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往生隨聞錄下
 
       寬律法師撰錄
   
   
  往生男居士
 
  往生女居士
   
   
   
   
  往生男居士
   
  范古農
 
 
 
  范古農,號寄東,浙江嘉興月河里人。父文質先生,以耕讀世其家。古農幼穎悟。年十五,以冠軍入泮。十八,肆業於上海南洋公學,輒冠其儕。嘗負笈於杭州求是書院。同學有蔣百器者,其父智由,辦日報於天律,琤H東西哲學誨百器,且盛讚佛理之獨勝。古農由是始知 佛教。初閱「圓覺經直解」,雖未能盡解其義,而心殊好之。時習「幾何原本」,其書按語有云:「學此書者,但當依照所定之理,解決問題,切不可懷疑,亦不可杜撰。」因悟讀佛經,亦當如是。信受佛語,不可妄解,不可懷疑。弱冠娶妻戚瑾良。旋創毓秀女學,開嘉興 女子學校之先河。年二十七,赴日本,留學東京。從桂伯華、章太炎諸先生遊,獲聞楞伽、唯識。於書肆得《大乘起信論直解》及《義記》讀之,信仰益堅。二十九歲歸國,任浙江省立第二中學校長,課餘輒披覽佛書。翌年,往平湖報本寺,聽華山法師講彌陀經疏鈔。民國 肇元,於故里設佛學研究會,自任講師。青年學子,向化殊眾。每屬寒暑假,則弘法於滬、杭、松、紹。法音遠播,各方景從,江浙佛團林立矣。一九一七年,受歸戒於寧波觀宗寺諦閑法師,法名幻修。一九二九年一月,受上海佛學書局聘任總編輯,兼主佛學半月刊之「佛 學問答」欄。凡有質疑,如鼓應桴,剖析精允,問者靡不悅服。自是法緣遍海內外。一九三五年四月,上海緇素組織佛教日報社,推古農主筆政,歷時三載。旋以抗日戰事,日報輟刊。赴天目山,住禪源寺七閱月。棲身林壑,專志淨業。嗣返上海,於省心蓮社講大乘起信論 ,設佛學講習會,開演淨土三經及往生論。繼化法相,宣講唯識三十頌、成唯識論等。古農解宗法相,行歸淨土。三十四年,返嘉興,時年已六十五,垂垂老矣。然猶不辭勞倦,數數赴平湖、松江、蘇州各地說法。憫故里失學兒童,特捨宅為範氏小學,以培育之。三十七年 ,上海諸道侶,懷念古農,如子失乳,翹慕至殷,乃迎之來滬,止省心蓮社。爾時古農已鬚髮皆白,顧精神殊矍鑠,弘法之志,老而彌切。復創「法相學社」,闡演法相唯識諸論。世界佛教居士林改組,被推為六屆林長。一九五一年春,講《顯揚聖教論》畢,翌日三月二十 二日,示微疾。四月十二日(農曆三月初七日),逝於醫院。臨終神志清明,念佛不輟,一笑化去。閱十日荼毗,安靈骨於靈巖山。距生於清光緒七年十月十日,壽七十一。古農博通三藏,致力弘法達四十年。獎掖後進,如恐不及。悲心深切,並世所希。著有釋尊傳、大乘 空義集要、八識規矩頌貫珠解、法相學課本、成唯識論科判、往生論注擷、生日紀念、佛學答問、幻庵文集等行於世。
 
 
 
  江味農
 
 
 
  江味農,名忠業,法名妙煦。於其所著書中,或署幻住,或署勝觀。江蘇江甯淩閣村人。祖父樂峰,仕於鄂,遂家焉。農幼時,即隨其祖持誦金剛經,終身未嘗少輟。父揮^,宦遊數十年,歷贛至蜀,農皆隨侍贊襄。光緒壬寅,農舉於鄉,養志承歡,不樂仕進。辛亥秋,至 上海。父喪,於哀毀中,乘機勸其母郭,長齋念佛。時北五省旱災慘重,農受簡照南之托,攜款北上,參加佛教籌賑會,放款十萬,全活甚眾。庚申回滬,其母示疾,農為誦大悲咒,並令家人虔誦佛號加持之。其母臨終,起坐向西合掌,念佛而逝。農以此信念愈堅。與簡照 南、玉階昆仲創辦功德林佛經流通處於上海,搜集南北刻經處及各名山刻印經籍,流通全國,弘布佛法。辛酉夏,上海南園諸居士發起講經會,農獻議,請諦閑法師講大乘止觀。農每日筆記,於幽深微妙之處,曲折譬喻,以說明之,名曰「述記」。乙丑夏,白普仁尊者南來 ,主持金光明法會,公推農襄助宣揚,於是由滬而杭而湘而鄂而寧,輾轉數千里,躬親會務,條理井然。己巳秋,應閩中善信請,赴福州宣說佛法,三月始歸。庚午秋,在滬開講「大乘止觀述記」,逾年方畢。省心蓮社成立,被推為社長。以此常在社中開講大乘經典,並領 導社員念佛禮懺。甲戌夏,開講金剛經,法會圓滿,成講義三厚冊。戊寅(一九三八年)首夏,示疾,胃納不舒。有友問疾,農云:「一過黃梅,病當霍然。」其弟子等在隔室佛堂,為之念佛,終日佛號不斷。農亦安臥默念,神志極清。至舊曆五月中旬,疾微增,臥床不起 ,而神志愈清。十八日之夕,自云:「金光遍照,佛來接引。」乃邀集諸道友,唯蔡濟平因事至十二時方至,農猶詔之曰:「修持以「普賢行願品」為最要。」遂合掌不復語,於道友及家屬佛號聲中,端坐而逝。壽六十有七。
 
 
 
  許止淨
 
 
 
  許止淨,名業笏,江西彭澤人。清光緒甲辰翰林。住館八年,光復後即隱居。一九一七年,歸心學佛,專志淨土。於一九二二年,赴普陀朝禮大士,並謁印光大師求皈依,法名止淨。始持長齋。發心編寫「觀世音菩薩本跡感應頌」、「歷史感應統記」、「佛學救劫編」三書 ,次第完成流通,凡具正知見之緇素,皆歎其佛理高深,文學精粹。一九三六年,再求印公為授菩薩戒。止淨雖博通經教,而全同愚夫愚婦,老實念佛,求生淨土。逢僧必拜,見佛必禮。止淨體弱多病。一九三八年五月,避難廬山牯嶺黃龍寺,因疾奄臥。至閏七月,病勢略 瘥。九月初一日,招同居寺中之姚半僧至前,以後事相托。繼則莞爾曰:「今早夢見佛來,遍身瓔珞,相好光明。向我道:我來看汝。我即禮拜。少頃夢醒。毋乃世尊慈悲,特來安慰我耶?若更得示現接引,令我帶業往生,則大幸矣!」語已即合掌曰:「西方再見!」自是 不復出聲,唯專心默念佛號。至初三早晨七時,安祥西歸。通身冷透,頭頂猶溫。入龕時,遍身柔軟如棉,儼若老僧入定狀。面色光澤,逾於平時。正所謂諸根悅豫,正念分明,捨報安祥,如入禪定。遺體留寺念佛七日,依法火化,骨灰留存黃龍寺。壽六十有三。
 
 
 
  夏蓮居
 
 
 
  夏蓮居,少志學,博貫群籍。窮研理性,兼擅眾藝。中年潛修內典。由宗而教,由顯而密,圓融無礙,會歸淨土。乙丑,軍閥張宗昌督魯時,以莫須有之罪相加,籍沒家產,下令通緝,乃避禍東瀛。逾年歸來,掩關津門。丈室唯供彌陀像,一心虔持聖號,冥心絕慮,專精行 道。歷十載。感應道交,瑞征屢見,見佛見光,從不示人。有詩云:「一卷六字經,轉破十年暗。人云我念佛,我說是佛念。迷雲陳霧重重過,瞥見澄潭月影圓。」九·一八事變爆發,國難方殷。北京緇素一再堅請,乃來京卜居鼓樓之側。銳志潛修,盡心弘化,廣讚大乘, 宣揚淨宗,誨人不倦,數十年如一日。求道問學者,日盈於庭。獲沾法益者,不可勝已。或明心見性,或生脫立亡,或往生現瑞,或捨俗出家。至於聞教啟信,洗心向善者,更仆難數。乙巳仲冬,年八十有三。一日謂人曰:「余大事已辦,決捨濁世矣!」於時精神奕奕。開 示法要,及修持所現境界,多為平素未曾道及者。旬日後,示微疾。夜間家人侍側,聞其念佛相繼。忽聞歷聲一唱,驚視之,即於此一句萬德洪名聲中,安祥往生矣。正念分明,說行便行。入彌陀願海,為學人楷模,信乎!有關中念佛詩若干首傳世。
 
 
 
  陳無我
 
 
 
  陳無我,號法香,居上海,原籍錢塘。曾任「太平洋報」、「民國日報」等編輯。邃於國學。創辦新世界新聞社,自任社長。陳白虛居士導之信佛。閱「護生畫集」,即立志茹素。為弘揚佛法,開辦大法輪書局,流通佛學書籍。並編印「覺有情」月刊。月刊內容充實,生動 活潑,稿件剪裁,無我親任之。出版十餘載,訂戶遍國內外。並編著「皆大歡喜」、「奇夢輪迴」等書,皆契理契機之作,深為讀者所喜。年四十二喪妻,不復續娶。無我篤信淨土,嘗謂其友竇存我言:「曾閱中峰國師'三時繫念」,殊感得力。」每日雞鳴即起,禮誦甚勤 ,處世接物,誠實待人,藹然長者。一九六七年十一月三日,因病念佛而寂,壽八十四。子心純,號念慈,亦精佛法,著有「念慈筆談」。篤志淨土,體弱先逝。
 
 
 
  張大朗
 
 
 
  張大朗,安徽懷遠大潘村人。不識字,事母甚孝,業石匠。從邑人徐本孝受念佛法門,其妻竭力阻止,不為動。未幾,妻死,乃一意精進,晝夜禮念,不稍休。行之七載。一九二○年,中秋節將屆,示微疾。謂其母曰:「吾去後,定先來度母,勿悲也。」其母固茹素念佛, 亦勉其子:「一心念佛,以求往生。」八月十三日正午,囑其弟根朗曰:「你以後要好好侍奉老母,我馬上要去了。西方天樂來迎,你聽見麼?」說畢,焚香趺坐,合掌而疾。斯時,空中天樂忽鳴,似有小喇叭,其聲悅耳,不可言狀。天樂響外,有二燈如碗大,晃爍蕩漾, 大眾共見,歷一時許始隱。當時村外人皆聞大潘村上空天樂聲音,來觀者數百人。但一入村,則又無聲,而本村人仍聞天樂。觀者無不感歎。時大朗年三十歲。後數年,其母臥病,謂人曰:「吾兒大朗來迎吾去矣!」遂逝。安徽餘椒縣大馬廠王昆儒,以大朗事函告印光大師 。師覆示云:「張石匠之事,即如此稀奇,其地必有認真念佛之士,當去打聽的確,以資起信。」王昆儒遂函懷遠探問,得該村潘渭生、胡嘉春、鄭廣義、潘復義四先生復書,證明為彼等所共見親聞,確實無訛。張石匠目不識丁之人耳,一聞念佛法門,即便信受奉行,雖遭 磨折,志不為餒。信願行三,資糧具足。七載勤修,便離火宅。下手易而成功速,彌信淨土法門之契機也。
 
 
 
  周紫珊
 
 
 
  周紫珊,名毓英,江西吉安巨商周扶九之長孫。幼失怙侍,由祖母譚太夫人撫養成人。紫珊賦性聰慧,好學敏求,仁慈和藹,虛懷如谷。生長豪富之家,絕無驕奢習氣。居官為政,以忠直見稱。同寅親友,以至婢仆,或有違逆,從無疾言厲色。迨致仕歸隱,杜門養晦。偶閱 內典,即知佛法為世間一切諸法之根本,福利社會,普度眾生,胥賴乎是。於是即皈依諦閑法師,法名智藏。從此長齋念佛,戒殺護生,淡泊自奉。親友告貸,不厭頻繁。濟人饑寒,率為常事。一切善舉,慷慨助成。所行世善,悉以大菩提心,迴向西方。一九三二年歲次壬 申,值知命之年。四月初八,適逢釋尊聖誕。早晨七時,稍示微疾。覺腰背疼痛,令人徐拍,以求輕快。己則跏趺向西,專心稱念阿彌陀佛,聲音清亮。久之,聲漸低,溘然長逝矣。拍背之人,以其良久寂然無聲,乃探其鼻息,知已捨報往生。異香滿室,五日始散。
 
 
 
  傅春浦
 
 
 
  傅春浦,名川,江西清江縣東郭村人。幼失怙,母聶太夫人苦節教養。習法政巡警學,歷充縣署科員校長等職。母夙奉觀音大士,茹素念佛。一九二八年,因母病,發願朝普陀,母病旋愈。遂於一九三一年九月,至普陀還願。禮梵音洞,感菩薩示現白衣持淨瓶楊枝相。復求 明宿命。見一頭陀,衣服襤褸。乃悟輪迴非虛。謁印光大師於蘇州報國寺,始聞淨宗法要。從此信願念佛,精進不懈。並皈依德森法師,法名禪川。一九三三年,充鹿江念佛林宣講主任,誘掖勸導,從者甚眾。家道素寒,體弱善病。是年春,夢觀音菩薩示語,期在七月。迨 盂蘭盆會後,遂抱病,一心念佛,忘其所苦。二十三日,戚友為助念,已瞑,逾時復蘇。請大仁法師來,托以荼毗事。二十六日,復綿惙,家人環泣。居士笑止之曰:「何泣為?當於地藏菩薩聖誕之日西歸。」至時,端坐椅中,結彌陀印,凝視佛相,安然而逝。遍體冷透, 頂門獨溫,面容妍澤,有逾生平。閏七月初二日,樟樹鎮通慧寺住持大松和尚及大仁師至,為其料理入龕,趺坐合掌,宛如生人。先日大風雨,迨子時舉火,天忽光明,異香馥鬱,非蘭非檀。白光一道,自龕出,向西而去。春秋四十有八。
 
 
 
  貝祖善
 
 
 
  貝祖善,字幼偉,蘇州人。性穎悟,事母孝。母目盲,為之舐目以明。其姐于歸嚴氏,夫婦俱早亡,遺一子二女,幼弱無依。祖善悉為撫養成人,並培植至高等學校卒業。其餘昆仲及親友中,若有急難,每傾囊相助,無吝色。壯歲浮沈宦海,曾任南京電廠廠長,及宋子文機 要秘書、海關總監等職。四十餘歲時,因與當道意見相左,遂引退家居,留意身心性命之學。初習道家吐納導引之術,後學密宗。年近知命,始從知識得聞淨土持名法門,大喜踴躍,慶得歸宿,盡棄前之所學。一句彌陀,專精持念。雖遠客相訪,或有要事,必待淨課完畢, 方出酬答。一九三六年秋,忽患疾病。知淨土緣熟,即預先安排臨終諸事。因恐其妻世愛深重,難免哭泣,早使別居一室,不令知情。除約道友數人,主持助念等事外,僅留長女聿楔@人,在旁服侍,並切囑家人:「不許哭泣喧擾。逝世後八小時內,不得觸動身體。一切須 照「飭終津梁」書中規定辦理。」其餘親友及家中子女,均摒絕不見。一心念佛,決志往生。當疾篤時,聯襟趙君往視疾,見其病重,不覺淚下。祖善反笑而慰之曰:「爾我平時念佛修持淨土,正為今日往生,此乃大喜慶事,豈可效世俗兒女之態乎?」病中始終神智清朗。 至九月十二日亥時,於床上合掌跏趺,念佛而逝。壽五十二歲。
 
 
 
  聶雲生
 
 
 
  聶雲生,名傳曾,江西清江人。幼失怙,由母氏教養,端重好學。光緒甲辰成進士,出仕湖北。旋以伯兄之喪返籍後,被選為省議會議員。克盡言責,不畏權要。未幾,拂袖歸。生平喜為古文辭,然非有益世道者,絕不苟作。晚年究心內典,取法華、楞嚴、金剛、圓覺諸大 乘經,循環持誦,而歸宿於淨土五經。長齋念佛有定課。歲次丁丑,成立膏雨念佛林。並常至其他念佛林講演,感化甚眾。己卯夏,頻患泄瀉。篤志西歸,不復乞靈藥餌。十月,衰病益甚。自知時至,口授遺囑,延僧侶戚友,率兒孫輩念佛。漸就綿間A猶金剛持。毫無痛苦 ,正念分明,捨報安祥,如入禪定,儀容若生。雲生生於清同治八年己巳,一九三九年己卯十一月初一日西歸,世壽七十有一。所著「思補堂詩文日記」,多闡明淨宗教義,藏於家。
 
 
 
  趙修德
 
 
 
  趙修德,河北省邢臺城內人。事母至孝,待人以誠,性情淳厚。皈依三寶,嚴持五戒。一九三八年仲冬,其母病篤,全家念佛。母臨終諄囑修德曰:「好生念佛。三年之內,念佛勿輟。」囑畢,吉祥臥,安祥而逝。三時後,體軟頂熱,面露紅光。修德既遭母喪,一切如禮。 且遵母命,三年之內,行住坐臥,念佛不輟。每日雞鳴即起,至圓照塔下,右繞念佛。行路時,設有擋途瓦石,必踢除乾淨,免礙行人。若逢齋期,必到開元寺佛殿,擊磐燃燈,照應香火。逢人即勸念佛。其勸念佛辭曰:「念佛吧!念佛吧!極樂世界是咱家。」其持佛號也 ,至專至勤。其守母命也,惟誠惟謹。迨一九四一年十一月間,屢言:「母命圓滿,吾將歸矣!但因夙業難逃,須受疼痛之苦。」已而現微疾。疾發時,胸背疼痛,果如所言。一日力疾,到開元寺拜佛。拜畢回家,即閉目合口,不視不語。惟含笑端坐椅上,左手作撚珠念佛 狀,安然化去。歷四小時,頂猶溫暖,異香數日不散。時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初一日也。世壽五十有六。
 
 
 
  余銘生
 
 
 
  余銘生,浙江岱山高亭人,業農,純樸好善。鄉里有糾紛,必出而排解。扶危濟困,成人之美,樂為己任。然不識佛法為云何。其子鼎鏞,青年奉佛,皈依圓瑛法師,專志淨土,在鄉間創辦佛教居士林,導眾念佛。時銘生雖受薰習,但行持未篤。一九四二年正月廿三日,患 微疾。延七日,病轉劇。鼎鏞即組織蓮友率家屬虔誠助念。經一日夜,病情好轉,神志亦清。鼎鏞善言慰喻,告以念佛往生殊勝之理。銘生恍然領悟,心生歡喜,放下一切,專心念佛。且告眾曰:「為念四字洪名。」眾從之。二月朔晨,謂子曰:「要理髮、沐浴、更衣。」 鼎鏞曰:「父能生西否?」答曰:「能!」其語決斷有力。時大眾繼續助念,佛聲不斷。翌日子夜,銘生告眾人曰:「我已見到阿彌陀佛,手捧蓮花。」言訖,即欲起身作乘蓮台勢,並自擊引磬,高聲稱念佛號。歷一小時,聲漸低,胞弟銘茂等在旁助念。告以:「臨終十念 ,決定往生。」銘生又振作精神,合掌稱念「南無阿彌陀佛」,至第八聲,音驟低,氣絕。厲一刻鐘,忽醒,向大眾高聲大笑,連聲說:「我高興極了!」遂安祥而逝。次日大殮,四肢柔軟,面色紅潤如生。世壽四十有九。
 
 
 
  朱石僧
 
 
 
  朱石僧,名祺。早年皈依諦閑法師,法名顯伽。後又皈依印光法師,法名智睿。父業農。母楊太夫人,樂善好施。石僧幼承庭訓,慈祥誠樸。久任甯滬鐵路吳淞站長等職。一九二二年,發起成立世界佛教居士林,任副林長。擴建林所大殿及堂寮,奔走規劃,煞費苦心。一九 三一年,七·七事變,上海難民甚多,饑寒交迫,石僧商同道友,籌設佛教濟寒會,竭力救濟。凡寒苦隱貧等眾,切實調查,按月補助。護法濟眾,耗盡心血。晚年因操勞過度,時嬰疾苦。一九四二年古曆十月初八日,靈巖妙真和尚聞石僧疾篤,特臨病榻,詳切開示。囑其 「萬緣放下,提起正念,一心念佛,求生西方。」石僧極為感動,切實奉行。至十一日晨九時,林中道友正在助念之際,其子永鈞問父:「心中能念佛否?」點頭云:「能!我心早到西方,念佛真不落空。」並索筆書「你父定歸西」數位示之。手掏數珠,唇齒微動,念佛不 輟。至午刻,安祥生西。
 
 
 
  顧芸卿
 
 
 
  顧芸卿,南通小海鎮人。幼失怙,事母甚孝。經商重然諾。辦理地方公益,不辭勞瘁。晚年皈依三寶,專修淨土。禮佛持經,雖嚴寒酷暑,精進不懈。壬午歲殘,患咳逆。至癸未新正初二日,謂家人曰:「吾終日在竹林中,見諸聖眾,放大光明。與爾等只有三日聚耳!」並 誡:逝時,闔家勿哭,應助念送往西方。竟如期坐化。頂積溫久不散,容顏朗潤。一鄉人士,咸皆感歎。
 
 
 
  吳離塵
 
 
 
  吳離塵,名賓,河南開封人。性爽直,精書畫。從事革命十餘年,足跡遍中國,歷任粵滇顯職。遇同事之有能者,輒以職位相讓,不稍留戀。凡求救濟者,傾囊助之,毫無吝惜。一九二○年,於昆明遇虛雲禪師,得聞佛法。一九二五年,返開封,遇慈舟律師,受三皈五戒。 於是潛心覺道。嗣以家口喪亡,資財散盡,孑然一身,而年迫桑榆,百感交集。一九三四年,北上燕京,經友人介紹,赴彌勒院,親近真空禪師,參究向上。後以老病,罷參修淨,一心安養。一九四三年中秋前二日,初因感冒,未甚注意,卒成大病。周身僵強,轉側維艱, 飲食便利,在在需人。二十日後,勢更轉劇。當由淨友進問:「爾覺病苦否?」曰:「苦!」問:「吾欲為汝誦經,汝願聞否?」曰:「願聞!」再問曰:「吾欲為汝念佛,汝喜聽否?」曰:「喜聽!」其友復告之曰:「地藏經之功德,最為廣大。倘爾之壽命不盡,即能消 除夙業,解脫病苦;若爾之壽命已盡,則能助汝往生極樂,蒙佛指引。吾高聲誦之,汝靜心聽之,即可獲得感應矣!」其友即為誦地藏經一遍。當晚,離塵息更微弱。其友復開示曰:「此身為眾苦之本,應亟放下,一心念佛,求生西方。」又道:「爾用功多年,專備此時受 用。務須提起正念,隨我念佛,一心西馳,了生脫死,在此片刻,萬不可生第二念也。」時離塵神色清醒,面無苦容,唇齒依磬聲微動。約一時許,唇停息止,安祥而逝。周身俱冷,頭頂尚溫。
 
 
 
  毛藹堂
 
 
 
  毛藹堂,浙江紹興梅袁鄉人。幼肆業於杭洲肇彙織綢廠。廠主器重其人,以女妻之。藹堂深念外舅知遇之恩,殫思竭慮,發展業務。惜有肺疾,經常咯血,體力銳減。猶奔走滬杭,辛勤營業。性慷慨好施,自奉儉約,布衣蔬食,不以處境豐而稍易其志。抗戰軍興,西遷入蜀 。屢經變亂,宿疾復發,養屙於成都大聖慈寺。方丈常恩法師,諗彼宿植善根,贈以經籍多種,中有印光法師文鈔。藹堂得睹文鈔,如獲奇珍,經常捧讀。嘗曰:「吾於淨土法門,似有宿緣,願終身奉侍之。」未幾,所患漸瘳。旋赴渝經營舊業,有暇則念佛。一九四四年, 年四十一歲,舊曆九月十六日,夙疾陡作,至於失音。乃囑家人助念佛號。並延四僧,日夜輪念。己則隨眾默念。頻舉其手,以拇指食指相掐。家人初未解其意,繼見其作合掌恭敬狀,始悟欲得念珠。即以授之,則取珠隨口微動而記。十九日,忽能發音。謂:「當於二十一 日往生,因印老已來告我也。」家人等漫應之,未甚措意。是夕,其妻侍坐床側,恍惚中,見其由床坐起,取衣披上,健步出門。怪甚,亦隨之。行及門,則見丈六佛身,佇立空中,光明熾盛,不可具說。繼見佛垂手接引,挈之以去。一驚而寤。次日,藹堂安適如平時,且 能隨眾稱念不稍輟。家人問其所苦,但云:「喉間稍有不適而已。」延至二十一日下午四時二十分,於大眾念佛聲中,合掌念佛,安祥往生。生西方之夕,常恩法師在方丈室中,已就寢矣,忽見藹堂捧《文鈔》來曰:「謝師惠贈,獲益匪淺,今特奉還。」法師方欲與語,瞿 然驚醒。次日馳書問訊,方知已於先一日西逝矣。
 
 
 
  樊性念
 
 
 
  樊性念,住蘇州閶門外廣濟橋,為戲館案目。中年受同事何桂芳之薰陶,信仰佛法。不久,即皈依印光大師。每逢佛期,常去功德林素菜館三樓佛堂,隨眾念佛。後又參加閶門內後石子街陳依仁所創設之佛教淨行社。至五十歲時,往西園戒幢寺,受優婆塞戒,即茹素念佛終 身。性念一生依靠勞動,維持生活。時存悲心,憫人疾苦,遇有貧困之輩,琣s救濟之心。己力不及,輒轉向富厚善信,頂禮膜拜,苦口乞施,為人請命。己則藜藿充腸,敝衣遮體而已。一九四五年十月,自知即將往生,在寢室內打七念佛,求生淨土。並對其媳全福德說: 「最好十一月初四日往生,因靈巖印老亦是初四圓寂。」在家人及眾居士助念下,安祥而逝。時為十一月初四下午七時也。往生數日後,送至靈巖火化。沿途知者,多為合掌致敬。火化後,獲得各色堅固子甚多。
 
 
 
  胡松年
 
 
 
  胡松年,上海人。宅心仁厚,待人接物,和藹可親。以經營絲綢為生。中年後,因聽法師講經,覺世無常,棄其所業,皈依印光大師。從此深信淨土法門,茹素念佛。抗戰軍興,戰火遍及各地。上海諸寺,紛紛舉辦法會,祈求和平。松年熱心奔走,維護道場,不遺餘力。住 覺園法寶館有年,安心辦道,弘法利生。後往蘇州靈巖住山,隨眾作務,暇則潛心念佛。印公圓寂後,營建塔院,松年贊襄督建,頗著辛勞。往生前夕,示微疾。恍惚間,似聞有人告知「八時往生」,以告妙真和尚。松年有二子,長子早故,妙真因電其次子來山,告以其父 往生時至,亦為摒擋一切。松年則沐浴更衣,趺坐念佛。大眾聞訊,齊來助念。當晚八時已過,眾見其舉動如常,欲散去。松年曰:「今晚已過,往生當是明晨八時,仍勞各位前來助念。」翌晨,大眾咸集,更番助念。時近八時,見松年趺坐念佛,一如平時。間有不信,舉 以為詢者,松年云:「大勢至菩薩已來接我,但我一定要阿彌陀佛親自來接方去。」出言甫畢,更說:「阿彌陀佛來矣!」一笑闔目而逝,時正鳴鐘八下。是日適值印公塔院落成周年紀念,到山緇素見者甚眾,無不歎為希有。
 
 
 
  李廣祥
 
 
 
  李廣祥,原籍安徽,世居蘇州倉街一四六號。廣祥秉性忠厚,遭人欺負,惟自省過失,忍不與校。其母皈依三寶,至誠念佛。生三兒,廣祥最幼。受母薰陶,早歸佛門。十六歲,淨口長齋。二十八歲,娶妻鄒淨明,生有二女。因收入低微,生計十分艱難。安貧樂道,不甚介 懷。四十五歲,皈依穹窿山大茅蓬道堅和尚,發心在茅蓬撞鐘半年,懺悔夙業。在家終日,至誠念佛,從不間斷。一九四八年四月間,六十五歲,忽得半身不遂症。雖在病中,而神志清朗,毫無痛苦。彌留時,妻女隨侍在側。囑扶起跏趺坐,猶能唇動念佛。不久目瞑,安祥 坐脫。
 
 
 
  孫常權
 
 
 
  孫常權,浙江天臺人。養屙於赤城山,遇陳海量居士導之歸佛,時年二十。信心純篤,念佛至勤。與邑人朱天寶、袁子平等,創建天臺佛教居士林,被推為林長,兼講師。每月逢九,集眾說法。諄諄善誘,勸人深信因果。嘗云:「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此是明顯確實之事。 果從因生,因必有果,人事之因果,非常複雜。若以短淺之眼光觀察之,不足以窺見因果始終之真相。因果通於三世,不局於一生。今生所受的果,是前生造的因,而今生所造的因,有的卻待來生去受報。經云:「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作 善因,招善果,作惡因,得惡果,是無可致疑的。又過去所造之因,固然已經決定本身之禍福,這叫做夙業。而現在造因之權,操之在我。則亦正可趁此良機,廣造善因,轉移既定之夙業果報。」常權以學佛之人,其最大之仇敵,不是天魔外道,而是五欲心魔。作「五欲偈 」以自勉,偈云:「道心何以道,五欲生障礙。刀頭舐蜜兒,割舌受其害。五欲蒙其心,以道日以遠。賓士臨懸崖,勒馬不可緩。」所為詩,蒼涼高雅,發人深省。其「過溪南外祖母故宅七律」云:「育母撫雛兩代恩,卅年身世對寒村。故園新主驚來客,老屋舊鄰話斷魂。 紅樹當窗思白髮,青山歸骨冷黃昏。秋風不盡孤兒淚,為報劬勞禮世尊。」至情之作也。年三十三,往生淨土。逝世前夕,諸道友環榻助念佛號。乃曰:「明日上午八時,佛來接引,我當往生極樂世界。」翌晨八時許,復對眾曰:「佛來了,我去矣!」遂念佛而逝。時一九 四九年三月十五日。
 
 
 
  王東園
 
 
 
  王東園,浙江鄞東寶幢人。幼時,家頗清寒。入私塾讀書,未半年,即輟學就商,進印書坊當學徒。天資聰穎,發憤苦學。在年輕時,即為教師,具辯才。創辦四明日報、鄞東公醫院,及鄉村學校等有利社會事業。歷任浙江省議員、上海天廚味精廠經理。國產天廚味精,乃 東園首創,不但受素食者歡迎,且為國家挽回漏危。東園好典籍,薪水所得,悉以購書,所藏不下數萬冊。在天津時,遇陳正有,得其啟發,歸心佛門。從此唯佛是念,唯淨土是求。五十歲後,精究內典。刻經贈送,廣結法緣。於上海寓所,設立佛堂,終日念佛不懈。六十 三歲辭職,息影家園,念佛更精進。救濟貧寒,施糧助學,十餘年如一日,邑人稱善。一九五○年夏曆三月初四日,自覺舉體違和,遂臥床不起。家人懸西方三聖像於床側,東園手掐數珠,口念佛號,亦不感痛苦。初六日起,作長睡二次,每次達數十小時。醒後,家人問所 見,則云:「身在西方。」十四日晨四時,口中吐氣發清香。夜深,室中忽光明如白晝,家屬中有見大士現身者。午刻,乃安祥念佛而逝。病中,太白長庚樓源清法師,及鄰庵比丘尼等,齊來助念。十一日內,佛聲不斷。家屬皆信仰佛法,亦隨眾助念。東園奉佛二十餘年, 長齋不殺,普賢行願品、金剛經都能默誦。禮拜虔誠,盥漱嚴淨,從不以汙手接觸經像。世壽七十七。
 
 
 
  王心湛
 
 
 
  王心湛,原名心三,自號真如居士,浙江山陰人。幼時聰明過人。成年後,慨清政不綱,加入同盟會,參與革命。鳩合同志,創辦日報,啟發民智。與南通張季直,合資同辦鹽墾。在蘇北如阜開荒數十萬畝。創設火柴廠及羊毛制氈廠於天津。凡能振興實業,換回國權之舉, 無不盡力以赴。家本富饒,斥施無吝,以是逐漸耗竭。民國成立,參與革命者,多居高位,享厚俸。心湛則退居上海,口不言祿。與其弟大同,布衣蔬食,一家和睦,平淡度日。生平師友,皆一時碩彥。白衣有章太炎、歐陽竟無、馬一浮等,方外則有諦閑、太虛諸師,與弘 一等法師更有師生之誼。最後則禮事印公,皈依三寶。晚年在上海壽聖精舍,啟建彌陀法會。每月朔望,集眾念佛。逢星期日,則宣講佛經,感化彌廣。民國己丑春,忽患痰喘失音,經中西醫療治無效。身體雖弱,神明不衰。常對家人說:「不久將歸。」至一九五○年四月 二十一日夜,又說:「我明天行矣!爾等切勿哭泣,當齊聲念佛送我。」翌晨五時三十分,安祥而逝。世壽六十有九。著述頗富,惜未印行。
 
 
 
  孫季魯
 
 
 
  孫季魯,天津人。宿根深厚,篤信佛法。持齋念佛,勇猛精進,二十餘年如一日。參加天津佛教居士林,曾請太虛、慈舟、圓瑛諸師於林中講經,己則率眷屬恭聽,自始至終,從不間斷。一九五○年,六十八歲。雖在病中,而護法之心不懈。及病危,念佛更切。林友多人及 其眷屬,分班助念,佛聲浩浩。五月十三日下午九時,安祥西歸,助念者咸聞異香。
 
 
 
  于符衡
 
 
 
  于符衡,天津北站小於莊人。性篤厚,聰敏過人。中學卒業後,在北甯路局任科員職。二十餘年,奉公勤謹,從無過失。一九五○年夏,因病辭職休養。得喜空法師開示,皈依佛教,信願堅固。每日除禮誦彌陀、觀音聖號外,亦讀誦大乘經典。特重淨土法門,於觀無量壽佛 經、阿彌陀經等尤為崇信。十月間,病稍重,持誦聖號益勤。並遵「飭終津梁」所示,囑咐家人準備後事。農曆十一月初三日,自知時至,命家人助念,不許哭泣。夜九時,自行沐浴更衣,口中念佛。至一時半,自西側臥,安祥而逝。終年四十四歲。
 
 
 
  丁桂樵
 
 
 
  丁桂樵,名傳紳,湖南長沙人。清光緒間,生於四川成都。幼時穎悟過人,讀書過目不忘。所作詩文,澹雅古樸,直追魏晉。早年研求老莊之學,後以為玄談,不足濟世,因棄而習醫,去日本留學。四年,大學畢業歸來,從事教育事業。時桂樵正值年輕。民國成立後,奔走 南北,投身政界,廉潔從公,為人所稱述。三十歲後,放棄政治生活,居上海,謝絕交遊,茹素歸佛,專心內典。所親近者,皆當代善知識。研討教義,辨析真實,深究因明、唯識,貫通顯密觀行,融治瑜伽、中觀,泯大小空有顯密之諍,而歸心淨土。信願深切,躬踐力行 ,數十年來,念佛從未間斷。晚年無意於般若文字,不事述作。但發無上心,行菩薩道。提倡素食護生,發起刊印續藏,凡屬弘法利生之事,無不盡力為之。一九五三年農曆二月十三日亥時入滅,世壽六十有七。入滅之日,猶為家人說法。戌時起,整衣服,淨手。臨終前十 分鐘,顏容不改,舉動如常。並對友人陳毓秀醫師說:「念佛之心,了無藏炕C」神志清朗,稱念聖號,安祥而逝,如入三昧。
 
 
 
  陳依仁
 
 
 
  陳依仁,蘇州香山人。業醫,一生樂善為懷。深明教理,歸心淨土,至誠持名。曾皈依諦閑大師,賜法名聖緣。於蘇州後石子街,創設佛教淨行社,領眾行道。弘揚大乘淨土諸經,辯才無礙,為眾所推。曾就香山故里,宣講阿彌陀經,勸化鄉人。說法微妙,引人入勝。當地 書場,平時營業頗盛,至是,門前冷落,座客日稀,蓋咸趨依仁講席,恭聆法要矣!為法之誠,感人之深,在當時居士中,實屬不可多見者。一九五七年農曆七月既望,逝世。逝世前,雖無重大疾苦,因年齡衰邁,精力不濟,卒臥床不起。又復昏沈,迷失正念。當時同道咸 集,罔知所措。穹窿寺清禪老和尚聞訊趕到,睹此情況,令眾退出閉門,就依仁耳畔敲動手磬,先誦阿彌陀經,繼則稱念聖號。歷三小時許,依仁始漸清醒,微張雙目。老和尚更為開示一番後,依仁隨即坐起,合掌禮謝,含笑而逝。世壽七十有五。
 
 
 
  呂慧喬
 
 
 
  呂慧喬,世居蘇州喬司空巷,代人畫像為業。中年時,妻與子相繼去世,痛念無常。承友人勸告,開始信仰佛法。不久皈依拈華庵慶豐和尚暨印公。此後在己寓所,邀集同道,創設淨宗助念團,成就修持人最後一著。所訂助念規章,十分嚴格。助念團經費,由慧喬一人負擔 。每月朔望或佛菩薩聖誕,集眾念佛打七。一生修持,精進不懈。嗣與池蓮邦、潘延齡,合辦保安念佛堂,常年念佛打七。終以經費困難停辦。後慧喬移住香港庵,年老體弱。一九五七年農曆十二月二十八日晚,合掌念佛,安祥往生,世壽七十。晚年雖一貧如洗,從不向人 求助。處境困難,精進不退,一心求生西方。高風亮節,使頑廉懦立。臨終,得同道朱慧銳助念,照料一切。報施不爽,豈偶然哉?
 
 
 
  郭鳳藻
 
 
 
  郭鳳藻,字蘊岑,甘肅渭源縣人,住縣城內北街。能文章,尤工書畫,人爭求之。晚年潛修佛乘,專心淨土,持五戒,行十善。並勸其妻柴氏及媳吳氏,皈依佛門,實行佛化家庭。與淨友周佛性、張瑞亭,同心弘法,創設居士林。在北關廢池大廟堡,建法源寺,成立佛教支 會。善信歸心,念佛者達三四百人。一九五八年農曆十一月十三日,示微疾。十四日,由家人扶至院中曝日。午後,就床而臥,請道友與其眷屬,咸為助念,鳳藻亦隨眾默念。夜中睡醒,即隨眾念佛。至十五日晚七時,起坐,注視佛像,神志湛然,一無苦惱,微笑而逝。
 
 
 
  陸根林
 
 
 
  陸根林,常州人,中年就業天津某菜館,庖廚操作,殺生無數。一九三一年後,來蘇居住。時印光大師居蘇州報國寺,根林就寺求皈依。時向師請求皈依者頗多,師無不慈悲攝受,獨對根林則拒絕之。根林乃痛苦哀求,師答以:「你滿身血光,因此不受。須先素食三年,方 允皈依。」根林即依教奉行。三年後,復往報國寺,蒙師錄為弟子。從此精進念佛。並在西貫橋善信庵創立蓮社,每月初二、十六領眾念佛。復請明開等諸師至社,宣揚聖典,勸人精進修持,務期臨終往生。一九六六年,雖患氣喘,仍持誦如故。臨終時,端坐床上,持念大 悲咒,正念分明,毫無痛苦,泊然而逝。
 
 
 
  唐榮康
 
 
 
  唐榮康,江蘇無錫人,家住蘇州景德路,銀匠出身。中年信仰佛法。皈依印公,法名通樂。榮康除修持淨土法門外,痝葶膍s教典。經常持誦楞嚴、金剛諸大乘經。與葉通和等在西麒麟巷染香庵內,創設淨土法會,定名為圓覺蓮社,每月定期念佛。社中一切開支費用,均由 榮康及同道三數人負擔。其他道場,如當地華嚴寺、師子山法音寺,以及妙香蓮院、佛學淨行社等,皆熱心贊助。性剛直,沈默寡言。為人辦事,不辭勞苦。於一九六九年農曆十二月二十八日,身無病苦,安祥往生。世壽六十有九。在往生前一日,對其妻說:「我要往生。 」翌日,果如其言。
 
 
 
  吳榮慶
 
 
 
  吳榮慶,乃蘇州北寺塔前優婆夷吳德溫之胞兄。幼時讀書八年,不甚識字。性忠厚。二十八歲喪偶,有子女各一,不復娶。年將五十,失業家居,乃茹素。先是皈依印光大師,後在虛雲和尚座下受五戒,歸心淨土。專誠念佛,暇則誦經。朝暮課誦,寒暑無間。每日禮佛二百 拜,二十年如一日。迨母生西,見諸瑞相,心感佛慈,持名益力。平時為人效力,有求必應,雖勞不怨。天寒見人受凍,即解己身棉衣褲與之。一九六六年後,常一人宴坐。對其妹德溫說:「你聽到否?我耳中常聞佛聲,寤寐從未間斷。」榮慶素有喘病。在一九七○年五月 ,霍然而愈,不復服藥。往生之夜,其妹起床察看。榮慶對妹說:「汝可安睡,我頗舒適。」妹去,由善友袁心弘陪伴。不久,袁見榮慶神態有異,即召妹至。但見其嘴唇微動,似在念佛。二人當就耳畔輪流稱念洪名相助。頃見榮慶面現笑容兩次,最後更作大笑狀,身心豫 悅,安然而逝。
 
 
 
  李西原
 
 
 
  李西原,蜀人。敦厚謙和,好學篤行,立志學佛,晚歲專修淨土。七·七事變後,於燕京遇夏蓮居,獲沾法益,如飲醍醐,慶快生平,得未曾有。乃委心依止。西原齒長於夏,但始終執弟子禮,數十年如一日。廣讀經論,受菩薩戒。終身茹素,過午不食。每日黎明,人尚熟 睡,而西原已禮念多時矣。手編「淨修提要」,以為日課。持名修觀,極為精誠。雖在鬧市,亦常默誦入觀。解放後,復閉關多年,專持聖號,一意西馳。其子名孝淵,亦篤修淨業,以染肺疾,早故。西原暮年喪子,又無生計,時屆嚴冬,臥榻唯一草席而已。雖處困厄,毫 無退悔。志愈堅,行愈篤。專精持念,又二十年。功益純,德愈進。晚年,深得法樂,安祥自在。年逾八旬,仍能作小楷,常以法語書扇贈人。九十後,仍能健步。往生之歲,已九十有四。齋戒不退,禮念如琚C一九七一年春節前,身無病苦,面西端坐,持珠念佛,最後唯 舉手中念珠,向助念之兒媳等示意,泊然逝矣!
 
 
 
  池逸樵
 
 
 
  池逸樵,號蓮邦,鎮江人,住蘇州城內鐵瓶巷。早歲在上海業推拿,遇朱石僧後,始信佛教。並與黃涵之、關炯之等相友善,加入佛教居士林。不久,即創辦素菜館,提倡素食。後因其妻及子相繼亡故,悟世無常,修持愈力。一九四一年到蘇,寄居其堂姐庵中,琣傮鄐l林 內香光蓮社參加念佛。後為弘揚佛法,自辦法會於獅林寺福壽庵,定名為蘇州佛教居士林,舉王慶九居士為林長。一九四三年冬,假藥草庵,請海山法師宣講法華經三個月。一九四四年春,請雪相法師於靈鷲寺宣講無量壽經全部。又請慧舟法師於王家祠堂宣講地藏經。解放 後,在鐵瓶巷請了願法師講金剛經。並經常發起精進佛七,為期二十一天,一日分三班,晝夜佛聲不斷。凡弘法利生之事,無不盡力以赴。逸樵為人誠篤,富有定力。其所主持之法會,有時道糧不敷,仍能盡力維護,安心念佛,十分鎮靜。解放後,居士林改為清心蓮社。為 便利緇素,特僻東園蔬食處於鐵瓶巷內。一九七三年,因傷足,經錢福元傷科治療,尋獲痊愈。雖常患病,仍精進念佛不懈。臨終前一周,預知時至,將身後各事,委託其淨友徐覺意。即端坐面西,念佛而逝。平日琩央G「西方要自己去。」當時乏人助念,果如所願。時一 九七三年八月十一日也。世壽八十。
 
 
 
  趙孟韶
 
 
 
  趙孟韶,住蘇州滾繡坊。民初,畢業於北京工業大學,歷任各地大、中學教師,六十九歲退休。孟韶為人,忠厚誠實,毫不虛偽。迨年七十,方信佛法。每晨禪定二小時,閱讀佛經,頗有契入。七十六歲,因患膽囊炎,由此茹素念佛。至八十餘歲,信心更切。其淨友黃輝邦 ,為說淨土法門:「要一切能捨,不能貪著。一心念佛,求生極樂。壽數如到,雖怕死終不免死。壽若未終,不求愈而病自愈。因病從業生,業由心起,專心念佛,最能消業,而病苦自愈。」孟韶深悟此旨。一九七三年十一月十日,稍覺膽痛腰酸,即沐浴更衣,與親友告別 。十三日晨說:「病苦已消,二日後將行。」口中念佛不止。其子詢問,囑勿相擾。晌午說:「西方有佛來迎。」於下午一時餘,安祥往生。十八日火化,面色紅潤,四肢柔軟,如入禪定。
 
 
 
  包廷甫
 
 
 
  包廷甫,蘇州人,住臨頓路。曾為刺繡業。早年於釋道兩教俱生信仰;終則捨道歸佛,篤修淨土。長齋課誦,寒暑無間,尤喜諷誦華嚴,凡遇當地蓮社舉行華嚴法會,必專誠隨喜禮誦。始則參加吳慰喬所創設之淨土助念團。一九四四年,更加入施林庵、唐進培所發起之佛學 普仁會。宅心仁厚,忠實誠篤。沈默寡言,不與人較。二六時中,執持名號,至為懇切。一九七四年,已屆八四高齡,雖色力已衰,經常臥榻,尚無多大疾苦。往生前數日,其鄰有一王姓老婦對彼說:「汝終日念佛,有何效果?」答以:「功不唐捐。」至農曆六月初五日上 午八時,王嫗又至。廷甫向嫗拱手言別。問:「何往?」答:「我已見佛,金台接我西方去。」言竟,垂目合掌而逝。
 
 
 
  張嗜仁
 
 
 
  張嗜仁,浙江吳興南潯鎮人。為人誠懇,宅心仁厚。壯年曾攻讀於南通紡織專門學校。畢業後,入南通大生紡織廠工作。嗣調海門大生三廠。常放生念佛,作諸功德。皈依印光大師,法名德博。家寓上海山海關路,因避塵囂,於一九五七年遷至蘇州,卜居高師巷十三號,以 利修持。退休工資,收入雖豐,而自奉甚薄,每餐一菜,不食兼味。請人書寫大乘經典,則不惜以重資相酬。皈心淨土法門,以深信願,持佛名號。經常持誦華嚴、楞嚴、圓覺諸大乘經。尤喜閱華嚴,日覽一卷,積四十年不輟。曾在友人處,見有未曾裝訂之影印宋磧砂版藏 經散頁十三木箱之多,頁次淩亂,殘缺不全,塵封已久。痛念法寶受損,發心加以整理。缺者補齊,損者修復,裝訂成冊,歷數年始竣。年乘八旬,猶日誦「印光法師文鈔」,擇其警句,寫成單本施送,勸人念佛。迨一九七五年一月七日,示微疾,不思飲食。當夜見阿彌陀 佛現身,自知不起,急電促子國光來蘇,囑咐後事就緒。八日晨,再見阿彌陀佛及觀音、勢至二大士現高大身。因喜告其子:「西方境界,就在眼前。」神態安適,朗聲念佛,並命其子助念。至九日晨八時半,即正念分明,安祥往生,時年八十。
 
 
 
  龍 鳳
 
 
 
  龍鳳,浙江富陽縣人,住杭州四宜路一百三十八號。經營繡花業,年老退職,孤單一人,生活困難,向由政府照顧。平生念佛,頗為虔誠,兼持誦心經。一九七五年十二月,因腿發流火,臥病月餘。翌年二月二十二日(農曆正月十三日),鳳央人去四宜路一百二十一號,請 來錫箔店老闆池金標,對他說:「我今天將行,請為我更衣。」安排後事畢,向眾人拱手告別,閉目長逝。
 
 
 
  淩炳炎
 
 
 
  淩炳炎,天臺城關赤衛大隊人。解放前,家貧不能自給,遂赴滬,依乃叔淩映溪為生。因至佛教青年會,得見陳弘法、李文啟等居士,常承啟導,由是信念甚切。解放後,返里務農。生口日繁,家計維艱,而於佛法亦淡忘之矣。一九七八年一月某日,其妻至淩友章某處,言 炳炎病甚,思欲一見君。章某疑其為囑託後事,至則詢諸修持念佛等項甚悉,乃一一告之。由是虔誠稱念彌陀聖號。如是月餘,痛苦頓消,淨念純熟。但飲食日減,肌肉瘦削。自知不起,預囑後事已,一心念佛。又兩月餘,一天清晨,於三年前因某事齟齬而久未過從之姨媽 ,前來探望。見炳炎尚在床褥,囁嚅良久。告其家屬曰:「吾昨夜夢炳炎破襖敝屐,容光煥發,欣然前趨。問何往?則遙指虛空曰:彼等迎我去。時見紅光燭天,妙樂鳴空,天際垂下金階,炳炎拾級而上,漸漸西去。旋即醒寤,以故前來探望。」云云。是晚炳炎果逝。淩友 章某之弟,天臺章善學言之如此。
 
 
 
  胡復省
 
 
 
  胡復省,江蘇常州人。家世經商。二十歲時,父母及弟相繼喪亡。感人生空幻,接受其表兄勸,信耶穌教,受洗禮。一九二三年,供職於寧滬鐵路吳淞機務處。與吳淞車站站長朱石僧,朝夕過從。石僧屢勸復省信佛,輒被拒絕,且時相爭執。石僧耐心相勸,雖言之諄諄,而 復省聽之藐藐。如是歷時六載。一日,復省偶清理書桌,無意中翻閱石僧所贈,平時所認為不屑過目之佛書。見其中有云:「人生如夢,百年剎那。富貴榮華,煙雲過眼。石崇未享千年富,韓信空成士面謀。且人生終是苦多樂少,即使儘是快樂,而草草光陰,不過數十寒暑 耳。」如聞午夜鐘聲,憬然有悟。遂棄耶皈佛,皈依諦閑法師,法名聖三。與石僧組織吳淞佛教居士林,並創辦義務小學。一面勸人信佛,一面盡力於公眾福利事業,如施醫施藥等。復省持身甚嚴,誠篤謹慎。不吸煙、飲酒、賭博,不二色。信佛後,歸心淨土法門。復省自 一九五○年退休以來,每日堅持禮佛四百八十拜,跪誦行願品一卷,持念彌陀聖號,求生淨土。日間如有要事,晚上補課,至深夜不休息。如是者三十年。一九七九年,春節後,患小病,無痛苦。不思飲食,每日吃二三湯匙米漿者一星期。以是兩腿乏力,不能再作禮拜。乃 習靜坐,執持洪名。農曆七月二十日中午,微感不適。至翌日上午十一時,安祥逝世,頂最後冷,四腳柔軟如生。世壽九十。
 
 
 
  朱子橋
 
 
 
  朱子橋,名慶瀾。曾任督軍,人稱朱將軍。為人爽直,居官清正,兩袖清風。平時對地方公益善舉,無不勉力捐輸,玉成其美。自皈依印光大師後,篤修淨土,行持不苟。其時陝西亢旱,饑民死亡甚眾。印公籌款放賑,命子橋全權董其事。子橋盡瘁賑務,不辱師命,深得印 公嘉許。七旬後,忽患腸腹A上海各醫院以其身老年衰,未敢施行手術。其子侄輩,決定送北京協和醫院治療。啟行前,一切準備就緒。子橋思此次北上,存亡未卜,遂往辭印公,稟告所以。印公不許,責其不老實念佛。且誨之云:「如能一心念佛,何至如此!」子橋素重 師命,不敢有違,遂堅決不去北京,退還已購車票。從此一心念佛。至第三日,腸蒂蛩魽A流出膿血一大碗,轉危為安。於是念佛更加精進。臨終前一日,召家人曰:「我一生寫字,但家中無只字遺留。」囑裁屏幅四張備用。家人以子橋精神欠佳,勸其從緩,子橋堅執不可 。隨將字屏寫就,而起居如琚C翌晨餐後,就床趺坐,久而不出。家人視之,已坐脫矣!
 
 
 
  吳聖常
 
 
 
  吳聖常,字夢虹,吳縣人。曾皈依諦閑法師,在蘇州創立淨心蓮社。慕東林遺風,集合社友一百二十三人,專修淨業。聖常被推為社長,領眾修持,深為淨侶所悅服。每逢朔望及佛菩薩聖誕,舉行法會,禮佛誦經不輟。法緣甚盛,道風遠播。如是者三十餘年。六十餘歲時, 患食道癌,醫藥罔效。社員及隨喜道友二百餘人,為之舉行精進佛七七晝夜。聖常雖身遘重病,猶能以手掐珠,隨眾念佛。最後在大眾念佛聲中,一笑而逝。其二侄女在旁,均見白光兩道,向西而去。次日舉行三時繫念,笑容猶在,見者無不讚歎。
 
 
 
  黃念萱
 
 
 
  黃念萱,生於光緒戊寅年,家居蘇州閶門內曹家巷。秉性仁厚,與人無忤。曾任順康錢莊副理,辦事公正。六十歲時,因讀印光法師文鈔,發心持齋念佛。並請印公到家,至誠皈依。從此勇猛精進,熱心辦道。篆家巷淨心蓮社每期法會,經常隨喜參加。長期受八關齋戒,過 午不食。每月以三十餘金買物放生。遇生活困難者求助,必盡力接濟。晚年,杜門不出,一心念佛,求生極樂。在往生前半月,預知時至。每日,日間延淨友,夜間請北寺大僧,輪流念佛,送往西方。臨終之時,身無病苦,面對佛像,端坐稱名。眾蓮友亦齊集,同聲念佛。 舉「戒定真香贊」畢,念萱即正念分明,含笑而逝。時為八月十四日酉時,世壽六十有五。歿後異香滿室,帳內忽放白光。八小時後,頭頂尚熱。念萱平生持往生咒三十萬遍,故其臨終瑞相,昭著如此。
 
 
 
  張清臣
 
 
 
  張清臣,字蓮友,法名淨覺,吳縣人,寓上海大西路五十七號。幼秉祖母遺教,篤信佛法。年十六,皈依慧達法師。閱十載,始持十齋。四十餘歲,遂長素。跪誦華嚴、法華、般若、楞嚴諸大乘經,達數年之久。研究經論,頗多領悟。一九三一年,印光大師為授五戒。清臣 知見純正,專修淨土。六十三歲春季,病咳多痰,醫罔見效。自知不起,乃一心念佛求生西方。惟時患昏沈,深恐臨終,正念難提。乃命其子,請示於慧海法師。法師開示說:「此乃平時功夫不足所致。須時時提起正念,專誠念佛,必得往生。並應多請同道助念。」云云。 臨終前,神志清明。請慧海法師至榻前,師為說法要,略謂:「世事虛假,人命無常。四大假合,離幻即覺。要一切放下,一心念佛。」並為摩頂說:「你隨我念三聲阿彌陀佛,自然心開見佛。」清臣即合掌隨念三聲,安祥而逝。遺體四肢皆冷,惟頂猶溫。
 
 
 
  葉通和
 
 
 
  葉通和,蘇州慶泰醬園職工。皈依印光大師,專修淨土。每日黎明,持誦早課及阿彌陀佛聖號數百聲。中年持長齋。西麒麟巷染香庵圓覺蓮社,為通和所創立。每月念佛兩期。社中一切開支,皆由通和及其他蓮友三數人負擔。平生待人誠懇慈悲,好善樂施。育有一子三女。 八十一歲時,患腹瀉症,久不愈。自知往生在即,請陸根林等二居士助念。四小時後,通和舉手合掌,向二居士道謝告別。己則高聲稱念六字萬德洪名,才數十聲,音漸低,泊然往生。容顏慈祥,不改生前。
 
 
 
  柳景泉
 
 
 
  柳景泉,吳縣香山人,業織機。壯歲嗜酒肉,喜賭博。迨六十三歲,忽感人生虛幻,遂發心皈依印光大師,茹素學佛。勇猛精進,寒暑無間,二十年如一日。景泉經濟頗困難。住學士街朱天廟內,鑒於殿宇朽壞,佛像殘損,乃出賣衣服家具,盡力修復。待人接物,出於至誠 。雖居室蕭然,敝衲遮身,不以為苦。當事者欲加資助,初則堅辭不受,繼以生活實難支援,不得已始受。時每月給予補助八圓。景泉只受六圓,請以餘二圓轉給更困難者。冬季衣服單薄,有人施以棉衣,亦請轉給他人。每日佐餐,僅食自製鹽菜,甚至醬油亦不購食。設遇 饋贈,婉辭不受。終日杜門靜修,殊少外出。偶有過訪,僅說修持為人之道,不涉其他。嘗對人言:「老實念佛,臨終方知受用。」初誦法華,後棲心淨土,改誦淨土五經。間有不識之字,請人指教,不久,即能背誦。持六字洪名,至為懇切。歷時數年,自覺耳根內佛聲歷 歷分明,相續不斷。每月終,必在自己生活費用中稍留餘資,購小魚螺蜆等物,修放生儀規,送往大河放生。向人購買菜蔬,不還價,不抬秤,不爭多,不揀好。並說:「好者讓給別人買,使售者易於脫手。」其居心仁厚,有如此者。八十六歲夏曆十月十三日晨六時,趺坐 而化。在往生前數月,對人云:「我今年將要辭世。如不去,可延壽一紀,至九十八歲,但非所願。」一月前,向居委會領取補助費時,又對人云:「我下月十三日往生,不再來取費矣!」至十二日,又對人言:「明日即將辭世。」人見其毫無疾病,眠食行動,一如平時, 姑妄聽之。至十三晨六時,趨視之,果趺坐往生矣。生時面色紫黑;歿後黑色全消,轉為紅潤,光潔異常。頭頂猶溫,全身柔軟。直至焚化,光澤依然,趺坐如生。
 
 
 
  葉祥林
 
 
 
  葉祥林,法名志宗。壯年喜冶遊,後忽悔悟,痛改前非,皈依無錫南禪寺比丘。為人慈善,樂於施捨。旋長齋念佛,專修淨土。行住坐臥,持名不輟。六十三歲,感微疾,不欲就醫,唯願往生。於是年三月二十日起佛七,上午念地藏經,下午持聖號,夜課彌陀經,恭持洪名 ,懺悔夙業,迴向極樂。二十六日,囑家人為之揩身換衣。近黃昏時,對家屬說:「我明日中午往生。」次日,持珠念佛如故。迨中午十二時,閉目合掌,安然坐化。
 
 
 
  李孝淵
 
 
 
  李孝淵,李西原之子。天資敏悟。幼年隨父親近夏蓮居,受其教誨,善根夙植,迥異常人。肄業北京大學時,即受菩薩戒,長齋念佛。孝淵悲願深切,貢噶呼圖克圖於北京啟建和平息災法會,發心贊護,不遺餘力。解放前,偽北平行轅權要,欲涸中南海取魚。孝淵奔走呼號 ,為眾生請命,不畏強暴,終陰成議。嗣以身膺肺疾,久治不瘥,家業耗盡,而病終不起。夏老憫之,率侍者黃正明等數人,親往視疾。見其病垂危殆,性情暴躁,面容兇惡。雖對其開示,不願聽聞。唯言:「修行無功,青年早死,以身謗法,不通懺悔,必墮惡趣。」喋喋 不休。夏老呵之曰:「汝素師我,今我以衰老之身,來視汝疾,何不聽教!」孝淵始斂聲不語。乃為開演曰:「此一念心,不可稱量,不可思議,具無邊功德,唯佛與佛,乃能究竟心之妙諦。」並曉以「誠心懺悔,專心持念,決可往生。」孝淵聞教,心得開解,顏色頓轉, 容光煥發。起坐合掌,虔誠懺悔。隨即閉目念佛。夏老亦領眾助念。約二小時,孝淵忽開目曰:「佛來迎我矣!叔祖早已往生,亦隨佛來迎。佛告我僅能生極樂邊地耳。」夏老笑曰:「邊地,何瑕之有?我現欲往而未能也。」
 
 
 
  陳少庭
 
 
 
  陳少庭,名繼璋,湖南永州人。隨父宦遊江南。未幾父卒,設米肆於鎮江。繼以營業虧折,乃由友人介絡至南京充探員職,經二十餘載。少庭靈根夙具,秉性慈祥,惡衣粗食,安貧守志,數十年如一日。一九一七年,四十一歲,得王一亭介紹,充上海婦孺救濟會探員。該機 關純屬慈善性質,頗合素志。忠於職守,歷二十五年,未嘗誤事,為同儕所欽佩。一九三四年,朝禮五台,詣古南台,得見彌清老和尚,遂皈依焉。彌公賜名滿成。少庭感五台靈異,發心永護此山。返滬後,約淨友十人,共施淨資,長年供養。一九四二年四月,至上海法藏 寺,請興慈法師為授五戒。每日持名一萬,迴向西方。年六十六,七月初三日,忽患痢疾。繼又肝風發作,手足拘攣,口鼻歪斜,言語謇澀,飲食不便。二十二日午後,忽轉心氣病。至四時許,含笑呼其妻曰:「文殊菩薩來矣!」其妻頗為驚訝,意謂多日不言,何忽以語, 乃順口答曰:「好極!文殊來迎,福報勝矣!」答未竟,少庭復曰:「阿彌陀佛亦來矣!可速至海潮寺,延道安師等來助念。」言已,朗念洪名一聲,即不復語。至十一時,氣喘甚急,遍探其身,各處俱冷,惟頂與心部甚暖。少庭生前曾向淨友述及身後歸宿,願至五台為僧 。道安師知其事,當為開示曰:「汝一生為五台護法,功德雖大,無非有漏之因。如不發願求生西方淨土,仍未免業識茫茫,隨業受報。際此緊要關頭,亟宜速定主張,一心念佛,以求往生。再一差遲,悔無及矣!」言已,再探,則心部漸冷。至十二時,氣喘平復。道安恐 其神識昏昧,即就其耳畔高聲朗念聖號,助其西歸。甫一刻鐘,即安祥而逝。復探之,則唯頂尚暖。文殊先至,彌陀次臨,逝後頂門猶熱,往生必矣!
 
 
 
  蔡寶忠
 
 
 
  蔡寶忠,蘇州人,世居城內學士街。早年在上海五金店為職工,後回蘇州任某善堂職員。雖家境清寒,而能安貧樂道,為人誠樸,宅心仁厚。幼即茹素,長好誦經。皈依三寶,一心念佛。尤喜禮誦華嚴,日誦數卷,列為常課。凡遇蓮社啟建華嚴法會時,輒發心參加。且為領 眾,唱念如法,恭敬逾琚C文革前,曾赴天平無隱庵出家,依慧海和尚為師,紹承衣缽。不久,以環境不許,及家人勸阻,未能滿願,仍返初服。後以其子下放蘇北大豐農場安家落戶,隨子生活。雖以七旬高齡,仍喜參加勞動。平居不廢修持,念誦如琚C往生半年前,曾感 微疾。往生之日,正念分明,聞空中音樂之聲,急喚家人云:「空中音樂美妙,爾等聞否?」家人啟戶出聽,果聞空中樂聲鏗鏘。迨返室,則寶忠已入寂矣。
 
 
 
  徐老翁
 
 
 
  徐老翁,居士徐祖耀之父,家住寧波竺家巷廿二號。祖耀在上海交通大學執教。翁皈依印光大師,篤修淨土。終日披海青,獨處佛堂,一心念佛。往生前,示微疾,其女問曰:「真有往生這回事否?」翁答說:「你等著看罷。」言竟,趺坐念佛如故。少頃,不聞佛聲。視之 ,已坐化矣。逝後,異香滿室。其二子一女,目睹瑞相,亦長齋念佛,均不婚嫁。
 
 
 
  邵慧安
 
 
 
  邵慧安,原名治安。始信奉外道,後閱「印光法師嘉言錄」,方深信三寶,皈依印公,一心向佛,勤修淨土。某年,以乘車不慎,失足傷氣,精神日衰。經百餘日,病勢略瘥。是年古曆九月二十四日,所居邑內張公殿住持自遜和尚荼毗,步往觀禮,並參加念佛,精神如故。 歸途因感受風寒,臥病不起。由是念佛益篤,志求往生。至十月十二日,自知時至,因命家人助念。至夜初鼓,問家人云:「此時何時?」家人妄云:「漏將盡矣!」慧安謂:「決於今夜丑時西去。」言已,復念佛。至丑刻,復云:「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前,自遜法師亦來 迎接,吾去矣!」旋即高聲念「南無阿彌陀佛」三聲,吉祥而逝。面貌如生,四肢柔軟。逾八小時後,探之,身體冷盡,頂溫猶存。EE
 
 
 
  陳立均
 
 
 
  陳立均,浙江天臺人,陳復初居士之第四子,家世奉佛,立均童年患癆瘵。一夕,家人咸就寢,忽聞立均驚呼:「嚇煞!嚇煞!」家人趨榻前,見其額汗涔涔,狀極驚恐。問其故,立均曰:「有數人持棒執索,欲捆我去。」其母知是鬼道境界發現,因告之曰:「菩薩能救汝 ,汝應速念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立均聞言,即懇切稱念大士聖號,家人在旁,為之助念。未幾,即喜曰:「彼等都去矣!我可不怕了!」仍繼續持念聖號。忽謂家人曰:「觀世音菩薩來矣!菩薩放光照我,並對我說,帶我去。」其母勉之曰:「你跟菩薩去到極樂世界就 好。」相與念聖號不輟。良久,立均聲漸低,遂化去。時一九四三年六月十八日,年僅十五歲。
 
 
 
  焦勛建
 
 
 
  焦勛建,上海焦雨亭之次子。一九五○年往生,年甫十三,瑞祥相昭著,堪稱希有。勛建幼極聰慧,但身弱多病。六歲時,有僧過其門,顧謂其母曰:「汝次子生肖屬牛者,乃普陀坐關僧轉世。閉關三載而寂,依妄入胎,為汝之子。」其母即令皈依,法名培鑫。因宿植深厚 ,髫齡即知念佛,每日臨臥、必持聖號不輟。居矬U母布施。母給與糖果之費,不妄支用,積聚成數,輒以捐捨。及年九歲,日見瘦削,就醫檢驗,謂是大腿坐骨受傷,勢成骨癆。經醫治,臥床三年始愈。醫為策萬全,囑施接骨手術,以免復發。乃住中美醫院,預事調攝。 勛建住院時,遇同室病人需行手術者,勸勿膽怯,應一心念阿彌陀佛名號,痛苦自減。當為其施行手術時,先一日,剃發沐浴,剪爪漱口。諸事畢,堅請攝影,並索筆題詩。家人未許,謂攝影毋亟亟,題詩亦可俟之異日。勛建忽正容曰:「現吾身內外均發亮透明。可憐爾等 血肉蒙心,即佛菩薩現在目前,亦未能識耳。」復對鏡曰:「吾兩耳,日來更大如菩薩矣!」家人斥其妄,則笑而不言。其母適患病在家,勳建日以為念,曰:「母病如何?明日能來否?我已於金剛經內題字,現不許看,過二日送與母閱可也。」蓋勛建住院時,其母曾以金 剛經一冊置其枕邊。翌日,為施手術畢,人亦清醒。無何,猝起變化,施救無效。延至七時,溘然長逝。家人進視,面含笑容,翌日大殮,頂門猶溫。
 
 
 
  劉信童
 
 
 
  劉信童,河南開封劉氏子。原籍山西,隨父宦遊至汴。年十三,忽頸生瘰痢,膿血淋漓,臭惡難近,痛楚萬狀。臥床不起,經年未愈,日夜號泣,坐以待斃。其父宦遊外省,母則留家照應其子。一日,童見母易服而出,詢:「何之?」答曰:「拜師父去。」問:「拜師父何 用?」云:「念佛求生西方,脫離娑婆苦海。」童堅求代拜。母即代為皈依明德法師,並受八關齋戒。回至家中,見童長跪合掌,屹然不動,如無病者,不勝歡喜。蓋童身臥床褥,不獲輾轉,已數月矣。童自是虔誦佛號不輟。約三月許,謂其母曰:「兒業障已盡,將往生西 方。母為兒累,亦云苦矣。可請念佛人來相助。」母為邀請同道數人,來家助念。初因臥室臭穢,在室外舉行,少頃,忽聞室中有異香,其味芳烈,不類世間沈檀之氣。大眾即至室內探視,則見信童方合掌端坐,閉目念佛。頃刻逝矣。異香三日不散。
 
 
 
  張一留
 
 
 
  張一留,名援,字滌珊,晚號一留。江蘇省靖江縣人,住蘇州金太史場二十五號。早年留學日本,回國後,從事教育事業,後皈依印光大師。居士工詩,善鼓琴,家藏古琴十餘張,其詩平易恬淡,似白樂天。末年謝絕人事,專修淨業。曾病目失明,百醫罔效。乃屏絕醫藥, 一心念佛。不數月,目復明,看經作字如平時。嘗以指方立相念彌陀,為唯一宗旨,不尚玄談。臨終前自撰念佛偈數首,其一云:「昔來即一絲不掛,今去亦不掛一絲。了脫要當在一念,一念即念茲在茲。」旋示微疾,安祥而逝。荼毗得五色舍利花甚多,時一九四七年也。 所著有淨土宏綱論、西方認識論、馱沙淨土文、修忍堂詩鈔、修忍堂隨筆、靈巖山志,均由弘化社出版流通。尚有中國農業史、田園詩選,則其早歲之所作也。另有翻譯日人淨土著作多種,未出版。
 
 
 
  竇存我
 
 
 
  竇存我,江蘇邳縣人,饒於財,以不善治生,家遂中落。晚歲頗貧窶,泊如也。為人長厚,雖面欺之不與較。早年篤信程朱,嘗辟佛。同鄉人劉仁航,勸令讀起信論,遂發心皈依佛教。在上海,於印光大師所,稟淨土教,讀誦大乘,勸修淨業。一九四五年,邳縣大水,與胡 松年發起救災。招滬上諸檀越,集會共斥淨資。樂慧斌首認一千圓,諸檀越繼之。及各認捐畢,數猶未集。居士乃慨認一萬圓,以竟全功。且不具名,其樂善好施皆類此。性儉樸,家人或衣飾稍華,必斥之,印光大師生西後,在上海與德森法師等,組織印光大師永久紀念會 。並籌辦弘化月刊,自任主編。在刊物上發表弘揚淨土之文甚多,然皆不署本名,人莫之知也。一九五四年,與妙真和尚發起編印光大師畫傳,請滬上知名書畫家,繪畫作書。時居士經濟已極困難,餐餐不繼,然猶捐資以為倡。居士深通教理,知見純正,其論佛法,一以印 光大師為宗。嘗謂:「敦倫盡分,閑邪存誠,為人佛之階梯;信願念佛,求生淨土,乃萬行之歸宿。」且謂:「學佛當如儒者,志在淑世利人,憂樂天下,不應但以自了生死為極致。達摩云:「中土多大乘根器者」,謂儒宗也。」臨終示微疾。逝世之日,飯後有史守謨教授 來訪,猶起床飲食,談笑自若。及晡,欠呻入內,少息。久之不出,入幃探之,已寂然矣。時一九六五年十一月也。卒年八十一。
 
 
 
  夏丐尊
 
 
 
  夏丐尊,早年與弘一大師,在浙江女子師範同為教師。弘一大師出家後,居士亦皈依三寶。臨終時,陳海量教令讀彌陀經,未終卷而逝。荼毗得舍利花甚多。
 
 
 
  沈用九
 
 
 
  沈用九,名善長,浙江海鹽三板橋人。甫生即喪父,青年時畢業於上海復旦大學。居士侍奉寡母,極其孝敬。樂善好施,有古德之風。篤信淨土,精進念佛,持戒甚嚴。一九一二年,遊杭,朝雲棲,禮蓮池大師塔。夏又去普陀,敬禮觀音大士。入秋忽有疾,家人欲請送調治 ,居士固拒。謂:「人生如朝露,處世如夢幻,四大色身,原非我有,何用醫為?但當一心念佛,遠離塵垢,面見阿彌陀佛,我願已足。」至九月三十日,病益加重。鄰人來視疾,皆以感激心情,勸令念佛。當時無論男女長幼,以及雇用僕役,皆受其教,齊聲念佛。居士益 自策勵,一心彌陀,求生極樂世界。臨終之時,忽回顧左右云:「五色蓮華,已現我前。」言訖,瞑目而逝。遺容神色不變,異香滿室。世壽僅二十有五。
 
 
 
  馬聊庵
 
 
 
  馬聊庵,名曜青,清優附生。江蘇南通平潮鎮人,出生於清同治元年。民國時代放棄科舉舊習,從事新學。創辦石港小學,教人讀書,以自利利他為素志。歷任平潮小學校長、教育會長及勸學員等職。從事教育事業達數十年之久,作育後學,孜孜不倦。居士有七子,四子名 靈源,執教於南通師範。因從師範校長江易園居士處得淨土經典,攜歸家中,供父閱讀。居士一見,歡喜讚歎不已。於是歸心西方淨土,持誦聖號,每天數千聲。一九二六年秋,忽染微疾,念佛更加精進,並持誦般若心經。一九二七年夏曆十一月廿日,正身端坐,稱念阿彌 陀佛,從容含笑,捨報往生。家人環跪,齊宣佛號。過二小時後,煎松枝檀香水為居士沐浴。肢節柔軟,猶如生人。鄰里群眾臨哭者數百人,並恭上居士稱號為孝靖先生。世壽六十有六。
 
 
 
  汪序昭
 
 
 
  汪序昭,號鳴球,安徽黎源大畈人。家世貧寒,年四十,猶負債累累。經三十年勤懇經商,漸成為富室。居士自奉淡泊,不肯輕易浪費。自皈依三寶後,好樂布施,興辦善舉。村中祠宇佛廟,皆由居士出資修理。環其家十多里範圍內之崎嶇小道,悉經修平,成為坦途。救濟 孤寒,拔脫眾苦。掩埋枯骨等善事,皆盡力為之。印送安士全書、印光法師文鈔等各類善書,廣為勸化。所修善業,悉具疏迴向西方,願與一切眾生同生極樂。居士平日修持,極為認真。禮金色佛像,持六字洪名,晨夕寒暑,從不間斷。其足部嘗患風疾,不良於行,艱於跪 拜;由於念佛懇切,不久即能跪誦,繞念如常。時一九三○年歲次庚午,居士年屆八十有二,與蓮友曹雲喜居士言:「我生西時,請來助我念佛。」逝世前十日,邀曹雲喜居士至家助念聖號。十日期滿,便如願往生。逝世後,面容含笑,神色如常,頂溫體軟。家人聞佛堂中 魚磬自響,天樂鳴空。遺命七七期中,全家吃素念佛。子孫俱能遵依。
 
 
 
  鄭錫賓
 
 
 
  鄭錫賓,山東即墨人,業商。因讀佛經,知念佛利益,遂發心念佛,終身不娶。一九三三年在青島,從硉磢k師受三皈依。自是心益誠懇,將家務完全交其弟料理,專心念佛。居士能講彌陀經,每年必由即墨經青島,去平度縣為善友講經。一九三九年春,居士又去平度縣講 經。講經已畢,此眾散去,與五六位淨友,同進午餐,餐畢,居士忽言:欲租一間房子。眾友問其故,居士言:「我要往生,因恐死在別人家堨ロ瓵苤C」眾友言:「吾等是多年知交,不要說往生佛國,即使臥病不起,死在我家亦有何妨?吾今此處念佛人頗多,如真有把握 ,也可為此一方人作個榜樣。」其友即為居士收拾兩間屋,設一榻令休息。居士即登榻,面西趺坐,向眾友說:「給諸位告假,我現在要走了。我們同事信佛一場,請諸位念佛送我一程吧!」眾友請說偈,居士說:「不用說偈,你們看到我這個樣子,來去自如。你們照我這 樣行,這就是很好的紀念。」語畢,不到一刻鐘,即含笑往生。其弟初不信佛,見兄拋捨家業,專門念佛,殊不謂然。後經居士一再勸說,勉強信佛念佛,但並不懇切。及親眼見居士念佛往生,預知時至,來去自如,始知念佛功德利益。於是亦一心一意專誠念佛。三年後, 亦預知時至,念佛往生。
 
 
 
  藍種仙
 
 
 
  藍種仙,名道正,江蘇淮安人。弱冠遊庠,旋食餼廩。壯而從政,歷任要職。中歲曾於故都,經友人介紹入同善社。久之知其所傳皆摭拾佛老緒餘,附會己意,自立門戶。其所編印諸書,雜引三教經論,謾稱同出一源,支離紛雜,不得旨歸,心知其非。後得流通本新編佛學 初機諸書讀之,大有契事。遂毅然捨棄邪法,皈依三寶,受持五戒,精研梵典。不廢事修,深誦儀軌偈贊,音節靡不嫻習。嗣乃遊歷諸方,遍參知識,知有向上一著。一九三五年,南京佛教淨業社成立,被推為董事。領導社友,昕夕禮誦。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倡議每月終 。禮大悲懺三天,放生一次,為常軌。復於每年夏季,舉行華嚴、地藏等法會。隨喜參加者,殿為之滿。抗戰軍興,同行星散,社務停頓。一九三九年,於淮安私宅辟靜室,組設淮安佛教淨業社。翌年,復置樓房一所,為新社址。辟大殿三楹,中供西方三聖。殿后為寮房, 殿右復建地藏殿一間。居士伉儷亦居於斯,同修淨業。居士雖於宗下飽受鉗錘,而於淨土法門信仰尤深,於印光大師備極欽崇。居士性嚴正,接引後進,不少假借。其於信心不切、行履欠純者,輒遭呵斥;禮誦不合儀軌,立嚴糾正。於一九四三年制櫬見二具,以備夫婦遺蛻 之用。一九四四年秋將社務交付他人承接,己則專修淨業,一意西馳。一九四五年冬月初,與其友人書云:明年我將行矣!次年農曆六月十六日,夜間夢入淨境。堂高宇邃,屋舍連雲,白光如晝,門前仿佛幡蓋飄揚。正仰觀間,倏然便寤。自知往生時至。至十九日,恭逢觀 音大士聖誕,隨同社友禮誦念佛。二十日晨起早課甫畢,略覺不適。而言談一如平日,端坐念佛,神志清爽。至下午二時,手結佛印,念佛聲漸微,既而寂然。視之,蓋已逝矣!翌晨入殮,頂猶溫暖,面色如生,全身柔軟。壽六十八,無子女。
 
 
 
  王吉人
 
 
 
  王吉人,蘇北如皋人。家住如皋江口,以開設米行,及擁有多艘船隻,經營航運為業,家道頗富裕。居士行世仁慈,為人寬厚,樂於施捨。維護三寶,惟恐不力。夫婦同吃長齋。逢年過節,全家吃素;平時全家人每月持十齋,不無故殺生。一九三一年左右,到蘇州報國寺, 叩見印光大師,請求皈依。從此念佛修持,更加精進,常命家人隨同禮念。生三子三女,皆極恭順。長子及媳,尤能極盡孝道,終日陪伴,不離左右。居士嘗告誡子女,要勤勉求學,要忠厚做人,要憐憫窮苦,要恭敬三寶,要積德行善。不要積財與子孫,造成他們不勞而獲 ,揮霍浪費。在居士的教誨下,雖一家人口眾多,都能和睦共處,從來未有爭吵之事。一九四八年,身無病苦,安祥捨報,念佛往生。往生前三日,預知時至。臨終前,剃頭沐浴,著好淨衣,外穿法服,端坐中堂,合掌念佛,如老比丘。隨謂家人說:「我要去了!你們不要 哭,為我念佛要緊。」語畢而逝,世壽七十。
 
 
 
  蕭厚齋
 
 
 
  蕭厚齋,名培身,浙江杭州人。蕭梁後裔,久居上海。出生於一八八三年。曾赴日本留學,歸國後,執教於浙江法學院。居士宿根深厚,篤信佛法。秉性仁慈,長齋茹素,經常買物放生。十八年中,精進修持,誦經禮佛。雖盛暑寒冬,亦不暫輟。氣象雍穆,有長者風。鄰里 親族,都以善人稱之。年六十八,即一九五一年,當夏天時,將平生貯藏各種摺扇,就日曝曬。謂兒孫言:此扇過了今秋,永遠用不著了。即在是年,農曆九月十三日,無疾往生。臨終正念分明,面向西方,吉祥而臥,念佛不絕。歿後,全身俱冷,獨頂猶溫,四肢柔軟,有 如生人。
 
 
 
  劉昌信
 
 
 
  劉昌信,陝西省扶風縣孫家山人。昌信早歲誤入歧途,後知其非,乃詣法門寺良卿法師,求引出迷津,開示覺道。師知其賢,錄為弟子,並教以淨土法門,令信願念佛,期生淨土。昌信大喜過望。曰:「不淩絕頂,不知泰山之高;不睹汪洋,不知溟渤之廣。我今知所歸矣! 」由是專修淨業,力行不懈。嘗曰:「誰是長生不死仙,精勤念佛惜殘年。瓜因熟後蒂方落,柿到秋深果始甜。」一九五五年臘月中旬,昌信至法門詣良卿告別。持其生平衣物,請師代為施眾結緣。並將銀元數枚供養佛寺,為佛像造背光。回家後,自營墓穴,備後事。翌年 正月初十日晨八時,更衣沐浴,端坐念佛,無疾而終。自在之態,不異生前。卒年八十三。
 
 
 
  羅奉章
 
 
 
  羅奉章,安徽貴池人。繈褓喪父,由母守節撫養成人,故家境蕭條。年幼時,發奮勤讀。成年後,由親戚介紹在青島啟新洋灰公司任職。居士為人誠篤敦厚,為上級領導所器重,調任上海信孚印染廠,任副經理。由於調度有方,臨財不苟,深為主事者所信賴。居士天性仁慈 ,惜福憐貧,急人之難。抗戰時期,他人多事屯積致富,獨居士廉潔自守,財不苟得。所居陋室數間,依靠薪水度日。居士樂善好施,經常施醫給藥,救濟貧苦。一度擔任紅十字會會長。繼室趙氏,崇信三寶,常勸令信佛。年屆六十,始往靈巖皈依德森法師座下。從此念佛 ,皈心淨土。年七十二,忽示疾。一九六六年農曆三月初八日往生。往生時,仰臥榻上,合掌胸前,高聲稱念聖號。其夫人請來許多道友,為之助念。自當天淩晨三時念至九時許,居士忽回顧夫人說:「室中大放光明。」又繼續說道:「佛已來了!金光晃耀,且有好多尊佛 。」言罷專誠念佛,不復他語。在大眾助念聲中,雙目漸瞑,安祥而逝。逝世後,手結彌陀印,置於腹上,面色如生。
 
 
 
  楊文林
 
 
 
  楊文林,籍貫蘇北,住上海虯江路,有一子三女。生平精研醫術,以醫為業。年三十八,感世事無常,始信仰佛法,斷葷茹素,專修淨土。曾赴寧波普陀皈依佛頂山文質和尚,為賜法名慧祥。居山三年半之久,聽講楞嚴,頗有心得。居士自皈信佛法後,努力修持,十分精進 。老實念佛,不換題目。四五十年,始終如一。一九七四年,居士高齡已八十五歲。隔歲之冬,忽患食道癌。歷時七十五日,亦不感痛苦,念佛如故。往生前幾天,預知時至。對人言:「我已見到兩位童子前來接引往生西方。為時已經有一周了,不能要他們久等我,我現在 擇定正月廿三日往生。」居士第三女在蘇州某綢廠工作,廿三日乃廠休之日。後忽又言:「所選日子並不太好,決定提前三日,準備在正月廿日往生。」關照家人,預先打電報通知其女,令收電即回。往生之日,居士令人為全身揩抹。整容即畢,其時已上午十二點鐘。又親 換乾淨衣,穿上長衫,理拂清楚,臥於床上,高聲念佛。下午三時,其女方回。隨作手勢,令坐於床前,一齊念佛。至下午七時,脈息漸停,唇吻猶微之張翕。俯而察之,尚能聞極微細之念佛音聲。舉家合掌,大聲唱佛名。居士即在大眾念佛聲中,安祥示寂。全身俱冷,頂 門獨溫。
 
 
 
  蔣長安
 
 
 
  蔣長安,江蘇如皋人,住如皋東北鄉。出身下中農,隸南陵公社。居士為人忠厚老實,安貧樂道。早年信佛,並送其子到定慧寺出家。即德純師也。三十二歲時,皈依虛雲老人,賜名寬仁。其子後到鎮江參究。在某一次回家探望老父時,攜回金剛經一卷。其子見父身體欠佳 ,便勸令念佛,並持誦金剛經。居士一見金剛經,如獲至寶。由是發心,每天持念三遍。歷時三十多年,從未一日中輟。一九七七年,農曆正月十九日下午五點三刻,身無痛苦,正念分明,念佛吉祥而逝。逝世後,頂暖肢軟。終年九十一歲。
 
 
 
  蔣文瑞
 
 
 
  蔣文瑞,原籍揚州南鄉,住上海閘北。早年曾開設鞋子店。為人正直豪爽,人有困難,無不盡心幫助。篤信三寶,皈依南京圓治老人。三十歲發心持長齋,虔誠念佛。閘北佛教居士林,即為居士所興辦,並擔負林內一切費用。居士喜捨為懷,深得人心。文革期間,念佛被視 作反動行為,而居士高聲持念聖號如故。鄰里知之,亦不干涉。年七十九歲,即一九七八年農曆九月初六,無疾坐化。在往生前一日,受友之托,代邀蓮友作佛事,奔走終日。回家後,略感不適。即在當天晚上,剃頭沐浴,更換淨衣。謂家人言:「讓我好好休息一下,不要 驚動我。」當即回到房中,斂目宴坐。未片刻,家人入房視之,已安祥往生矣!
 
 
 
  陶能德
 
 
 
  陶世德,法名能德,一九四七年受皈依於臨濟宗二十五世隆濟老和尚,一九五四年去寧夏馬鞍山甘露寺受居家菩薩戒。居士自皈依三寶後,每日修十念法門,從不間斷。後又學會二時課誦,每日禮誦,以一句佛號為正行,持誦淨土五經、妙法蓮華經、金剛經等大乘經典為助 行。一九七九年,身染病苦,而專持佛號,更加精進。並再三囑咐家人親屬:「在我臨終時,切忌隨俗搬動器泣。遺體火化,不許葬埋。」一九八一年農曆三月十六日,距往生十一天,是日中午,對家人說:「你們準備我的後事,我快要走了。」二十四日為臨終前三天,家 人請來隆元老和尚。一見面,只說「心中惟有佛,臨終不離佛」。二十五日,時坐時臥,安然自在,並無患病之相。二十六日九時,面向西方端坐念佛而逝。是時有隆元法師及淨友數千人在旁。次日,面色如生,光澤鮮耀,觀者莫不讚歎。第四日火化,四腳柔軟,骨灰呈彩 色。
 
 
 
  沈富康
 
 
 
  沈富康,住浙江省肖山縣農村。五十二歲時開始吃素,五十五歲從肖山蘭亭老和尚受三皈依,六十歲起專事放生。嘗以祖遺房屋一間,售得一千圓,悉以買物放生。兒輩每月供養生活費二十五圓,除以五、六圓買米鹽瑣屑外,餘款亦悉用於放生。居士本多病,自吃素放生後 ,體力轉健。二十多年,從不看病服藥。居士於七十二歲起,始專持佛號,求生淨土。自云雖睡夢中,亦能持名不輟。一九八二年,居士七十四歲。是年底臥病十餘日,神智清爽,無昏沈之容。往生前一日,對人說:「我要去了!今天不去,就是明天。」又說:「我心中很 快樂,無一點痛苦。」令子女為之助念。且囑將預置之棺木出售,以售得之款放生,遺體要按佛制火化。子女即雇車載往杭州(因肖山無火化設備),中途於車內合十安祥而逝。是為一九八三年一月四日下午四時。命終三小時後,通身冰冷,頂門猶溫。年七十五。居士六十 五歲時,一日騎自行車載一大布袋螺螄,至杭州西湖斷橋邊放生。事畢,仍騎車回肖山。中途一輛吉普車迎面而來,自行車被撞壞,人倒於地。汽車前輪從腳上滾過,留下明顯印跡。司機見狀,驚恐無措。居士立起後,毫無損傷。怡然一笑,長揖而去。
 
 
 
  楊欽芳
 
 
 
  楊欽芳,浙江省普陀縣沈家門鎮人,家住西大居委會。生於一九○七年,於一九八三年十月廿八日西逝,年七十七歲。居士初不信佛,七十五歲時,其子暴病死亡,因感人命無常,遂發心吃素念佛。每念佛時,其音懇切,鄰居皆聞。由初發心直至往生,為時尚未滿兩周年。 一九八三年九月末,患感冒,十月四日開始臥床。自見有一白蓮花苞落於胸前。當時家人皆聞室內異香馥鬱,半日始散。居士病中了無痛苦。至十月廿八日,農曆九月廿四日傍晚,忽囑家人:「你們快助我念佛,我要跟阿彌陀佛去了。」家人問:「見佛否?」答言:「見! 」隨即雙手合掌,作禮佛狀。家人請淨侶助念,居士止之曰:「夜間不要去叫人家了。」又大聲云:「讓開些,佛來了!」繼又以指書其子之名。其妹已信佛多年,見狀即正言告之曰:「汝今臨終時至,宜一意西方,從此了生脫死。你要放下萬緣,怨親都不思量,惟念阿彌 陀佛,隨阿彌陀佛去,卻不可思念兒子。」居士點頭應諾。時有多人在室內齊聲念南無阿彌陀佛,居士隨聲默念,未幾即微笑而逝,時初夜七時二十分也。逝後二十四小時,舉身柔軟,頭頂猶溫。
 
 
 
  戴漢文
 
 
 
  戴漢文,原籍湖南,遷居蘇北阜寧後,定居無錫南門。幼時家貧寒。兄弟多人,唯居士稱獨秀,遂被送入大學。畢業後,進入政界工作。一生奉公守法,以廉潔著稱。抗戰時期,不及後撤,留在淪陷區。但未肯變節,接受敵偽一官半職。淡泊自甘,不慕榮利。其子甚孝敬, 早逝,因赴蘇北泰州海安鎮,依女而居。居士本來對佛法毫無所知,五十多歲隨同數友往遊蘇州靈巖,晤見印公老人。印老贈與每人文鈔一部,居士將文鈔攜歸家中,一擱數年,未曾閱讀。後因偶而翻看,覺得頗有道理。由此經常取出閱讀,遂發生堅固信心,吃素念佛,非 常精進。離其女家不遠,有一大河,河水清沏,蘆葦叢生,朝霞暮靄,景色極佳。居士每晨淨課畢,常散步其間。當九十三歲時,一日照例在河岸散步。忽聽到河內發生巨響,猛吃一驚。見西方三聖佇立空中,急趨而返,謂其女言:「我見到佛,就要走了!」當即交待一切 ,沐浴更衣。轉身回房,將房門掩上,並說:「等過了三十六小時,再開門見我,一定要聽從我的話,不要忘記。」女如其言。歷三十六小時推門入房,已泊然坐化矣。
 
 
 
  韓華忠
 
 
 
  韓華忠,浙江蕭山縣人。油坊職工,二十四歲遷居紹興。居士本吃花素,未斷葷;六十歲時,夢中見觀世音菩薩,囑持長齋,才開始吃長素。擔任紹興佛學會會長,達十餘年之久。宏法利生,始終不懈。當六十九歲時,將職位辭去,專修淨業,一心念佛。八十三歲,無疾坐 化。臨終前七日,對人說:「我將往生。」即不進飲食,專持聖號。臨命終時,教人就佛前從速燃香,即趺坐念佛往生。往生後,面容含笑,見者歎為稀有。
 
 
 
  方志鵬
 
 
 
  方志鵬,上海人,住溧陽路常樂里十五號,佛教居士林職員方振亞之子也。六歲與鄰兒嬉戲於門前,有一行腳僧過其家,見之曰:「此是誰家兒?是兒是老和尚轉世而來也。」其母此時尚未信佛,不以為意。年十歲,進聖芳濟外語學校讀書。該校學生每晨需背誦聖經,志鵬 對之不感興趣,而心慕佛教。見丐者,琩帘P給之。常不惜忍餓,節省其母給與之早點費,捐獻與學校倡辦之孤兒院。其樂善好施,異於常兒。志鵬好學中國文學,每見古文,閱讀一遍即能領會其意。十六歲時,外祖母病重,志鵬焚香禮拜,願減己壽以益之。外祖母病果愈 。年十九時,當臘月一日,忽背人書一紙條,藏於枕下,云:「母親!我要去了,請你不必悲傷。」其母發現後,問將何往。答曰:「我寫寫罷了!」七日後,晚間,其母聞香氣滿室,作磍味。次晨又聞木魚之聲。而志鵬即於是夜,無疾終矣。臨終之夜,志鵬仍讀書至九 時就寢,夜間一無動靜。次晨其母呼之起床,志鵬不應。右脅而臥,蓋已逝矣!時一九四八年也。其母痛子早逝,到法藏寺,見興慈老法師。法師開示曰:「父母夫妻子女,有緣則會,無緣則散,不須悲也。」其母因此而悟,亦信佛矣。豈非其子度母也。E
 
 
 
  往生女居士
 
 
 
  鄒妙順
 
 
 
  鄒妙順,居士華融海之母,無錫後宅鎮人也。住上海新閘路福康里四十八號。四十六歲後,因右臂風癱,不能舉動,經中醫治療無效。翌年,六月十九日觀音菩薩聖誕,一素信佛教之女戚,邀同至局門路淨土庵敬禮大士。時興慈法師卓錫是庵,見妙順在炎暑中,猶臂纏大毛 巾。問其故,具告所患。法師說:「有僧善治斯矣,但略有痛苦,何妨一試。」遂詣僧求治。經細察病情,數施針灸,果獲痊愈。從此發心皈依興慈法師,賜名妙順。因不識字,由好女戚教誦大悲咒及彌陀經,早晚功課無間。歸心淨土,念佛不輟。至五十七歲,忽患胃癌, 冶療無效,但無甚痛苦。時值夏季,天氣炎熱。忽告其子:「三天內將別。」囑在家住宿,不可遠出。次日深夜,神態如常。索水沐浴更衣,說:「明日九時,我欲去矣!」翌晨,子女齊集。妙順端坐念佛,並囑家人,去時勿哭,可齊跪下念佛,於是家人遵囑環跪,稱阿彌 陀佛。己欲隨念,已而音漸低微,準時往生。時一九二九年農曆閏七月初二日。淨友竟覺為之讚曰:「十年精進一朝歸,不念彌陀更念誰?莫笑庸愚無所識,預期捨報赴蓮池。」
 
 
 
  張蓮覺
 
 
 
  張蓮覺,名靜容,廣東新安縣人。生而窈窕,有宿慧。父某,任榷署象胥(註),故蓮覺亦嫻譯事。幼信佛教,善根宿植。既長,嬪同里何曉生,精懋遷術,成陶米業。鴻案相莊人,人以福祿鴛鴦目之。富而不驕,孳孳為善。每值饑饉兵燹之年,輒請於夫,斥資巨萬,廣濟 災黎。其用於佛教也,數亦相埒。鋟梓釋典,建築梵剎。創建香港之東蓮覺苑,紺宇金容,備極莊嚴,為諸淨侶研學之所。育材甚盛,遠近聞風,多負笈從之。蓮覺豐神雋朗,頎頎玉立,雅慕吟詠。于歸後,慎蘋蘩而疏鉛槧,故平生以德稱,而不以才顯。其著作《名山遊記 》,文筆遒宕,為眾所稱。蓮覺學佛,鍥而不捨。臨終瑞相彰間,有足述著。東蓮覺苑,舊例,每年於十一月十七日阿彌陀佛聖誕始,念佛七日。歲丁丑,蓮覺忽囑全苑淨侶,是年佛七展緩十日,於十一月廿七日開始。佛七甫圓滿,蓮覺竟以微疾逝世,恰值禮誦藏事半時之 後。蓋預知時至,從容計算以就之也。彌留之際,一片紅光,起於足下,旋變為白,籠置全身,向西而滅。百餘人在側,目所共睹。蓮覺生於乙亥,歿於一九三七年丁丑,享年壽六十有三。生三子七女,多卒業瀛黌,贗學士位。
 
 
 
  【註】榷署象胥:即約今稅務署之翻譯員也。
 
 
 
  趙李氏
 
 
 
  趙李氏,河北省邢臺人。一生專修淨土法門,深信功願,念佛精誠。一九三八年仲冬示疾,全家念佛相助,求生西方。彌留時,諄屬其子修德:「好生念佛,三年之內,勿拂勿輟。」囑畢,吉祥而臥,泊然化去。三時後,體軟頂溫,面露紅光,蓋已如願往生。其子修德,能 遵母命勿替。三年後,亦得生西。時人皆稱道之。
 
 
 
  朱智馥
 
 
 
  朱智馥,江蘇崇明人。年十八,于歸宋氏。宋本不裕,助夫經營香業。含辛茹苦,勤勞不倦。事姑以孝,處妯娌以和。親鄰中有病者,輒為求治,饋送飲食,寒暑不辭。濟人之急,無分彼此。中年後,感於人心習染,遽懷歸佛之想。一九三七年春,專赴吳垣,皈依印公,自 後,辟靜室為佛堂,長齋念佛,禮誦不衰。仍不廢世事,終日栗碌,處理家務不稍息。人或止之曰:「我因業受生,當事勞苦,以消宿愆。」暇則普勸戚屬鄰里,止惡行善,齋戒念佛,廣行功德,息除貪癡。一貫以身作則,被化者甚眾。一九三九年,與地方善信創設祟明佛 教居士林,以資弘化。並邀請法師,於當地寒山寺講彌陀經。勸眾參與法會,一時佛聲,聞於道路。更就草創之林宇,募化巨金,裝塑大士像。昕夕督工,劬勞佛事,鞠躬盡瘁,卒底於成。釋迦如來誕辰,大開法會,緇素咸集,盛極一時。而香積廚中,馥獨任之。內外雜務 ,叢集一身。心雖怡悅,體力已疲。農曆八月十一日自林歸,即感不適,略患吐瀉。醫言無慮,但馥自知不起,對人言:「餘將與爾等訣別矣!」及中秋節,時當正午,起床正坐,於念佛聲中安祥而逝。存年五十有六。
 
 
 
  方聖照
 
 
 
  方聖照,居士方子藩之母。三十餘歲,發心學佛。皈依諦閑法師,法名聖照。又皈依印光大師,法名德裕。平生待人以仁,臨財以義,心甘淡泊,不慕紛華。境緣順逆,不動其心。但思己失,不見人過。凡弘法利生之事,皆盡力贊助,一擲千金,略無吝色。慈溪名剎淨圓寺 及放生園,主要由聖照布施興建。印送經書,周濟親友,樂之不倦。晚年,維護道場,更為殷切。有發心寫經者,睎H喜助成,供給紙筆。每日未明即起,精勤課誦。臥鋪長不過四尺,未能伸足。衾薄,則和衣而睡。問其故,答說:「被暖榻寬,當然舒適,但易令人貪睡, 不肯早起。榻小被薄,臥常不安,利於早覺,不致影響課誦。」其精進有如此者。曾手書大方廣佛華嚴經二部,以及法華、楞嚴各數部。平時以華嚴、法華、楞嚴諸大乘經為常課,餘則輪珠念佛不絕。又嘗燃手燈供佛,所有功德,悉以迴向西方。六十一歲秋季,腹部病淋巴 腺瘤。八月初,尚能強起禮佛。後因延及肺部,不克支援。迨九月二十三日,病勢陡重,請興慈法師就病榻開示。師至,聖照即合掌致敬,並向師說:「病逾數月之久,為何業障如此深重?」師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當觀此身如空。身為無始以來業障所生,業障 由於妄想而起。正念生,妄想滅,業障除。身且不實,病從何來?故當提起正念,憶佛念佛。憶佛以能觀想最佳,或單觀「佛」字。念佛六字好,四字亦好,乃至一字亦好。」更為說道:「以前金山寺有一僧,習禪定,後膺他寺住持,因此心分道弛。忽病,卻為境緣所轉, 作不得主。有昔年道伴來視疾,問彼何不將昔日功夫拿出來。此僧經人喚醒,即提起正念,禪定現前,安祥往生。故知臨終正念,最為緊要。倘不遇善知識,仍恐輪迴六道,真太可怕。」聖照頷之。次日天明,忽連稱:「觀世音菩薩來矣!觀世音菩薩來矣!」隨即合掌,厲 聲念佛。逾一小時,囑侍疾者扶之起坐,面向西方,安祥而逝。時為一九四二年九月二十四日也。
 
 
 
  許黃氏
 
 
 
  許黃氏,家住上海陝西路六七弄六號。雖不識字,但恭敬三寶,信願真切,念佛不輟。並勸家人信佛。一九五一年,八十三歲,農曆十二月初九子時往生。往生前,略感微恙。安睡床上,毫無痛苦,面含笑容,合掌念佛。家屬請助念團為之助念。逝世前,手結彌陀印置於胸 前。逾時,命家屬更衣正首。問:「已見佛否?」則點首者再。神志清醒,眼神不衰。於大眾助念聲中,安祥而逝。
 
 
 
  王九奶
 
 
 
  王九奶,杭州人,其夫行九,故名。父任其華,清末居官,後在杭州清波門塔兒頭設酒肆。九奶三十餘歲,發心茹素念佛。曾至普陀受五戒,後住杭州市郊深潭口煙水庵。九奶一心念佛,誠求往生。一九五二年,九奶已八十歲。於九月初二日,身感不適,要求庵中同修勿外 出,並為燒開水泡糖茶,供佛及僧。自己則就床端坐念佛。並隨眾誦彌陀經,聲音宏亮,無異平時。經一枝香時,含笑而逝。趺坐不動,面貌如生。
 
 
 
  黃德春
 
 
 
  黃德春,優婆夷吳德溫之母也。天性純孝,行世仁慈。憐苦恤貧,樂善好施,見稱鄰里。皈依印光大師,受五戒。年近五旬,持報恩齋,念往生咒三十萬遍。圓滿後,始持長齋。德春雖不識字,經勤苦學習,於早晚功課,及地藏、金剛、行願品、楞嚴諸大乘經,俱能持誦。 德春經常去蓮社打佛七。凡遇法會,無不隨喜。平時家居,一心念佛。當八十四歲夏季某日,午後入睡,恍惚間見一大佛,住虛空中,高不見頂。迨入深秋,肝膽病發,經醫治療略瘥。乃謂其女曰:「我年八十四,縱活百歲,也無甚奇,還是往生見佛好,不必服藥。」由此 一心持名。其女因母年高,欲請道友助念,以此意達母。母云:「不須煩人,我自己能念。」臨終之日,晚十二時,忽氣急目閉,但仍念佛如故。問:「有無痛苦?」答:「略感氣促,並不難過。」其女即跪下擊磬,高聲念佛相助。德春在床,對其女說:「要念得慢些,要 念四字佛,太快跟不上。」眷屬尊命。念至一、二百聲,母說:「可速燃香,許多佛菩薩齊降矣!」眷屬中有泣下者,母連連搖手說:「不要哭,念佛要緊!」眾人念佛約十餘分鐘,即含笑安祥而逝。越三十六小時就殮,面色紅潤,身體柔軟。時乃一九五七年農曆十月初五 日也。
 
 
 
  羅妙智
 
 
 
  羅妙智,福州人,住上海鳳陽路珊戒園。其夫娶小星,憤而回母家。與母同皈依雲南路慈和里真淨蓮社曉參法師座下。茹素念佛,夜間長坐不臥。一九五七年農曆十二月初五日,正在念佛之際,忽聞有人告言:「汝將往生,宜作準備。」於是遂不復食,臥床數日。其母詰之 曰:「汝不欲飲食,豈將以待餓死耶?」妙智答:「非也!不食以清吾之五內耳。」其母市荸薺,置榻前,勸之食。妙智取一枚啖之。且食且言曰:「吃「荸薺」得菩提。」母問往生日期,妙智曰:「二十八日,吾行矣!」母曰:「二十八日,逼近除夕,家務既忙,又需為 汝料理後事,奈何?」妙智曰:「然則二十二日可耳!」至是日晨,問其母曰:「熱水瓶內有熱水否?」母曰:「無之。」妙智自取二瓶,至熱水灶購開水,歸家沐浴,結跏趺坐,念佛逝矣。時年四十。
 
 
 
  茅大藏
 
 
 
  茅大藏,浙江天臺西演茅人。其母長齋奉佛,大藏自幼即受薰陶,啟發正信。年十七,于歸陳復初。持家勤儉,性仁慈,濟人之急。從明觀禪師受皈依。中年茹素,修淨土至切。勸化鄰里,不以為倦。生四子一女,皆能篤信佛教。其季子立均,臨終瑞相昭著,弘一大師為之 傳。晚歲,長子海量迎其居滬。早晚課誦,老而彌勤。暇則靜坐,從事觀照。一九五八年一月患疾。二月十一日,念佛微笑往生。世壽七十。荼毗,獲淡黃色圓潤舍利數十顆。以石擊之,堅固不碎。歸葬於天臺赤城山。
 
 
 
  龍慧銳
 
 
 
  龍慧銳,蘇北人。家貧,為朱姓作童養媳。九歲,進蘇州對門外小覓渡橋某絲廠當童工。其夫在蘇州電話局充外線工人。中年感身世貧苦,膝下又無子女,乃歸信三寶,茹素念佛。皈依印光大師,法名慧銳。嗣即加入馬醫科慶元坊呂慧喬所創辦之淨宗助念團。勤修佛事,數 十年如一日。素性剛直,不事虛偽。每逢佛期上殿,遇有男女道友,威儀失檢者,輒施訶斥。因此人皆敬畏之。於貧苦同道,關懷周至。晚年,其夫病故,生活益困難,但能安貧樂道,修持不弛。得其同事朱陳圓淨資助,生計始得無憂。從此念佛更加精進。不久患腹瀉,臥 床不起,服藥無效。自知娑婆緣盡,極樂果熟,請朱陳圓淨來囑託後事。正念分明,合掌念佛,吉祥而逝。時為一九六○年農曆五月二十九日下午五時也。終年六十有七。
 
 
 
  朱許氏
 
 
 
  朱許氏,蘇州馬大洮悀Q六號朱保良醫師之胞姐。適無錫許智超,夫婦同修淨業。一九六一年患病,自知不起,預囑其夫為安排後事。往生之日,適有徐覺意至其家問疾,見氏坐床上,面向西方,無人侍側。氏即請覺意留下念佛。覺意鼓動手磬,朗念洪名,氏亦和聲同念。 約一小時後,面含微笑,安然往生。三天後送靈巖火化,有舍利花若干片。
 
 
 
  王阿英
 
 
 
  王阿英,浙江定海人,住上海八仙橋。幼時即患哮喘,迄未愈。一九六二年,阿英已六十三歲,患病甚危。是歲杪,其女雅君跪於觀世音菩薩像前,至誠懇禱,求延母壽五年,誓勸其母吃素念佛。是夜,雅君夢一老婦,領其母女進一廟宇。見殿中人,身穿黃袍,頭戴冕旒。 老婦命其母女近前站立。旁一人,手執黃紙,用毛筆於紙上畫幾個圓圈。畫畢,遞與冕旒者閱。冕旒者點首色喜,將紙交與另一人,轉給雅君,並說:「拿去!」於是老婦送其母女出門。遂寤。時恰正月初一。雅君得夢後,即赴母家,將夢告訴阿英,並說:「母病無妨,已 加壽五年,但要吃素念佛。」阿英接受其女之勸,即發願茹素念佛,病亦日漸痊愈。正月初七夜,阿英夢見地藏菩薩軟語慰藉。從此每日趺坐三次,默念佛號。於一九六七年二月一日命終。臨終,身無病苦,面含笑容,謂雅君曰:「是你度我。阿彌陀佛今來接我,我去矣! 」言畢便逝。室內異香馥鬱,經時始散。得年六十八,果獲延壽五年,異矣!
 
 
 
  丁友竹
 
 
 
  丁友竹,江蘇武進人。丁氏邑之望族,世代行醫。友竹得其家傳,設診所於蘇州富仁坊,顏曰「愛竹醫廬」。善治外症疔瘡,愈人無數。貧人求治,多加優惠。其病勢嚴重者,則令留住診所,悉心調治。開刀敷藥包紮,皆親手為之。嘗曰:「如此,工作雖忙,但對病人患部 ,可以細心觀察用藥,減輕其痛苦,俾獲早愈。」對無力就醫者,常供給飲食湯藥,好言安慰,使減少憂慮。出家人求治者,施診給藥,不取報酬。友竹早歲發心學佛,茹素持戒。大悲咒、普門品、金剛經、彌陀經,列為日課。中年皈依印光大師。矬U人念佛,歸向淨土。 並說:「應多讀印老文鈔,句句真實,為行人指明方向。如不遵行,豈不錯過一生。」一九七四年,因患痛風,醫治無效。雖在病中,持名不輟。至一九七五年春天,不藥而愈。是年八月十九日,即農曆乙卯七月十三日晨七時,正念分明,念佛含笑而逝。容顏不改,一如生 前。按佛制火化。世壽八十。
 
 
 
  姚道明
 
 
 
  姚道明,江蘇鹽城伍佑鎮人。皈依了然法師,法名性海。初高鶴年施捨劉莊私宅為貞節淨土院,安置清修老弱婦女達百餘人。一九二七年,道明受高鶴年委託,負責該院內部一切事務。領眾行道,不辭勞累。精進念佛,十分專誠。有時道糧缺乏,堅持與大眾克服困難,共度 艱苦歲月,毫不退墮。如是者歷數十年。一心念佛,求生西方。一九七七年,已八十六歲。往生前三月,預知時至。農曆正月二十七日早晨八時,身無病苦,面向西方,結印坐化。
 
 
 
  何性欽
 
 
 
  何性欽,住蘇州花駁岸。皈依印光大師。終身無親屬照顧,杜門念佛。金剛、普門品諸大乘經,列為常課。七十四歲得病,歷半年之久。自念業重,持名愈精進。往生前三日,見觀世音菩薩現身。因對道友說:「我將於明日午後三時往生,可來相送。」翌日,沐浴更衣畢, 居中端坐,請二位道友左右坐,同念阿彌陀經。念至一心不亂時,忽然住聲。道友請其續念,性欽雙目微張說:「西方去!」即安坐不動,自在往生。
 
 
 
  吳倩薌
 
 
 
  吳倩薌,蜀人。通經史,能文章。年二十餘夫亡,守節撫孤,皈心淨土。歷應川、鄂、浙、魯,各學校聘,講授文史。每論及人生,輒以嚴肅誠摯之態度,導引學生,趨向佛法。辦學者訝其宣傳宗教,但重其學問,敬其品德,不能去之也。任教既久,格化甚宏。年五十餘, 偕其女弟子夏某等,結蓮社於山東濟南。日中一食,中夜稍臥即起。讀經禮懺,功課無懈。少欲精進,一依毗尼。嘗自魯南朝九華,小腳徒步,行二千里,誠願既積,艱苦勿辭。有子二人,長使成家,以繼宗嗣;幼令出世,希求正覺。蓮社成立,即令幼子主持經典流通。人 見經坊中一僧危坐,威儀寂然,即倩薌之子也。子後忽感疾勢不起,倩薌與徒眾日夜念佛。子將卒,灑淚曰:「母老劬勞,兒竟先去。」倩薌曰:「汝從我多年,今猶有此俗情耶?蓮品上生,勿著塵網。一心專念,去去毋悲!」其子拭淚,怡然示寂。後倩薌亦念佛而逝。
 
 
 
  董和卿妻
 
 
 
  董和卿,上海南京路雷允上參燕部職工。在妻某氏,年七十餘,長齋而念佛。住馬律斯新村四號,在三樓立一佛堂。有女患精神病,頗感煩惱。時虛雲大師在滬。遂往皈依。經虛老開示,煩惱頓消,專心念佛,在往生前數月,常見有紅蓮一朵。以告其夫。往生後,異香撲鼻 ,自樓下至三樓佛堂,三月之中,香氣不滅。鄰里皆聞,無不讚歎。
 
 
 
  李普庵
 
 
 
  李普庵,皈依興慈法師。悟世無常,念佛甚虔。早晚功課,從不間斷。性喜種花供佛,並種多種藥草,施人治病。平時沈默寡言,艱苦樸素,從不與人較量。年屆八十,於十二月初六生西。在七日前,即對道友說:「我不久即將往生。」往生前三日,獨赴西園寺禮佛,並趺 坐念佛二小時,復攝影留念。歸來,即不出房門,專誠念佛。至第三日,家人入房探視,已倚坐而化。
 
 
 
  方智密
 
 
 
  方智密,原名克琴,吳中方智鎧之女。高小畢業後,在家操作,從未云勞。年二十一,皈依印公,精進念佛。遇有講經法會,必往列席,風雨無間。年二十二,于歸虞山東海。乙亥新春正月十七日,將臨產,閱三十二小時未分娩。醫為施手術,產一女。因出血過多,抱病沈 重,但默念大士聖號。其母在旁助念。忽告其母:「夜夢阿彌陀佛二菩薩放光繞引,當不久人世。」遂與其夫及舅姑等從容訣別,安排後事,一一就緒,絕無苦楚愛戀之態。惟連稱:「我將去矣!」遂就床臥竟,一瞑逝矣。臨終前,口齒神識,清晰如琚C
 
 
 
  王慧慈
 
 
 
  王慧慈,江陰人。素性慈悲,樂於布施。自奉極儉。待人寬厚,少蟝}習氣。三十二歲,皈依印光大師,即持長齋。每日早晚誦華嚴、法華,閱讀諸大乘經及印光大師文鈔。逢十齋日,杜門禁足,手持洪名。極謙虛,不炫己長,琤芮F愧。五十歲起,持過午不食戒。至七十 五歲,立淨室於蘇州烏鵲橋弄,禁足三年,定期打七,脅不至席。八十一歲十一月初五日,感受風寒臥床。至十一日黃昏,預示往生之期,請人誦地藏經,助念佛號。所有財物悉數布施,己則只穿舊衣。香湯漱口,面西右脅臥,神識清楚,毫無痛苦,合掌念佛而逝。二十四 小時後,為結雙跏趺坐,腿甚柔軟。入龕,宛然如生。
 
 
 
  林章寬達
 
 
 
  林章寬達,住蘇州臨頓路。三十歲時發心持長齋。初皈依虛雲和尚,法名寬達。至六十九歲,就雪相法師受五戒。每日半夜一時,即起身禮誦。因不識字,專誠念佛,或拜或坐,或經行繞念。無論閑忙,佛聲琱離口。八十三歲正月起,覺兩腿酸痛,不能行走。延至四月二 十九日,停食,只飲水,覺痛止,精神好轉,行動如常。或問:「如是不食,何以精神反好,身體反健?」答曰:「我說你不信,常有佛菩薩賜我飲食。」如是半月,至五月十四日下午一時三刻往生。前三日預示將去,有人問:「到何處去?」答:「我到極樂世界去。我已 去過,見到佛菩薩。佛對我說,此處不易到,你可來此再修。」由此常坐床念佛,毫無痛苦。至五月十三日,囑家屬:「焚香勿斷,已有許多佛菩薩降臨。」往生時,索飲白糖湯三口。笑容滿面,念佛不止。俄而念佛聲漸低,安祥往生。
 
 
 
  胡了常
 
 
 
  胡了常,安徽無為縣陳錫周之繼室也。篤信佛法。其夫初不信佛,因為陳述因果,力勸同修,吃素念佛,並同皈依印公。平素救貧濟厄,凡屬善舉,無不量力而為之。後因了常久病,身體疲弱,不思飲食。某日正念佛間,恍惚見了兩童子執長幡上書:「西方接引。」因以告 夫曰:「此兆於我則幸,於君則不幸。」以己歸西,內顧無人故。因請僧四位,誦經禮懺,近一月。以祈壽未盡則速愈。壽已盡則速生西方。從此身心適悅,了無病苦。如是者一月。後復覺不適。知歸期將至,一心念佛,以求速生。全家都為持念洪名,並請僧換班續念,晝 夜佛聲不斷;己則但默隨之。往生之日,午前令備浴具。浴畢,更衣禮佛,獻香畢,歸即移床向西側臥,唯專念佛,概不提及訣別等事。至亥時,見佛來,欲起禮拜。因扶起令坐,作合掌低頭狀云:「尚有三聲佛號,念完即去。」全家及僧俗三十餘人,俱大聲念,了常遂亦 高聲念佛而逝。面帶笑容,室有異香。次日入斂,頂溫腳軟,香氣猶存。
 
 
 
  祁老太
 
 
 
  祁老太,蘇州人。五十餘歲時,遭夫遺棄。膝下無子女。一生困窮孤苦,由其胞弟迎養,終老在家。老太念人生太苦,決志念佛。早晚持誦大悲咒、彌陀經。有時參加法會,因無錢出香份,即以米粽供眾。聞鄰人說,有吳德溫女居士,為人熱心好道,頗思見面。經人帶信後 ,吳即過訪。老太見面就說:「你能來太好,將來不愁無人送終。」吳為開示說:「只要一心念佛,因緣成熟,佛自來接引。」並送與佛像一幀,俾作觀想。吳念彼貧苦,每天送去食物,如是者十數日。復經五、六天,吳居士另托一蓮友前去探視,老太見面就問:「德溫來 否?我將行矣!」該蓮友以告,吳乃赴約。甫進門,老太說:「我已見阿彌陀佛,見佛光普照,快扶我坐起,睡著不恭敬。」吳說:「我力小,未能相扶;佛慈悲,不會責你不敬,還是一心念佛要緊。」隨與道友舉香贊,誦阿彌陀經,老太隨眾誦經。誦至「西方世界有無量 壽佛」時,即瞑目逝去。
 
 
 
  李湯氏
 
 
 
  李湯氏,名斯曼,世居江蘇南通平潮鎮。早承庭訓,慈淑性成。家務之暇,持誦佛號。雖無定課,而綿密維勤。遇家人遠行,或體氣不適,念誦尤切。時致靈感,秘不宣說。戊寅春,避亂之滬,四易寒暑。由不慣都市生活,體以日衰。旋罹氣虛疾,返里療養,漸有起色。乃 經夏涉秋,病又加劇。中西治療,沈涸罔效。至古曆十月十一日亥時奄逝,壽六十四。當其病危時,神志清明,一無藏炕A專誠念佛,並命家人助念。臨終,左手作準提印,安祥無苦。十月朔以後屬詢:「今日是十一否?」殆已預知時至。既逝,逾二時,其子先見母頂有氣 ,冉冉升騰,繼而家人悉見之。
 
 
 
  江味農母
 
 
 
  江味農居士之母。郭太夫人,為人寬仁恭儉,孝敬翁姑,相夫教子,饒有古時賢母風範。平日不衣華服,不食珍饈。凡事喜躬親操作,不假手旁人。晚年遭逢世變,家產蕩然,但安之如素。常云:「諸皆受苦,萬法都空,有盛必衰,有生必死,此自然之理。不明此理,妄生 哀樂,那就更加苦了。」太夫人幼奉觀音大士,經常持誦般若心經。晚年始持長齋,禮誦益虔。日誦心經七卷、彌陀聖號五千聲。每念誦佛號時,或遇事打差,就從頭再念,不肯含糊放過。其功行嚴密,大抵如此。一九二一年夏,飲食忽滅,常以濁世無常,曉諭家人。六月 初二晚上,趺坐床上,瞑目合掌,告味農居士言:「當我去世時,就照這樣子,你看好嗎?」六月上旬,每天但飲米汁半碗,命其子味農居士講彌陀經。味農居士與家人,輪流侍坐念佛,太夫人甚喜。太夫人年六十時,耳患重聽,至此忽聽覺靈敏,別室有人作細語,亦能了 了聞知。至十五日早晨,向助念居士言:「天氣暑熱,可請少歇,時候還早。我到午刻才去呢!」十二點十分,命人扶起坐定,自將衣服鞋子整理就緒,面向西方,雙手合掌,抑望空中凝眸而笑,泊然往生。雙目已瞑,而笑容猶自可掬。世壽八十有二。往生後,體軟頂溫。 次日入殮,面色紅潤豐滿,狀如五十許人。
 
 
 
  張 氏
 
 
 
  張氏,青島人,生有一子一女,家境貧寒。其夫在海港碼頭拉車為生,張氏住青島市內湛山精舍附近。精舍內有佛學會,每逢禮拜日,硉磢k師常來此講經。張氏藉此因緣,皈依三寶,得聞佛法。二十六年冬,一日清晨,忽謂其夫曰:「你好好領著孩子過吧!我今天要往生 佛國了。」夫以為戲言,不應,仍去碼頭拉車。張氏又囑其二子曰:「我今天要往生到極樂世界了!你們倆好好聽父親的話,不要淘氣。」二子尚幼,不喻其意,遊戲如故。張氏將家務略微收拾,便洗臉、梳頭,換上淨衣,在床上面西趺坐,念佛往生。及二子回房,見母已 逝,哭著到鄰家送信。鄰人聞訊趕至,見張氏往生已多時。其夫由碼頭回來,痛哭一場。因家貧無以為殮,乃由佛學會諸居士湊款,處理其身後事宜。大光法師記之如是。
 
 
 
  陸了順
 
 
 
  陸了順,吳縣人,住蘇州躍進巷,一九一一年出生於蠡口鄉團子涇外濱。家世務農,農忙種田,農閒搖絲。年十七嫁與陸念祥,念祥從事絲織業。居士平時為人和善,勤儉持家,孝敬其姑,善事其夫。一九三三年十一月,下田操作,被豬圈灰迷瞎一眼,未幾兩眼俱盲,醫治 無效。念祥自思母親風疾,因誠念觀音而得痊愈;欲求妻眼重獲光明,唯有依靠佛力。因偕其妻,叩見印公老人,說明原委。印老言:「普門品有云:「無垢清淨光,慧日破諸暗,能伏災風火,普明照世間。」只要誠念觀音聖號,自會得到感應。」居士依從印老指示,發心 吃素,精進稱念菩薩洪名。如是經七個月,到舊曆六月初三日,韋馱菩薩聖誕,居士適住在洙泗巷如意庵。當做完早課,走出大殿,忽覺眼前一亮。上望屋瓦,行列分明;屋邊桃樹,實結累然,亦復了了見之。不覺大喜過望,自覺雙眼已經完全復明。從此便能穿針引線,一 切家務,都能操作,與未病前無異。此後又從人學會二時功課。一九四○年九月初一,預知時至,說明三天後,戌時往生。至時果吉祥安臥而逝,年三十三。
 
 
 
  陸了空
 
 
 
  陸了空,江蘇吳縣蠡口人。母家姓闕,生於清光緒十三年。家世貧農,住蘇州躍進巷。年三十五、六歲時,忽得痛風病,手足拘攣,不能動作。經醫院治療,毫無效果。子陸念祥,奉佛能盡孝。念祥見母患不治之症。殊為憂慮。當居士四十九歲時,由子念祥扶至穿心街報國 寺,皈依印老。蒙老人慈悲攝受,錄為弟子,賜名了空。念祥也同時皈依,賜名了眾。印老囑陸母子要志誠念觀音菩薩聖號,久久必能感應。母子回家以後,恪奉師教,至誠稱念觀音菩薩洪名不輟。念祥為求母病早愈,割肱療親。經九個月,母病果愈。手足皆能屈伸,與無 病前無異。母年五十六,即一九四二年,農曆壬午年九月二十九日,無疾而逝。往生前二天,對兒子念祥說:「再過兩天,我要到西方去,要幫我誠心念佛,送我往生。」念祥如教,為母稱念洪名;母亦至誠持名,佛聲不斷。果至二十九日,安然坐脫。
 
 
 
  費范九母
 
 
 
  南通費范九老居士之母,名李桂。籍貫南通,住該邑平潮鎮。十七歲嫁與費鑒清,即范九居士之父。操持家政,勤儉有方。夫逝,皈依佛門,日誦觀音聖號。雖有時身膺病苦,亦不間斷。平時凡家庭瑣事,親自操作,不假手僕役。其所居宅,頗有餘地,辟為菜圃。躬自種植 ,灌溉耕耘,以此為樂。菜圃四周,遍種果木。嘗言:「雖是寸土,亦不應荒廢。」在田地上見有生物,不許人踐踏。瓜果必待以熟,方許採摘。摘下來,必先供佛祭祖,然後才與家人分享。一九三八年,避亂上海,居處隘陋。一九四一年冬季,仍返南通故居。歸後,十月 即示疾,病經五月逝世。病中神思清晰異常。往生前三天,夢遊一處,見殿宇莊嚴,華樹無數,復見一蓮華,其大如鬥,鮮紅可愛。醒後告知家人說:「我自見到此華,不復把爾等放在心上了。」逝後過八小時,頂門猶溫。費母生於清同治九年,卒於一九四三年三月,世壽 七十有四。
 
 
 
  炊玉賢
 
 
 
  炊玉賢,陝西省扶風縣東街人。皈依法門寺良卿法師,奉淨土教。信願念佛,未及三載而往生。氏之子冉痝q為清信士,輒勸母奉佛。母以年老,恐無成就而不決。及詣法門寺禮良卿法師,師知其慮而勉之曰:「我教念佛,無老幼,但具至誠,必得成就。」因為講述古德十 念往生公案數則。氏信而不疑,發願力行,念佛不輟。一九五三年秋某晚,氏方處於暗窯中,忽見西方三聖,高坐於上。時氏忘其為暗窯,喜極而言曰:「我念佛多時,今天才看見了你老人家。」語未畢,像隱,窯暗如故。明日以問良師,師誡勿生喜心。回家念誦益力。在 家操作家務事時,拉風杆一把,念佛一聲;掃把一帚,念佛一聲;切菜一刀,念佛一聲;紡車一轉,念佛一聲。乃至行路帶孩子時,無不默念聖號。至一九五四年春,三月初四日晚,氏正在窯內作晚課,忽見窯外光輝徹照,晶亮奪目。初以為孫兒輩戲火,欲禁之。及外,則 望見三聖臨空,氏即跪拜。聞觀音菩薩曰:「十一日晨接汝矣!」氏知生西時至,急辦後事竟,告家人,置備床座,令其子痝q取出壽衣。三月十日晚,良卿法師率慧明、韶光兩法師及李秉缽居士來助念。三月十一日晨,無疾而終,年八十三。三小時後,頂門猶暖。端身正 坐者一晝夜,宛如生前。時窯內焚燒者皆常香,而眾皆聞磍蘭麝之氣,彌漫一室,咸以為異云。
 
 
 
  梅忠富
 
 
 
  梅忠富,石純福居士之母也。不識字。從虛雲和尚受皈依,法名寬懿。一九四五年,年七十一,子純福迎母就養於津寓。純福乃清信士,早從慈舟法師受皈戒。母抵津後,純福勸令茹素念佛,求生淨土。母漫應之,意尚猶豫。一夕,母夢見一白衣老嫗,長身玉立,狀甚肅穆 。左手執瓶,右手持一長形物,安祥緩步而來。翌晨,以問其子。子以白衣大士聖像示之,母曰:「是矣!」自此長齋念佛,睍狺ˊ龤C其後純福在香港設佛經流通處。一九五七年,母年八十有三。歲暮,純福由港歸省。時母患白內障,失明已久。告子曰:「近一兩年來, 向壁而坐。常見有一寬敞大道,頗遙遠。路盡處,有一大寺院,莊嚴絕倫。路上男婦老壯皆古衣冠,安祥而行,向於佛寺。所見清晰異常。硤[至數小時,至兩眼疲極始止。」又云:「常夢至一大寺,輝煌狀麗,不可名狀,阿彌陀佛坐於殿中央。」捨報前數月,猶數數作如 是夢。往生前數日,謂兒媳言:「我已親見極樂世界莊嚴妙境。今以相告,當宜詳記,及純福回津時示之。」且囑:「速函純福,令於十一月十七日前到家,送我生西。」純福得訊。趕回天津,而母已於六小時前逝矣!觀妻所記,與淨土諸經所載相符,心益奇之。母於一九 五八年農曆冬月晨二時逝世。逝世之際,媳在室守夜。朦朧中,聞臥室外有蕭笛鼓樂之聲。又聞人言:「即是此屋。」忽風吹門辟,遂驚覺,母已氣絕。三日後入殮,全身柔軟如生時。
 
 
 
  陳德宜
 
 
 
  陳德宜,蘇州人,夫姓倪。其父及夫家均以經營綢業為主。婚後夫婦感情不睦,生一子一女。中年後深感人生空虛,富貴榮華終難久保,由是於佛法漸生信仰。一九三一年到靈巖皈依印老,賜名德宜。平日修持,只知一心念佛,不學其他法門。恭敬三寶,樂善好施。西元一 九六二年,年七十 二,感身體不適,即一意求生西方。臨終時,在眾道友齊集助念聖號下,仍能隨眾和念。正念分明,安祥而逝。
 
 
 
  陳智奇
 
 
 
  陳智奇,蘇州人,人皆呼之為陳老太,住蘇州文山寺前一號。曾皈依印光法師,賜法名智奇。後又皈依虛雲和尚,賜法名寬容。老太夙具善根,幼年即知隨母念佛。中年夫亡,無子女,生活非常清苦。老太秉性溫和,遇事能忍,喜助人,不因經濟因難而有所吝嗇。每天持誦 楞嚴咒、大悲咒、普門品、金剛經,以及彌陀諸大乘經,從不間斷。老太深知生死事大,精進懺悔,一心念佛,誓求往生。一九七四年三月二十六日,上午十時左右,有蓮友某送菜來,推門入內,老太云:「你來得正好,請你幫助我揩身,換好淨衣。」蓮友見此情況,心中 已經明白,即勸令念佛。老太言:「不須多言,我自知時至。」即在佛前焚香而坐。唱云:「垃圾送東方,我即往西方。」言訖,含笑而逝。世壽八十有二。
 
 
 
  祝慧英
 
 
 
  祝慧英,蘇州東山人,守貞不字。慧英出胎即茹素,母令食葷則固拒,母亦不能強也。皈依德森法師,修淨業。生活極貧困,其妹與妹婿琩帘P給之。一九七六年,病胃出血。臨終前數日,見有兩小兒捶其腿,捶處皆青瘀。自知宿業為祟,一意念佛,祟遂不見。將終,見佛 來,自言需見蓮華乃去。須臾,見蓮華現於虛空,才逝。遺命骨灰和麵為丸,投諸海中。
 
 
 
  徐了法
 
 
 
  徐了法,江蘇無錫人,住上海雲南南路餘慶里十一號。青年奉佛。中歲夫亡,無子女,孑然一身。居士於宏法利生事業,頗具熱忱。領眾結社,虔心念佛,曾參禮各地名山道場。凡出家二眾,以及念佛居士有困難需人援助者,召之即至。侍奉病人,及臨終助念,皆能盡力而 行,不辭勞苦。居士體力甚弱,後 忽患乳癌,仍自告奮勇,不顧安危,侍他人疾,毫無倦容。居士家境貧困,依靠變賣衣物度日,從不向人乞助。或有人以財物饋贈者,必於佛前懇切迴向。往生前,已家徒四壁,只留下一供佛木櫃而已。時所患乳癌,已屆晚期,且因患有 其他疾病,不能施行手術,自知醫藥已無法挽救,因此在觀音菩薩像前,懇切祈求往生淨土。時患部潰爛,膿血交流,竟亦不感疼痛。一九七七年,農曆七月初一日上午十一時往生。往生前,預知時至,自說七月初一就要往生。及至初一,八點多鐘,居士吃西瓜後,對在旁 侍疾者言:「你們趕快為我燃香,大士法駕到了。」並請人扶起,雙手合掌,向南窗作禮,口稱大士聖號。少頃復行臥倒,是時在旁侍疾者,皆厲聲稱揚聖號。居士說:「請你們輕聲,念得慢些,否則我要跟不上的。」其時,左右鄰居都來觀望,居士口角微動,面容如常。 俱云:「徐老太還在念佛呢!」殊不知居士已在大眾念佛聲中,安祥往生矣!世壽七十有一。
 
 
 
  李慧光
 
 
 
  李慧光,江蘇蘇州人,住蘇州河下塘四號,夫姓宋。生一子,甫二十即夭亡。居士痛念濁世無常,人生多苦,即長齋奉佛,皈依上海圓明講堂圓瑛法師,法名慧光。後又皈依天臺大德靜權老人,及蘇州比丘尼潤田師。居士一生樂善好施,尤其恭敬出家二眾。每天除早晚功課 外,持誦法華,數十年來,從無一日間斷。晚年環境較差,身體衰弱,但仍念佛不輟。居士習慣於刻苦耐勞,節省家用餘錢,見有貧苦之人,即以布施。一九五九年春節前數日,略感不適。春節早晨,潤田師登門相訪。居士云:「請你為我在佛像前供放水果。」又言:「我 在往生時,最好不要有人在旁,防其打擾。我自己會念佛。」正月初二日十一點零五分即往生。前一刻,居士謂侍疾者言:「請你為我在佛前點一枝香。」言訖,即靜臥不語。視之,已逝矣!歿後,各道友齊集念佛。歷五晝夜,未斷佛聲。送往火化時,膚色紅潤,面現笑容 。遺命將骨灰做成團子,投入西園放生池內,結水族緣。終年八十有二。
 
 
 
  楊徹年
 
 
 
  楊徹年,陝西省扶風縣西佐村人。夫姓趙。年二十四失偶,志守節孝於趙氏之門。善事翁姑,竭盡孝思。扶養夫弟之子女如己出。與諸姑娌和睦共處,約己任勞而不怨。與親友鄰里往來,溫良恭謹而無爭,人皆以賢善稱之。氏性好清靜,喜修善行。皈依良卿法師,師教修淨 業,遂長齋念佛,期生淨土。精進修持,夙夜匪懈者三十餘年。一九八○年十一月臥病,雖不能跪拜禮誦,仍靜坐修觀。臘月初旬沈屙漸愈,恢復禮誦如平時。但謂其家人曰:「汝等勿以為我病好轉,正月間決西行矣!」家人見其四體輕安,不太在意。其侄媳李鳳霞,夙具 善根,甚愛伯母,即請僧打七,為其伯母祈求消災延壽。除夕之夜,方淨壇起七,四眾咸集。氏獨自整衣物及儲存,分贈親友僧眾,請為臨終助念。眾感而從之。翌年正月初五晚十一時許,氏忽請眾休息,並謂明日六時決定西去。眾益竭誠念佛。次日時針正指六時,即端身 正坐,於念佛聲中,泊然而寂。壽七十六。三小時後,頭頂尚暖,四體柔軟,狀態安祥,宛如生前。氏往生後,家人有夢見人來門上張貼獎狀者,有夢人持五色花獻於其像前者。
 
 
 
  湯靜修
 
 
 
  湯氏雀郎,法名靜修,住上海市崇明縣城橋北仉家宅,以紡紗為務。婚後未生育,領養一子一女。子長大後,性情惡劣,對湯氏不盡孝道,百般虐待。湯氏皈依三寶,虔誠奉佛,每天必做早晚功課。在文革時期,宗教政策遭到破壞。此子多次把母親湯氏功課本及念珠奪去, 作為罪證,交與造反派,使湯氏備受折磨。湯氏戒殺茹素,此子卻強逼其母食肉。湯氏不堪虐待,一度離家住進老人院。因院中不便茹素,仍復回家。湯氏在極端痛苦環境中,曾圖自盡。或有勸之云:「佛弟子不應自殺。自殺者,必充滿薽諵腄A及其他許多煩惱,喪失念佛 正念。不但不得往生淨土,還將墜落惡道。要千忍百耐,堅持念佛,求生淨土。」湯氏從其言,遂逆來順受。在惡劣環境中,信心更加堅定。欣厭之念,更加懇切。茹素念佛,更加精進。一九八一年農曆三月十四日,進午餐時還健康,及至傍晚,其女即發現湯氏已在小室中 坐化。尤有奇特者,坐椅無靠背,湯氏竟挺身端坐,面色如生。年七十八。
 
 
 
  吳正果
 
 
 
  吳正果,延陵吳公保和之三女也。年二十一,于歸杜門。貧無居室,寄住同村吳氏家。而安之若素,曾不以己之出身豪富而稍有怨尤。居士雖居寒素,刻苦自勵,克勤克儉,積分聚文。歷十餘載,終營住宅一所。移家時,房東不捨,泣以送。居士亦泣。爾後凡逢年節,必備 禮慰問,不忘借住之情。居士一生,為人正直,心地善良,性情謙和,勤勞節儉,樂助好施。奉姑孝,教子嚴。處鄰有道,口碑鄉里。居士自幼仰慕三寶,四十歲起持長齋。六十八歲隨子抬峰來江浦,住獨峰,正式皈依三寶,法名正果。自此矢志四方,足不出戶。日常勞作 之外,唯以彌陀是念。年過九十,而精神聰明如常人。九十四歲猶生新牙三顆,斯亦異矣!一九八五年元月十日,因感風寒,下午七時微見不適。俄而平復,左脅而臥。至午夜十一時半,萬籟俱寂,於助念聲中安然而逝。次日更衣,四腳柔軟,唇頰紅潤,面目如生。瞑目閉 口,如在睡眠。三日入缸,圓七舉火。荼毗得五色舍利花,青者二十餘顆,黃者十幾顆,綠者幾塊,赤者十幾顆,白者大如棗一顆。見者皆讚歎,識者謂此乃往生之證也。居士生於一八九○年二月十五日,世壽九十四。圓徹法師頌云:
 
 
 
  百年彈指即成空,噩耗驚傳亦意中。
 
  聊幸即生躋解脫,珠花舍利惠群蒙。
 
 
 
  蔡楚昂母
 
 
 
  蔡楚昂居士之母,江蘇鎮江人。為人賢淑,生活艱苦樸素。楚昂居士十三歲即喪父,由母守節撫孤,教子成人。居士侍母至孝,遇母心不快,即長跪母前,直至母心愉快方起。蔡母本不懂佛法,至六十五歲時,經楚昂從旁申勸,並為解說佛法大意,才開始信佛念佛。年七十 二,忽得病,臥床近十晝夜,飲食少進。楚昂為母請來許多道友,輪班念佛,經十晝夜。至第九日,蔡母忽張目開口說:「我明天午時要往生西方了!」果然到次日午刻,安祥念佛而逝。逝後經過十多小時,頭頂尚有餘熱。
 
 
 
  鄔老太
 
 
 
  鄔老太,上海人,住長治路佛學會隔壁弄內。稟性仁慈,長齋念佛。臨終前三年,學會誦法華經,日誦一卷;餘時則念佛。後患腰病,不能起床,而誦經念佛不輟。其夫與女皆不信佛,嗤之以為妄。臨終時,夫與女在側,忽見觀音菩薩現身。或見全身,或見半身。於是皆驚 喜跪拜。老太見之曰:「你們今天也信了!」言畢,瞑目而逝。
 
 
 
  韓葉氏
 
 
 
  韓葉氏,浙江紹興佛學會會長、韓華忠居士之夫人也。原籍蕭山。三十多歲,即持齋奉佛。年四十,往南海普陀,皈依法雨寺淨悟大師,並受五戒及八關齋戒。朝禮普陀凡五次,並曾朝禮天臺國清寺。參加紹興佛學會,經常到會念佛。臨終前七日,夢見一位菩薩,手指放光 ,光中現阿彌陀佛像。七日後,合掌趺坐,念佛而逝。壽五十七。
 
 
 
  蕭厚齋女
 
 
 
  杭州蕭厚齋居士,生一女(忘其名)。女生時,其母夢見一老婦,懷抱嬰兒與之,且云是女孩。及長,聰明過人,喜弄翰墨,好寫生作畫。於佛法極為信仰,禮佛誦經,十分精進。年二十一歲,忽得病。久治不愈。其年農曆二月十九日,觀音菩薩耶誕節日往生。歿後異香滿 室,數日不散。
 
 
 
  陳依仁女
 
 
 
  陳依仁居士之女(忘其名),從小持長齋,知念佛法門。年十九,自知往生時至,由其母邀集淨友多人,念佛送其往生。當時女即言:「已親見阿彌陀佛,端坐合掌,正待示寂。」其時助念人中,有一比丘尼,頻以手撫其頂,且令其母以銀置其口中。(此乃當時風俗習慣。 )其母正在念佛,搖手示意,而此尼仍呶呶不休。此時女忽厲聲云:「我西方去不成了!都是這位比丘尼害我的。我已親見到佛來接引,我以右手緊牽住佛的衣袖,乘空向西而行。我雖跟佛去了,你們念佛,以及一切行動,我最明白清楚。該尼用手摸我頭頂,又要我母親把 銀放在我的嘴堙C我一聽到就不高興。不料此心一動,阿彌陀佛就不見了。」其父陳依仁居士,聞言即云:「這實在太可惜了,但還不妨事。你已有多年修持功德,可速加緊恭持聖號,必能如願往生。」女聞父言,一心懺悔,繼續念佛七日。至七期圓滿,又見阿彌陀佛現前 。即端坐合掌,在念佛聲中含笑而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