍觀就是你周遍都看一下子。這是顯根中的見性,這個境界是現量境,現量境界通三性。鏡中所現的相,還分別,境裡頭都是影子還分別好惡、差別?沒有,不去分別,因為它是鏡中相。
【汝識於中,次第標指,此是文殊,此富樓那,此目犍連,此須菩提,此舍利弗。】
在你的識中,在你的明白這個相裡頭情況,就是汝識於中,就你的認識或者你的感覺。次第標指,你這一感覺一次第,一個一個標指,這個是文殊菩薩,這是富樓那尊者,這是目犍連,這是須菩提,這是舍利弗,是你的識分別。當你普觀這法會大眾,普觀就是普遍見一下。但你一假指標,當你一注意一分別,這個大會哪個是文殊師利菩薩,哪個是與會大眾,一個一個指,在這聖眾指,這就分別了,這就不同了。你遍觀,在你的識中這就有分別了。當初遍觀時候沒分別,但是你這個識這麼一了知生出來的見;當遍觀,這麼看看,這遍觀是沒有分別的,普遍這樣觀;但一分別,各是各,只是了知。
【此識了知,為生於見?為生於相?為生虛空?為無所因,突然而出?】
但是這個了知是生於你的見?還是生於相?還是生於虛空?還是生於無因?不能突然而出吧?這是總標,完了一個一個破除。這是把你所見到這個的生於為生於相,這個裡頭的一切相,是生於你的見識嗎?還是生你的塵相?還是生於虛空?還是有因,還是無因?不能突然忽然生出這個識來吧?這是佛追問阿難的意思,讓他去找他識性究竟出生何處,就是一見出生何處。當一見,第一意識就是一個見,第二個意識就分別了,就識性的分別了。
【阿難,若汝識性,生於見中,如無明暗,及與色空,四種必無。元無汝見,見性尚無,從何發識?】
阿難,若汝這個識性生於見中,如無明和暗,及與色空,四種必無,你見什麼?沒有你的見。元無汝見,見性都沒有,云何發識。這開始破了,破什麼?不是因根生的。假使你這個識性生於你的見識見根當中,沒有明暗,沒有色空,這四大種都沒有,你見在哪裡來?你見的性還沒有,連見性都沒有,云何又發識,識又從何出?這句話很明顯的啦。如果沒有明暗色空這四種塵相,你還能產生見嗎?根本就沒有你的見。這是根跟塵相對,根塵相對才生起見。若沒有根塵相對,你見怎麼生?離開明暗色空,連你見都沒有,你還從什麼地方產生識?識從見生的,連見都沒有,見性尚無,識從何發?從何發識?
【若汝識性,生於相中,不從見生?既不見明,亦不見暗,明暗不矚,即無色空。彼相尚無,識從何發?】
這就破這個見不是因塵生的。相就是塵,塵都沒有,相當然沒有,那你識又從何發生呢?假設說眼識從明暗的這個塵相所生起的,那跟你見性有什麼關係?跟你見性就沒關係了,就沒有你內在能見之性,只是外在的色塵,如何又能知道明和暗呢?既不見明,亦不見暗,明暗不矚,色相與空都沒有。所生之識沒有,若識從塵生,這個不可能的。那麼識從哪來的?
【若生於空,非相非見,非見無辨,自不能知,明暗色空?非相滅緣,見、聞、覺、知,無處安立?】
若生於空,識從空生的。從空生的非相非見,非見還有能生辨別嗎?非見就沒有辨別了,自己還不能知道自己,還能知道明暗色空嗎?非見不可以。非相,一切相都沒有。緣,見、聞、覺、知,安在什麼地方?無處安立。那識生於何處?空中能生識嗎?識不生於空中。
【處此二非,空則同無,有非同物縱發汝識,欲何分別?】
處此二非,空則同無,這兩種一遣除,那個空跟沒有是一樣的。有跟物又不同,有非同物縱發汝識,欲何分別?你就發出識來又分別什麼。非相,非見,兩個都非,能產生空來?能產生這個空,等於沒有一樣的。非見無從辨別,等於空,又怎麼能生出識來?空就是空。假使空是有,這個有是什麼?空的有是什麼有?空的有生不出來東西,又何能生識?不能生。此非見非相,在這兩個都不是的當中,能生出來識的空嗎?那你這個識究竟是有、是無?若是空無所有,空無所有那就沒有,跟無是一樣的。能生出來這個空,空則同無,它跟物不一樣的,又怎麼能發出汝識來呢?你又怎麼能分別呢?如何分別呢?
再重說一遍。若這個生的識生在空中,生在空中跟空一樣的,還能是有嗎?沒有,不是生於空中。究竟何處生的?
【若無所因,突然而出,何不日中,別識明月?】
若無所因,沒有個因,突然出來的?那不是在這個中午大太陽,你還能認識明月,別生出來個明月來?不可能。所以若無所因,突然而出,沒有這個事,一切事物不是無因生的。你這個識是突然的,什麼因都沒有生出你這個識來,認識一切事物這個識。那就像在白天之中,白天沒有明月,太陽沒有明月,特別生出汝識來,不可能。
【汝更細詳,微細詳審:見託汝睛,相推前境,可狀成有,不相成無,如是識緣,因何所出?】
佛又囑咐阿難,你更加詳細的微細的審察一下,看你這個見,你能見的見是眼睛生出來的見?還是外頭物質生出來的?這個見有什麼形相呢?什麼形相沒有,無相。無相跟無不是一樣嗎?無相就是沒有,無相等於無。究竟你這個識是什麼因?怎麼出來的,識因何出?
【識動、見澄,非和非合,聞、聽、覺、知,亦復如是;不應識緣,無從自出?】
識緣自己出來的?凡言和合的,體性必須得相類才能合,體性不相類的不能說和合。你這個識是動態,這個識,見識這個識,識動見澄,這個非和非合。聞、聽、覺、知,除了識,聽識、聞識、覺識、知識,什麼因緣都沒有,不應識緣,無從自出。這個識緣自己就出來了,能有這個事嗎?無從自出。識性,你這個知識的識性它是動搖的,它不是靜止狀態,它是動搖狀態。當你這個識性所有的見,見是寂靜的,兩個體性,一個動搖的,識性動搖的,一個見是寂然的,兩個性體不相合,一動一靜,不是和合的。根和塵不能和合,就是形容著根和塵是不能相合,就破這個的。見聞覺知非和合,究竟那識緣從什麼地方出來的,不應無從自出吧?自己就冒出識緣來了。以下合這心。
【若此識心,本無所從,當知了別,見、聞、覺、知,圓滿湛然,性非從所,兼彼虛空,地、水、火、風,均名七大,性真圓融,皆如來藏本無生滅。】
若此識心,本無所從,那你了別,見、聞、覺、知,圓滿湛然。這個見、聞、覺、知的性圓滿湛然,從何來的?性非從所,不是所生的。兼彼虛空,地、水、火、風均名七大,空跟根,這裡不叫根,叫見。性真圓融,它本身就是如來藏本無生滅,如何拿生滅來分別它,就是這個意思。
前頭所有的地、水、火、風、空,加見,後頭還講識,地、水、火、風、空、見、識,都會歸於如來藏性,這六大全是如來藏性。這個識心本無所從,非和合而有,了別為意。就是見聞覺知的根圓滿湛然,這個性體非因緣所生。從緣所生的不能圓滿,非緣所生。性真圓融,皆如來藏,本無生滅,七大一一性皆真,性皆真,圓融無礙。如前云,一切性的色是空的,因為性空才能成就真色。那這個唯性唯真,七大種本非七大,那是什麼?皆是如來藏性,本不生滅,常住不動的。就是將這一切法皆會歸於如來藏性。
【阿難,汝心麤浮,不悟見聞,發明了知,本如來藏。汝應觀此:六處識心,為同為異?為空為有?為非同異?為非空有?】
阿難,汝心麤浮,說你的心太浮動了,太麤了。麤就不細,粗心大意,不是細心瞭解。汝心麤浮,不悟見聞,發明了知。因為你不明白,不悟就是不明白,見聞覺知皆是如來藏,不懂得這個原理。現在你觀察一下,六處識心,是同呀是異?是空呀是有?還是非同非異、非空非有?讓阿難審諦觀察一下,你把心細下來,不要浮動,安靜下來,你好好思惟思惟。思惟什麼呢?說這六個相,前頭講了六相。是同;但是六相是差別的,說同不可以。那就說異吧!六相,原是一精明,化為七精體,原來就是一個精明,一個不能言異。說同不可以,說異也不可以。若是空的,空無了別。現在你這個識有了別,這六處識心都有了別。若言有,這識有什麼形相?不可以說空,不可以說有。它原來沒有形相的,你怎麼來說空?有東西,沒有了,空了。原來就無形相。若言非同,本是一精明,分為六圓融,原來就是一個體,原本一體。非同不可以,說是同不可以,是異不可以,是空不可以,是有不可以,非同非異也不可以,非空非有都不可以。你要明白了識大,非異非同異,空有非空有,這就悟明了前頭的見大,現今的識大非和合,又非不和合。這是既它的體也遣它的用。
【汝元不知,如來藏中,性識明知,覺明真識,妙覺湛然,遍周法界。】這個偈子下回講吧!現在到了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