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11_043

無得疲怠,不能懈怠。生死大事,讓你時時念念的不能放下,這樣的發心才能夠向前精進不懈,才能成就。
這上頭有一段注解,顯說分了十科來為說,增進我們修行益義。第一科顯其脫根脫塵,迥然靈光獨耀,這是當下,觀的當下即空的意思。第二科顯其離身,離開身形,離開世界,離開境界,身心世界是本不動搖的。第三科顯其盡未來際,這個真心,就是我們這個心靈常住不滅,不管經過什麼;咱們就是人死了,人死了是現相肉體,咱們那真心常住不滅,永遠相續,直至成佛;成了佛了這個心也沒有增長,在凡夫咱們這個妙明真心也沒有減少,常住不滅,不增不減。第四科顯我們這個心從無始來,經過好多的顛倒;無始來在六道輪轉不曉得經過多少次,它永遠不失掉,常在,這是無失。第五科它無住、無還,表面它常住的,永遠不失掉;也沒有個失掉又還回來,沒有,都沒有,不動。第六科顯其不雜不亂,超象外以孤標。第七科顯其大,或者是小,觀大觀小它是自在無礙的,所以怎麼觀它也不變化,它也非大非小。第八科無是無非,好像墮了妄境了,墮了凡夫了,墮到畜生了,墮到地獄了,它也沒有失掉、也沒有小,還是那個,原來如是;乃至成到佛了、成到大菩薩了也如是,永遠如是,無礙的,無大無小。這都是觀心的。這個心無是無非,有時候說真,有時候說妄。你這個見,真知真見現前了,一切虛妄的妄情就息滅了;一切妄情的顯現顛倒,真就隱沒了,真見隱沒了。第九科顯其諸情不墮,遠越外計權宗,隨便經過,乃至墮外道、墮凡夫,墮什麼,隨便怎麼樣變化,它不隨情墮;墮者是假相,不是它真相。第十科顯其自相亦離,純真無妄,這是解脫成就了。
原來就如是,諸佛修成了還如是,諸佛沒有增一分,在凡夫也沒有減少一分。這個形容這個心,這個心在我們這個地方叫菩提路上的菩提,就是菩提心吧!誰這樣教誨的呢?佛。佛就是如實空、如實不空、如實空不空。吾今誨汝,這就是如來教授阿難的,吾今誨汝,妙菩提路。那咱們這十寇里頭分別所變現的是妙菩提路,從妄裡頭顯真。咱們現在都是凡夫,咱們具足的是跟佛無二無別。如果有別的話,我們就修不成了,不是那個種性。因為我們都是佛種性,都有成佛種子,人人都可以成佛。
【阿難白佛言:世尊!如佛世尊,為我等輩,宣說因緣,及與自然;諸和合相,與不和合,心猶未開。而今更聞,見見非見,重增迷悶!】
阿難聞到佛這樣說,他又向佛請示了。阿難白佛言,世尊,如佛世尊,為我等輩,宣說因緣,及與自然,諸和合相,與不和合,心猶未開。而今更聞,見見非見,重增迷悶。佛以前所教授我們的因緣、自然、和合與不和合,我還沒弄清楚,就是我還沒證得。就是如來以前說的法我本來就迷,再一說我更糊塗了,就這樣子,我還沒學好。現在佛又說見見非見,我更糊塗了,重增迷悶,怎麼辦?
【伏願弘慈,施大慧目,開示我等,覺心明淨。作是語已,悲淚頂禮,承受聖旨。】
請佛你大慈大悲,再給我們解釋,開示我等。伏願弘慈,施大慧目,開示我等,覺心明淨。祈求佛,你把我們這個迷惑給解除,讓我這個心覺悟明淨,就是再請求。這樣子說完了,悲淚頂禮,承受聖旨,就是等著,很悲傷的傷感自己無能無知,沒開智慧,請佛再開示。所以悲淚頂禮的意思,是表顯自己未悟。
【爾時世尊,憐湣阿難,及諸大眾,將欲敷演,大陀羅尼,諸三摩提,妙修行路。】
大家學楞嚴的時候都記住這幾句話,大陀羅尼,諸三摩提,妙修行路;簡單說,妙奢摩他三摩提路。開這種楞嚴大悟的時候,妙悟妙修,都加個妙字,妙是形容詞,形容不思議。如來將演這個陀羅尼,諸三摩提,妙修行路。陀羅尼翻總持,大陀羅尼就是大總持。總持什麼?總持一切法,總一切法,持無量義。佛所教授的總起來說叫陀羅尼,三個字就解決了。這又加個大字,就是形容著這一法比較著更深入,形容詞,其實就是菩提,妙菩提路。
總一切法,持無量義,就把佛所說一切法、一切的妙義,都在這個咒語當中。咱們簡單說吧!就是咱們所念的咒就叫總持,陀羅尼就是總持法門。咱們說念那個唵字,或者念嗡字,每個字頭念咒都有個唵,或者念嗡,嗡嘛尼陀羅尼,或者唵嘛呢叭咪吽,都可以。那是什麼意思呢?就這麼一句話,就把三藏十二部都包括了,所以叫總持;而且是含著無量的義理,這叫妙總持。這個妙總持,咱們這楞嚴經的楞嚴咒。楞嚴咒是最長的,我們可以把它縮短一個字,嗡,或者說唵,那叫大總持;或者說吽,唵嘛呢叭咪吽,就光念一個字,吽吽吽吽,這就叫總持法門,所有咒語都包括裡頭了,整部華嚴經也包括裡頭,吽!就行了,就念了一部華嚴經。所以叫大總持。那麼多的字陀羅尼,楞嚴咒,本經本咒裡頭大家都念的;少字陀羅尼,唵嘛呢叭咪吽;一字陀羅尼,就一個字,吽!它也具足了。這差別的很多,意義完全一樣的,大家懂得這個含義就行了,叫大陀羅尼門。
【告阿難言:汝雖強記,但益多聞,於奢摩他,微密觀照,心猶未了,汝今諦聽,吾當為汝,分別開示。】
佛又告訴阿難說,告阿難言,汝雖強記,但益多聞。你很聰明,拿一部經,拿來就能聞、就能讀,讀了你就能全記住,只能夠增長你的多聞,但於觀上頭你心還是不知道的。於奢摩他,微密觀照,於這止上修諦方面,妙奢摩他是說止的,你心猶未了,你還沒有明白。因此汝今諦聽,加個諦字,就是如裡的審察,不要在音聲來注意。吾當為汝,分別開示。雖然佛沒有責備他,含義就是你只是愛于多聞,多聞就是愛聽,“多聞總強記,不免落邪思”,還是不正當,不入心,就這樣子的。你有強記的力量,只是多聞而已,你自己本性所具的真理你還不明白,你還不明白微細觀照,就是觀照的功夫沒有。體是理,照是自,用你的真智觀照你的真理,你還做不到,你心裡還沒有明白。你在真智沒有明白之前,沒有開真智的時候,你不能夠起妙修,沒有妙智不能起妙行,不能起妙行你就不能證得。因此就要他注意,諦聽諦聽,你的心還沒開悟。心猶未了,就是還沒明白,沒開悟。
【亦令將來,諸有漏者,獲菩提果。】
不止你了,亦令將來,諸有漏者,獲菩提果。未來的一切眾生,佛給他分別說,未來的眾生也讓他們明白;讓他明白就是開悟,也讓他開悟。開悟什麼?開悟見見非見,就是要開悟這個,見見之時,見非是見。真跟妄,真妄分明。依真,依的真智慧,照了真如實理,這叫微密觀照。大家都會讀心經,觀自在菩薩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那是觀自在菩薩以他真智慧照真如實理,以真智照真理這樣的觀照,完了才能自在。這種觀照很微密的,微密的自在。
佛在這個會上提出這個問題,不是只為在會大眾,包括我們未來,乃至於佛滅後一切有漏眾生,乃至有學無學的一切眾生,都應當微密觀照圓解圓悟。因為你開了觀照時候要圓解,對一個問題你就圓看,多方面看,不要專牛角尖。光看單方面,這叫執著;圓看,就叫解脫。懂得這個道理了,你從解悟來起修,圓解就能圓修,有圓修才能圓證,這才能證到圓滿菩提,證無上果。
【阿難!一切眾生,輪回世間,由二顛倒,分別見妄,當處發生,當業輪轉。】
阿難,一切眾生,輪回世間,由二顛倒,這是兩種顛倒才輪回世間的;分別見妄,當處發生,當業輪轉。當處發生,就說我們在任何時間所發生的任何事情,任何時間都發生一切事情。這個不止六凡法界,一切二乘人,一切權教菩薩,也輪回世間,都是依正二報的在世間上,因妄,見妄和合,而產生的流轉不息。為什麼在世間流轉?就是二種顛倒分別見。當處發生,當業輪轉,隨時的在地點,當處是指著世間,或者在人間、在天上,不論在什麼地方,隨著你所做的業輪回不息;自己迷惑,自己造業,自己受報,就是這樣的意思。所以你在任何業上都有你的看法,那就是你起惑的、造業的,是這樣子。舉心動念都在造業,但是這個業有善有惡業、有共業有別業,有的是造生死業,有的是造的超生死業,修道的,業行不同,同屬於業。當業流轉屬於這個別業,你造什麼業就受什麼報。
我們現在在座的,在這個末法時代兩千多年了,咱們現在能在這共同學楞嚴經,那咱們這個業特殊了,這是共業當中的別業。咱們也得認識業,這個業是殊勝的,都不一樣,就在這個業的當中,差別非常大。簡單說吧!說我講楞嚴經一年多了,停了一年多了。要是這一年多,用到一年講完嗎?用不到。為什麼講了又停了?業障發現,這個不是我一個人的業。你們說:老法師,你不講,我們當然沒法聽了。那你聽的業,你沒有聽的業,那我也沒有講的業,它出個小障礙,就給你一岔。假使說咱們大家的共業要不相續的話,我絕對沒心再講了,身體不好,老。那愈等愈老,明年比今年更老,還能講嗎?就是你在講的當中,能聽完嗎?隨時就有些人退席了。為什麼?沒有緣。或有一座的緣,或有兩座的緣,他有些個事業把他障住了,這個無量差別,這叫業輪輪轉。咱們看來很簡單,他這座不聽了,業障發現;那他業障發現給他障住了,聽不成了,別是事情把他一干擾拉走了。說這是小事,一年都在身邊不離開,等你一講楞嚴經他離開了,這業障發現。這我說仁智(?),我的徒弟仁智(?)、隆般,隆般今天就開學下太原去了,這就是業障發現,你能止得了嗎?他聽不成了。看來是小事,這座跟他無緣,沒有這個圓滿的緣。才叫當處發生,隨當處當時,當時就這個時間,當處就指這個地點說,這是很不可思議的,非常微妙的,人力所辦不到的。咱們轉業,說我勉強,我要把它聽完。我要不講,你聽什麼呢?聽別人去講去吧!那我的業就帶動大家的業。這有兩種看法,有同業,有別業,業有不同,有這兩種見解。
【云何二見?一者眾生別業妄見;二者眾生同分妄見。】
這個我們不詳細分別它了,同業別業的。
【云何名為別業妄見?阿難!如世間人,目有赤眚,夜見燈光,別有圓影,五色重疊。】
那眼睛有病了,看著燈光上頭,左一圈,右一圈。這咱們也有過,眼睛花了,夜見燈光顏色不同了,這是影子。
【于意云何?此夜燈明,所現圓光,為是燈色?為當見色?】
你怎麼樣想法呢?佛問阿難,于意云何,這個夜間燈光所現的圓光,是燈色、是你見色?燈光是為色,在你的意思,你以為如何?此夜的燈明,所現的圓光,那個燈光所現的圓影子,燈上有的嗎?燈上沒有。你眼睛有的嗎?眼睛也沒有。那這個圓光從什麼地方出來的?不可思議。這個你可想,因為你的眼睛不好,或者燈的光線不好,那就像我們的人,拿佛說這個法是形容的,所現圓光是燈色、是你見的色?燈光出現的圓光圓色,有這個圓色嗎?是你眼睛見到有這個圓色嗎?
【阿難!此若燈色,則非眚人,何不同見?而此圓影唯眚之觀?若是見色,見已成色,則彼眚人,見圓影者,名為何等?】
阿難,此若燈色,則非眚人,何不同見?有的人沒看見,有的人看見了。而此圓影唯眚之觀,若是見色,見已成色,則彼眚人,見圓影者,名為何等?(沒有幾句,我們把這邊講完)。這個圓影,如果燈上實有這個顏色,眼睛好的人他沒有看到,眼睛不好的人看見了。究竟這個是見的問題?還是燈的問題?佛有兩個問號。
【複次,阿難!若此圓影,離燈別有,則合傍觀,屏、帳、幾、筵有圓影出?離見別有,應非眼矚,云何眚人,目見圓影?】
複次,阿難,若此圓影,離燈別有,則合傍觀,屏、帳、幾、筵有圓影出。那不止燈,屏帳、床鋪、幾筵都有圓影出。沒有啊!若是離開見別有的眼矚,云何眚人,那是病眼的人所有見的,目見圓影。這是個比喻。
【是故當知:色實在燈,見病為影;影、見俱眚,見眚非病,終不應言:是燈是見;於是中有非燈非見。】
是故當知,色實在燈,見病為影。因此你要知道,這個色實在是在燈上,這個影子是你眼睛有病,影見俱眚,影也有病,見也有病,兩個都有毛病了。終不應言,是燈是見。這燈上所起這個圓影,你不能說是燈,不是燈的;也不能說是見。如何理解?妄影,虛妄的影。見病,眼見病就是妄影。是故如果離開燈還有沒有?沒有了。離開見還有沒有?就是這個含義。
【如第二月,非體非影。何以故?第二之觀,捏所成故。諸有智者,不應說言:此捏根元,是形非形,離見非見。】
咱們捏著眼睛看月亮,那就變成兩個月亮了。那是你自己做的,是捏成的,不是月亮有兩個。這個道理很容易理解,比方我們常開玩笑,捏眼睛看兩個月亮,是形非形,離見非見,就把它合成你的見上頭,一個是有體,一個是無體,在這體上來體會到燈光圓影就是這樣子。那必須得有個燈光才說有影,沒燈光了,影子又怎麼說呢?道理就是這樣意思。
【此亦如是,目眚所成,今欲名誰,是燈是見?何況分別,非燈非見?】
是燈是見,不對的。你要再分別非燈非見,更不對了。這就叫別業的妄見。
【云何名為同分妄見?阿難!此閻浮提,除大海水,中間平陸有三千洲。正中大洲,東西括量,大國凡有二千三百,其餘小洲,在諸海中,其間或有三兩百國,或一、或二,至於三十、四十、五十。】
這是佛在世所見的,這個咱們現在世界上頭不是這樣子了。在大海水的中間有大陸,咱們是四大部洲,佛說三千洲,咱們這只說咱們這四大部洲。正中大洲,東西括量,有好多國家?二千三百多個國家。小洲呢?在這諸海之中,也有兩三百個國。或一、或二,乃至三十、四十、五十。這是指著咱們四大部洲同說的。那專指南贍部洲,這個不解釋它了,大家可以理解現在的情況。
【阿難!若複此中,有一小洲,只有兩國,惟一國人,同感惡緣,則彼小洲,當土眾生,睹諸一切,不祥境界:或見二日,或見兩月,其中乃至暈、適、佩、玦、彗、孛、飛、流、負、耳、虹、蜺,種種惡相。】
阿難,若複此中,有一小洲,假設說這個裡頭有兩國,惟有一國人,同感惡緣,則彼小洲,當土眾生,睹諸一切,不祥境界,太陽會出來兩個,或見兩個月亮,其中乃至暈、適、佩、玦、彗、孛、飛、流、負、耳、虹、蜺種種惡相,這是災。這一個國人造了惡業很多,所以感的惡緣,世界出現這種現象。有的有緣,有業緣,有業,有見;有的沒業沒這個緣,他不見。或者見到兩個太陽出來了,或者兩個月亮出來了,乃至那個月上種種的光環,就是月蝕日蝕,咱們還當吉祥,這在我們佛經講是災害,才有這種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