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11_030

【爾時阿難,及諸大眾,聞佛示誨,身心泰然!念無始來,失卻本心,妄認緣塵,分別影事。今日開悟,如失乳兒,忽遇慈母,合掌禮佛。】
所以在阿難推究這個心、顯這個見到此身心才泰然,在這個中間有很多變化,時而驚怖,時而安心。因為在失卻的心、失卻的見把這個妄識(沒體的體)認為是體,現在得到了,經佛開示之後得到沒有失掉,身心都很自在了,所以就泰然了。在征心顯見當中很不泰然,現在心安,安了心了。
同時思念自己從無始以來,失卻了本心。這個失卻不是丟掉的、不是沒有的,就是迷了的意思。這個語言是阿難的語言,說從無始以來,從無始以來就是無明、就是妄動,把這虛妄當成心,因此失卻了本心。這個失卻是迷,不是沒有了。把這個法塵緣影,妄念的緣這個塵境,把這個的分別當成真的了。現在開始明白了,就像小孩,不會說話的小孩,還吃母的奶的時候,把母親失掉了;又遇到母親了,那他非常愉快的、非常安靜的。這就形容阿難這個時候心裡的情境,合掌禮佛。
【願聞如來,顯出身心,真妄虛實,現前生滅,與不生滅,二發明性。】
一個生滅,一個不生滅。這段就說以前迷了真,認妄為真,心不定,搖擺,向外賓士。現在今天經佛這一推究、顯示明白了,明白能推這個心乃是前塵的影事,不是真的。就是我們能見見於所見,能見是性,所見是根塵,認識這個真心,這個時候真與妄分明了了。同時經佛顯出真心來了,所以還想請佛繼續開示。因為“願聞如來,顯出身心”,願是希望,現在希望佛顯出我的身和心,什麼是真,什麼是妄,什麼是真的,什麼是假的,真妄虛實;生滅與不生滅兩種發明,什麼屬於生滅性,什麼屬於不生滅性。
這是阿難前文所說的,阿難的頭是左右搖擺見佛的紫光,但是見性不動,說明在他虛妄的幻身當中,悟明真性。這個前文已經得到如來的印可了,印可他是對的。但是真妄虛實的境界,還想求佛進一步給他顯示出來的真妄虛實。因為前頭佛譴責他失卻真性,就是顛倒的,所以做一切事就是顛倒行事。因為他對於這個見性雖然是懂得了,還不完全的那麼明瞭,請佛給他顯示究竟的虛妄相、生滅的相。翻過來說,什麼是真實的,什麼是不生滅的,請佛給指示真妄虛實、現前的生滅與不生滅,二發明性,生滅性,真實性,就是身和心。發明性就是身跟心二者。因為不動,那個見性就是真心,但是真心又沒離開我們這個動搖的色身,心在兩者當中,一個動,一個是不動;一個是妄,一個是真;一個是實,一個是虛。總說生滅與不生滅,二發明性。
阿難就說代表與大眾,佛與現前的身和心,明顯的再指示一下,再求進一步說明何者是真、何者是妄。就是說我們現前所有見到的全是生滅法,那什麼是不生不滅的法?這是問號。阿難代表大眾向佛求這個不生不滅的身心二者之間,哪一個是虛妄的,哪一個是真實的。因為阿難已經明白地、水、火、風四大假合的這是妄身,我們這心是緣影的,是妄心。前頭舉的例子就像客塵一樣,如客如塵,不是性的真實。那麼什麼是性的真實,還請佛再開示。
在阿難請示的時候,在法會大眾波斯匿王也在來聽法,聽到這個時候,波斯匿王他就起來了,他在法會當中。
【時波斯匿王,起立白佛:我昔未承諸佛誨敕,見迦旃延、昆羅胝子。鹹言:此身死後斷滅,名為涅槃。我雖值佛,今猶狐疑,雲何發揮證知此心不生滅地?今此大眾,諸有漏者,咸皆願聞。】
時波斯匿王,起立白佛,我昔未承諸佛的誨教,見迦旃延、昆羅胝子,鹹言此身死後斷滅;外道的說法,說這個身識死了就是灰了,什麼也沒有了,就斷滅,這個斷滅的就叫涅槃。我雖然值佛,現在我雖遇見佛了;我猶狐疑,狐疑,狐是比方,因為畜生當中,狐狸它疑惑心最大,拿它作比例,經常說對什麼事不明了、懷疑,就加個狐疑。我雖遇見佛,我心裡頭還是懷疑。雲何發揮證知此心不生滅地,就是不明了的是什麼問題呢?狐疑什麼問題呢?就是此心不生滅地,什麼是這個心不生滅地。不生就不滅了,怎麼樣發揮?怎麼樣來證明?不止我,現在與會的大眾,一切沒證得果位的,就是沒斷煩惱的,都想聽一聽。咸皆願聞,希望佛說。
因為這一天是結夏安居,佛的歡喜的日子,所以波斯匿王來請佛供齋,在他父王的忌辰,給他父王消災,供佛齋僧的。供佛完了,波斯匿王跟所有的大臣,還有一些居士,在等佛開示。佛沒有開示就回祇樹給孤獨園了,所以國王跟這些大臣都隨著佛一起,今天必有重要事情,為什麼佛沒講開示就回去了,大家都跟來了,跟來就聽到佛對阿難說的一切法了。
他說我現在聽見佛對阿難尊者說見性不滅的這個法,這個跟我以前聽到的不一樣。我以前聽到的,外道對我說的(當然那是邪見了),我現在對我以前所知道的,跟今天佛所說的,佛這是摧滅邪見,顯滅真正的正常的真理。他把他過去所聞到的,跟今天佛所說到的,兩個對照起來不明了,不知道是怎麼回事。我過去所學的都是外道法,沒有學佛的佛理,對佛理不大通達,今天聽佛這麼一說,我現在懂得了,懂得我以前那個是不對的。
這個裡頭所說的迦旃延,翻譯華言就叫剪髮,把頭髮剪掉的意思,這是姓,姓迦旃延,外道頭子,外道的頭頭,名叫迦羅鳩馱,這是印度原話,把它翻成華言叫牛領,是外道六師的第五師,他邪計一切眾生都是自在天所作的,大自在天所作的。這有點像耶穌天主,天王,大梵天為主的。這是翻譯,這一段經文裡頭翻譯。毗羅胝,此雲不作,毗羅胝就是不作,這是一個母的名字。他的本名叫刪奢夜,此雲圓勝,亦雲正勝。這是依母來立名,就是她的兒子。就是外道六師的第三師,是邪知邪見。他們執著的是苦、樂,苦報、樂報,受報的時候有苦報、有樂報,苦報也無因,樂報也無因,現在無因,未來無果。什麼意思?斷見,這叫斷見外道。說此身死了就滅了,滅了什麼也沒有了,什麼也沒有了這個叫涅槃。這個涅槃翻譯的很多,在西藏原文的翻譯很多,在我們華言把它翻成就是不生不滅的意思。
在波斯匿王今天問這一段,過去他也問過。不過在仁王護國經裡頭,波斯匿王跟佛在因地當中,就說波斯匿王因地當中,他現在是示現國王,在因地當中過去無量劫,在龍光王佛的時代,他跟釋迦牟尼同行菩薩道,同修佛法。佛那時已經證得第八住了,華嚴經的十住地位是八住地位;波斯匿王那個時候證得的是第四位,佛是第八住,波斯匿王是第四住。所以現在他在這個法會當中,他是示現的,示現的作國王。這說他的宿因。
波斯匿王同時說在這個法會當中的大眾,沒有成道的,沒有證得阿羅漢果的,沒有破除斷惑、見惑疑惑的,都是三界內的凡夫,在二乘說有學位,還沒證得阿羅漢果都叫有學位。所以波斯匿王說,我請佛說是代表這些個大眾的,願佛解釋。
【佛告大王:汝身現在,今複問汝:汝此肉身,為同金剛,常住不朽?為複變壞?世尊!我今此身,終從變滅。】
他這樣請示,佛就告訴他說,“佛告大王,汝身現在”,就是你現在的身體;“今複問汝”,我現在就問問你,“汝此肉身,為同金剛,常住不朽,為複變壞”,在波斯匿王請示之後,佛就對他說你現在這個肉身,像金剛一樣的不壞嗎?常住不朽嗎?這是一種。為複變壞?或不是這樣子,還是要消滅的,還會變壞。究竟是不朽、是變壞,佛就反問波斯匿王。“世尊,我今此身,終從變滅”,我這個身不是像金剛不壞,是變滅的。佛要想跟波斯匿王講,讓他自己先認識一下子,說所有的虛妄、生滅、無常這個肉體,但是它內中含藏有一個真實不生滅的。
佛這段經文就說你現在這個身體是不朽的、是變壞的?波斯匿王答覆說是變壞的。佛就答覆說不對,你這個變壞的肉身當中,它還有一個不變壞的,這個波斯匿王就不認識了。所以他說“世尊,我今此身,終從變滅”,最終是消失了,是變壞了。
【佛言:大王!汝未曾滅,雲何知滅?】
佛問他的時候是問他兩個問題,他答覆了一個問題,他沒有答覆他身體還有一個不壞的。佛就再問他了,說:你這個身體沒滅,雲何知滅?身體現在還沒壞,你怎麼知道一定要壞呢?因為佛問他說:你這個身體是常住不壞的、為複變壞?他答覆說:我這個身體一定要變壞。佛就再問他說:現在還在呀!你怎麼知道滅呢?現在沒滅,未曾滅,雲何又知道滅呢?波斯匿王又答了:
【世尊!我此無常變壞之身,雖未曾滅,我觀(去聲)現前念念遷謝,新新不住,如火成灰,漸漸銷殞,殞亡不息,決知此身,當從滅盡。】
“世尊,我此無常變壞之身”,這個身體不能長久,雖然現在還沒壞,但是我感覺到不好了。為什麼?念念遷謝,新新不住。我一年比一年老、一年比一年壞,就像燒的火漸漸就變成灰了。不是一下子變壞的,漸漸銷殞;殞亡不息,我知道這個身一定要變滅的。
這是波斯匿王的答覆,他說這個身體,無常變幻的身體,現在雖然還沒壞,但我知道念念遷謝,我感覺我的身體新新不住。前念舊,後念就是新,所以新新不住。前後念念的事實,那你後念成舊,新念生起,新念又成舊,後念又生起,念念如是,念念遷謝。因為身是屬於有的,凡所有相皆要變壞的,念念遷謝。因為它是無常的,所以我知道漸漸銷殞。殞亡不息,那這個身體決定要變滅的,滅盡了的。這個答覆是對的。
【佛言:如是。】
波斯匿王答覆說是無常,一切諸法都無常,約事上說是事,約理上說有生必有死,所以你說的對,如是!
【大王!汝今生齡,已從衰老,顏貌何如童子之時?】
你現在這個身體老了,六十二歲已經衰老了。你回憶一下,你這個六十二歲的身體跟你童子的時候一樣不一樣,一個老,一個小。你現在到了六十二歲了,你回憶回憶,跟你小時候一樣嗎?波斯匿王當然這個他就如實答覆了。
【世尊!我昔孩孺,膚腠潤澤,年至長成,血氣充滿;而今頹齡,迫於衰耄,形色枯悴,精神昏昧,發白麵皺,逮將不久!如何見比,充盛之時?】
這個老了,怎麼跟年輕時候相比呀!老朽了,才六十二歲。古人人活到六十年齡,無論中外,那就算一輩子了,六十花甲。佛問他說你現在衰老了,跟你童子時候能相比嗎?不能相比了。我昔童孺,身體健康,現在長老了,精神昏昧。佛問他就是老和小,你現在老了,跟你小時候還一樣嗎?當然不一樣了。乃至中間的過程,從小孩到青年,青年到中年、壯年,壯年到老年,就是這麼一個過程。每個人都如是,都經過的。
【佛言:大王!汝之形容,應不頓朽?】
你的身體不是一下子就老的吧?就是這麼句話。
【王言:世尊!變化密移,我誠不覺,寒暑遷流,漸至於此。】
波斯匿王說“世尊,變化密移”,不是一下就老的,天天變。“我誠不覺,寒暑遷流,漸至於此”,一下春天,一下秋天,一下冬天,暑是夏天,寒是冬天,就是春夏秋冬不同的這麼輪換,我也一年一年的漸漸就衰老的,不是一下頓朽的。
【何以故?我年二十,雖號年少,顏貌已老初十歲時;三十之年,又衰二十;於今六十,又過於二,觀五十時,宛然強壯。】
“何以故”,表達一下,為什麼這樣說呢?“我年二十”,在我二十歲的時候,還是少年,但是比我十幾歲可就老了。“顏貌已老”,比什麼老?比初十歲的時候。二十歲當然比十歲老了,老了十年了。在我三十年,那又比二十歲又老了十年了。“於今六十,又過於二”,那比五十歲就老了。
【世尊!我見密移,雖此殂落,其間流易,且限十年;若複令我微細思惟,其變甯惟一紀、二紀,實惟年變;豈惟年變?亦兼月化;何直月化?兼又日遷;沉思諦觀,刹那刹那,念念之間,不得停住。】
“世尊,我見密移”,不是一下子就老的,漸漸的密移,漸漸的遷移。“雖此殂落,其間流易,且限十年”,我這個比方都說十年一變化、十年一變化。何止十年?乃至於天天月月。
殂落就是死亡了,一般的過去說死亡,魂升於天,魄歸於地,魂魄。一般說魂魄就是你的精魂、神靈,是漸漸死的,逐漸的變遷的,不是一下子的。我這個說十年太長了,微細的想,微細思惟,其變甯惟一紀、二紀。一紀十二年,他說不是這麼一紀、二紀這樣子,這是年變;其實每月都在變,年變月化;又豈止每月,每天都在變,早晨到晚上都不一樣的了,漸漸遷謝。我沉思諦觀,就是說的刹那刹那,念念之間,不得停住。後念生起,前念消失,假使我仔細的想,刹那刹那,念念之間,從來沒有停過。
我們一個人,仁王護國經上講,一念當中有九十刹那,一個刹那有九百生滅,生了滅了、滅了生了,刹那生滅,這個是我們覺察不到的,這得有大智慧的人才能覺察得到。凡夫不但一刹那一刹那,一天跟一天,他都當沒有覺察,說你昨天跟今天不一樣了,今天跟明天又不一樣了。這是說我們凡夫每天的覺悟是你念念間,一念的刹那刹那間,就是人不停的生滅,就形容著是生滅不停。這是敘述無常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