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11_061

所以解和悟都循業而發生的,隨著你所做的業循業發現,這就是修行。我們經常說修行,就是用心來思惟,想!我們參禪就是想,叫思惟修。想到最高深之處去了,咱們經常的講,講華嚴經也講過,講大乘起信論也講過,唯心識現,就叫循業發現。循業發現,就是隨著你業發現的。在起信論講「無明不覺生三細」,就是循業發現;完了再講世間上的一切無知,「境界為緣長六麤」。經和論都是通的,你用那個經上的話來解釋這個經的道理,很容易明白。
為什麼世間上咱們所見到的悟的深淺、迷的深淺,都是什麼關係呢?染業跟淨業它的不同,眾生迷的深、迷的淺不同,修證的進度不同。所有一切都是循業發現,循著染業發現一切染法,循著淨業就修行一切淨法。這個業非常的複雜、非常的深,你如果不開悟的話,依著佛的教導你明白,那是現相,你的心裡沒明白;心裡要明白了,生死了的。隨著學習和佛的教授你心裡明白,明白是一回事,證得又是一回事;染的深,染的淺,又是一回事。在華嚴經講五十三參的五十三位,那就是循業發現,善財童子是轉染成淨,一位一位的轉,一位一位的淨。
所以我們要修行的時候叫圓修圓觀,思惟這種微妙的、甚深的道理。一切眾生智慧淺劣的,他對於隨著業所發現的,他不能斷。如果我們隨著我們的業發現,我們曉得這是惑業的因緣,隨著惑業而發現一些個像違反的或你在修道當中遇著一些個障礙,這個障礙也有順緣、也有障緣,你怎麼隨這個緣?
咱們舉事實說吧!現在你的功用用得很好,很進入,業障來了,干擾來了,看著是好事,實際是障緣。如果你沒修行,就是你沒感,沒感這個障緣還不來,不應。感應!感應!當你一修行,你用功用到將要成功的時候,障緣來了。這個例子很多了,像我們住山的獨修行的道友們。我在上房山,就河北的上房山,現在改成公園了,我一個師伯,同一個法門的,他在上房山一斗泉,那個地方有個石頭有個泉叫一斗泉,他幾乎要近於成道,業障來了。從來沒誰請他,也沒誰跟他來往,等他要進入成道的時候業障來了,人家來請他到北京一個大廟作方丈。這是好事,一個山裡的和尚,人家請你作方丈,而且廟很有名的,那他很高興去做方丈去了。方丈做到不到一年,人家是找他藉他一個名望,完了就把他給攆了。他等再回山、再修道,以前那個境界沒有了,以前那個進度沒有了。就像我們做一鍋飯,已經要熟了,一個岔曲,你去忙著做別的事,這個飯火斷了,飯夾生了,回來你再想吃,是生飯。那你回來再想修行,從頭來吧!還不曉得產生什麼障緣。
這叫什麼呢?循業發現。有的循業發現是成就的循業發現。當你要墮落,突然遇見善知識給你種啟發,這也是循業發現。兩途都有。但是因為我們沒智慧,掌握不住。如果你自己能掌握住,那就好了,絕對能成道。把這件事當為因緣,當為自然,全是錯誤的。那叫識心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如理的思惟,你去以你智慧的觀照合理、不合理。合乎什麼理呢?合乎佛教導的。
所應知的這個知是個什麼?世間無知。那要有知是什麼樣子呢?無知就是不解悟,不知道生死,也不知道修行的根本,把一切事情都認為是自然的、是因緣所生的,這個不合乎圓解。咱們現在是從初學到圓解到圓悟,學楞嚴經,楞嚴經就是從你初知到圓解圓悟。那你應當要知道拿經來對照,對照你的行為,一切惡業不讓它循業發現。那你認識到了,它成長不靈了,感覺著:唉呀!我這是業現前。你能掐斷,那你就不隨業轉。有兩句話,「心被境轉」,你的心被一切境界相轉了,那就是凡夫了;「心能轉境」,一切逆緣的境界,我都把它轉成順緣,即同如來。
但是我們在這境界現前的時候,我們有沒有這個智慧,這是第一個。第二個,你這個智慧得產生力度。你明白,明白但力量不夠,你轉不動這件事情現相,那你就被現相給轉了。若力度要夠,那就轉過來了。所以我們經常說求佛菩薩加持,求三寶加持,到這個關鍵時刻,這是最重要的時候,這是真正的求三寶加持,你產生力度,你智慧上頭增長。智慧長了,煩惱就輕了,煩惱就轉不動了,就你被智慧轉。
假如說你現在功夫用得很好,正在緊要關頭,或你在塔院那地方沒什麼限制,你修行的很好,將得力了。好,常住、如瑞師父派人來要你到常住開會,完了要你來當執事。完了,就把你的力度給撤銷了。他們說得多好聽的,你到常住當作行菩薩道,利益大眾,比你一人修行功德大得多。你聽著多好,去吧!你這功力沒有了。將來再修,從頭再來。就像我們燒鍋要煮一鍋飯,正是飯要熟沒熟的時候,你底下火撤了,這個飯夾生了,吃也不是,不吃也不是。一者靠自己掌握,堅持!我們常常的當你功力一夠的時候,業風來了,你在普壽寺修行很好,或你家裡頭來個電報,媽媽病很重,要你回來照顧。你已經學佛這麼多年,回來吧!照顧照顧媽媽,把佛法幫助媽媽修行。這很正大光明,這多好,又盡孝。但是你想再回去,再回來,再修功力到那程度,辦不到了。
為什麼我們修行要經過無量劫,大家就知道了。所以在楞嚴經上告訴我們,不離僧伽獲法身,不要經過很長時間證得法身,就是頓超直入,立證菩提,這得有大智慧。沒有大智慧,境界現前,克服不了。有些事都是淨緣,不是染緣,染緣你也能克服,淨緣你沒辦法。淨緣,好比你在這修行,人家讓你做方丈,當人天師表,當然這是好事,淨緣,但是你的修行可斷了。有人拿這樣說:唉呀!你這自修,自了漢。你過去對於供眾是行菩薩道,多光明,多正大。去吧!行菩薩道去吧!完了,菩薩道也沒行成,聲聞道也沒修到,況且所修的不見得是聲聞道。這叫什麼?這叫循業發現。
世間無知,惑為因緣,及自然性,這是識心,分別計度,沒有智慧,有智慧的就不是這樣子了。現在講空大。
【阿難,空性無形,因色顯發:如室羅城,去河遙處,諸剎利種,及婆羅門,毘舍、首陀、兼頗羅墮、旃陀羅等。新立安居,鑿井求水,出土一尺,於中則有一尺虛空;如是乃至出土一丈,中間還得一丈虛空。虛空淺深,隨出多少。】
這一段文字是講空性是沒有形相的。空性有形相嗎?咱們這個講堂,在講堂裡頭,除了窗戶、門隔開,咱們這是空性。咱們把這個空找一個什麼形體,有形相嗎?是不是有咱們這些不空顯得這個空,不是這樣子嗎?空沒有形相的,因為有色相來發明空相。佛又假個例子來說明,假這例子說顯什麼呢?體是不變的,一切性的性體沒有大小、長短、方圓,體不變。形可不同了,有形有相的則變。有形則變,無形不變。空性的無形,那怎麼顯發的呢?因色顯發,因為有形有相的有物質把它顯發的。
舉個例子說,室羅城;室羅城就是我們過去經常說舍衛國,室羅城就是舍衛國所在的都城。這個地方離著河很遠,就是沒有水,你想吃水,你得打井。就像咱們五臺山,咱們沒得喝,離河很遠,咱們得打井。打的井淺深,打的淺有個空的環境,打的深的就有一個深的虛空。你打了一尺,那有一尺的虛空。你打了一丈,就有一丈的虛空。這個虛空有沒有淺深?虛空沒有淺,也沒有深。你土出來的多,空就多了。土出來的少,空就少了。空的體性沒有形相的,它是假你有色有相來顯發虛空的。
佛就舉個例子,這個室羅城,就如我們所住在這個地方,室羅城去河很遠。所有在這室羅城住的,剎利種、婆羅門、毘舍、首陀、兼頗羅墮、旃陀羅等,他們在這安居。因為距河雖然沒水,就鑿井取水。打一尺深的,就有一尺深的空間。打一丈深的,就有一丈深的空間。虛空有淺深嗎?虛空沒有形相、沒有淺深,是隨你出土出得多少。就是你觀一切的空間,你大室裡頭有個大室的空間,小室有小室的空間,不是這樣子嗎?
現在咱們再翻譯翻譯。婆羅門,在印度話咱們中國叫梵志,有時候叫淨志,清淨志,淨志,就修梵行的,梵行就修清淨行門的。就像我們中國的儒道的意思,不是佛教,婆羅門教就是它的國教。他的行為非常精進,像我們中國儒教講忠孝、孝悌、禮智信都是這樣子。
毗舍,做生意的,經商的,有的坐商,有的行商。
首陀,是做農業的農夫,種田的。
頗羅墮,咱們這邊叫利根。為什麼叫利根?工巧百藝,就是做手藝的,工巧。
旃陀羅,就是屠宰業,殺豬殺羊殺牛的屠宰業,咱們叫屠戶屠者。
這些個民族,這些個種族,種種類類,他們大家都要吃水,這個地點住的各族各類都不同,但是你吃水得一樣,大家就鑿井取水。
旃陀羅還沒翻。旃陀羅就是殺豬的屠宰業,這種人在印度種族很歧視的,這種走在街上得拿個鈴鐺搖,說我是旃陀羅,人家都不理他,賤民族。現在沒有了,過去是這樣子。
不管他共同住的哪一類種族人都得吃水,吃水就得挖井,這是形容詞,都是形容詞。你挖井的時候,挖到一丈深,就有一丈的虛空;挖到一尺深,就有一尺的虛空。這是你挖土的淺深,虛空有淺深嗎?你出土多,那個空間就大。出土少,那個空間就小。那這個空怎麼出來的?挖土挖出來的嗎?
【此空為當因土所出?因鑿所有?無因自生?】
因你挖才出來這個空嗎?什麼因緣也沒有,空自己出現的?無因自己生的,這不會吧?不是自己生的吧?挖土取出來,你取好多土,中間有好多空間,是這樣子嗎?
【阿難,若復此空,無因自生,未鑿土前,何不無礙?惟見大地,迥無通達。】
阿難,若復此空,這個空怎麼生的?沒什麼因緣自己生空嗎?那未鑿土之前,怎麼沒有這個空?那就有礙。何不無礙?惟見大地,迥無通達。假使這個地方沒挖這個井,沒挖這個坑,沒有這個空。因為挖井而有空,空不是自己生的。
【若因土出,則土出時,應見空入。若土先出,無空入者,云何虛空,因土而出?】
因為土出來,則土出時,虛空進去的?則土出時,應見空入,土往外頭走,空往裡頭入。若土先出,土先出來,沒空入,云何虛空,因土而出,不是吧?不是這樣子。這就解釋空大,空大的含義。
【若無出入,則應空土,原無異因;無異則同,則土出時,空何不出?】
若無出入,如果說也沒出也沒入,則應空土,原無異因,無異則同,則土出時,空何不出?把土挖了,空怎麼不出來,空有出入沒有?這個是破空大的,空大沒有出入。空在土裡頭嗎?那沒挖土,怎麼沒有空?為什麼挖出土來,空挖不出來?若空本來在土裡頭,那挖土出來,空也跟著挖出來了。因為空沒有出也沒有入,空沒有因,也沒有果。什麼是空的因?什麼是空的果?因為空沒有出入。空沒有出入,若土地不空,土不出來,空也不會進去。那麼空是土、不是土?空不土。土是空不?土也不是空。空和土不能會為一體,就是這個意思。
空沒有出入,則應空土,原無異因;無異則同,則土出時,空何不出?若無出入,則應空土,原無異因。你觀空也不出,土也不入,空即是土,土即是空,是這樣子的嗎?是相同的嗎?這樣子就是土跟空是一體了。若是一體,土出來,空為什麼不出來?若因為挖土把空也挖出來了,沒見空出來。若同時的。說異不對,說同也不對,挖土出來的時候,沒有空進去,土出來,空沒有進去。
【若因鑿出,則鑿出空,應非出土?不因鑿出,鑿自出土,云何見空?】
若因為鑿才出現空,那不是出土了?那不因鑿,鑿自出土,這一鑿自己就出土,那又怎麼能見著空?辯論問答的意思。
【汝更審諦,諦審諦觀:鑿從人手,隨方運轉,土因地移,如是虛空,因何所出?】
汝更審諦,佛跟阿難說,諦審諦觀,如理的如實的你觀察,在你鑿土的時候,挖土的時候,這個鑿從人手隨方運轉,挖方的,挖圓的,那個土因為地你挖的時候它隨地轉,這虛空怎麼出來的?如是虛空,因何所出?因為鑿挖。
【鑿、空虛實,不相為用,非和非合;不應虛空,無從自出。】
空的虛實,什麼是虛空的實?什麼是虛空的用?虛空是沒有實體的,沒有相,沒有相就是它的用。沒有相怎麼是它的用呢?它不妨礙你。那虛空自己出來的嗎?非和非不合。你在鑿的時候空相是虛的,土是實的,它沒有相。說因緣和合而有的,這個對嗎?它不是和合的,虛空跟什麼和合?和合也不對。那不和合的。空無所從來,從哪裡來的?無所從來。你把土一填上,也無所去,空到哪裡去了?
虛空不自生,不他生,不共生,不無因生。虛空不是因緣性,既非自然性,也非因緣,那虛空究竟是什麼?如來藏性,都含著如來藏妙真如性。
【若此虛空,性圓周遍,本不動搖,當知現前,地、水、火、風,均名五大,性真圓融,皆如來藏,本無生滅。】
若此虛空,性圓周遍,本不動搖,當知現前,地、水、火、風,均名五大,地、水、火、風、空,性真圓融,不但空,地水火風都如是,這叫五大種,它們的體性真圓融,都是如來藏性,本無生滅。不但虛空無生滅,地、水、火、風、空均無生滅,這叫五大種本無生滅。
【阿難,汝心昏迷,不悟四大,元如來藏,當觀虛空:為出為入?為非出入?】
阿難,汝心昏迷了,昏迷了就是不清醒,就是沒開悟的意思。不悟四大,元如來藏。你不懂得地水火風就是如來藏,把地水火風跟虛空等觀,有出有入嗎?為出為入,為非出入。等觀,地水火風都為無出無入。非出入,就叫無出無入。
【汝全不知:如來藏中,性覺真空,性空真覺,清淨本然,周遍法界。】
汝全不知,如來藏中,性覺真空,性空真覺,清淨本然;我加一句妙真如性,周遍法界。應該懂得,如來藏,性覺真空,性空真覺,清淨本然,妙真如性,周遍法界,都是妙真如性,平等平等。合相為性,性遍於相,相即是性,諸相無相,則見如來。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隨眾生心,應所知量。】
【阿難,如一井空,空生一井;十方虛空,亦復如是,圓滿十方寧有方所。】
這一個井是空的,這個空只生在一個井。那十方虛空又怎麼生的?圓滿十方,虛空沒有方所的。一個井現著井空,咱們這一個房子現著這屋子空。虛空有形相嗎?它有自性嗎?圓滿十方,沒有方所。
【循業發現。世間無知,惑為因緣,及自然性,皆是識心,分別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空大完了。今天就講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