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11_060

【循業發現。世間無知,惑為因緣,及自然性。皆是識心,分別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在一切經教當中,楞嚴經是開悟的,叫開悟的楞嚴,成佛的法華。這種言論,這種傳說,它的道理在什麼地方?現在大家學楞嚴經,我們從七處徵心、十番顯見,現在這第三大科還是顯見明心。不像前頭兩大科,那個是說得很深,這第三大科說得就比較淺顯,你如果浮泛的從文字上聽說,你開不了悟的。開悟要你思想來觀照,觀照經上所說的這個話你要多參。住禪堂的人講求參,參就是你內心經常的思惟。人家說一句話,你要明白人家這話什麼意思,就是現在我們所講的,就是讓我們開悟。我們現在一切動作都是你過去的業,叫循業發現。每個人的動作不同,隨他過去的什麼業,他就表現出什麼樣子。我想這個大家可能理解了。
所以循業發現就隨著你過去的業而發現什麼呢?發現我們的無知。楞嚴經所教授我們的話,我們不能明白、不能進入、不能知道,我說這個無知是指這個說的。一切世間無知,他不曉得我們所做的事都是隨著你的業而顯現的,叫循業發現。不懂得這種道理,把這個循業發現所有的現相或發生的問題,迷惑,沒有智慧,把它理解是因緣,或者是成為自然性,惑為因緣及自然性,這叫做迷。假使我們醒悟的時候,認識它不是自然的,也不是因緣的。若把它當成因緣,當成自然,你沒得智慧。那就是你的識心,就是我們現在的六識,六識心,而六識心就是分別計度。這種分別計度全是錯誤的,分別是妄想,妄想裡頭思惟。明告訴我們但有言說都無實義,不論什麼言說沒有實義。
但是我們不言說,我們又怎麼進入呢?但是你別把言說當成實義就對了。但有言說都無實義,實義不是言說。言說能夠啟發,讓我們了達實義,言說不是實義。在我們教宗經常有這比喻,說月亮在哪裡?以手指月,拿這個告訴你,現在月亮到了東邊了,或者在西邊了。但是這個指的不是月,指非是月。你把一切世間相不要把它當成因緣,也不要把它當成自然,不是因緣,不是自然,是什麼呢?是你的知識的識心,妄想心,妄想心就是指著你那個識心第六意識,分別計度。言說不是實義,言說是顯實義的,不假語言你如何能知道呢?
【阿難,風性無體,動、靜不常;汝常整衣,入於大眾,僧伽黎角,動及傍人,則有微風,拂彼人面。】
佛說一個比喻,假一樁生活的事實來形容什麼呢?風大。地、水、火、風,前講的是三大地、水、火,現在講的風大。四大都無體,四大都是虛妄的,讓你這樣認識它,這樣來解說這個風大的。就是風大的性是什麼樣子?沒有個體,沒有個樣子,時而有,時而沒有。沒有體就不定,不定時而有風了,時而沒得風。有風就是動,沒風就是靜,它是無常的。
你常整理你的衣服,就是披的。僧伽黎就是我們現在披那二十五條衣,那叫僧伽黎。你整理衣服時候在大眾中,你那個衣角動了傍人了。這個動就含著有微風吹動的意思。因為你這個衣一動,很小的這個風吹到人家臉上去了,拂彼人面,就是舉這麼個事實。你認識到這個就是風大的體,就是風大的性。你披衣的時候,就是我們所披的祖衣,我們三衣之中有祖衣,它是二十五條的,又叫雜碎衣,它那條紋特多,碎塊所成的,每一條有四長一短。我們這個七衣兩長一短,我披這個是九條的,不是二十五條的。
你要到市裡頭去乞食的時候,一定要披這個僧伽黎衣。你披衣的時候,你這個衣服的角一披一動,好像有股微風;動則生風,有種微風;這個風就吹到別人臉上去了,拂別人面。這都是形容詞。
【此風為復出袈裟角?發於虛空?生彼人面?】
這個風從哪來的?從披的衣裡頭出來的嗎?還是從空中生來的嗎?就這麼個含義。佛拿這個作例子,說此風是從袈裟角出來的嗎?還是從虛空發的風?還是從你這個風觸及那個人的臉面生出來的嗎?就是說風從何起,風從何生。辨別風無出處,就這麼個意思,明白了嗎?
【阿難,此風若復出袈裟角,汝乃披風,其衣飛搖,應離汝體。我今說法,會中垂衣,汝看我衣,風何所在?不應衣中,有藏風地?】
當然一披衣,那衣角你感覺有股風,拂到人家臉上了,那這個風從哪來的?從袈裟角出來的?如果袈裟角出來的,那袈裟就有風了。那我們披的不是衣了,就是披風了。假如從袈裟角出,汝乃披風,風能披嗎?如果我們披這衣是風,它就飛起來了,你披不住了;其衣飛搖,就離開你的身體了。不是這樣子,是不是?
會中垂衣,汝看我衣,風何所在?不應衣中,有藏風地吧?你披這衣裡頭有藏風地點嗎?看我衣角所在,這個風不是從衣出來的,披衣裡頭沒有藏風地點。這個是告訴你是有點微風,這個風不是從袈裟出來的,這個很容易懂。但是這不是法,這是比喻,比喻法的。
佛跟阿難說我現在在這會裡頭說法,你看我這個衣有風嗎?風何所在?你能找出風來嗎?衣中無風,衣裡頭沒有藏著風。衣中若有風,衣就飄起來了,你就披不住了,就這麼個含義,這麼句話。那究竟風在哪來的呢?不是衣裡頭有藏風地方。因為風是個搖動性,如果是衣裡頭有風,你就穿不住了,是這個樣意思了。這是比喻,拿它來形容法的。
【若生虛空,汝衣不動,何因無拂?空性常住,風應常生,若無風時,虛空當滅;滅風可見,滅空何狀?】
那這個風生在虛空,跟你衣沒關係了,汝衣不動,也就不會有拂了,衣不會飄拂了。空性是常住的,空若能生風,風就應常生,不是一下。若沒有風,虛空當滅。虛空還可以滅嗎?滅風可見。風沒有了,你還可以見到?沒風了,衣角不飛起了。滅空何狀,空還有生有滅嗎?沒有了。
說風,風大,不是從空生的,這個很簡單。風假使要生於虛空,那它自然就能生了,還何假藉你衣服一披才有風呢?衣不是常生,風不是生於衣。風也不可滅,你能見到風怎麼滅的嗎?風又從何起的?何者是風?風又從何滅的?這形容虛空的,風即是空相,沒有風相。假使這個虛空生風,風滅了,虛空也跟著滅了嗎?虛空不是生滅法。
【若有生滅,不名虛空;名為虛空,云何風出?】
因為假使要有生滅,就不叫虛空。既然叫虛空了,風不是從虛空出來的。那風從哪出來的?
【若風自生被拂之面,從彼面生,當應拂汝?自汝整衣,云何倒拂?】
風自生被拂之面,從面生嗎?當應拂汝,自汝整衣,云何倒拂。當你整衣的時候,那風就倒過去吹你的衣服。這是破除,破除什麼呢?這個風不是從面生,從面生不出來,也不是從衣生。風生何處?這要思惟的,風生何處要思惟的。
【汝審諦觀:整衣在汝;面屬彼人;虛空寂然,不參流動;風自誰方,鼓動來此?】
所以佛跟阿難說汝今審諦觀,要你細細的思惟,諦觀!經常聽說諦觀,如理思惟,不要在相上去找,在理上去思惟。你整衣服的時候,整衣是在你自己。面屬彼人,你這一整衣,出來一點小風,吹到別人去了。這個虛空是寂然的,虛空沒有什麼流動性。那麼風自誰方鼓動來此,風究竟從哪起的?究竟如何流動的?你如理的觀察一下,教你審諦觀。虛空是寂然的,虛空是不動的,虛空沒有形相的,它不參與你的風的流動,虛空不會生風,你觀察吧?就推明了風不從虛空來,從你衣服出來的嗎?衣服能出風嗎?
這段文意思,佛讓阿難思惟審查,整理衣服的是你,你一整理衣服出來一股微細風,吹到別人臉上去了。這個中間經過虛空,虛空寂然不動的,它不參加流動的,那風究竟從哪裡來的呢?風不是從你衣服上生的,也不是從空中生的,把這一股小風吹到別人面上,也不是從別人面上生的,三處無生,什麼地方鼓動來的風?
所以開悟的楞嚴,就在這些地水火風,咱們現在講的空,地水火風空根識,楞嚴經叫見,不叫根。為什麼叫見不叫根,咱們講到那再跟大家講。
【風、空性隔,非和非合;不應風性,無從自有?】
風跟空不是合,不能摻和,也不能合到一起。那風究竟從哪來的?自己生的嗎?無從自有,不可能,風不是自己生風。因為風性,它的體性是隔離的、是相異的,有風才動,一動一靜,不是一個和合的,就是不是因緣產生的。那風是哪來的?無因自有的嗎?無因自有的就是因異。這個風不自生、不共生,也不是從它生的。不它生,不共生,不自生,你要找緣因,找什麼?咱們前文講過了,地水火風都如是,如來藏性,沒有去,沒有來,清淨本然的。七大都是顯,顯示如來藏性的。
【汝宛不知:如來藏中,性風真空,性空真風,清淨本然,周遍法界。】
汝宛不知,如來藏中,性風真空,從性生的風不是有的,是真空的。真空不空,就叫性空真風。性風真空,性空真風,經文這兩句話,如果你意思不懂,你常念,性風真空,性空真風,清淨本然。就是六祖大師說的原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就是性風真空,性空真風,清淨本然,原來無一物,何處生風,風無可生。
【隨眾生心,應所知量。】
那為什麼產生風了呢?因為它清淨本然,隨緣;周遍法界,隨眾生心,應所知量。說它不假方便,周遍法界,它又無時不在、無時不有、無處不有,什麼地方都有。但是為什麼有差別呢?眾生的心量不同,風的相就不同了,隨眾生心。這段還不大什麼明顯,下段佛就給他說明了。
【阿難如汝一人,微動服衣,有微風出;遍法界拂,滿國土生,周遍世間,寧有方所?】
阿難如汝一人,就是你一個人的時候。微動服衣,微動你所穿的衣服。你一動,就有有微風出。這一出,盡虛空遍法界,滿國土生,周遍世間,寧有方所。有這麼大力量嗎?性遍。風沒相,風的性,它的體性,性遍法界。性具之風,無相。風即非風,當體是寂滅的。無相之相,就無所不相,清淨本然,所以叫做空。藏性,如來藏,這個地方都說如來藏,藏就是含藏義。如來藏性裡頭是清淨本然的,但是它具足一切法,風從如來藏性而生。風的性就是如來藏性中具足的,藏性中所具足的,風的性是如來藏性所具足的。如來藏性具足一切法,風性是一法而已。風即如來藏性,所以風是真風。這個真風是性風,如來藏性的性風,性風真空。
這個道理要你去觀,假文字你去思惟什麼意思。性中所具的,所以叫真風。因為如來藏性具足一切法,風也在其中,風從藏性而生的,故約真風。藏性之風不是實有的,是真空的,這叫性空真風。性風真空,性空真風,一個性風,一個性空,兩個合起來就是空不空,就是如來藏。
講中諦理,空假中三諦,這就是空諦,藏性不變隨緣就是俗諦,隨緣而不變就是真諦,俗諦、真諦、中諦,這就三諦理所俱在的。平日多去思想它的道理,而後再進入文字,然後你從文字再去緣想它的道理。佛前頭指著阿難披的衣服說,你的披的衣服,這一披的時候,有很微細的微風吹動。遍法界的眾生披衣的時候,都有風的微風吹動;那所有整個的國土,眾生穿衣服都有微風吹動,它有一定的方所嗎?究竟什麼地方出來風?沒有。【循業發現。世間無知,惑為因緣,及自然性,皆是識心,分別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循業發現,隨著你做這個業的時候,它就生起了。但是這幾種的關係,就像緣所生。緣所生是假的,緣生無自性,沒有實體的。就像咱們生的風,風有實體嗎?一下就沒有了。這叫循業發現,隨著你的有漏業、無漏業而發現的一切世間,而世間無知。世間就指著三世間說的,特別是有情世間。把這種當為因緣,或者自然。不是因緣,不是自然,是什麼?識心,就是我們的心分別計度,依著這個識心所有的言語都是假的。咱們經常說「言語道斷」,言語那個道走不通;「心行處滅」,心裡所想的也沒有。這兩句話我們在一切處,有時候經常聽見。言語道斷,用語言表達不出來的。用思想計度,你那是妄想,六識心的妄想。所以說分別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識心,循你的業識之心,有漏無漏的差別,理上沒有;事有千差,理無二致,那在事上可就不同了。所以解和悟都循業而發生的,隨著你所做的業循業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