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煩惱】 | ||
| 指隨逐六根本煩惱而起的煩惱, | ||
| 在大乘百法中說有二十種,這二十種煩惱,隨逐於心,隨心而起,所以又名枝末煩惱,或隨惑。 | ||
| 它可分為三大類; | ||
| 一、小隨煩惱,即忿、恨、覆、惱、嫉慳、誑、諂、害、憍十種; | ||
| 二、中隨煩惱,即無慚及無愧二種; | ||
| 三、大隨煩惱,即掉舉、惛沉、不信、懈怠、放逸、失念、散亂、不正知等八種。 | ||
| 【大隨煩惱】 共有八種,即 | ||
| 掉舉(心思浮動)、 | ||
| 惛沉(心思糊塗)、 | ||
| 不信(不信善法)、 | ||
| 懈怠(懶散無進取心)、 | ||
| 放逸(任性妄為)、 | ||
| 失念(失去正念)、 | ||
| 散亂(心不專一)、 | ||
| 不正知(知見不正)。 | ||
| 以上八種煩惱是隨逐六種根本煩惱而生起的枝末煩惱,因為這些煩惱的性質沉重,故名大隨煩惱。 | ||
| 【中隨煩惱】 即 | ||
| 無慚(不自慚恥對不住自己)、無愧(不自羞愧對不住他人)二種煩惱, | ||
| 此二種煩惱是隨逐六根本煩惱而起的枝末煩惱,因其遍於所有惡性之心,凡作惡事皆有此二心,範圍比小隨煩惱大,所以叫做中隨。 | ||
| 【小隨煩惱】 共有十種,即 | ||
| 忿(心裡不平)、 | ||
| 恨(心裡怨恨)、 | ||
| 覆(隱藏自己的罪過)、 | ||
| 惱(對他人發火)、 | ||
| 嫉(嫉忌他人)、 | ||
| 慳(捨不得財物,氣量小)、 | ||
| 誑(欺騙他人)、 | ||
| 諂(趨奉他人)、 | ||
| 害(傷害他人)、 | ||
| 憍(憍傲自大)。 | ||
| 以上十種煩惱,是隨著六根本煩惱而起的枝末煩惱,這些煩惱因其性質比較粗和猛烈,而且各別生起,範圍較小,所以叫做小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