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04a_002

須菩提在千二百五十人當中也是上首弟子了,這個是個問題,二十年佛天天如是,他現在才發現,發現什麼?希有。什麼事希有,下文再講,稱讚佛希有。須菩提生下來,家裡頭就有怪異現象,倉庫什麼東西都空了、都沒有了,空了一段時間,它又現了,所以他的名字叫空生、善現。這是他世間相所表現的,所以他的名字叫空生,或者叫善現,表示他多劫呀,他都是修空觀的,空而不空,就善現,善現非有就是空生。在佛的弟子當中,千二百五十弟子當中,中間最高上首弟子,十大弟子當中須菩提是解空第一,他證得空,是證得第一的。雖然大阿羅漢都是平等平等,斷了我,斷了我執,這是斷惑是一樣的,但是功能當中各有不同的,各有不同的啦。所以在這個大弟子當中須菩提是解空第一的,他悟得空理,悟得最深,所以解悟得最早。因為他要請法,請佛說法就說金剛經,就說的般若經。請法的儀式就從他的座位起來,頂禮佛足,偏袒右肩,右膝著地,這是請佛的儀式啦,要把衣服整理好,這是請佛的儀式。完了合掌就是,要請,要求化,合起雙掌來表示尊敬,表示尊敬。
沒說話先讚歎佛說:世尊哪,你真了不起,你是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表達了兩句請法的意願。先讚歎,就像咱們要求人家,先捧捧人家,說幾句好聽的話,一樣的,這是理解了,讚歎完了才提問題。假使一切眾生發了菩提心,這個心發完了怎麼樣住,不要再退,應云何住,云何降伏?說明了須菩提,到現在還沒有空,解空第一而不空,一者是,他自己心不能善住,還不能降伏他的心,兩個問號,心要住下就降伏住了,心住不了降伏不了。現在須菩提,他已經要發菩提心,要想成佛,現在不算成佛,了生死,還沒成佛。 二十年到現在才發,證了阿羅漢果,自己還嫌不夠了,現在還不行,心還降伏不了,住不了。一者心不能住在菩提果上,二者不能善化眾生,他不能降伏他的心哪,讓他去化眾生,發大悲心,救度眾生大慈大悲心,他感覺著他沒有。他所以要向佛請求的,說佛你真是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先讚歎佛。什麼意思?這個,每人都有個人體會。在這二十多年當中,佛乞食、打坐、遊行都是如是,經常如是啊,經常如是啊。今天機緣成熟了,須菩提,他的看法不一樣了。他說:佛呀!你真是了不得,你是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從哪發生的這個話?佛天天如是給眾生作榜樣,乞食、托缽、化度眾生。乞食不是為單討口子吃飯哪,是化度眾生啊,這大家體會。佛去乞食,就是度化眾生去了,誰供養佛一缽飯,種了善根了,佛就幫你消災了,佛乞食是修法。但是拿這一個修行的法,給他弟子作榜樣,給一切眾生作榜樣,這就是善付囑,說你們都要像我這樣做。所以須菩提二十年來到現在,他來讚歎,深有涵義的,深有涵義的,那就說他現在才開悟,須菩提開悟了。悟得什麼了呢?悟得佛不是去乞食討口,不是光為了吃飯,是教化眾生去了,是給那些弟子作榜樣,就是善付囑護念這些菩薩,你們永遠應當像我這樣做。這個秘密讓須菩提他發現了,他認為佛這是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這才請法,他只是見道。
這個意思就是佛的護心,佛是善護念他的心,佛是降伏了他的心。須菩提就請佛,說,如果一切眾生,發了無上正等正覺的心之後,還要怎麼樣深入去做呢?怎麼樣使這個心哪,就住在菩提上,不再退墮?降伏他的心,就是精進、利生、不懈怠,常時住在無上正等正覺上,那菩薩怎麼能做得到。所以要想成正覺、要想化度眾生,先把心調好,怎麼樣住心,怎麼樣降伏其心。同時呢,佛把這個心法,這叫心法,怎麼傳授給下一代,讓一切菩薩怎麼去度眾生。那麼菩薩嘛,具足了說就是菩提薩埵,咱們略了就叫菩薩。菩提薩埵,就翻覺有情,覺有情,就是讓一切眾生覺悟,讓有情覺悟;覺有情,把它翻過來,讓一切眾生覺悟。佛的大覺,覺了,無情。這要理解到佛的大覺覺悟了,無情;眾生有情,以無情教育讓一切眾生都達到無情。情是情感,情感是錯誤的。覺了,有情眾生不能放下煩惱、不能放下情感,佛是覺而無情,讓一切眾生都達到覺,都達到無情。眾生有情,不是覺;諸佛有覺,不是情,諸佛利益眾生的時候,並不是感情用事。現在咱們呢,因為沒達到智,沒達到般若,是情,達到般若了,是智。這句話總說來,須菩提問佛說:一切發了菩提心的人,怎麼樣把他心住到菩提上?降伏就是他不住在菩提上,我們把這個心降伏住,讓它住到菩提上,叫降伏其心。因為他觀察一切眾生,躁、動,經常躁動停不下來,心不能住。因為眾生不能降伏他的心,而隨他妄想心,而支配他造業,這是根本。所以須菩提問佛:怎麼樣才能把心降伏好?怎麼樣使心能住下來,不要躁動?
這就是我們修行最基本的了,不要光講經文,我們每位道友,你觀察觀察你的心。舉簡單例子,你從早到晚,你心裡頭,想什麼?你心裡,住在什麼上頭?最近大家有一半的同學都回去了,或者辦身分證或者幹啥,你到家裡頭,或者到社會上,接觸你六親眷屬,不能不跟人打交道,或者接觸很多人,你觀察觀察,檢查檢查,你的心都想些個什麼、都動些個什麼?你有一個小時靜下來,一動沒動,心一念都不起,有沒有?一個小時太長了,半個小時有沒有?這個自己可以檢查的。檢查咱們的功力就是咱們的心不是煩躁、不是擾亂、不是不停,是非常沈靜的。儘管也說話,也待待人,但是其心不動,任何色聲香味觸法,六塵境界相,從來沒動過我的心,就是心沒在六塵境界上,其心不動。大家看見風,看見牆頭草,隨風搖擺,動心,咱們就隨著外邊客觀的現實環境,你檢驗你的功夫,就從這兒檢驗。不論見著什麼境相沒有起分別,這個我們做不到,現在沒做到,但是絕對能分別善惡,惡的心裡從不讚歎隨喜,善的,有種善念讚歎隨喜,我也想要做,這叫揚善隱惡,但是這心還是動,你還有善有惡,但是呢,善能夠漸漸的止心,惡能夠使心更加煩亂。我們念是不停的,念念相續,黑夜睡覺,作夢還是念念相續,心從來不停的。說我一夜沒作夢,沒作夢,心還是在那念念相續,那叫睡眠狀態。
須菩提問這個問題,就是代表了一切眾生,不但是凡夫,包括二乘聖人,那個心不能無住。說無住生心,無住本身就是生的嘛,還有什麼生心?要無住而住,住而生心,是這樣的涵義,我怎麼能把我的心降伏得住。經文上說不住色生心,不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心啊。但是你不住,離開色聲香味觸法,你那心還怎麼生?無生處。要不住色聲香味觸法已經成了,成什麼了呢?成了無住,須菩提的問的涵義就是這樣子。因為一切眾生煩躁不停從來沒停過,怎麼樣使他心,降伏下來,這是進一步了。不是說你生善念生惡念,你生善念也動心,善惡不起這是不生心了。咱們現在先用心善法,來調伏我們這個心,怎麼生善念,不起殺人、放火、搶劫、偷盜、強姦,不起這一切心,這是善心。善心也不可以生,這個道理就含著這個道理的,生善是對著惡說的。惡沒有了,善也不生,非善非惡,無住生心。因為須菩提問這個問題,佛非常讚歎他就是代表作,不只代表一切眾生,也代表一切二乘人。二乘人為什麼不能發大悲心利益眾生?他有恐怖感。恐怖什麼呢?一度眾生啊,只是隨緣,就變了,沒有這個力量,不敢發大悲心,他願自己清淨無為。我們很多出家道友,願意自己自靜,自修,不敢入社會,因為感覺自己沒本事,定不下來,怕隨緣轉。因為我們這個心哪,遇見善緣就隨善緣,遇著惡緣就墮落下去了,就這個涵義。
【佛言。善哉善哉。須菩提。如汝所說。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
佛言,善哉善哉。佛就讚歎須菩提說:你這個想法,你問的這個問題的問法,太好了!太好了!光讚歎好不行,得給他解說一下。須菩提就是照你所說的,你剛才不是說的是,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嗎?我就跟你說,說說,佛如何護念菩薩,如何付囑菩薩。護念的意思呢,咱們大家都學戒的,特別是我們普壽寺學戒的,那就是如來善護念、善付囑,怕你犯這樣錯誤,就給你制了好多條,這個你不能做,這個事你也不能做。戒嘛就不讓你做,那個就叫善護念。說一切經,說的大乘經典,一切經論都叫付囑,你要弘揚,宣傳,不但自己身體力行,還要把這種道理,普遍的,讓一切眾生都知道,就這個涵義。佛就答應須菩提的請求了,須菩提就請求,佛呀,請佛說一說,怎麼護念菩薩、怎麼囑咐菩薩,因此佛才說的,般若波羅蜜。
【汝今諦聽。當為汝說。】
佛答應他的請求之後,就告訴他說:我跟你說你要好好聽,諦聽。佛對每個請問的菩薩,或者是人,請法的天人也好,一切眾生也好,佛都告訴你,諦聽。這個諦是理,說法是語言,是音聲,這不是真理,你要體會真理,言語就是代表、啟發。言語是假的,但是你從言語當中,聽到真的,這個叫諦。諦指著理說的,真實諦理,那你就如理聽吧!好好的聽,意思也說,不要三心二意的聽,如理的聽,要一心。我跟你說,當為汝說。
【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善男子,善女人,加個善字,加個善,發了心信仰三寶的人,他能信佛的話那才叫善男子、善女人,所以男子、女人加個善字。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的人就是發正等正覺的人,無上正等正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翻無上正等正覺,要發了無上正等正覺心的,就叫善男子、善女人。那要怎麼樣住呢?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如是呢,還沒說我應給你說,照著我說的去做。如是降伏其心,就是下文必說,下文告訴你,怎麼樣住心,怎麼樣降伏其心。
【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須菩提就愉愉快快的接受佛的教導,是的,世尊,我一定如理聽;就是讓佛安心,我一定諦聽,就是如理諦聽。我最歡喜,願樂欲聞,就是我想聽。這一段經文就是啟請,跟佛答應給須菩提說,還沒有說的,要說了,以下所說的話,就是修行的方法。我們把這段經文哪,把它往自己身上會會一下,可能有些人天天讀金剛經,你讀的遍數多了,你自己心裡就起種念頭,起種什麼念呢?天天讀,天天讀,讀久了,你自己產生些個問號,這個問號就是懷疑,懷疑也是從中要領取,那我的心怎麼樣能符合,也像須菩提這樣 ,感覺著佛所說的法,使我非常的安慰。這不止超出信念,超出信念是什麼?我要去做,光信完了,信了你要去做,佛是教導我們做的,你該怎麼樣做。
金剛經是教我們修行,修行什麼?把我心降伏了,使我心住下來。我前前後後讀了幾十年的金剛經啊,金剛經啊,現在呢,心還是不能住,降伏不了心。心是主,咱們每個人都如是,你的心是主體呀,你這個肉體是假相,你這個身體就給你的心服務。每個人可以觀照你這個身體是奴才,你那心是主人,心想一動就動了,心一動就動了,或者你想走路,腳就走了。但是你怎麼能降伏?你走的路是對,想的是對,一切都對,都如法,那叫降伏其心。根據佛的教導,把我心降伏,能夠聽佛所教導的話,照佛所說的去做,意念去做。假使我們心住得住的話,身不會亂動,心不會亂想,把你心制伏住了,身無亂動,心無亂想。所以在淨行品的當中,最後的文殊菩薩教我們說到你睡眠時候,心無亂動,心這個時候靜下來,把你心住了,那你心就不會胡思亂想,就觀照吧!或者你起一種觀照,觀照什麼?觀照睡眠。好比你一睜開眼睛睡醒了,文殊菩薩教導我們,恢復了知覺時候,周顧十方;睡眠時候當然不行,一恢復知覺周顧十方,這個時候就是金剛經所說的開悟。每天早晨都開悟,你一醒的時候,你自己觀想吧!我開悟了。昏昏沈沈過了幾個小時,一下子又恢復了,每天每天早晨大家睡覺都感覺,有那剛一恢復,剛一醒。有人迴向過沒有?等你開悟的時候,一切智慧都知道時候,就是這種境界相,什麼天下大事小事無一不在你的智慧照了當中,那就是開悟了,什麼都知道。當你晚上睡覺,沒醒的時候,你什麼也不知道了。一悟一迷,這我想你自己都能體會得到的,你好好體會吧!
就是現在佛要給我們開悟了,現在這一段經文講的是我們迷,那現在要開悟了。你學金剛經,你一下手怎麼樣降伏其心,你得會降伏心,這就是教給我們降心之法。云何降伏其心?就照著佛教導我們的方法,你把你心降住。降伏即是住了,住就是降伏了,完了你心就住得住了。佛以下跟他說的所有十二類眾生,不論天、人、地獄、餓鬼、畜生,一切眾生,咱們就明白了。明白什麼?受生差別。當你死了又受生時候,就跟你睡覺一醒,我可明白了,明白什麼呢?明白不受生死了,這就叫開悟了,生死不能束縛你,你的心超出生死了。但是只是這個分段生死,須菩提問的是要達到變易生死,要發大菩提心,行菩薩道,佛跟他說就是怎麼樣消滅變易生死。咱們都知道生死苦,金剛經是很好修行的方便方法,不複雜很單純,就把你心照顧好就好了。所以一切問題全在心上,心是主,身體是聽心支配的。這個道理我們大家都懂,你的心要不想,你的身體能去做去嗎?乃至手裡頭要拿杯水,都是心來指揮它的呀;手沒有作用,手自己不會自動的,是心指揮它的。因此咱們佛教講,萬法唯心生,但是要想消滅生滅,也是萬法由心滅,這是修心的方法。今天就講到這裡,明天再開始降伏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