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11_022

【爾時世尊開示阿難,及諸大眾,欲令心入無生法忍。】
前頭的經文,佛是破除迷心,顯示真心。無心、迷心沒有體,真心有沒有體?我們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我們這個心要把它開發了大得很。因為前文當中,佛對於阿難七處表達他的心之所在,佛都給他破除了。阿難就非常驚疑,驚疑很恐怖,說我沒了心了怎麼還能修道?佛給他顯示說妄心歇,真心才顯現。在佛經上經常開示我們,狂心頓歇,歇即菩提,你妄心要消失,真心就顯現了。
所以佛對阿難的開示,佛的目的是讓阿難跟所有的法會大眾,能讓他令得無生法忍,證得無生法忍。 證得無生法忍了,安慰阿難及其大眾,佛這七處徵心心都沒有,不在,破除這個心,那 就無心了,他們有無心的驚恐不安,佛給他們安,給他們開示,說你妄心歇了,就能夠見著你的本性,見著你的真心,能夠得到無生法忍。如果你能證得了這個法忍,你在欲界、色界、無色界三界之內,乃至地獄、天人、餓鬼、畜生六道輪回當中,天、人、阿修羅、地獄、鬼、畜生這是六道,欲界、色界、無色界,乃至於阿羅漢、菩薩、佛,所有這十法界一切法,你不要認為法有生有滅,不見少有法生,也沒有少法來滅。在這個一一法它的本身, 一一法的本身當體即如,如如不動,但是你要承認忍可於心,這就叫無生法忍。但是在語言文字表達不能契入,還是得不到它的利益,必須得證得了,真正了法於心,你才能知道無生法忍的力量。
什麼叫無生法忍?大智度論裡頭解釋,任何一切法,就是形形色色、種種樣樣極微細法不可得,有所得則為非法,諸法無生。怎樣認知呢?認知諸法無生了,一切諸法是不假造作的、不假起業的,忍可,一切法無生。得到無生法忍的菩薩,才能真證的了生死了,才能叫真正解脫。對於我們現在現有的十法界,天、人、阿修羅、地獄、鬼、畜生,乃至於聖人菩薩、諸佛,十法界諸法,沒有一法是生滅的,不見有少法是生滅 。
因為我們見一切法這個見有問題,像眼裡要有毛病,看問題看不清楚。眼睛有翳病了,看見虛空盡是華;虛空中沒華。這十法界等於空中之華,叫妄見。當你明白了、悟得了,空中沒有華,虛空而已。你不見得有少法生滅,不見有一法是生滅法,就不見諸法生。既然諸法不生,不生也就沒有滅,生既不生,滅何所有?滅也無滅。就是在我們十法界,乃至於諸佛的涅槃,等於空中之華,實在是沒有的。這些生滅之相,我們也看見一些生滅之相,這些生滅之相是虛妄不實的。如果你認得虛妄不實,你就成了道了。諸法是生滅相,看它生起了,註定它要消滅。看見人生,小孩子剛生下來,註定他一定死,生必有死。
我們看見普壽寺現在修建的,三門也修好了,四天王殿也修好了,大殿也修好了,在修成的時候正是它毀滅的時候,生必有滅。我們看那碑,過去這是大華嚴寺,住著上千和尚,現在呢?沒有了。沒有了就是滅了,滅了又生起了,這叫生滅法。 能夠見著生起的時候,我們認識無生,十法界所有一切法沒有一法是生滅的。那怎麼會有的?緣起,有緣就生。緣起從哪裡來的?從性空,沒有性空就沒有緣起。這都是虛妄的妄見,十法界就是我們虛妄的妄見,像空中的華一樣。諸法不自生,亦不從他生,那就是共生的了?不是共生的。那是無因生的了?不共不無因,有因也有緣。
當你生滅滅已,寂滅現前,這後頭在二十五圓通裡頭,觀世音菩薩就是這樣認識,寂滅現前了,就是入無生法忍。我們現在不能入,還沒有這個修練的功夫。為什麼不能入?因為你有障,虛妄妄見把你能知之心給障住了,讓你認識你這個心是屬於生滅法,但是生滅當中有個不生滅,就叫無生法忍。
所以如來前頭破阿難七種,阿難隨舉何處都不是心。阿難與在會大眾就恐慌了,說那我們都沒了心了,拿什麼來學佛、拿什麼來成佛?佛就安慰他們,開示阿難及大眾,說你這個心要使它入到無生法忍。無心的心是妄,妄盡還源,妄盡了還你本有的根源。但是這是深義。佛在他所坐的座上:
【于師子座摩阿難頂,而告之言:如來常說,諸法所生,唯心所現;一切因果,世界微塵,因心成體。】
最大的形相是世界,最小的是微塵,微塵即是世界,世界也就是微塵。“因心成體”,都是這個心才成就這些相。佛這一段的經文就是告訴阿難不是沒有心,心很為妙,你有妙心,就是先安慰他。所以佛常說的一切諸法所生就是心識所現,不論世間因果、出世間因果、二種因果,乃至大到世界無量無邊的,最小到微塵,微塵也是心所成的,大到世界也是心所成的,佛給阿難顯示妙心。
所以在師子座上,師子座是形容詞,形容佛所坐的一切座像師子,形容拿師子作譬喻的。我們有的法座打個師子座,不是這個形相,不是打個師子座才叫師子,不是的,那是拿 座比喻的,顯示佛說法無畏,這個含義就是坐師子座。“舒金色臂,摩阿難頂”,佛在座上伸出了手臂,撫摸阿難,安慰他。征心征得都沒心了,他恐怖了,告訴他說,如來常跟你說“諸法所生,唯心所現”,一切法萬法唯心,所以生的諸法都是心所現,並不是別的生,從你真心所現起的一切諸法。
咱們前天講二種根本,一個是真心,一個是妄心。一切妄法是由妄心所產生的,虛假不實的。一切真那是諸佛如來所證得的,真心的。真在眾生身中沒有失掉,只是迷。因為眾生能成佛,眾生都是佛,這約他的種子。所以如來常跟大眾說諸法所生,唯心所現,心生法生,就是心生萬法。就是在佛說的大乘究竟法的時候,一切法不是因別而生的,都是心識所現的,所以在大乘經義也教說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都是唯心所現。這是佛說的大乘的性宗 ,大乘有性、相兩宗。在性宗如來常說諸法不是另外所有,就是心生;除心而外,別無所生。這是從真心而現起一切妄。所以心是一切法門的總體,心是十法界的正報,凡夫、聖人;染法、淨法;因法、果法,大到世界,小到微塵。一個微塵粒,肉眼看不到一個微塵,都是心成的。大到整個世界,無量世界,也是心生的。所以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
如果你問一切世界因生而有、因何而有、誰是能照世界者、照者是誰?照者是心,答覆他唯心所有,唯心所照。我們這一切眾生從無始以來把真迷了,真迷了起的妄,因妄而生起諸識,因識而生起法。所以你的根身世界,六根,乃至你身體,乃至器世間,就是世界世間,所以在經上說“無始時來界,一切法等依”,三界唯心,三界唯心造,沒有別的一法,“天地與我同根,萬物皆吾一體”,就是這種含義。你說這個心妙不妙?就是我們現在眾生心,你一想,心到哪裡,處也到哪裡。當你想到上海,到上海;想到北京,到北京;想到南京,到南京,都是心識所現的。
【阿難:若諸世界,一切所有,其中乃至草葉縷結。詰其根元。鹹有體性,縱令虛空,亦有名貌。】
就是整個的三千大千世界,乃至於無量三千大千世界,一個佛一個三千大千世界,無量諸佛無量三千大千世界,每一個世界當中山河大地,所有一切諸相,一切所有,小的到一草一木、一絲一縷,乃至一個微塵。一切所有,所有的形相,它的根源是什麼?有沒有體性?包括虛空,虛空有相沒有、有沒有體性、有沒有名、有沒有相貌?都有的。既然這些個都有,那阿難的心有沒有呢?前處征心,好像是什麼都沒有,沒有心了。不會的。
【何況清淨,妙淨明心,性一切心,而自無體?】
“何況清淨,妙淨明心”,一切事物都有相,何況你的心,有的!這佛要指示心相的,何況清淨,妙淨明心。“性一切心,而自無體”,性一切心這句話,怎麼叫性一切心?性就是體性,這個性是平等平等的,在諸佛不增,在眾生不減,一切法,染法淨法、有形有相、無形無相,甚至於虛空,都是依著這個體、依著這個性,但是這個性體不為一切法所變,只為一切法所依,一切法依著此性而不為一切法所變,這就是你的心。以此為體,以心為體,其他的都不是體,這就是你的心,這個心可妙了,妙淨明心。假妙假淨,什麼含義呢?一切眾生心與佛無二無別,是清淨的。因為此妙性而生一切心,所 謂性一切心,性就體性,體性是平等的,能為一切所有的形相、一切法所依的,就是這樣的妙淨明心。
【若汝執吝分別覺觀,所了知性,必為心者,此心即應離諸一切色、香、味、觸諸塵事業,別有全性。】
佛對阿難說,假使說“若汝執吝分別覺觀”。佛就先告訴阿難說,假如你執著吝嗇,吝是不舍的意思,假如你執著吝嗇,執是固執的意思,固執不舍;把這個了知性,必為心者,假使你執著不舍,把這個能了知的性認為是心,那此心(這個心)應該離開一切色、香、味、觸一切諸塵事業,別有全性,另外還有個性。有嗎?沒有。佛告訴阿難說,你執著吝嗇,就是不舍你的知見,固執的意思,指妄識為心,把這妄識當為你的心,不肯放舍的意思,吝嗇不肯放舍。
因為你在分別覺到了、觀想到了這個心的功能、憶念,憶念就是在它時間起了些個分別,就是覺、觀;覺是覺知一切法,觀是思念的原因。這個觀不是眼睛觀的觀。思想、緣念、思慮這叫覺,等你心細下來 、安定下來,在心裡頭住意,這叫觀。覺就是照,覺了。尋覓,就是推尋的意思;什麼事情進一步推測,要了知它,忖度的意思。對於約事約理,細心的思惟,這個法叫這個名字,那個法叫那個名字,什麼含義,就是這個思惟,就是作用。因為這樣子你的定心,定、心,定的定心就是那個覺,心定了產生覺觀,它相續的這樣做;相續做,你身心不安就勞損了。這樣一個含義。
你所了知一切事物的這個性,要把它當為心,那這個心是離開了一切色、聲、香、味、觸了。離開這些個境界相,你心在何處?另外還有個全性的心嗎?這句話問阿難就是這個意思。所了知之性,就是能知道的這個知,所知的外頭一切境界相;能知這個知不是你真心,要是你把它一定認為真心,那你這個心離開一切境界相,離開六塵境界,另外還有個體性。有嗎?要離開色、聲、香、味、觸、法,你另外還有個心嗎?換句話說,你這個心是在六塵當中、是離開六塵?心知六塵,知道六塵境界,六塵境界被你心所知,有能有所。
能知之心知道六塵的境界,能知之心就是覺觀,這個覺觀就是我們的心,我們凡夫認為的心,其實在經上講叫第六意識它所產生的功能。如果你仔細推究,現前眼前的境界相,不是你的心性。那麼境界相外,離開這些境界相,你另外還有個心?離開境界你就無心了。因為外頭境界相你生心,所謂心生種種法生,種種法能生心,你這心跟六塵境界是一個、是兩個?要是一個,六塵境界相沒有了,那你心也隨著就沒有了。不是一個,那是兩個;要是兩個,你虛妄分別的心,分別外頭六塵境界相,是一體、是多體?你的心要離開六塵境界相,離開這個,還有個心的獨立性存在,有沒有?
我們一般的另外的境界相,緣念的相,就是向外。對內說,叫法塵,內叫法塵,外邊境界相都沒有了,那個境界相流落到你思想當中,那叫法塵境界。法塵也屬於塵,叫前塵境界相。例如現在佛對阿難說,你聞法這個心:
【如汝今者,承聽我法,此則因聲,而有分別。】
我現在跟你講,你來聽,這是因聲,因我的聲音你才有分別。這是佛舉個例子,說你聞法這個心,跟外頭的見色,看見,眼睛分別顏色;聞,香嗅;舌頭嘗的苦辣酸甜;你的感覺著接觸;這一切法每一樣你都有心,哪個感覺就是你的心,那你這個心離開這些塵境 ,有個體、還是沒有體?這是佛問阿難的,說在聽法的時候,你這個心隨我的音聲就分別這個音聲,這個中間有一個能分別的性,誰來分別?聞叫聽我的音聲來分別?這先給他安定的意思,問阿難是不是這樣子?
你現今在這聽我說法,你從我的音聲,你心是有所分別的,這個分別性從哪裡生起的?我的音聲是屬於塵,佛的音聲屬於塵,聲塵,這個聲塵什麼樣子,是有個體嗎?你這個分別的知見不捨棄,不把它舍掉、破除(就是意識,佛破阿難的意識,緣念那個聲),不破除,你不能見到聖境,你不能回憶你這個心。你不把這個執著分別心舍掉,你怎麼能見著性?
【縱滅一切見、聞、覺、知,內守幽閒,猶為法塵,分別影事。】
假使說把它都滅掉,那就成道了吧?不是的。這一切的見聞覺知,見聞覺知是各有各的作用。如果咱們設想,咱們眼睛看見一切,耳朵聞見一切,心裡感覺,誰觸到我心裡有所感覺,這些個作用把它停下來,不去緣念色、聲、香、味、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