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11_056

【是故當知:法則與心,俱無處所。則意與法,二處虛妄,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前頭顯一切的言說、語言、文字全是虛妄的,把這些個虛妄結到一起歸於真實,以下就講結妄歸真。所以阿難你應當知道,法則與心,俱無處所;法和心都沒有處所的,意與法二處是虛妄的,不是自然的,也不是因緣的。
這個破我們的心念,就是即心離心、有知無知全是謬誤的,就說不是真實的。所以意根之心,我們那個心就是意根,對待外邊一切的法塵,它們都是虛妄不實的,沒有一定處所的。有體、沒體呢?沒有體。有體就有處所。沒有處所,就是它沒有一定的地點,意根與法塵都是虛妄一個名相而已,沒有實體的。假比喻說,就是空中因為眼翳,眼有毛病才看到虛空有華,實際上虛空沒有華,拿這個形容,這前面講了很多。因為它沒有實體,你想找個實體不可得。但它從什麼產生的?這個虛妄的實體是什麼?妄從真生,那它的實體就是此經所講的妙明真體,這個真體不是因緣,不是自然。
本來這些問題在楞嚴經一開始講得很清楚了,咱們前頭講七處徵心、十番顯見,這個問題已經都解決了。因為在這個十番顯見時候、七處徵心時候總說,總體說的時候,與會大眾與當機眾阿難,他並沒開悟,七處徵心還沒有把真心找到,十番顯見也沒把見性明了,那佛才方便善巧覆再演說。就這個問題在七處徵心、十番顯見已經都解釋清楚了,但是與會大眾並沒開悟、並沒明白,所以這才分別解說。這個解說就是前頭的七處徵心、十番顯見,那裡頭沒有名相,也沒有分析這麼詳細,就把那個問題再重複的分析,顯你如來藏性,顯你真正的見見之性,這是顯如來實體的。所以反覆的說,就是讓你明心見性。懂得這個原義,這是一個根源,顯性顯見,破除虛妄。
【復次,阿難!云何十八界,本如來藏,妙真如性?】
現在說這十八界,六根、六塵、六識。這十八界都是虛妄的,那它本體是什麼?本如來藏性,妙明真性。根、塵、識三種互相依止,但是各有各的界限,所以叫十八界,但是都是妙明真性、如來藏性所顯的境界相,十八界也是佛的心。心、色兩個都迷了,眼見這十八界。心跟色法,心法跟色法,把色法開為六塵五根、心法開為意根六識,這樣子合成十八界,破這個就是顯,顯什麼?顯前頭的見性,顯七處徵心的真心。根、塵跟識這三種,要把這三種破除;破除了,真的就顯現了。所以它的根本就是如來藏性、妙真如性。
【阿難!如汝所明,眼色為緣,生於眼識。】
佛就阿難所疑的、所不能理解的給他解說。以前你所聞到的方便善巧我所說的法,那些個方便善巧法,那就佛為權教。現在要開權顯實了,揀你明瞭的,就是你所明白的,你所明白的眼色為緣,眼跟色塵這是緣,完了生出的眼識。
【此識,為復因眼所生,以眼為界?因色所生,以色為界? 】
那這個識,此識是因緣所生的,以眼為界?是因色所生的,以色為界呢?根、塵、識三個,這個徵起的意思,就佛問阿難,你所以生出來你這個識,是眼根所生的,還是以眼為界?是因外頭色塵所生的,以色為界?假使要眼根所生的,以眼為界,那就眼識界;因色塵而生的,以色為識,以色為識的界。界是界限,界者起也,到這個界限。這個的問號,實際上是阿難全明白的,就假他明白的讓他進一步深入來好破。破什麼?倒是因眼生的,倒是因色生的。這個問題要解決了,不是因眼生,也不是因色生,兩個都不是。但是破除,讓他找這個根源倒是哪生的,找它的生處。
【阿難!若因眼生,既無色空,無可分別;縱有汝識,欲將何用? 】
不是因眼生的。阿難,若因眼生,既無色空,無可分別;縱有汝識,欲將何用?假使這個識單從眼生的,那你這個識是因眼根生的,它的因就是眼根,那這個眼就是個界限,那還假色、空做什麼呢?就沒有色空了,就是眼生了,眼根生的了。但是你怎麼去分別塵呢?單根不能生識,單是根不能生出眼識來。假使這個識沒有色、沒有空,這個識有什麼用處?生出來識,無識一樣的,所以不能生。識是了別的含義,了別紅的、白的、黑的,那你這個識是了別為義。一切境界,紅、黃、藍、白、黑那就是用。無塵就不用識,有塵才用識,破除不是因眼生的。
【汝見又非青、黃、赤、白,無所表示,從何立界?】
這十八界,每個都有個界限。如果你這眼根的見,沒有形,沒有色,沒有長 短,沒有方圓,那如何來立這個界限?界不立。
【若因色生,空無色時,汝識應滅?云何識知,是虛空性?】
若因色生,空無色時,你還能不能見空?破因色生。色不生,不是色生的,那你那個識應該滅了。你有識知,有識知不是因色生的。云何識知是虛空性,你又怎麼樣知道這個識是虛空性?
【若色變時,汝亦識其色相遷變,汝識不遷,界從何立?】
假使色變的時候,色起變化,就是紅的變藍的、藍的變黑的,你這個認知是不是也隨著變,也隨著這個色變成黑、黃、赤、白?汝識不變,那你這個界限從何立呢?若一變了,就不認得空了;不變,又不成為界。既然叫界,就是因為有個界限。
【從變則變,界相自無;不變則恆,既從色生,應不識知虛空所在?】
若是從變則變,界相自己就沒有了。不變,不變恆常有。既從色生,應不識知虛空所在;從色生的,不認得虛空在什麼地方。那不應稱界了,十八界!因聞的識不從色變,應不成界,界相就不成了。
【若兼二種,眼、色共生,合則中離,離則兩合,體性雜亂,云何成界?】
如果兼有二種,眼色共生,眼跟色合著生的,那共則生。若離呢?合則中離,離則兩合。若一離開,兩個合成兩個了,那體性雜亂了,又怎麼叫界呢?界是不雜亂的,此疆彼界清清楚楚的。這個你不從文字,你一想都明白的,就是現相,這沒有什麼含義,從現相就分別。
【是故當知:眼色為緣,生眼識界,三處都無。則眼與色,及色界三,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是知眼色為緣,因為有眼根、有色相,這跟你作為緣,緣能生起,才生你眼識界。各生跟共生,各生不成立,共生也不成立,和合生還是不成立,破生起的意思,三處都無;則眼與色,及色界三,不是因緣,不是自然性。每句話最後都是,這個法不是因緣生的,也不是自然生的,每一法都如是。
【阿難!又汝所明,耳聲為緣,生於耳識。】
照你所理解的,耳跟聲音這兩個是緣,生起之緣,才生出你的耳識,是這樣子嗎?
【此識為復因耳所生,以耳為界?因聲所生,以聲為界?】
那這個識為復因耳所生,就以耳為界;因聲所生,就以音聲為界,兩個合不成的。那你怎麼破除?分合都不可以,以下就破了。
【阿難!若因耳生,動靜二相,既不現前,根不成知,必無所知,知尚無成,識何形貌?】
阿難,如果若是因耳生,動相靜相,動靜二相不現前。動相沒有,靜相沒有,你知道個什麼?就是不現前的時候,那你根不成知,耳根就不能知道,必無所知。知尚無成,識何形貌?耳根既不能成能知,那就沒有所知的聲塵,就是這麼個意思。能知耳根不能成立,那耳根所聞的相貌、情況、聲音都沒有了。不取根。
【若取耳聞,無動靜故,聞無所成;云何耳形,雜色觸塵,名為識界?則耳識界,復從誰立?】
若取聞,聞就是聞聽動相靜相,無所成。如果聞,耳根 ,動靜二相既不能現前,你聞什麼呢?沒有動靜相了,聞不成立,聞不到了。云何耳形,雜色觸塵,名為識界。這樣子那叫耳識,耳識是因為雜色觸塵這才識的界限。則耳識界,復從誰立?那耳識就立不起來了,就這樣意思。眼耳鼻舌身意一個一個的分析破除。
【若生於聲,識因聲有,則不關聞,無聞則亡聲相所在?】
那耳根所聞的聲音,應該是因聲音而有識。假使若生於聲,識是因聲才有的,那要聞不要聞呢?不關聞的事了,則不關聞。無聞,聽都沒聽到,無聞則亡,沒有,亡失掉了;聲相所在,聞都沒有了,還聽到什麼聲音?這全是破除的意思,破十八界。
【識從聲生,許聲因聞,而有聲相;聞應聞識!】
識從聲生,許聲因聞;我這耳識是從聲音聽到的,因聲音才有聞,因為聞才有聲相,那這個聞跟聲跟聞識是平的,聲中有識,聞聲之時併聞於識。即聽到聲音了就聞到你耳識了,是這樣子嗎?不是這樣子。
【不聞非界;聞則同聲;識已被聞,誰知聞識?若無知者,終如草木。】
若不聞,不聞那就不是界。聞就同聲音一樣,聞則同聲。聞則同聲,你這個耳識已經被聞所佔有了。誰知聞識,又有誰來知道聞識呢?若無知者,終如草木。如果你什麼也聽不見,什麼知識也沒有,跟那草木的無聞不是一樣嗎?人同草木,就無知無識的意思。草木是無知也無識,你要到了這個境界,不是跟草木一樣嗎?
假使聞跟聲同的是錯謬的,那分開呢?分開了就聲聞於識、識聞無聲。不是這樣子的,識跟聲音混淆了,識就是聲音了。識能是聲音嗎?是假你耳根才聞到聲音的。聞識不能聞到聲音,是耳根才能聞到聲音。
【不應聲聞,雜成中界。界無中位,則內外相,復從何成?】
因此要知道,不應聲聞,雜成中界。界無中位,則內外相,復從何成?十八界這個界沒有它的位置,根塵和合共生。根塵和合共生,與聞根所雜成的中間這個界限,雜則不分,沒有中間的位置,何以為緣生識也。這個識怎麼是從緣生的呢?中間這個耳識界不成立了。中間耳識界不成立了,外頭的相,內的根,都失作用了。外塵之界相,怎麼能成到?不能成就了。外無塵相,內無根相,內根外塵的 界限界相成立不了,不能成立。根與塵合不可能,這句話就這麼解釋的。究竟如何?這些全是妄。
【是故當知:耳聲為緣,生耳識界,三處都無。則耳與聲,及聲界三,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是故當知,佛這才正式給阿難說,先破除,後建立。因此你才知道,耳朵聞到聲音,聲音是緣;因為這個緣成 才生你耳識的界,耳識界裡頭才知道你的識,當知是識三處都沒有。當知耳聲為緣,生耳識界,三處都無。耳與聲,還有個聲界,耳、聲、聲界,界就是當間的界,界限,本非因緣,也非自然。耳根與聲塵兩者是為緣,而生出耳識來,內、外、中間三個界限都不成立。眼耳鼻舌身意、十八界都如是,十八界全是虛妄的,這是破十八界。
【阿難!又汝所明,鼻香為緣,生於鼻識。】
阿難,又汝所明;眼、耳,現在說鼻子。
【此識為復因鼻所生,以鼻為界?因香所生,以香為界?】
兩個徵起的。你這個鼻子,因什麼生出來鼻子?什麼是鼻的界?因香所生,就以香為界。香是屬於味,就是香味。是因鼻生?是因香生?
【阿難!若因鼻生,則汝心中,以何為鼻?為取肉形雙爪之相?為取嗅知動搖之性?】
若因鼻生,則汝心中,以何為鼻,什麼是鼻子?你的心中以何為鼻。為肉形雙爪之相,這個鼻子像個雙爪,兩個爪子相 的一樣。取嗅知動搖,它的性體,就是性,它的性是什麼性?嗅知,就是聞,動搖。臉上肉的形質就像垂爪子,兩個爪一樣的,這個就叫鼻子。它的功能有嗅知搖動,像咱們擤鼻涕、流鼻涕就是這樣子。
【若取肉形,肉質乃身,身知即觸,名身非鼻;名觸即塵,鼻尚無名,云何立界?】
若取肉形,就是這個肉形的鼻子。肉質乃身,這個鼻子屬於身體一部分。身知即觸,身上產生知覺是觸的,是觸塵,相觸而生的。那身不是鼻子,名身非鼻。那觸呢?觸是塵,鼻子就沒有了,云何來立鼻界呢?
【若取(鼻+臭)知,又汝心中,以何為知?以肉為知,則肉之知,元觸非鼻。】
若取嗅知,嗅覺,鼻子嗅聞。又汝心中,以何為知?鼻子的肉是知嗎?以肉為知嗎?那你接觸時候不是鼻子了,就是肉接觸了。不以為知。
【以空為知,空則自知,肉應非覺?如是則應虛空是汝,汝身非知,今日阿難,應無所在?】
以空為知,空則自知,肉應非覺。空自己就覺,跟你鼻子是肉,跟這肉鼻有什麼關係?如是則應虛空是汝,汝身非知,今日阿難應無所在,連你自己身體都沒有了。鼻若有知,就是嗅知那個知性。鼻若有知,則應不是你,是鼻子知的。鼻非有知,是你所知,那有鼻子何用,是你心所知。一切虛空,一切是空的。以這個類推,你那嗅知之性則是空的,是虛空的,皆應成汝鼻子上之肉。能是這樣子嗎?如果沒有知,則你全身之肉皆應非知。另外有個神經系統,這鼻子不知,那你全身所有你的肉體都應該不知道。這是因為空若是你的話,既然空了,虛空沒在,沒有什麼所在處所,應無所在。
【以香為知,知自屬香,何預於汝?】
以鼻為知不可以,那就以鼻所聞的香臭的香為知。如果香為知了,那鼻子自然就屬於香了,於汝有什麼關係。何預於汝?跟你毫沒關係。
【若香臭氣,必生汝鼻,則彼香、臭二種流氣,不生伊蘭,及旃檀木?二物不來,汝自嗅鼻,為香為臭?臭則非香,香應非臭。】
若香臭氣,必生汝鼻。你這個鼻子因為香氣或者臭氣生出你這個鼻子,因為有這二種流氣生出來味道 ,為什麼不生伊蘭、旃檀木?二物不來,沒有旃檀木,沒有伊蘭那花的香氣,這兩個不來。汝自嗅鼻,你自己再聞聞你鼻子,究竟是香是臭?若是臭就不是香,若是香就不是臭,臭就是臭氣。
伊蘭是一種樹的名字,印度有這種樹,它能夠聞到四十里。開一種花是紅顏色的,非常好看,但毒氣非常重,假使你觸它了或者誤食它了 要發狂,發狂就死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