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11_019

那時候使這些個外道、不信的一闡提,隳彌戾車。就是願佛發大慈心,讓我們得到大定;得到大定,破除邪知邪見。
這個大定(楞嚴定)是本來的自然而有,不生滅法的,不動搖法,這叫楞嚴定。定是依體而起的,要想證得這個體;就是證得本覺的那個智,就是我們講華嚴經那個大,證得這個體,就是不生不滅、不動搖,這個定的名字就叫奢摩他,奢摩他就是楞嚴大定,這是我們想得到的,得到這個就能成道了。使這一些個沒有信心的,闡提叫信不具,沒有信心的,把善根焚毀的,就叫闡提。隳者就是毀掉了,把這種信心毀掉了。所以說彌戾車,這個是墮落最深的,惡知惡見,翻成我們華言就是惡知惡見,惡知惡見的人不信佛法的,也不知道佛法。在我們華嚴疏鈔裡頭講,彌戾車就翻的惡中惡,作惡事裡頭最惡的人,惡中惡;或者翻奴中奴,就是最下賤,奴才的奴。
【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及諸大眾,傾渴翹佇,欽聞示誨。】
所以阿難這樣向佛表白之後,就像佛頂禮,五體投地。“及諸大眾,傾渴翹佇”,不止阿難,所有與會的大眾都想聽佛的開示。“欽聞示誨”,在法會的不止阿難,對於佛這個七處征心都領會到了,都沒有明白,七處都不是,究竟心在哪裡?我們講華嚴經講過之後,也講了法華經,大家可能有答案吧!究竟心在哪裡。你自己先觀一觀,完了再看佛怎麼解釋的。我想學過華嚴、學過法華的,都知道你的心在哪裡。不是你的心,大家共的,十方三世佛同此一心,心、佛與眾生同此一心。不過在其他的經論解釋不同,現在是在楞嚴經,就看佛的啟示,啟示當時是給阿難,也是給我們現在大家說,我們大家不了七處吧?十處、二十處、一千處、一萬處,你也找不到你的心。因為背覺合塵,當你違背你那個覺性,跟六塵境界合了,在六塵境界裡找心,你找去吧!應該怎麼辦?背塵合覺,翻過來,跟六塵違背。因為阿難這樣請示,佛就跟他說法了,佛就答了。怎麼答的?
【爾時世尊,從其面門,放種種光,其光晃曜,如百千日!】
佛從面門放光,要以法的表現,破妄顯真。咱們一切相都是從面部表現,一切眾生的面門都如是,跟佛一樣終日放光;但是迷了,迷了不認得。六根門頭,在我們禪宗經常講六根門頭放光動地,而不認識。不認識,迷了,就是佛的光明我們也本具足有的,那我們就無明瞭,不明白了,沒了光明。佛是背塵合覺,我們是顛倒過來,背覺合塵。佛是認性為體,認識自性就是體,而眾生呢?相反的,認物為體,把一切事物當成體,把色身當成體。這個色身不是體,佛在七處來證辯,七處都不是;要悟了,七處都是,離開七處還哪找去!
覺就解脫,迷就束縛,祖師說六根門頭放光動地,都是真性,迷了就不動地了。所以佛從面門放光,顯示人人本具的、本覺的妙理真理,這個我們在華嚴經是講得太多了。現在我們開始聞佛法叫始覺,開始覺,我們從不覺離了,到了以佛的教誨開始明白。其實是我們這個智慧,一切的如來智慧,就沒離開你現實的六根。所以佛從面門放光,大家想想,“眼、耳、鼻、舌、身”都在面門上表現,從面門放光,種種光就是種種作用。所以我們假使能把一切貪著污染除掉的話,開悟、明白了,我們的面門也能放光動地,跟佛無二無別的。為什麼不能放了呢?迷了,就是背覺合塵。
【普佛世界,六種震動,如是十方微塵國土,一時開現。】
而且佛放這個光明遍滿一切的佛世界,在十方法界六種震動。六種震動有些個是身上表現的,“動、起、湧”這三個是有形的,“震、吼、擊”是屬於音聲的。這六種就是身,身體所動,音聲所放出來的。佛是沒有妄的,在六根妄識一破顯露光明。
【佛之威神,令諸世界,合成一界。】
以佛的威力,把無量的世界合成一界。我們這個妄識,這是形容法的;我們這個虛妄的識執我,執著我,執著法,自分他分,山河大地,什麼是有情,什麼是無情,一切的都是妄想執著。因為執著了,六根門頭不但不能放光動地,是迷於六塵境界。佛是悟了、破了,就顯所有的根門,所以從面部放光。所放的光光照一切世界,每個世界裡頭都有菩薩、都有諸佛,諸佛跟佛合而為一,佛佛道同。
【其世界中,所有一切,諸大菩薩,皆住本國,合掌承聽。】
諸佛國土那些大菩薩,都住在他的本國,“合掌承聽”,恭恭敬敬的聞著大法。什麼法?妙奢摩他楞嚴大定。十方諸佛諸大菩薩他所住地的都是本地風光,我們把它變成現實。我們現在大家學華嚴的時候,每位的聞法者都能住在本地風光,體和相合而為一,體和用合而為一。佛的放光是顯佛的大用,是智。光表智慧,光照一切無不在此法界中。我們的根性,與佛無二無別那個本具的根性,不是塵性,塵性變成法性,一切法稱性而起的,不動本際,周遍法界。這個是超過楞嚴了,這是華嚴境界。現在講這個佛的本身所具足的一切如是,不為眼耳鼻舌身六根所局限;六根不能局限,六塵不能作障礙,光無量!形容詞。放完光了,佛顯現神力,就告訴阿難說。
【佛告阿難: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種種顛倒,業種自然,如惡叉聚。】
阿難請問奢摩他路,就想達到真際,得佛的智慧,就想得到楞嚴大定妙奢摩他,想得到這個本心,真心的實際,一經之要旨。一切眾生就指著包括我們現在都在內,從無始來就是顛顛倒倒的,顛倒的問題太多了,就是起惑、造業、受報,報中又起惑,又造業,又報上加報,一切眾生都如是,迷了!迷了就不清楚了,所以做很多的錯誤,起惑、造業都是顛倒。起惑、造業,你造多了,業熏業變成種子,叫八識業種。這個種子又給未來作因,未來又造業,因上加因,在業道出不去。
發菩提心,行菩薩道,就是轉變這個過程,重新的把咱們這個心重新發起,把我們所起惑那個惑變成智慧,所造的業行菩薩道,以菩提心行菩薩道,所感的果不是苦,叫樂果了。惑、業、苦變成我們所修的戒、定、慧,戒、定、慧成就了,就把我們惑、業、苦轉變了。
但是我們過去的一切眾生,從無始來,造種種業,顛倒;顛倒就是迷惑了,善惡分不清楚。所以這種的作業成了種子,種子就生現行,現行又造業,業又變成種子,迴圈不息。這可以看我們種的糧食都如是,種子變現行成了糧食,糧食又變種子。一切眾生他因為沒有修行,都如是,從無始來就這樣子,連環不斷。
【諸修行人,不能得成無上菩提,乃至別成聲聞、緣覺,及成外道,諸天魔王,及魔眷屬。】
“諸修行人”,翻過來了,還要說說發心的人,想求了生死,想超離。但是這些修行人為什麼不能成就無上菩提道業,乃至於成了聲聞、緣覺,乃至修成外道,修成帝釋天、魔王天享福報,乃至給魔作眷屬,為什麼?因果錯亂。他以識心為因,錯亂修習,沒依正道,沒發菩提心,不能證到菩提果。起惑造業是六道凡夫,但是有些有智慧的、有志氣的人,想要脫離苦海,超越凡夫,想要成佛,沒有成道,乃至於成為聲聞緣覺,這還是正道,聲聞緣覺也能了生死,但是那些個成外道的,乃至只修得福德,當天人的,當魔王的,乃至給魔王作眷屬的。我們大家應該懂得這個道理,這個道理很深的。
我們看見有些個盲目的佈施修福,乃至自求小果,自求了生死,不度眾生,這還算正道;乃至外道,不依佛的教化而修,那些會道門;乃至於包括我們中國的道教、儒教;乃至於那些個諸天的,帝釋天、魔王天通通算在內,乃至包括他眷屬都算在內,他們要想修道,想了生死,但是生死了了一半。二乘聲聞緣覺了了一半,只能斷了分段,分段生死是斷了;但是他更深入的行菩薩道,利益眾生,成佛道,那他就得斷塵沙無明,得斷無明。佛說那個不究竟的,對於菩提道是無上覺道,小、中、大三乘都有,有深有淺,但是達到佛果究竟覺海,那必須得發菩提心。
為什麼把聲聞緣覺列到這個裡頭?因為聲聞緣覺還有錯誤的地方,雖然是正道,他不發菩提心,不利益眾生,不追求佛果。不但一般的聲聞緣覺,在我們學華嚴、法華的時候,菩薩的過程中,到了八地菩薩,他認為他究竟成佛了。八地菩薩是十地當中的不動地,他認為跟佛無二無別,就不求再前進了。十方諸佛加持他、動員他,說你還沒有究竟成就,還有微細無明,根本無明還沒斷,斷了塵沙無明瞭,這個很深了。所以在起信論上講,“一念不覺生三細”,業相、轉相、現相,這三細惑很深的,不容易見到。八地菩薩破了現,業、轉、現破了現,現相破了,但是轉、業(轉相、業相)還沒破,他認為完全成就了,這個是非常微細的,都在一念間。大乘起信論講“一念不覺生三細”,這個跟境界相全斷了,“境界為緣長六粗”,那些個一地到七地的菩薩還在這個境界緣裡頭,這是很微細的。
所以這段經文就說魔王也有福報很大很大的,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他們也修行、也供養,但是所發的願不同,沒進入菩提道,不能夠得到無上菩提。因為沒有這個因,菩提果結不成。為什麼我們經常說讀誦大乘、發菩提心是我們究竟想成佛的,不是享福報的。如果我們的道友供養三寶的時候,發願不真,他不是求無上菩提的。供養三寶你得發願,得人天的福報,消災免難,發財致富,這跟道不相干的,這是享受;必須要發菩提心,才能成就菩提果。
【皆由不知二種根本,錯亂修習。猶如煮沙,欲成嘉饌,縱經塵劫,終不能得。】
但是應該知道二種根本。這些個從阿羅漢的聲聞緣覺、諸天魔王,為什麼?因為他們不知道二種根本,錯亂修習。這個聲聞緣覺是指定性聲聞緣覺說的,佛呵斥他們為焦芽敗種,嚴厲批評他們,就是目的讓他們轉小向大,發菩提心。因為那種修習還是錯亂的,必須發菩提心、依菩提道進修。至於外道、魔王、鬼神,如果是發心不真,果招紆曲。不發菩提心想成佛,沒有的!就像你把沙子拿來煮,猶如煮沙子,要把它成為很香美的飯不可能的。不管你修行多長時間,縱經塵劫,終不能得,這就是因地不真,果招紆曲。
所以我們這些凡夫造的業,造業是不同,但是懺悔的方法也不同,銷業的方法也不同。我們在座的沒有一位不是發心想成道的,沒有一位不想成佛的,都想得道,得成證果。二乘人到了化城,佛比喻化城就滯習了,或是生到天,或是得世間福報,或墮入到魔道裡頭去了;求權勢很容易墮到魔道,本來是想升的,不但沒升,反倒墮落了。什麼原因?佛跟阿難說不知道二種根本,盲修瞎練,錯亂修習。
至於二種根本是什麼?一個真本,一個妄本。這完全是大乘起信論講的,真、妄二種根本。妄是虛妄了。今天我們就講到這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