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 卷中
 
  後漢 月支 三藏 支婁迦讖 譯
 
佛言:「無量清淨佛及諸菩薩阿羅漢欲食時,則
自然七寶几、自然劫波育、自然罽以為座。無
量清淨佛及諸菩薩阿羅漢皆坐已,前悉有自然七
,中皆有自然百味飲食。飲食者,亦不類世
間飲食之味也,亦復非天上飲食之味也。此百味
飲食者,都為八方上下眾自然之飲食中精,味甚
香美無有比,都自然化生耳。其飲食自在所欲,
得味甜酢。自在所欲得。諸菩薩阿羅漢、中有
欲得銀者,中有欲得金者,中有欲得水精
者,中有欲得者,中有欲得珊瑚者,中
有欲得琥珀者,中有欲得白玉者,中有欲得
車渠者,中有欲得碼者,中有欲得明月珠
者,中有欲得摩尼珠者,中有欲得紫磨金
者,皆滿其中百味飲食自恣,若隨意則至。亦無
所從來,亦無有供作者,自然化生耳。諸菩薩阿
羅漢皆食,食亦不多,亦不少,悉自然平等。諸
菩薩阿羅漢食,亦不言美惡,亦不以美故喜。食
已,諸飯具几座,皆自然化去。欲食時,乃復
化生耳。諸菩薩阿羅漢,皆心清潔不慕飯食,但
用作氣力耳。皆自然消散靡盡化去。」佛告阿難:
「阿彌陀佛為諸菩薩阿羅漢說法時,都悉大會講
堂上。其國諸菩薩阿羅漢及諸天人民,無央數都
不可復計,皆飛到無量清淨佛所,悉前為無量清
淨佛作禮,卻坐聽經。無量清淨佛,便則為諸比
丘僧、諸菩薩阿羅漢、諸天人民、廣說道智大經。
皆悉聞知經道,莫不歡喜踊躍心開解者。則四方
自然亂風起,吹國中七寶樹。七寶樹皆復作五音
聲。亂風吹七寶華,覆蓋其國。皆在虛空中下向。
華甚香,極自軟好,香國中。華皆自散無量清
淨佛及諸菩薩阿羅漢上。華墮地皆厚四寸。華適
小萎,則自然亂風吹萎華自然去。則四方俱復自
然亂風起,吹七寶樹。七寶樹皆復自作五音聲。
亂風吹七寶樹華。華復如前,皆自然散無量清淨
佛及諸菩薩阿羅漢上。華墮地復厚四寸。華小萎,
則自然亂風吹萎華悉自然去。亂風吹華,如是四
反。則第一四天王諸天人、第二忉利天上諸天人、
第三天上諸天人、第四天上諸天人、第五天上諸
天人、第六天上諸天人、第七梵天上諸天人,上
至第十六天上諸天人、上至三十六天上諸天人,
皆持天上萬種自然之物、百種雜色華、百種雜香、
百種雜繒綵、百種波育疊衣、萬種伎樂、轉倍好
相勝,各持來下,為無量清淨佛作禮,則供養無
量清淨佛及諸菩薩阿羅漢。諸天人皆復大作伎樂,
樂無量清淨佛及諸菩薩阿羅漢。當是之時,快樂
不可言也。諸天人前來者轉去,避後來者。後來
者轉復供養,如前更相開避。則東方無央數佛國,
不可復計,如恆水邊流沙,一沙一佛,其數如是。
諸佛各遣諸菩薩,無央數不可復計,皆飛到無量
清淨佛所,則為無量清淨佛作禮,以頭面著佛足,
悉卻坐一面聽經。聽經竟,諸菩薩皆大歡喜,悉
起為無量清淨佛作禮而去。則西方無央數諸佛國,
復如恆水邊流沙,一沙一佛,其數如是。諸佛各
復遣諸菩薩,無央數都不可復計,皆飛到無量清
淨佛所,則前為無量清淨佛作禮,以頭面著佛足,
悉卻坐一面聽經。聽經竟,諸菩薩皆大歡喜,起
為無量清淨佛作禮而去。則北方無央數諸佛國,
為無量清淨佛作禮而去。則南方無央數諸佛國,
為無量清淨佛作禮而去。則復四角無央數諸佛國,
各復如恆水邊流沙,一沙一佛,其數各如是。諸
佛各淨佛所,前為無量清淨佛作禮,以頭面著佛
足,為無量清淨佛作禮而去。」佛言:「八方上
下諸無央數佛,更遣諸菩薩,飛到無量清淨佛所,
聽經供養,轉更相開避如是。則下面諸八方無央
數佛國,一方者,各復如恆水邊流沙,一沙一佛,
其數復如是。諸佛各遣諸菩薩,無央數都不可復
計,皆飛到無量清淨佛所,前為阿彌陀佛作禮,
以頭面著佛足,悉卻坐聽經。聽經竟,諸菩薩皆
大歡喜,起為無量清淨佛作禮而去。上方諸佛,
更遣諸菩薩,飛到無量清淨佛所,聽經供養,更
相開避。前來者則去,避後來者。後來者供養,
亦復如是。終無休絕極時。」
「譬若如恆沙剎  東方佛國如是
 各各遣諸菩薩  稽首禮無量覺
 西南北面皆爾  如是恆沙數土
 是諸佛遣菩薩  稽首禮無量覺
 此十方菩薩飛  皆以衣諸華
 天拘蠶種種具  往供養無量覺
 諸菩薩皆大集  稽首禮無際光
 遶三叉手住  歎國尊無量覺
 皆持華散佛上  心清淨稱無量
 於佛前住自說  願使我剎如此
 所散華止虛空  合成蓋百由旬
 其柄妙嚴飾好  悉覆眾會上
 諸菩薩都往至  諸尊剎難得值
 如是人聞佛名  快安隱得大利
 吾等類得是德  諸此剎獲所好
 計本國若如夢  無數劫淨此土
 見菩薩遶世尊  威神猛壽無極
 國學眾其清淨  無數劫難思議
 時無量世尊笑  三十六億那術
 此數光從口出  照諸無數剎
 則迴光還遶佛  三已從頂入
 色霍然不復現  天亦人皆歡喜
 廅樓從坐起  正衣服稽首問
 白佛言何緣笑  唯世尊說是意
 願授我本空  慈護成百福相
 聞是諸音聲者  一切人踊躍喜
 梵之音及雷霆  八種音深重聲
 佛授廅樓決  今吾說仁諦聽
 眾世界諸菩薩  到須阿提禮佛
 聞歡喜廣奉行  疾得至清淨處
 已到此嚴淨國  便速得神足俱
 眼洞視耳徹聽  亦還得知宿命
 無量覺授其決  我前世有本願
 一切人聞說法  皆疾來生我國
 吾所願皆具足  從眾國來生者
 皆悉來到此間  一生得不退轉
 若菩薩更興願  欲使國如我剎
 亦念度一切人  令名願達十方
 速疾超便可到  安樂國之世界
 至無量光明土  供養於無數佛
 其奉事億萬佛  飛變化諸國
 恭敬已歡喜去  便還於須摩提
 非有是功德人  不得聞是經名
 唯有清淨戒者  乃逮聞此正法
 曾更見世尊雄  則得信於是事
 謙恭敬聞奉行  便踊躍大歡喜
 惡驕慢弊懈怠  難以信於此法
 宿世時見佛者  樂聽聞世尊教
 譬從生盲冥者  欲得行開導人
 聲聞悉或大乘  何況於俗凡諸
 天中天相知意  聲聞不了佛行
 辟支佛亦如是  獨正覺乃知此
 使一切悉作佛  其淨慧智本空
 復過此億萬劫  計佛智無能及
 講議說無數劫  盡壽命猶不知
 佛之慧無邊幅  如是行清淨致
 奉我教乃信是  唯此人能解了
 佛所說皆能受  是則為第一證
 人之命希可得  佛在世甚難值
 有信慧不可致  若聞見精進求
 聞是法而不忘  便見敬得大慶
 則我之善親厚  以是故發道意
 設令滿世界火  過此中得聞法
 會當作世尊將  度一切生老死」
佛語阿難:「無量清淨佛為菩薩阿羅漢說經竟,
諸天人民,中有未得須陀洹道者,則得須陀洹道。
中有未得斯陀含道者,則得斯陀含道。中有未得
阿那含道者,則得阿那含道。中有未得阿羅漢道
者,則得阿羅漢道。中有未得阿惟越致菩薩者,
則得阿惟越致菩薩。阿彌陀佛、輒隨其本宿命求
道時,心所喜願大小,隨意為說經。輒授之,令
其疾開解得道,皆悉明慧。各自好喜所願經道,
莫不喜樂誦習者。則各自諷誦經道通利,無厭無
極也。諸菩薩阿羅漢,中有誦經者,其音如雷聲。
中有說經者,如疾風暴雨。時諸菩薩阿羅漢,說
經行道,皆各如是。盡一劫竟,終無懈倦時也。
皆悉智慧勇猛,身體皆輕便,終無有痛癢極時。
行步坐起,皆悉身健。勇猛如師子中王在深林中,
當有所趣向時,無有敢當者。無量清淨佛國諸菩
薩阿羅漢,說經行道,皆勇猛無有疑難之意。則
在心所作為不豫計,百千億萬倍是猛師子中王也。
如是猛師子中王百千億萬倍,尚復不如我第二弟
子摩訶目犍連勇猛百千億萬倍也。無量清淨國,
諸菩薩阿羅漢,皆勝我第二弟子摩訶目犍連也。」
佛言:「如摩訶目犍連勇猛,於諸佛國諸阿羅漢
中,最為無比。如摩訶目犍連,飛行進止,智慧
勇猛,洞視徹聽,知八方上下去來現在之事,百
千億萬倍,都合為一智慧勇猛,當在無量清淨佛
國諸阿羅漢中者,其德尚復不如無量清淨佛國一
阿羅漢智慧勇猛者,千億萬倍也。」是時坐中有
一菩薩,字阿逸菩薩。阿逸菩薩、則起前長跪叉
手,問佛言:「阿彌陀佛國中諸阿羅漢,寧頗有
般泥洹去者不?願欲聞之。」佛告阿逸菩薩:
「若欲知者,如是四天下星,若見之不?」阿逸
菩薩言:「唯然,皆見之。」佛言:「而我第二
弟子摩訶目犍連,飛行四天下,一日一夜,
星知有幾枚也。如是四天下星甚眾多不可得計,
尚為百千億萬倍是四天下星也。。」佛言:「如
天下大海水,減去一渧水,寧能令海水為減不?」
阿逸菩薩言:「減大海水百千億萬斗石水,尚復
不能令海減少也。」佛言:「阿彌陀佛國諸阿羅
漢中,雖有般泥洹去者,如是大海,減一小水耳。
不能令諸在阿羅漢為減知少也。」佛言:「減大
海水一谿水,寧能減海水不?」阿逸菩薩言:
「減大海百千萬億谿水,尚復不能減海水令知減
少也。」佛言:「阿彌陀佛國諸阿羅漢中,有般
泥洹去者,如是大海減一谿水耳。不能減諸在阿
羅漢為減知少也。」佛言:「而大海減一恆水,
寧能減海水不?」阿逸菩薩言:「減大海水百千
萬億恆水,尚復不能減大海水令減知少也。」佛
言:「阿彌陀佛國諸阿羅漢,般泥洹去者無央數,
其在者新得阿羅漢者亦無央數,都不為增減也。」
佛言:「令天下諸水,都流行入大海中,寧能令
海水為增多不?」阿逸菩薩言:「不能令海水增
多也。所以者何?是大海為天下諸水眾善中王也。
故能爾耳。」佛言:「無量清淨佛國亦如是。悉
令八方上下無央數佛國無央數諸天人民蜎飛蝡動
之類,都往生無量清淨佛國者,其輩甚大眾多,
不可復計。無量清淨佛國諸菩薩阿羅漢眾比丘僧,
都如常一法不異為增多也。所以者何?無量清淨
佛國為最快。八方上下無央數諸佛國中,眾菩薩
中王也。無量清淨佛國,為諸無央數佛國中之雄
國也。無量清淨佛國,為諸無央數佛國中之珍寶
也。無量清淨佛國,為諸無央數佛國中之極長久
也。無量清淨佛國,為諸無央數佛國之眾傑也。
無量清淨佛國,為諸無央數佛國中之廣大也。無
量清淨佛國,為諸無央數佛國中都自然之無為也。
無量清淨佛國,為最快明好甚樂之無極也。無量
清淨佛國獨勝者何?本為菩薩求道時,所願勇猛,
精進不懈,累德所致,故乃爾耳。」阿逸菩薩則
大歡喜,長跪叉手言:「佛說無量清淨佛國諸阿
羅漢般泥洹去者,甚眾多無央數。國土快善之極,
明好最殊無比,乃獨爾乎?」佛言:「無量清淨
佛國諸菩薩阿羅漢所居七寶舍宅,中有在虛空中
居者,中有在地居者。中有意欲令舍宅最高者,
舍宅則高。中有意欲令舍宅最大者,舍宅則大。
中有意欲令舍宅在虛空中者,舍宅則在虛空中。
皆自然隨意在所作為。中有殊不能令其舍宅隨意
所作為者。所以者何?中有能者,皆是前世宿命
求道時,慈心精進,益作諸善,德重所能致也。
中有不能致者,皆是前世宿命求道時,不慈心精
進作善,少德小患,悉各自然得之。所衣被服飲
食,俱自然平等耳。是故不同,德有大小,別知
勇猛,令眾見耳。」佛告阿逸菩薩:「若見是第
六天上,天王所居處不耶?」阿逸菩薩言:「唯
然,皆見之:」佛言:「無量清淨佛國土講堂舍
宅,倍復勝第六天王所居處,百千億萬倍也。無
量清淨佛國,其諸菩薩阿羅漢,悉皆洞視徹聽,
悉復見知八方上下去來現在之事,復知諸無央數
天上天下人民及蜎飛蝡動之類,皆悉知心意所念
善惡,口所欲言,皆知當何歲何劫中得度脫得人
道,當往生無量清淨佛國,知當作菩薩道得阿羅
漢道,皆豫知之。無量清淨佛國諸菩薩阿羅漢,
其頂中光明,皆悉自有光明所照大小。其諸菩薩
中,有最尊兩菩薩,常在無量清淨佛左右座邊坐
侍政論。無量清淨佛、常與是兩菩薩,共對坐議
八方上下去來現在之事。無量清淨佛、若欲使令
是兩菩薩到八方上下無央數諸佛所,是兩菩薩,
便飛行則到八方上下無央數諸佛所。隨心所欲至
到何方佛所,是兩菩薩,則俱飛行則到。飛行駛
疾,如佛勇猛無比。其一菩薩名廅樓,其一菩
薩,名摩訶那。光明智慧最第一。其兩菩薩頂
中光明,各燄照他方千須彌山佛國常大明。其諸
菩薩頂中光明,各照千億萬里。諸阿羅漢頂中光
明,各照七丈。」佛言:「其世間人民,善男子
善女人,若有急恐怖遭縣官事者,但自歸命是廅
菩薩,無所不得解脫者也。」
佛告阿逸菩薩:「無量清淨佛頂中光明極大明。
其日月星辰,皆在虛空中住止,亦不復迴轉運行。
亦無有精光,其明皆蔽不復現。無量清淨佛光明
照國中,及焰照他方佛國,常大明,終無有當冥
時也。其國中無有一日二日也。無有十五日一月
也。無有五月十月也。無有五歲十歲也。無有百
歲千歲也。無有萬歲億歲億萬歲十億萬歲也。無
有百千億萬歲也,無有千億億萬歲也。無有一劫
十劫也,無有百劫千劫也,無有萬劫十萬劫也,
無有千萬劫也,無有百千億萬劫也。」佛言:
「無量清淨佛光明,光明無極。無量清淨佛光明,
卻後無數劫無數劫,重復無數劫無數劫,不可復
計劫,劫無央數,終無有當冥時也。無量清淨國
土及諸天,終無有壞敗時也。所以者何?無量清
淨佛、壽命極長,國土甚好,故能爾耳。」佛言:
「無量清淨佛尊壽,卻後無數劫常未央,無般泥
洹時也。無量清淨佛於世間教授,意欲過度八方
上下諸無央數佛國諸天人民及蜎飛蝡動之類,皆
欲使往生其國,悉令得泥洹之道。其諸有作菩薩
者,皆欲令悉作佛。作佛已,悉令轉復教授八方
上下諸天人民及蜎飛蝡動之類,皆復欲令悉得作
佛。得作佛時,復教授無央數諸天人民蝡動之類,
皆令得泥洹道去。諸所可教授弟子者,展轉復相
教授,轉相度脫。至令得須陀洹、斯陀含、阿那
含、阿羅漢、辟支佛道,轉相度脫,皆得泥洹之
道。悉如是,無量清淨佛,常未欲般泥洹日也。
無量清淨佛所度脫,展轉如是,復住無數劫無數
劫,不可復計劫,終無有般泥洹時也。八方上下
無央數諸天人民蜎飛蝡動之類,其生無量清淨佛
國者,不可復勝數。皆作阿羅漢得泥洹之道者,
亦無央數,都不可復計也。無量清淨佛恩德,諸
所布施,八方上下,無窮無極,甚深大無量,快
善不可言也。無量清淨佛智慧教授所出經道,布
告八方上下諸無央數天上天下甚多,不原其經卷
數,甚大眾不可復計,都無極也。」佛告阿逸菩
薩:「若欲知無量清淨佛壽命無極時不也?」阿
逸菩薩言:「願皆欲聞知之。」佛言:「明聽。
悉令八方上下諸無央數佛國中諸天人民蜎飛蝡動
之類,皆使得人道,悉令作辟支佛阿羅漢,共坐
禪一心,都合其智慧為一勇猛,共欲計知無量清
淨佛壽命,知壽幾千億萬劫歲數,皆無有能計知
極無量清淨佛壽者也。」佛言:「復令他方面各
千須彌山佛國中諸天人民及蜎飛蝡動之類,皆復
得人道,悉令作辟支佛阿羅漢,皆令坐禪一心,
共合其智慧都為一勇猛,共欲數無量清淨佛國中
諸菩薩阿羅漢計千億萬人,皆無有能數者也。」
佛言:「無量清淨佛年壽甚長久,皓皓浩浩,照
明善,甚深無極無底。誰當能信知其者乎?獨佛
自知耳。」阿逸菩薩聞佛言,則大歡喜。長跪叉
手言:「佛說無量清淨壽命甚長,威神大,智慧
光明巍巍快善,乃獨如是乎?」佛言:「無量清
淨佛至其然後般泥洹者,其廅樓菩薩,便當作
佛,總領道智,典主教授。世間八方上下,所過
度諸天人民蜎飛蝡動之類,皆令得佛泥洹之道。
其善福德,當得復如大師無量清淨佛。住止無央
數劫無央數劫,不可復計劫不可復計劫,唯法大
師,爾乃般泥洹。其次摩訶那菩薩,當復作佛,
典主智慧,都總教授。所過度福德,當復如大師
無量清淨佛。止住無央數劫,當復不般泥洹,展
轉相承受,經道甚明,國土極善。其法如是,終
無有斷絕,不可極也。」
阿難長跪叉手問佛言:「佛說無量清淨佛國中,
無有須彌山者。其第一四天王、第二忉利天,皆
依因何等住止乎?願欲聞之。佛告阿難:「若有
疑意於佛所耶?八方上下,無窮無極,無有邊幅。
其諸天下大海水,一人斗量之,尚可枯盡得其底。
佛智亦如是,八方上下,無窮無極,無有邊幅。」
佛言:「我智慧所知,見諸已過去佛,如我名字
釋迦文佛者,復如恆水邊流沙,一沙一佛。甫始
諸來欲求作佛者,如我名字釋迦文佛者,復如恆
水邊流沙,一沙一佛。」佛正坐直南向視,見南
方「今現在佛,如我名字釋迦文佛者,復如恆水
邊流沙,一沙一佛,八方上下,去來現在諸佛,
如我名字釋迦文佛者,各如十恆水邊流沙,一沙
一佛,其數如是,佛皆悉豫見知之。」佛言:
「往昔過去無央數劫已來,一劫十劫百劫千劫萬
劫億劫萬億劫億萬劫,劫中有佛。諸已過去佛,
一佛十佛百佛千佛萬佛億佛億萬佛,中有佛,佛
各各自有名字,名字不相同類,無有如我名字者。
甫始當來劫,諸當來佛,一劫十劫百劫千劫萬劫
億劫萬億劫億萬劫,劫中有一佛十佛百佛千佛萬
佛萬億佛億萬佛,中有佛,佛各自有名字,名字
各異,不同諸佛名字。時乃有一佛,如我名字釋
迦文佛耳。諸八方上下無央數佛國,今現在佛,
次他方異佛國,一佛國十佛國百佛國千佛國萬佛
國億佛國萬億佛國億萬佛國,佛國中有佛,各各
自有名字,名字各異,多多復不可同,無有如我
名字者。八方上下無央數諸佛中,時時乃有如我
名字釋迦文佛耳。八方上下,去來現在,其中間
曠絕甚遠,悠悠無窮無極,佛智然甚明。採古
知今,前知無窮,卻未然,豫知無極。都不可
復計,甚無央數。佛威神尊明,皆悉知之,佛智
慧道德合明。都無有能問佛經道窮極者。佛智慧
終不可斗量盡也。」阿難聞佛言,則大恐怖,衣
毛皆起。阿難白佛言:「我不敢有疑意於佛所也。
所以問佛者,他方佛國皆有須彌山,其第一四天
王天、第二忉利天,皆依因之住止。我恐佛般泥
洹後,儻有諸天人民,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
婆夷、來問我無量清淨佛國,何以獨無須彌山?
其第一四天王、第二忉利天,皆依因何等住止乎?
我當應答之。今我不問佛者,佛去後,我當將何
等語報答之乎?獨佛自知之耳。其餘人無有能為
解之者。以是故問佛耳。」佛言:「阿難!若言
是也。第三焰天、第四兜率天、上至第七梵天,
皆依因何等住止乎?」阿難言:「是諸天皆自然
在虛空中住止,無所依因也。」佛言:「無量清
淨佛國,無有須彌山者亦如是。第一四王天、第
二忉利天,皆自然在虛空中住止,無所依因也。」
佛言:「佛威神甚重,自在所欲作為。意欲有所
作,不豫計也。是諸天皆常自然在虛空中住止。
何況佛威神尊重,自在所欲作為乎?」阿難聞佛
言,則大歡喜。長跪叉手言:「佛智慧知八方上
下去來現在之事,無窮無極,無有邊幅,甚高大
妙,絕快善,極明好,甚無比,威神尊重,不可
當也。」
佛告阿逸菩薩:「其世間人民,若善男子善女人,
欲願往生無量清淨佛國者,有三輩。作功德有大
小,轉不能相及。」佛言:「何等為三輩?其最
上第一輩者,當去家,捨妻子,斷愛欲,行作沙
門,就無為道,當作菩薩道,奉行六波羅蜜經者,
作沙門不當虧失經戒,慈心精進,不當瞋怒,不
當與女人交通,齋戒清淨,心無所貪慕,至精願
欲生無量清淨佛國,當念至心不斷絕者。其人便
今世求道時,則自於其臥睡中,夢見無量清淨佛
及諸菩薩阿羅漢。其人壽命欲終時,無量清淨佛、
則自與諸菩薩阿羅漢,共翻飛行迎之。則往生無
量清淨佛國,便於七寶水池蓮華中化生,則自然
受身長大,則作阿惟越致菩薩。便則與諸菩薩,
共番輩飛行,供養八方上下諸無央數佛。則智慧
勇猛,樂聽經道,其心歡樂。所居七寶舍宅,在
虛空中。恣隨其意,在所欲作為。去無量清淨佛
近。」佛言:「諸欲往生無量清淨佛國者,精進
持經戒,奉行如是上法者,往生無量清淨佛國者,
可得為眾所尊敬。是為上第一輩。」
佛言:「其中輩者,其人願欲往生無量清淨佛國,
雖不能去家捨妻子斷愛欲行作沙門者,當持經戒,
無得虧失,益作分檀布施,當信受佛語深,當作
至誠忠信,飯食沙門,而作佛寺起塔,燒香散華
然燈,懸雜繒綵,如是法者,無所適貪,不當瞋
怒,齋戒清淨,慈心精進斷欲,念欲往生無量清
淨佛國,一日一夜不斷絕者。其人於今世,亦復
於臥睡夢中,見無量清淨佛。其人壽欲盡時,無
量清淨佛,則化令其人自見無量清淨佛及國土,
往生無量清淨佛國者,可得智慧勇猛。」佛言:
「其人奉行施與如是者,若其然後中復悔,心中
狐疑,不信分檀布施作諸善後世得其福,不信有
無量清淨佛國,不信往生其國中。雖爾,其人續
念不絕,暫信暫不信,意志猶豫,無所專據。續
結其善願為本,續得往生。其人壽命病欲終時,
無量清淨佛,則自化作形像,令其人目自見之。
口不能復言,便心中歡喜踊躍。意念言:『我悔
不知益齋作善,今當生無量清淨佛國。』其人則
心中悔過。悔過者,過差少,無所復及。其人壽
命終盡,則生無量清淨佛國,不能得前至無量清
淨佛所。便道見無量清淨佛國界邊自然七寶城,
心中便大歡喜,道止其城中。則於七寶水池蓮華
中化生。則受身自然長大。在城中,於是間五百
歲。其城廣縱各二千里。城中亦有七寶舍宅。舍
宅中,自然內皆有七寶浴池。浴池中,亦有自然
華,繞浴池上。亦有七寶樹重行,皆復作五音聲。
其飲食時,前亦有自然食具。百味食,在所欲得。
其人於城中快樂。其城中比如第二忉利天上自然
之物。其人於城中不能得出。復不能得見無量清
淨佛,但見其光明。心中自悔責,踊躍喜耳。亦
復不能得聞經,亦復不能得見諸比丘僧。亦復不
能得見知無量清淨佛國中,諸菩薩阿羅漢狀貌何
等類。其人若如是比而小適耳。佛亦不使爾身諸
所作自然得之。皆心自趣向,道入其城中。其人
本宿命求道時,心口各異,言念無誠。狐疑佛經,
復不信向之。當自然入惡道中。無量清淨佛哀愍,
威神引之去耳。其人於城中五百歲乃得出,往至
無量清淨佛所。聞經,心不開解。亦復不得在諸
菩薩阿羅漢比丘僧中聽經以去。所居處舍宅在地。
不能令舍宅,隨意高大、在虛空中。復去無量清
淨佛甚大遠,不能得近附無量清淨佛。其人智慧
不明,知經復少,心不歡樂,意不開解。其人久
久,亦自當智慧開解知經,明健勇猛,心當歡樂,
次當復如上第一輩。所以者何?其人但坐其前世
宿命求道時,不大持齋戒,虧失經法,心意狐疑,
不信佛語,不信佛經深,不信分檀布施作善後世
當得其福,復坐中悔,不信往生無量清淨佛國,
作功德不至心,用是故。為第二中輩。」
佛言:「其三輩者,其人願欲生無量清淨佛國,
若無所用分檀布施,亦不能燒香散華、然燈懸繒
綵、作佛寺起塔、飲食沙門者,當斷愛欲,無所
貪慕,慈心精進,不當瞋怒,齋戒清淨,如是清
淨者,當一心念欲生無量清淨佛國,晝夜十日不
斷絕者,壽終則往生無量清淨佛國,可復尊極,
智慧勇猛。」佛言:「其人作是以後,若復中作
悔心,意用狐疑,不信作善後世當得其福,不信
往生無量清淨佛國。其人雖爾,續得往生。其人
壽命病欲終時,無量清淨佛,則令其人於臥睡夢
中,見無量清淨佛國土。其人心中歡喜。意自念
言:『我悔不知益作善,今當生無量清淨佛國。』
其人但心念是,口不能復言。則自悔過。悔過者,
過差減少,悔者無所復及。其人命終,則生無量
清淨佛國,不能得前至。便道見二千里七寶城,
心中獨歡喜,便止其中。復於七寶水池蓮華中化
生。則自然長大。其城亦復如前城法,比如第二
忉利天上自然之物。其人亦復於城中五百歲。五
百歲竟,乃得出至無量清淨佛所,心中大歡喜。
其人聽聞經,心不開解,意不歡喜,智慧不明,
知經復少。所居舍宅在地。不能令舍宅,隨意高
大、在虛空中。復去無量清淨佛,亦復如前第二
輩狐疑者。其人久久,亦當智慧開解,知經勇猛,
心當歡喜,次如上第一輩也。所以者何?皆坐前
世宿命求道時,中悔狐疑,暫信暫不信,不信作
善後得其福德,皆自然得之耳。隨其功德,有鉉
不鉉,各自然趣向。說經行道,卓德萬殊,超不
相及。」佛言:「其欲求作菩薩道,生無量清淨
佛國者,其然後皆當得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
菩薩者,皆當有三十二相,紫磨金色,八十種好,
皆當作佛。隨心所願在,欲於何方佛國作佛。終
不更泥犁禽獸薜荔。隨其精進求道早晚之事,事
同等耳。求道不休,會當得之,不失其所欲願也。
」佛告阿逸菩薩等諸天帝王人民:「我皆語若曹。
諸欲生無量清淨佛國,雖不能大精進禪持經戒者,
大要當作善。一者不得殺生。二者不得盜竊。三
者不得婬泆,犯愛他人婦女。四者不得調欺。五
者不得飲酒。六者不得兩舌。七者不得惡口。八
者不得妄言。九者不得嫉。十者不得貪欲。不
得心有所慳惜。不得瞋怒。不得愚癡。不得隨心
嗜欲。不得心中中悔。不得狐疑。當作孝順。當
作至誠忠信。當作受佛經語深。當信作善後世得
其福。奉持如是其法不虧失者,在心所願,可得
往生無量清淨佛國。至要當齋戒一心清淨,晝夜
常念,欲往生無量清淨佛國,十日十夜不斷絕。
我皆慈哀之,悉令生無量清淨佛國。」佛言:
「世間人、欲以慕及賢明,居家修善為道者,與
妻子共居,在恩好愛欲之中,憂念若多,家事
務,不暇大齋戒一心清淨。雖不能得離家,有空
閑時,自端正心,意念諸善,專精行道十日十夜。
殊使不能爾,自思惟熟計,欲度脫身者,下當絕
念去憂,勿念家事,莫與女人同床,自端正身心,
斷愛欲,一心齋戒清淨,至意念生無量清淨佛國,
一日一夜不斷絕者,壽終皆得往生其國,在七寶
浴池蓮華中化生,可得智慧勇猛,所居七寶舍宅
自在其意所欲作為,可次如上第一輩。」
佛語阿逸菩薩言:「諸八方上下無央數諸天人民、
比丘僧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其往生無量清淨
佛國,眾等大會,皆共於七寶浴池中,都共人人
悉自於一大蓮華上坐。皆自陳道德善,人人各自
說其前世宿命求道時,持經戒所作善法,所從來
生本末,其所好喜經道,知經智慧,所施行功德。
從上次下轉皆。以知經有明不明,有深淺大小,
德有優劣厚薄,自然之道。別知才能,智慧猛健。
眾相觀照,禮義和順。皆自歡喜踊躍。智慧有勇
猛,各不相屬逮。」佛言:「其人殊不豫益作德
為善,輕戲不信之然,徙倚懈怠為用可爾。至時
都集,說經行道,自然迫促,應答遲晚。道智卓
殊超絕,才妙高猛。獨於邊羸,臨事乃悔。悔者
已出其後,當復何益。但心戾,慕及等耳。」
 
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 卷中 終