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08_049
分別功德品第十七 隨喜功德品第十八(65-49)
分別功德品第十七
這一品就是講聽了法華經聞法所獲得的好處,好處就是功德。聞佛的壽量無量壽,我們也得佛的功德。佛的無量壽,就是佛說法的功德使佛的壽命無量。佛久住世間,常時在說法,你能生起這麼樣個信心,功德無量。把佛的功德、聞法的功德分別一下,就是較量一下,聞法和不聞法的差別在哪裡呢?就是在你所得感受上所得的功德說。
【爾時大會。聞佛說壽命劫數長遠如是。無量無邊阿僧祇眾生得大饒益。】
如來現在把眾生聞法的功德,聞聽法華經,還沒說你修行,也沒說你證得,只是你能聽到法華經,你所得到的功德;功德,我們一般說是好處吧!一般的或我們做一件善事,而供養給人家一點東西,人家求你給他迴向,或是你給他念經迴向的功德,這是一般的,這指說布施。布施裡頭,有飲食,有衣物;但是跟法不能相比,以法布施功德。在我們出家道友來說,你所修行的,念佛也好,誦經也好,你所修行的,這叫功。當你證得了,心裡有所領會,那叫德。行道有得於心,就叫功德。你說對世間相,說是幫助別人點事,這個功德。那個功德很小很小。如你自己修行,功行那叫功;心裡證得了,那叫德。這就是功德,跟世間所說的功德不一樣。
【於時世尊。告彌勒菩薩摩訶薩。阿逸多。我說是如來壽命長遠時。六百八十萬億那由他恆河沙眾生得無生法忍。】
現在法華會上這些菩薩們聽到佛的壽命無量,就聽到佛的壽命無量這個功德,所有法華會上這些聞到佛說無量壽,就聞到佛的壽命無量,聞到這一法的時候,很多人,與會的大眾,有好多呢?六百八十萬億那由他,把這六百八十萬億那由他是恆河。多少恆河?六百八十萬億那由他恆河。每恆河每一個沙粒是一個眾生,這個算數是無盡的。這是法會的當中一部分,他們聽到佛的壽量品之後,得到無生法忍。咱們經常講經說到聞法了,開佛知見了,悟入了,得到無生法忍。無生法忍是什麼地位呢?咱們講華嚴經十住菩薩,初發心住,這叫無生法忍。每部經上講到好多人得到無生法忍,好多人證果。就是有這麼多眾生聽到佛的壽命長遠,都得入於初住位,這叫住不退。住不退,住在菩提心上,再不退菩提心了。這叫發菩提心,初發心住。一發了這菩提心就直至成佛,不會再中斷的,這叫得了無生法忍。
【復有千倍菩薩摩訶薩。得聞持陀羅尼門。】
復有千倍菩薩摩訶薩,在這個六百八十萬億那由他這個數字上加一千倍。加一千倍是指哪一類說?指菩薩摩訶薩,他們得了聞持陀羅尼門。聞持陀羅尼門在我們講經的位子說,就是十住位的繼續修行,到十行位的菩薩。
【復有一世界微塵數菩薩摩訶薩。得樂說無礙辯才。】
說法無礙,而且歡喜說,說法時候生大歡喜。這叫十迴向位。在佛說無量壽品的時候,有這麼多菩薩發了菩提心,住在菩提心上,修行菩提心,完了迴向給眾生,迴向自己的位子,如實迴向,這叫三賢位。
【復有一世界微塵數菩薩摩訶薩。得百千萬億無量旋陀羅尼。】
旋陀羅尼到什麼位子呢?是初地菩薩。從賢位入於聖位。在法華經講三種陀羅尼,這是一種旋陀羅尼,就是入於初地了,對於法能夠旋轉自在,就是運用法;在他自心運用法的時候能夠旋轉自在,這得登初地的菩薩。初住、初行,乃至初向、初地,就是佛說這個無量壽,有這麼多眾生得了這個好處。
【復有三千大千世界微塵數菩薩摩訶薩。能轉不退法輪。復有二千中國土微塵數菩薩摩訶薩。能轉清淨法輪。】
能轉不退法輪在前,能轉清淨法輪在後。這就是初地、二地、三地,這是二地和三地的菩薩。這個就是說的學法的次第,學了佛法了,聞到佛講旋陀羅尼法的時候,證得的位子。證得這個位子,就是他從此位不退。
【復有小千國土微塵數菩薩摩訶薩。八生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復有小千國土微塵數菩薩摩訶薩,八生就是再過八世,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進入第四地菩薩。
【復有四四天下微塵數菩薩摩訶薩。四生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就是他過一生、過一生,四生,就是八地菩薩。現在是一地一地菩薩講。
【復有三四天下微塵數菩薩摩訶薩。三生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這是第九地菩薩。把這個菩薩的次第,就是聞這個法得到利益各有不同的。
【復有二四天下微塵數菩薩摩訶薩。二生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復有一四天下微塵數菩薩摩訶薩。一生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復有一四天下微塵數菩薩摩訶薩,一生,就是這一生成就佛果,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是指的第十地的菩薩。
【復有八世界微塵數眾生。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就是等覺菩薩證得金剛心,就是最後菩薩位,就是我們現在所說彌勒菩薩,類似跟彌勒菩薩相等的。在佛說菩薩摩訶薩這個無量壽法門的時候,有這麼多這些得到利益的,從初住到十住,從初行到十行,從初地到十地,乃至最後心轉成佛位。就是聞到佛的無量壽,那他所證得的位子不同了。
【佛說是諸菩薩摩訶薩得大法利時。於虛空中。雨曼陀羅華。摩訶曼陀羅華。以散無量百千萬億寶樹下師子座上諸佛。幷散七寶塔中師子座上釋迦牟尼佛。及久滅度多寶如來。亦散一切諸大菩薩及四部眾。又雨細末栴檀沉水香等。於虛空中。天鼓自鳴。妙聲深遠。又雨千種天衣。垂諸瓔珞。真珠瓔珞。摩尼珠瓔珞。如意珠瓔珞。徧於九方。眾寶香鑪燒無價香。自然周至。供養大會。一一佛上。有諸菩薩執持幡葢。次第而上。至於梵天。是諸菩薩。以妙音聲。歌無量頌。讚歎諸佛。】
佛說是諸菩薩摩訶薩得這個法的利益的時候,在這虛空中自然的雨曼陀羅華、摩訶曼陀羅華。曼陀羅華像我們中國那個芙蓉華一樣的。這都是天上的,不是人間的。以散無量百千萬億寶樹下師子座上。這師子座來的都是十方諸大菩薩,乃至入佛位。同時不要忘記這個會中還有多寶佛塔,還有過去無量無量劫早已成佛的多寶佛,為了證明佛說法華經,還得供養多寶如來。以散無量百千萬億寶樹下師子座上諸佛,散七寶塔中。釋迦牟尼佛及久滅度的多寶如來,供養二世尊,供養這兩尊佛。亦散一切諸大菩薩及四部眾。不只散佛,還有與會的大眾都供養,叫普遍供養。供佛及僧,這個僧就是菩薩僧,不是凡夫僧。這個會上沒凡夫,沒有二乘,沒有權乘,權小凡夫都沒有,最起碼是初住菩薩,發大菩提心的。又雨細末栴檀沉水香等,於虛空中,天鼓自鳴。天上的鼓、音樂自己就發奏了,自鳴,不要人去擊它,妙聲深遠。又雨千種天衣,垂諸瓔珞,真珠瓔珞,摩尼珠瓔珞,如意珠瓔珞,遍於九方。眾寶香鑪燒無價香,自然周至。供養大會,一一佛上。有諸菩薩執持幡蓋,次第而上。至於梵天,是諸菩薩,以妙音聲,歌無量頌,讚歎諸佛。這是從文字解釋,沒有其他的含義。
【爾時彌勒菩薩從座而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說偈言。佛說希有法。昔所未曾聞。世尊有大力。壽命不可量。無數諸佛子。聞世尊分別。說得法利者。歡喜充遍身。】
爾時彌勒菩薩從座而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說偈言,佛說希有法,昔所未曾聞。彌勒菩薩向佛表白,他們現在聽了法的感受,他說這個法我以前沒聽說。大家想想,彌勒菩薩是等覺菩薩了,佛說法華經的時候,他以前沒聞到這個法。是客氣嗎?不會,這不是說客氣話的地方。為什麼?一種說彌勒菩薩他推崇這個法的殊勝。佛經過四十年之後才說法華經,佛佛都如是,不止釋迦牟尼佛,演法華會上的第一個是得因緣成熟。諸法緣生,緣生諸法。緣沒成熟的時候,佛不會說的。佛說法是有目的的,有目的的就是某一部分人應該成就了,說是法也要有因緣。我們現在說法華經有沒有因緣呢?一樣的,無緣不生。諸法緣生,緣生諸法。不是我們心裡想,必須得有那個緣。光有因不行,因得緣生,得有助成。第一個,我們說法,不論說什麼法,你得有個地方。換句話說,現在我們得有個法堂,得有個說話的地點。大家想聽,那得有個說的。沒說的,我們聽什麼?緣不成熟,或者有說的想說,緣不成熟說不成,或者是地點條件不夠,或者是有其他的因緣障礙。因此彌勒菩薩讚歎的含義,就是說我以前沒有聽說佛演說希有的這種法。每個法的當機眾都如是說,就像須菩提聽佛說金剛經,他就痛哭流涕,昔所未聞。每一法都如是。
彌勒菩薩都說這個法昔所未聞,現在我們聽到了感覺著是昔所未聞嗎?有沒這感覺?特別我們好多的在家道友,最近來聽一座,或者沒有聽,或者有什麼的,他沒什麼感覺,他不像法會這些大菩薩的感覺。現在我們與會大眾有這樣感受嗎?沒有。為什麼?你惑業還沒銷。我們連初住位沒夠呢!還沒到初住位呢!我們發了菩提心隨時動搖的,隨時喪失掉,並沒住在菩提心上。現在此會最起碼的都住在初住位,所以彌勒菩薩讚歎,佛說這種的法我以前沒聞過,昔所未曾聞。世尊有大力,壽命不可量。說什麼呢?佛說無量壽法。佛從來沒說過我這個壽命無量,只有在法華經開始,這叫開權顯實,現在說真實的。假使說以這個問號你來問,開權顯實。那佛以前你說法時沒有說,不是瞎說了嗎?是不是妄語?不是的。為啥呢?緣沒成。眾生的因,眾生沒有這個希求,聽了他也等於沒聽。現在不同了,現在眾生的因成熟了,所以開始顯實。無數諸佛子,聞世尊分別。現在與會的大眾聽到如來分別過去的無量無量的劫前,因此現在顯說。這講顯說,就是開權顯實。為了令一切與會大眾都能夠悟入佛之知見、證入佛之知見,所以佛才開佛的知見、示給佛之知見。因此說此法的時候,所有與會大眾歡喜充遍身,而不是小小的歡喜,是遍滿身心的歡喜。就是前面咱們所說的一地一地的。
【或住不退地。或得陀羅尼。或無礙樂說。萬億旋總持。或有大千界。微塵數菩薩。各各皆能轉。不退之法輪。】
聞到佛現在轉這種法輪時候,與會的大眾都能夠學說,學著佛說而說,都能轉不退的法輪,都轉這個開示悟入佛的知見的法輪。
【復有中千界。微塵數菩薩。各各皆能轉。清淨之法輪。】
復有中千界。前頭是大千界,彌勒菩薩與,微塵數菩薩,各各皆能轉,清淨之法輪。前頭是不退法輪,這個是清淨法輪。
【復有小千界。微塵數菩薩。餘各八生在。當得成佛道。】
八生成佛。
【復有四三二。如此四天下。微塵諸菩薩。隨數生成佛。】
數生,不要八生。或一、二、三、四,就成佛了。
【或一四天下。微塵數菩薩。餘有一生在。當成一切智。如是等眾生。聞佛壽長遠。得無量無漏。清淨之果報。】
餘有一生在,當成一切智。就像彌勒菩薩他就是一生成佛,像善財童子也是一生成佛。如是等眾生,聞佛壽長遠,得無量無漏,清淨之果報。為什麼?以前眾生認為長壽佛也不是活八十歲,還是照樣死,這樣來看生死的。二乘人看佛也是入滅了。你看圍著菩薩那些證得阿羅漢果的,那些佛的弟子,佛在印度涅槃的時候,圍著悲傷的不得了。你說現在這個佛說我沒有死,是現化的。這些大菩薩聞了,他生歡喜心,佛是永久住世。因為聞到佛說如是甚深法的時候,聞佛的壽命是長遠的,他得了無漏智慧了,知道這是清淨果報。這種妙因將來所感的妙果沒有障礙的,是清淨。
【復有八世界。微塵數眾生。聞佛說壽命。皆發無上心。】
以彌勒菩薩看,復有八世界,微塵數眾生。八個佛世界,八世界是指三千大千世界,在這個世界當中有無窮無盡的眾生,聽到佛說佛的壽命無量的時候,皆發無上心。以下咱們就念念這個偈頌就行了,不加解釋了。
【世尊說無量。不可思議法。多有所饒益。如虛空無邊。雨天曼陀羅。摩訶曼陀羅。釋梵如恆沙。無數佛土來。雨栴檀沉水。繽紛而亂墜。如鳥飛空下。供散於諸佛。天鼓虛空中。自然出妙聲。天衣千萬種。旋轉而來下。眾寶妙香鑪。燒無價之香。自然悉周遍。供養諸世尊。其大菩薩眾。執七寶幡蓋。高妙萬億種。次第至梵天。一一諸佛前。寶幢懸勝幡。亦以千萬偈。歌詠諸如來。如是種種事。昔所未曾有。聞佛壽無量。一切皆歡喜。佛名聞十方。廣饒益眾生。一切具善根。以助無上心。】
這是助道法,發了無上菩提心了。彌勒菩薩讚歎完了,這些都是供養偈的供養辭。
【爾時佛告彌勒菩薩摩訶薩。阿逸多。其有眾生。聞佛壽命長遠如是。乃至能生一念信解。】
最後這句話,佛跟彌勒菩薩說,聽到佛的壽命長遠,他生起一念的信解。解就是明白了。信是剛發一個信心。信解行證,明白了你才去做,做了才能成。聽到佛的壽命,他這麼一念間信。這個信從解來的,瞭解了之後,佛的壽命是無量的。咱們怎麼理解?我們沒講法華經之前,先給大家講性空緣起。佛的壽命是性空的,性空的還有數字嗎?但是也是緣起的,由性空而生起緣起諸法,這叫緣起性空。說佛壽命八十,那有作用的,專度那一類機。唉呀!佛要入滅了,我得趕快修行。佛入滅了,沒人再照顧我了,我自己得勇猛精進。這是善巧方便。凡是一切大乘經典都告訴你,你懂得性空緣起了,這個意思你早就明白了。聽到佛的壽命長遠,本來也如是。咱們的壽命也如是。性,咱們所具足的自性,只有法性它是無障礙的,有障礙的是咱們所有的緣,緣起的。一切眾生為什麼能成佛?他本來就具的,本來就是佛。這個先最基本的原因。我們經常問道友們說:你有信心沒有?都把它理解的不正確。說:信三寶不?信法不?把這個當成信心。不是的。是你相信你自己的心不?你的心跟佛無二無別,你心本來就是佛,所以你才能成佛。你不信心,你也成不了佛,永遠也成不了。讓你相信自己的心。佛的壽命無上是指性空說的,不是緣起。緣起是隨眾生的緣,那這壽命有長有短,你看見佛活八十歲,他看著佛活著無量壽。既然是佛佛道同,釋迦牟尼佛跟阿彌陀佛一樣的,都是無量壽,都是無量光。心要圓!
【所得功德。無有限量。】
如果你這樣的觀想、這樣來信解佛所說的法,你所得的功德無有限量。就是講的功德品。聞到無量壽,你心裡沒有一點的懷疑,無量!所以你得到功德也無量,這樣的無量的。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於八十萬億那由他劫行五波羅蜜。檀波羅蜜。尸羅波羅蜜。羼提波羅蜜。毗梨耶波羅蜜。禪波羅蜜。除般若波羅蜜。】
佛又對彌勒菩薩說,若是有善男子善女人為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了無上正等正覺,於八十萬億那由他劫;劫是劫波,就是時分;八十萬億那由他這個時間,行五波羅蜜;沒說六波羅蜜;檀波羅蜜、尸羅波羅蜜、羼提波羅蜜、毗梨耶波羅蜜、禪波羅蜜。為什麼不說般若波羅蜜呢?因為除般若波羅蜜。般若波羅蜜是正慧。只說五波羅蜜。
【以是功德。比前功德。百分。千分。百千萬億分。不及其一。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知。】
以這個功德比前的功德,比聞到佛說無量壽的功德,百分、千分、百千萬億分,不及其一。沒有前頭聞說無量壽佛的功德大,拿這個來比喻。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知。
【若善男子善女人有如是功德。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退者。無有是處。】
因為前頭講了,只要聞到這個法他就進到初住、初行、初向、初地,三賢十聖;就是住、行、向,加初地到十地,這是十聖。一個是功德從外邊來的,一個他是自己產生的,這個產生就是般若波羅蜜產生,智慧所產生的。這說五度,沒說六度。你信解得有智慧,從你內心而得到的,所以說這個功德得到是不退的。咱們的功德是進進退退,時而得到,時而又失掉。這個功德是不退的。咱們所得的功德是退的。咱們修道也是,功德也如是。因為你有煩惱障、所知障,被這些障,有時候有緣了就聚了,緣聚則興,緣不聚了就散了,不是一樣的。所以佛將這種道理再重演說一遍,世尊自己用偈頌再跟大會說。當然彌勒菩薩是代表,佛說法並不是專對彌勒菩薩說的。彌勒是請求,替大眾請求,是代表的,其實他已經都瞭解的。有些菩薩他為了利益眾生而請法、說法、問答,不是他本人。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若人求佛慧。於八十萬億。那由他劫數。行五波羅蜜。於是諸劫中。布施供養佛。及緣覺弟子。並諸菩薩眾。珍異之飲食。上服與臥具。栴檀立精舍。以園林莊嚴。如是等布施。種種皆微妙。盡此諸劫數。以迴向佛道。若復持禁戒。清淨無缺漏。求於無上道。諸佛之所歎。若復行忍辱。住於調柔地。設眾惡來加。其心不傾動。諸有得法者。懷於增上慢。為斯所輕惱。如是亦能忍。若復勤精進。志念常堅固。於無量億劫。一心不懈息。又於無數劫。住於空閑處。若坐若經行。除睡常攝心。以是因緣故。能生諸禪定。八十億萬劫。安住心不亂。持此一心福。願求無上道。我得一切智。盡諸禪定智。是人於百千。萬億劫數中。行此諸功德。如上之所說。】
若人求佛慧,於八十萬億,那由他劫數,行五波羅蜜。佛重頌長行的。於是諸劫中,布施供養佛,及緣覺弟子,並諸菩薩眾。當然供養佛就及僧了,或者聲聞緣覺的弟子,乃至於佛身邊的菩薩大眾。供養什麼呢?珍寶、飲食、衣服、臥具,乃至拿栴檀立的精舍,就是住宅。或以園林莊嚴。如是等布施,種種皆微妙。盡此諸劫數,以迴向佛道,供養佛這些東西把它迴向給成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