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11_037

就問他,你現在沒有證得初禪,你能夠看見初禪天這個神力,得無障礙,當然這是佛的神力加持你。阿那律他用天眼看,他看見整個閻浮提這個世界,就像看到手中一個庵摩羅果的樣子。這如何理解?
阿那律本來叫阿那律陀,咱們這叫慣了,翻譯就叫阿那律,阿那律陀。在阿彌陀經叫阿[少/兔]樓陀,在我們此土的話翻譯叫無窮,他不貧賤;又翻不滅。他在過去的劫中是個農民,種在山上的田地,他種的土地在山上,沒有時間回家吃飯,怎麼辦?他在勞動時候帶著飯到山裡去做。因為那個時候(過去他的宿因),山中有個修道的人,證得辟支佛果。是自修,辟支佛比阿羅漢,阿羅漢是有佛出世聞法而開悟的,辟支佛是自悟而開悟的。這個道人證了辟支佛果,他每次到七天下山來化一次緣。
趕那一年荒年,人民都沒有吃的,米糧都很貴的。有一天這個辟支佛到山下化緣,連化七家,沒有人供養,大家都很困難,他就托著空缽回來。阿那律那個時候大前生他是個農民,他在山上,他就問這個道者說:大師,你今天化緣化到飲食沒有?這個辟支佛答覆阿那律說:沒有化到,沒有人佈施。這個是阿那律的前生,他心裡頭想,這個大師七天才化一次,每次化七家,七天化一次,每次化七家,只化七家,沒化到就空缽回來了。那這個大師不是要餓七天嗎?他自己慚愧,沒什麼可供養他的,就把他自己帶的這個稗飯,預備在山上吃的,他就把這個稗飯供養這個辟支佛。辟支佛就受了他的供養,就給他回向,念咒給他回向,“所謂佈施者,必獲其利益,若為樂佈施,後必得安樂”,辟支佛就給他念這麼個偈子,完了辟支佛就走了,也十分感激他。
後來這個農夫(這是阿那律的前生)他拿著刀割草的時候,在草地裡頭跳出一個兔兒,這只兔兒就跳到這個農夫的前頭,但是純粹是黃色的,到了農夫前頭就不動了,農夫就嚇了一大跳。這是什麼意思?就是這個兔兒是個金的,不是個兔兒,就是一塊黃金。就形容阿那律在大前生是個農民,以他自己吃的稗飯,他不吃,供養這辟支佛,就感到黃金到了面前,兔兒不是兔兒了,就是黃金。從此他就富有了,他就不貧了,這說他前生的因緣。一切菩薩、阿羅漢他在行道的時候,都有一定因緣的,所以阿那律尊者他的前生如是。
【諸菩薩等,見百千界;十方如來,窮盡微塵,清淨國土,無所不矚;眾生洞視,不過分寸。】
佛向阿難舉阿那律的例子,講阿那律的故事。佛跟阿難說,一切這些菩薩他的肉眼,菩薩拿肉眼能可以看百千世界。那他行菩薩道的時候,肉眼就變成天眼那個樣子,都得到天眼通,能看佛的十世界、百世界、百千界。“十方如來,窮盡微塵”,乃至看到十方國土都能看得見,“無所不矚”,觀一切眾生,都能清淨眾生的業果。這是凡夫的見跟這些菩薩的見,一個凡夫的凡見,一個聖人的聖人的見,所見者不同。
【阿難!且吾與汝,觀四天王所住宮殿,中間遍覽,水、陸、空行,雖有昏明,種種形像,無非前塵,分別留礙。】
因此佛就對阿難說“阿難,且吾與汝”,我跟你,佛跟他說我跟你兩個人所看見的不同。“且吾與汝”就是佛拿他自己作例子,說我跟你看四天王的宮殿,這是假設說,佛跟阿難說我跟你,我們倆看見的四天王所住的宮殿。四天王住的宮殿在須彌山的四個角,每個天王統領八部鬼神,四八三十二,但是這個都在須彌山的中,須彌山四個角,中間是帝釋,就是咱們所說的玉皇大帝。在這個中間,四天王所住的宮殿中間,你去旅遊的話、遊覽的話,這裡頭有水、有大陸地、有空行、也有昏暗,有種種的形像。“無非前塵”,前塵就是“色聲香味觸法”,這都是塵境。但是在你所見的時候,所親眼看見的時候,凡也好,聖也好,我跟你兩個人看法可能就不一樣。我跟你,這個汝指阿難,就我與你就觀四天王所住的宮殿,把他們這個宮殿遊覽一下,這個中間的空行時間,水路空行有明的、有暗的,各個不同。
但是這個地區,在佛經上這樣告訴我們,須彌山的一個山腰,山頂是帝釋天,是中間的山腰,離這個大地多遠呢?四萬二千由旬,四天王所住的宮殿離我們人間四萬二千由旬。一由旬,在印度說有四十華里,按照華里說,一由旬四十華里;或者六十華里,或者八十華里,分成三種。四萬二千由旬,那就對我們人間很遠很遠了,這僅僅是四天王天。
這是我們天王殿供的四大天王。東方叫持國天王,他住那個山埵叫黃金埵,持國天王住的是黃金埵;南方叫增長天王,他那個叫琉璃埵,增長天王他所住的大地就像我們琉璃一樣;西方叫廣目天王,他居住是白銀埵,那個山埵全是銀子所成就的;北方叫多聞天王,他住的是水晶埵,都能跟日月相等的,這東西南北。中間遊覽,忉利天的下頭。忉利天是第二重天,第一重天是四天王天,第二天是忉利天,第三天是夜摩天,第四天兜率天,這個是跟人間接近的四天。夜摩天,完了是化樂天、他化自在天,跟凡夫相近的,這叫六欲天。這個中間,忉利天之下,四大地之上,這裡頭的有情的(就是眾生),有情的也有人類、也有鬼神類,但是有居住在水裡的叫龍王,居住在陸地,還有空生眾生,生長在空中,在空中遊玩的。這個中間,有情,有無情,無情就是山、河、大地、虛空,種種這些個現相,阿難的看跟佛的看,阿難起的意念跟佛的意念,根本不相合的。佛說你看跟我看有差別的。
【汝應於此分別自他,今吾將汝,擇於見中誰是我體?誰為物象?】
你在這些個地區,“汝應於此分別自他”,你是把你所見的分別開,分別自見,自是自己,他是所見的事物。現在你跟我,“今吾將汝”,吾是指佛自己說,汝指阿難說,我們所見著的誰是我體、誰為物象?哪個是我的身體,哪個是物象。這個體是指見,是見精元明。見物的時候跟你見你體的時候,你怎麼樣理解的、怎麼樣見的?就是阿難的見跟佛的見完全不一樣,你怎麼認識,你自己知道,你自己可以驗證。“今吾將汝,擇於見中誰是我體,誰為物象”,哪個是你的身體,哪個是事物之象。
主要是最後兩句話,“擇於見中誰是我體”,就是誰為能見;“誰為物象”,就是你分別開哪是我、哪是他。我就是見性,他就是能見的是物象,能見的是你的體性,所見的是物象。那我見(就是佛見),佛自己說我見,那跟你所見的見,兩個所見的是有選擇的,各有不同。能見所見的當中,你好好分別一下,能見者是誰,哪個是能見之體,哪個是我所見的一切物象,你能把這個能所分別不混亂嗎?要能能所分別不混亂,得知你自己的真性,你選擇一下。
【阿難!極汝見源,從日月宮,是物非汝;至七金山,周遍諦觀,雖種種光,亦物非汝;漸漸更觀,雲騰鳥飛,風動塵起,樹木山川,草芥人畜,鹹(皆也)物非汝。】
佛跟阿難說,你所見到的跟我所見到的,你分別一下;就是你找找你能見的根源是什麼,就是這一句話,能見的根源。例如說你看見忉利天、四天王天一切的宮殿,日宮、月宮,能見的是你見識,所見的是物,你所見的不是你,這很明白的,所見是物,能見是你。乃至於四天王的七金山、八功德水,周遍諦觀,乃至這裡頭有很多光明、很多現相,都是物,不是你。這就是讓阿難一個能見所見,所見是物,能見是你自己能見的見,把你所見的根源,你把它追蹤到你能見的根源,不是日月宮,日月宮殿是物,不是你;乃至你所見的七金山,也不是你。你諦觀審察吧!這都是物,不是你。
你漸漸更深入的觀察,雲的生起,鳥的飛躍,風動塵起,樹木山川,草芥人畜,鹹物非汝。就是你所見的一切事物,都是能見的事物,不是你,讓阿難自己觀察的意思。
【阿難!是諸近遠,諸有物性,雖複差殊,同汝見精,清淨所矚,則諸物類,自有差別,見性無殊,此精妙明,誠汝見性。】
“阿難,是諸近遠,諸有物性”,不論你從近的方面看,從遠的方面看,每個事物有每個事物的體性,不是這樣子嗎?但是這裡頭千差萬別。雖然差別不同,但是同汝的見精,你能見那個精體(就是心),能見這個精體,就是指阿難能見這個見性,“清淨所矚”,你看得很清楚這一切物類。這一切物類不同,那你的見性有沒有差別?所見的事物不同,能見的見性沒有差別,這叫見精妙明,誠汝見性,這就是真正的你。能見的體性,所見的事物有千差萬別,但是你的見精元明沒有差別。說我們的心應酬一切事物,觀一切法,千差萬別,你能見的心、能緣的心見精妙明。
【若見是物,則汝亦可,見吾之見?】
所以見不是物,能見見於所見,所見是些物,但是你能見這個見精它不是物。辨別這個見不是物,物不是見,能見之見是性體,見於所見之見是一切物質。你把見看成是物,佛破除阿難那個見,阿難把這個見跟物混淆,佛在這給他定出來,見不是物。你一定要執著見是物,見有見相,見是什麼樣子,有形相嗎?有相嗎?見無相,所以見不是物。“若見是物,則汝亦可,見吾之見”,你能看見我的見嗎?見不見見。就像我們互相之間,別人看一事物,你所見到的事物,這個見不是物,能見的見於所見。這要好好思考!
【若同見者,名為見吾,吾不見時,何不見吾不見之處?】
若見如是,聞也如是,覺也如是,見、聞、覺、知,這個能見是性體,所見是攀緣的所有緣起,你能見到不見之處,你的見跟我的見,你能見到我不見之處嗎?就是這個意思。“吾不見時,何不見吾不見之處”,你跟我共同看一個事物,你能看見我的見嗎?倆人遊山玩水,到寺廟觀覽,我們就近的說,咱們倆同時看,你能看見我的見的見處,能看到嗎?
【若見不見,自然非彼不見之相;若不見吾不見之地,自然非物,雲何非汝?】
見我不見之處,你能看到我的見,能見到嗎?這個是兩個問題,一個見,一個不見,兩處。證明一個什麼問題,見性不是物。你的見見我的見見不到,因為我的見不是物,這個道理懂嗎?
一次蘇東坡跟佛印禪師到寺廟裡頭去看,參觀去了,參觀寺廟。他看見觀世音菩薩塑的像拿個念珠,蘇東坡就問佛印禪師說:觀自在菩薩手裡拿個念珠,他念誰?佛印禪師跟他講:觀世音菩薩拿念珠念觀世音。蘇東坡說:觀世音菩薩手裡拿個念珠,觀世音還念觀世音,這什麼道理我不懂?佛印禪師說:你慢慢參去吧!觀世音還念觀世音,我跟大家解釋這個見、不見的意思。
什麼含義呢?見,“若見不見,自然非彼不見之相”,若見他所見,能見見於所見之見,不是相。“若不見吾不見之地”,見要見我不見之地,見我之見,不要見我不見之地。這就是佛印禪師跟蘇東坡說見我不見之地,什麼呢?觀自在還念觀自在,這不是物了,這是性體,叫返觀觀自性,這是性體。“若見不見,自然非彼不見之相”,不要看見他那個見物之見,見物之見的見不是相。你若能見到我不見之地,不見之性體,自然非物。“雲何非汝”,這是你的自己性,怎麼能說這個不是你呢!
這個問題大家需要參,見我所見不見之處,這就是我不見的體。你看見我的見,是見物的那個見,你要見我不見物那個見,那就是物體;見的是物相,認識見物相那個物體。所以觀自在還是觀自在,觀自在念誰?還念觀自在,這個觀自在是相,那個觀自在是性,就從性體的瞭解。你見到我不見之地,那就是我的見,我的見你是看不到的,你見我不見之地,那就不是物質了,是我性體。一切眾生皆有佛性,見眾生之性,莫見眾生之相。若見我不見,見不見,見的是相,不見是性。後頭這個不見,自然非彼不見之相,你見不到那個相。若不見我不見之地,你看不見我不見那個地方,那才是性體,不是物質,那就是你了。“雲何非汝”,不是你是誰!所以見見之時,見不是見,見非是見。
【又則汝今見物之時,汝既見物,物亦見汝。體性紛雜,則汝與我,並諸世間,不成安立。】
你看物的時候,你見物的時候,“汝既見物,物亦見汝”,物就入了你的見中了,你看見物,物也看見你。“體性紛雜,則汝與我,並諸世間,不成安立”,這還叫一個什麼世間,混淆了。所以要知道見見之時,見非是見。見物的時候不能見性了,若能見物而見到它的體,體無差別。咱們在相上說,男相、女相、老相、小相,這相有種種差別,將物之性沒有差別了。那物亦見汝,物即是汝。見物是物,體性紛雜,那我跟你就不成安立了;各是各的性,各是各的世界,不成安立了。
【阿難!若汝見時,是汝非我。見性周遍,非汝而誰?】
這個就不同了。假使你見的時候,見我,我不是你;見汝非我,看見你的時候,你也不是我。但是見你的時候若能見我,這是見性周遍,非汝而誰!見物,見我,我不是物,物也不是我。你見一切有情,一切有情不能混淆,你的有情跟我的有情不能混淆,那有情跟無情怎麼能一樣?有情跟無情不能混淆,物不是我,我不是物,但是見性周遍,我們這個見性能見的性體是遍一切處。就前頭舉的例子,你觀四大天王宮殿,乃至所有的微塵,這是你的見性周遍。那你這能見的見性不屬於物,和那物質不能混淆。
這個道理這是顯見的,說你能見的見不是物質,就這麼句話。能見的見可不是物質,見是見,物是物,能見之見跟所見的物質是兩回事情。能見的見見物分明,你懷疑什麼呢?
【雲何自疑,汝之真性,性汝不真,取我求實?】
“雲何自疑,汝之真性”,你為什麼對你的真性懷疑呢?“性汝不真,取我求實”,因為你自己信不及,對你的自心信不及,你的性(就是體)本來就是你,是你自己的,不是我給你安心的。今天就講到這裡吧!沒講清楚下回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